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技术改造说明(修改)_第1页
矿井技术改造说明(修改)_第2页
矿井技术改造说明(修改)_第3页
矿井技术改造说明(修改)_第4页
矿井技术改造说明(修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矿井技术改造主要内容说明 矿井现状 1 根据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安徽煤矿安全 监察局关于进一步深化煤矿整顿关闭工作意见的通知 皖政办 2012 40 号 要求 结合我矿实际 深入领会文件精神 按文件要求 进行整改 我矿符合技改条件 现从矿井现状 地质情况介绍 储量分 析 技改原因和依据 主要技改内容 职业病防治等方面进行说明 具 体如下 一 矿井现状一 矿井现状 一 矿井概况 永青煤矿位于萧县永固镇境内 北距萧县城 18km 西距淮北市 17km 永朔 永梧公路自井田东 北两侧通过 交通十分便利 该矿历年最高洪水位 36 58m 本矿混合井井口标高 38 5m 风井井 口标高 39 3m 本井田位于闸河复式向斜中段 张庄向斜东翼 为一单斜构造 地 层走向 N25 E 倾向 NW 煤层倾角 浅部 55 60 深部 35 47 该 煤地层为二迭系山西组和下石盒子组 山西组含煤二层 为 101和 102 煤质分别为气煤和肥煤 下石盒子组含 72 81 二煤层 煤质 72煤为 气煤 81受岩浆侵蚀 煤质为无烟煤和天然焦 主可采煤层为急倾斜薄 煤层 截止 2011 年底 矿井保有工业资源储量 139 31 万吨 矿井地质构造简单 水文地质中等 该矿于 1994 年 9 月筹建 2003 年 6 月 经宿州市经贸委批准 永青 煤矿修改初步设计 2003 年 11 月宿州市经贸委以经贸煤字 2003 207 号文批准矿井竣工投产总验收 同年 12 月中旬矿井正式投入试生产 2006 年矿井生产能力核定为 6 万吨 年 矿井为竖井开拓 中央并列式通风 采煤方法为小阶段爆破 2010 年瓦斯鉴定结果矿井属低瓦斯矿井 矿井技术改造主要内容说明 矿井现状 2 二 依法从事煤炭生产情况 1 我矿依法取得的各种证照齐全 合法 有效 采矿许可证证号 C 有效期 2012 5 4 2013 5 4 煤炭生产许可证 2 有效期 2007 10 2015 9 安全生产许可证号 皖 MK 安许证字 2011 0372 有效期 2011 8 9 2014 8 8 工商营业执照 0320 1 1 有效期 2005 11 07 2013 05 04 矿长资格证号 MK 发证日期 2009 4 矿长安全资格证号 004 有效期 2011 4 至 2014 4 2 依法取得各种证照没有发生变化 不存在应当办理变更手续而 没有申请办理的问题 3 各种证照均在有效期内 4 矿井持有合法的煤炭生产许可证 不存在无证开采问题 5 矿井不存在转让或者出租煤炭生产许可证的行为 6 矿井不存在承包 转包和租凭等方式 将采矿权转让给他人开 采 7 2006 年经生产能力核定为 6 万吨 年 8 矿井在册人员 165 人 其中安全管理人员 18 人 三 煤矿主要生产系统和安全生产状况 1 矿井提升 运输 通风 排水 供电 监测监控等系统情况 矿井生产系统及各生产环节符合行业技术规范和标准 1 矿井提升运输系统 主井井筒净直径 3 6 米 装备一对 0 6 吨单层单车罐笼 安装有金 属梯子间 担负全矿井的提煤 升降人员 运送材料及设备 并作为全 矿井技术改造主要内容说明 矿井现状 3 矿井的进风井 井筒内还敷设有两趟排水管路 一趟压风管路 两趟动 力电缆及通讯 信号电缆等各一趟 主井井筒地面上装设金属井架一座 提升罐笼装备 BF III 防坠器 主井提升设备 采用 2JTK 1 2 绞车提升 已造计划 按要求 2012 年底前进行淘汰 更换 主要运输方式为平巷运输 巷道铺设 18kg 钢轨 矿车为 0 7t 自卸 矿车 大巷人力推车运输 60 斜巷为 JD 50KW 绞车提升 102 斜巷为 1 2m 变频绞车提升 2 通风系统 矿井通风方式为中央并列式 主要通风机工作方法为抽出式 混合 井进风 风井安装两台主要通风机 型号为 BK54NO15 额定风量 8 8 26 6m3 S 负压 277 1013Pa 配备电机功率 45KW 目前 矿井实际进风 量 1050m3 min 3 排水系统 矿井主排水设备 60 水平 主要有 3 台 150D 30 5 型水泵 一台正常使用 一台备 用 一台检修 水泵电机 YB315S 4 660V 110KW 200 水平 主要有 3 台 MD155 30 10 型水泵 一台正常使用 一 台备用 一台检修 水泵电机 YBK2 M1 4 660V 220KW 矿井排水 生活废水直接排入矿内排水沟 井下水通过各条巷道水 沟汇入井下主 付水仓 排至地面水沟排出矿外 矿井技术改造主要内容说明 矿井现状 4 4 矿井供电系统 矿井采用双回路供电 一回路来自永堌变电所 10kv 架空供电线路 二回路来自石台变电所 6KV 架空线路作备用电源 矿井地面变电所安装 630KVA 变压器一台 315KVA 变压器二台 井下动力电电压 660V 地面 动力电压 380V 5 监测监控系统 矿井装有 KJ70 型瓦斯监控系统一台套 备用主机 1 台 具备监测 报警 断电 打印及数据上传至主管部门等功能 井下现有分站 2 台 井下各地点均按照要求在正常的安全监控范围之内 现在设备运转状况 正常 并能与市煤炭局联网 及时进行数据传输 2 地面有 60 门程控自动电话交换机 与矿内外联系 井下各工作 地点均设有直通地面调度所的防爆电话 井上 井下 矿内 矿外调度 通讯畅通无阻 3 安全管理机构和各科室人员配备情况 我矿设置了按皖政办 2012 40 文配齐了矿长 总工程师 生产 矿长 安全矿长 机电矿长 技术副总 机电副总 通风副总 安监科 长 技术科长 通风科长 机电科长 调度室主任 达标办主任 采掘 区长 运输区长等各类管理人员 4 安全管理人员及瓦斯检验工 安检员 放炮员 绞车司机 电 钳工等特殊作业人员培训 持证情况 我矿各类管理人员全部经过培训持证持证上岗 我矿设立专职负责安全工作的副矿长 负责全矿安全培训工作 三项岗位人员 做到依法培训 持证上岗 矿井技术改造主要内容说明 地质情况介绍 5 全矿采 掘 运职工全部经过全员培训 极大地提高了全矿职工 的安全技能和安全意识 有力地促进了我矿安全生产形势长治久安 5 我矿设有专职工程技术人员 采掘工程平面图 井上下对照图 地形地质图 水文地质图 通风系统图 供电 排水系统图 避灾路线 图等图纸能做到绘制及时 准确 二 地质情况介绍二 地质情况介绍 一 区域地质概况 1 区域地层 淮北煤田在地层区域划分上属于华北地层区鲁西地层分区徐宿地层 小区 本区地层出露较少 多为第三 四系松散层所覆盖 区内发育的 地层由老到新为青白口系 Zq 震旦系 Zz 寒武系 奥陶系 O 石炭系 C 二叠系 P 侏罗系 J 白垩系 K 第三系 E N 第四系 Q 2 区域构造 淮北煤田位于华北板块东南缘 豫淮坳陷的东部 东以郯庐断裂为 界与杨子板块相接 西以夏邑 阜阳断裂为界与河淮沉降带为邻 北以 丰 县 沛 县 断裂为界与丰沛隆起相接 南以太和 固镇断裂为界 与蚌埠隆起为相邻 煤田构造的形成 发展与板内构造和板缘构造的演 化密切相关 区内构造受东西向构造 北东向构造 徐宿弧形构造所控 制 东西向和北东向构造为主要格局 主要表现为北北东向构造改造早 期的东西向构造 由于多期构造运动叠加的结果 区内东西向大断裂和 北北东向大断裂纵横交错 形成了许多近网状的断块构造 见图 2 1 永青煤矿位于淮北煤田北部 濉萧矿区闸河复向斜中段的东部 次级向 斜 张庄向斜的西翼 矿井技术改造主要内容说明 地质情况介绍 6 3 岩浆岩 侵入淮北煤田煤系地层的岩浆岩有石英斑岩 闪长岩 辉绿岩等 三种 一般呈岩株 岩墙 岩床 岩脉侵入 丁里石英斑岩在濉萧矿区 以岩株状出露地表 30km2 区域性大断裂往往是岩浆侵入通道 岩体一般沿大断裂分布 如 宿北断裂南北两侧的前常岩体 赵集岩体 岳集岩体等 4 矿井地层及煤层 1 地层 据钻孔揭露 本矿地层由老至新为石炭系 二叠系和第四系 其 中石炭系 二叠系为含煤地层 分述如下 石炭系 C 中统本溪组 C2b 假整合于奥陶系下统老虎山组之上 厚约 22 38m 一般厚 30m 上部以浅灰 灰白色隐晶质石灰岩为主 夹紫色泥岩 下部为灰白 棕 色 紫色铝质泥岩 底部铁质结核较多 顶界为隐晶质石灰岩之顶 上统太原组 C3t 与下伏地层本溪组整合接触 厚 120 145m 平均 137 5m 以石 灰岩 泥岩互层为主 夹粉砂岩和细砂岩 含石灰岩 12 层 自上而下 编号为一灰 十二灰 分层厚度一般 1 4m 其中三 四 十二灰厚度 大于 8m 四灰最厚 15 25m 四 九 十 十二灰等四层灰岩中含有 燧石 第一层石灰岩浅灰色 结晶灰岩 厚度稳定 一般 2m 左右 富 含海相动物化石 是本区主要标志层 K1 之一 本组含煤 7 层 总厚 3 74m 各煤层一般薄而不可采 矿井技术改造主要内容说明 地质情况介绍 7 顶界为第一层石灰岩之顶 二叠系 P 二叠系与下伏石炭系呈整合接触 为本矿主要含煤地层 下统山西组 P1s 为一套以砂岩 粉砂岩为主 夹泥岩 煤层的过渡相沉积 厚 110 182m 一般厚 135m 底部为灰黑色泥岩 粉砂岩 海相泥岩 厚 8 12m 中下部以砂岩与粉砂岩或泥岩互层为主 具波状层理 透镜状 层理 具底栖动物通道 上部砂岩为主 夹泥岩 粉砂岩 含 10 煤层 组 含煤 1 2 层 分别为 101和 102 102为主要可采煤层 下统下石盒子组 P1x 与下伏山西组整合接触 下界为 81煤下铝质泥岩之底 厚 170 230m 一般 195m 岩性由粉砂岩 砂岩 泥岩 铝质泥岩和煤层 组成 底部铝质泥岩厚约 2m 浅灰 灰白色 致密块状 含菱铁鲕粒 层位稳定 是本矿良好标志层 K2 之一 本组含 5 7 8 等三个煤层 组 含煤 4 5 层 其中 72 81为可采煤层 上统上石盒子组 P2s 与下伏地层整合接触 下界为 K3砂岩之底 总厚大于 200m 为一 陆相沉积 底部为一厚 12 63m 一般 40m 的灰白色中粗粒砂岩 硅钙 质胶结 坚硬 为区内主要标志层 K3 之一 本组以灰绿色碎屑岩为 主 夹杂色泥岩 含薄煤 2 3 层 煤层总厚 0 65m 仅 1 煤层局部达可 采厚度 无可采价值 第四系 Q 与下伏地层不整合接触 厚 31 08 50 00m 一般 40m 由北向南 由东向西渐厚 上部为棕红色 灰色粘土及砂质粘土 中部由粘土和粉 砂组成 夹细 粉砂 3 4 层 厚 4 8m 下部为棕黄色 桔红色粘土夹 矿井技术改造主要内容说明 地质情况介绍 8 砾石 厚 6 37m 一般 23m 岩性均一 塑性较好 分布稳定 并含大 量砾石和钙质 铁锰质结核 2 煤层 可采煤层 本矿含煤地层有石炭系 二叠系 石炭系太原组含的煤层薄而不 稳定 无开采经济价值 二叠系为主要含煤地层 含 1 3 4 5 6 7 8 10 等 8 个煤层 组 含煤 10 余层 其中 72 81 101 102为可采煤层 各煤层主要特征简述如下 72煤层 72煤层位于下石盒子组下部 K2 铝质泥岩 之上 35 55m 一般 为 45m 下距 81 煤层 15m 左右 区内穿过点 2 个 据周边钻孔资料 煤 厚 0 15 0 83m 平均 0 63m 面积可采指数 0 45 变异系数为 28 煤层结构简单 为局部可采的不稳定煤层 81煤层 81煤层位于 72煤层下部约 15m 左右 区内穿过点 2 个 据周边钻 孔资料 煤厚 0 4 73m 平均 1 18m 面积可采指数 0 30 大多有岩浆 岩侵入 使煤层结构变复杂 煤层变质为天然焦 下分层 250m 以深成 片可采 为局部可采的极不稳定煤层 101煤层 位于 102煤层上约 10m 煤厚 0 0 95m 之间 平均 0 32m 面积可 采指数为 0 09 变异系数 48 属极不稳定的薄煤层 102煤层 位于山西组中部 上距 101煤层约 10m K1之上 45 55m 一般 50m 左右 区内穿过点 2 个 据周边钻孔资料 煤厚 0 1 19m 平均厚 0 78m 可采系数 88 变异系数为 40 结构简单 为大部可采的较稳 矿井技术改造主要内容说明 地质情况介绍 9 定煤层 煤质 本矿煤的变质作用类型和淮北煤田一致 早期以区域变质作用为 主 后期受岩浆岩侵入影响 以接触变质作用为主 72煤层为 QM 81煤 层为 TR 102煤层为 FM 各煤层属低 中灰 低硫 具高热值的炼焦配 煤和动力用煤 各煤层主要煤质指标见下表 各煤层煤质指标统计表各煤层煤质指标统计表 煤 层 7281102指 标 QMTRFM 原煤 17 84 30 80 24 25 4 18 74 26 32 23 50 3 8 89 9 95 9 27 3 灰份 A d 浮煤 6 37 16 30 10 30 3 4 35 6 78 5 74 3 挥发份 V daf 浮煤 26 67 34 00 30 70 4 4 50 5 19 4 73 3 32 49 33 79 32 92 3 胶质层 y mm 浮煤 9 00 22 5 16 83 3 26 00 35 55 30 50 3 全硫 原煤 0 29 0 36 0 33 2 0 45 3 13 1 59 3 0 67 1 26 0 83 3 磷 浮煤 0 0018 0 0025 0 0022 2 0 0043 0 0133 0 0079 3 0 0012 0 0019 0 0013 2 发热量 MJ kg 25 23 27 91 26 52 3 24 66 25 39 24 96 2 32 28 32 28 2 灰熔点 1260 1330 1289 2 煤 类气煤天然焦肥煤 利用方向炼焦配煤民用煤炼焦配煤 5 矿井构造 矿井技术改造主要内容说明 地质情况介绍 10 永青煤矿位于闸河复向斜的中段 张庄次级向斜的东翼 为一地层 走向 N70E 倾向 N20W 的单斜构造 浅部倾角 45 65 深部渐缓为 10 20 井田内未发现断层和大的褶曲 构造较简单 岩浆岩 岩浆岩活动较强 分布较广 岩性为辉绿岩 主要侵入 81煤层 使 81煤层大部蚀变为天然焦或被吞蚀 6 瓦斯 煤尘爆炸性 煤层自燃倾向性及地温 1 瓦斯 2008 年瓦斯等级鉴定结果 皖经煤炭函 2008 767 号 为低 瓦斯矿井 瓦斯绝对涌出量为 0 2m3 min 相对瓦斯涌出量为 2 1m3 t 2 煤尘 2002 年 11 月经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重庆分院鉴定 10 煤层煤尘具有 爆炸性 2010 年 9 月经安徽兴安矿用安全产品检验站鉴定 8 煤层有爆 炸性 3 煤的自燃倾向 根据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重庆分院 2002 年 11 月鉴定 10 层煤自燃倾 向性属于三类不易自燃 2010 年 9 月经安徽兴安矿用安全产品检验站鉴 定 8 煤层为 类不易自燃煤层 8 10 煤层鉴定数据见下表 8 8 1010 煤层自燃倾向性鉴定数据煤层自燃倾向性鉴定数据 煤层 水份 灰份 挥发份 全硫 真密度 吸氧量 cm3 g 结果 8 煤 200 水平运输 巷 1 3815 7816 580 541 500 89不易自燃 10 煤 102 水平 北运巷 0 8115 9735 48不易自燃 矿井技术改造主要内容说明 地质情况介绍 11 8 8 1010 煤层煤尘爆炸性鉴定数据煤层煤尘爆炸性鉴定数据 煤层 水份 灰份 挥发份 Vdaf 火焰长度 mm 抑制煤尘爆炸 最低岩粉量 结果 8 煤 200 水平运输 巷 1 3815 7814 9616 584555有爆炸性 10 煤 102 水平 北运巷 0 8115 9729 8235 48 4000有爆炸性 地温 该区开采深度无热害影响 7 矿井水文地质条件 1 矿井水文地质边界条件 永青井田开采范围南到 10 勘探线与梧桐矿相邻 西面到张庄向斜轴 北面到 12 勘探线与永青矿相邻 东到煤层露头 井田范围南北走向长 约 1 0km 东西倾向宽 0 478km 井田范围内对应地面为农田 井口标 高 36 5m 井田内历年最高洪水位为 36 586m 在永青和闸河煤矿之间 由于火成岩的侵蚀 使我矿采区和矿界之间存在 300 500m 的不可采区 所以没有水力联系 和石台煤矿矿井严格按照 矿井水文地质规程 的 要求留设了 40m 保护煤柱 2 地表水体 永青煤矿地表多为农田 地势较平坦 起伏不大 海拨标高 32 37 6m 东侧为千山 海拨标高 200 360m 西侧有闸河 由 北向南流迳永青矿 闸河属季节性河流 河水位受大气降雨控制 最高 洪水位为 36 586m 本矿混合井井口标高 38 5m 风井井口标高 39 3m 在洪水较大时可能会对永青煤矿的地面建筑造成较大威胁和危 害 地表水对矿井充水没有影响 3 矿井含 隔水层 组 段 水文地质特征 矿井技术改造主要内容说明 地质情况介绍 12 第四系松散层含 隔水层 组 第四系松散层厚度 31 08 50 00m 一般 35 00m 自东向西 由南 向北逐渐变厚 自上而下划分为 第四系松散层孔隙含水层 组 第 四系松散层底部隔水层 组 第四系松散层孔隙含水层 组 底板埋深 19 48 31 50m 一般约 25 00m 由粉砂 细砂 粘土质 砂 粘土 砂质粘土组成 含水砂层 3 5 层 厚度 6 60 21 00m 地 表以下 5 6m 为潜水 往下砂层上部为粘土 砂质粘土覆盖 水力性质 为弱承压水 据邻近井田钻孔抽水试验资料 单位涌水量 q 0 1384 5 4L s m 渗透系数 k 1 15 2 063m d 富水性较强 水质 类型为 HCO3 Ca 为当地农民及矿区的主要生活用水水源 第四系松散层底部隔水层 组 底板埋深 31 08 50 00m 一般约 35 00m 岩性为粘土 砂质粘土 含砾砂质粘土组成 隔水层厚度 6 43 16 03m 一般在 10m 以上 该层 分布较稳定 粘塑性较好 具有良好的隔水性能 它是矿区内良好的隔 水层 直接覆盖于煤系地层之上 可有效阻隔地表水及第四系松散层孔 隙含水层地下水与下伏基岩含水层地下水之间的水力联系 二叠系煤系地层含 隔水层 段 二叠系煤系地层以泥岩 砂质泥岩 粉砂岩为主 夹细 中粒砂岩 地下水主要赋存于裂隙发育的砂岩中 与其互层之泥岩 粉砂岩则构成 相对隔水层 在垂向上属多层复合结构的层间承压裂隙含水层 段 其富水程度主要取决于岩石裂隙发育程度 贯通程度和补给条件 对矿 井开采有影响的主要为可采煤层顶底板砂岩裂隙含水层 段 从总体来看 煤系地层砂岩裂隙含水层 段 富水性较差 补给水 源不足 以静储量为主 据邻近的钻孔抽水试验及井下实际资料 在裂 矿井技术改造主要内容说明 地质情况介绍 13 隙发育地段 水量就大 反之则小 岩性致密时 呈无水状态 风化带 裂隙较发育 富水性也较强 基岩风化裂隙带含水层 段 以风化砂岩裂隙水为主 风化裂隙带厚度 20m 左右 该层 段 富 水性大小与基岩露头的岩性 裂隙发育程度有关 一水平生产时 浅部 突水点水量较大就是受到基岩风化裂隙带的影响 石盒子组砂岩裂隙含水层 段 该含水层 段 分为上 下两部分 区内一般只揭露本含水层 段 的上部 上部以中粗砂岩为主 顶部为一厚层粗砂岩 K3 裂隙较发育 钻孔揭露时有漏水现象 漏失量为 1 3m3 h 下部为 7 8 煤层顶底板砂岩裂隙含水层 以中 细粒砂岩为主 夹粉砂岩 泥岩及煤层 局部在煤层附近见有火成岩 砂岩 火成岩裂 隙不发育 据石台孜矿 4 个钻孔抽水试验 q 0 0 0624L s m 许岗矿 638 孔对该段抽水试验 q 0 0229L s m 水质一般为氯化物型水 表明 该含水层 段 富水性弱 7 8 煤层顶底板砂岩裂隙含水层 段 是 7 8 煤开采时矿井充水的直接充水水源 8 煤下铝质泥岩隔水层 段 岩性以泥岩 粉砂岩为主 铝质泥岩位于 81煤层下部 15 30m 厚 度 3 5m 浅灰 灰白色 岩性致密 偶含菱铁质鲕粒 具有滑感 该 层 段 分布稳定 隔水性较好 山西组 10 煤顶底板 砂岩裂隙含水层 段 岩性以中 细粒砂岩为主 夹粉砂岩 泥岩及煤层 砂岩厚度 15 50m 一般 15m 左右 砂岩裂隙不发育 据许岗矿主井检查孔及石 台孜 61 孔抽水试验 q 0 0773 0 667L s m K 6 421m d 富水性弱 中等 该含水层 段 是 10 煤层开采时矿井直接充水水源 矿井技术改造主要内容说明 地质情况介绍 14 10 煤层下 太原组一灰顶隔水层 段 岩性主要为泥岩和粉砂岩 夹 1 2 层砂岩 局部有砂泥岩互层 山西组底部 11 煤层下 有一层致密 质纯的海相泥岩 厚 15m 左右 裂隙不发育 分布稳定 具有良好的隔水性 为矿区及区域内一较重要 的隔水层 段 10 煤层位于太原组第一层石灰岩之上 32 25 60 03m 一般 50m 左右 在一般情况下开采 10 煤时太灰水对矿 井充水没有影响 但在局部地段由于受断层影响 导致间距缩短 则有 可能造成 底鼓 突水 太原组石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 段 太原组整合于本溪组之上 厚度约 150m 以薄层石灰岩与泥岩互层 为主 夹砂岩和薄煤层 本组共含石灰岩 12 层 一般单层厚度 1 5m 其中 3 4 12 层较厚 单层最厚可达 15 20m 灰岩总厚 50 60m 石 灰岩岩溶裂隙发育不均 在平面上和垂向上都具有较大的差异性 一般 在浅部岩溶裂隙较发育 向深部逐渐减弱 由于岩溶裂隙发育的不均匀 性 因此富水性也不均一 总体上为一富水性较强的含水层 段 据 邻区钻孔抽水试验资料 单位涌水量 q 0 003 4 08L s m 富水性 弱 强 水质类型为 HCO3 Ca Mg 型水 该含水层 段 由于其水压高 水量大 是开采 10 煤层时矿井充 水的重要隐患之一 但同时因其水量较丰富 水质较好 也是工业广场 和工人村生活饮用水的水源 4 断层的富水性和导水性 永青煤矿钻探没有发现断层 据淮北生产矿井资料 在揭露落差 1 5m 的小断层时发生突水的现象时有发生 生产过程中应加以注意 5 各含水层的补给 迳流 排泄条件及水力联系 第四系松散层孔隙含水层 组 矿井技术改造主要内容说明 地质情况介绍 15 该含水层 组 上部属潜水 下部属弱承压水 为潜水 弱承压水 多层结构的复合含水层 组 地下水主要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渗入 其次为侧向迳流补给 水循环交替条件良好 水位随季节变化大 主要 排泄途径为蒸发和人工开采 由于其下有分布稳定 隔水性良好的第四 系松散层底部隔水层 组 的阻隔 使第四系松散层孔隙含水层 组 地下水与其下基岩各含水层 段 地下水之间失去了水力联系 二叠系主采煤层间砂岩裂隙含水层 段 二叠系含煤地层 一般岩性较致密 砂岩裂隙大多不发育 富水性 弱 渗透性差 在自然状态下主要为区域层间补给 迳流 排泄 地下 水补给 迳流 排泄条件差 地下水以储存量为主 同时由于井巷的开 拓和煤层的开采 二叠系砂岩裂隙水以突水 淋水和涌水的形式向矿井 排泄 在没有外界补给水源的条件 随着出水时间的延长 而被逐渐疏 干 二叠系含煤地层各砂岩裂隙含水层 段 之间间距较大 其间又有 相应的隔水层 段 阻隔 各砂岩裂隙含水层 段 地下水之间在自然 状态下一般不会发生水力联系 在开采下部煤层时 冒落带高度一般影 响不到上部砂岩裂隙含水层 段 太原组石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 段 太灰以区域水平层间迳流 补给为主 其次为奥灰水补给 本矿东 侧千山为奥灰裸露区 奥灰在此接受大气降雨补给后又间接补给太灰 地下水补给 迳流 排泄条件较差 在自然状态下由于太原组一灰顶部 有以海相泥岩为主的隔水层 段 的阻隔 使太灰水与其上二叠系煤系 地层砂岩裂隙含水层 段 地下水之间失去水力联系 邻近生产矿井资 料表明 由于矿井排水太灰水位已大幅度下降 说明在开采条件下 太 灰水通过露头与二叠系煤系砂岩裂隙含水层之间存在一定的水力联系 矿井技术改造主要内容说明 储量分析 16 太灰水可以部分间接地补给矿井 以 10 煤底板涌水的形式向矿井排泄 成为矿井排水的一部分被排放到地面 6 矿井涌水量 本矿与相邻几个生产矿井水文地质条件相似 矿井涌水量主要是可 采煤层顶底板砂岩裂隙水 目前矿井正常涌水量 86 70m3 h 井下突水 点的涌水量为 4 74m3 h 原永青煤矿地质资料说明书中估算矿井 250m 水平正常涌水量为 104m3 h 在揭露 10 煤顶底板砂岩裂隙发育地段的富 水区时 可能会发生突水 参照本矿及张大庄 岱河矿突水情况 突水 点最大突水量可达约 150m3 h 三 储量分析三 储量分析 一 矿井开采煤层及主要开采条件 1 开采煤层 永青煤矿可采煤层为 7 2 煤层 平均厚 0 61m 8 1 煤层 平均厚 1 71m 10 1 煤层 平均厚 0 63m 10 2 煤层 平均 厚 0 7m 煤种为气煤 肥煤 2 主要开采条件 矿井瓦斯等级 根据 2011 年矿井瓦斯等级鉴定结果 我矿为低瓦斯矿井 矿井水文地质条件类型划分 根据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 水文地质类型为中等 二 保有工业资源储量 根据安徽省煤田地质局第三勘探队提交的核实资源储量报告 截止 2011 年底 矿井保有工业资源储量 139 31 万吨 三 矿井永久煤柱量 矿井永久煤柱 19 35 万吨 采用初步设计数据 矿井技术改造主要内容说明 技术改造原因和依据 17 四 矿井可采储量 矿井可采储量 矿井保有工业资源量 永久煤柱量 采区回采 率 139 31 19 35 88 105 56 万吨 五 矿井服务年限 矿井服务年限 矿井可采储量 储量备用系数 矿井 生产能力 2006 年永青煤矿核定生产能力 6 万吨 年 因此 矿井服务年限 105 56 1 3 6 13 5 年 六 我矿目前 200 水平以上储量为 150m72煤南翼回采工作面 约 5000 吨 其余储量为 200 350 水平 4 4 技术改造原因和依据技术改造原因和依据 1 我矿 2006 年核定生产能力为 6 万吨 年小型矿井 根据皖 政办 2012 40 号文我矿符合技改条件 我矿技改项目设计能力为 9 万吨 年 设计可采储量和服务年限达到煤矿设计规范规定 2 我矿为低瓦斯矿井 水文地质划分中等 3 我矿建设项目自有资金充足 4 我矿按规定已配齐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 其 中矿长 总工程师 副总工程师和专业技术人员均具有煤矿主体全 日制中专以上学历 总工程师具有工程师以上职称 5 我矿技改编制井田地质勘探精查报告已经省矿产资源评审 机构和省国土资源部门备案 6 我矿采掘作业按机械化装载和运输等煤矿机械化相关要求 进行设计 7 我矿向深部逐步开采 垂高和斜距增加 提高机械化程度 矿井技术改造主要内容说明 技术改造原因和依据 18 8 为提高安全生产环境 提高劳动生产率 提高煤炭 质量需求 9 经济分析 我矿煤质较好 发热量 5000 卡以上 经营成本 200 元 吨左右 销售价格 400 元 吨左右 技改后年销售收入可达 3600 万元 年销售利润为 1600 万元 年税收达 300 万元 技改后 投资回收期仅为一年 回报快 收益好 同时增加了地方财政收入 解决了部分下岗职工和农民工的就业问题 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 社会效益 5 5 技术改造内容技术改造内容 一 技术改造规模 9 万吨 年 二 主要改造内容 主要生产系统 通风 提升运输系统 机电系统 排水系统 及六大系统建设和完善 1 通风系统 原通风系统复杂 通风阻力大 计划施工 102 至 350 专用回风道 2 提升运输系统 对地面 1 2m 主提升机进行淘汰更换 地面环形车场爬坡机改造 对 102 车场进行改造 在 102 车场施工煤仓 102 至 350 皮带机运输下山 250 水平以下煤层倾角变缓 采煤工艺实施工作 面单体液压支柱配合溜子运输 再经皮带机运输传送到 102 煤仓 通过电瓶车运输 运到井底车场 矿井技术改造主要内容说明 技术改造内容 19 102 至 200 采用乘人车作为乘人运输 200 至 350 延深下 山安装猴车 作为乘人运输 3 掘进工作面全部采用扒装机装岩 4 地面安装振动筛进行煤矸筛选 5 350 水平水仓 变电所施工 6 六大系统现状及改造 监测监控系统 矿井安装的监控系统为江苏三恒型号 KJ70N J 型煤矿安全生产监控系统 两台主机 一台工作 一台备 用 并安装了电源避雷器 AQ1029 UPS 电源 ON LINE USP 以 及配备 1 台打印机 EPSON LEGENT 现安装监测监控设备有 分 站 KJ70N F 四台 甲烷传感器 KGJ15 6 台 2 台风门传感器 KFK30 80 5 台开停传感器 KGT9 3 台馈电传感器 GKJ121 1140 v 2 台负压传感器 KGY4 3 台声光报警器 KXH18 1 台烟雾传感器 KGN2 3 台温度传感器 KGW5 2 台风速传感器 KJF2 1 台瓦斯断电器 KHJ6 3 4 台 KDW17 型矿用隔爆本安电 源 对井下各监控地点实行 24 小时监控 监控中心设在调度所 安 排专人监控值班 并且能与矿长 总工程师电脑联网 监控系统设 施基本完善 传感器数量充足 监控有效 断电可靠 并能与市局 监控中心实时联网打印各种报表 符合 AQ1029 2007 标准 为进一 步满足安全生产需要 计划对监测监控管理系统进行升级完善 人员定位系统 已通过上级部门验收 并投入正常使用 公 司于 2011 年 11 月购置安装了安徽宝龙电器公司生产的 KJ 398 型 矿井技术改造主要内容说明 技术改造内容 20 煤矿井下人员管理系统 1 套 设备安放在专用人员定位系统监控室 内 并按有关文件细则要求机房内配备了计算机 人员定位系统主 机 DELLOPTIPLEX990MT 显示器 DELLIN1930MW TG 3269C 网卡 两套 数据传输接口 KJ398 J 一台 通道防雷保安器 2 台 TVS2TL 24 UPS 间断电源 2KW AC220v 一套 打印机一台 ML 161 矿用隔爆兼本安型分站 KJ398 FB 4 台 矿用本安型 读卡器 KJ398 D 9 台 矿用阻燃通信电缆 1600m 矿用橡套电缆 100m 管理软件 1 套 以太网交换机 1 台 双机可以做到相互切换 集群包 入井人员信息可以实现内网共享 监控室值班人员保持每 日打印全矿入井人员日考勤统计表 并送矿长 总工程师审阅签字 配备了专职人员维护管理 目前我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运行一切正 常 目前井下共安装了 4 台 KJ398 FB 型 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分站 9 台 KJ398 D 型 读卡器 在用 200 个 KJ398 K 识别卡 系统 基本覆盖井下生产头面 可以随时统计入井人员总数量 观察当前 井下员工状态及活动轨迹 实时监视有无职工呼救及察看任何工作 面人员数量 为进一步满足安全生产需要 决定增加矿井分站读卡 器 对人员定位系统升级改造 压风自救系统 安装并正常使用的一台空气压缩机型号为 DHH 100 型 排气量 13 8m3 min 另已新购买一台空气压缩机型号 为 SAV110A 型 排气量为 20 0m3 min 作为备用 矿井敷设压风管道 共计约 900 米 为确保井下压风管道有效供风量 已开始从地面压 矿井技术改造主要内容说明 技术改造内容 21 风机房到井下 200 水平主压风管道进行更换 更换原 2 寸压风管为 4 寸压风管约 500m 已更换完毕 并正常投入使用 各工作面按要 求已安装压风自救装置 型号为盐城市利鑫矿山器材有限公司生产 ZYJ 型矿井压风自救装置 系统供气压力 0 3 0 7Mpa 呼吸器供气范围 30 55L min 呼吸器调节压力范围 0 05 0 1wpa 噪音 85dB A 供水施救系统 矿井供水系统管路敷设均达各掘进工作面 能满足各地点供水需求 主要运输巷道管径为2寸约450m 其他巷道 支线管径2寸约400m 共计约850m 确保井下实行双回路供水要求 地面上建有静压蓄水池 200m 管路有待更进一步改造完善 通信联络系统 我矿现有 JSY2000 数字程控交换机一台 矿内安装内部电话 28 门 井上 下调度通讯联络系 统正常 对外调度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