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广东省南民私立中学高三数学第一轮复习 空间距离(2)_第1页
2012年广东省南民私立中学高三数学第一轮复习 空间距离(2)_第2页
2012年广东省南民私立中学高三数学第一轮复习 空间距离(2)_第3页
2012年广东省南民私立中学高三数学第一轮复习 空间距离(2)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用心 爱心 专心 1 9 13 9 13 空间距离 空间距离 2 2 一 内容归纳一 内容归纳 知识精讲知识精讲 1 1 点到平面的距离 点到平面的距离 点 到平面 的距离为点 到平面 的垂线段的长 常用求法 作 出点 到平面的垂线后求出垂线段的长 转移法 如果平面 的斜线上两点 到斜足 的距离 的比为 nm 则点 到平面 的距离之比也为nm 特别地 时 点 到平面 的距离相等 体积法 向量法 2 2 直线到平面的距离 直线到平面的距离 只存在于直线和平面平行之间 为 直线上任意一点到平面间的距离 3 3 平面与平面间的距离 平面与平面间的距离 只存在于两个平行平面之间 为 一个平面上任意一点到另一个平面的距离 注 以上所说的所有距离 注 以上所说的所有距离 点线距 点面距 线线距 线面距 面面距都是对应图形上两点 间的最短距离 所以均可以用求函数的最小值法求各距离 重点 难点 重点 难点 在求各距离时所巧用转移方法 思维方式 思维方式 发散的思维和空间思维 大胆的设想 严密的推理 特别注意 特别注意 了解求距离的各种方法并能掌握运用 二 问题讨论 二 问题讨论 例 例 在梯形 ABCD 中 AD BC ABC 2 AB a AD 3a 且 ADC 5 5 arcsin 又 PA 平面 ABCD PA a 求 二面角 P CD A 的大小 点 到平面 PBC 的距 离 解 解 作 于 连结 因为 平面 就是二面角 的平面角 在 中 0 90 AFD 5 5 arcsin ADF 5 3 3 a AFaAD 在 PAFRt 中 a a AF PA PFA 3 5 tan 3 5 3 5 arctan PAF 因为 平面 ABCD PA BC 又 BC AB BC 平面 PAB 作 AH PB 则 BC AH AH 平面 a a2 a 2 2 故 点 到平面 的距离为 a 2 2 思维点拔思维点拔 利用定义法求点到平面的距离常需要借助三垂线定理或其逆定理 例 例 如图 已知 为边长是 的正方形 分别是 的中点 垂直于 所在的平面 且 求点 到平面 的距离 解法一 解法一 连结 222 2 1 2 1 FABES BEF 又 分别是 的中点 4 3 22 2 1 ACCHBDEF 2 222 24 4 3 2 CHGCGH P C A B D F H 用心 爱心 专心 2 22 1122222 2 1 GEF S hhV EFGB 11 3 2 112 3 1 22 3 1 BEFG V 11 112 h 解法二 解法二 分别是 的中点 EF BD 到平面 GEF 的距离为 BD 上任一点到 平面 GEF 的距离 BD AC 于 EF BD EF AC 又 GC 平面 ABCD EF 平面 ABCD EF GC EF 平面 GEF 平面 GEF 平面 GCH 过 点作 OO 则 OO平面 O O 为 到平 面 GCH 的距离 即 到平面 GEF 的距离 2 4 1 ACOH 由解法一知22 GH 由OHO HCG 得 11 112 OO GC OO GH OH 思维点拔思维点拔 注意点距 线面距 面面距的转化 利用平面互相垂直作距离也是一种常用的方 法 例 例 如图 在平面四边形 ABCD 中 AB BC CD a 00 135 90 CB沿对角线 AC 折成直二面角 1 求证 AB 平面 BCD 2 求平面 ABD 与平面 ACD 所成的角 3 求点 C 到平面 ABD 的距离 1 1 证明 证明 因为 AB BC CD a ABC 900 ACB 450 ACD 900 CD AC 又平面 ABC 平面 ACD CD 平面 ABC CD AB 又 AB BC 所以 AB 平面 BCD 2 2 作 BO AC 于 O 作 OE AD 于 E 连结 BE 则BEO 即为所求二面角的平面角 易 知 aBOaOE 2 2 6 6 0 60 3tan BEO OE BO BEO 即平面 ABD 与平面 ACD 所成的角为 0 60 3 3 连结 OD 在直角三角形 BOD 中 aCDOCOD 2 6 22 22 ODOBBD aaa2 4 6 4 2 22 ABC 是直角三角形 由 ACDBABDC VV 得 BOShS ACDABD 3 1 3 1 ah 2 2 即为点 C 到平面 ABD 的距离 思维点拔思维点拔 体积法求点面距离是最常用的方法 例例 4 4 已知正三棱柱 ABC A1B1C1的底面边长为 8 对角线 B1C 10 D 是 AC 的中点 1 求点 B1到直线 AC 的距离 2 求直线 AB1到平面 C1BD 的距离 解 解 1 连结 BD B1D 由三垂线定理可得 B1D AC 所以 B1D 就是 B1点到直线 AC 的距离 在 Rt B1BD 中 6810 2222 11 BCCBBB34 BD 212 2 1 2 1 BBBDDB O B A C D 1 A 1 B 1 C A B C D A C B D O E 用心 爱心 专心 3 2 因为 AC 与平面 BDC1交于 的中点 设 B1C BC1 E 则 AB1 DE 所以 AB1 平面 C1BD 所以 AB1到平面 BDC1的距离等于 点到平面 BDC1的距离 等于 点到平面 BDC1 的距离 也就等于三棱锥 C BDC1的高 BDCCBDCC VV 11 1 3 1 3 1 1 CCShS BDCBDC 13 1312 h 所以 直线 1 AB到平面 BD 1 C的距离是 13 1312 思维点拔思维点拔 求空间距离多用转化的思想 例 例 线段 AB 与平面 平行 平面 的斜线 A1A B1B 与平面 所成角分别是 300 600 且 A1AB B1BA 900 AB a A1B1 b b a 求 与平面 的距离 解 解 作 AC 平面 于 作 BD 平面 于 因为 AB 平面 平面 ABCD 所以 AB CD 又 CD CA 所以 AB CA 又因为 AB AA1 所以 AB 平面 A1AC 同理 AB 平面 B1BD 所以平面 A1AC 平面 B1BD 所以 A1C B1D 考虑到 B1在 CD 的同侧或在 CD 的异侧 所以应分两种情形讨论 1 如图 当 11 B A在 的同侧时 在 内作CAEB 11 于点 则 0 11 90 EAB 已 知 AA1C 300 BB1D 600 设 BD x 则 xDB 3 3 1 xCA3 1 所以 ECCAEA 11 xxx 3 32 3 3 3 又在EBARt 11 中 222 1 2 111 abEBBAEA 由 得 22 3 32 abx 所以 22 2 3 abx 2 如图 当 11 B A在 的异侧时 在 内作 DBEA 11 交DB1的延长线于 设 x 则 xDEDBEB 3 34 11 2 1 2 111 EABAEB 22 ab 由 得 22 4 3 abx 故 与平面 的的距离是 22 2 3 ab 或 22 4 3 ab 思维点拔思维点拔 在立几中要特别小心这种不同情形的讨论 三三 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 求各类距离主要还是要熟悉各种解题的方法 并且把它记住 灵活运用 平 时多训练一些 会有较大的提高 四 作业布置四 作业布置 1 在正方体 ABCD A1B1C1D1中 E F 分别是 BB1 CD 的中点 I 证明 AD D1F II 求 AE 与 D1F 所成的角 0 90 III 证明面 AED 面 A1FD1 IV 设 AA1 2 求三棱锥 F A1ED1的体积 1 1 A1 B a b A C Ba D E 1 A 1 B b 用心 爱心 专心 4 已知斜三棱柱 ABC A1B1C1的侧面 A1ACC1与底面垂直 ABC 900 BC 3 AC 2 3 1 2 AA1 A1C AA1 A1C 1 求侧棱 A1A 与底面 ABC 所成角的大小 450 2 求侧面 A1ABB1与底面 ABC 所成二面角的大小 600 3 求顶点 C 到侧面 A1ABB1的距离 3 62 四棱锥 P ABCD 的底面是边长为 a 的正方形 PB 面 ABCD 若面 PAD 与面 ABCD 所成的二面角为 600 求这个四棱锥的体积 3 3 3 a 证明无论四棱锥的高怎样变化 面 PAD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