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笔书法 (2)ppt课件.ppt_第1页
硬笔书法 (2)ppt课件.ppt_第2页
硬笔书法 (2)ppt课件.ppt_第3页
硬笔书法 (2)ppt课件.ppt_第4页
硬笔书法 (2)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何谓 书法 从广义讲 书法是指语言符号的书写法则 换言之 书法是指按照文字特点及其涵义 以其书体笔法 结构和章法写字 使之成为富有美感的艺术作品 从书体和章法上看 除了正宗的传统书派以外 在我国又出现了曲直 线 相同 动静结合的 意向 派 即所谓现代书法 它是在传统书法基础上 加以创新 突出 变 字 融诗书画为一体 力求形式和内容统一 使作品成为 意美 音美 形美 的三美佳作 2 何谓 书体 书体是由于汉字的出现 随着字体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 最后从字体中分离出来 独立成义并逐渐丰富的具有各自独特面目和独特风格的汉字书写体系 早期书体即指字体 如甲骨 大篆 小篆 隶书 草书 楷书等 隋唐以后 书体的义意又扩展到书法艺术的风格上 如唐之欧 褚 颜 柳 宋之苏 黄 米 蔡 元之赵体 清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的六分半体 3 书圣 王羲之 王羲之 303 361年东晋 世称 书圣 字逸少 号澹斋 原籍琅玡临沂 今属山东 后迁居山阴 今浙江绍兴 官至右军将军 会稽内史 伟大的书法家 代表作品有 楷书 黄庭经 行楷 兰亭序 行书 姨母帖 草书 十七帖 等 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 写出的字端庄清秀 飘若浮云 精研体势 心摹手追 广采众长 冶于一炉 创造出 天质自然 丰神盖代 的行书 4 楷书 楷书 又称正楷 楷体 正书或真书 是汉字书法中常见的一种字体 其字形较为正方 不像隶书写成扁形 楷书仍是现代汉字手写体的参考标准 也发展出另一种手写体 钢笔字 5 黄庭经 原本为黄素绢本 在宋代曾摹刻上石 有拓本流传 此帖其法极严 其气亦逸 有秀美开朗之意态 6 行楷 行楷字 也称 汉字行楷手写体字形 是偏重于楷书书写笔法 法则 比楷书行笔自由 又比行草规正的行书字体 或曰 是汉字在楷书基础上简约书写笔画 增强书写映带 表现书写意趣以适当加快书写速度的 少量改变书写笔顺 且具较强易识 易学特征的实用性手写体字体 7 兰亭集序 通篇遒媚飘逸 字势纵横 变化无穷 如有神助 充分体现出行书起伏多变 节奏感强 形态多姿 点画相应等特点 在章法 布白 结构 用笔上都达到行书艺术的高峰 8 行书 行书在楷书的基础上产生 是介于楷书 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 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 行 是 行走 的意思 因此它不像草书那样潦草 也不像楷书那样端正 实质上它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 楷法多于草法的叫 行楷 草法多于楷法的叫 行草 9 行书 行者意也 书者 动也 行书者随意而动也 10 姨母帖 字体端庄凝重 笔锋圆浑遒劲 保留隶书痕迹较重 是王羲之早期的作品 11 草书 草书 是为书写便捷而产生的一种书体 说文解字 中说 汉兴有草书 草书始于汉初 其特点是 存字之梗概 损隶之规矩 纵任奔逸 赴速急就 因草创之意 谓之草书 12 王羲之的草书 在用笔和结构的变化上 都达到了极致 用笔以方折为主 斩钉截铁 干净简捷 从容不迫 一画之间 变起伏于峰杪 mi o树锋曰杪 一点之内 殊衄 n 挫折 畏缩 挫于毫芒 唐孙过庭 书谱 点画的 形 与 势 有偃有仰 有正有斜 或长或短 或方或圆 近乎绝技 自然天成 13 硬笔书法的起源在毛笔书法之前 中国硬笔书写的起源 几乎与中国文字的起源同样久远 最早可追溯到8000多年以前 那时先民们在陶片 龟甲兽骨 用石片 刀子刻划记事符号 而无论是先民的陶器刻符 还是后来的 勒石为字 都自有其一套方法和技巧 这些方法和技巧完全可以视为中国硬笔书法之初发韧和先驱 硬笔书法概述 14 硬笔书法是书法艺术百花园中一朵璀璨的奇葩 现代它的书写工具包括钢笔 圆珠笔 蘸笔 铅笔 塑头笔 竹笔 木笔 铁笔等 以墨水为主要载体 来表现汉字书写技巧 具有携带方便 书写快捷 使用价值广等特点 它与毛笔的区别在于变软笔的粗壮点画为纤细的点画 去其肉筋存其骨质 15 硬笔书法练字练什么第一要练眼 即认真读帖 第二要练脑或说练心 第三要练手 第四要练笔画 第五要练结构 因为练字的关键是掌握字的结构 学好硬笔书法要做到 五个一 一 端正一个好的心态 二 选好一个字帖 三 订立一个目标 四 采取一个行动 五 掌握一个方法 16 那我们要怎样学好书法呢 17 坐姿 18 提笔 19 错误提笔方式 20 学好书法的 临摹结合 1 临摹是学习书法最基本的方法 不但初学书法要临摹 就是有了一定的基础之后还需要临摹 书法家的一生都是在临摹中度过的 在临摹中学习 在临摹中思考 在临摹中创造 2 摹帖应注意笔随帖走 切勿失形 要看准笔画的来龙去脉 揣摩它的笔法和结构形态 摹帖要带有 写 意 将笔画一笔写成 饱满而精到 切勿依葫芦画瓢地填描涂抹 方法 21 从基本笔画学起 即点 横 竖 撇 捺 提 钩 折八种 基本笔画 分解偏旁部首 框架间架结构 装修 连贯只有掌握了学写字的步骤 抓住规律 才能事半功倍 22 1 点 侧点 平点 竖点 撇点 挑点 长点 直点 2 横 长横 短横 右斜横 左尖横 右尖横 3 竖 垂露竖 悬针竖 短竖 弯竖 上尖竖 4 撇 长撇 短撇 平撇 竖撇 兰叶 回锋撇 5 捺 斜捺 平捺 尖头捺 6 折 横折 竖弯折 竖折 撇折 7 钩 横钩 竖钩 弯钩 竖弯钩 横折弯钩 斜钩 8 提 竖提 撇提 23 钢笔行书基本笔画的特点与写法 24 钢笔的笔画书写的要求 主要可概括为三个字 这就是 写 挺 准 写 就是书写每一个笔画都要有下笔 或重或轻 行笔 轻一些 线条或直或弧或弯 收笔 或顿笔或轻提出尖 三个步骤 不能平拖或平划 在汉字的基本笔画中 横画比较能代表各种笔画的运笔过程 其道理在于 千万条笔画 生于一点 以点成画 积画成字 25 基本笔画学习 1 点 点的基本写法 从左上落笔至右下 用力由轻渐重 末尾稍作回峰 26 27 点画在 个字中就如同人的眼睛一样重要 是一个字的精神体现 点画有右点 左点 竖点和长点之分 右点 轻下笔 由轻到重向右下行笔 稍按后即收笔 不能重描 一次成画 写点关键要有行笔过程 万不可笔尖一着纸就收笔 如图 长点 是在右点的基础上变长 行笔应慢一些 如图 28 左点 写法基本同有点 但行笔方向往下略向左偏一些 收笔时要顿笔 如图 竖点 实际上是右点的变形 当点在字头居中出现时 人们习惯将点的收笔处与下面笔画连接起来 因此 这种点形态比较直 如图 29 2 横 横的基本写法 从左到右 稍往右上倾斜 30 31 横画要写平稳 因为横在一个字中起平衡作用 横不平 则字不稳 短横的写法是 轻下笔 由轻到重向右行笔大约写到长横的一半时停笔即收 笔画稍向右上仰 如图 32 3 竖 竖的基本写法 从上到下 挺拔而不僵直 33 竖的变化 竖画的变化有两种 垂露和悬针 垂露不出锋而悬针出锋 垂露竖 悬针竖 短竖 长竖 34 竖画要写垂直 因为竖画在一个字中往往起着关键的支撑作用 竖不垂直 则字不正 竖有垂露 悬针和短竖之分 垂露竖的写法 下笔稍重 行笔垂直向下较轻 收笔稍重 如图 35 短竖 写法同垂露竖 只是笔画较短 短竖要写得短粗有力 见下图 悬针竖的写法同垂露 只是收笔时由重到轻 出锋收笔 笔画出尖 见下图 36 4 撇和捺 撇和捺的基本写法 撇的中部保持稍粗 末尾果断撇出 捺在下笔后稍作波动 末尾捺出不必过急 37 撇和捺的变化 撇的变化 平撇 斜撇 竖撇 38 撇画在一个字中很有装饰性 如能写得自然舒展 会增加字的美感 有时还与捺画相对称起着平衡和稳定重心的作用 撇有斜撇 竖撇 短撇之分 斜撇的写法是 下笔稍重 由重到轻向左下行笔 收笔时出尖 如图 竖撇 下笔稍重 由重到轻向下行笔 行至撇的长度三分之二处 向左下撇出 收笔时出尖尖 如图 39 短撇 写法同斜撇 只是笔画较短 短撇在字头出现时 笔画形态较平 如 干 反 禾 后 丢 等字 短撇在字的左上部位出现时 笔画形态较斜 如 生 禾 失 朱 等字 如图 40 捺画粗细分明 书写难度较大 捺有斜捺和平捺之分 斜捺 下笔较轻 轻落笔 向右下由轻到重行笔 行至捺脚处重按笔 然后向右水平方向由重到轻提笔拖出 收笔要出尖 如图 平捺 写法同斜捺 但下笔时先要写一小短横然后再向右下 略平一些 方向行笔 如图 41 5 钩和挑 钩和挑的基本写法 下笔稍按 挺直下行 向左上方钩出 下笔稍按 斜向右上方挑出 42 钩和挑的变化 横钩 竖钩 斜钩 卧钩 长挑 短挑 43 竖钩下笔写竖 到起钩处 稍停向左上钩出 出尖收笔 钩的尖角约为45度 出钩的部分要短一些 如图 弧弯钩下笔稍轻 由轻到重向右下弧弯行笔 到起钩处略顿笔向左上钩出 收笔要出尖 书写时下笔处和起钩处上下应在一条垂直线上 如图 44 提画写法是 下笔较重 由重到轻向右上行笔 收笔要出尖 提画在不同的字中角度和长短略有不同 书写时应该注意区别 如图 45 6 折 折的基本写法 下笔如横 转角稍按 收笔不出锋 下笔如竖 转角稍停 收笔如横 46 47 横折 先横后竖 竖折 先竖后横 斜折 先横后撇 撇折 先撇后挑 反折 先撇后顿 在实用硬笔字中 大部分的折都写成圆转不起棱角 形成连笔 折的变化 折的变化主要是横折 竖折 斜折 撇折和反折 其笔顺是 48 学习硬笔书法重点掌握 一 笔画要领 横上斜 竖挺直 撇捺出锋 点要快 二 字结构要求 1 平正 重心稳定 如 工 京 高2 匀称 相对而言 如 王 州 而3 疏密 富有变化 如 瑞 孟 乱4 穿插 紧凑协调 如 事 安 史5 连贯 彼此呼应 如 能 深 然6 容让 让出地位 如 坤 清 加 49 由于汉字结构的干变万化 不同的笔画表现的线条形态不同 同一种笔画在不同字的结构中又表现为不同形态的线条 概括起来 主要有以下特点 直与弧 一般横 竖为直 撇 捺 钩为弧 长与短 这是笔画之间相比较而言的 是由于字的结构需要决定的 粗与细 这也是笔画之间相比较而言的 是因笔尖用力大小不同而形成的 50 斜与正 这是指汉字笔画形态的可变性 同一种笔画在不同结构类型的字中形态会发生一些变化 以求得结构的平稳 比如撇画 在 人 字中写成斜撇 而在 月 字中就要写成竖撇 横画在 上 字中要平 而在 七 字中就要写成左低右高的斜横 这样 七 字的笔画才均匀 重心才平稳 斜与正还指横竖的平衡笔画与撇捺点折的倾斜笔画间的变化关系 这可用军事中的奇正关系来比较 主军用正 偏军用奇 51 有针对性的解决某个问题 背临 力求与原作一样 观察 原作是怎样 思考 为何与原作不一样 比较 与原作哪儿不一样 5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