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单元测试9 新人教版必修1_第1页
2012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单元测试9 新人教版必修1_第2页
2012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单元测试9 新人教版必修1_第3页
2012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单元测试9 新人教版必修1_第4页
2012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单元测试9 新人教版必修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用心 爱心 专心1 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单元检测 人教版必修单元检测 人教版必修 1 1 一 选择题 1 2012 济宁期末考 从甲骨文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商王求丰年和降雨的卜辞 但奇怪的 是他们不是直接向他们心目中的最高神 帝 请求 而要托祖先转达 据此我们可以 断定商代 A 祖先的地位高于神 B 崇拜祖先的宗法观念已经形成 C 王权具有神秘色彩 D 国家大事完全通过占卜来决定 解析 B 从题干情境看 商王求丰年和降雨的 卜辞 不是向最高神 帝 请求 而 是 托祖先转达 说明祖先在人们心目中的位置重要 说明了崇拜祖先的宗法观念已经形 成 答案为 B 2 2012 青浦质检 全球通史 中指出 随着经济商品化 土地成为可以自由买卖的 一种财产 富有的商人获得了大笔地产 贵族们为了增加自己的收入 不再像过去那样向 村社头领收取一定量的地租 而是派人直接向农民索取更多的地租 古代中国出现这种现 象之时 政治上主要表现为 A 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B 开始实行分封制 C 分封制被严重破坏 D 礼乐制度的崩溃 解析 C 据材料含义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土地可以自由买卖 贵族可以收取地租 说明奴隶制的井田制开始遭破坏 政治上表现为分封制开始遭破坏 答案为 C 项 3 2012 衡水质检 据成书于清代的 华西邹君记 记载 苏州有一邹姓富户立下遗嘱将 名下一千亩土地交给儿子 其余三千亩捐给义庄 以接济族人 这主要表明 A 重农思想影响工商业发展 B 宗族制度在古代有重要意义 C 租佃经营成为主要的经营方式 D 人们注重对私有财产的支配 解析 B 材料的关键词是 接济族人 是以血缘关系来确定接济的对象 说明宗法制对 这一邹姓富户影响极大 B 项符合题意 4 2012 青岛期末考 清朝学者万斯大说 古之时 诸侯之嫡长子为世子 嗣为诸侯 其余支庶之后 族类繁多 惧其散而无统也 因制为大宗小宗之法 材料主要说明了 A 大 小宗都有血缘关系 B 诸侯的庶子都不能取得政治权力 C 各级政权被一家一姓所掌控 D 宗法关系是维系政权的纽带 解析 D 材料的意思是说 分封制下层层分封之后 宗族的分支多了 分散在各处 难 以统一 所以才制度宗法制度 用宗法制度来维护各层次的政权 答案为 D 5 2012 南昌调研 左传 昭公七年 天有十日 人有十等 下所以事上 上所以 共神也 故王臣公 公臣大夫 大夫臣士 士臣皂 上述材料反映出西周社会结构的 基本特点是 A 严格的等级关系 B 嫡长子拥有继承特权 C 通过垄断神权强化王权 D 血缘纽带和政治关系紧密结合 解析 A 材料没有反映血缘关系即宗法制方面的内容 排除 B D 材料中虽然提到了神 但这里的神只是作为一个等级存在 排除 C 从材料中的 十等 下 上 神 王 公 大夫 士 皂 等可以看出材料强调的是西周严格的等级制度 答案为 A 6 2012 安徽名校模拟 诗经 公刘 曰 食之饮之 君之宗之 这与下列哪个制度 用心 爱心 专心2 的思想是相一致的 A 分封制 B 宗法制 C 郡国并行制 D 中央集权制 解析 B 本题主要考查宗法制 从材料中的 君之宗之 体现出的是宗法制的内容 故 正确答案为B项 A C D在材料中不能反映 食之饮之 君之宗之 大意是 公刘招呼众 人吃 喝 众人拥戴公刘做君主和族长 7 2012 南京一模 吕氏春秋 载 纣之同母三人 其长曰微子启 其次曰仲衍 其 次曰受德 受德乃纣也 甚少矣 纣母生微子启与仲衍 尚为妾 已而为妻而生纣 纣之 母欲置微子启以为太子而争之曰 有妻之子 而不可置妾之子 故纣为后 上述材料 最能说明 A 商纣为王不符合当时的制度规定 B 商纣因得到大臣的支持得以继位 C 商王对于王位继承的发言权很少 D 商朝末期嫡长子继承制已经确立 解析 D 材料显示 纣的母亲有三个儿子 长子和次子是她为妾的时候生的 纣是她做 正妻后生的 微子启虽为长子 但是 妾 生的儿子 不是嫡长子 所以不能做太子 而 纣是 妻 之长子 是嫡长子 有资格为 太子 这符合嫡长子继承制的规定 说明商 纣时期已经确立了这种制度 答案为 D 8 2012 聊城五校联考 韩非子说 事在四方 要在中央 圣人执要 四方来效 下 列首先实践上述政治思想的是 A 封邦建国 B 确立皇帝制度 C 置 三公 九卿 D 全国郡县化 解析 B 韩非子主张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B C D 都是秦朝为建立专制主义中 央集权而采取的措施 事在四方 的 事 指的是全国的政治 经济 军事等一切大权 圣人 指皇帝 执要 就是总揽 意思是有皇帝一人来总揽全国的全国的政治 经济 军事大权 这是皇帝制度的内容 9 2012 普陀一模 中国古代有一位大臣向皇帝进言 臣闻殷 周之王千馀岁 封子 弟功臣 自为枝辅 今陛下有海内 而子弟为匹夫 卒有田常 六卿之臣 无辅拂 何以相救哉 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 非所闻也 此大臣的主张 A 反对郡县制 B 主张郡县制 C 反对中央集权 D 主张中央集权 解析 A 这位大臣主张 师古 即仿效商 周实行分封制 反对将 海内 给予诸 臣 而非 子弟 管辖 也就是反对推行郡县制 答案为 A 10 2012 衡阳六校联考 秦统一后郡县制遂遍行全国 司马迁说秦始皇分天下为三十六 郡 晋书 以为统一后又有所增设 可达四十郡之多 对郡县制的认识正确的是 废分封 行郡县是秦朝灭亡的主要原因 郡县制代替分封制是历史的进步 元代所设行省与秦始皇所设郡的数量一致 废分封 行郡县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 制 A B C D 解析 D 秦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暴政 不正确 秦始皇设郡无定数 元设行省亦无定 数 所以 不正确 故答案为 D 11 2012 长宁区期末考 司马迁在 史记 中有一段叙述 诸侯稍微 大国不过十余 城 小侯不过数十里 上足以奉供职 下足以供养祭祀 以蕃辅京师 而今郡八九十 形 错诸侯间 犬牙相邻 强本干 弱枝叶之势 尊卑明而万事各得其所 这段话反映了司 马迁 A 否定了西汉的推恩令 B 赞扬了汉初的郡国并行制 C 对西汉的推恩令持肯定态度 D 否定了汉朝的郡国并行制 用心 爱心 专心3 解析 C 按照汉武帝颁布的 推恩令 诸侯死后 由嫡长子继承王位 其他子弟分割部 分土地为列侯 列侯归郡统辖 这样诸侯国势力 枝叶 越来越小 中央集权 本干 得 到加强 司马迁认为这使 尊卑明而万事各得其所 表明他肯定推恩令的积极作用 12 2012 静安期末考 右表乃根据赵翼 二十二史札记 整理而成 此表反映的现象是 A 西周 封建亲戚 B 秦朝 独尊儒术 C 西汉 布衣将相 D 隋唐 金榜题名 解析 C 萧何 陈平 樊哙等人具为西汉开国名 臣 据此可确定此表反映的是西汉初年的现象 从 他们的出身和所担任的官职可知符合 布衣将相 13 2012 济宁质检 有人认为 与汉代的中外朝制度相比 唐朝建立的三省六部制 为 解决皇权和相权的矛盾提供了一种较为科学的方式 所谓 科学 实质是是指 A 通过分散相权保证皇权独尊 又调动了宰相的积极性 B 三省的长官各司其职 分工较为科学合理 C 唐中央政府通过三省六部制建立了一个科学的行政体系 D 三省六部制消除了皇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 解析 A 汉代的中朝即内朝 由皇帝左右的亲信和宾客所构成 外朝是指属于丞相 御 史大夫和九卿所构成的官僚体制 中朝决策 支配外朝 丞相的权力日益转移到中朝 皇 权和相权矛盾尖锐 而三省六部下 相权分散 但各司其职 即保证皇权独尊 又调动了 宰相的积极性 14 2012 虹口区期末考 世祖即位 登用老成 大新制作 在外者 则有行省 其 牧民者 则曰路 曰府 曰州 曰县 官有常职 位有常员 上述材料反映出 A 元代职官与宋代相比 没有变化 保持一致 B 元朝在地方推行郡县制 C 元朝在行省之下 分设路 府 州 县D 元朝推行的民族政策 解析 C 材料中 大新制作 表明元朝制度大不同于宋代 A 项错误 元朝在地方推行 行省制度 B 项错误 D 项与材料无关 排除 材料提到了 行省 路 府 州 县 说明 C 项正确 15 2012 南京一模 中国古代先后产生了多种选官制度 下列最能体现西汉时期主流选 官制度的是 A 在每州设置大中正 郡县设小中正 中正官以在中央任官的本地人充任 郡县中 正官评定本地人的等第 作为政府用人授官的准则 B 为了摧毁门阀 拔擢人才 故特准士人自行报名 参加策试 及第者得任官职 C 令天下郡国每年举孝子 廉吏各一人 孝廉之举 遂成定制 D 题目囿于四书五经 文章须依八股形式 造成士人只读闱墨制义的风气 解析 C 西汉时期选官主要实行察举制 由各郡国每年举荐孝 廉各一人 孝廉成为士 大夫做官的主要途径 C 项正确 A 项反映的九品中正制 实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 B 项反 映的是科举制 隋唐开始实行 D 项是明清时期的八股取士制度 16 2012 南通期末考 有学者在评论中国某一制度时说 它 导致 获取官职的机会 对任何人开放 只要他们能证明自己有足够的学养 并可以 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 姓名官职出身 萧何相国县吏 陈平丞相游士 周勃太尉吹鼓手 樊哙左丞相狗屠 灌婴太尉布贩 用心 爱心 专心4 味 这一制度是指 A 郡县制 B 科举制 C 察举制 D 行省制 解析 B 材料是说任何人只要能证明自己有足够的学养就可以获取官职 反映的是一种 选官制度 A D 是地方行政制度 排除 察举制以 孝廉 而不是以 学养 为主要选官 标准 排除 D 答案为 B 17 2012 黄冈期末考 周亚夫 汉文 景名将 周勃次子 因兄胜之杀人被处死 故得 嗣爵 封为条侯 文帝后元六年 公元前 158 年 匈奴大举侵扰上郡 云中 京城长 安告警 周亚夫以河内太守被任为将军 出征驻屯细柳 因治军严谨有方 不久迁中 尉 负责京城治安 景帝时 周亚夫以太尉率军平七国之乱 五年后 被景帝迁为丞 相 材料反映古代中国选官制度的发展趋势是 A 君主专制在不断加强 B 皇帝选官重视军功 C 重血统向重才能转化 D 君权相权不断协调 解析 C 本题考查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 根据材料中的 条侯一中尉一丞相 的升迁顺 序可知选官制度由血统向才能转变 18 2012 青浦质检 剑桥中国史 写道 在唐代 科举考试不过产生一批官僚精英分 子而已 其数量可能略多于全部官僚集团的 10 总之 其中大部分人出身于名门望族 都来自书香门第 在唐朝灭亡以前 这种情况没有改变 材料反映了 A 九品中正制依然存在 B 科举考试有利于人才选拔 C 唐代官员都是科举出身 D 唐代门阀势力依然不小 解析 D 材料显示在唐代 通过科举考试而产生的官僚只占全部官僚集团的 10 其他 大部分官僚仍来自于 名门望族 书香门第 说明门阀势力仍很强大 答案为 D 19 2012 九江一模 钱穆在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中认为 汉代的选举 是由封建贵 族中开放政权的一条路 唐代的公开竞选 是由门第特殊阶级中开放政权的一条路 这表明汉唐选官制度 A 选拔方式日益公开 B 扩大了官吏的来源 C 适应了阶层关系变动 D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解析 C 汉代的察举制 打破了世卿世禄制 唐代的科举制 打破了依靠门第选官的制 度 使庶族地主地位上升 C 项符合题意 20 2012 合肥一模 唐摭言 载 进士科始于隋大业中 盛于贞观 永徽之际 缙 绅虽位极人臣 不由进士者 终不为美 以至岁贡 注 岁贡 指由地方贡入国学监 的生员 常不减八九百人 该材料主要说明了 A 科举制是在隋朝时创立的 B 科举考试有利于人才选拔 C 唐朝进士科为世人所推崇 D 当时官吏主要来源于科举考试 解析 C 材料的关键信息是 缙绅虽位极人臣 不由进士者 终不为美 说明进士及第 是时人推崇的为官途径 C 项正确 21 2012 武汉江岸调考 掌国庶务 统郡县 镇边鄙 与都省为表里 凡钱粮 兵甲 屯种 漕运 军国重事 无不领之 符合材料所述特点的是 A 郡县制 B 三省六部制 C 行省制 D 三司制 解析 C 元朝行省拥有经济 军事大权 受中央 都省 节制 该特点与材料所述一致 22 2012 苏北四市联考 正统 明英宗年号 十年 始命内阁与六部 都察院 通政司 大理寺堂上官 六科掌印官会议 遂为例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 出现这一现象 用心 爱心 专心5 的制度性原因是 A 确立三公制 B 建立三省制 C 废除丞相制 D 设立军机处 解析 C 三公制确立与秦汉 三省制建立建立于隋唐 军机处设立于清雍正年间 根据 时间即可排除 A B D 三项 答案为 C 23 2012 黄山质检 明朝文官钱宰有诗写道 四鼓咚咚起着衣 午门朝见尚嫌迟 何 时得遂田园乐 睡到人间饭熟时 这首诗从根本上反映了 A 封建官僚的勤政和从善如流 B 君主专制强化带来的政治压力和危机 C 封建官场的腐败和官僚的交恶 D 封建文人安贫乐道 崇尚自然的志趣 解析 B 诗的大体意思 每天四更就起床 还怕上朝晚了 什么时候能享受田园之乐 睡觉睡到早饭做好的时候 A C 与诗意无关 钱宰是一名官员 虽崇尚自然 但并未安贫 乐道 D 项排除 正确答案为 B 24 2012 衡阳六校联考 洪武皇帝 希望牢牢将权力抓在自己手中 并试图独自处理 国家大事 但是这样的工作负担被证明是无法承担的 他于是召集一些忠诚的中级官员 组成了一个特别的政府部门 材料中 中级官员 的主要职能是 A 协助奏章 B 参与决策 C 执行政令 D 监察百官 解析 A 这些 中级官员 是指殿阁大学士 他们是皇帝的侍从顾问 帮助皇帝处理政 务即整理批阅奏章 很少能参与决策 答案为 A 25 2012 蚌埠一模 康熙在 1711 年亲自给一位巡抚下达的一段旨意 今天下太平无事 以不生事为贵 兴一利则生一弊 古人云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职此事也 康熙的 本质用意是要求他 A 无为而治 与民休息 B 恪尽职守 以民为本 C 墨守成规 拒绝改革 D 维护皇权 稳定统治 解析 D 注意题目要求的是 本质用意 也就是根本目的是什么 A 项有较大的迷惑性 26 2012 蚌埠一模 起居注 是由职业史官 记注官 记录皇帝言行的档案 汉时 皇 帝不允许观看 起居注 唐朝开了观看 起居注 的先例 到宋朝 皇帝观阅成了惯 例 清康熙帝甚至以 记注官泄密 为由 停止编纂 起居注 这最能说明 A 历朝皇帝历史知识日益丰富 B 皇权呈现出不断加强的趋势 C 清代君主的权力不再受制约 D 起居注 史料不够真实 解析 B 从汉 唐到宋再到清 皇帝对 起居注 的控制力越来越强 以至于最后取消 起居注 从本质上反映了皇权的不断加强 27 2012 中山期末考 下列各项对表中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熟拟诏书由中书省拟定 称熟状拟定 即详拟定稿 皇帝在纸尾批语 御印可其奏 票拟内阁学士将各地奏章 用小票墨书 将拟定之批阅建议并附奏章进呈皇帝裁 决 A 拟票者与皇帝拥有同等权力 B 最高命令出自拟票官员 C 皇帝无权亲见各地官员奏折 D 皇帝拥有最终的决策权 解析 D 熟拟是中书省的施政建议 票拟是内阁大学生批阅各地奏章的建议 不管是熟 拟还是票拟 最后都需要皇帝的批示 裁决才能执行 可见皇帝拥有最终的决策权 28 2012 静安期末考 明史 记载 居正为政 及史部左侍郎张四维入 恂恂若属史 用心 爱心 专心6 不敢以僚自处 诏尽削居正官秩 夺前所赐玺书 四代诰命 以罪状示天下 谓当剖 棺戮死而姑免之 内阁首辅张居正的生前死后的不同状况折射出 A 内阁权力源自于皇帝的旨意 B 内阁成为制约皇权的中央机构 C 皇权与内阁的矛盾不可调和 D 内阁首辅演变为事实上的宰相 解析 A 明朝内阁首辅权压众臣 张居正任首辅时 大权尽归内阁 但内阁始终只是为 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 其权力大小依皇帝旨意而定 张居正生前大权在握 死后被削 夺官秩 正说明其权力在否关键看皇帝旨意 二 非选择题 29 2012 太原调研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常听人说 中国自秦以来两千年的政体是一个君主专制黑暗的政体 这明 明是一句历史的叙述 但却绝不是历史的真相 中国自秦以下两千年 只可说是一个 君主一统的政府 却绝不能说是君主专制 就政府组织政权分配的大体上说 只有明 太祖废止宰相以下最近明 清两代六百年 似乎迹近君主专制 但尚绝对说不上黑暗 人才的选拔 官吏的升降 刑罚的判决 赋税的征收 依然都有传统客观的规定 绝 非帝王私意所能轻易摇动 如此般的政体 岂可断言其是君主专制 钱穆 中国历史研究法 材料二 皇帝内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