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工程复习材料_第1页
环境工程复习材料_第2页
环境工程复习材料_第3页
环境工程复习材料_第4页
环境工程复习材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环境工程复习材料环境工程复习材料 第一章绪论 1 1概述 3 1 2可持续发展与环境 4 1 1概述 3 1 2可持续发展与环境 4 1 3人 能源与环境 5 1 4环境污染控制方式简介 5 第二章水污染与控制 2 1水环境概述 6 2 2我国的水环境问题 9 2 3污水处理技术概述 10 2 4污泥处理 12 第三章空气污染与控制 3 1概述 13 3 2大气污染物的扩散 15 3 3大气污染治理技术 16 3 4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 17 第四章固体废弃物污染控制 4 1固体废弃物污染概述 18 4 2固体废弃物管理原则 19 4 3固体废弃物处理技术 20 4 4固体废物的回收利用 20 4 5城市管理的新课题 垃圾的资源化处理 21 第五章噪声污染及其控制第五章噪声污染及其控制第一节噪声 及其危害 21 第二节噪声的量度与标准 22 第三节噪声控制方法 24 第一章绪论 1 1概述 一 环境 1 什么是环境 P1广义 环境是指相对于某一中心事物周围的境况 狭义 中心事物是人类 环境则是指围绕着人群的空间 以及空间中 直接或间接影响着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因素的总和 人类环境包括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两部分 自然环境 是人类周围的各种自然因素的总和 它包括大气 水 光 热 森林 矿藏等人工环境 人类活动的产物社会环境经济 政治 文化组成 是人类活动的产物 但反过来又成为人类活动的制约条件 也是影 响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决定性因素 工程环境人类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环境中创造出来的人工环境 如建筑物 道路 工厂 驯化及驯养的植物和动物等 2 本课程所提及的环境 环境工程中的人类环境 是指自然环境 和人工环境中的工程环境 如我国的 环境 概念由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给出 本 法所称环境是指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 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和 包括大气 水 海洋 土地 矿藏 森林 草原 野生动物 自然遗迹 人文遗迹 自然保护区 风景名胜 区 城市和乡村等 二 环境问题P 21 什么是环境问题 由自然力或人类不恰当的生产生活活动引起 环境质量的下降和恶化 反过来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切问题 2 环境问题的分类 1 生态破坏 水土流失 森林锐减 土壤荒漠化等 2 环境污染水污染 空气污染 土壤污染 噪声污染 核污染等 3 环境问题的发展 1 环境问题萌芽阶段 工业革命以前 2 环境问题的发展恶化阶段 工业革命至20世纪30年代 3 环境问题的第一次高潮 20世纪30年代至80 年代以前 19 72年世界人类环境会议召开 提出了 只有一个地球的口号 4 环境问题的第二次高潮 20世纪80年代以后 1992年召开了联 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 通过了 里约宣言 21世纪议程 签 署了 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生物多样性公约 4 当前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 1 全球性环境问题全球变暖 臭氧层破坏 酸雨 淡水资源缺乏 与水污染 生物多样性丧失 海洋污染 危险废物越境转移等 2 我国的环境问题人口问题 资源短缺 生态破坏 环境污染 5 世界环境日 年每年6月月5日为 世界环境日 P2xx年世界环 境日主题 世界环境日主题 多样的物种 唯一的星球 共同的未来 中国主题 低碳减排 绿色生活 号召公众从我做起 推进污染减排 践行绿色生活 为建设生态文 明 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贡献力量 xx年世界环境日主题 世界环境日主题 森林大自然为您效劳 中国主题 共建生态文明 共享绿色未来 三 环境保护 1 什么是环境保护 课本P4 2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1973年8月在北京召开了第一次 环境保护会议确定了环境保护的32字方针1983年12月月31至至1984 年年1月7日 在北京召开了第二次环境保护会议1 明确提出 环境 保护是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2 确定了 三同步 三统一 的战略方针 3 确定了符合国情的三大环境保护政策1989年4月底至5月初在北京 召开第三次环境保护会议确定了八项有中国特色的环境管理制度 如 三同时 制度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1996年4月在北京召开了第四 次环境保护会议提出了33211工程 P5 xx年年1月月18日 第五次环 境保护会议在北京召开强调保护和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xx年年4 月月17日 18日 第六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在北京召开 1 2可持续发展与环境P7 一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想 1 定义 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 又不对后代人满足 其需求的能力产生危害的发展 2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原则 可持续发展 的持续性原则 可持续发展的共同性原则3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就其 社会观而言主张公平分配 以满足当代人和后代人的基本需求 就其经济观而言主张建立在保护自然系统基础上的持续经济增长 就其自然观而言主张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二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途径 1 将环境保护纳入综合决策 转变传统经济增长方式 传统经济自 然资源 粗放生产 产品过度消费 大量废弃进入环境 2 实现污染治理从末端处置向源头和过程控制的转变 1 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循环经济自然资源 清洁生产 绿色消费 再生资源循环经济三大原则减量化 在使用 再循环 大力推进清洁生产清洁生产是指对生产过程来说 要节约原材料和 能源 尽可能采用无毒或低毒的材料 减少排放物的排放量和毒性 对产品而言 要有合理的产品寿命 产品本身在使用过程中 使 用后不危害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 产品包装要合理 易于回收 复 用 再生和处置等 3 发展和完善环境保护法律和政策 把环境原则贯穿到各类经济活 动领域中 4 认真实施ISO14000环境管理系列标准 5 推行绿色消费方式 6 提高全民环境意识 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新文明国我国的可持续发 展战略计划 中国21世纪议程 1 3人 能源与环境境 一 人与环境p 171 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急性危害 慢性危害 远期危害 2 人口过快增长对环境的压力资源开发和利用超负荷 环境污染加 剧境 二 能源与环境P201能源应用与环境污染能源开发中的环境问题 能源形式转换过程中的环境问题 2 新能源 太阳能 风能 生物质能 海洋能 地热能 核能 3 节能P303 1节能途径P30 1 结构节能 2 管理节能 3 技术节能3 2节能技术P303 3节能重点 六点p32 1 4环境污染控制方式简介 一 浓度和效率控制方式 1 浓度控制方式 从污染源排放口排出的污染物质浓度不超过允许 排放的浓度 以此来控制环境质量的方法 2 效率控制方式 对净化装置的处理效率进行控制的方式 二 总量控制方式对当地区域内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总量进行控制 使其不超过环境标准容许的污染物总量 环境承载力 以此来 实现控制区内环境质量目标的方法对当地区域内污染源排放的污染 物总量进行控制 使其不超过环境标准容许的污染物总量 环境承 载力 以此来实现控制区内环境质量目标的方法第二章水污染与 控制P37 2 1水环境概述 水资源 水体污染 水体自净 废水排放标准 建设 节水型社会 水资源 水体污染 水体自净 废水排放标准 建 设节水型社会 一 水资源 1 水体的定义地球表面的海洋 湖泊 河流 水库 沼泽 冰川以 及地下水统称为水体 地球表面的海洋 湖泊 河流 水库 沼泽 冰川以及地下水统称 为水体 2 水资源直接能被人们取用的水 1 水分布全球总贮水量估计为13 9亿立方千米 其中淡水总量仅 为0 36亿立方干米 除冰川和冰帽外 可利用的淡水总量不足世界总贮水量的1 3 水资源危机P37 1 淡水资源短缺原因自然条件的影响 城市与工业区集中发展 超标排放超标排放 用水浪费 不合理地开发利用水土资源从从199 3年起 每年的3月月22日定为世界水日 2 淡水资源污染 水污染有三个p37 二 水体污染染P 381 什么是水体污染 水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而导致其物理 化学 生物等特性的改变 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 危害人体健康或破 坏生态环境 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 2 水体污染源屁P38工业废水 生活污水 农业排水 交通运输 工业废渣和城市垃圾 3 水体中的主要污染物及其危害P39 需氧污染物 一般用COD BOD BOD 5 TOD指标来表示耗氧有机物的含量 COD即化学需氧量 指用化学 氧化剂氧化水中有机污染物时所需的氧量 以每升水消耗氧的毫克 数表示 BOD即生物化学需氧量 简称生化需氧量 表示在有氧条件下 好氧 微生物氧化分解单位体积水中有机物所消耗的氧数量 TOD当有机物在高温氧化燃烧时 C H N S分别被氧化为CO 2 H2O NO和SO2 此时的需氧量称为总需氧量 TOD 物 营养性污染物P40 危害富营养化 藻类大量繁殖 消耗水中的溶 解氧 导致鱼类或其他生物大量死亡 水质恶化 有毒污染物 危 害P40 例如氰化钠泄漏事故 油类污染物 P41危害 1 2 3 点 酸碱污染物危害体污染引起水体pH值的变化 抑制一些微 生物的生长 破坏水体的自净能力 缓冲能力 使水质恶化 用污染的水灌溉 造成土壤酸化 盐碱化 酸性废水对金属 混凝土材料有一定的腐蚀性 值的变化 抑制一些微生物的生长 破坏水体的自净能力 缓冲能 力 使水质恶化 用污染的水灌溉 造成土壤酸化 盐碱化 酸性废水对金属 混凝土材料有一定的腐蚀性 物 生物污染物p41 感官性污染物 热污染危害导致水中溶解氧减 少 造成鱼类和水生生物的死亡 加快藻类繁殖 从而加快水体的富营养化过程 加快水体中的化学反应速度 使离子浓度 电导率 腐蚀性发生变 化 可导致对管道 容器的腐蚀 加快水中细菌的生长繁殖 增加后续水处理的费用 物 固体污染物 p 394 水质指标水质指标一般分为三类物理性水质指标 化学性水质 指标和生物学水质指标物理性水质指标 化学性水质指标和生物学 水质指标物理性水质指标温度 色度 嗅和味 固体物质化学性水 质指标有机物的化学性指标生化需氧量 BOD 化学需氧量 COD 总需氧量 TOD 溶解氧 溶解氧 DO 无机物的化学性指标植物营 养元素 N P 含量 PH 有毒物质生物学水质指标细菌总数 大 肠菌群 贾第鞭毛虫和隐孢子虫净 三 水体自净p 431 什么是水体自净 p 432 水体自净过程的机制p43 物理作用稀释混合 沉淀 吸附凝聚 化学作用分解与化合 氧化与还原 酸碱反应 生物作用生物降解 作用 氧垂曲线准 四 废水排放标准p45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1 污染物的分类标准第一类污染物汞 镉 铬 铅 镍 铍 苯并 芘 放射性等第二类污染物 溶解氧 生化需氧量 悬浮固体 pH 大肠菌和各种有毒有害物质 共有三级标准 其中一级标准要求最 严 大肠菌和各种有毒有害物质 共有三级标准 其中一级标准要求 最严 2 受纳水体的分类 类主要适用于源头水 国家自然保护区 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 珍贵鱼类保 护区 鱼虾产卵场等 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 珍贵鱼类保护区 鱼虾产卵场等 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二级保护区 一般鱼类保 护区及游泳区 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 类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 3 废水排放标准分级 类水域和 类水域中划定的保护区 禁止新建排污口 现有排污口应按水体功能要求 实行污染物总量 控制 以保证受纳水体水质符合规定用途的水质标准 类水域和 类水域中划定的保护区 禁止新建排污口 现有 排污口应按水体功能要求 实行污染物总量控制 以保证受纳水体 水质符合规定用途的水质标准 排入 类水域 划定的保护区和游泳区除外 的污水 执行一级标 准 排入 类水域的污水 执行二级标准 排入设置二级污水处理厂的城镇排水系统的污水 执行三级标准 排入未设置二级污水处理厂的城镇排水系统的污水 必须根据排水 系统出水受纳水域的功能要求 分别执行以上两条的规定 排入未设置二级污水处理厂的城镇排水系统的污水 必须根据排水 系统出水受纳水域的功能要求 分别执行以上两条的规定 会 五 建设节水型社会p46我国政府针对水资源问题提出了 坚持开源 节流并重 把节水放在突出位置 的战略思想 在并在xx年 国务院提出了 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大力提高 水资源利用效率 这是解决我国水资源紧缺的最有效的战略措施 有当前节水技术的重点工作有P461推进城市节水工作 2推进农业节 水 3推进节水技术改造和海水利用 4加强地下水资源管理 详细见P47 P48 2 2我国的水环境问题 一 我国的水资源问题问题一什么是河流断流 自然的或人为的原 因导致河流干枯 使河流的一个断面内没有可以流动的水 断流天数 全日断流 间歇断流 问题二黄河为什么会断流 1 黄河流域水资源少且时空分布不均匀 2 黄河流域持续干旱 3 黄河流域的水土流失严重 4 黄河流域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1 大规模兴修水利建设2 人口的增加 工农业的发展导致取水量 增加3 水资源浪费和污染严重 5 对黄河流域水资源的管理跟不上问题三黄河断流的影响究竟有多 大 1 对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的影响对下游河道及沿岸生态环境影响 河口三角州湿地保护区 近海生态系统对下游河道及沿岸生态环境 影响 河口三角州湿地保护区 近海生态系统 2 对沿岸人民生活生产的影响农业灌溉 城市生活生产 防洪 3 我国水资源的主要问题1少 我国水资源人均和亩均水量少 2 水资源在地区上分布很不均匀 水土资源组合不衡平衡 3 水量年内和年际变化大 水旱灾害频繁 4 水土流失严重 许多河流含沙量大 5 衡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各地很不平衡 6 水资源优化配置措施不力 流域管理跟不上 7 重水资源保护不力 水污染严重 8 水资源综合利用与节水技术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 我国的水污染问题 1 我国的水体污染概况我国地面水常见的污染类型有机污染型 重 金属污染型 富营养化污染型 复合型污染型 2 海洋的污染 渤海环境的恶化与拯救问题二渤海环境污染的因素有哪些 1 陆源污染严重 2 海洋石油污染 3 水产养殖业过度生产的后果问题三如何治理渤海的污染 第一 个建议 增加黄河 海河和辽河的入海水量 水利部都提出了要求 估计在这两年里头有可能增加第一个建议 增加黄河 海河和辽 河的入海水量 水利部都提出了要求 估计在这两年里头有可能增 加20亿到40亿的清洁水 就是净水 资第二个建议 能够投资42亿 解决三千万亩农田的农业面源防治 减少氮磷的流失 替代化肥农药 这个到现在还没有实现 亿 解决三千万亩农田的农业面源防治 减少氮磷的流失 替代化 肥农药 这个到现在还没有实现 第三个建议 支持近岸海域的这些城市和工业区 进一步提高治理 水平 第四个建议 天津 大连是中国两大石油储存基地 海上的运输量 很大 争取提高海上输油事故的抢险能力 海上先争取一周 海岸先争取两周第四个建议 天津 大连是中国 两大石油储存基地 海上的运输量很大 争取提高海上输油事故的 抢险能力 海上先争取一周 海岸先争取两周 2 3污水处理技术概述义 一 污水的物理处理法 定义P48 物理处理方法主要可分为两类1 隔滤法格栅和筛网 过滤2 分离法重力分离法沉淀 上浮 离心 分离法离心分离机 水旋分离器气浮1 基本概念利用高度分散的微 小气袍作为载体粘附于废水中的悬浮污染物 使其浮力大于重力和 阻力 从而使污染物上浮至水面 形成泡沫 然后用刮渣设备自水 面刮除泡沫 实现固液或液液分离的过程称为气浮 利用高度分散的微小气袍作为载体粘附于废水中的悬浮污染物 使 其浮力大于重力和阻力 从而使污染物上浮至水面 形成泡沫 然 后用刮渣设备自水面刮除泡沫 实现固液或液液分离的过程称为气 浮 2 气浮法处理工艺必须满足下述基本条件必须向水中提供足够量的 细微气泡 必须使污水中的污染物质能形成悬浮状态 必须使气泡 与悬浮的物质产生粘附作用 必须向水中提供足够量的细微气泡 必须使污水中的污染物质能形 成悬浮状态 必须使气泡与悬浮的物质产生粘附作用 法 二 污水的生物处理法P54定义利用微生物的代谢去除污水中的呈胶 体态和溶解态的有机污染物质 根据微生物在生化反应中是否需要氧气 可将生物处理法分为好氧 生物处理 厌氧生物处理 1 好氧生物处理1 程好氧细菌的生化过程P 54 2 活性污泥法P 55 3 生物膜法P57求要达到良好的好养生物处理效果需满足三点要 求1 2 3 P 562 厌氧生物处理降解机制无氧的条件下 厌氧菌 兼性菌通过分 解代谢和合成代谢活动降解污染物质 降解机制无氧的条件下 厌氧菌 兼性菌通过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 活动降解污染物质 二两个阶段 一 二P61义 三 污水的化学处理法 定义P71 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法1 法混 凝法P 71 2 中和法P 73 3 氧化还原法P 74 4 化学沉淀法P75法 四 污水的物理化学处理法P66 1 吸附法P66 2 离子交换法P67 3 反渗透法P68 4 超滤法 5 萃取 萃取P70 液 液 法 五 污水的生态处理法P62 1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P65 2 土地渗滤P63 3 生物塘P62除 六 废水中氮磷的去除P 761 除磷磷在废水中的存在形式正磷酸盐 聚磷酸盐和有机磷化学 法除磷加入化学药剂 石灰 铝盐 铁盐 让其与磷酸盐反应生 成沉淀物 通过沉淀池沉淀去除 生物除磷厌氧放磷 分解体内积聚的磷进入水中 放出能量 吸收 转化水中有机物为体内PHB 好氧吸磷 分解体内PHB 放出能量 大量吸收水中的磷为聚磷 2 脱氮P77氮的存在形式有机氮 50 60 氨氮 40 50 亚硝酸盐氮与硝酸盐氮 亚硝酸盐氮与硝酸盐氮 0 5 1 化学法脱氮P77氨吸收法 加氯法 离子交换法 2 生物法脱氮P78硝化过程反硝化过程 3 同步脱氮除磷工艺P78 七 污水处理系统一级处理去除对象 漂浮物 悬浮物 胶体 以 减轻后续处理工艺的负荷 主要由筛滤法 重力分离法等物理方法相互组合而成 二级处理去除对象 呈溶解态 胶体态的污染物质三级处理去除 对象 二级处理中未能去除的有机物 N P 可溶性无机盐等 2 4污泥处理P79 一 渣泥的分类与性质渣泥的分类 渣栅 沉砂池沉渣 初沉池污泥 二沉池生物污泥质污泥性质P79污泥处理目的 1 降低含水率 使 其变流态为固态 同时减少数量 2 稳定有机物 使其不易腐化 避免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二 污泥的处理 1 污泥浓缩P80浓缩方法 重力浓缩 气浮法 离心法 2 污泥消化P 813 污泥脱水P81 方法自然蒸发 干化 机械脱水法 4 污泥的干燥与焚烧 三 污泥的最终处置与资源化最终处置与资源化方法 1 农肥利用与 土地处理2 制作建筑材砖料生化纤维板 灰渣水泥和灰渣混凝土 污泥砖和地砖3 裂解制化工原料裂解制化工原料4 田填地与填海造 田5 焚烧发电和沼气利用 四 污泥处理的一般流程1 生污泥 浓缩 消化 自然干化 最终 处置 2 生污泥 浓缩 消化 机械脱水 最终处置 3 生污泥 浓缩 消化 最终处置4 生污泥 浓缩 自然干化 堆肥 最终 处置 5 生污泥 湿污泥池 最终处置 6生污泥 浓缩 机械脱 水 干燥焚烧 最终处置第三章空气污染与控制 3 1概述P89 一 大气结构与组成 1 大气结构P89 散逸层 暖层 中间层 平流层 对流层 地球 2 大气的组成P901 恒定组分主要组分 氮 氧 氩 次要组分 氦 氖 氙 氪 2 可变组分二氧化碳 水蒸气3 不定组分 二 大气污染物及污染源 1 大气污染的定义P91形成大气污染的三大要素 污染源 大气状态 受体 2 大气污染物 1 按存在形态分1 颗粒污染物 按颗粒粒径和固液形态可分为降尘 粒径大于10 m的固体颗粒物 如尘粒 粉尘等飘尘 粒径小于10 m的固体颗粒物 如煤烟 烟雾等雾尘 粒径小于100 m的液体悬浮体 如水雾 酸碱雾 油雾几个重要的 指标 a 总悬浮颗粒物 TSP Total SuspendedParticulate 悬浮于空中 粒径小于等于 悬浮于空中 粒径小于等于100微米的固体颗粒物 b 可吸入颗粒物 PM10 悬浮于空中 粒径小于等于悬浮于空中 粒径小于等于10微米的 固体颗粒物 c 细颗粒物 PM2 5 悬浮于空中 粒径小于等于 悬浮于空中 粒径小于等于2 5微米的固体颗粒物 2 气态污染物P 93 2 按污染物形成的方式分1 一次污染物污染源直接排入大气未 发生性质改变的污染物2 二次污染物一次污染物之间或一次污染物 和大气原有组分发生化学反应后生成的新的污染物 3 大气污染源的分类 P91 1 工业污染源P91 2 生活污染源P92 3 农业污染源P92 4 交通运输污染源P92型 三 大气污染的类型P95 煤炭型污染 石油型污染 混合型污染 特殊型污染煤炭型污染 石油型污染 混合型污染 特殊型污染P96 四 大气污染的危害 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1 大气污染引起的主要疾病为慢性支气管炎 支气管哮喘 肺气肿 肺癌和各种过敏性疾病 大气污染引起的主要疾病为慢性支气管炎 支气管哮喘 肺气肿 肺癌和各种过敏性疾病 2 室内污染主要燃料的燃烧 吸烟 室内装修材料等 对植物的危害1 大气污染物对植物的影响 随着污染物的性质 浓 度和接触时间的不同而异 对物体的腐蚀 对全球环境的影响1 酸雨2 温室效应加剧3 臭氧层破坏制 五 大气污染的综合控制P971 加强城市与工业区的规划与管理2 合 理利用能源合理利用能源3 提倡清洁生产4 控制大气污染物的排放5 绿化造林准 六 大气环境标准P 981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P98级标准分三级P99一级标准 二级标准 三级标准 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分为三类P 992 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P99 1 本标准设置下列三项指标1 通过 排气筒排放废气的最高允许排放浓度排气筒中污染物任何1小时浓度 平均值不得超过的限值2 通过排气筒排放的废气 按排气筒高度规 定的最高允许排放速率 指一定高度的排气筒任何1小时排放污染物的质量不得超过的限值 任何一个排气筒必须同时遵守上述两项指标 超过其中任何一项均 为超标排放 3 以无组织方式排放的废气 规定无组织排放的监控点及相应的监 控浓度限值 指监控点的污染物浓度在任何1小时的平均值不得超过的限值 2 排放速率标准分级 污染源分 一 二 三级 位于一类区的污染源执行一级标准位于一类区的污染源执 行一级标准 位于二类区的污染源执行二级标准 位于三类区的污染 源执行三级标准 3 2大气污染物的扩散P99一个地区的大气污染程度与下列因素有关 1 源数参数P 99 2 气象条件P 99 3 下垫面状况P100素 一 气象条件的影响因素P 1001 风与湍流 1 风 2 湍流P100风和湍流是决定污染物扩散快慢的决定性因素 风速愈大 湍流愈强 污染物扩散稀释的速率就愈快 风和湍流是决定污染物扩散快慢的决定性因素 风速愈大 湍流愈强 污染物扩散稀释的速率就愈快 2 温度层结和逆温温度层结 是指大气的气温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 温度层结有下述三种情况 1 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2 高度增加 气温保持不变 高度增加 气温保持不变 3 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加 这种现象称为温度逆增 简称逆温 出现逆温的气层叫逆温层 3 大气稳定度 即空气团在铅直方向稳定程度 假如一空气团由于某种原因受到外力的作用 产生了上升或下降运 动 当外力去除后 可能发生三种情况 P102 P103 大气稳定度对烟流扩散的影响 1 波浪型又称蛇形型 大气不稳定 2 锥型大气处于中性或弱稳定状态 3 扇型又称平展型 大气稳定 4 屋脊型又称爬升型 排放口上层不稳 5 漫烟型又称熏蒸型 排放口下层不稳 二 下垫面的影响 1 城市下垫面的影响P105 1 城市的热力效应 2 动力效应 2 山区下垫面的影响P105 1 过山气流 2 山风和谷风 3 海陆界面的影响 海风和陆风 3 3大气污染治理技术术 一 颗粒污染物的治理技术P106减少颗粒物的生成 改变燃料的构 成将颗粒污染物在进入大气以前 去除掉采用除尘技术除尘装置分 类 1 机械式除尘器P 107 2过滤式除尘器P 1093 湿式除尘器 湿式除尘器P 110 4静电除尘器P110术 二 气体污染物的控制技术P 1131 一般净化技术 一般净化方法 P113 1 吸收法P114 2 吸附法 吸附法P114 3 冷凝法P113 4 催化法P115 5 燃烧法P 1132 SO2的净化方法P115燃料脱硫破坏燃料中的C S键 使有机硫变成简单的固体或气体的化合物 从燃料中分离出来 键 使有机硫变成简单的固体或气体的化合物 从燃料中分离出来 烟气脱硫1 湿法 即用液体吸收剂洗涤烟气 吸收所含的SO2 氨 法钠碱法钙碱法2 干法 即用吸附剂或催化剂脱除废气中的SO2 活性炭吸附法催化氧化法 3 NOx的净化方法P118吸收法 吸附法 催化还原法 三 汽车尾气净化方法P 1221 汽车排放的污染物 2 汽车排气净化方法种控制方法有三种P122 123 燃料处理技术 机内净化技术 机外净化技术燃料处理技术 机内净化技术 机外净化技术催化净化法和一段净化法利用氧化反 应器 让未燃的碳氢化合物和CO继续燃烧生成CO2 和水 二段净化法利用两个催化反应器或在一个反应器中装入两段性能不 同的催化剂 完成净化反应 废气的先通过第一段催化反应器 利用废气中的CO将将NOX还原为N2 从还原反应器中排出的气体进入第二段反应器 在引入空气的作 用下 将碳氢化合物和 从还原反应器中排出的气体进入第二段反 应器 在引入空气的作用下 将碳氢化合物和CO继续燃烧生成CO2和 水 三元催化法在反应器中利用催化剂同时将碳氢化合物 CO和和NOX净 化的方法 四 污染物的稀释法控制采用烟囱排放污染物 通过大气的输送和 扩散作用降低 着地浓度 使污染物的地面浓度达到规定的环境 标准 特点本身并不减少排入大气的污染物量 3 4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P132 一 酸雨 pH值小于5 6的雨雪或其他各种形式的降水 2 酸雨的现状与趋势P 1323 酸雨的危害有哪些 P133 1 使大片森林死亡 农作物枯萎 2 使湖泊河流酸化 引起水生生物的死亡 3 使土地贫瘠 农作物减产 使土地贫瘠 农作物减产 4 酸雨还能加速建筑物和文物的腐蚀和风化过程 5 酸雨对人体的健康也有直接和潜在的影响 酸雨对人体的健康也有直接和潜在的影响 4 酸雨的形成P133 1 SO2的氧化途径P133 2 NOx的氧化途径P133 3 酸雨的形成P 1335 缓解酸雨加剧的措施 1 动国际行动P134 控制长距离越境空气污染公约 赫尔辛基 议定书 控制长距离越境空气污染公约 赫尔辛基议定书 2 控制酸雨的措施P1341 使用低硫燃料或改进燃烧装置2 烟气 脱硫脱氮 3 控制汽车尾气排放4 使用清洁燃料 开发新能源和 节能 二 温室效应加剧 1 什么是温室效应 P 1342 温室效应加剧的危害P134 1 使气候带发生偏移 对陆地生态系统产生严重影响 2 引起冰山融化 海平面上升 3 易于形成自然灾害 并引起疾病的流行 易于形成自然灾害 并引起疾病的流行 4 使穷国和富国在农业上的差距加大 3 缓解温室效应加剧的措施 1 国际行动 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京都议定书 2 控制方法1 能源对策节约能源 提高能源效率 改变能源结 构 能源对策节约能源 提高能源效率 改变能源结构2 绿色对策 充分利用森林和植被调节温室效应3究 固碳对策研究CO2的固定技 术坏 三 臭氧层破坏P 1381 臭氧层破坏的原因 1 氟氯烃类物质 CFCs 如氟利昂 在阳光的照射下释放氯原子 氯原子破坏臭氧层的平衡 Cl O3 ClO O2ClO O Cl O2 2 甲基溴释放溴化物 对臭氧层造成破坏 臭氧层损耗的10 是由溴化物造成的 是由溴化物造成的 3 氮氧化物 NOx NO O3 NO2 O2 4 哈龙 溴氟烷烃 属于卤代烷 主要用作灭火剂 主要用作灭 火剂 5 N2O CCl 4 CH 42 臭氧层破坏的危害 1 使皮肤癌和白内障的发病率增加 2 影响地球的气象 加剧温室效应 危害农业生产 3 危及海洋浮游生物的生存 的生存 4 加速材料的降解和变质 3 保护臭氧层的行动P139 1 1987年年9月 在加拿大的蒙特利尔会议上通过 2 的每年的9月月16日为 国际保护臭氧层日 第四章固体废弃 物污染控制 4 1固体废弃物污染概述 一 固废的定义 和分类1固体废物定义P 150 具有 放错地方的原料 之称 2 分类P142按类别分 欧美工业固废 矿业固废 城市垃圾 农业 固废 放射性固废 按固体废物的管理需要 我国 分工业固体废物 城市垃圾和危险 固体废物 3 固废的P142表从表4 1可看出 目前固体废物的主要是工矿业固体废物和城市垃圾 农业 固体废物数量较少 农村的大量有机垃圾通常经发酵后在农业上自 行消化 移 二 危险固体废弃物及其越境转移P143危险废物定义 危险废物又称 为有毒有害废物 包括放射性废物及具有毒性 易燃性 反应性 腐蚀性 爆炸性 传染性因而可能对人类的生活环境产生危害的废 物 危险废物分类a 急性毒性废物b 易燃性废物c 反应性废物d 腐 蚀性废物 1 危险废物越境转移的原因 1 工业发达国家危险废物产量巨大 处理费用巨大 因而处理量较小 导致废物的累积量巨大 影响 生态环境和人们的身体健康 2 工业发达国家公众对危险废物问题 很敏感 反对自己居住的地区设立危险废物处置场所 工业发达国 家公众对危险废物问题很敏感 反对自己居住的地区设立危险废物 处置场所 3 发展中国家某些人为了捞取好处 使得危险废物大量 涌入 发展中国家某些人为了捞取好处 使得危险废物大量涌入 2 危险废物越境转移的特点P144 3 国际行动 巴塞尔公约 P144则 巴塞尔公约 的基本原则P 1441 2 3 4 三 固体废弃物的特点1态 是各种污染物的终极态2 具有潜在的 长期的危性害性3 具有全过程管理的特点4 可以回收利用害 四 固体废物对环境的危害P144 1 侵占土地2 污染土壤4 污染大气 5 其他影响3 污染水体 4 2固体废弃物管理原则P145 减量化 资源化 无害化三者相互贯通 不分彼此 一 减量化 1 含义 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 通过适当的途径减少固体废物的数 量和体积 使处理 处置 贮存前的废物产生量减小到最低的程度 以达到减少污染 节约资源以及便于最终处置的目的 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 通过适当的途径减少固体废物的数量和体积 使处理 处置 贮存前的废物产生量减小到最低的程度 以达到 减少污染 节约资源以及便于最终处置的目的 2 途径源头削减 末端减量 二 资源化1定义是采取管理和工艺措施 从固体废弃物中回收有用 的物质和能源 使其成为可利用的二次资源 从而减少排入环境中 的固体废弃物量 减轻对环境的压力 并达到节约资源的目的 2 资源化系统P148前期系统 后期系统物质的回收利用能源的回收 利用 三 无害化固体废弃物经过减量化和资源化利用后仍不可避免地要 向环境排放一些不具有利用价值或难以进一步利用的残渣 这些残渣往往富集了较多的有毒有害物质因而必须对其进行最终的 处置 防止对环境产生危害 固体废弃物经过减量化和资源化利用后仍不可避免地要向环境排放 一些不具有利用价值或难以进一步利用的残渣 这些残渣往往富集了较多的有毒有害物质因而必须对其进行最终的 处置 防止对环境产生危害 4 3固体废弃物处理技术P148处理技术包括三方面固体废物的预处理技 术 固体废物的资源化处理技术 固体废物的最终处置技术术 一 预处理技术P1481破碎 2压实 3分选 4脱水与干燥术 二 资源化处理技术P 1501 热处理P150 1 固体废物的焚烧 2 固体废物的热解技术 3 固体废物的湿式氧化2术 生物处理技术P151 1 堆肥化 2化 沼气化3 废纤维素糖化技术 4 细菌浸出术 三 固体废物的最终处置技术P1541海洋处置2陆地处置 1 土地填 埋法2 深井灌注3固化处置P161 水泥固化 塑料固化 水玻璃固化 沥青固化4堆肥化5焚烧 4 4固体废物的回收利用P157 一 粉煤灰的回收利用 1 粉煤灰的化学组成 粉煤灰主要由硅 铝和不定量的碳 铁 钙 镁 钾 钠 硫等组成 2 粉煤灰生产建筑材料P157 1 粉煤灰水泥用粉煤灰生产的水泥主要有硅酸盐水泥 矿渣硅酸 盐水泥 粉煤灰低温合成水泥 粉煤灰无熟料水泥等 2 制备粉煤灰混凝土粉煤灰对混凝土的性能产生多方面的影响能 增加混凝土的和易性流动性 利于远距离泵送 能降低水化热 适 合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灌 具有良好的抗渗透性和抗侵蚀性 适用于 水工工程具有良好的抗渗透性和抗侵蚀性 适用于水工工程 3 粉煤灰在农业上的利用 1 改良土壤 2 制造粉煤灰肥料 4 粉煤灰在其他方面的利用 1用作水处理材料2制备保温材料 绝 缘材料和耐火材料 二 煤矸石的综合利用 1 煤矸石的成分煤矸石主要是由炭质泥岩 泥岩 粉砂岩 砂岩等 岩石组成的混合物 尽管煤矸石的成分复杂 但绝大多数煤矸石除含炭质外 主要以硅 铝为主 其次是硫 铁 钙 镁 钠 磷 钛等元素 煤矸石主要是由炭质泥岩 泥岩 粉砂岩 砂岩等岩石组成的混合 物 尽管煤矸石的成分复杂 但绝大多数煤矸石除含炭质外 主要以硅 铝为主 其次是硫 铁 钙 镁 钠 磷 钛等元素 2 煤矸石建材 制备各种煤矸石水泥 煤矸石砖 煤矸石砌块 3 用于近距离发电和供热 4 煤矿井下充填 5 煤矿地面塌陷区充填 复垦造田和铺路 4 5城市管理的新课题 垃圾的资源化处理 城市垃圾的处理 处置和利用主要有三种方式P1 60焚烧 堆肥 填埋 从垃圾成分来看有机物含量高的垃圾宜采用焚 烧法 可降解有机物较多的垃圾宜采用堆肥无机物含量高的垃圾宜 采用填埋有机物含量高的垃圾宜采用焚烧法 可降解有机物较多的 垃圾宜采用堆肥无机物含量高的垃圾宜采用填埋问题一垃圾回收的 价值有多大 问题二垃圾产业是如何将垃圾变成资源的 垃圾的重 复利用 热能利用垃圾制肥料 垃圾填埋气的资源化 填埋气的主 要成分为甲烷和二氧化碳 填埋气也可作为车辆燃料 填埋气可作 为燃料用于发电和锅炉燃料 填埋气的主要成分为甲烷和二氧化 碳 填埋气也可作为车辆燃料 填埋气可作为燃料用于发电和锅炉 燃料 第五章噪声污染及其控制P173第一节噪声及其危害问题一什 么是噪声 1 噪声的概念 凡是不需要的 使人厌烦并对人类生活和生产有妨 碍的声音都是噪声 噪声是一种感觉污染 2 噪声的特征 1 噪声是一种感觉性公害 2 噪声污染具有局部性 3 噪声污染具有暂时性 4 噪声防治具有分散性 3 噪声的分类按照产生的机理分类 机械振动性噪声 空气动力性 噪声 电磁性噪声 电声性噪声按照噪声产生的进行分类交通噪声 工厂噪声 建筑施工噪声 社会和家庭生活噪声害问题二噪声的 危害P 1741 噪声对人的影响 听力损伤 干扰睡眠 引发多种疾病 损 害心血管 损害消化系统 对视觉器官的影响 对女性生理机能的 损害 干扰人的正常工作和学习 2 噪声对动物的影响噪声能对动物的听觉器官 视觉器官 内脏器 官及中枢神经系统造成病理性变化 噪声对动物的行为有一定的影响 可使动物失去行为控制能力 出 现烦躁不安 失去常态统造成病理性变化 噪声对动物的行为有一定的影响 可使动物失去行为控制能力 出 现烦躁不安 失去常态 3 特强噪声对仪器设备和建筑结构的危害第二节噪声的量度与标准 度 一 噪声的客观量度P175用声压 声强 声功率等表示强声强P176 单位时间内垂直于声波方向的单位面积内通过的平均能量算声级的 运算P176声级的相加 能量相加 L 10lg I I0 假设有n个噪声源同时存在 声强与声强级分别为I 1 I 2 In和和L 1 L 2 Ln 则L1 10lg I1 I0 L2 10lg I2 I0 Ln 10lg In I0I1 I0 100 1L1 I2 I0 100 1L2 In I0 100 1Ln级所以 总声强级L 10lg I1 I0 I2 I0 In I0 10lg 100 1L1 10 0 1L2 100 1Ln 声级的相减能量相减L2 10lg I I0 I1 I0 10lg 100 1L 100 1L1 度 二 噪声的主观量度P177 用响度 响度级 A声级和等效连续A声级 表示 1 响度 响度是人耳判别声音由轻到响的强度等级概念 是描述声 音大小的主观感觉量 响度与人们的感觉成正比 当声音的响度加倍时 该声音听起来就 加倍的响 不仅取决于声音的强度不仅取决于声音的强度 如声压级 还与它 的频率有关 响度的单位是宋 sone 符号是 N 2 响度级 响度级是用来定量地确定声音响亮程度的参数 表示响 度大小的主观量 3 等响曲线P177 在一定条件下 根据人的主观感觉对各频率声音 进行试听分析 所测得的频率与声压级的关系曲线 4 噪声级 A声级 P 1775 等效连续A声级 L eq 是指在某个时间段范围内 噪声在不同时刻的A声级的平均值 能量 即等效连续声级 符号 Leq 6 昼夜等效声级Ldn是对昼夜的噪声进行能量加权平均得到准 三 环境噪声标准P179噪声标准主要分为 噪声的环境质量标准 环 境噪声排放标准 技术方法标准三类 1 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 xx 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 xx xx年年10月月1日实施 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及测量方法 于正在修订中 征求意见稿已于xx年年5月完成 工业企业厂界环 境噪声排放标准 GB12348 xxxx年年10月月1日实施 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22337 xx首次发布 铁路边界噪声限值及测量方法 GB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