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式教学【教学设计】《历史转折与改革开放的起步》(华师大)-1_第1页
体验式教学【教学设计】《历史转折与改革开放的起步》(华师大)-1_第2页
体验式教学【教学设计】《历史转折与改革开放的起步》(华师大)-1_第3页
体验式教学【教学设计】《历史转折与改革开放的起步》(华师大)-1_第4页
体验式教学【教学设计】《历史转折与改革开放的起步》(华师大)-1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历史转折与改革开放的起步历史转折与改革开放的起步 教学模式分析 教学模式分析 体验式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 从教学需要出发 引入 创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 以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 帮助学生迅速 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 促进他们的心理机能全面和谐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 通过情感预 热 让学生达到适度的兴奋状态 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 希望参与体验 在合作互动中润 物无声 实现知行合一的导行内化效果 教学思路分析 教学思路分析 激情阶段通过活动交流 让学生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的精神 确立求真 务实 创新 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人生观和价值观 学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 崇高的品格 坚定的信念 顽强的意志 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从而 努力学习 体验阶段借助多媒体播放的视频资料 引发学生关注和好奇 主动求索 带入预设情 境 通过教师展示材料和学生讲述故事 总结归纳 导行阶段过程中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背景 召开 主要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培养学生综 合 归纳的能力 教材分析教材分析 本课是华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 8 课的内容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 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 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 乱反正 是改革开放的开端 从此 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建设成就 日新月异 辉煌灿烂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背景 召开 主要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2 培养学生综合 归纳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1 在课程讲解过程中运用多媒体教学 采用图片展示给学生最直观感受 2 运用体验式教学方式 通过情感预热 让学生达到适度的兴奋状态 对所学知识产生兴 趣 希望参与体验 在合作互动中润物无声 实现知行合一的导行内化效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认识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及其伟大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 分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如何在农村带来活力的 经济体制改革的现实意义 课前准备课前准备 1 多媒体课件 2 学生完成相应预习内容 3 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背景资料 搜集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激情阶段激情阶段 导入新课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它完成 了党的思想路线 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 是改革开放的开端 从此 中国历史 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建设成就日新月异 辉煌灿烂 一 十一届三中全会一 十一届三中全会 1978 年 12 月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1 否定 两个凡是 的方针 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 2 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3 开始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恢复民主集中制原则 4 审查和解决了历史遗留问题 开展 拨乱反正 为什么是伟大转折 1 党在思想 政治 组织等领域的拨乱反正 是从这次大会开始的 2 伟大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 是由这次全会拉开序幕的 3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 是以这次全会为起点开辟的 4 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邓小平理论 使在这次全会前后开始发展起来和逐步 形成的 体验阶段 体验阶段 二 联产承包责任制二 联产承包责任制 经济体制改革的浪潮首先从农村掀起 其主要内容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78 年 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实行分田包产到户 自负盈亏 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性 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 到 1983 年 已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 带来农业生产力的大解放 农 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 保证国家的 留足集体的 剩下的都是自己的 材料 1958 年开始的人民公社化运动 一直实行高度集中 统一经营 统一分配的经营管理 体制 它过于集中 搞平均主义 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使农村经济长期停滞徘 徊 到 1978 年底 全国还有上亿农民未解决温饱问题 这段材料告诉我们 是什么原因造成当时农村经济的落后 人民公社体制 农村改革的根本原因 1978 年的安徽发生了什么自然灾害 1978 年安徽遭遇百年不遇的大旱 安徽省委制定了什么措施渡过难关 安徽省委制定的借地种粮的政策 小岗村开始改革尝试的直接原因 改革的历程 我们分田到户 每户户主签字盖章 如此后能干 每户保证完成全年上交 缴 的公 粮 不在 再 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 如不成 我们干部作 坐 牢杀头也干 甘 心 大家社 员也保证把我们的孩子养活到 18 岁 一年后的小岗村 年份油料卖出粮食产量人均口粮人均收入还贷款交售粮食 1976 100 多斤35000 斤230 斤20 元 00 1979 3 万多斤13 万多斤800 斤200 元800 元2 万多斤 农村改革的主要内容 以包产到户和包干到户为主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大包干 大包干 直来直去不转弯 保证国家的 留足集体的 剩下都是自己的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影响 1 克服了人民公社的经营管理体制的弊端 2 打破了农业生产经营和生产上的 大锅饭 3 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 解放了生产力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导行阶段 导行阶段 三 经济特区的建立三 经济特区的建立 1980 年 中共中央 国务院决定在深圳 珠海 汕头和厦门设置经济特区 实行对外 开放的基本国策 大踏步走向世界 深圳原来只是一个拥有 2 万多人口的边陲小镇 自创办特区后 短短的几年时间 深 圳就变成了一个高楼林立 出具规模的现代化城市 成为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的前沿地区 1984 年 5 月决定开放沿海港口城市 14 个 大连 秦皇岛 天津 烟台 青岛 连 云港 南通 上海 宁波 温州 福州 广州 湛江和北海 从 1985 年起 又相继在长江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 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开辟经济 开放区 1988 年 海南建省 海南岛被划定为海南经济特区 至此 全国形成了 经济特区 沿海开放城市 沿海经济开放区 内地 这样 一个多层次 有重点 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 在地图上找一个 14 个沿海开放城市 结合之前的经济特区 看看它们的分布有什么特 点 经济特区的设立 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 对吸引外资 引进技术 发展生产 扩大对外贸易 推进经济体制改革起到了重大的作用 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改革的目的是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 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 不改革 阻碍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 就不能解放生产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