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卷第 1 页 总 7 页 材料题特训 二材料题特训 二 1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代废除丞相以前历代著名丞相及其命运 时期代表人物命运 秦国吕不韦秦王以 仲父 相称 掌握国家大权 后被流放 东汉末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 掌握国家大权 其子篡夺皇位 废除丞相以后相当丞相地位官职所享有权力范围的变化 时期职位所享有权力范围 明代中叶后内阁首辅拥有票拟权 但不是合法的宰相 地位常受到挑 战 清代军机大臣承旨拟写 相当于顾问 秘书班子 材料二 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在其 论法的精神 一书中曾这样评价当时中 国的君主专制 中国政府只有施用棍棒才能让人民做些事情 政府与其说是管理民 政 毋宁说是管理家政 中国的专制主义 用自己的锁链武装了自己 而变得更为 凶暴 因此 中国是一个专制国家 它的原则是恐怖的 材料三 近代中国 大事年表 西方的冲击 1840 1842 年鸦片战争 1856 1860 年英法第二次鸦片战争 1894 1895 年甲午中日战争 中日双 方守旧与维新区别明显 1900 1901 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清 政府弱点彻底暴露 中国的反应 1842 年签订 南京条约 1861 1894 年的洋务运动 1898 年百日维新 主张君主立宪 创制新法律 编制预算 改革教育 预备立宪 1911 年辛亥革命 否定了 2000 多年 来的君主专制政体 1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 分析明朝初期罢丞相的原因 并分析材料一中 罢丞相 之举措对君主专制政体产生的影响 试卷第 2 页 总 7 页 2 你同意材料二中孟德斯鸠的观点吗 当时中国君主专制的强化对中国社会发展产 生了什么影响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 评述近代中国政治转型的特点 2 工业革命引发了不同的反响 对人类文明产生深远的影响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工业革命发明成果一览表 部分 时间发明者国别发明成就 1733 年凯伊英国 1765 年哈格里夫斯英国手摇纺纱机 1690 年巴本法国活塞 1782 年瓦特英国联动式蒸汽机 1807 年美国汽船 1814 年史蒂芬孙英国蒸汽机车 人民版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历史 必修二 材料二 对工业革命时期的资本家 主要有以下看法 傅立叶认为 工业化大生产把 一切都交给资本家 他们肆意剥削工人 工人变成了劳动的奴隶 致使劳动成为贫困 和痛苦的根源 资本家财富的丰裕是以工人的贫困为代价的 亚当 斯密认为 资本 试卷第 3 页 总 7 页 家追求个人利益 不仅意味着个人财富的增加 实际上也是国民财富的增长 神奇般 实现了个人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的和谐 资本家并非总是不顾一切唯利是图 他受一 只看不见的手的指导 他们都在为追求私利辛勤工作 若不如此 在市场交换中必败 无疑 据李宏图等 工业文明的兴盛 16 19 世纪的世界史 整理 1 完成材料一中表格的填空 并根据材料一概括工业革命的三个方面成就 2 工业文明引发的一系列问题 成为时代关注的焦点 对工业革命时期的资本家 您更认同材料二中的哪种看法 请简要说明理由 不说理由不得分 3 面对材料二所述的问题 思想和文学领域分别出现了哪些思潮和流派 3 选官制度的变革和创新直接影响着人类历史的进程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建初元年 76 三月诏 夫乡举里选 必累功劳 今刺史 守相不明真伪 茂才 孝廉岁以百数 既非能显 而当授之政事 甚无谓也 每寻前世举人贡士 或 起甽亩 不系阀阅 敷奏以言 则文章可采 明试以功 则政有异迹 文质彬彬 朕 甚嘉之 试卷第 4 页 总 7 页 南朝 宋 范晔 后汉书 卷三 章帝纪 材料二 科举弊政乎 科举法之最善者也 古者世卿 春秋 讥之 讥世卿 所以 立科举也 世卿之弊 世家之子 不必读书 不必知学 虽呆愚淫佚 亦循例入 政 则求读书求学者必少 如是故上无才 齐民之裔 虽复读书 虽复知学 而格于品第 未从得官 则求读书求知学者亦少 如故下无才 上下无才 国之大患也 科举立 斯二弊革矣 梁启超 变法通议 论科举 材料三 自世卿贵族门阀举荐制度推翻 唐宋厉行考试 明清峻法执行 无论试诗赋 策论 八股文 人才辈出 虽所试科目不合时用 制度则昭若日月 孙中山 与刘成禹对话 孙中山全集 第一卷 1 材料一中 乡举里选 指的是什么选官制度 据材料分析此种选官制度出现的问 题 为此采取了哪些改革措施 2 依据材料二和材料三 概括梁启超和孙中山对科举制的观点 并就这一观点结合 材料和所学知识写一篇历史小论文 要求 观点明确 史论结合 逻辑严密 表述清 晰 150 字左右 3 上述材料可以看出古代选官制度对现在人才选拔有何启示 试卷第 5 页 总 7 页 4 有入说 政治是妥协的艺术 也有人说 在中国政治中 妥协往往被视作不彻底 不革命到底的表现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28 年 议会通过了 权利请愿书 请愿书只有两项基本内容 一是不经 议会同意不可征税 二是不经法律审判不得拘捕监禁 但它引述了 大宪章 来表明 其内容是历史传统 要求变革的力量到传统中去寻找根据 而维持现状的力量反而 成了反传统的叛逆了 这次政变事实上就是以维护传统的名义进行的 它在维护传 统与追求变革之间找到了一条适中的路 实现了斗争与协调 更新与传统的平衡 1689 年 1 月 28 日下院的决议就是这样 英国仍是君主国 上帝保佑吾王 仍是英国 的国歌 钱乘旦 陈晓律 在传统与变革之间 英国文化模式溯源 材料二 美国宪法是美国建国初期多元利益集团谈判和妥协的结果 宪法所创立的也 是一个利益谈判和妥协的政治机制 在美国两百多年的历史上 不同的利益集团因应 对不断变化的历史环境 利用依宪法衍生的宪政机制 就各自的利益和联邦的 公共 一利益的定义和定位 相互进行一种连续不停的谈判和妥协 宪法的生命力不断得 到更新 表现出一种 超稳定性 成为一部 活着的宪法 一一王希 原则与妥协 材料三 传统的主流历史叙事否认这场 大妥协 具有任何积极意义 认为它 恰给 体现了革命的不彻底性 大批旧官僚和立宪派 投机 革命 篡夺 了革命果实 大妥协 中优待清朝逊帝的做法 也为民国时的君主复辟埋下了伏笔 但近年以来 已有一些研究论文试图对这场 大妥协 作出不同的评价 如喻大华 指出 对袁 世凯的妥协是荪中山的战略和策略 一个维系了二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 要废于 旦 必须具备多种条件 绝非单凭武力能够解决 清室优待条件 并非由袁世凯一方 炮制 而是由南方首先提出 南北双方经过协商达成一致意见 一一章永乐 论清王朝与中华民国的 大妥协 1 依据材料一 结合所学知识 说明在英国民主政体的确立中是如何体现 妥协和 转化贯穿着历史发展的进程 这一观点的 2 据材料二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美国宪法制定中 多元利益的妥协 的具体表现 及体现的两大原则 试卷第 6 页 总 7 页 3 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 对于中华民国 大妥协 的不同评价 你持哪种观点 并说明理由 5 经济体制只有不断调整和创新才能保持经济发展的活力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于自由贸易在农业和地方小工业领域的成功 列宁进一步考虑利用市场发 展国营企业 指出 国营企业也在改行所谓经济核算 实际上就是在相当程度上实行 商业的和资本主义的原则 1921 年 12 月 俄共 布 第十一次全国代表会议对当 时的经济特点的总结是 国内市场的形成 和 货币交换的发展 提出要 从市场的 存在出发并考虑市场的规律来掌握市场 并且有系统的 经过深思熟虑的 建立在对 市场过程确切估计之上的经济措施 把调节市场和货币流通的工作掌握在自己手中 朱建明 列宁 新经济政策 述评 材料二 计划和市场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各具优势 又各有不足 两种手段的有机结合 可以做到优势互补 扬长避短 1990 年 12 月 邓小平在一次谈话中又强调 社会 主义也有市场经济 资本主义也有计划控制 不要以为搞点市场经济就是资本主 义道路 没有那么回事 计划和市场都得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既可以发挥市场配 置资源有效的重要作用 又可以发挥计划宏观调控导向的重要作用 应当把计划和市 场有机地结合起来 论邓小平文选 材料三 我们要前进 我们就必须像一支训练有素而又忠诚的军队那样 为了共同的 纪律而乐意有所牺牲 因为没有这样的纪律就不可能前进 就不可能实现有效的领导 罗斯福 就职演说 1 据材料一 概括列宁的 市场观 2 据材料二 概括邓小平的 市场观 据材料一 二和所学知识 分析列宁和邓 试卷第 7 页 总 7 页 小平 市场观 的异同 3 材料三中罗斯福总统所谓 实现有效的领导 是指什么 请举例加以说明 有人 认为新经济政策使 布尔什维克转向资本主义 罗斯福新政是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 请你谈谈对这一观点的认识 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 请仔细校对后使用 答案仅供参考 答案第 1 页 总 5 页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1 1 原因 宰相专权乱政 妨碍皇帝行使权力 2 分 影响 丞相制度被永远废弃 此 后成立的内阁 军机处等机构 始终不是中央一级正式的行政机构 主子 与 奴才 的 君臣关系本质进一步体现 2 分 皇帝实现了高度集权 六部直属于皇帝 增加了专制 政治的独断性 随意性 2 分 对近代产生恶劣影响 集权趋势不利于中国向现代国家 政治转型 2 分 2 同意 2 分 影响 经济上 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政治上 剥夺了人民的政 治自由和言论自由 思想文化上 阻碍了科技创新和文化进步 使中国和世界逐渐隔绝 造 成落后于世界潮流 8 分 3 由于长期的专制主义传统 使中国近代政治转型起动较迟 深受西方列强侵略影响 具有后发性 中国政治转型与救亡图强联在一起 一波三折 困难重重 从体制内改革转 变到体制外革命 由于中国经济社会落后 思想启蒙不够 政治转型效果不彰 8 分 每 点 2 分 答出其中四点即得满分 不拘泥现成答案 解析 试题分析 1 第一张表格中显示历史上出现了丞相位高权重危及皇权的事例 结合所学 知识可知 明朝初期罢丞相的原因是宰相专权乱政 妨碍皇帝行使权力 罢丞相 之举措 对君主专制政体产生的影响有丞相制度被永远废弃 此后成立的内阁 军机处等机构 始 终不是中央一级正式的行政机构 主子 与 奴才 的君臣关系本质进一步体现 皇帝实 现了高度集权 六部直属于皇帝 增加了专制政治的独断性 随意性 2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一问只需在读懂 材料的基础上摆明观点即可 第二问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 经济 思想文化和中国整体实 力几个方面组织回答即可 3 本题材料提到 鸦片战争等西方的冲击和中国的反应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近代中国 政治转型的特点是深受西方列强侵略影响 具有后发性 中国政治转型与救亡图强联在一 起 一波三折 困难重重 从体制内改革转变到体制外革命 由于中国经济社会落后 思 想启蒙不够 政治转型效果不彰 考点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表现 影响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 流 从 师夷长技 到维新变法 维新变法 20 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三民主 义的形成和发展 内容 2 1 填空 飞梭 富尔顿 2 分 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 请仔细校对后使用 答案仅供参考 答案第 2 页 总 5 页 成就 棉纺织业 动力 交通运输 6 分 2 认同傅立叶的看法 2 分 理由 造成生产的无政府状态 资本家财富急剧增加 建立在肆意剥削工人的基础上 造 成了工人的贫困 贫困人口不断增加 劳动成了贫困的根源而不是人们的需要 8 分 任 答 4 点即可 满分不超过 8 分 认同亚当 斯密的看法 2 分 理由 资本家追求个人财富的同时 有利于增加国民财富 使每个人用同样收入可以获得 更多的生活资料 是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统一 资本家追求财富 固然有逐利的一面 但也是受制于市场机制使然 资本家辛勤工作 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8 分 任答 4 点即可 满分不超过 8 分 3 思想 空想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 文学 浪漫主义与批判现实主义 8 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 第一小问表格的填空属于识记 第二小问成就 飞梭和手摇纺纱机用于纺 织 瓦特改良的蒸汽机解决了动力的问题 汽船和蒸汽机车用于交通运输 2 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 赞成任何一个的思想都对 赞成傅立叶的观点 傅立叶属于空 想社会主义者 他认为资本家的残酷剥削是造成工人极端贫困的根源 对大工业生产持否 定的态度 赞成亚当 斯密的观点 亚当 斯密 现代经济学之父 代表作 国富论 他认为社会化大生产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提高 将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有机的结合起 来 由此主张追求利润具有正当性 同时有一只 看不见的手 指市场 使社会资源分配达 到最佳状态 3 材料二所述的问题是资本家加重剥削 工人更加贫穷 面对着这些现状 人们原来幻 想的资本主义的一切美好都被残酷的现实击碎 面对着这些无奈的现实 当时的人们还残 存着些对美好生活的幻想 对资本主义还抱有一定的憧憬 所以思想领域里产生了具有改 良思想特点的 空想社会主义 空想社会主义失败后 又出现了无产阶级暴力革命的理论 文学领域出现了把理想当成现实来描写的浪漫主义文学 考点 新航路的开辟 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 的成就及影响 3 1 察举制 1 分 乡里举荐 不明真伪 多举荐豪门贵族子弟 有失公平 2 分 察 举的对象还要经过考试 1 分 2 梁启超和孙中山两人对科举制都是持肯定的态度的 认为科举制有着积极的作用 科 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 请仔细校对后使用 答案仅供参考 答案第 3 页 总 5 页 举制可以革除世卿制以家世 出身选官的弊端 加强中央集权 通过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吏 可以提高官员的文化素养 可以扩大官吏的人才来源 为国家选拔更多的人才 有利于社 会重学风气的形成 从公平公正的角度看有一定的合理性 9 分 3 以个人的实际才干和能力为标准 注重公平合理性 2 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 夫乡举里选 必累功劳 今刺史 守相不明真伪 茂才 孝廉岁以百数 结合所学可以 看出是察举制 第二问结合 今刺史 守相不明真伪 茂才 孝廉岁以百数 既非能显 而当授之政事 甚无谓也 每寻前世举人贡士 或起甽亩 不系阀阅 可以概括出乡里举 荐 不明真伪 多举荐豪门贵族子弟 有失公平 第三问从 敷奏以言 则文章可采 明 试以功 则政有异迹 文质彬彬 朕甚嘉之 可以分析出察举的对象还要经过考试 2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题是开放型小 论文撰写类题目 解答此题要注意解题的思路 首先结合材料概括出观点 本题从材料二 和材料三可以概括出梁启超和孙中山对科举制都是肯定的态度 第二步列举史实 做到史 论结合 第三要注意逻辑严密 表述清晰 3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材料一中察举 制到材料二和材料三科举制的变化我们可以从以个人的实际才干和能力为标准 注重公平 合理性两个角度组织回答即可 考点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选官制度 察举制和科举制 4 1 妥协 英国通过光荣革命这种宫廷政变的方式结束了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 资产阶级 与封建贵族达成妥协 通过 权利法案 既保留了君主 又确立了议会主权 2 分 转化 英国由封建专制转化为近代民主政治 或君主立宪制 1 分 2 表现 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之间 大州和小州之间 南方和北方之间 参议院和众议 院之间 任意两点 2 分 原则 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 联邦制原则 分权与制衡 2 分 3 观点一 大妥协 是消极的 是革命不彻底的表现 理由 袁世凯 篡夺 革命 果实 中华民国名存实亡 为君主复辟埋下了伏笔 观点二 大妥协 是积极的 是革命派的斗争策略 理由 加快结束清王朝的统治和 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 保存革命力量 适当的 妥协 是武装斗争的有益补充 选择一个 观点评述 观点 2 分 理由任答 1 点 2 分 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 请仔细校对后使用 答案仅供参考 答案第 4 页 总 5 页 解析 试题分析 1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相关史实的准确认识与理解 解题 时注意抓住 妥协和转化 以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为史实 从妥协与转化两个方面进行分 析归纳 妥协可以结合光荣革命以 权利法案 去分析 转化可以结合封建与民主两个方 面的转化分析即可 2 注意材料二的信息 美国 1787 年宪法 所创立的也是一个利益谈判和妥协的政治机 制 谈判和妥协使旧的宪法原则和实践得以修正 使新的宪法原则和实践得以产生 宪 法的生命力不断得到更新 因此成为一部 活着的宪法 联系宪法的内容可知 多元利 益的妥协 表现在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之间 大州和小州之间 南方和北方之间 参议院 和众议院之间 国会 总统和联邦法院之间等 3 考查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材料三中对于这场 大妥协 有两种不同的观点 传统 观点认为这场 大妥协 不具有任何积极意义 而喻大华等人则认为对袁世凯的妥协是孙 中山的战略和策略 联系材料和相关史实对这两种观点加以论证 考点 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光荣革命 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1787 年宪法 原则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 认识 5 1 列宁 利用市场发展国营企业是在一定程度上实行资本主义的原则 要按市场规律来 掌握市场 要把市场掌握在无产阶级国家手中 3 分 2 邓小平 计划和市场各有优势 市场经济应与计划经济相结合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 3 分 同 都主张利用市场来发展社会主义经济 都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 1 分 异 列 宁把市场看作资本主义成分 邓小平则把市场看作社会主义经济的组成部分 列宁是暂时 利用市场来恢复经济 邓小平则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一种经济发展模式 2 分 3 采取国家干预经济的方式 1 分 如实行 国家工业复兴法 限制资本家自主生产 等 成立农业调整署 鼓励农民减耕减产 维护普通民众的权益 如规定最高工时 最低 工资 进行直接的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等 2 分 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这一观点没有认清这些经济发展模式的本质 1 分 新经济政策是列宁探索在小农经济占 优势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途径和方法 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是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突 破 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在不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 对资本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广西事业单位笔试真题2025
- 公考安徽真题2025
- 2025年宜兴市事业单位考试真题
- 农发行抚州市临川区2025秋招小语种岗笔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乡村旅游发展报告:文旅融合视角下的乡村旅游与乡村旅游与乡村旅游规划
- 2025年食品安全追溯技术在食品行业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中的应用报告
- 平硐盲竖井开拓课件
- 2025年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智能化升级改造技术报告
- 往年统招试卷真题及答案
- 2025网络文学IP产业链全链路开发模式创新与价值实现路径研究
- 来华留学生管理办法
- 宁波银行2025-2026年招聘考试笔试题内容历年考试真题
- 辽宁省民间信仰管理办法
- 心力衰竭健康教育
- 财务信息化系统建设-洞察阐释
- 学堂在线 新闻摄影 期末考试答案
-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核心素养展示
- 校本研修教学课件
- 物业客服部日常工作
- 一例外周静脉炎的护理个案讲课件
- 慢性便秘病人护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