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高考二轮专题复习 试卷:安徽乡土地理_第1页
2011高考二轮专题复习 试卷:安徽乡土地理_第2页
2011高考二轮专题复习 试卷:安徽乡土地理_第3页
2011高考二轮专题复习 试卷:安徽乡土地理_第4页
2011高考二轮专题复习 试卷:安徽乡土地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第一部分第一部分 知识综合编知识综合编 专题八专题八 安徽乡土地理安徽乡土地理 一 高考题 一 选择题 2010 安徽文综 安徽省应对气候变化方案 提出 安徽省应对气候变化面临巨大挑 战 必须加快推进产业结构化升级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下图表示 1962 年 2007 年安 徽省年平均气温变化 完成 1 2 题 1 1962 2007 年 安徽省平均气温变化的总体趋势是 A 降幅超过升幅 B 逐年上升 C 升高约 2 1 D 波动上升 答案 D 2 气候变化对安徽省地理环境的影响有 A 各地的生长期缩短 B 低温冻害损失减小 C 极端天气事件增多 D 天然湿地面积扩大 答案 C 2009 安徽文综 及时掌握土地利用现状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 安徽省土 地总面积中 各类土地比重约为 平原 49 6 山地 15 3 丘陵 27 0 水面 8 1 完成 3 4 题 3 调查全省土地利用现状快捷 高效的手段是 A 遥感 B 地理信息系统 C 全球定位系统 D 数字地球 2 答案 A 4 下表中 项符合安徽省土地利用现状的是 土地利用类型结构 耕地林地草地建设用地其他用地 57 8037 320 763 590 53 40 9625 680 1611 6021 60 30 7131 150 3731 865 91 20 1650 950 567 6120 72 A B C D 答案 B 二 综合题 5 2010 安徽文综 根据材料和图 结合所学知识 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国家 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 指出 我国纺织服装工业产业布局不尽合 理 80 的生产能力集中在沿海地区 鼓励中西部地区发挥资源优势 承接产业转移 发 展 纺织服装加工基地 材料二 安徽省人口发展 十一五 规划和 2020 年远景目标 指出 2005 年全省 外 出人员达 1000 万左右 把人口发展纳入城乡经济 社会规划统筹考虑 利用区域规划 引导人口有序流动和合理分布 3 安徽省部分人口迁移及承接部分服装加工基地示意图 1 分析图示服装加工基地转移和人口迁移的原因 2 据此说明产业转移对安徽省未来人口迁移和城市化的影响 答案 1 安徽与广东等省相比 原材料 劳动力 水 土地 能源等供给充足 生产 成本低 也可从广东等省生产成本高等角度分析 广东等省产业结构升级 生态环境 压力增大 安徽临近沿海发达地区 对外交通日益完善 市场广阔 政策扶持力度大 与安徽相比 广东等省经济发展水平高 就业机会多 收入水平高 教育 医疗等社 会保障服务体系完善 也可从安徽省劳动力富余等角度分析 2 安徽的工业化进程加快 就业机会增加 收入水平提高 向发达地区迁移的人口减 少 其他地区人口迁入增加 省内农村人口向城镇迁移加快 城镇规模扩大 城市化 水平不断提高 6 2008 海南 黄山市是我国著名的旅游目的地 下图为黄山市主要旅游景区的分布 下表 列出了某年外省市游客构成的调查结果 完成下列要求 客源地游客比例客源地游客比例 广东19 03 北京6 72 4 上海13 81 江西5 22 浙江10 82 湖南4 10 江苏8 96 福建2 99 山东8 21 其他20 14 1 归纳黄山市旅游国内客源地的主要特点 2 与黄山区相比 屯溪区离黄山景区较远 为什么大多数来游览黄山的游客把屯溪区 作为住宿地 答案 1 主要是 经济 较 发达地区 省市区 其次是 邻近 周围 地区 省市区 2 进出交通便捷 黄山市的机场 火车站和长途客运汽车站位于屯溪区 交通通达性强 与市内其他景区距离较均衡 服务设施较为齐全 7 2008 海南 2003 年 6 月下旬至 7 月中旬 淮河流域出现了自 1991 年以来最大的一次洪 水 为缓解水位上涨压力 政府启用安徽省境内部分蓄洪区实行分洪 安全搬迁群众 4 6 万人 还启用了怀洪新河分洪等措施 如图 完成下列要求 1 说明形成这次大洪水的主要原因 2 说明蓄洪区分洪的作用及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 怀洪新河的主要功能 答案 1 淮河流域受副热带高压北缘影响 导致主要雨带转入江淮流域 或江淮流域 汛期 或梅雨季节或出现持续强降雨 淮河干支流水位普遍上涨 多雨 梅雨 季节 持续强降雨 2 蓄洪区分洪是为了削减淮河洪峰对下游的影响 或减少下游人民生命财产所受损失 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提高了淮河中下游防洪能力 或几乎控制了淮河干流在其以上的 全部洪水 怀洪新河 分洪 除涝 灌溉 航运等 5 二 模拟题 地理标志是指标志某商品来源于某地区 且该商品的特定质量 信誉或者其他性 主 要由该地区的自然因素或者人文因素决定的 地理标志已成为区域形象名片 比如 浙江 绍兴市 绍兴黄酒 吉林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延边苹果梨 宁夏中宁县 中宁枸杞 黄山市 黄山毛峰茶等 据此回答 1 2 题 1 黄山毛峰以其独特的色 香 味 形 誉为茶中精品 定为国家礼品茶 黄山毛峰滋味 醇甘 香气如兰 韵味深长等特有品质主要得益于黄山独特的 A 市场优势 B 历史悠久的文化优势 C 科技优势 D 地理环境优势 2 关于黄山毛峰产地的叙述 错误的是 A 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 B 有一定的面积和形状 C 有一定明确的界线 D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有深刻的影响 解析 第 1 题 农业生产还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自然条件 特殊的地理环境孕育了 茶中精品 第 2 题 农作物产地 尤其是气候条件上 附近地区的相似性很强 没有明确的界线 答案 1 D 2 C 安徽省将在统筹协调好省会经济圈 皖江城市带 沿淮城市群发展的基础上 逐步 构筑以合肥为中心的 1 10 江淮城市群 读江淮城市群城市分布示意图 回答 3 5 题 6 3 下列因素中与 1 10 江淮城市群发展关系密切的有 地处东部平原南北交通要冲 交通便利 地形平坦广阔 气候温和湿润 海洋性特征显著 工业基础雄厚 发展历史悠久 A B C D 4 下列关于该城市群等级体系的说法 不正确的是 A 服务范围由大到小排序 合肥 安庆 无为 B 服务职能由多到少排序 合肥 滁州 长丰 C 小学数量由多到少排序 六安 巢湖 庐江 D 小汽车专卖店布局先后 合肥 马鞍山 桐城市 5 合肥发展成为国家科技创新型城市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 自然环境优美 B 市场广阔 C 劳动力量多价廉 D 科技力量雄厚 解析 第 3 题 城市和城市群发展中 平原地形最为有利 现代交通的促进作用更大 第 4 题 根据省会城市 地级市和县城的分布状况 可判断 A B D 正确 但六安 市 巢湖市和庐江县之间没有范围大小的包含关系 所以小学数量上无可比性 第 5 题 科技创新要以科技为依托 答案 3 A 4 C 5 D 读我国局部地区图 回答 6 8 题 7 6 关于图中 M 河的错误叙述是 A 水田农业和旱地农业分界线 B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界线 C 暖温带与亚热带分界线 D 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界线 7 该地区是我国重要粮食产区 今后粮食增产的方向是 A 围湖造田 扩大种粮面积 B 发展农业科技 提高粮食单产 C 变小农经营为大型国营农场生产 D 减少水稻种植 扩大小麦生产 8 有关图中省区南部地区农业生产的叙述 正确的是 A 在丘陵地区开辟梯田 大力发展粮食生产 B 土壤肥沃 是主要的粮食产区 C 因地制宜 利用当地自然条件发展茶树等多样化农业生产 D 重点发展薪炭林 以保证农村生活能源的供应 解析 图中省区是安徽省 第 6 题 M 河是淮河 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但不是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第 7 题 图中地区 粮食增产的有效途径是发展农业科 技 提高单产 第 8 题 安徽省南部是丘陵山区 不宜大面积发展粮食生产 土壤呈 酸性 有利于茶树的生长 在山区发展经济林业即有生态效益 又有经济效益 薪炭 林可以发展 但不能成为发展的重点 8 答案 6 B 7 B 8 C 安徽省气象台预报 受北方冷空气南下的影响 2010 年 8 月 29 日安徽省继续出现雷 阵雨天气 全省气温明显下降 同时 安徽省国土资源厅 8 月 29 日发布地质灾害黄色预警 据此回答 9 10 题 9 在此期间 影响安徽省的主要天气系统是 答案 B 10 关于此次安徽省国土资源厅发布的地质灾害黄色预警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皖南山区可能发生地震 B 淮北平原可能发生滑坡 泥石流 C 淮北平原可能发生暴雨洪涝 D 大别山区可能发生滑坡 泥石流 答案 D 据报道 安徽某乡历时 5 年发生了巨大变化 如下表所示 据此回答 11 12 题 5 年前概况5 年后概况 丘陵为主 土壤贫瘠修建大坝 引水入乡 丘陵变岛屿 粮食种植业为主淡水养殖 水果生产及加工等多业并举 砍伐林木严重 水土流失周边山丘及岛屿花果飘香 草木如茵 生产 生活较为封闭乡村旅游项目十分火爆 人均年收入不足 1 500 元人均年收入超过 20 000 元 11 该乡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自然条件的改变 B 综合治理了环境 进行了产业结构的调整 C 劳动力素质的提高 9 D 治理了环境污染 加大了招商引资的力度 12 该乡发展淡水养殖及产品加工的有利条件是 A 湿润的气候 平坦的地形 B 山区面积广大 有丰富的矿产资源 C 丰富的经验 发达的科技 D 广阔的水域 附近有较大的消费市场 解析 第 11 题 该乡在环境治理中 改变了以粮食种植业为主的单一格局 淡水养殖 水果生产和加工 旅游业多业并举 第 12 题 淡水养殖要有水面 其产品要及时运输 所以接近消费市场有优势 答案 11 B 12 D 二 综合题 13 读 安徽省示意简图 回答问题 1 比较 两区域地理特征 地形气候类型植被类型河流有无结冰期 以平原 为主 温带落叶 阔叶林 亚热带季 风气候 无 2 安徽省农民工遍布上海 广州 深圳等各大城市 他们主要在哪些行业中就业 农 民工面临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3 淮北市是全国著名的煤炭工业城市 和全国众多的工业城市一样 面临着哪些环境 问题 10 解析 淮河以北为大平原 温带季风气候 冬季有极短的河流结冰期 淮河以南 则丘陵增多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植被景观 安徽输出的农民工技术有限 多从事科技 要求较低的产业 他们收入低 在城市居无定所 在淮北煤炭开采中产生固体废弃物 破坏地表 引起水土流失和地表塌陷等 利用煤炭产生大气污染和水体污染等 答案 1 温带季风气候 有 以平原 丘陵为主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2 建筑 服务性行业 劳动密集型行业 普通收入低 住房无保障 子女入学难等 3 开挖地表 排弃土石 造成水土流失 地面下陷 燃煤 洗煤造成的大气污染 水 体污染 14 下图为我国三个省级行政区轮廓图 读图 回答问题 1 试比较甲 乙 丙三省气候类型的主要差异 2 下表是甲 乙 丙三省区 2008 年国内生产总值和三大产业比重数据 将甲 乙 丙与表格中省区代号对应起来 甲 乙 丙 省区代号 国内生产总值 单位 亿元 第一产业 比重 第二产业比 重 第三产业 比重 6 148 7316 743 140 2 15 742 515 954 040 1 4 523 7410 853 935 3 3 茶叶是甲省的主要农产品 分析该省茶叶种植的有利自然条件 4 用可持续发展的观点 从农业 工业 交通运输业三方面分析乙省应如何因地制宜 发展经济 解析 甲是东部沿海的浙江省 乙为中部安徽省 丙为西部陕西省 海陆位置和纬度 11 位置的差异 三地气候各不相同 浙江省水热丰富 低山丘陵地形 是种植茶树的优 势地区 种茶树是合理利用土地 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适当方向 安徽省南北方经 济发展基础和前景不同 要从地形 土壤 气候 水源等方面确定北方以种粮为主 南方发展多种经营 从资源 人力 交通等方面分析 北方应多发展能源资源和劳动 密集型工业 沿江可提高企业的科技含量 安徽现有铁路要扩大其里程 发挥长江和 淮河水运优势 形成合理的综合性交通运输网 迎接传递长三角的经济辐射 促进本 地经济发展 答案 1 甲省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乙省南部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北部为温带季风气候 丙省为温带季风气候 2 3 高温多雨 雨热同期 多山地丘陵 土壤为酸性红壤 适宜茶树生长 4 农业 发挥本省优越的自然条件 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 水热条件优越 江淮平原和黄淮平原 地势平坦 土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