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一电工实训与安全用电PPT课件.ppt_第1页
项目一电工实训与安全用电PPT课件.ppt_第2页
项目一电工实训与安全用电PPT课件.ppt_第3页
项目一电工实训与安全用电PPT课件.ppt_第4页
项目一电工实训与安全用电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项目一电工实训室与安全用电 1 任务一认识电工实训室 2 任务一认识电工实训室 一 电源及电工电子仪表 电工实训室的环境布局和基本设施如图所示 电工实训室的主要设备是实训操作台 如图所示 实训操作台由电源 控制开关 电压及电流指示仪表 信号发生器 各种单元控制电路等组成 一般的电工实验实训都可以在操作台上完成 3 任务一认识电工实训室 1 电源 实训室中的电源分为直流电源和交流电源 主要用于为电路提供电能 直流电源用符号 或字母 DC 表示 它由220V交流电源经过降压 整流 滤波 稳压等特殊处理后获得 交流电源用符号 或字母 AC 表示 室内照明灯 计算机 电烙铁等使用的都是交流电 我国的民用电压为220V 工业电压为380V 4 任务一认识电工实训室 2 常用电工电子仪表 1 电压表电压表用于测量电路两端的电压 分为直流电压表和交流电压表 在表盘上分别用 V或 和 表示 如图所示 5 任务一认识电工实训室 2 常用电工电子仪表 2 电流表电流表用于测量电路两端的电流 分为直流电流表和交流电流表 在表盘上分别用 A或 和 表示 如图所示 6 任务一认识电工实训室 2 常用电工电子仪表 3 万用表万用表是一种多功能 多量程的便携式电工仪表 它不但可以测量直流电压 直流电流 交流电压 电阻 有些万用表还可以测量电容 二极管 三极管等元器件的参数 7 任务一认识电工实训室 2 常用电工电子仪表 4 钳形电流表钳形电流表可以在不断电的情况下测量交流电流 在某些不方便断开电源测量的情况下有很广泛的作用 虽然使用方便但是也有测量精度不高的缺点 8 任务一认识电工实训室 2 常用电工电子仪表 5 兆欧表兆欧表又称绝缘电阻表或摇表 是测量绝缘电阻的仪表 其刻度单位是M 兆欧 姆 兆欧表主要用于测量变压器 电动机 电缆线 电气设备等的绝缘电阻 是电力 邮电 通信 机电安装和维修 以及利用电力作为工业动力或能源的工业企业部门的常用仪表 9 任务一认识电工实训室 二 电工实训常用工具 实训室常用的工具主要有螺丝刀 试电笔 钢丝钳 尖嘴钳 剥线钳 电工刀等 10 任务一认识电工实训室 1 螺丝刀 螺丝刀又称起子 改锥或螺丝批 是用于紧固或拆卸带槽螺钉的旋具 螺丝刀的样式和尺寸规格较多 按头部形状不同主要分为一字形和十字形两种 如图所示 11 任务一认识电工实训室 2 试电笔 试电笔又称验电笔 测电笔 简称电笔 是用于检验导线和电气设备是否带电的辅助安全工具 常见的试电笔有螺丝刀式和数字显示式等 如图所示 12 任务一认识电工实训室 2 试电笔 提示 试电笔电压测量范围在60 500V 使用时 手指需要与笔尾金属相接触 使电流经电笔和人体与大地形成回路 笔中氖管才能发光 13 任务一认识电工实训室 3 钢丝钳 钢丝钳又称老虎钳 由钳头和钳柄两部分组成 如图所示 它可用于剪切 夹持或弯绞导线 金属丝 也可用于紧固或旋松螺母 剖削导线绝缘层或掀拔铁钉 钢丝钳的钳柄上套有绝缘胶套 可以防止人体触电 胶套外表面凹凸不平的花纹是为了增大摩擦 14 任务一认识电工实训室 4 尖嘴钳 尖嘴钳是电工常用工具之一 由尖头 刀口和钳柄组成 如图所示 它适用于在狭小空间内操作 其功能与钢丝钳相近 15 任务一认识电工实训室 5 剥线钳 剥线钳是供电工剥除电线头部的表面绝缘层用 如图1 7所示 剥线钳可剥削截面面积为6mm2以下的塑料电线或橡胶电线 使用剥线钳剥线时 先将要剥削的绝缘层长度用压线口定好 然后将导线放入相应的刃口中 比导线直径稍大 用手将钳柄一握 导线的绝缘层即被割断 且自动弹出 16 任务一认识电工实训室 6 电工刀 电工刀适用于剖削导线的绝缘层及切割木桩 绳索 软性金属等 如图1 8所示 用电工刀剖削导线绝缘层时 刀面应与导线呈小于45 的锐角 以免伤及线芯 电工刀的刀柄是无绝缘保护的 严禁带电操作 17 任务一认识电工实训室 三 实训室操作规程 18 任务一认识电工实训室 三 实训室操作规程 19 任务一认识电工实训室 四 电气火灾防范与扑救常识 防止电气火灾 首先需要防止设备因为长时间过载而过热 其次防止因安装不合理及维护不及时造成的设备短路或漏电 产生电弧引起火灾 最后尤其需要加强安全责任管理 定期组织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 20 任务一认识电工实训室 四 电气火灾防范与扑救常识 电气设备发生火灾时 首先应切断电源 以防火势蔓延及人体触电事故的发生 及时打119报警 灭火时应该使用干性化学灭火器 如二氧化碳灭火器 干粉灭火器或四氯化碳灭火器 禁止使用泡沫灭火器及水枪灭火 扑救时 灭火人员与带电体应保持一定距离 并穿戴好绝缘服装 以免扑救时不慎接触带电体导致触电 21 任务一认识电工实训室 课堂实践参观实训室 在老师带领下参观学校实训室 观察各个仪器仪表并练习使用螺丝刀 钢丝钳 剥线钳等工具 在实训老师的监督指导下学习使用干粉灭火器 干粉灭火器的使用方法如表所示 22 任务一认识电工实训室 课堂实践参观实训室 23 任务一认识电工实训室 课堂实践参观实训室 扫描二维码 观看灭火器使用方法的视频 24 任务二认识用电安全 25 任务二认识用电安全 一 人体触电的类型及原因 26 任务二认识用电安全 1 触电的种类及形式 电伤常发生在人体的外部 往往在肌体上留下伤痕 如皮肤受电弧释放出的大量热能所灼伤 若人体与带电体接触 并同时产生放电电弧 则灼伤更为严重 这种伤害将使皮肤形成一层坚硬的膜 若触电者接触的是铜 黄铜或铝等载流导体 这些物质侵入皮肤后 会使皮肤变得粗糙 硬化 或使局部皮肤颜色呈绿色或暗黄色 27 任务二认识用电安全 1 触电的种类及形式 常见的触电形式有单相触电 两相触电和跨步电压触电 如图所示为各种触电形式示意图 28 任务二认识用电安全 1 触电的种类及形式 当误入跨步电压区域时 应赶快将双脚并拢跳离 或者迈小步且双脚不要同时落地 最好一只脚跳着走 迅速离开跨步电压区域 29 任务二认识用电安全 2 触电的原因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最常碰到的触电事故电压是220V的城市交流电 触电的场合不同 触电的原因也各不相同 如线路架设不合格 用电设备不符合要求及自然灾害伴随的触电 当然 用电不谨慎和违反操作规程等主观错误 也是造成触电事故的主要原因 不论触电的原因是什么 它都会给人员和财产带来损害 所以 对于此类事故一定要防患于未然 30 任务二认识用电安全 二 预防触电的措施 31 任务二认识用电安全 二 预防触电的措施 32 任务二认识用电安全 二 预防触电的措施 安全电压我国规定的安全电压额定值的等级为42V 36V 24V 12V和6V 不同场所选用的安全电压等级不同 人体安全电压通常是指36V及其以下的电压 33 任务二认识用电安全 三 触电现场的紧急处理 当发现有人触电时 应尽快使触电者脱离电源 如果触电地点附近有电源开关或插销 可立即拉开电源开关或拔下电源插头 以切断电源 如果触电现场远离开关 可用干燥木棒或竹竿等杆状绝缘体 将电线从触电者身上挑开 如果救护者身边有电工绝缘钳或带有干燥木柄的斧子 铁锹等 也可以切断电线断开电源 如图所示 34 任务二认识用电安全 课堂实践学习简单的急救知识 掌握正确的急救方法不仅可以丰富我们的学识 必要时还能挽救生命 请同学们在实训老师的指导下 利用心肺复苏模拟人完成口对口人工呼吸法及胸外心脏挤压法的练习 然后讨论若对真人施救时 还有什么应注意的问题 35 任务二认识用电安全 1 口对口人工呼吸法 对呼吸减弱或已经停止的触电者 口对口人工呼吸法是维持体内外的气体交换行之有效的方法 操作步骤如表所示 36 任务二认识用电安全 1 口对口人工呼吸法 37 任务二认识用电安全 1 口对口人工呼吸法 注意 当触电者为儿童时 吹气频率为每分钟18 24次 这时不必捏紧鼻孔 让一部分空气漏掉 防止儿童胸腹过度膨胀造成损害 38 任务二认识用电安全 2 胸外心脏挤压法 如果触电者心脏已停止 对其进行胸外心脏挤压法可以帮助心脏收缩与扩张 达到维持血液循环的目的 操作步骤如表所示 39 任务二认识用电安全 2 胸外心脏挤压法 40 任务二认识用电安全 2 胸外心脏挤压法 41 任务二认识用电安全 2 胸外心脏挤压法 按压频率至少每分钟60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