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州词》王之涣教案_第1页
《凉州词》王之涣教案_第2页
《凉州词》王之涣教案_第3页
《凉州词》王之涣教案_第4页
《凉州词》王之涣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9 凉州词 王之涣教案 凉州词 王之涣 教案一 教材简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作品 写了边塞的荒凉 情感深沉 风格悲壮 苍凉 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堪称千古名作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朗读 背诵这首诗 了解诗歌 大意 学习作者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 初读感知 细读品味 感悟理解 朗读积累 情感 态度价值观 感受戍边将士豪迈之情 体会诗歌悲而不失其壮的气 概 热爱古诗 感受母亲河之气势 教学重点 感悟体会 朗读展示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背诗引入 初知边塞诗 1 同学们 我们读过不少古诗 老师想让同学们展示一下 我开个头 看谁 能接下去 好吗 2 王昌龄的 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 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的 从军行七首 其四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 2 9 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卢纶 塞下曲 林暗草惊风 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 没在石棱中 岑参 逢入京使 故园东望路漫漫 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 笔 凭君传语报平安 2 这些诗都是反映什么的 战争 以歌咏边塞军旅生活或描述边塞奇异 风光为主要内容 这类诗我们称为边塞诗 边塞 也就是边疆地区的要塞 如 阳关 玉门关等就是著名的要塞 在古代 以长城为界 长城以内称中原地区 长城以外称塞外或塞北 主要指今天的甘肃 内蒙古一带 盛唐时期国力强盛 拓土开疆 许多文人或投笔从戎 或漫游边塞 诗人常常为戍边战士英勇杀敌 的爱国精神所感动 也深深地知道战士们痛苦而又寂寞的生活却而又无可奈何 诗人将种种强烈的情感诉诸笔端 从而使得这类诗作蔚为大观 边塞诗以其乐 观高亢的基调和雄浑壮美的意境典型地反映出时代的精神风貌 尤其它悲壮 雄壮的境界 使人耳目一新 令人感喟不已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 凉州词 就是这样一首 二 初读古诗 了解作者 1 出示古诗 凉州词 课件自主朗诵 凉州词 盛唐流行的曲调名 不 是诗题 2 学生自读古诗 3 简介作者 王之涣 公元 688 742 字季凌 排行七 原籍晋阳 今山西太原 盛唐著名诗人 性格豪放不羁 常击剑悲歌 善写边塞诗 留下来的诗很少 全唐诗 仅存 6 首 但 登鹳雀楼 和 凉州词 已足以使王之涣跻身于唐代一流诗人的行列 4 检查自读情况 指名读诗 齐读 三 感悟诗意 朗读体会 熟读古诗 是学习古诗的第一步 而要深深地烙印在自己的心上 理解就 很重要 一 朗读感悟 黄河远上白云间 1 读一读 看诗的第一行 黄河远上白云间 你觉得该怎么读 指名试读 评议 2 想一想 读了诗 在你眼前 仿佛出现了一幅怎样的景象 3 王之涣曾有 黄河入海流 句 李白 3 9 也有 黄河之水天上来 句 与 黄河远上白云间 比 你觉得有何不同 4 请站起来 鼓足气势 齐声朗读这一句 黄河远上白云间 二 一片孤城万仞山 过渡 放眼望去 黄河奔流着 远远地好像与白云相接 诗人将目光移到 近处 看到的却是另一种景象 一片孤城万仞山 出示图片 1 出示 仞 一片 意 思考 这行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卷 2 理解 孤城 指哪座城 出示课件 玉门关 玉门关故址位于甘肃省敦煌市城西北 80 公里的戈壁滩上 相传 和田玉 经此输入中原 因而得名 它是古 丝绸之路 北路必经的关隘 现存城垣完 整 呈方形 东西长 24 米 南北宽 26 4 米 残垣高 9 7 米 全为黄胶土筑成 面积 663 平方米 西墙 北墙各开一门 城北坡下有东西大车道 是历史上中 原和西域诸国来往必经之路 看了图片 你觉得玉门关处在一个怎样的地方 玉门关在茫茫戈壁滩上 显得那么荒凉 孤寂 冷清 这就是诗句 中所说的 孤 这样一座孤城 在万丈高山的衬托下 就更显得 孤单和渺小 3 诗人这里为什么不用 座 而用 片 孤城的单薄 犹如树叶一片 1 万仞高山的衬托下 显得单薄 2 在 黄河远上白云间 的广阔背景下更显得单薄和孤单 4 回读该两行 生齐读 师小结 汹涌澎湃波浪滔滔的黄河竞像一条丝带逶迤飞上云端 高耸的山 越下 只有玉门关孤立其中 显得十分孤独而寂寞 前两行 描写了祖国山川 的雄伟气势 勾勒出这个国防重镇的地理形势 突出环境的荒凉 为后文刻画 人物心理提供了一个典型的环境 这冷清寂寞的城中会有谁呢 心情又如何呢 三 齐读诗句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1 解词 课件出示 羌笛 笛 古代羌族的一种管乐器 羌是我国古代少数民族之一 主要分 布在今天的甘肃 青海 四川一带 a href wenxue zawen target blank 杂文 4 9 廖 何须 有什么必要 意即没有必要 杨柳 指一种叫 折杨柳 的歌曲 唐朝有折柳赠别的风俗 柳 与 留 谐音 赠柳表示留念 柳 又有 丝 思 长 之特点 度 越过 2 谈谈自己对这两行诗的理解 3 征人有怨吗 怨什么 怨柳不发芽 古人有临别折柳相赠的风俗 柳 与 留 同音 因此 借杨柳表示挽 留的意思 自汉代以来 人们送别亲朋好友 爱折柳相赠 到唐代已极为流行 折柳 便成为赠别或送别的代称 在古诗中 有许多诗句都提到了折柳风俗 生读 昔我往矣 杨柳依依 诗经 长安陌上无穷树 惟有垂杨管别离 唐 刘禹锡 杨柳枝词 水边杨 柳曲尘丝 立马烦君折一枝 唐 杨巨源 和练秀才杨柳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李白 春夜洛城闻笛 师 在这荒凉的玉门关外 在这寂寞的夜里 春风不到 杨柳不青 离人 想要折一枝杨柳寄情也不能 这比折柳送别更为难堪 征人怀着这种心情听曲 似乎笛声也在怨杨柳 流露出的怨情是强烈的 据 资治通鉴 唐纪 载 玄宗时 改府兵为募兵 兵士戍边时间从一年 延至三年 六年 终于成为久戍之役 天宝以后 山东戍卒还者十无二 三 课件出示 读诗 年年战骨埋荒外 空见蒲桃入汉家 唐 李颀 古从军行 凭君莫话封侯事 一将功成万骨枯 晚唐 曹松 已亥岁二首 不知何处吹芦管 一夜征人尽望乡 唐 李益 夜上受降城闻笛 从这些诗句中 你体会到了什么 他们盼望着春天早日到来 盼着战争尽早结束 盼望着朝廷早点让他们 回家 可是 春风不度玉门关 朝廷似乎忘记了戍边战士的存在 根本不 顾他们的死活 如此残酷的战争 如此荒凉的境地 如此寂寞的生活 战士们怎能不盼望 着春天早日到来 盼望回家的日子早日到来 4 为什么又何须怨呢 从中你又体会到了什么 怨无用 慷慨悲壮 战士们尽管思念家乡和亲人 乡愁 难禁 但为国戍边 责任重大 一想到此 就又生出一股豪情 何必怨呢 5 9 悲而不失其壮 正是这首诗的独特之处 也是盛唐的声音 让我们带着这种感 情再读这首诗 四 朗读背诵 拓展积累 1 自由朗读 2 指名背诵 3 齐背 4 抄写这首诗 课件展示 这首诗被人们广为流传 更以书法的形式写成 条幅 刻成石碑 让我们欣赏欣赏 同时用自己喜欢的字体抄写这首诗 还可 以默写 五 课外练笔 假如你是一名久戍边关的战士 你想说些什么 写下来 板书 凉州词 王之涣 黄河 白云 孤城 万仞山 何须怨 悲而不失其壮 凉州词 王之涣教案二 一 了解诗歌的题材分类有 山水诗 边塞诗 思乡诗 咏物诗 所谓边塞诗 即 以描写军旅边塞生活为主要内容的诗歌 边塞诗的思想 内容极其丰富 可以抒发渴望建功立业 报效国家的豪情 可以状写戍边将士 的乡愁 家中思妇的离恨 可以表现塞外戍边生活的单调艰辛 连年征战的残 酷 可以惊叹描摹边地绝域的奇异风光和民风民俗 其中边塞诗是唐代诗歌的 主要题材 是唐诗当中思想性最深刻 想象力最丰富 艺术性最强的一部分 二 导入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就是一首边塞诗 唐朝诗人王之涣的 代表作 凉州词 其中 凉州词 是词牌名而非诗的题目 这是凉州歌的唱 词也是盛唐时流传的曲调名 因为很多人为其填词所以很多人都写了凉州词 作者王之涣 字季陵 唐代诗人 三 学生自由朗读全诗 结合课下注释疏通诗意 本环节让学生交流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