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学前教育史 自学考试复习 中国部分 第一编第一编 中国古代学前教育中国古代学前教育 一 填空一 填空 1 传说中我国最早的儿童学校叫 出现在原始社会后期的 时期 P6 2 原始社会的儿童教育 实行 p6 3 中国古代儿童学前教育的基本形式是 p7 4 受中国传统教育的影响 在儿童教育中 将 放在首位 P23 5 开笼放鸟而捕之 解缰放马而逐之 曷若勿纵勿解之为最易也 这两个比喻符合中国古代儿童家 庭教育的 原则 P26 6 中国古代家庭教育的方法有 p31 32 7 我国古代第一个专门教育太子的教育文件是 P34 8 我国古代宫廷儿童教育的制度主要有 和 P36 9 朱熹朱熹把教育分为两个阶段 和 10 在我国 胎教作为一种理论 初步形成于 p40 11 童蒙教材的编写进入一个大发展的时期是在 p51 12 中国古代流行最广 影响最大的童蒙读物是宋末 所撰的 P51 13 中国古代儿童诗歌主要有三类 即识字类 类和 类 P52 14 南朝梁时周兴嗣周兴嗣所著的古代识字类儿童教材是 p52 15 古代诗歌类的历史知识性蒙书中 最为流传 由唐人 所撰 P55 16 贾谊将太子整个教育过程分为四个阶段 即 学校教育和成人 教育 p62 17 提出 太子之善 在于 与选左右 强调要行胎教 要施学前教育 P63 18 颜之推的教育目的是 19 集中反映朱熹朱熹儿童教育思想的是他编著的 和 P72 20 司马光司马光写的 阐述家庭教育问题 对历代家庭教育有很大影响 P32 21 读书要 读得字字响亮 不可误一字 不可少一字 不可多一字 不可倒一字 这种培养儿童 读书习惯的主张出自 p74 22 提出要严格 不间断地对儿童进行各种行为习惯的训练 使之 积久成熟 的是 p74 23 提出 自然教育论自然教育论 的中国古代思想家和教育家是 P77 24 我国古代奠定了胎教学说初步的营养学基础的著作是 p41 25 在中国古代各种故事性的童蒙读物中 是流传最广 影响最大的一 种 为元朝 所编 26 朱熹朱熹主张对儿童应该早施教 将儿童教育比喻为 27 是中国古代儿童生活常规教 育的核心 2 28 中国古代有 风俗 就是观察小儿志向的一种方式 29 以 为伦理道德基础 是中国封建社会教育重要特点 30 中国古代为推行孝道 曾是最被推崇的儿童读物 P20 31 中国古代早期知识教育的内容有 识字教育 识字教育 自然常识自然常识 32 中国古代宫廷中除 三母 外 还为幼小的太子设 33 胎教最早的记载 是 时期 周文王 周成王的母亲曾行胎教 34 刘向的 记载了我国最早的宫廷胎教经验 35 徐之才得 胎产书 提出 奠定了胎教学说初步的营养学基础 36 孙思邈 千金药方 提出了 的胎教理论 为我国胎教学奠定了基础 37 万全 养生四要 主张男女慎 胎教学说中有了 的内容 38 胎教体现了中国传统 的思想传统 39 中国古代胎教的核心目的是对母亲的 的要求 40 史游的 流行广 影响大 是汉至唐的主要识字教材 41 在训诫类儿童诗歌中 明代吕德胜吕德胜编的 是一部影响极大的蒙学读物 二 名词解释 简答 论述 材料分析等二 名词解释 简答 论述 材料分析等 1 朱熹的学朱熹的学 眼前事眼前事 在教育内容上 朱熹提出 15 岁以前的儿童 主要是就 去教他们 就教者而言 是 就孩子而言是 他认为学必自 始 并 认为学问之道只就 的开始 初学应给以简单容易的内容 儿童主要是学习 之事 是 2 三母制度三母制度 p38 1 这是 儿童教育制度之一 2 挑选符合条件的女子承担 的职责 3 合称三母 子师负责对太子进行 教 育 慈母要根据太子的需要 供给 和其他所需 保母负责 3 小学小学 为便于儿童学 与刘子澄编纂 小学 一书 全书共 卷 分内外篇 书中贯彻对儿童 的原则 列举了大量的包括 孝宗 等德行方面的格言 故事等 内容生动 通俗易懂 易于儿童接受 4 简述原始社会儿童教育活动的内容 简述原始社会儿童教育活动的内容 1 2 3 原始宗教教育 4 5 5 5 简述颜之推关于学前家庭教育的原则和方法 简述颜之推关于学前家庭教育的原则和方法 3 1 主张及早对婴幼儿进行教育 越早越好 甚至要早到胎教 2 父慈子孝相互联系 颜之推主张 3 在家庭教育中 要切忌偏宠 对所有子女应一视同仁 4 重视父母对儿童潜移默化的影响及周围环境陶冶 重视模范和榜样作用 6 简述原始社会幼儿教育的主要特征 简述原始社会幼儿教育的主要特征 1 原始社会的儿童教育 实行 2 以 为教育内容 内容 3 没有专门的 4 儿童教育的手段是 7 分析中国古代儿童家庭教育方法的经验和局限 分析中国古代儿童家庭教育方法的经验和局限 经验 原则和方法中值得肯定的方面 经验 原则和方法中值得肯定的方面 1 按中国古代传统愈早愈好 要本着 早喻教 的原则 2 也叫 教子以正 父母从道义上 从做一个正派人的根本方向上 为子女 指出道路 3 父母教育子女 要以身作则 以身率先 培养孩子什么品德 自己首先要 具备什么品德 4 强调环境对儿童的教育意义 5 对儿童教育不能求之过急 要根据儿童的才能 逐步将教育加深加宽 另 一个含义是要顺应儿童才能的发展 及时地给以教育 不要失掉儿童才能发展的可能性 6 家长对孩子 既要慈爱又要严厉 爱与教相结合 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 果 不溺爱孩子的同时 还要不偏宠子女 7 运用 的方法进行教育 局限 局限 1 在长期的封建社会中 受礼教的影响 很多儿童故事都以 等封建道德为内容 2 家庭教育中使用 体罚是侮辱 压制 违 背 的封建专制主义方法 是不可取的 8 论述王守仁的自然教育论 论述王守仁的自然教育论 1 王守仁对传统儿童教育的 和 1 分 王守仁深刻形象地揭露了封建传统教育 的弊端 提倡教育儿童要 这在当时是很难得的 1 分 2 论儿童教育的 1 分 王守仁继承了儒家关于 的教育目的论 以 为中心 但同时也 包含了 等内容 希望儿童身 心得到 的发展 2 分 4 3 激发兴趣 1 分 他把儿童 视为教育儿童的基础和基本原则 是其 的集中体现 他主张教育儿童要 使其 发展 1 分 4 量力施教 1 分 王守仁认为 儿童时期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时期 儿童的 都处于发 展之中 必须 不可躐等 他还认为 对儿童的知识教育不求其 多 但要 要让儿童去消化理解 达到 2 分 王守仁从 出发 论述了 突破了 了我国古代儿童教育思想 2 分 9 分析古代最早的学前教育计划 分析古代最早的学前教育计划 P10 11 可作 可作 材料分析题材料分析题 材料内容见教材 材料内容见教材 P10 最后一段 最后一段 1 中国古代最早的学前教育计划 记载于 2 教育对象 反映了 的教育状况 西周已经初步形成了按 安排的学前教育计划 可见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的悠久历史 3 特点 按年龄大小和 对各学段提出不同内容 体现了 由浅入深的要求 4 从内容看 有 文化知识 其中更突出了 5 此计划中 十分明显 6 影响 对我国封建社会的学前教育有很大影响 10 保傅制度保傅制度 1 这是中国古代 儿童教育制度之一 2 选择贵族和大臣中出类拔萃的男子 负责对 的 的训 练 3 师保傅 分为 和少师 少保 少傅 称 和 4 太保负责太子 太傅从 方面教育和训练太子 太师负责 太子的 11 试析古代宫廷儿童教育制度 试析古代宫廷儿童教育制度 P36 38 保傅制度保傅制度 三母制度三母制度 宫廷儿童教育的意义 宫廷儿童教育的意义 12 试述古代胎教的主要经验试述古代胎教的主要经验 胎教的内容和方法 胎教的内容和方法 P45 50 1 胎教的内容 注意 因素的 重视 影响与 选择良好的 良好的 2 胎教的方法 主要用于宫廷 由太师 太宰等监督王后 孕妇参加一些轻微体力劳动或户外活动 活动筋骨 流通血脉 孕妇控制饮食 使 5 胎儿不过于肥胖 评价 中国古代胎教历史悠久 实践与理论有不少成功经验和科学论断 可以借鉴 但也不免包含 一些 的内容 13 三 百 千三 百 千 1 三 宋 所撰 是流传最广 影响最大的童蒙读物 三字一句 内容丰富 2 百 指宋初 500 多个用作姓氏的汉字组成 四字韵语 易记诵 3 千 南朝 所著 四字韵语 250 句 14 贾谊论贾谊论 早喻教早喻教 早喻教 就是及早实施教育 主要包括胎教和学前教育两个阶段 1 胎教 是胎教的根本问题 对孕妇要进行 教育 安 排适宜的 及 对孕妇予以影响 2 学前教育 可作为材料分析题 材料见教材 可作为材料分析题 材料见教材 P63 最下面一段 最下面一段 学前教育要从 就开始 在宫廷中聘请 为专任教师 为太子创造一个 的教育环境 学前教育内容多方面 包含 的要求 15 颜之推论家庭教育的内容 颜之推论家庭教育的内容 1 颜之推的教育目标是 这种主张在儒学包揽一切的时代 具有突 破性意义 2 提出 既要进行 教育 又要进行 的教育 从小进行忠孝仁义礼节的教育 3 学艺 广习 书本知识之外 还要 如文章 算术 医方等 4 德行与学艺 互为联系 是根本 也不是可有可无 16 童蒙须知童蒙须知 南宋 编订的 童蒙须知 是他为儿童制定的学习 的具体标准和要求 它对儿童的 都作了详细的规定 该书对于从 小培养儿童良好的 和某些 的道德规范 至今不失其教 育意义 但其中也包含了大量的 和 的条规 是应该抛弃的 17 颜氏家训颜氏家训 由南北朝时期 所著 1 分 内容 论述了 问题 共 6 卷 篇 2 分 是中国封建社会最 最 的家庭教育著作和 流传 影响深远 2 分 18 简述我国古代学前家庭教育的主要内容简述我国古代学前家庭教育的主要内容 1 婴幼儿身体的养护 主要经验 食勿过饱 安全避险 2 儿童生活常规的培养 是对儿童进行生活常规教育的核心 3 初步的道德教育 勤俭耐劳 礼貌谦让 4 早期的知识教育 识字教育 第二编第二编 中国近代学前教育中国近代学前教育 一 晚清和外国教会 一 晚清和外国教会 一 填空一 填空 1 1904 年 中国第一个近代学制 颁布实施 按此学制 学前教育实行 这是中国最早的学前教育机构 2 1905 年 度废除 标志封建时代旧教育在形式上结束 新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 会教育制度形成 3 是中国第一个学前教育法规 4 蒙养院 附设在 和 内 5 育婴堂创于 代 6 清末蒙养院制度 仿照日本 p90 7 蒙养院内教师称 由乳媪 节妇训练而成 8 我国幼儿教育机构始于 1903 年成立的 P88 9 清末我国首次设立公立幼儿教育机构的地方是 10 是日本来华的最早的幼教工作者 11 是私立蒙养院中最有名的 12 1907 年 清政府颁布 打破女禁 13 提出创立人本院对孕妇进行集体胎教孕妇进行集体胎教的主张的是 p94 14 在康有为的 中 他设计了 公养 公教 或公养 公育 的理想教育制度 P93 15 康有为婴幼儿教养宗旨是 养儿体养儿体 P97 16 帝国主义在华兴办文化教育事业的终极目的是 奴化中国人思想奴化中国人思想 p99 17 大约 19 世纪 年代 西方教会在中国沿海开始兴办学前教育机构 P100 7 18 外国教会在我国最早设立的幼儿教育机构是 名称 19 近现代外国人办的学前教育机构分为两种 一种是 一种是教会或欧美式的教会或欧美式的 P101 20 日本式幼稚教育在中国影响最深 这发生在 p101 21 1898 年 英国长老会在厦门创办幼稚园师资班 1912 年发展成为 是教会在我国最早最早设立的一所独立的幼儿师范学校 p104 二 名词解释 简答 论述 材料分析等二 名词解释 简答 论述 材料分析等 1 评述清末蒙养院制度 评述清末蒙养院制度 1 蒙养院 名词解释 蒙养院是中国最早的 1904 年 学制颁布实施 其中的 奏定 章程及 章程 是中国第一个学前教育法规 它规定了蒙养院制度 指出了学前教育 在国民教育体系中的 地位 蒙养院招收 岁的儿童 附设在 和敬节堂 内 课程有游戏 院内教师称 保姆保姆 由 节妇训练而 成 蒙养院实行 合一 建立蒙养院的真正用意建立蒙养院的真正用意在于加强 2 评价蒙养院制度 p90 在 道路上迈出了艰难的第一步艰难的第一步 具有 的 出现的特点 体现了 的总原则 严重抄袭 表现出极大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的特点 2 武昌蒙养院武昌蒙养院 p89 90 1 年创办的湖北省立幼稚园 为我国设立 之始 后改称武昌蒙养院武昌蒙养院 2 湖北幼稚园附设 是中国 的萌芽 3 聘请日本人 为园长 她是日本最早来华的幼教工作者 她拟定了幼稚园开 办章程 规定了 的原则 4 保育内容包括发展 开发 培养 三方面 课程有 日语等 项 3 天津严氏蒙养院天津严氏蒙养院 p90 1 天津严氏蒙养院是 中最有名的 年由 所设 2 聘请 人为教师 购进 等教具 课程有 故事等 3 每日上午授课 招收亲友和邻居子女中的 岁儿童 4 比较日本式幼儿园和宗教式幼儿园的不同比较日本式幼儿园和宗教式幼儿园的不同 P99 102 1 不同 日本式为游戏 歌谣 谈话 手技 4 项 宗教式有恩物 8 故事 宗教知识等 教育内容更为 2 不同 日本式幼儿园日本式幼儿园的全部活动不脱教师的 完全采用 把课程内容规定在 上 教育形式非常 宗教式幼儿园宗教式幼儿园更符合儿童年龄特点 儿童有 更大的 儿童在园生活天真烂漫 与教师 3 对中国的影响不同 式易被中国人接受 在 的中国广泛流行并产生较大 影响 式以 方式发展 很难与中国蒙养院接轨 其影响主要在 方面 5 帝国主义在华培养幼教师资的主要途径 帝国主义在华培养幼教师资的主要途径 P104 1 兴办 或 2 吸引 赴东 西洋接受 1908 年后 中国学前教育由学习日本 向 转变 3 派师资任教于 6 教会幼稚师范课程的特点 教会幼稚师范课程的特点 教会办的幼稚师范学校重视 与 教学 如景海幼稚师范 其课程可分为三 类 第一类是 等课 是适应外国在华办教育需要的 其中 占学分最多 第二类是 课 如国文 体育 生理及卫生 音乐等 第三类是 课 如心理学 幼稚教法等 7 外国教会在华学前教育活动的实质及对中国学前教育的影响 外国教会在华学前教育活动的实质及对中国学前教育的影响 实质 实质 以 奴化中国人的思想 其目的是在中国培养它们所需要的 尤其重视对幼儿 的熏陶 使其接受 为培养 打下根基 对中国学前教育的影响对中国学前教育的影响 它们在中国办了第一批 的机构 输入 培养了第一批 在创设中国近代 上起了某些 作用 二 民国和老解放区 二 民国和老解放区 一 填空一 填空 1 民国时期的学前改革实验活动 吸取了美国 教育思想 探索建立和发展 的学前教育制度 2 1912 年 学校系统令 称 壬子学制 与各种学校令结合 称 学制 3 按照 学制的规定 民国初年学前教育机构的名称为 p109 4 1922 年学制又称 新学制 或 采用美国的 制的框架 p113 5 确立学前教育机构在我国学制系统中作为国民教育第一阶段地位的是 学制 P114 6 1927 年 在南京燕子矶 晓庄等地创办了我国第一批 幼稚园 7 1923 年 在南京创设了我国第一所实验幼稚园 即 9 8 1901 年 罗振玉创办了中国近代最早刊行的教育杂志 p115 9 著有 全地五大洲女俗统考 论中国亟需设立幼稚园 等 是传教士介绍西方 学前教育思想的代表 10 清末民初 相比之于西方学前教育思想 日本学前教育对中国的影响多表现在 的建 立和具体的实施上 P116 11 在我国 最早著文介绍了蒙台梭利的幼儿教育思想 p118 12 是我国 五四 以后小学和幼儿园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 是 实 用主义教育思想对中国儿童教育影响的核心 P119 13 中国最先实行 的是南京 南京高师附小幼稚园被称为 P120 14 提出 爱满天下 口号 主张 一切为了儿童 P122 15 年的 是我国第一个自己制定的统一的幼稚园课程标 准 16 1922 年 学制 确立幼稚园制度 我国学前教育进入一个 改革 发展的时 期 17 厦门集美幼稚园的创办人是 p130 18 南京燕子矶幼稚园利用 的办法训练师资 培养出来的学员有能力独自办理一个幼 稚园 P136 19 是中国第一所独立设置的公立幼稚师范学校 由 创立 20 我国第一所公立幼儿师范专科学校是 p141 21 苏区最早成立的托儿所是江西瑞金下州村 和 p144 22 为培育难童健康成长为抗日建国之力量 1938 年在武汉成立 理 事长为 P146 23 1941 年颁发的 陕甘宁边区政府关于 的决定 是继 托儿所组织条例 之后老 区又一重要的学前教育法规文件 P147 24 老解放区保育院的首要工作是 P150 25 陕甘宁边区政府曾提出 的供应方针 要求使孩子在一般情况下能享受与 伤病员同样的优惠待遇 P150 26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 是老解放区学前教育最重要的内容之一 P151 二 名词解释 简答 论述 材料分析等二 名词解释 简答 论述 材料分析等 1 蒙养园蒙养园 p110 111 1912 年 按照 学制的规定 学前教育机构的名称为 附设于 和 内 已纳入到真正教育机构之中 但不占 成为学制系统中的一级 2 幼稚园幼稚园 P112 114 10 1922 年 按照 的规定 在小学下设 接收 岁以下儿童 幼稚园正式列入学校系统 设置 确立了 在我国学制系统中作为 教育第一阶段的地位 促进了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 3 北平幼稚师范学校北平幼稚师范学校 P140 是香山慈幼院的一部分 创建于 1930 年 为校长 该校以培养 为 己任 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 的幼稚教育 教学酌采 制 但又较之灵活 尤其重视 学生 的活动 重视实行 的方法 4 南京鼓楼幼稚园南京鼓楼幼稚园 P133 134 1 年 由 创办 是一所 性质的幼稚园 2 以研究 为中心 3 实验活动包括 和 课程有音乐等 项 4 其 和 在全国颇有影响 5 南京燕子矶幼稚园南京燕子矶幼稚园 P135 136 1 1927 年 由 创办 是中国第一个 幼稚园 2 办园宗旨为 建设 的 的 的幼稚园 3 招收 结合 确定保教内容 4 教学方法上 继续试验 的方法 5 用艺友制办法训练艺友成为幼稚园教师 在其影响下 很多地方出现了创办乡村幼稚园的活动 6 托儿所组织条例 P143 年 苏区政府内务部颁布 是红色政权颁布的第一个 关于 的文件 开创了苏区的 制度 条例 指出了组织托儿所的目的是 更好地 儿童 对托儿所的 管理 保教人员及其待遇 等作了规定 7 学前教育制度在民国时期的演进学前教育制度在民国时期的演进 简答 P109 114 名词解释 蒙养园 名词解释 幼稚园 我国近代学前教育制度的演进我国近代学前教育制度的演进 蒙养院 蒙养园 幼稚园 8 1932 年年 幼稚园课程标准幼稚园课程标准 P126 129 1 1932 年由教育部正式公布 是我国第一个 的幼稚园课程标准 2 分 三部分 11 3 它是我国专家学者在 基础上 吸收借鉴了 而 形成的 具有 的特点 9 试述试述 五四五四 新文化运动时期我国新文化运动时期我国 儿童观儿童观 的变化的变化 对传统儿童观的批判 p120 1 随着西方思想的传入 中国资产阶级思想家对封建主义的传统儿童观提出了尖锐批判 儿童被 视为 家长对子女有 儿童只能 丧失了独立自主的人格 2 指出 为了教育好儿童 第一要 第二要 第三要 3 蔡元培提出要发展 崇尚 的主张 要求了解 尊重儿童 让儿童 主张研究 4 陶行知提出了 的口号 陈鹤琴则体现了 的信念 5 蔡元培 恽代英等提出了 的思想 10 如何继承和弘扬老区学前教育的基本经验如何继承和弘扬老区学前教育的基本经验 1 坚持为 和 服务的方向 2 贯彻 和 的原则 3 实施 促进儿童全面发展的教育 4 建立一支 的保教队伍 总之 老区学前教育是中共领导下 为革命战争 生产建设 服务的学前教育 11 论述 试析民国时期学前教育改革的中心和特点 论述 试析民国时期学前教育改革的中心和特点 1 1922 年 学制颁定后 确立了 制度 我国的学前教育进入了一个 的时期 1 分 第一 从数量和质量上看 幼稚园有了长足的发展 是新中国建国前我国学 前教育 的时期 2 分 第二 幼稚园制度建立后 在一大批优秀教育家和教师的推动下 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实验改革的中心是 3 分 2 出现了一大批 的幼稚园 可以反映出当时中国幼稚教育发展的特点 1 分 第一 这些幼稚园 反映了 的学前教育机构的创办情况 说明我国的学前教育在幼稚园 制度确立后有 2 分 第二 在这些幼稚园的保教活动中 都不同程度地开展了 可以说 二十世纪 年代以后幼稚园教育实践与研究 教育家们不仅在 自己的幼稚园里开展实验研究活动 而且彼此之间常有联系 更有一些 出现 带动 了全国幼教工作者的研究兴趣 不断探索建立 的幼儿教育 3 分 三 中国近现代著名教育家 三 中国近现代著名教育家 蔡元培蔡元培 1 称誉蔡元培为 学界泰斗 人世楷模 12 2 蔡元培指出 教育者 与其守成法 毋宁 与其求划一 毋宁 P161 3 蔡元培在 贫儿院与贫儿教育的关系 中 提出 的理想 4 蔡元培是我国近代 的首倡者 5 蔡元培主张从 教育 教育 教育三方面实施美育美育 设想通过 三级机构实施学前儿童美育 把 作为美育的起点 P163 6 1912 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后 任教育总长 1 蔡元培的学前儿童公育的理想蔡元培的学前儿童公育的理想 P161 162 1 他揭露了封建家庭的黑暗及对儿童产生的不良影响 2 他强调 教育是 的事业 不 是人人能担任的 3 他主张 妇女有了身孕 进 生产后进 小儿一岁断乳后 就送到 受教育 4 蔡元培试图通过 以学前公共教育替代家庭教育 实现其学前 儿童公育的理想 他对封建家庭教育的批判无疑有进步性 但其公育理想显然是 2 蔡元培蔡元培 五育五育 并举教育方针的主要内容及基本精神 并举教育方针的主要内容及基本精神 P158 160 1912 年 蔡元培发表 提出 五育 并举的教育方针 五育 是 1 即 要举国皆兵 进行军事训练 十分重视体育锻 炼 2 即 给人以文化科学知识 发展实业的知识和技能 及一 定的职业训练 3 即 德育是完全人格教育的核心 是 五育 的 中坚 即自由 平等 博爱 4 主要任务是培养人们超越现世的观念 是其教育理论的最高目标 5 即 以陶养感情为目的 五育 均是培养 健全人格 所必须的 是统一整体 缺一不可 总之 蔡元培 五育 并举的 思想体现了资产阶级 的需要 为资产阶级创建新教育体制提供了 也 是改革 的指导方针 张雪门张雪门 1 20 世纪 30 40 年代我国幼教界 南陈北张 的 北张 指的是 2 张雪门倡导以 为目标的幼稚教育 P168 1 行为课程行为课程 是我国近代著名幼教专家 提出的幼稚园课程的 体系 张雪门认为 就是教育 孩子们在幼稚园生活的 就是行为课程 和 是行为课程 的两大因素 首先 这种课程完全根植于 其次 课程注意 生活和行为是相 互联系的整体 13 2 张雪门根据教育目标 把幼稚教育分为哪几类张雪门根据教育目标 把幼稚教育分为哪几类 P167 169 1 以 为目标的幼稚教育 2 以 为目标的幼稚教育 3 以 为目标的幼稚教育 4 以 为目标的幼稚教育 3 简述张雪门提出的改造民族的幼稚教育的具体目标 简述张雪门提出的改造民族的幼稚教育的具体目标 P169 1 铲除我民族的 2 唤起我民族的 3 养成 的 习惯态度 4 锻炼我民族 为 而向帝国主义作奋斗之 4 张雪门幼稚师范办学的基本经验 张雪门幼稚师范办学的基本经验 P173 174 张雪门幼稚师范教育思想的特点是非常注重 张雪门实习计划与传统师范学校的实习有明 显不同 一 上 实习场所从幼稚园扩大到 从校内扩大到 从 城市扩大到 二 上 从只集中在三年内最后一个学期 增加到 三 上 从仅实习幼稚教育 扩展到实习 从只实习 教育教学 扩展到实习 及缝纫炊事等 5 张雪门幼稚园行为课程教学法的要点和基本精神 张雪门幼稚园行为课程教学法的要点和基本精神 P171 173 1 行为课程的要旨要旨是 以 为中心 以 为过程 2 行为课程教学法的要点要点是 的有计划的设计 根据设计精选有 助于儿童发展的 并进行指导 在进行中把握 并 注意 的原则 采取 教学 在实施中应彻底打破 3 行为课程的基本思想基本思想 即教育 即课程 其目标兼顾 内容 来自 方法采用 实施以 为中心 陶行知陶行知 1 1927 年 创办南京试验乡村师范学校 后改称 在这个时期 初步形成了他的 的理论体系 P177 2 1921 年 任中华教育改进社总干事 积极推进平民教育和乡村教育 P176 3 为陶行知题词 万世师表 P179 4 陶行知是我国 教育的首创者 P186 5 1932 年 陶行知在上海办 他总结了 的办法 创 制 P177 178 6 1936 年 陶行知发起 拟定 国难教育方案 开展国难教育运动 178 7 号召 要征集一百万个同志 创设一百万所学校 改造一百万个乡村 P177 14 1 陶行知的幼稚园陶行知的幼稚园 新大陆新大陆 P185 陶行知针对当时幼稚园 等弊病 提出要发现幼稚园 新大陆 他指出 最需要幼稚园的 最欢迎幼稚园的是工厂和乡村 就是幼稚 园的新大陆 幼儿教育最应该服务的对象是 他号召开展一个幼儿园下厂 下乡 的运动 2 幼稚园的三种大病幼稚园的三种大病 P185 陶行知指出 旧时的学前教育失去了幼稚教育造就国民后代的意义 害了 三种大病 1 病 效仿外国 不适国情 2 病 处处模仿外国 仰给洋人 花钱过多 3 病 所收儿童多属贵族 3 艺友制 艺友制 P189 这是 在培养幼教师资方面的创举 就是学生 称艺友 与 称导师 交朋友 在 中学习 方法是 艺友制克服了师范教育 的现象 在不可能迅速建立大批师范学校的情况下 也能培养有质量的师资 并能节省 4 培养儿童创造力的六大解放及现实意义 培养儿童创造力的六大解放及现实意义 P187 188 材料分析题 分析陶行知儿童创造教育的思想 材料材料 陶行知曾深刻地指出 陶行知曾深刻地指出 儿童的生活 是一面社会的镜子 儿童的生活 是一面社会的镜子 他愤愤地说 旧社会是儿童的他愤愤地说 旧社会是儿童的 地狱 地狱 我们应该负起责任来 敲碎儿童的地狱 建立儿童的乐园 不够 我们应该引导儿童把地狱敲碎 我们应该负起责任来 敲碎儿童的地狱 建立儿童的乐园 不够 我们应该引导儿童把地狱敲碎 让他们自己创造出乐园来 让他们自己创造出乐园来 陶行知是我国创造教育的 者 他认为 儿童有很强的创造力 便是教育的任务 一 认识儿童的创造力 陶行知认为 教育工作者要 就可 以认识孩子有创造力 二 解放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儿童的创造力 认识了儿童有创造力 就必须把创造力解放出来 他提出了创造力的六 大解放 解放儿童的 解放儿童的 解放儿童的 解放儿童的 解放儿童的 解放儿童的 三 培养儿童的创造力培养儿童的创造力 措施有 1 需要 2 需要 3 需要 4 宽容和了解 现实意义 略 5 论述 陶行知陶行知 生活教育理论生活教育理论 的内容的内容 内涵 一 是对杜威 改造而来 包括以下含义 1 决定教育 以 为中心 有 就有教 15 育 2 人 便受什么教育 过好的 便是 受好的教育 3 是 的教育 不是作假的教育 是 的需要而教育 是 使生活发出真力量的 二 是对 的 学校即社会 改造而来 这是陶行知苦心探索普及 大众教育的 穷办法 因为大众无钱 无闲受 教育 他们只能在 中受教育 在大社 会中 向 学习 凡是 的场所 也都是教育的场所 三 合一 合一 是以 为中心 怎样 就怎样 怎样 就怎样 在三者中 陶行知强调 是中心 反复强调 不是三件事 而是一件事 不能分开 6 论述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实质 论述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实质 P182 183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是在 办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 在办 时达到成 熟的阶段 2 分 1 从 基础上看 生活教育理论是建立在 的基础之上的 陶行知逐 步摆脱了杜威的 把 放在最重要的地位 提出防止 的经验论 3 分 2 从生活教育理论的 看 它体现了 的特色 新民主主义教育 从 五四 新文化运动时期开始 可以概括为 领导的 的 的文化教育 4 分 3 生活教育理论也是 的 所谓科学的就是反对封建迷信思想 主张 尊 重客观真理 主张 统一 3 分 各点根据论述酌情给分 陈鹤琴陈鹤琴 1 陈鹤琴是我国学前教育和 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P190 2 陈鹤琴首开 课程 最早运用 的方法系统研究我国儿童的 心理发展特点 3 陈鹤琴的幼稚教育研究会创办了我国最早的幼稚教育研究刊物 4 陈鹤琴的代表作有 儿童心理之研究 等 5 陶行知曾作序并称之为 中国做父母必读之书不为过 的书是 P205 1 评述陈鹤琴的评述陈鹤琴的 活教育理论活教育理论 陈鹤琴的活教育理论体系 包括三大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用户体验设计原则总结
- 婚内财富约定协议书怎么写5篇
- 财会模拟面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律师考试面试试题及答案
- 拜城民警考试题目及答案
- 2025年莘县社工考试题目及答案
- 今天初级考试试题及答案
- 疫情期间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手术室护理实践指南知识考核试题及答案
- 山西行测模拟试题及答案
- 植物生理学植物的抗逆境生理
- 渔业资源与渔场学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不同持股比例的“母、子、孙”结构的合并报表处理
- GB/T 1871.1-1995磷矿石和磷精矿中五氧化二磷含量的测定磷钼酸喹啉重量法和容量法
- 第五节 重力流输水管线设计计算
- 元数据教学讲解课件
- CCP与备货0403 (华为培训)课件
- 小学数学西南师大四年级上册二加减法的关系和加法运算律简便计算综合练习PPT
- ASCVD时代总体心血管风险评估工具的更新ppt参考课件
- GB 15579.3-2014 弧焊设备 第3部分:引弧和稳弧装置
- 世界经济史课件PPT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