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统计学论文统计学论文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年 月 日 浅析我国城乡居民收入状况浅析我国城乡居民收入状况 1 摘要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 综合国 力明显增强 但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 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不稳定 因素 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快速扩大 就会严重影响经济健康发展与和谐社会 构建 因此 分析历年来城乡收入的状况是十分重要的 首先对 2001 年至 2010 年的农村居民纯收入和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别进行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 其次 就现在的农村纯收入和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进行动态分析和趋势分析 最后就分析的结果提出建议 关键词关键词 农村居民纯收入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 一 一 20012001 年至年至 20102010 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情况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情况 一 静态分析一 静态分析 1 总量指标 表表 1 十年城乡居民 可支配 收入十年城乡居民 可支配 收入 元元 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 农村居民2366247626002936325535874140476151535919 城镇居民 可支配 686077038472942210493 1175 9 13786157811717519109 资料来源 中国统计年鉴 城乡居民收入 0 5000 10000 15000 20000 25000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农村居民纯收入城镇居民收入 图 1 从表 1 图 1 可以知道在十年里面农村居民的收入仍未突破万元 且在 2001 年农村居民的收入是 2366 元 到 2010 年时也只是翻越了 5500 元大关 城镇居民在 2001 年的可支配收入已达到 6860 元 经过短短的四年的时间城镇 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了 10493 元 在 2010 年将要达到两万元的水平 2 比较相对指标 为了了解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在收入上的差距程度 我们需要将同一年两 种收入加以对比 其计算公式为 年 份 收 入 2 100 同类现象的数值 某一现象的数值 比较相对指数 表表 2 历年农村居民纯收入占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比值历年农村居民纯收入占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比值 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 百分数 34 4932 1430 6931 1631 0230 5030 0330 1730 0030 97 资料来源 中国统计年鉴 272829303132333435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所占比重 图 2 计算结果表明 2001 年农村居民纯收入是城乡可支配收入的 34 49 但是 到 2010 年比值缩小到 30 97 由此可明显的看出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的增长速 度比农村居民纯收入的增长速度快 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在扩大 二 动态分析 二 动态分析 1 发展水平 城乡居民收入状况 单位 元 0 5000 10000 15000 20000 25000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农村居民收入城镇居民收入差值 年 份 比 值 收 值 3 图 3 由图 3 可以清楚地看到在十年城乡居明收入差距在逐渐扩大 从农村居民 收入曲线和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曲线可以知道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长比较 快 2 平均发展水平 通过表 1 分别计算出 2001 年至 2010 年我国农村居民平均纯收入 a 元 和城镇居民平均可支配收入 b 元 平均发展水平计算公式如下 121 N i Ni a aaa a NN a 3719 3 b 12056 数据 a b 表明 十年间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的平均发展水平远远高于农 村居民纯收入平均发展水平 3 增长量 逐期增长量是报告期水平减去前一期水平的差额 说明现象逐期增长的数量 累计增长量则是报告期水平与基期水平 一般是最初水平 相减的差额 说明 一定时期内的总增长量 计算公式为 逐期增长量 报告期水平 前一期水平 累计增长量 报告期水平 某一固定基期水平 结果在表 3 表 4 4 速度指标 环比发展速度是报告期水平与前一时期水平之比 表明现象逐期的发展速 度 定基发展速度 是时间序列中报告期发展水平与固定基期发展水平对比所 得到的相对数 说明某种客观现象在较长时期内总的发展方向和速度 故亦 称为 总速度 即报告期的水平是该固定基期的多少倍或百分之多少 计算公式为 环比发展速度 报告期水平 前一期水平 1 n n a a 定基发展速度 报告期水平 某一固定基期水平 0 a an 环比增长速度 环比发展速度 1 定基增长速度 定基发展速度 1 最后得出结果 如表 3 和表 4 所示 4 表 3 2001 年至 2010 年我国农村居民纯收入 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 农村居民 元 2366247626002936325535874140476151535919 累 计 11023457088912211774239527873553 增长 量 元 逐 期 110124336319332553621392766 定 基 100 00 104 6 5 109 8 9 124 0 9 137 5 7 151 6 1 174 9 8 201 2 3 217 7 9 250 1 7 发展 速度 环 比 104 6 5 105 0 1 112 9 2 110 8 7 110 2 0 115 4 2 115 0 0 108 2 3 114 8 7 定 基 4 65 9 89 24 09 37 57 51 61 74 98 101 2 3 117 7 9 150 1 7 增长 速度 环 比 4 65 5 01 12 92 10 87 10 20 15 42 15 00 8 23 14 87 表 4 2001 年至 2010 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 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 城镇居民 元 6860770384729422104931175913786157811717519109 累 计 8431612256236334899692689211031512249 增长 量 元 逐 期 843769950107112662027199513941934 定 基 100 00 112 2 9 123 5 0 137 3 5 152 9 6 171 4 1 200 9 6 230 0 4 250 3 6 278 5 6 发展 速度 环 比 112 2 9 109 9 8 111 2 1 111 3 7 112 0 7 117 2 4 114 4 7 108 8 3 111 2 6 定 基 12 29 23 50 37 35 52 96 71 41 100 9 6 130 0 4 150 3 6 178 5 6 增长 速度 环 比 12 29 9 98 11 21 11 37 12 07 17 24 14 47 8 83 11 26 年 份 收 入 年 份 收 入 5 0 2000 4000 6000 8000 10000 12000 14000 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长量农村居民纯收入的增长量 图 4 0 00 50 00 100 00 150 00 200 00 250 00 300 00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发展速度农村居民纯收入的发展速度 图 5 0 00 20 00 40 00 60 00 80 00 100 00 120 00 140 00 160 00 180 00 200 00 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长速度农村居民纯收入的增长速度 图 6 6 鉴于图 4 图 5 和图 6 得出结论 从增长量上比较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 的增长量远远高于农村居民纯收入的增长量 从发展速度和增长速度上比较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发展速度和增长速度均高于农村居民纯收入的发展速度 和增长速度 因此 可以得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在这十年来是在逐渐扩大的 二 二 20112011 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情况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情况 一 动态分析 一 动态分析 表 5 2011 年前三个季度的城乡收入状况 农村居民村收入 元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 元 城乡收入差距 元 城乡收入之比 第一季度2187596337762 73 1 第二季度37061104173352 99 1 第三季度587516301104262 77 1 资料来源 中国统计年鉴 0 0 5 1 1 5 2 2 5 3 第二季度第三季度 农村居民纯收入的发展速度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发展速度 图 7 项 目 年份 7 0 0 2 0 4 0 6 0 8 1 1 2 1 4 1 6 1 8 2 第二季度第三季度 农村居民村收入的增长速度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长速度 图 8 图 7 图 8 和表 5 显示 今年以来 我国居民收入增长明显 一季度 城镇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5963 元 同比增长 12 3 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 2187 元 实际增长 14 3 上半年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1041 元 同比增长 13 2 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 3706 元 同比增长 20 4 2011 年以来 我国 城乡收入差距明显缩小 一至三季度城乡收入比分别为 2 73 1 2 99 1 和 2 77 1 是 2002 年以来首次回落到 3 以内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发展速 度和增长速度和农村居民纯收入的发展速度和增长速度基本一致 二 趋势分析 二 趋势分析 1 直线趋势方程的建立 并根据方程进行预测 直线趋势方程 c yab t 用最小平方法 求解参数 a b 有 22 ntyty b ntt aybt 或简捷法 由表 6 解得 a 11768 3 3932 67 b 3688 2 1844 Y 3932 67 1844x 2 ty b t y ay n 8 表 6 2011 年前三个季度的农村居民纯收入 最小平方法长期趋势分析表 季度 时间顺序 x 收 入 元 x 2xy 第一季度 121871 2187 第二季度 0370600 第三季度 1587515875 合计 01176823688 据此 可预测 2011 年第四季度的农村居民纯收入的趋势值 即 Y 3932 67 4031 7963 67 同理 表 7 2011 年前三个季度的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 最小平方法长期趋势分析表 季度 时间顺序 x 收入 元 x 2xy 第一季度 159631 5963 第二季度 01104100 第三季度 116301116301 合计 033305210398 Y1 A Bx A 33305 3 11101 67 B 10398 2 5199 Y1 11101 67 5199x 据此 可预测 2011 年第四季度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趋势值 即 Y1 11101 67 5199 16300 67 三 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对策相关建议三 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对策相关建议 1 加快户籍和劳动就业制度改革 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1 积极推进户籍制度改革 减少农民进城的身份障碍 现行的城乡分割的二元户籍管理制度不仅远远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 而且 因附着在户口上的各种不平等待遇较多 阻碍了人口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序流 动 政府要有切合实际的举措 逐步解除户籍限制 给农民自由迁移的权利 允许广大农民根据自己的意愿和能力在全国各地自由选择自己的居住和工作地 点 实行国际上通行的以身份证管理为核心的人口流动制度 及以居住地划分 9 城镇人口和农村人口 以职业划分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的户籍登记制度 使 全体公民在户口身份上完全平等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治安系专家王太元指出 户籍改革能否切实推行 主要 问题不在户籍制度 户口迁移制度 不在公安机关 关键要看相关制度 相关 部门是否能配套改革 只有就业 教育 住房 社会保障等各方面真正一视同 仁 不分地区 不分户口性质 才能真正打破城乡二元经济格局 相关方面顺 应形势及时改革 户籍管理制度改革才具有实际意义 2 加快劳动就业制度改革 消除农民进城的就业障碍 要树立 城市是全国人民的城市 不是城市人的城市 的观念 提高城市 劳动力市场的发育程度 实现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双向选择 这是破除城乡劳动 力市场分割的必然要求 2 加大对农业和农民收入的支持保护程度 各国政府 主要是高度工业化国家 对支持和保护本国农业 提高农业竞 争力以及增加农民收入 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政策行为 按经济合作组织 的分类方法 一般可以归结为 4 大类 1 价格支持 包括运用目标价格 营 销差价补贴 最低支持价格 保护价收购等手段 政策目标主要是稳定和提高 农民收入 2 收入支付 价格支持尽管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起到明显的扼制 作用 保护了农民利益 但价格支持政策直接影响农户生产决策 对农产品生 产和贸易产生扭曲 因此 在 WTO 农业协议框架下 大多数发达国家又将对农 民的支持和保护政策重点转向了收入支付 收入支付政策的执行方式又分为直 接支付 面积限制补贴 投入品补贴等多种形式 3 一般服务支持 一般服 务支持政策有双重目标 主要是政府通过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农业科研 教 育和推广体系建设 信息服务以及扶助农民组织的政策性投资 一方面是巩固 农业基础地位 提高产出水平和竞争力 另一方面立足于为农民收入创造良好 环境 4 其他收入支持 其他收入支持内涵广泛 主要包括提供低利率和担保 的信贷政策 减轻 免税和延期纳税的税赋政策 政府补贴的农业保险政策以 及灾害补贴等多方面内容 主要目的是克服农业风险和农民收入不确定性的矛 盾 提高农产品竞争力 增加农民收入 10 1 改革农业投入体制 推进农村投资和金融体制改革 发挥政府投资的导向作用 形成多元化的 农业投融资体制 扩大农业投入来源 建立农业投资稳定的增长机制 增加农 业投入总量 使农民增收有资金和物质保障 2 调整财政支农资金的使用方向 调整农业补贴领域和补贴重点 从发达国家经验看 政府对农民收入的直接支付 是平抑城乡居民收入差 距最现实的行为选择 也是工业化中期阶段对政府行为的必然要求 因此 对 农民收入的直接支持量要扩大 覆盖面要广 当前除了对中西部和粮棉主产区 的农民要加大收入直接补贴力度外 需要研究对农民进行收入直接支持的多种 办法 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 比如 对农民购置大中型农机具等农业生产资 料如何进行补助 又比如 对农民转产转业所需要的技能培训 重新就业的启 动资本和信贷需求又如何予以支持 还比如 对进城务工的农民或举家迁入城 镇的农村家庭 如何给予他们放弃土地承包权等财产权益以合理的补偿 总之 要根据政府的财政增长状况 及时出台多种对农民收入直接支付的办法 填补 绿箱 支出项目空白 逐步将政府对农民收入的直接支付作为增加农民收入 的一个重要来源和渠道 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在 WTO 框架下 用足用好有 关对农民收入直接支付等政策 调整对农民收入补贴的领域和重点 建立规范 的农业补贴机制 提高农业补贴效率 3 加大对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 引导农业区域化 专业化 规模化的发展 将提高中国农业的竞争力和提 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将农业现代化建设和可持续的农村经济发展结合起来 改善农村 农业和农民的生产 生活条件 4 建立农业保险制度 政府要对农业保险予以补贴 使农民因灾 因病遭受的损失降低 与此同 时 要逐步建立健全各级政府对农业和农民收入支持保护工作的考核和评价机 制 主要指标要量化 既要有权利 更要有责任 确保工作落到实处 3 完善农村土地制度 发展农业生产的适当规模经营 11 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科学界定土地使用权 推动农村土地市场的建立 促进农村土地流转和农业规模化经营 1 深化土地制度改革 消除农民进城的产权障碍 一方面要开发城镇商品房市场 不论人们是否具有城镇户口 均可购买与 转让 另一方面 要探索市场化的农村土地有偿流转制度 特别是要探索农村 集体土地作股参与小城镇建设的方法 对乡镇企业的建设用地实行有偿使用和 有偿转让 2 发展土地适度规模经营要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相结合 农业的现代化是与先进生产力相联系的 以低投入高产出 规模经营为特 征的大农业 没有适当的经营规模 就不能称之为农业现代化 加入 WTO 后 我国农业将逐步融入世界经济的主流 迫切需要适度开展规 模经营 以解决农户分散经营与国际市场对接的问题 规模经营是农业长久的 发展趋势 但决不能急于求成 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 其中 最重要的是非农产业发展到能够吸纳农民大量从土地中转移就业 因为土地集 中的程度取决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程度 在实践中 世界各国一般把 60 70 的农业劳动力稳定地转入非农产业作为实行规模经营的起步条件 各地区要根 据本地的实际情况推进农业的适度规模经营 地方政府不能急于求成 充分发 挥家庭承包经营和集体统一经营两个层次的优势 要从根本上保护农民对土地 的合法权益 保证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的长期稳定 要按照 依法 自愿 有偿 的原则 正确指导和引导农村土地流转 促进农业规模经营既快又好地发展 4 加强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主要指农业内部的农 林 牧 副 渔的 调整和农村内部一 二 三产业的调整 就具体措施而言 1 国家应积极引导 工商企业 包括外资进入农业 让农户作为第一车间 分享农产品加工转化链 条上的利润 形成以龙头企业带动千家万户的农业产业化 2 通过调整农村 的产业政策 鼓励建立农产品的深加工项目 改变农村单一输出农产品的状况 使资源得以充分利用 同时增加更多的就业机会 3 还要完善农业社会化服 12 务体系 建立灵敏而全面的农业信息网络 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体制的改 革 政府要承担起对农民的培训责任 4 应积极扶持农村经济合作组织 充 分发挥各种农业协会等的作用 在农户和企业之间架起 风险共担 利益共享 的桥梁 为农业的产业化 标准化 规模化奠定基础 5 为乡镇企业的发展 提供资金 税收政策等 国民待遇 引导乡镇企业与城镇企业在分工上形成优 势互补 5 建立农村社会保障的基础框架 以住房 医疗 养老 劳保 就业 教育等为主要内容的城乡二元福利保 障制度 是城乡分割体制的内核 二元福利保障制度是城市化的重大障碍 健 全的社会保障制度应覆盖全体公民 要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木工装修的合同范本
- 2025年写技术服务合同范本
- 2025公寓转让合同协议书
- 2025年乡村土地流转房屋买卖合同
- 初级会计2025真题及答案解析
- 幼儿园大班主题教案及反思《美丽的蝴蝶》
- 幼儿园冬天主题活动方案
- 五星酒店十一营销方案
- 奈雪的茶新媒体营销方案
- 社区信用卡营销活动方案
- 急诊科岗位职责
- 中国服用过兴奋剂运动员名单 兴奋剂真的是毒品吗
- 小学英语语法时态讲解与归纳
- 《生存与修炼》熊厚音讲《道德经》教学文案
- 淘宝新店运营计划书文献
-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可修改版ppt]课件
- ICH Q6B 生物技术产品和生物制品的检验方法和可接受标准
- 12贮水花盆案例总结-2015天津中心修改43
- (精心整理)六方最密堆积空间利用率和密度的计算
- 练习太极拳的三个阶段
- 华为供应商质量管理体系考察报告(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