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宁阳县宁阳县 2011 20122011 2012 学年上学期八年级地理随堂检测题学年上学期八年级地理随堂检测题 地理学科八年级上册第四章中国的区域差异地理学科八年级上册第四章中国的区域差异 第一节秦岭 淮河线课堂达标题 A 卷 一 选择题 1 秦岭主要位于 A 山西省 B 河南省 C 陕西省 D 湖北省 2 秦岭 淮河线大致是 A 400 毫米等降水量线 B 一月 0 等温线 C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D 内流区和外流区的分界线 3 我国四大区域的界线不包括 A 秦岭 淮河线 B 400 毫米等降水量线 C 青藏高原边缘线 D 200 毫米等降水量线 4 秦岭 淮河线南北两侧没有明显差异的是 A 自然环境 B 地理景观 C 居民主食 D 人种宗教 5 下列说法可信的是 A 秦岭 淮河一线是我国东南半壁与西北半壁的分界线 B 黄河冬季不结冰 海河 淮河冬季结冰 C 秦岭 淮河以北的农作物一般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或一年一熟 D 油菜 甘蔗在秦岭 淮河以北也有大面积分布 二 综合题 6 读图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界线 A 大致与 毫米等降水量线相接 近 界线 B 是我国地势 阶梯与 阶梯的分界线 这条界线上有一系列高大雄伟的山 脉自西向东南依次为 阿尔金山 脉 和 界线 C 为 和淮河一线 2 第一节秦岭 淮河线课堂达标题 A 卷答案 一 选择题 1 C 2 B 3 D 4 D 5 C 二 综合题 6 400 第一 第二 昆仑山 祁连山 横断山脉 秦岭 地理学科八年级上册第四章中国的区域差异 第一节秦岭 淮河线课堂达标题 B 卷 一 选择题 1 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依据是 A 历史沿革 B 民族构成 C 人口多少 D 区域特征 2 某山以北是旱地 以南是水田 以北树木冬季落叶 以南树木大多常绿 此山是 A 太行山 B 巫山 C 秦岭 D 南岭 3 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 气候最干旱的区域是 A 北方地区 B 南方地区 C 西北地区 D 青藏地区 4 兼跨四大地理区域的省级行政区是 A 陕西 B 甘肃 C 四川 D 青海 5 秦岭 淮河一线大致同哪些界线相一致 1 月 0 等温线 400 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800 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热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湿润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 A B C D 二 综合题 6 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示意图 回答下列问题 写出四大地理区域名称 和 的界线大致与我国 毫 3 米等降水量线相吻合 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在 地区 第一节秦岭 淮河线课堂达标题 B 卷答案 一 选择题 1 D 2 C 3 C 4 B 5 A 二 综合题 6 西北地区 青藏地区 南方地区 北方地区 800 西北或 地理学科八年级上册第四章中国的区域差异 第一节秦岭 淮河线课堂达标题 C 卷 一 选择题 1 秦岭 淮河大致的走向是 A 东西 B 南北 C 西北 东南 D 东北 西南 2 下列地形区位于秦岭 淮河线以南的是 A 黄土高原 B 华北平原 C 四川盆地 D 柴达木盆地 3 以下的地理区域中 为我国主要农业区的是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西北地区 青藏地区 A B C D 4 下列省区中 没有被秦岭 淮河线穿过的省份是 A 安徽 B 江苏 C 甘肃 D 山西 5 关于秦岭 淮河的叙述 正确的是 A 是我国地势第二阶梯与第三阶梯的分界 B 该界线以北地区沙漠广布 C 水运是该界线以北地区的主要运输方式之一 D 这是我国南方与北方的天然界线 二 综合题 填表比较秦岭 淮河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 4 比较内容秦岭 淮河以北秦岭 淮河以南 耕地类型 粮食作物 作物熟制 主要运输方式 第一节秦岭 淮河线课堂达标题 C 卷答案 一 选择题 1 A 2 C 3 A 4 D 5 D 二 综合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数字经济时代科技成果与教育资源配置转型研究
- 2025年茶叶综合知识题库及答案
- 2025年广东奇葩考试题目及答案
- 2025鞍山八中考试试卷真题及答案
- 基于深度学习的色键改进-洞察与解读
- 2025年宜城市法院系统招聘真题
- 2025年晋江市法院系统招聘真题
- 2025年新龙县中考数学最后冲刺浓缩卷含解析
- 针灸专业应聘笔试题及答案
- 盐港中学模拟考试题目及答案
- 硫酸安全培训与防范课件
- 2025年营造林监理工程师试题
- 空乘盘发课件
- 中建土建劳务招标标准清单编制参考
- 土地调查评估服务方案(3篇)
- 小学生英语水果课件下载
- 湖北省老年教育管理办法
- 人教新版(PEP)四年级上册单元测试卷 Unit1 Helping at home (含听力音频听力原文及答案)
- DGTJ08-66-2016 花坛花境技术规程
- 法律明白人课件
- 洗衣房衣物洗涤操作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