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7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九章 方 剂第一节 方剂的基本知识,一、方剂的组成原则君:即主药。针对主病或是主证其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臣:辅药。协助君药加强治疗作用。佐:1、协助君药治疗兼病或是兼证;2、制约君药、臣药的峻烈之性或减轻、消除其毒性;3、反佐(与君药性味相反但是能起到相成的治疗作用)使:1、引经药;2、调和药。,二、方剂的变化规律/P1201、药味增减的变化2、药物配伍的变化3、药量加减的变化4、剂型更换的变化,三、常用剂型1、汤剂;2、丸剂;3、散剂;4、膏剂; 5、丹剂;6、酒剂;7、糖浆剂;8、片剂;9、冲剂;10、针剂。,第二节 代表性方剂,一、 解表剂 解表剂概述一、定义(药物共性、功用共性、主治共性) 1、药物 2、作用 (发汗 解肌 透疹) 3、适应证:表证 4、立法依据,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曰中风.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二、分类:1、辛温解表剂: 特点:辛散温通,味辛能散,性温祛寒2、辛凉解表剂: 特点:辛凉轻清,轻宣透散3、扶正解表剂: 特点:扶正不留邪,祛邪不伤正,三、注意事项: 1、不宜久煎: 2、服法及护理方法: 3、因时因地而用方: 4、治疗原则: 5、禁忌:,辛温解表剂麻黄汤伤寒论,一、组成:主要配伍 药量二、功用:发汗解表,宣肺平喘。三、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 病因: 病位: 病机:主症:(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四、治法: “其在皮者,汗而发之”“因其轻而扬之”,五、方解: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君 药桂枝:解肌发表,温经散寒 臣药杏仁 :下气平喘,与麻黄配伍,复肺气之宣降 佐药炙甘草:兼佐药使之用。为什么说麻黄汤是发汗的峻剂,六、临床应用1、适应证:A、 辨证要点: B、本方为峻汗之剂,在南方相对应用较少。C、本方既是风寒表实的要方,又是治喘的基础方。2、使用注意:A、 脉证合参,尺脉微、迟禁用。B、注意病史:“疮家”“淋家”“衄家”“亡血家”禁用C、体质:表虚自汗者禁用。D、病机:津亏血少者禁用。,3、加减:,风寒表实的要方邪实体壮。,治咳平喘的基础方(肺、实),风寒表实之喘原方。,风寒闭肺之喘去桂,如三拗汤。,风寒痰气咳喘去桂加苏子、陈皮, 如华盖散。,风热犯肺咳喘去桂加石膏,如麻杏石甘汤。,桂枝汤伤寒论一、重要性:二、用法:1、药后啜粥法2、温覆微汗法3、中病即止法4、守方继服法5、药后忌口法,三、主治:外感风寒表虚证。(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病因: 病位: 病机: 主症: 与麻黄汤证的区别是什么?四、治法:解肌发表,调和营卫。五、组成: 主要配伍 用量,六、方解: 桂枝:解肌发表,治卫强。 芍药:益阴敛营,治营弱。 生姜:助桂枝以解表,和胃止呕。 大枣:助白芍以和营,补脾生津。 炙甘草:补中益气,调和诸药(益阴助阳),卫强营弱寓意二药配伍相制相成,补脾和胃调和营卫,配伍特点:散中有收,邪正兼顾,汗和共施,阴阳并调。配伍药对:桂枝配白芍: 白芍配桂枝 : 生姜配桂枝: 大枣配白芍: 生姜配大枣: 桂枝配甘草: 白芍配甘草 :问题:有汗为何还要发汗?,七、临床应用:1、外感风寒表虚证: A、辨证要点: B、加减2、 用于内伤杂病(以营卫、阴阳、气血失调的病理状态为主) A、妇女产后发热。 B、多汗证:加五味子,浮小麦,黄芪 C、妊娠恶阻:加砂仁,姜夏,D风湿痹证:加威灵仙,桑枝E手足麻木:加黄芪,当归F不孕证:紫石英G夜游证,本方加龙骨、牡蛎。卫气昼行于阳则寤,夜行于阴则寐,行阴行阳,营卫谐和,则昼精而夜瞑.,小青龙汤 伤寒论一、功用:解表散寒,温肺化饮。二、方名:三、主治:外寒内饮证 外感风寒水饮内停 病机:风寒袭表、引动内饮、肺失宣降 症状:(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 辨证要点:,四、方解: 麻黄、桂枝 (细辛) 风寒表实(外散) 干姜 温肺化饮 细辛 里饮(内温) 半夏 寒饮停肺 五味子 酸收敛气 ,收敛肺气 白芍 养血和营 以防伤阴。 甘草 益气和中,调和诸药。,1 、小青龙汤为什么用五味子收敛肺气? (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2 、白芍和甘草的配伍意义?五、应用:1、掌握原方主治标准:表寒,肺饮。2、灵活变通,知常达变,扩大治疗范围。3、现代医学:4、注意事项:,一、组成 原方无用量,现代用量酌情使用。,二、作用,外散散风寒湿,内清清解里热,重表兼里 发汗祛湿兼清里热,九味羌活汤,三、配伍,羌活:辛温解表,散风寒湿邪君,苍术,防风,祛风除湿,助羌活之功臣,白芷,细辛,川芎,行气血止疼痛、兼祛邪佐,黄芩,生地,清里, 防辛燥伤津(佐制),甘草:调和药性 - 使,四、主治外感风寒湿兼里热之证,1、病机:风寒湿邪郁表,经络气血不利、 蕴热传里,2、主症: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肢体 酸楚重痛,口苦而渴,脉浮紧。如何体现分经论治?,桑菊饮 银翘散,一、共性,1、来源:温病条辨上焦篇2、组方:薄荷、连翘、芦根、桔梗、甘3、作用:辛凉解表,疏散风热4、主治:风热表证:发热恶寒、口渴、 苔薄黄、脉浮数,二、区别(作用、主治),桑,1、解表力小桑、菊、翘、薄用药质轻 量轻辛凉轻剂,2、宣肺效好杏、桔、桑、菊。疏风清热,宣肺止咳,银,1、解表力强银、翘、薄、蒡、豉、荆药多量重,2、长于清热解毒(银、翘、薄、蒡)、 竹、芦、桔、草辛凉平剂。,桑外感风热表证之轻证(风温初起),1、病机:邪在肺卫,清肃无权。,2、主症:发热恶寒轻微短暂,口微渴,咳 嗽、苔薄黄,脉浮数。,银外感风热表证之重证(温病初起),1、病机:温热袭表、热毒内传,2、主症:发热重、恶寒轻、咽痛、口渴.舌 尖红、脉浮数。,三、说明,1、桑菊饮,主要配伍,何谓风温?,为何称之辛凉轻剂?,剂型,外感目疾初起之要方(急性结膜炎、急性角膜炎),2、银翘散,主要配伍,用法,何谓温病?,为何称之辛凉平剂?,剂型,临床应用三个要点,A 、阳证外感咽痛的基础方B、阳证疮痈初起之要方C、肺痈初起之主方,银翘散 薄荷 桔梗 豆豉 荆芥 牛蒡子 连翘 芦根 竹叶银花 辛凉解表 桑菊饮 甘草 桑叶 菊花 杏仁 清热解毒 辛凉平剂 重证:发热, 表热证 口渴,咽痛。 宣肺止咳 辛凉轻剂 轻证:身微热, 口微渴,但咳。,随证加减变化成方刘某,男,7岁。 初起微有恶寒,旋即发烧,体温高达40.6。头痛无汗,微有咳嗽,口渴喜饮,食欲不振,舌苔中心微黄,脉象浮数。(董建华医案),辨证: 治法: 选方:,辨证:风热表证(风温热毒侵袭肺卫)治法:辛凉透表,清热解毒选方:银翘散加减 银花6克、连翘6克、薄荷3克、竹叶10克、荆芥5克、牛蒡子6克、淡豆豉10克、甘草1.5克、桔梗5克、芦根10克、栀子5克。,麻杏石甘汤伤寒论,一、组成,1、主要配伍,2、麻石用量,二、主治表邪未解,肺热喘咳证,1、病机:表邪入里化热,壅遏于肺,宣降失司,2、主症:喘咳、气急甚鼻煽、身热口渴、苔黄、脉浮数。,3、关于有汗无汗,有汗而喘:肌表无邪,已全入里肺热较重热壅于肺无汗而喘:肌表有邪,未全入里肺热较轻热闭于肺,三、方解,1、治法:辛凉宣泄、清肺平喘,2、配伍:,石膏辛甘大寒、清肺泄热,相制为用君,杏仁 苦微温、调肺平喘 -臣,炙草 甘温、调和药性 -佐使,麻黄辛苦温、宣肺散风,3、说明 为何麻石二药为君? 如何由辛温峻剂麻黄汤变为辛凉剂?,四、应用:1、原则范围:治喘要方,喘为必备,不论有无表证皆可2、正确掌握麻与膏用量比例关系。 热闭于肺,无汗而喘: 热壅于肺,有汗而喘:3、用于小儿麻疹合并肺炎。4、还可用于大叶性肺炎五、附方:越婢汤,败毒散和剂局方,一、异名:人参败毒散、活人败毒散,二、方名:医方考:“培其正气,败 其邪毒,故曰败毒散”,三、组成:1、包括用法中的薄荷、生姜。 2、人参现代多开党参、量宜轻。,四、主治,气虚外感风寒湿。,1、病机:素体气亏,邪郁肌腠,2、主症:憎寒壮热,头项强痛,甚肢 体痠楚重痛,无汗胸痞,或 咳嗽,鼻塞声重,脉浮重按 无力。,(宋代发展为小儿无虚外感的主 方 包括伤风;风寒;风湿表证),五、方解,1、治法扶正祛邪(益气、散风寒湿邪),羌、独、芎辛温,柴、薄、前辛凉,散表,祛风寒湿,疏风清热,桔梗、枳壳宣肺化痰宽胸理气,祛邪,人参、茯苓 益气健脾和中 - 扶正炙草、生姜,益气解表,2、说明,解表散什么邪?,能治什么外感表证?,人参的意义治气虚外感为何用人参?,六、临床应用,1、范围原则:,2、常用加减,伤风咳嗽,风湿明显,瘟疫初起,成人无虚外感,3、也是寒湿痢疾初起之主方体现了“逆流挽舟法”。,七、败毒散与参苏饮异同比较,败毒散,参苏饮,参、苓、草、姜、前、桔、枳益气解表、宣肺化痰,气虚外感,羌、独、芎、柴、薄解表力强表证重者,苏、葛、夏、陈、香、枣偏理肺化痰偏咳嗽有痰,清热剂,一、含义(清热药,清解里热,里热证),二、立法依据:内经:“热者寒之。”,本经:“疗热以寒药。”,三、作用:清里清气泻火、凉血解毒、 清脏腑、透虚热。,四、适应证:里热证(特点)但热不寒、口渴、烦躁、尿黄便结、舌红苔黄脉数。,五、分类:,1、清气泻火清热气分热证,代表方:一级方:白虎汤 二级方:竹叶石膏汤,2、清营凉血清营凉血营、血分热证,代表方:一级方:清营汤、犀角地黄汤,3、清热解毒解毒泄火火毒炽盛证,代表方:一级方:黄连解毒汤、普济消毒饮 二级方:凉膈散、仙方活命饮,4、清脏腑清热调脏腑脏腑热证,清心导赤散(一级),清肝龙胆泻肝汤(一级)、左金丸(三级),清脾泻黄散(附方),清肺泻白散(一级)、苇茎汤(二级),清胃清胃散(一级)、玉女煎(一级),清肠芍药汤(一级)、白头翁汤(一级),葛根芩连汤(一级),5、清虚热透热养阴虚热证,代表方:一级方:青蒿鳖甲汤,三级方:清骨散、当归六黄汤,六、使用注意,1、辨清热证部位,准确选方,2、注意热证的性质,纯属阴虚生热者, 当滋阴补益。,3、分别热证真假,不可误投于真寒假热。,讨论:清法是治疗热证的唯一方法吗?治疗肾胆膀胱热为什么不列入呢?,清气分热白虎汤伤寒论 温热经纬“白虎者西方之金神,司秋之阴兽,虎啸谷气冷,凉风酷暑消,神于解热,莫如白虎。”一、主治: 阳明经热盛(六经辨证) 之证 肺胃气分热盛(卫气营血辨证),主症:大热、大汗、大烦渴、苔黄燥、脉洪大。兼症:神昏、谵语、肢厥。 (四大一黄症为主)病位:肺胃病机:肺胃热盛,灼伤津液,未成结实。二、治法:清热生津。三、组成:、主要配伍、石膏用量、粳米,四、方解:石膏 辛甘大寒,归肺胃经 清肺胃之热 寒能清热,辛能解肌 透热外出 生津止渴知母 :苦寒质润,清热养阴粳米、甘草 :益胃护津,缓和石膏寒凉沉降之性、 以防寒凉伤中之弊。l用药特点:甘寒质润,清热不伤津。,五、应用: 1、辨证要点:四大一黄症。 2、石膏用法:生用,打碎先煎,用量 3060克。,3、加减: 暑热证加人参; 消渴证加天花粉、石斛; 牙龈肿痛 加大黄。 4、现代用于乙脑、流脑、大叶性肺炎、出血 热、风湿性关节炎证属气分热盛者。 5、注意事项:表证未解;血虚发热;真寒假 热的阴盛格阳证。 五、加减方:,竹叶石膏汤 竹参半麦甘草、石膏、粳米白虎汤 知母 清热益气 清气分热 养阴和胃 专于清补 热在气分 清热生津 专于清 伤寒、温病、暑病余邪未尽,气津两伤 症见身热,汗出,呕逆欲吐,舌红少苔,脉虚数。 热盛伤津 症见大热、大汗、大渴、苔黄燥、脉洪大。,清营汤温病条辨,一、组成:关于犀角现以水牛角代之,多开浓缩粉。,二、主治邪热初入营分热证,1、病机:邪热传营、耗伤营阴、扰及心神。,2、主症:身热夜甚、神烦少寐、时有谵语、斑疹隐隐、舌绛而干、脉象细数。,3、关于口渴与否。,三、方解,1、治法清营解毒、透热养阴,2、配伍,犀角:咸寒、清热解毒、散瘀-君,生地,玄参,麦冬,滋养复阴、且助清热-臣,银花,连翘,清解宣透,转营热从气分而解-佐,黄连,竹叶,丹参,清热凉血活血,四、应用:1 、辨证要点2 、暑邪入心包,出现高热抽搐,舌绛而干合用 紫雪丹3 、现代:4 、使用注意:,犀角地黄汤外台引小品方,一、组成,1、犀角,2、重用生地,3、芍药一般用赤芍,二、主治热入血分证,1、热伤血络出血证吐衄便尿,色鲜红, 舌绛脉数,2、热甚蓄血瘀血证身热 漱 水不欲咽,心胸烦疼,大便色黑易解, 舌绛脉细数。,3、热扰心营神志证身热烦躁,甚谵语 昏狂,舌绛脉数。,归纳: 总的病机 临床要点,斑疹紫黑,三、方解,1、作用特点重在凉血清解,佐以散瘀,2、配伍 水牛角 清心凉血,泻火解毒 凉血血安宁生地 清热凉血,滋阴生津 滋阴阴液复赤芍 活血祛瘀,助生地凉血 祛瘀而丹皮 凉血散瘀,清血中之热 生新,3、体现了“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 散血”的温病治疗大法。,为什么出血不用止血药,而以凉血散瘀为主?,四、比较:清营汤 重在清营透热转气, 犀角,地黄 治邪热初入营分未动血。 清热凉血 治热入营血证 犀角地黄汤 重在清热凉血散瘀, 治热盛动血之证。,五、应用: 1、使用指针:病程急,病情重,出血多, 血色鲜红,来势急迫。 2、 生地重用30克。 3、加减: A、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加紫草、青黛。 B、倒经加牛膝。,4、根据出血部位加止血药: 吐血加三七粉、花蕊石、侧柏叶。 衄血加白茅根。 咯血加白及。 便血加槐花、地榆。 尿血加白茅根、小蓟。5、现代用于DIC(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急 性白血病,急性再障,流脑,溃疡病出血。,五、温病治疗大法及代表方归纳,1、卫分热证在卫汗之可也银翘散,2、气分热证到气方可清气白虎汤,3、营分热证入营犹可透热转气清营汤,4、血分热证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 凉血散血犀角地黄汤,一、来源:,二、组成:14药,重用芩连5钱(15克), 余药2钱7分。,三、主治:大头瘟(大头天行、大头风、 大头伤寒) 1、特点 2、病机 3、主症:头面红肿焮痛,目不能开,咽 喉不利,舌燥口渴,舌红苔黄 脉浮数(可发热恶寒),普济消毒饮东垣试效方,四、方解:,1、治法:清热解毒泄心肺,辛凉疏散除风热。2、配伍,芩、连:清泄上焦热毒(酒炒),升、柴:疏散、清解、升发陈皮:理气疏通壅滞,五、临床应用:1范围:凡头面部热毒阳证皆可(尤初起)。2现代:流腮、化腮、颌下腺炎、颜面丹毒、急扁3加减:表重:加荆、防。 硬肿不散:加山甲、皂刺。 咽喉肿痛:重用利咽。4参考:二联症加川楝子、龙胆草。,清热解毒剂黄连解毒汤外台秘要崔氏方一、功用: 泻火解毒,二、方解: 黄连 清泻心火,兼泻中焦之火 火邪 ( 心主神明火主于心,泻火必先 祛而 泻 心,心火宁则诸经之火自降) 热毒 黄芩 清泻上焦之火 解诸 黄柏 清泻下焦之火 症愈 栀子 通泻三焦,导热下行,三、主治:三焦火毒热盛之证。火热毒盛,充斥三焦 大热烦躁 小便短赤心火炽盛,内扰神明 错语不眠血为热迫,随火上逆 吐衄热伤血络,外溢肌肤 发斑火毒壅于肌肉 疮疡肿毒 舌红苔黄、脉数有力,四、应用:1、辨证要点:大热烦躁,口干咽燥,尿赤, 舌红苔黄,脉数有力。2、中病即止。3、阴虚火旺者禁用。4、现代用于败血病,脓毒血症,肺炎,泌尿 系感染,流脑,乙脑。,一、主治:中、上两焦邪热炽盛之证。热聚于上,内扰胸膈 身热口渴,胸膈烦热火热上攻 面赤唇焦、口舌生疮,咽痛。热伤血络,迫血上行 吐血、衄血热在于胃,燥热内结 便秘尿赤内热炽盛 舌红苔黄,脉滑数,凉膈散和剂局方,二、治法:清上泄下,泻火通便三、配伍结构:疏外 连翘、竹叶、薄荷 疏散热邪清内 黄芩、栀子 清泻里热泻下 大黄、芒硝、甘草、蜜 通便泄热l配伍特点:清上泄下,内清外疏,四、应用: 1、辨证要点:胸膈烦热,面赤唇焦,烦躁 口渴,舌红苔黄,脉数。 2、加减: 上焦热盛,心烦口渴 天花粉、芦根 心经热盛,口舌生疮 黄连、莲心 咽喉肿痛 桔梗、山豆根、马勃 吐衄不止 鲜茅根、鲜藕汁 小儿急惊风 钩藤、羚羊角,仙方活命饮校注妇人良方 一、功用: 清热解毒 活血止痛 为疮疡之圣药,外科之首方。 消肿溃坚 体现了中医外科治法“消”法。 二、主治:痈疡肿毒初起之证。(阳证) 局部红、肿、热、痛,伴发热,恶寒,苔 黄,脉数。,阳症疮疡病机?,三、方解: 银花、甘草热毒内壅 清热解毒,疏散邪热 防风、白芷 活血祛瘀止痛 归尾、赤芍气血壅滞 乳香、没药 行气疏通壅滞 陈皮痰热内郁 清热化痰,排脓消肿 花粉、贝母 脓未成或脓已成 消肿溃坚 穿山甲、酒、 皂角刺,四、应用:1、原则:疮疡初起属于阳证。2、热毒重合五味消毒饮(银花、菊花、蒲公 英、紫花地丁、紫背天葵子)3、引经药:头面部加川芎;颈部加桔梗;胸部加瓜蒌;上肢加姜黄、桑枝;胁部加柴胡;腰部加秦艽;腹部加玄胡索;下肢加牛膝。4、现代用于蜂窝织炎、化脓性扁桃体炎、乳腺炎、脓疱疮、疖肿。,一、主治:心经热盛或移热于小肠之证。 心经热盛 口舌生疮 循经上扰 心胸烦热 口渴面赤 舌尖红有朱砂点 移热小肠 小便短赤 脉数 泌别失司 淋漓涩痛是实火还是虚火?,清脏腑热导赤散小儿药证直诀,二、方解: 在上清心降火 木通 清心利尿 在下导小肠之热 生地 凉血清心,养阴生津 竹叶 清心除烦利尿,导心火下行 生甘草梢 清热导火,通淋止痛,调和诸药特点:为平和之剂,利中有养,利尿不伤阴, 滋阴不恋邪。三、 功用:清心、利尿、养阴,四、应用: 1、 辨证要点:口舌生疮,小便短赤涩痛, 舌红有朱砂点,脉数。 2、木通用量不宜太大,小儿最好用通草。 3、加减:小儿夜啼加蝉衣; 血尿加白茅根、 旱莲草、小蓟;小便淋漓加海金沙、车前子。 4、现代用于急性口疮,小儿鹅口疮,慢性前 列腺炎,急性泌尿系感染。,龙胆泻肝汤医方集解,一、组成:药,轻用龙胆草二、主治:肝胆实火上炎 之证 循经发病肝胆湿热下注主症:在上:巅顶头痛,口苦目赤, 舌红 耳聋耳肿 苔黄在中:胁肋胀满疼痛 或苔黄腻在下:阴痒阴肿,小便淋浊, 脉弦数 妇女带下、色黄秽臭,龙胆草:大苦大寒; 泻实火,清湿热君,黄芩,栀子,苦寒,清肝胆,泻三焦,助君清泻臣,木通,泽泻,苦寒、利尿祛邪有出路佐助,车前,柴胡:辛凉、疏肝、防苦寒郁滞肝气,生地,当归,滋阴养血,祛邪不伤正,佐制,生甘草,调和,并防苦寒伤胃之弊使,三、方解作用:泻肝胆实火,清肝胆湿热配伍:,3、说明:为何用较多的利尿药?柴胡?生地、当归的意义。,四、临床应用:,头痛三叉N痛、顽固性偏头痛菊花、川芎 眩晕美尼尔氏综合症、高血压菊花、钩藤 目赤急性结膜炎白疾藜、密蒙花 耳疾化脓性中耳炎、疖肿茵陈、菖蒲 阴痒阴肿阴道炎、外阴炎、阴囊湿疹地肤 、白藓皮,辨证要点加减,带下黄稠宫颈炎、急性盆腔炎黄柏、白果遗精性N紊乱黄柏、知母 使用注意: 饭后服药。 不宜久服,脾虚、阴虚者慎用。,泻白散小儿药证直诀,一、组成:二、作用:清泻肺热、止咳平喘。三、主治:肺热喘咳证。 1、病机:火热犯肺,气逆阴伤。 2、主症:喘咳气急,皮肤蒸热,午后尤 甚,舌红脉细数。 3、伏火:,四、方解:桑白皮 清肺热,降肺气,止喘咳地骨皮 清伏火,退骨蒸粳米、甘草 益中气,生肺金特点:为平和之剂,清热不伤阴,泻肺不伤正。讨论:是否可用石膏、黄芩取代桑白皮?,五、应用: 1、辨证要点:咳喘气急,皮肤蒸热,舌红苔 黄,脉细数。 2、加减:燥热喘咳加贝母、瓜蒌皮。百日咳 合葶苈大枣泻肺汤。六、比较: 泻白散 小青龙汤 麻黄汤 麻杏甘石汤,清胃散 玉女煎,一、共性 1、作用:清胃热 2、主治胃热牙痛牙疼口渴,舌红脉数。二、区别:,1、作用,清功专清胃, 气血两清,玉清滋并举, 清气补阴,连、升解毒清胃,地、丹、归凉血调血,膏、母泻火清胃,熟、麦滋肾养胃,牛膝,2、主治 清胃火炽盛证胃火上攻、气血壅滞齿痛、腮颊肿痛、牙龈红肿、甚牙宣、口喝、舌红脉数大。 玉胃热阴虚证胃火上炎,阴液已伤牙痛齿松、烦热干渴、舌红苔黄干脉细数。,明 1、清胃散:现代牙宣口臭之要方 2、玉女煎现代牛膝的意义消渴之要方,葛根芩连汤伤寒论一、配伍:葛根 外解肌表之邪,升举清阳止泻 解表黄连、黄芩 清热燥湿,止下痢 清里炙甘草 调和诸药,和中缓急二、主治:外感表证未解,邪热入里之热泄、热痢。 症状:身热、泄泻、肛门灼热、舌红、苔黄、脉数。讨论:本方配伍葛根意义何在?为何为君药?三、现代:,芍药汤 白头翁汤,一、共性1、作用:功专大肠,清热解毒燥湿2、主治:阳证痢疾便下脓血,里急后 重,肛门灼热,腹痛,苔黄脉数。3、组方 均用黄连治痢要药。,二、区别:,1、作用,芍长于调和气血,白专于凉血清解,芍药、当归、肉桂行血和营,木香、槟榔、大黄行气导滞,调和气血,黄连、黄芩(大黄)清解燥湿甘草:调和,合白芍,缓急止痛(肉桂)又反佐,防苦寒伤阳,冰伏湿热之虞,白头翁:清热解毒,凉血治痢,黄连,黄柏,清热解毒,燥湿热,秦皮:清热解毒治痢,白头翁、黄连又长于凉血,故全方功专凉血清解,2、主治,芍药汤湿热痢湿热蕴积大肠,气血失调,下痢赤白相兼,苔黄腻,脉滑数,白头翁汤热毒痢热毒熏灼大肠,损伤血络,下痢赤多白少,纯下血水,舌红脉弦数。,3、应用,芍药汤菌痢抗菌、消炎、镇痛,白头翁汤菌痢重症(中毒性痢疾) 阿米巴痢疾、出血性肠炎,三、说明: 1、芍药汤重用白芍。 2、芍药汤治湿热痢,为何重在调和气血 3、白头翁汤的临床应用。 4、使用注意。,青蒿鳖甲汤温病条辨,一、组成:青蒿2钱、鳖甲5钱、生地4钱、知母2钱、丹皮3钱。二、主治:温病后期,邪伏阴分证。 1、病机:热病伤阴,邪留阴分。 2、主症:夜热早凉、热退无汗、舌 红少苔、脉象细数。,三、方解: 1、治法透热养阴。 2、配伍: 青蒿:芳香清透,引邪外解。 鳖甲:咸寒入阴分,养阴清虚热。,生地,知母,助鳖甲清解滋养,丹皮:凉血泄热、助青蒿透邪。,3、青蒿鳖甲的配伍意义: 鳖甲领青蒿入阴分透邪清热, 青蒿使鳖甲滋阴而不碍邪。,四、临床应用:,范围:虚热证的基础方。现代:感染性疾病后期低热、肺TB低热、 小儿夏季热等。加减:,煎服方法:,病案十七谢某, 男, 2岁 患儿母陈述, 该儿体温3940已3天。于前天上午10时始, 突然高烧, 无咳嗽、流涕, X线胸透无异常, 化验白总分不高, 尿、大便常规亦无异常发现。西医儿科诊断为“感冒”, 给上流清解片、马啉呱等药, 但其高热仍不退, 故前来中医科就诊。检查: 腋窝无汗, 舌苔黄白相兼, 心肺无异常发现。体温40.5, 指纹红浮, 脉搏120次/分。(经方的临床应用),辨证: 外感风寒, 内热已盛治法: 解表散寒, 清热生津用方: 白虎汤加减用药: 生石膏15克, 知母10克, 甘草10克, 葛根6克, 麻黄3克, 桂枝6克, 白芍6克, 生姜3片, 大枣7枚, 水煎服。令多饮水, 覆盖取汗, 若服一煎药后汗出身凉则勿服第二剂。复诊: 服第一煎后, 汗出身凉脉缓, 体温恢复正常, 从煎药到服药后退热, 共用75分钟。,温里剂概述 一、定义:温热药、温里、里寒证 1、组成: 2、功效:温里祛寒、回阳救逆、散寒通脉 3、适应证:里虚寒证。,脾胃虚寒,阴盛阳衰,经脉寒凝,4、立法依据:,二、分类: 1、温中祛寒剂 主治中焦虚寒证 常用药物:干姜、吴茱萸、饴糖。 配伍:温中散寒药与益气健脾药同用 代表方:理中丸、小建中汤 、吴茱萸汤,2、回阳救逆剂 主治阴盛阳衰,亡阳欲脱证 常用药:附子、肉桂、干姜、人参。 配伍:温肾祛寒药与益气固脱药同施。 代表方:四逆汤3、温经散寒剂 主治寒凝经脉之痹痛。 常用药:桂枝、细辛、当归、熟地。 配伍:辛温发散药与温补阴血药同用。 代表方:当归四逆汤、阳和汤。,三、注意事项: 1、 辨清寒证所在脏腑,加以施治。 2、辨清寒热真假。 3、阴寒太盛当少佐寒凉药或热药冷服。 4、 热药用量要因人、因时、因地而施。 5、 多配伍补气药。,温中祛寒剂理中丸伤寒论,一、主治:中焦虚寒证 1、脾胃虚寒吐利证:自利呕吐,腹痛不渴, 喜温欲按,畏寒肢冷,舌淡苔白,脉沉细。 2、阳虚失血:便血崩漏,出血色淡,四肢不 温,脉沉迟细。 3、小儿慢惊风:手足抽搐,目晴上视。 4、病后喜唾涎沫。 5、胸痹:胸满,心下痞。,二、治法 虚 补 寒 温 温中祛寒,补气健脾。 恶湿 燥三、方解: 干姜 温脾胃,祛里寒,扶阳气 温 人参 补脾胃,助运化,正升降 补 甘草 补中气,调诸药 白术 燥湿土,健脾胃 燥,辛热以去中焦之寒 清阳升而浊阴降 甘温以复中焦之虚 苦温以燥中焦之湿 运化健而中焦治 四、应用: 1、辨证要点:除见吐、利、冷、痛之主症外,应 以畏寒肢冷,舌淡苔白,脉沉迟为使用要点。 2、加减:阳虚失血干姜易为炮姜。湿盛白术易为 苍术。 3、服药时饮热稀粥。 4、现代用于急慢性胃肠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胃扩张,胃下垂。,小建中汤伤寒论,一、组成:桂枝汤变方重用饴糖白芍二、主治中焦虚寒,肝脾失和证。 1、病机:中焦虚寒,土虚木乘,阴阳失调。 2、主症:腹中挛痛时作,喜温按,舌淡 苔白,脉弦虚。 3、兼症:心悸、咽干、面色无华、手足心热。,三、方解: 1、作用:温中补虚 缓急止痛 舒肝 平调阴阳 2、配伍:,桂枝:辛甘温、助饴温中散寒,饴糖:甘温、温中补虚 和里缓急,辛甘化阳,白芍:酸寒、养血柔肝缓急,甘草:甘温、益气健脾(合饴糖),酸甘化阴,大枣,生姜,调和助补,平调阴阳,说明1 、为什么不以干姜为主治疗虚劳证? 2 、甘温除热?,四、应用: 1、 辨证要点:腹痛喜温喜按,心悸,发热,面色无华,舌淡红,脉沉弱或虚弦。 2、本方属“甘温除热”之剂,对病后、产后发 热、久病虚热见四肢倦怠,面色苍白,心慌 气短属气血阴阳失调者,均可使用。 3、现代用于胃十二肠球部溃疡,神经衰弱,再 障贫血,肝炎。 4、注意:阴虚火旺、呕家、吐蛔、中满均不可 使用。,五、比较:,桂枝汤,小建中汤,以桂枝、白芍为主,解肌发表,调和营卫,治外感风寒表虚证。,以饴糖为主,温中补虚,和里缓急,桂枝温阳气,倍芍药益阴缓急,是辛甘与酸甘相配,纯为中焦虚寒而设。,调和营卫 散寒补虚,主治: 1、胃中虚寒证:症见食谷欲吐,吞酸呕吐,胸膈满闷,胃脘疼痛,喜温喜按。 2、厥阴头痛:巅顶头痛,夜半转剧,天明渐 减,四肢欠温,并有头眩,痛时欲呕,干 呕吐涎沫。 3、少阴吐利,手足逆冷。,吴茱萸汤伤寒论,治法:温中补虚,降逆止呕方解: 吴茱萸 温胃止呕,温肝暖肾 温 祛寒 生姜 温胃散寒,降逆止呕 降 止呕 人参 补中益气 补 扶正 大枣 益气补脾,吴茱萸汤为何重用生姜?,比较:理中丸 祛寒燥湿力强,治中焦虚 温中补虚 寒泄泻。吴茱萸汤 温里降逆力强,治浊阴上 脾胃虚寒 逆呕吐。小建中汤 和里缓急力强,治虚劳里 急腹痛。,一、主治:心肾阳衰寒厥证 症见:四肢厥逆,畏寒蜷卧,神疲欲寐,面 色苍白,下利清谷,呕吐不渴,苔白滑, 脉沉微细或脉微欲绝。 病机:肾中阴寒内盛,阳气衰微,亡阳欲脱,四逆汤伤寒论,二、治法:回阳救逆 讨论:为什么不强调补阳? 三、方解: 附子 温元阳,散阴寒,回阳气 干姜 温中阳,祛阴寒 炙甘草 益中气,缓和姜、附之辛热伤阴, 使药效持久。讨论:为什么治疗阴盛阳衰之证,附子与 干姜相配呢?,四、应用: 1、辨证要点:四肢厥逆,神疲欲寐,舌淡苔白,脉迟而微。 2、关于附子用法:附子当用熟附子、制附 子、炮附子,附子当先煎久煎,只用汤剂,不 入散剂,用量在1012克之间。,3、加减: 顽固性风湿性关节炎加桂枝;阳虚水肿加 茯苓、泽泻。 4、四逆汤注射液具有强心、升压作用,可用 于心衰,休克,心肌梗塞。 3、注意:使用反佐法,热药冷服,或少加猪 胆汁;孕妇忌用;真热假寒禁用。五、加减方:,温经散寒剂当归四逆汤伤寒论一、组成: 桂枝汤去生姜,倍大枣用量加当归、细辛、通草而成。,二、主治:血虚寒厥证(肝血不足,寒邪客于经 脉) 症见:手足厥冷,舌淡苔白,脉沉细或脉细 欲绝。 兼治: 1、四肢疼痛,足、腰、股疼痛。 2、痛经,闭经,经行量少,有血块。 3、冻疮,不论初期未溃或已溃。 4、寒疝腹痛。,三、治法: 肝血不足 补益肝血 通 寒凝经脉 温经散寒 脉四、方解: 养血 当归、白芍 养血补肝 温经 桂枝、细辛 温经散寒 通脉 通草 通血脉利关节 防桂、辛温燥伤阴血 大枣、甘草 益气和中,助气血生化之源,配伍特点:温而不燥,补而不滞,使补血而不 滞血,散寒不伤阴。五、应用: 1、辨证要点:手足厥冷,舌淡,脉细欲绝。 2、加减: 腰腿疼痛加川断、牛膝、鸡血腾、木瓜; 兼有水饮呕逆加吴茱萸、生姜;妇女血虚寒 凝痛经加乌药、小茴香、香附、高良姜。 3、现代医学用于血栓性脉管炎,雷诺氏病, 小儿下肢麻痹。,六、比较: 四逆汤 当归四逆汤 四逆散,阳和汤外科证治全生集一、方名: 二、主治:阴疽 贴骨疽、脱疽、流注、痰核、 鹤膝风病机:本虚 肾阳不足,精血亏虚 标实 寒凝痰滞痹阻于筋骨、血 脉、肌肉、关节、肌表。 症状:局部不红不热,漫肿无头,皮色不变,酸痛无热,手足不温,口不渴畏寒,舌淡,脉沉细。,三、方解:1治法:2配伍:熟地 大补阴血,益精填髓 温补肝肾 祛筋骨之鹿胶 温肾壮阳,补血益精 强壮筋骨 寒邪痰滞肉桂 温经 入脾经,温煦肌肉炮姜 散寒 祛血脉、肌肉之寒邪痰滞白芥子 善走皮里膜外,祛关节寒邪痰滞麻黄 祛肌表之寒邪痰滞生甘草 解毒,调和诸药,说明1为什么此方能治疗一切阴疽?2熟地和麻黄配伍意义?,四、应用: 1、辨证要点:色白漫肿,酸楚少痛,舌淡, 脉沉弱。 2、加减:气虚加党参、黄芪;阴寒重加附子。 3、现代医学用于骨结核、腹膜结核、慢性骨 髓炎、骨膜炎、慢性淋巴结炎、类风湿性 关节炎、血栓性脉管炎、肌肉深部脓肿。,五、使用注意: 1、疮疡红肿热痛或阴虚有热者、或阴疽已 溃破者,禁用。 2、注意用量:熟地用量大于其它药之总量, 熟地量1520倍于麻黄。,复习思考题 比较桂枝汤、小建中汤、当归四逆汤三方组成、功用、主治之异同。,病案三范某, 女,21岁,护士 患过敏性结肠炎半年。反复腹痛腹泻,每腹痛则欲泻,泻则痛减,腹胀满,怕冷,腹部一遇凉,或食生冷则泄泻,伴有纳少腹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布局与充电站建设成本控制与效益分析报告
- 聚焦2025年医疗美容行业消费者心理与服务体验改善报告
- 好吃的蘑菇课件
- 年产40万立方米加气混凝土砌块生产线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港口可行性研究报告
- 林场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二零二五年度生态宜居房地产商品房买卖合同书
- 二零二五年度离婚协议债务偿还及监督协议范本
- 二零二五年度定制化货物汽车运输服务合同
- 二零二五年高净值客户定制化委托理财服务协议
- 2025高级会计师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2030中国特高压电网建设规划与设备需求分析报告
- 2026版赢在微点顶层设计大一轮物理-专题提升二十 测量电阻的其他几种方法
- 民族文化宫2025年公开招聘17人笔试模拟试题含答案详解
- 光传输业务配置课件
- 2025年幼儿园教师专业考试试题及答案书
- 机关事业单位工人汽车驾驶员高级、技师国家题库练习题及答案
- 2025年辽宁省地质勘探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校园招聘笔试备考题库带答案详解
- 2025年青海辅警招聘考试题及答案
- 2025新外研版初中英语八年级上全册课文原文翻译
- 初中英语新课程标准测试试题及答案3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