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力学考试重点(适合本科考试)_第1页
土力学考试重点(适合本科考试)_第2页
土力学考试重点(适合本科考试)_第3页
土力学考试重点(适合本科考试)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 第一章 1 粒组的概念和颗粒级配曲线 粒组的概念和颗粒级配曲线 2 土的砂粒 粉粒和粘粒粒径界限范围和不均匀系数的概念及其用途 土的砂粒 粉粒和粘粒粒径界限范围和不均匀系数的概念及其用途 砂粒 0 075 2mm 粉粒 0 005 0 075 mm 粘粒 0 005mm 不均匀系数 不均匀系数 Cu 评价砂性土级配的好坏 级配好坏的判断标准 10 60 d d d10 d60 小于某粒径的土粒含量为 10 和 60 时所对应的粒径 3 高岭石 伊利石和蒙脱石三种粘土矿物及其性质 高岭石 伊利石和蒙脱石三种粘土矿物及其性质 蒙脱石 亲水性强 吸水膨胀 脱水收缩 表面积最大 最不稳定 伊利石 亲水性中等 介于蒙脱石和高岭石之间 高岭石 亲水性差 表面积最小 最稳定 4 土中的水 结合水 强 弱 土中的水 结合水 强 弱 自由水 毛细水 重力水 自由水 毛细水 重力水 5 土的九个三相比例指标及其换算 哪三个是试验指标 四个重度指标的大小关系 土的九个三相比例指标及其换算 哪三个是试验指标 四个重度指标的大小关系 a 实验指标实验指标 土的密度土的密度 土粒比重 土粒比重 ds 含水率 含水率 b 孔隙比 e 和孔隙率 n 土的饱和度 Sr 饱和密度 sat 干密度 d 有效重度 重度 干重度 d 饱和重度 sat 和有效重度 浮重度 大小关系 饱和重度 sat 重度 干重度 d 有效重度 可以记为饱水的 平常的 干的 减水的 题型 题型 已知其中某些量 求另外的量 P23 例 1 1 1 2 1 3 作业 6 相对密实度 相对密实度 Dr 评价砂性土的松密程度 minmax max ee ee 7 液限 塑限 液性指数 塑性指数的概念 计算及其用途液限 塑限 液性指数 塑性指数的概念 计算及其用途 液限 土体在流动状态与可塑状态间的分界含水量 L 塑限 土体从可塑状态转入到半固体状态的分界含水量 P 塑性指数 IP L P 液限和塑限的差值 去除百分数 用途 对粘性土进行分类和评价 塑性指数 IP 10 的为粉土 IP 10 的为粘性土 其中 101 0 时为流塑状态 0 0 时为坚硬状态 0 1 之间时为可塑状态 第二章 第二章 8 土的渗透性土的渗透性 9 土的达西渗透定律及渗透系数的室内测定方法 常水头 变水头 土的达西渗透定律及渗透系数的室内测定方法 常水头 变水头 达西定律 Q kAi 单位时间内的过水流量 渗透系数 x 过断面截面面积 x 水头梯度 h l 达西定律 v ki 速度 系数 x 水头梯度 达西定律只能用于常水头即层流 不能用于变水头即紊流 粘性土一般用变水头试验测定渗透系数 10 渗透力的概念 渗透力的概念 符号 Gd 渗透水流作用于单位土体内土粒上的作用力 iG wd 11 渗透变形常见的两种基本形式 流土 管涌 渗透变形常见的两种基本形式 流土 管涌 联系 由渗透力引起的渗透变形 区别 a 流土 向上渗透力大于土有效自重时发生的渗透变形 突发 位置在渗流溢出处 b 管涌 渗透水流首先将大颗粒间的小颗粒冲走 形成管道 最后引起土体渗透破坏 渐进 土体任意位置 发生流沙现象的临界水力梯度 w cr i 12 土的有效应力原理 土的有效应力原理 a b 强度 变形 只取决于 与 u 无直接关系 u 第三章 第三章 13 熟练掌握土中自重应力计算 包括分层 有地下水位等情况 熟练掌握土中自重应力计算 包括分层 有地下水位等情况 P78 例例 3 1 有错 有错 作业 作业 土中各点的自重应力计算如下 A 点 cA 0kPa B 点 Z 1m cB 19 1 19kPa C 点 Z 2m cC 19 1 9 9 1 28 9kPa D 点 Z 4m cD 19 1 9 9 1 6 55 2 42kPa 14 土的有效应力原理 土的有效应力原理 a b 强度 变形 只取决于 与 u 无直接关系 u 15 熟练掌握基底压力和基底附加压力的基本概念及计算 熟练掌握基底压力和基底附加压力的基本概念及计算 基底压力 上部结构和基础作用传递到基础底面的应力 地基反力 6 1 l e A GF W M A GF p 基底附加压力 作用于地基表面 由于建造建筑物而新增加的压力称为基底附加压力 即导致地基中产生 附加应力的那部分基底压力 0 pdp 0 基底压力从基础底面算起 自重应力从天然地面算起 16 了解角点法计算矩形均布荷载作用下地基中的附加应力的思路 了解角点法计算矩形均布荷载作用下地基中的附加应力的思路 课本 92 页例 3 3 第四章 第四章 17 土的三个压缩性指标 土的三个压缩性指标 压缩系数 压缩指数 压缩系数 压缩指数 侧限压缩模量侧限压缩模量 压缩系数压缩系数的概念及其特性 如何根据的概念及其特性 如何根据 1 2 判断土的压缩性 判断土的压缩性 kPapkPap200 100 21 压缩系数 土体在侧限条件下孔隙比减少量与竖向压应力增量的比值 压缩指数 曲线中直线段的斜率 c Cpelg 1 2 0 1 MPa 1 时 属于低压缩性土 0 1 MPa 1 1 2 1 超固结土 OCR 1 正常固结土 OCR 1 欠固结土 21 饱和土体渗透固结理论 饱和土体渗透固结理论 饱和土体的渗透固结 是土中的孔隙水压力消散 逐渐转移为有效应力的过程 22 固结度的概念 固结度的概念 了解了解 某土层在某时刻已消散的孔压分布面积与初始时刻的孔压分布面积之比 23 时间因素 时间因素 TV的含义及其计算公式中各符号的含义 固结沉降与时间的关系 的含义及其计算公式中各符号的含义 固结沉降与时间的关系 了解了解 H 表示最长渗径 t 表示固节时间 在同样的土体条件下 2 H tc T v V 2 2 2 2 1 1 H t H t 第五章 第五章 24 土的抗剪强度概念以及抗剪强度表示法 总应力表示法和有效应力表示法 土的抗剪强度概念以及抗剪强度表示法 总应力表示法和有效应力表示法 25 莫尔库仑抗剪强度理论 莫尔库仑抗剪强度理论 a 土的破坏是剪切破坏 b 土内任一点的抗剪强度是其法向应力的线性函数 c 土体内某点任一面上的剪应力达到抗剪强度值时 认为该点破坏 26 土中一点的极限平衡条件 土体剪切破环面与大主应力面的夹角 土中一点的极限平衡条件 土体剪切破环面与大主应力面的夹角 2 45 题型 题型 根据一点的应力状态判断该点是否破坏 P168 例 5 1 作业 27 土的抗剪强度指标的常用试验方法 三种直剪试验 三种三轴试验 土的抗剪强度指标的常用试验方法 三种直剪试验 三种三轴试验 三种直剪试验方法 快剪 固结快剪和慢剪 三种三轴试验方法 不固结不排水剪 固结不排水剪 和 固结排水剪 第六章 第六章 28 地基的三种破坏形式 地基的三种破坏形式 整体剪切破坏 局部剪切破坏 冲切破坏等三种 29 整体剪切破坏的三个发展阶段 整体剪切破坏的三个发展阶段 压密阶段 剪切阶段 破坏阶段 30 临塑荷载 临界荷载 有线塑性区深度荷载 的概念 临塑荷载 临界荷载 有线塑性区深度荷载 的概念 scd ssss c p c p 临塑荷载 地基开始出现剪切破坏 即地基中即将出现塑性区时 时 地基所承受的基底压力 临界荷载 有限塑性区深度荷载 地基中塑性区开展深度在某一特定深度且尚未出现连续滑动面时 作 用于地基表面的荷载 第七章 第七章 31 土坡稳定的影响因素土坡稳定的影响因素 一是外界力的作用破坏了土体内原来的应力平衡状态 二是外界各因素的影响使土的抗剪强度降低 32 无粘性土坡和粘性土坡的滑动面形状 无粘性土坡和粘性土坡的滑动面形状 无粘性土土坡滑动面为平面 均质粘性土土坡滑动面的形式为圆弧形 33 无粘性土坡稳定的关键影响因素 无粘性土坡稳定的关键影响因素 无粘性土坡的稳定性主要取决于坡角与土体内摩擦角间的相对关系 天然休止角 34 粘性土坡稳定分析瑞典条分法和毕肖普条分法的基本假定 粘性土坡稳定分析瑞典条分法和毕肖普条分法的基本假定 瑞典条分法基本假设 不考虑土条间的条间力作用 毕肖普条分法基本假设 忽略条间切向力作用 第八章 第八章 35 三种土压力的概念和其关系 三种土压力的概念和其关系 静止土压力 E0 挡土墙在压力作用下不发生任何变形和位移 墙后土体处于弹性平衡状态 主动土压力 Ea 在土压力作用下 挡土墙离开土体向前位移至一定数值 墙后土体达到主动极限平衡状 态 被动土压力 Ep 在外力作用下 挡土墙推挤土体向后位移至一定数值 墙后土体达到被动极限平衡状态 三者的关系 Ea E0 Ep 36 朗肯主动土压力的计算 包括分层 有超载和有地下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