浅析《沧浪诗话》中的以禅喻诗论文_第1页
浅析《沧浪诗话》中的以禅喻诗论文_第2页
浅析《沧浪诗话》中的以禅喻诗论文_第3页
浅析《沧浪诗话》中的以禅喻诗论文_第4页
浅析《沧浪诗话》中的以禅喻诗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析浅析 沧浪诗话沧浪诗话 中的以禅喻诗论文中的以禅喻诗论文 在严羽的作品 沧浪诗话 中 以禅喻诗 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理 论 贯穿于整个作品中 而对于 以禅喻诗 自古以来都存在着 很大的争议 本文首先从内部以及外部两个方面分析出现 以禅喻 诗 特色的背景原因和 以禅喻诗 的内涵 然后从 以禅喻诗 入神 参 识 以及 妙悟 兴趣 等多个角度解析 沧 浪诗话 中的 以禅喻诗 最后阐述 沧浪诗话 中 以禅喻诗 的文学价值 诗话萌生 发展于唐代 在宋代迎来了其繁荣时期 其中由严羽所 创作的 沧浪诗话 是极具代表性的作品 沧浪诗话 以禅喻 诗 的特色对后世诗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这也奠定了其在中 国文学史中的地位 然而 沧浪诗话 的这一特色同样也引来了不 少争议 大家对它的看法褒贬不一 始终没有统一 赞同者既肯定 以禅喻诗 这一手法的精妙 也肯定其对后世诗学带来的正面影 响 而反对者则对 以禅喻诗 之 喻 字的恰当性提出了质疑 这种争议一直延续到了现在 当今学术界对 以禅喻诗 这一特色 同样也是争论不休 一 出现 以禅喻诗 特色的背景原因 1 外部原因 东汉时期 佛教思想才刚刚传入中国 由于当时的中国已经深受儒 家思想的影响 因此佛教思想的发展受到了很大制约 后来由于玄 学在魏晋时期广泛传播 佛教思想才得以兴起并在南朝时开始流行 佛教思想的流行对当时文人的思想 行为以及思维方式都产生了 比较大的影响 而受佛教思想影响所产生的宫体诗 玄言诗 禅林 诗以及山水诗等也对当时的文学产生了较大影响 及至后来北宋开 始兴起诗话 在各种直接或是间接因素的影响下 禅学也逐渐融入 到诗话中来 同时 禅悦风气的盛行以及当时的文化整合思潮也促 进了禅学在诗话中的渗透 形成了 以禅喻诗 的特色 2 内部原因 胡晓明认为 以禅喻诗 出现的内部原因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分析 第一 在不否定感性经验的前提下 禅宗思想给诗话带来了超越性 和离实性 境界更加高远 第二 诗话从 物 到 境 的提升与 禅宗思想异曲同工 有着思想上的关联 第三 诗话在语言简化方 面的经验和禅宗对语言的理解是相通的 二 以禅喻诗 的内涵 以禅喻诗 指的是一种基于经验的类比思维 由于所涉及 禅 与 诗 的范畴都难以界定 因此我们很难对 以禅喻诗 进行明 确的界定 禅 包括的内容非常广泛 包括禅理 禅法 禅趣 禅宗故事以及参禅活动等 诗 则包括诗派 诗人 诗作以及读 者 同时也包括其衍生出来的作品构思 创作过程 赏析意见以及 表达的评价等 喻 指的是譬喻之意 因此 以禅喻诗 就是一 种将 禅 与 诗 结合起来然后以诗的形式诉诸出来的思维形式 其实严格算来 以禅喻诗 并不是严羽首创的 但是却在他这 里得到了系统的应用 我国的苏轼 李白 陆游 杨万里以及黄庭 坚等著名诗人也都有过 以禅喻诗 的作品 但是自觉性与系统性 不够强 以叶梦得的作品 石林诗话 以及姜夔的作品 白石诗说 为例 他们都是通过修行成佛的门径将悟引入诗话中来 而严羽 则明确地提出了 以禅喻诗 并在其作品中构建出独特的诗学体系 孙昌武认为 以禅喻诗 就是通过禅理来比喻诗文 因此主要内 容应该包括两个方面 即悟什么以及怎样悟 前者侧重所悟内容 后者侧重悟的方法 同时他也强调 诗歌创作需要学习参禅的方式 加强自悟 只有自身体会够深 作品才会更有价值 而周裕错则 将 以禅喻诗 分成了四种情况 分别是 以禅品诗 以禅拟诗 以禅论诗 以及 以禅参诗 以禅品诗 是指通过宗派的 区别对诗作以及诗风进行品鉴 以禅拟诗 指的是用禅理 禅法 或者是禅语来比拟作诗的门径 以禅论诗 指的是用禅理和禅语 来诠释诗歌的奥妙 以禅参诗 则是指用参禅的角度以及态度来 欣赏诗歌作品或是风格 以此来形成艺术审美力与鉴赏力 在此基 础上 袁行霈则再次对 以禅喻诗 进行了分层 分别是 以禅参 诗 以禅论诗以及以禅衡诗 三 沧浪诗话 中的 以禅喻诗 解析 儒家思想认为诗歌创作并不是为了追求艺术和审美 而是为了实现 载道 的功能 严羽在认识到这种思想不足的同时也依稀感觉到 诗歌的内在审美倾向与禅宗之间有着某种联系 因此才想要用禅学 来诠释诗话 禅 的核心就是 悟 其既是一种思维方式 也 是一个思考过程 而诗歌最本质的特征并不是其所使用的格式 韵 律或是句法 而是它所营造出来的审美意象 审美意象的非逻辑性 与禅学中 妙语 的特征相似 严羽通过禅的思维特征进行创作 不仅抛开了儒学思想对诗歌的影响 同时也更好地表达出了诗的艺 术特征和其对人性的感发 针对江西诗派的病源 严羽提出了妙语说 以此来醒诫他们不可用 理义和学问来概括诗歌本身 他在 诗辨 中指出 诗歌的成就取 决于其中的 妙语 而 学力 并不能体现其诗才 严羽强调 学诗需要通过最好的诗作来 悟 出适合自己的作诗路数 这种能 力是在不断品鉴前人优秀作品的过程中获得的 它是一条不涉理路 的入门途径 凭借对诗歌内涵的领悟来形成其自身的审美能力并直 接转化为创作的动力 但是由于其对于直觉以及思维的辩证统一关 系了解的不够 因而使得这二者在其作品中的对立地位非常凸显 因而造成其 妙语 的玄学色彩过于浓厚 兴趣 是严羽对诗歌艺术特点的总结 兴 为兴起 感兴趣之 意 是寂静生情的抒发方式 而 趣 则是针对于 理 而言的 有趣向 旨趣之意 虽然早就有人对这两个字进行了解释 但严羽 是第一个将它们结合起来的诗人 严羽在自己的作品 沧浪诗话 中对 兴趣 提出了三种理解思路 分别是兴趣 兴致以及意兴 这三种解释虽然看起来区别不大 但是当使用的意境不同时 其侧 重点也是不一样的 兴趣的侧重点是趣 兴致的侧重点是兴 而意 兴侧重的则是意向 对这三种解释的理解也是把握 兴趣 这个词 的关键 通过对唐诗与宋诗之间的比较 严羽所理解的 兴趣 也 就不言而喻了 即景真情切与本色浑然天成 因此 看一首诗是否 有 兴趣 关键看诗歌是否可以写出言有尽而义无穷的境界与感 觉 自然也就离不开 妙语 了 在 沧浪诗话 中 以禅喻诗 这一特色主要体现在 诗辨 这 一章中 它涉及本质论和方法论方面的问题 并且通过 诗评 诗法 诗体 以及 考证 几个角度展开 诗辨 是整部作品 的结论与精华 它将对不同派别禅宗思想的好恶倾向也渗入了对诗 作的品评之中 于禅语中包含着禅理 而禅理中又揭示了参禅之法 许多学者不认同 以禅喻诗 的原因就是由于觉得他不懂禅学 但是这种看法着实过于武断 第一 严羽的 以禅喻诗 重在诗 禅语的运用与其诗意的表达并没有任何矛盾之处 第二 正如王国 维所说 每个时代都有一个时代的文学风格 随着认识的改变 我 们的态度也会随之发生改变 文中围绕 入神 参 识 以及 妙悟 这几个关键概念来阐述其学术体系 识 为见识 认识 以及知识之意 严羽认为学诗应该以识为主 从形成自己的意识 想法开始 妙悟 需要以传统诗学作为基础 然后再对诗作的理 解自行感悟 禅家的 悟 有渐悟与顿悟的分别 而诗家的 悟 则是二者结合的 严羽所推崇的 悟 是以 参 为基础的 强调 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 参 来感悟到去粗取精的诀窍 代表严羽最高审美标准的 妙悟 贯穿于整部作品中 它有三种情 况 分别是一知半解之悟 不假悟以及透彻之悟 不假悟是其中的 最高境界 与佛教中的 空 意义相近 透彻之悟 为悟的第一 义 严羽认为谢灵运以及盛唐诸位诗人的诗歌都体现出了他们的 透彻之悟 因此 三者中一知半解之悟最次 不假悟优之 透彻 之悟更优 悟 是一种只可意会的主观意会和体验 是到达彼岸 领悟真谛的思维方式 入神 是 妙悟 进入 超出象外 之 后的结果 也是透彻之悟的最终境界 是其学习诗歌 创作诗歌以 及欣赏 品鉴诗歌的标准 四 以禅喻诗 的文学价值 不可否认 严羽的禅学知识并不全面 有一定的漏洞 但 以禅喻 诗 以及诗学理论的重点从来就不是禅理 因此 如果我们仅仅因 为其存在错误就全盘否定 不得不说这种想法有因噎废食的嫌疑 以禅喻诗 需要因人而异 喻 的本质就是本体与喻体之间的 共通性 而对于诗话来说 本体与喻体之间的共通之处恐怕并不是 明确的事实能够表达出来的 而是取决于人的感受与意识 分析到 这里我们已经可以知道 以禅喻诗 其实属于读者与作者的共鸣 问题 如果读者的经历无法让其感受到其中的共通性 他可能会怀 疑这种 喻 的恰当性 却无法阻止别人的感性经验对这种共通的 感同身受 冒春荣认为严羽的 以禅喻诗 包含两层含义 分别是以仙喻诗和 以禅喻诗 其 诗人领悟即得 不可以呆相求之是也 也道出了严羽 以禅喻 诗 的真正含义 严羽的 禅 并不是指真正的禅理 因此他的 以禅喻诗 是在其 本人对 禅 的误解上所形成的特色 如果我们可以站在他的角度 上来看待他的 以禅喻诗 就会发现其实这是一个非常完整甚至 可以说是精辟的理论体系 其针对江湖派的所谓 不及 和江西派 所谓的 过 所提出的 妙语 别裁 以及 兴趣 等学说都经 得起考验 有着一定内涵的同时还带着一丝针砭时弊的味道 刘文 刚教授认为 妙语 别裁 以及 兴趣 与禅理有一定的内在关 系 而这也让他对 以禅喻诗 大为赞赏 郭绍虞提出将 以禅喻 诗 理论概括为 以禅论诗 这是因为在严羽的作品 沧浪诗话 中 喻 诗的部分存在着瑕疵 但 论 诗的部分却是非常精 妙的 而钱钟书先生对其 以诗成有神 言尽而味无穷之妙 比于 禅理之超绝语言文字 的评价更是一语道出其真正的文学价值 结语 严羽的 沧浪诗话 在清代诗学中的影响力是非常巨大的 当然它 对后世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影响力 究其原因 无非就是时代需求与自身价值的体现 而在时代需求与自身价值的 相互影响下 其历史价值便也得到了凸显 在玄学的广泛传播下 佛教思想才得以兴起并开始流行 而这一思想的流行对当时文人的 思想 行为以及思维方式都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 而受到佛教思想 影响所产生的宫体诗 玄言诗 禅林诗以及山水诗等也对当时的文 学产生了较大影响 后来北宋开始兴起诗话 在各种直接或是间接 因素的影响下 禅学便逐渐融入到诗话中来 严羽让 以禅喻诗 形成了一套自己的理论体系 尽管有着很大的争议 但其 入神 参 识 以及 妙悟 兴趣 等说法还是说服了很多人 严 羽通过禅的思维特征进行创作 不仅抛开了儒学思想对诗歌的影响 同时也更好地表达出了诗的艺术特征和其对人性的感发 其对诗 学发展的借鉴价值不言而喻 而其诗学观念中对意境的追求 对诗 学基础的重视以及其不拘于形式的洒脱风格都对后世文学产生着积 极的影响 有着不容忽视的文化价值 而如何利用前人思想的精华 以及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