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学第二章 泻下剂_第1页
方剂学第二章 泻下剂_第2页
方剂学第二章 泻下剂_第3页
方剂学第二章 泻下剂_第4页
方剂学第二章 泻下剂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 泻下剂,一、概念: 泻下药通便、泻热、攻积、逐 水里实证二、适应证:里实证,三、分类:热结证寒下剂 寒结证温下剂 燥结证(“无水停舟”)润下剂 虚结证(“无力行舟”) 水饮壅盛逐水剂 体虚里结攻补兼施剂,四、注意事项:1、年老体虚、经期、产妇、病后伤津以及亡血者慎用;孕妇禁用。2、中病即止,不可过剂。3、下后忌食生冷油腻。,第一节 寒下适用病证:里热积滞实证。组方配伍规律: 寒下药配行气药、活血药,大承气汤伤寒论,【学习意义】阳明腑实证的基础方;寒下法的代表方。【适用范围】(1)阳明腑实证。大便不通,频转矢气,脘腹痞满,腹痛拒按,按之硬,甚或潮热谵语,手足濈然汗出,舌苔黄燥起刺,或焦黑燥裂,脉沉实。(2)热结旁流。下利清水,色纯青,脐腹疼痛,按之畅通无坚硬有块,口舌干燥,脉滑实。(3) 里热实证之热厥、痉病或发狂。,主证病机分析:,阳明腑实证,热实互结于胃肠,痞:自觉胸脘闷塞不舒。,满:脘腹胀满,按之有抵抗感。,燥:肠中燥屎干结不下,舌苔黄燥。,实:腹痛拒按,大便秘结,脉实有力。,【方义讲述】,大承气汤证是一个典型的阳明腑实,由于胃气不得下降,浊气上干,所以里面腑实程度而影响到胸脘部,痞满,这就是浊气不得下降而造成的。那么它还可进一步,要注意一个“手足濈然汗出”,由于里热太甚,可以出现手足不停的汗出较多,濈然汗出,这个濈然,有源源不断的意思,和其它汗出不同,一阵一阵,象里面向外冒似的,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因为脾主四肢,阳明主四肢,另外还有一个阳明主肌肉的问题,所以汗都是从里而出。,到这个时候说明它的津液更伤,要注意,另外还有区别津液的问题,就是看它舌苔,既然热积阳明,它当然是黄腻苔,而且这个黄是比较深色的黄,不是淡黄苔,而且上面的津液也干了,津液是没有的,舌苔上黄腻而干,深黄色,程度越重,颜色越深,干的越甚,由深黄而焦黄,而黑,而焦黑,甚至舌头上可以见到裂纹,芒刺,说明里热、津液大伤。掌握了这些症状就可以了解相应症状的出现了:口渴、神昏,由于口渴、神昏而出现谵语,这些症状都相应而见。,凡是阳明腑实热积证,到了日晡的时候加重,热也加甚,所以神昏与热入营血的神昏谵语有所不同,它可以有清楚的时候,但到这个时候,它就加重。日晡是什么时间呢?一般下午35点钟,夏天可以推迟一点,总的来说就是在太阳西下,日落之前,正式解释就是申酉之间,实际上它随着白天的长短,它有不同,因为这个是阳明气旺的时候,所以它就热甚。,在这种情况,你用寒下的办法,能够一下子就把热顿然而解,大便一通,热就顿然而解,不是逐渐的下降。这里有几个问题要注意,它虽然肚子里面有很多的有形之积,看上去肚子并不高起,跟气胀,水都不同,但是它有一点:肚子硬,所以这个问题,有时候讲到“痞满燥实,腹大满痛”,如果是初上临床,或对这个情况少见的时候,往往产生怀疑:它肚子有东西,怎么肚子是这样呢?,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舌苔。我们刚才非常强调颜色,强调上面津液的多少,但是我们现在环境不同了,那么这些病人往往在医院里经过输液了,输液以后,舌苔就改变了,从上面看是白滑,你透过白苔,可以看到黄苔,还有一些透过白苔看不到黄苔,是寒凉药用的太多了。那么这里还有一个东西可以验证:辨舌验齿,有句话叫“前板枯燥”,就是门牙,因为嘴一张开,就看到前面的牙齿,比里边的牙齿清楚,而且前面的牙齿是平的,好看。输液可以解决一般的人体液体的不足,可以在舌苔产生白滑苔,但是对人体的津液亏损,阴分不足,它不能起到根本解决的作用,所以牙齿是干的,前边甚至牙齿如枯骨。在我们吃排骨的时候就有体会了,那吃的排骨一点光泽也没有。在发现它舌苔有所不同,又了解它有这么一段经过,特别经过输液以后,我们为了仔细,再验一下,那么这样我们可以更正确立刻的用药。,这里还要注意一个煎服法的问题,大黄后下,芒硝就用不着了,因为芒硝见水就化,它是盐类,它是由朴硝提练出来的,朴硝是很杂很粗糙的东西,通过加工以后,变成芒硝这就比较纯净,见水就化,最后把芒硝加进去。大黄通过现代实验证明,煎煮的时间少一些,它泻下的作用强一些,热结旁流证:下利清水,色纯青,其气臭秽,脐腹疼痛,按之坚硬有块,口舌干燥,脉滑实。 热结为本质,旁流为假象。以大承气汤治疗热结旁流,属“通因通用”治法。,临床上还容易误解的是把“热结旁流”理解成了大便通,这可要注意,热结旁流是里边热太甚,大便燥结的不能出来,而里热蒸迫津液下流,流出的水是稀的,很少有实,此时还要注意闻诊,大便虽然是水,热毒的臭味特别强,看到是稀水,还要急下,不能犹豫,只有热清,自然就不下流,下流消耗津液明显,热也伤津液,津液有此二路损失,阴伤更甚。所以在这个时候,就要“急下存阴”,因为到了这个时候,所存的阴液很少了,不赶快急救的话,就要阴竭阳亡,这是大承气的主要作用。,热厥,系由实热内结,阻滞气机,阳气不能布达四肢所致,为真热假寒证。以本方治疗,属“寒因寒用”治法。,痉病系由热盛伤津,筋脉失养而挛急所致。发狂为胃肠实热上扰心神所致。,功用:峻下热结,(“釜底抽薪,急下存阴法”对于实热内结而阴液大伤之证用峻下剂荡涤实热积滞,从而达到迅速保存阴液,挽救阴液的目的的治法。),药物组成,大黄酒洗四两,芒硝三合冲服,枳实五枚,厚朴去皮半斤,方解:,君臣佐,大黄:苦寒通降,泻下实热积滞,芒硝:咸寒润降,泻热通便,软坚润燥,厚朴:下气除满枳实:行气消痞,大承气汤用法:,先煎枳朴,后下大黄,芒硝溶服。“生者气锐而先行,熟者气钝而和缓。” 伤寒来苏集,运用:,辨证要点:痞满燥实四症俱全,舌红苔黄,脉沉实。使用注意: 1、体虚慎用。 2、中病即止。,随证加减:1、气虚,加人参适量;2、津亏,加玄参、生地。,附方:1、小承气汤伤寒论,组成:大黄四两 厚朴二两 枳实三枚大者功用:轻下热结。主治:痞、满、实而不燥之阳明热结轻证。谵语潮热,大便秘结,胸腹痞满,舌苔老黄,脉滑而疾;或痢疾初起,腹中胀痛,里急后重者。,【方义讲述】,小承气就是这个大承气汤去掉了芒硝,而且把厚朴和枳实的用量减少。它主要症状轻,跟大承气汤比较,轻,特别它的热不如大承气甚,所以它没有“手足濈然汗出”,它可以有潮热,日晡热剧。轻的问题通过临床上看舌苔,摸体温。还有一个神志的问题,小承气的谵语它不可能与大承气一样,伤寒论讲到大承气汤“独语者如见鬼状”,还会出现“目中不了了,睛不和”,看不清楚了,因为它已经把肾水伤了,刚才已提到伤阴的问题,把真阴给伤了,这才眼睛看东西不清楚了,如见鬼状,这就说明它的神志已经不清了,胡说八道,这在热病人热重的时候,有这情况。,还有一个问题,不当用芒硝而用了,那就容易伤损下焦的阴血,咸能伤血,中医有好多东西不好理解,咸能润,就因为能够润,正因为它能润,所以可以软坚,是它的好处,可是不当用而用了,它反而可以伤血。它之所以伤血,就是因为芒硝泻,泻了以后,肠中津液的损耗,下焦的阴血就更加损伤了。这里意思是泻利过度,造成阴伤,造成气伤。另外一个问题,芒硝不当用而用了以后,虽然一次可以见效,但是造成了再次大便的困难。 所以这个问题是要注意的,这不仅仅指的承气,我们在任何便秘当中,都要注意这个问题,不要单纯用大黄,用芒硝,现在还有个番泻叶。,2、调胃承气汤(伤寒论),组成:大黄四两 甘草二两 芒硝半升功用:缓下热结。主治:阳明热结,燥实在下,而无痞满之证。大便不通,口渴心烦,蒸蒸发热,或腹中胀痛,或为谵语,舌苔正黄,脉滑数;以及胃肠热盛而致发斑吐衄,口齿咽喉肿痛等。,三个承气,很好记,大承气汤是痞满燥实,在医宗金鉴中还加了个坚字。如果是痞满实而不燥,要用小承气,去芒硝防止伤下焦阴液。如果上焦痞满不严重,而主要是燥实,就看调胃承气的证,由于大便不出来,由于汗多,大便秘结,汗多生热,口渴,谵语,这样情况,这说明它内里有热,再加上舌苔一看,不仅有热,特别是有形的实邪相积,同时中脘的痞满没有什么,而主要是在脘腹,那么在这样的情况,说明了主要是大便燥结在里,因为热甚阴伤,燥结在里,那么这样的情况,就用调胃承气汤,有燥实而无痞满者,去枳朴,枳实和厚朴,恐伤上焦的阳气,无故的用枳实、厚朴,下气、行气,就要伤上焦的阳气,实际上就是中脘的阳气。这里要注意,都提到个脘,刚才讲痞满也是脘,讲调胃承气脘腹也是脘,古人把脘分成三部,上、中、下,这样注意,因为在上脘,当吐,在中脘可以消,在下脘可以泻。古人对胃脘部所存的实邪、食积,它区别不同部位因势利导,都提到一个脘字。,三承气汤比较(阳明腑实证、大黄),3、复方大承气汤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组成:厚朴 炒莱菔子 枳壳 桃仁 赤芍 大黄 芒硝功用:通里攻下,行气活血。主治:单纯性肠梗阻属于阳明腑实而气胀较明显者。,趣味记忆法:1.大承气汤:小黄识谱(芒硝 大黄 枳实 厚朴)2.小承气汤:大黄朴实 (大黄 枳实 厚朴)3.调胃承气汤 : 大干(甘)忙(芒 ) (大黄 甘草 芒硝),大黄牡丹汤金匮要略肠痈基础方,主治证侯病机分析:,肠痈初起,湿热郁滞证,湿热搏结气血,湿热郁滞肠中,不涉膀胱,气血郁滞,营卫失和,湿热郁蒸,郁结成痈,右少腹疼痛拒按,甚则肿痞。,小便自调。,时时发热,自汗恶寒。(肠痈已成),舌苔薄腻而黄,脉滑数。,辨证要点: 右下腹疼痛拒按,舌苔黄腻,脉滑数。,大 黄 牡 丹 汤,丹皮,桃仁,冬瓜子,大黄,芒硝,功用:泻热破瘀,散结消肿,方解:,君 大黄荡涤湿热瘀结。 丹皮凉血化瘀。臣 芒硝软坚散结,助大黄攻下。 桃仁活血化瘀 佐 冬瓜子清肠利湿,排脓散结。,随证加减:1、热毒重者,加蒲公英、金银花、紫花地丁、败酱草;2、血瘀较重,加赤芍、乳香、没药。,运用:,使用注意: 肠痈溃后,以及老人、孕妇、产后或体虚者不宜使用。,趣味歌诀法:大黄牡丹汤:大人忙担冬瓜(大黄 桃仁 芒硝 牡丹皮 冬瓜子),第二节 温下,适用病证:里寒积滞实证。组方配伍规律: 以泻下药为主,配伍: 1、温里药(附子、干姜) 2、益气药(人参、甘草),温脾汤备急千金要方 脾阳不足,寒积中阻的常用方。,主证病机分析:阳虚寒积证。,寒积阻于肠道,腹痛便秘,脐下绞结,绕脐不止。,脾阳不足,手足不温,不渴,苔白,脉沉弦而迟。,温脾汤组成,大黄五两,当归三两,人参三两,甘草二两,干姜三两,芒硝二两,附子二两,功用:攻下冷积,温补脾阳。,方解:,甘草人参当归干姜芒硝附子大黄,君 臣 佐 佐使,配伍特点:,温通、泻下、补益三法兼备,寓温补于攻下之中,温阳以祛寒,攻下不伤正。,运用:,辨证要点: 腹痛,便秘,手足不温,苔白,脉弦。,随证加减: 1、腹中胀痛,加厚朴、木香; 2、腹中冷痛,加肉桂、吴茱萸。,【方义讲述】,温脾汤从表面上看,可以说是通因通用的,它不仅治疗大便秘结,还可以治疗虚泻久痢。但是它治这个久痢赤白有手足不温,脉沉弦,脉沉为在里,脉弦为寒、为饮、为水,这个是从金匮里面是这样讲的,痰饮水气都可以见到这样的脉象,所以从这两点来看,没有热象。而且是久痢赤白,或者是久久的泄泻不已,说明了里面无热,而且这个腹痛必然是拒按的,这才能说明它是泻的归泻的,没有去的还留着,正因为里面的积没有去,所以它这个利不会好。,大便秘结这个好理解,着重是久泻久利,下痢赤白,还要用温下的办法,就是因为长期的病了以后,脾胃阳虚,虽然下利、虚泻没有好,可是它里面还是有积滞存在,这种情况在临床上是会见到的,特别在痢疾当中,饮食不慎的人,更容易见到这样的情况,因为俗话有句话:饿不死的疟疾,吃不死的痢疾。就是疟疾不要多吃,不要吃饱,这是老百姓的俗语,后来又加了一句,叫饿不死的伤寒,就是这些病,不宜多吃。所以在痢疾当中,它吃了以后,消化不好,它就久久的沉积,这种情况还是有的。这样的情况要根据不同的程度和不同的症状,来用温下的药,既去其寒,又去其积,所以从表面上看是通因通用,而一通以后,实邪一去以后,他的泻痢就可以止。,趣味歌诀法:温脾汤:黄夫人当家炒姜忙(大黄 附子 人参 当归 * 甘草 干姜 芒硝),第三节 润下,一、适应证:燥结证及虚秘证。 (“无水停舟”证及“无力行舟”证)二、组方配伍规律: 1、前者以润下药为主,常配寒下药及滋阴养血药;2、后者以补肾润肠药为主,配升清降浊之品。,麻子仁丸(脾约丸)伤寒论 “脾约”证常用方;润下法的代表方。,主证病机分析:胃肠燥热,脾约便秘证。“脾约”:“约束津液不得四布,但输膀胱,致小便数而大便秘,故曰其脾为约。” -伤寒明理论,麻子仁丸,麻子仁,芍 药,枳 实,大 黄,厚 朴,杏 仁,功用:润肠泄热,行气通便。,方解:,君 麻子仁润肠通便。 臣 杏仁1、润肠;2、降气以助通畅下实。 芍药养血敛阴,缓急止痛。 佐 小承气汤泄热行滞。 使 蜜1、润燥滑肠;2、调和诸药。,【方义讲述】,麻仁的特点是可以滋脾阴,可以润肠,它还兼能补脾气,因为它味甘性平,所以它还兼能补脾气。那么杏仁的问题呢?它就是降气润肠,那么芍药,它本来就是养阴补血的药。所以这个问题就更清楚。它的好处就是泻而不伤阴,它所治的证,顺便解释一下:脾约。它是由于胃中燥热,脾阴伤了,所以叫脾约,可以这么理解,因为“约”字可以理解为贫的,津液贫了,脾输津液的作用受到了约束,因为它本身不够,而由于胃中燥热一个方面,消耗津液,由于胃的问题,由于脾气约的问题,由于它津液直接下趋膀胱,所以小便多,大便难。,所以你把大便一通,燥热就泻,而且在这个用药里面,它考虑到脾气的问题,所以对麻仁的问题 ,要特别提一提,麻仁是味润下药,不同于其它的,润肠泻下,还有几味药:郁李仁、松仁,这都是润的药,那瓜蒌仁就更厉害一点。那么麻仁在这里能润,兼能补脾气,这点不同;郁李仁不仅能润肠,还能利小便;松仁能清肝热,又能润大便,清肝热、散风热、润肠通便;所以它用这些药对于老年性的习惯性的便秘,产后,产妇的便秘,都有好处,就因为它照顾到阴血的问题,不是单纯泻下的问题,它通过滋阴补血来润肠、通便,这是一种办法。,本方配伍特点: 下不伤正,润不滋腻,攻润结合。本方剂型服法特点: 丸剂,每服10小丸。渐加,以知为度。意在缓下,实属润肠通便为主之剂。,运用:,辨证要点: 大便秘结,小便频数,舌苔微黄少津。使用注意: 年老体虚,津亏血少者,不宜常用,孕妇应慎用。,随证加减: 1、痔疮便秘,加桃仁、当归; 2、痔疮出血,加槐花、地榆; 3、伤津较甚,加生地、玄参、石斛。,趣味歌诀法:麻子仁丸:朴实妈要黄杏蜜(厚朴 枳实 麻子仁 芍药 大黄 杏仁 蜂蜜 ),附方 济川煎景岳全书 肾虚便秘的常用方,主证病机分析:,肾虚便秘,肾阳不足,气化无力,津液不布,开合失司。,小便清长,大便秘结,舌淡苔白,脉沉迟。,肾精不足,腰膝酸软,头晕目眩。,功用:温肾益精,润肠通便,方解: (君)肉苁蓉温肾益精,暖腰润肠。 (臣)当归养血润肠; 牛膝补肾壮腰,善于下行。 (佐)枳壳行气导滞。 泽泻泄肾浊 (使)升麻(少)升清降浊。,【方义讲述】,当它下焦阳气正常的时候,下焦的火,肾阳,或者说命门之火正常的时候,能够温养下焦的时候,它才能把人体之阴化为人用,所谓蒸水化气,这样的阴,才是真阴,才是养人之阴。阳气虚,下焦寒,这个阴,就是死阴,或者叫邪水。因此在补肾的时候,无论它是阴或是阳,都考虑到它补的时候适当的利,这个利就是祛其不能受阳气温化的水。老年人肾虚便秘,用这个,着重的是温肾、润燥、润肠,升降并用,同时还通利小便,既要润肠,又要通利小便,通小便干什么呢?去它下焦的寒水,那就能更好的温肾润肠。,本方配伍特点:,一、标本兼顾: 温肾益精治其本;润肠通便治其标。二、补中有泻,降中有升: 寓通于补之中,寄降于升之内。,运用:,辨证要点: 大便秘结,小便清长,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沉迟。使用注意: 邪热伤津及阴虚者忌用。,随证加减: 1、气虚加人参; 2、有火加黄芩; 3、肾虚加熟地,虚甚去枳壳。,趣味歌诀法:,济川煎 : 牛肉只归谢妈(牛膝 肉苁蓉 枳实 当归 泽泻 升麻),第四节 逐水,一、适应证:水饮壅盛于里, 正盛邪实之证。二、组方规律:以峻下逐水药为主 (大戟、芫花、甘遂) 配:养胃扶正药(大枣),三、注意,1、宜形气俱实者,虚人慎用 (可与补益剂配合或交替应用)。 2、中病即止。3、肿胀消,当调养脾胃,培土御水。,十枣汤伤寒论泻下逐水的代表方; 治疗悬饮及阳水实证的常用方。,主治: 1、悬饮(胸腔积液); 2、水肿臌胀(肝硬化腹水)。,病机与证候分析,上干清阳饮停胸胁、肺气不利饮停心下饮邪犯胃,胃气上逆饮停脘腹,气机不利饮溢肌肤苔白滑,脉沉弦,水饮壅盛,头痛目眩咳唾胸胁引痛,短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