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东阳市高中政治 专题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伟大贡献检测 新人教版选修2_第1页
浙江省东阳市高中政治 专题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伟大贡献检测 新人教版选修2_第2页
浙江省东阳市高中政治 专题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伟大贡献检测 新人教版选修2_第3页
浙江省东阳市高中政治 专题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伟大贡献检测 新人教版选修2_第4页
浙江省东阳市高中政治 专题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伟大贡献检测 新人教版选修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专题二专题二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伟大贡献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伟大贡献 最新考纲 1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 商品的二因素 劳动二重性学说的主要内容 价值规律的作用 2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 剩余价值的含义 资本家获得剩余价值的主 要方法 3 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及其产生的根源 本课概览 劳动二重性理论剩余价值的生产经济危机的实质 根源和影响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 价值规律理论理论意义理论意义 一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 1 商品的二因素 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和 是商品的二因素 任何商品都是使 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2 劳动二重性学说的主要内容 1 创造出各种各样的使用价值 形成商品的价值 2 商品的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决定的 3 科学地揭示了价值的源泉 使劳动价值论成为科学 而且为 等其他 理论奠定了基础 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 3 价值规律的作用 1 基本内容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商品交换要按照价 值量相等的原则进行 2 表现形式 价格围绕 上下波动 3 作用 自发地使社会资源在不同的生产部门之间流动 促使商品生产者提高 有利于技术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实现优胜劣汰 二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 1 剩余价值的含义 剩余价值是由雇佣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自身价值以上的那部分 价值 2 2 资本家获得剩余价值的主要方法 1 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在必要劳动时间 劳动力价值 不变的情况下延长 的 长度 2 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情况下 由于科技进步等因素使 提高 必要劳动时间缩短 三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及其产生的根源 1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生产 的危机 这种过剩不是生产的绝对过剩 而是相 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不足的过剩 2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源 1 根源 资本主义的 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 的矛盾 2 具体表现 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 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 的矛盾 是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同劳动人民 的需求相 对缩小之间的矛盾 这些矛盾的激化导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爆发 高频考点一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 核心突破 1 正确理解商品二因素与劳动二重性 1 商品二因素 商品二因素是指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 商品能满足人们需要的属性 称为使用价值 它是商品的自然属性 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它是商品的本质属 性 社会属性 特有属性 任何商品都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2 劳动二重性学说及其意义 劳动二重性是指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形式上各不相同的劳动叫具体劳动 人的体力 和脑力的耗费 即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叫抽象劳动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不是两种劳 动 也不是两次劳动 而是生产商品的同一个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 劳动二重性学说是由马克思创立的 这一学说不仅科学地揭示了价值的源泉 使劳动 价值论成为科学 而且为剩余价值论等其他理论奠定了基础 从而成为理解马克思主 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3 商品二因素和劳动二重性的联系 商品的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决定的 具体劳动与自然物质是商品使用 3 价值的源泉 而价值的源泉却是唯一的 那就是抽象劳动 2 正确认识价值规律的作用 1 辩证地看待价值规律的作用 价值规律会自发地使社会资源在不同的生产部门之间流动 这一方面有利于社会资 源在各部门的配置 另一方面由于这种调节具有局限性 也会导致社会资源的浪费 价值规律促使商品生产者提高劳动生产率 有利于技术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但是 在私有制条件下 也容易形成技术垄断 阻碍新技术的推广和利用 不利于生 产力的发展 价值规律能实现优胜劣汰 这一方面会使社会资源从效益差的企业转 入效益好的企业 从而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 有利于效率的提高 另一方面 在 私有制条件下 也会使商品生产者两极分化 2 价值规律的作用给我们的启示 要规范市场秩序 强化宏观调控 努力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 要转变经济发 展方式 推动科技进步和管理进步 提高劳动生产率 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在激 发社会效率的同时 也要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 避免出现两极分化 3 关于斯密 李嘉图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比较 基本观点 斯 密 第一个明确提出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概念 认识到了商品的交换价 值不是由使用价值决定的 但未能认识到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可能有 交换价值 二元劳动价值论 有时认为 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该商 品所耗费的劳动量决定的 有时又认为 商品的价值是由商品在交换中 所能购买到的劳动量决定的 交换价值决定价值 李 嘉 图 纠正了斯密对商品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关系认识中错误的方面 批判 了斯密的二元劳动价值论 认为商品的价值只能由生产该商品所耗费的 劳动来决定 对劳动价值论的发展 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 把劳动 价值理论推到了古典经济学的最高峰 马 克 思 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 的二因素 任何商品都是 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劳动的二重性决定了商 品的二因素 商品的价 值量及其与劳动生产率的 关系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在批判地继承资 产阶级古典经济学的劳动价值学说的基础 上建立起来的 与斯密 李嘉图把商品和 价值等看成是 永恒的 不同 马克思认 为它们都是历史的产物 马克思揭示了生 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与商品的二因素之 间的关系 使劳动价值论成为科学 为 剩余价值理论奠定了基础 命题探究 4 动态发布命题特点 2011 天津文综 12 2011 浙江自选模块 7 2010 天津文综 12 高考往往结合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些经济事例 考查学生对马 克思的劳动二重性及价值规律的理解 命题点 1 马克思的劳动二重性学说 训练 1 2011 天津文综 十一五 期间 我国城镇登记失业率一直徘徊在 4 0 4 3 之间 在经济意义上 失业人口的存在是一种社会资源的浪费 运用劳动二重性的知 识予以说明 命题点 2 马克思的价值规律理论 训练 2 2011 浙江自选模块 A B 两企业原本是规模相同且生产同一种产品的企业 国 际金融危机发生后 A 企业进行全面技术改造 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 提高生产 的自动化程度 改进经营管理 企业发展蒸蒸日上 而 B 企业只是作了局部的设备更 新 生产效率提高慢 价格缺乏竞争力 企业发展步履艰难 结合材料 运用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分析 A B 两企业的不同命运 高频考点二 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 核心突破 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 实 质 是指生产过剩的危机 但这种过剩不是生产的绝对过剩 而是相对过剩 即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不足的过剩 根 源 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 的矛盾 具体表现是 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 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同劳动人民有支 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 主 要 内 容 影 响 经济危机给生产带来的破坏 使社会化生产所需要的比例关系强制性地得 到调整 从而使资本主义再生产进行下去 意义 马克思 恩格斯创立了完整的经济危机理论 他们不仅科学地揭示出资本 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 而且阐明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性及其 物质基础 论证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过渡性 从而揭示出资本主义 发展的历史趋势 命题点 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的内容和意义 训练 3 一场来势凶猛的全球性金融危机让西方金融机构频频告急 就在欧美各国开始匆 忙救市时 一个有趣的现象出现了 当年揭示了资本主义的特殊规律 对资本主义进 行过无情鞭挞的马克思 却在欧洲重新风行起来 其批评资本主义的鸿篇巨著 资本 论 受到广大民众的热烈追捧 5 结合上述材料 回答马克思创立经济危机理论的历史意义及在 资本论 中是如何揭 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 1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提出 要合理调整 收入分配关系 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 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 配中的比重 请运用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有关观点 简要说明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的意义 2 我国风力资源极为丰富 发展风力发电大有可为 风能作为清洁能源 已列入我国的新 型战略性产业 我国自 1980 年开始推广风力发电一直进展平稳 通过技术进步 风机 效率提高速度极快 风电价格下降了五倍 风机能耗下降了 100 2004 年和 2006 年 国家出台多项政策 使投资者一哄而上 新增装机容量迅速超过过去 20 多年的装机总 和 排在世界新增容量第一位 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风电市场 毋庸置疑 风电取得了规模化发展 风电企业也逐渐形成规模 但也出现了产能过剩 同业竞争的格局 根据工信部 电监会的调研显示 风能行业问题过多 核心技术不 具备优势 配套电网不完善 上网价格被压低 大量设备闲置 多数项目运行远低于 设计值 很多项目亏损 鉴于风能产业现状 2011 年国家能源局继收紧风电审批权外 又下发了 关于 十二 五 第一批拟核准风电项目计划安排的特急通知 这是国家对风电行业投资过热现象 开始强制控制开发节奏 也将促使风能产业的整合 结合材料 说说国家应如何利用价值规律正确对待风能产业的发展 3 布鞋厂老板比特为了组织生产 在劳动力市场上雇佣了鲍波等众多工人 并按其劳动力 的日价值量 支付给鲍波日工资 10 美元 在厂里 鲍波一方面使用生产工具加工原材 料 生产出新的商品 把生产资料的价值转移到新产品中去 另一方面 他消耗劳动 力形成新价值 鲍波一天工作 8 小时 他创造的新价值是 16 美元 1 比特为了组织生产 除了雇佣鲍波等工人以外 还需要从市场上购买什么 2 鲍波每小时的劳动形成多少新价值 鲍波在多长时间内所创造的新价值相当于比 特支付给他的工资 3 劳动力的自身价值和劳动力在使用过程中新创造的价值是一回事吗 二者有什么关 系 4 资本家组织生产的目的是什么 4 机器人正在迎接一个新时代的到来 日本具有国际上最先进的机器人技术 就全世界范 6 围来看 全球工业机器人约有 4 成在日本 日本将在 2025 年拥有 100 万个工业机器人 按照一个机器人能完成 10 个工人的工作量计算 届时这 100 万机器人相当于 1 000 万 产业工人 这一数字相当于目前日本全部劳动人口的 15 对于日本的企业来说 使 用机器人工作 除了能应对劳动力的短缺问题外 还能大量地减少工资 保险金 退 休金的支出 根据上述材料 试运用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 分析机器人的广泛运用是否意味着对工 人的剥削减轻了 5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 在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中常常出现如下现象 牧场主将牛奶倒入 大海 将奶牛大批杀掉 农场主将土豆翻入地下当作肥料 拿玉米棒子当作燃料 织 布厂将成匹的布烧掉 企业纷纷倒闭 工人因失业而失去收入来源 生活异常窘迫 1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是什么 2 怎样理解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的意义 7 答案答案 复习讲义复习讲义 知识整合 有序识记 一 1 使用价值 价值 2 1 具体劳动 抽象劳动 3 剩余价值论 枢纽 3 2 价值 3 劳动生产率 二 2 1 工作日 2 社会劳动生产率 三 1 相对过剩 2 1 基本矛盾 2 有组织性 有支付能力 考点突破 深度剖析 训练 1 1 任何生产商品的劳动都是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统一 2 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 抽象劳动形成价值 3 失业人口无法通过直接参与社会劳动 创造使用价值和价值 训练 2 根据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商品按其价值量实行等价 交换 注重改进技术 提高劳动生产率 降低个别劳动时间的商品生产者会在竞争中 处于有利地位 A 企业通过引进技术和设备 改善经营管理 使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 降低到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以下 在等价交换中获得更多的利润 企业发展自然蒸蒸日 上 B 企业不重视技术改造 其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高于或勉强接近社会必要劳动时 间 企业获利不多甚至亏本 发展必然步履艰难 训练 3 1 马克思 恩格斯创立了完整的经济危机理论 不仅科学地揭示出资本主义经济 危机的实质和根源 而且阐明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性及其物质基础 论证了资 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过渡性 从而揭示出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 2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生产过剩的危机 但这种过剩不是生产的绝对过剩 而是相 对过剩 即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不足的过剩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 的根源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即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 矛盾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给生产带来破坏 使社会化生产所需要的比例关系强制性 地得到调整 从而使资本主义再生产进行下去 但它并没有消除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当这一矛盾尖锐到一定程度的时候 必然导致经济危机的 再次爆发 效果检测 学以致用 1 1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认为 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 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该 8 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因此 我们要尊重劳动 坚持劳动光荣的原 则 2 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有利于在初次分配阶段使普通劳动者的劳动报 酬随经济发展逐步提高 有利于促进收入分配的公平 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有利 于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劳动的良好风尚 2 1 国家要根据时代的发展 把国家宏观调控和利用价值规律结合起来 对风能产业发 展进行有效调节 2 国家要坚定把风能作为新型战略性产业发展 根据实际需要 吸引社会资源发展风 能 但要适当调节 避免资源的浪费 3 国家要鼓励企业通过科技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