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结构设计运用中——领圈推档与公式的推导_第1页
服装结构设计运用中——领圈推档与公式的推导_第2页
服装结构设计运用中——领圈推档与公式的推导_第3页
服装结构设计运用中——领圈推档与公式的推导_第4页
服装结构设计运用中——领圈推档与公式的推导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服装结构设计运用中 领圈推档与公式的推导 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顾鸿炜 内容摘要 内容摘要 在现代服装结构设计中 领圈推档与公式的推导在服装打板放码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 置 领圈推档变化中的一些公式由来 数据的设定 一直困扰着服装结构设计人员 本文主要试图 通过实验来分析领圈推档的推导的最佳方案和验证公式建立的合理性 关键词 关键词 领圈推档 公式 一 领窝的推档 一 领窝的推档 当基码纸样完成后 领宽 俗称横开领 及领深 俗称直开领 应如何推档即能保证领圈尺寸 与领子 有尺寸 高度匹配 而又能保证领圈 俗称领窝 形状不变形 图 1 为大多数人的颈部截 面形状 略带心形 瘦的人会更尖一些 胖的人则会更圆一些 图图 1 颈部截面形状示意图 颈部截面形状示意图 圆或椭圆它们的周长是圆的直径或椭圆的平均直径的 3 1416 倍 近似于圆形或略带心 形 如以平行弧的形式增大 缩小 那么它的周长差是平行弧之间的间距 2 倍 这可以在 CAD 上验证 如图 2 心形的形状不能太尖 太尖就会有误差 图图 2 颈部截面形状示意图 颈部截面形状示意图 我们通过实验 发现平行弧之间的间距增加到 1 6cm 在 CAD 中测出它的周长增加了 10 056cm 与公式计算出来的尺寸 1 6cm 2 10 05312cm 才相差 0 00288cm 取 3 1416 由于颈部截面并非正圆而无法依据周长直接推算它的竖径和横径 但我们可以通过周长的增量 来计算出竖径和横径的增量 那颈部截面的竖径和横径的增量是否可以直接作为领圈的增量即推档 呢 答案是不能 因为在立体状态下两个不同尺码的颈根部截面的径向差的 1 2 为 1 59cm 截面的 周长差为 10cm 如图 2 而这两个不同尺码的肩颈部的曲面展开后形成的两条领窝弧线之间的平行 距离是 2 046cm 大很多 为什么 请对比图 2 与图 5 也可以参考后面的图 13 图 3 为肩部和领圈的前后基码纸样 用立裁法或短寸法获得 基本数据 净胸围 84 后横开 领 7 2 后领深 2 3 前直开领 7 5 前横开领 6 6 领窝弧长 38 单位 cm 图 4 为前后基码纸样在肩部合并后的状态 我们先设定下领围 颈根部截面的周长 增加 10cm 在基码纸样的领圈上挖多大才能使领圈弧长也增加 10cm 那我们设想在图 4 的基础上画一 条领圈弧线的平行线 保持领窝不变形 它的间距为 图图 3 图图 4 肩部和领圈的前后基码纸样 肩部和领圈的前后基码纸样 从图 5 中可以看出领圈的形状是近似圆 而且又是近似圆的一部分 它的夹角 180 180 40 前后肩斜角度值 140 由于领圈为非标准圆我们不能直接计算它的 半径与弧长 但我们能通过两条平行领窝弧线 蓝与绿 的长度差来计算出两条领窝弧线之间的间 距 图图 5 图 5 中的两条领窝弧长都没达到半圆周长 两条领窝弧长的夹角为 140 两条领窝弧长差 180 公式来历可参考后面的 图 14 表示因为 表示所以 两条平行领窝的弧长差 下领围差 2 下领围差 2 180 下领围差 2 10cm 2 5cm 5cm 180 140 3 1416 2 046cm 也就是平行弧的间距为 2 046cm 时下领围会增加 10cm 由此推断出平行弧的间距为 0 2046cm 时下领围会增加 1cm 这也可以在 CAD 上加以验证 然 后把后片回到水平状态后来看领深与领宽的差就比较清楚 下面请看图 6 图图 6 图图 7 从图中可看出领围差为 10cm 时 横开领的差为 2 046cm 所以下领围的档差为 1cm 时 横开领的档差应该为 0 2046cm 事实上 即两条平行弧线的间距是跟领圈弧线垂直的与水平线有 夹角的 而横开领是水平的 所以横开领的差要比 略小一点 约为 0 007cm 领围差为 10cm 时 为 2 046 横开领的差为 2 039 领围的档差为 1cm 为 0 2046 横开领的档差为 0 2039 0 2cm 那么再看纵向尺寸 后 N2 C 后 N1 后 N2 后 N1 C 后 N2 后 N1 就是后领深的差 C C 肩斜比 肩斜比 tant 2 an20 0 364 后领深差 tan20 2 046 2 046 0 364 1 3cm 所以当领围差是 10cm 后领深差是 1 3cm 如领围档差为 1cm 那么后领深档差即为 0 13cm 图 7 为前领圈 同理前领深档差也为 0 13cm 前后领深档差都为 0 13cm 时推档比较麻烦 可以调整 到后领深档差为 0 1cm 前领深档差为 0 16cm 能否把后领深档差调整为 0 05cm 前领深档差为 0 2cm 甚至后领深档差调整为 0 前领深档差为 0 26cm 那我们需要看图 8 图 9 来研究一下了 图图 8 图图 9 在图 8 中如后领深不跳档还是 2 3cm 那就应该在黑色的点划线位置 肩缝在黑线位置 也就是 后横开领也要减小 它的差只能为 0 86cm 下领围差为 10cm 时 而前横开领的差为 1 97cm 基本 不变 前直开领的差为 2 6cm 所以下领围档差为 1cm 后领深档差为 0 后横开领档差为 0 086cm 前横开领档差为 0 2cm 前直开领的档差为 0 26cm 而且前后腰节长也要重新调整 因 为肩缝后移了 这时肩缝不在颈部最宽处了 前横开领的差减少了一点 但在颈部最宽处还应该是 2 046cm 下领围差为 10cm 在图 9 中下领围差为 10cm 时 后领深 2 8cm 差为 0 5cm 后横开领差为 1 36cm 前横开领的 差为 2 036cm 基本不变 前直开领的差为 2 1cm 所以下领围档差为 1cm 后领深档差为 0 05cm 后横开领档差为 0 136cm 前横开领档差为 0 2cm 前直开领的档差 0 21cm 而且前后腰 节长也要重新调整 因为肩缝后移了 图图 10 图 10 中下领围差为 10cm 时 后领深 3 3cm 差为 1cm 后横开领差为 1 8cm 前横开领的差为 2 046cm 不变 前直开领的差为 1 6cm 所以下领围档差为 1cm 后领深档差为 0 1cm 后横开领档差为 0 18cm 0 2cm 前横开领档差 为 0 2cm 前直开领的档差为 0 16cm 而前后腰节长调整量可以忽略不计 图中肩缝后移是 10 个 码的量 相当于胸围差 40cm 至 50cm 肩缝才后移 0 37cm 胸围差 4cm 至 5cm 肩缝才后移 0 037cm 在上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到前后肩线夹角 的大小会影响 的大小 夹角 越大 就越大 夹角 越小 就越小 的大小决定了横开领和直开领的大小 但对前后直开领的大小有部分 抵冲作用 越大 c 就越大 越小 c 就越小 它就会抵冲掉一小部分前后直开领的量 下面就计算一下前后肩线夹角 较小横开领和直开领的大小 一般含肩垫的前后肩线夹角 在 30 34 由肩垫的厚薄决定 这里 30 下领围差取 1cm 180 180 30 150 下领围差 2 180 0 5cm 180 150 3 1416 0 19cm 前后横开领的档差 0 19cm C tan 2 tan15 0 19cm 0 2679 0 05cm 后领深差 C 0 19 0 05 0 14cm 前领深差 0 14cm 从上述数据看基本可以忽略由肩斜所带来的偏差 至少是手工推档可以不考虑这微弱的偏差 如果 0 则 180 tan tan0 0 则 C 0 没有经过改良的中式服装是没有肩缝的 所以没有肩斜即 0 前后横开领的档差 0 5cm 0 5cm 3 1416 0 159cm 由于 C 0 所以前后直开领的档差 c 0 159cm 因此无肩缝中式服装的下领围档差为 1cm 时它的横开领档差为 0 16cm 直开领档差 前 后 为 0 32cm 也就是横开领与直开领是相等的 请看图 11 图图 11 二 领圈公式的建立 二 领圈公式的建立 下面就可以建立正确的领圈公式 我们又必须强调得首先研究服装公式中的两个变量相关关系 经研究领圈中的因变量领宽 领深 与自变量胸围之间的相关系数 r 为 0 2 左右 相关度很低 所 以用胸围计算领宽与领深与人体的实际尺寸偏差较大 而在同一类型的体型中 领宽 领深 与颈 根围的相关程度较高 如果我们忽略掉线性相关中两个变量的数学模型 y ax b e 中的随机变量 e 后 就回归为一次函数 也称线性函数 y ax b 在一次函数中 a 称为斜率 b 称为常数 21 21 xx yy a 自变量的档差 因变量的档差 a 在函数中被称为 y 因变量 的变化量在服装领域称为因变量的档差 21 yy 在函数中被称为 x 自变量 的变化量在服装领域称为自变量的档差 21 xx 11 axyb 下面举例后横开领的公式推算 y ax b 在这里 y 为后横开领 x 为下领围 前后肩线夹角 为 40 下领围档差取 1cm 后横开领档差取 0 2cm a 后横开领档差 下领围档差 0 2 1 1 5 b 7 2 38 5 0 4cm 后横开领 下领围 5 0 4cm 其他公式就不一一推算了 只给出最终结果 前横开领档差取 0 2cm 前直开领档差取 0 16cm 后领深档差取 0 1cm 前横开领 下领围 0 2 1cm 下领围 5 1cm 前直开领 下领围 0 16 1 4cm 下领围 6 25 1 4cm 或者前直开领 下领围 6 1 2cm 计算出的档差偏大 0 0067cm 后领深 下领围 0 1 1 5cm 下领围 10 1 5cm 在前面讲的用净胸围来计算领宽与领深并不靠谱 所谓的不靠谱就是净胸围与领宽 领深的相 关度较低 反映在散点图上就是小圆点的分布比较离散 小圆点就是代表实际人体测量中得到的胸 围 自变量 所对应的领宽 因变量 在图表中的具体位置 斜线 回归线 代表通过计算所获得 的不同的胸围所对应的领宽的位置所连起的直线 这表明如果两个变量为低度相关的话 同一个胸 围通过公式 线性回归式 计算出来的领宽会与实际测量出来的领宽有较大偏差 这个偏差就称 为随机变量 但在原型的制作中大都使用胸度法 即用净胸围来计算领宽与领深等等 如果我们忽 略这个偏差还是可以用线性回归式 线性函数 来计算的 下面举例推算后横开领与净胸围的公式 y ax b 在这里 y 为后横开领 x 为净胸围 净胸围围档差取 4cm 后横开领档差取 0 2cm 前横开领档差取 0 2cm 前直开领档差取 0 16cm 后领深档差取 0 1cm a 0 2 4 1 20 b 7 2 84 20 3 后横开领 净胸围 20 3cm 其它如下 后领深 净胸围 40 0 2cm 前横开领 净胸围 20 2 4cm 前直开领 净胸围 25 4 1cm 后横开领 下领围 5 0 4cm 后领深 下领围 10 1 5cm 前横开领 下领围 5 1cm 前领深 下领围 6 1 2cm 领圈的画法请参照图 12 图图 12 附图 13 这是两个母线夹角相同而大小不同的圆台 内圆台的小头直径 D1 为 10cm 大头直径 D2 为 22cm 母线 L 为 15cm 外圆台的小头直径 D3 为 16cm 大头直径 D4 为 28cm 母线 L 为 15cm 两个圆台的直径差为 2t 6cm 半径差为 t 3cm 图图 13 下面比较一下这两个圆台展开图 图 14 图 16 图图 14 图图 15 图图 16 圆台展开过程中的公式如下 DD LD R 小大 小 360 2 R D 小 小 D 为圆台的小头直径 大 D 为同一圆台的大头直径 L 为母线 通过公式计算出展开过程 中画扇形的半径 R 及扇形夹角 图 14 为内圆台的展开图 图 15 为外圆台的展开图 图 16 为两个圆台展开后的比较图 从图 16 中可看出两个圆台展开后的扇形母线比齐后它的小两头弧线之间的平行距离 Rc R2 R1 7 5cm 明显大于 t 3cm 两个圆台的直径差 越小 Rc 就越大 越大 Rc 就越小 图图 17 在附图 17 中的左边可以 A B A1 A 180 A A1 180 B1 B 180 B B1 180 A1 180 B1 180 A1 B1 180 如果两条平行弧的弧度 相等 那么这两条平行弧之间的间距 等于这两条平行弧之差 A1 B1 除以它们的弧度 再乘以 180 三 结三 结束语 语 领圈推档的正确与否 1 关系到推档后其它码的领圈形状是否会变形的问题 而领圈形状的变形 会导致领型的变 形 甚至会影响衣服穿着的舒适性 2 关系到推档后领圈弧长的档差与领子长度的档差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