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拥有民用航空器的部门 单位和个人 应当于飞行前一日 前 向当地机场报告室提 交飞行申请 A 15 点 B 16 点 C 17 点 D 19 点 A 有关目视飞行的规定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目视飞行是在可见天地线和地标的条件下 能够判明航空器飞行状态和目视判定方 位的飞行 B 巡航表速 251 千米 小时以上的航空器 目视气象条件为 飞行能见度不小于 5 千米 航空器距云的水平距离不小于 600 米 飞机距云底的垂直距离不少于 150 米 C 目视飞行时 机长对保持航空器之间的间隔 距离和航空器距地面障碍物的安全高 度是否正确负责 D 严格禁止飞入云中或者作间断云中飞行 B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起飞时间是指航空器开始起飞滑跑轮子移动的瞬间 B 着陆时间是指航空器着陆滑跑终止的瞬间 C 直升机飞行时间是指旋翼开始转动至旋翼停止转动的瞬间 D 飞行时间是指航空器自装载地点开始移动 直到飞行结束到达卸载地点停止运动时 为止的时间 D 航空器应当按照指定路线滑行 交叉相遇时 驾驶员自座舱左方看见他机时 应当 A 注意观察翼尖 慢速滑行 B 报告管制员 请求转入引导滑行 C 停止滑行 避让 D 报告位置后 快速通过交叉道口 C 空中交通管制员发出的航空器起飞许可的有效时间为 A 45 秒 B 1 分钟 C 2 分钟 D 3 分钟 B 有关起落航线飞行的规定 正确的是 A 起落航线飞行的高度通常为 300 米至 600 米 直升机通常为 200 米 B 起飞后 开始第一转弯和结束四转弯的高度不得低于 120 米 低空小航线不得低于 50 米 C 在三转弯以前 保持足够间隔 不低于 500 米 快速航空器可以从内侧超 越慢速 航空器 D 加入起落航线 经过塔台管制员许可 按照指定高度顺沿航线加入 D 航线飞行时 有关规定正确的是 A 航线飞行时 不论飞行条件如何 机长都必须要求区域管制员提供航空器 的确 切位置 飞行情况和天气情况 B 无氧气设备的航空器 通常不得在 4200 米以上高度飞行 C 航线飞行 机长必须按照指定的高度层飞行 D 机组必须携带足够保证飞行的航行资料和航图 包括所飞航路以及可能改 航所经路线的现行适用航图 A C D 低空 超低空物探飞行的最低天气标准 A 云底距作业地段最高点不低于 500 米 风速不超过 7 米 秒 水平能见度不小于 10 千米 B 云底距作业地段最高点不低于 400 米 风速不超过 6 米 秒 水平能见度不小于 8 千 米 C 云底距作业地段最高点不低于 300 米 风速不超过 5 米 秒 水平能见度不小于 10 千米 D 云底距作业地段最高点不低于 200 米 风速不超过 3 米 秒 水平能见度不小于 8 千 米 C 复杂气象条件下雷雨区飞行禁止飞入积雨云和浓积云中 绕飞时 A 只准有雷达的航空器从云中绕飞 但距离积雨云 浓积云 不得少于 20 千米 B 云外绕飞时 距离积雨云 浓积云 昼间不少于 5 千米 夜间不少于 10 千米 C 只准昼间从云下目视绕飞雷雨 但航空器与云底的垂直距离不少于 500 米 D 飞行真实高度在平原 丘陵地区不得低于 300 米 航空器距主降水区不少于 20 千 米 B 飞行中失去地空联络 错误处置是 A 目视飞行时 机长应当保持目视飞行飞往就近机场着陆 B 仪表飞行时 机长应当按照飞行计划中指定的高度层和预计到达时间 飞 往着陆机 场导航台上空 C 塔台管制员应当在该航空器预计到达前十分钟 将等待空域内该航空器的飞行高度 层空出 D 确知着陆机场的天气低于标准 方可按照飞行计划飞往备降场 改航后 应保持原 高度层飞行 D 迷航时 机组应当保持沉着冷静 迅速采取措施 下列错误的是 A 立即向管制员报告 检查剩余燃油 计算可继续飞行的时间 B 上升到有利高度 使用额定功率飞行 便于雷达探测和观察地标 C 按照领航计划中预定的复航方法复航 D 在国境线附近迷航时 应当立即取垂直国境线的航线向国境内飞行 B 飞行高度是指 A 飞机飞行的高度 B 飞机到某一基准水平面的垂直距离 C 飞机到机场平面的垂直距离 D 飞机到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B 在航空上相对高度通常是指 A 以平均海平面为基准面的高度 B 以当时飞机正下方的地平面为基准面 C 以标准海平面气压面为基准 D 以机场平面为基准面的高度 D 飞机以真空速 180 千米 小时 坡度 15 进近转弯 则转弯诸元为 A 半径 900 米 转 90 弯需 30 秒 B 半径 950 米 转 90 弯需 30 秒 C 半径 1000 米 转 90 弯需 35 秒 D 半径 1000 米 转 90 弯需 30 秒 B 气压式高度表通过测量大气的什么参数来反映飞行高度 A 大气密度 B 大气压力 C 大气温度 D 大气湿度 B 气压高度表拨正值 QFE 的含义是什么 A 场面气压 B 场面气压高度 C 海面气压 D 海压高度 A 气压式高度表拨正值为 QNH 则高度表指示 A 海面气压 B 修正海平面高度 C 场压高度 D 零点高度 B 飞行高度层 FL 的基准面为 A 机场平面 B 平均海平面 C 1013 2hpa 气压面 D 修正海平面气 C 标准海平面气压 760mmHg 相当于多少 inHg 和多少 hpa A 29inHg 1013hpa B 29 92inHg 1000hpa C 29 29inHg 1013 2hpa D 29 92inHg 1013 2hpa D 某机场标高 2030 米 按零点高度着陆 高度表拨正值为 QNE1013 2mb 如果当时的 QNH 值小于 1013 2mb 零点高度与机场标高是否相等 A 相等 即着陆时高度表指示 2030 米 B 零点高度大于机场标高 C 零点高度小于机场标高 D 不管 QNH 如何 着陆时高度表均指示零 B 飞机进场着陆时 地面通报的场压为 990HPa 飞行人员误订为 1000HPa 当飞机过 远台高度表指示 400 米时 实际高度是多少 气压垂直递减率 1HPa 8 米 A 400 米 B 480 米 C 320 米 D 420 米 C 飞机在 3000 米飞行高度层的等待空域飞行 机场标高 500 米 地面通报 QNH 913 2mb 相对高度是多少 气压垂直递减率 1mb 8 25 米 A 2500 米 B 2175 米 C 1675 米 D 2675 米 C 飞机飞行高 3050 米 QNE 地面通报 QNH 770mmHg 当飞机飞越标高为 1859 米的山 头时 真高是多少 气压垂直递减率 1mm 10 米 A 1291 米 B 8241 英尺 C 8469 英尺 D 1091 米 A 如果空气的实际温度低于标准温度很多 气压式高度表指示 2000 米 则 A 实际高度低于 2000 米 B 实际高度高于 2000 米 C 实际高度等于 2000 米 D 不能确定 A 如果空气的实际温度高于标准温度很多 气压式高度表指示 2000 米 则实际高度为 A 低于 2000 米 B 高于 2000 米 C 等于 200 D 不能确定 B 马赫数 M 数 是 A 飞行高度上的真空速与海平面的音速之比 B 表速与音速之比 C 飞行高度上的真空速与音速之比 D 表真速与音速之比 C 60 米大约相当于多少英尺 A 200 英尺 B 180 英尺 C 220 英尺 D 18 英尺 A 100 英尺大约相当于多少米 A 3 米 B 30 米 C 328 米 D 300 米 B 负责一个或几个机场的进 离场的管制工作的单位是 A 空中交通管制服务报告室 B 塔台管制室 C 进近管制室 D 区域管制室 C 负责管制区内的航空器的开车 滑行 起飞 着陆和与其有关的机动飞行的管制工作的单 位是 A 空中交通管制服务报告室 B 塔台管制室 C 进近管制室 D 区域管制室 B 公共航空运输飞行分为 A 正班飞行和非正班飞行 B 国际航班和国内航班 B 正班飞行和国际航班 D 非正班飞行和国内航班 A 航空器的飞行高度在 时 我们称之为超低空飞行 A 距地面或水面 50 米以下 B 距地面或水面 10 米以下 含 C 距地面或水面 5 米至 100 米 D 距地面或水面 100 米以下 D 航空器的飞行高度在 时 我们称之为中空飞行 A 100 米 含 至 1000 米 B 1000 米 含 至 6000 米 C 1000 米 不含 至 6000 米 D 1000 米 含 至 6600 米 B 航空器的飞行高度在 时 我们称之为高空飞行 A 4500m 含 至 9000m B 8000m 含 至 12000m C 6000m 含 至 12000m D 6000m 含 至 12000m 不含 C 飞行流量控制管理分为 A 先期流量管理 B 飞行前流量管理 C 实时流量管理 D 以上都是 D 流量控制的依据包括 A 空中交通管制有关管制间隔的规定 B 机场地形 跑道 停机坪以及通讯导航和雷达设备等条件 C 管制员的技术水平和能力所能承担的负荷 D 以上都是 D 调整速度以飞机的 IAS 为基准 以 及其倍数为增加或减少的速度量 A 5 千米 小时或 5 海里 小时 B 10 千米 小时或 10 海里 小时 C 15 千米 小时或 15 海里 小时 D 20 千米 小时或 20 海里 小时 B 航空器在以下哪几个阶段通常不进行调速 A 航空器在等待航线上飞行 B 进近飞机得到了进近许可 B 飞机在 9000 米高度层以上飞行 D 以上都是 D 拥有民用航空器的部门 单位和个人 应当于飞行前一日 前 向当地机场报告室提 交飞行申请 A 15 点 B 16 点 C 17 点 D 19 点 A 一切飞行都应 方能执行 A 预先申请后 B 预先计划后 C 预先申请并获得批准后 D 应当提交申请后 C 拥有民用航空器的部门 单位和个人 应当于飞行前一日向 提交飞行申请 A 当地机场区域管制室 B 当地管理局调度室 C 当地军区空军 D 当地机场的空中交通服务报告室 D 上级空中交通管制部门以及有关管制室 报告室应当对发出来的飞行预报进行审理 并不 迟于航空器预计起飞前 批复 A 8 小时 B 6 小时 C 5 小时 D 2 小时 C 正常情况下 签派室或其代理单位如果逾时未收到管制单位的任何形式的批复 则表示该 飞行任务 A 已同意执行 B 不同意执行 C 暂缓执行 D 重新申请 A 空中交通服务报告室应不迟于飞行前一日 点以前先向中国民航局或者民航地区管理 局的航行主管部门以及有关的管制室 报告室发出飞行预报 A 15 B 16 C 17 D 19 B 执行临时和紧急任务的航空器 来不及在飞行前一天提交飞行申请时 可以 A 边准备边申请 但必须经过批准 B 边准备边申请 并可以直接执行 C 先执行 并在执行后 1 小时内补办申请 D 先执行 并在不晚于结束前补办申请 A 机场的开放与关闭由谁负责通报 A 空中交通服务报告室 B 塔台管制室 C 进近管制室 D 区域管制室 A 在我国民航 哪些电报使用 SITA 格式 A 航行电报 B 航行气象电报 C 民航局各种空中交通管制单位的电报 D 民用航空企业的运营业务电报 D 每份 AFTN 电报可编发 组收电地址 如果超出 需另行编发一份电报 A 6 B 7 C 8 D 9 B 遇险报应在什么时间内发出 A 立即发出 B 1 分钟 C 3 分钟 D 5 分钟 A 特急电报应在什么时间内发出 A 立即发出 B 1 分钟 C 3 分钟 D 5 分钟 A FTN 电报中的加急电报等级代码是 A SS B DD C FF D GG C SITA 电报的等级中 QD 等级代码是何等级 A 遇险电报 B 加急报 C 急报 D 平报 D SITA 电报的等级中 QS 等级代码是何等级 A 遇险电报 B 加急报 C 急报 D 平报 A 飞行预报的类别标志是 A PLN B COR C FPL D CRT A 飞行领航计划报的类别标志是 A PLN B COR C FPL D CRT C 飞行领航计划报的等级为 A SS B DD C FF D GG C 两架航空器同时下滑着陆且有发生冲突的危险时 塔台管制员应当安排 复飞 但必须 保证迫降的航空器先着陆 A 国际航班 B 后面 右侧 高度较高的航空器 C 机长要求 D 前面 左侧 高度较低的航空器 B 目视飞行和仪表飞行的航空器之间的间隔按 的规定执行 A 目视飞行 B 仪表飞行 C 以上都对 B 航空器在等待空域等待的时间一般不能超过 分钟 A 20 B 30 C 45 D 60 B 在航线上 除京 沪 穗三角航线以外的陆地航线 同航迹 同高度 同速度的航空器之 间的纵向间隔应不少于 分钟 A 5 B 10 C 15 D 20 B 前机起飞 后机着陆 它们之间应使用哪种尾流间隔 A 着陆尾流间隔 B 起飞尾流间隔 C 两者都可以 D 以较大者为准 B 塔台管制室放行航空器时 有两种间隔标准 一种是考虑尾流影响的 另一种是不考虑尾 流影响的 应该采取哪一种间隔标准 A 考虑尾流影响的间隔标准 B 不考虑尾流影响的间隔标准 C 综合考虑两种间隔标准 取较大者 D 综合考虑两种间隔标准 取较小者 C 管制协调后 飞越移交点的时间区域管制与进近管制之间相差几分钟应当更正 A 5 B 7 C 3 D 10 C 区域管制室之间应在航空器飞越移交点前多少分钟进行移交 A 3 B 5 C 7 D 10 D 塔台管制员应在航空器预计起飞前或预计进入管制区域前多少分钟开放通信 导航设备 A 10 B 20 C 30 D 45 B 昼间 航空器从起飞到上升至多少米的过程中 管制员一般不与机长通话 A 50 B 100 C 150 D 200 B 管制员向进场航空器提供情报 落地条件 根据需要应包括 A 使用跑道号码 B 风向风速和地面温度 C 高度表拨正值 D 以上都对 D 当航空器在区域管制区内着陆 飞越 管制员应当在航空器预计进入管制区边界前多少分 钟开机守听 A 15 B 30 C 40 D 60 B 区域管制区内 雷达管制的航空器与管制区边界线之间的间隔 在相邻管制区使用雷达间 隔时 未经协调前不得少于多少千米 A 5 B 10 C 15 D 20 A 一架航空器的一次雷达标志与另一架航空器的二次雷达标志之间的距离 是以雷达标志的 什么位置测定的 A 以两个雷达标志的中心点 B 两个雷达标志的最近边缘 C 一次雷达标志的中心至二次雷达标志的最近边缘 D 两个雷达标志的最远边缘 C 航空器进入二次雷达覆盖区以前 未得到指定编码时 使用 编码 A 2000 B 3000 C 4000 D 5000 A 提供雷达管制服务前对航空器进行识别转弯 转弯角度应大于 A 10 度 B 20 度 C 30 度 D 40 度 C 航空器的模式 C 高度显示在预定方向的原高度上改变多少米以上时 则可以认为已离开该 高度 A 50 B 90 C 200 D 300 B 下列哪个二次雷达编码正确 A 1309 B 2537 C 8824 D 5690 B 雷达管制员在同一时间 同一扇区内所能管制航空器的数量 可以不考虑哪个限制因素 A 雷达和通信设备的可靠性 B 机场的最低运行标准 C 雷达管制员的能力 D 扇区空间范围 航路结构的复杂程度 B 利用精密进近雷达实施监控服务时 遇下列情况之一即终止雷达监控进近 A 航空器报告看到进近灯光或跑道 B 航空器报告目视地面 C 航空器不需要雷达监控进近 D 以上都对 D 雷达管制尾流标准 先行航空器为中型 跟进航空器为轻型 其间隔标准为 A 6 千米 B 8 千米 C 10 千米 D 12 千米 C 雷达管制尾流标准适用于跟进航空器同高度时 或当跟进航空器在先行航空器下方垂直间 隔小于下述哪一高度飞行时采用 A 1000m B 500m C 600m D 300m D 雷达管制员在什么情况下向航空器通报位置 A 航空器第一次被识别时 B 航空器要求时 C 雷达服务终止时 D 航空器雷达引导后 恢复自主导航时 E 航空器报告的位置与雷达探测的位置有显著差别时 F 以上都对 F 雷达管制间隔的不能适用的情况是 A 经过雷达识别的航空器之间 B 在起飞跑道末端 2 千米之内能被识别的离场与经雷达识别的航空器之间 C 经过雷达识别的航空器与未经过识别的 IFR 飞行的航空器之间 D 未经雷达识别的航空器之间 D 进近雷达管制的最小间隔标准是 A 6 千米 B 10 千米 C 15 千米 D 20 千米 A 区域雷达管制的最小间隔标准是 A 6 千米 B 10 千米 C 15 千米 D 20 千米 B 飞行中失去通讯联络 目视飞行时机长应当 A 保持目视飞行 飞往就近机场降落 B 保持目视飞行 飞往降落站降落 C 保持目视飞行 返航回场降落 D 保持目视飞行 飞往备降机场降落 A 装有应答机的航空器 失去通讯联络时空勤组应将应答机置于 A A7500 B A7600 C A7700 D A2000 B 无氧气设备或氧气设备有故障的航空器 飞行高度通常不得在 米以上 A 3600 B 4000 C 4500 D 5000 B 执行紧急下降程序的航空器应先向右转 度 以此航向飞行 千米 然后平行航 线飞行或回到原航线飞行 A 15 10 B 30 10 C 15 20 D 30 20 D 被劫持的航空器着陆后 应指挥其滑行到远离哪些区域的位置 A 候机楼 B 停机坪 C 油库 D 以上都是 D 航空器情况不明阶段是指 A 航空器超过预计飞越某一位置报告点时间 30 分钟 没有收到任何报告或者从第一次 与航空器联络起 30 分钟内没有再取得联络 B 航空器最后报告的或者管制单位计算的预计到达目的地的时间 30 分钟内仍未到达 C 以上都对 C 航空器告警阶段是指 A 航空器发出紧急信号或对情况不明的航空器经过通信搜寻服务 30 分钟后仍无消息 B 航空器已取得着陆许可 超过预计着陆时间未着陆 又无通讯联络 C 航空器有通信联络 但飞机受到损害尚未导致迫降 D 以上都对 D 航空器遇险阶段是指 A 航空器发出遇险信号或告警阶段之后 进一步扩大通信搜寻服务 1 小时后 仍无航 空器的消息 B 航空器燃油已耗尽而又没有着陆消息 C 接到机长报告 决定选择场地迫降或者航空器有迫降的可能时 D 以上都对 D 航空器遇险时 通话呼叫术语为 A MAYDAY B PANPAN C EMERGENCY D URGENCY A 航空器遇紧急情况时 通话呼叫术语为 A MAYDAY B PANPAN C EMERGENCY D URGENCY B 昼间 飞行员如果明白地面的指挥信号应如何反应 A 摇摆航空器的机翼 B 开关着陆灯两次 C 开关航行灯两次 D 开关着陆灯一次 A 某航空器严重损坏 同时造成 15 人死亡 此次事故为 A 特别重大飞行事故 B 重大飞行事故 C 一般飞行事故 D 飞行事故征候 B 航空器飞错航线或擅自改变飞行航线属于 A 重大飞行事 B 一般飞行事故 C 飞行事故征候 D 严重差错 C 在航路低空飞行阶段 指在区域管制区内 6600M 以下的飞行 时 当两航空器之间的纵向 侧向 垂直间隔同时小于下列哪些情况时 属于危险接近 A 纵向 3 千米 侧向 3 千米 垂直 100 米 B 纵向 3 千米 侧向 1 千米 垂直 200 米 C 纵向 5 千米 侧向 3 千米 垂直 100 米 D 纵向 5 千米 侧向 1 千米 垂直 200 米 A 在进近飞行阶段 指在进近管制区内的飞行 时 当两航空器之间的纵向 侧向 垂直间 隔同时小于下列哪些情况时 属于危险接近 A 纵向 3 千米 侧向 500 米 垂直 100 米 B 纵向 2 千米 侧向 500 米 垂直 50 米 C 纵向 2 千米 侧向 1 千米 垂直 100 米 D 纵向 3 千米 侧向 1 千米 垂直 50 米 C 在塔台管制区飞行时 当两航空器之间的纵向 侧向 垂直间隔同时小于下列哪些情况时 属于危险接近 A 纵向 1 千米 侧向 500 米 垂直 100 米 B 纵向 1 千米 侧向 200 米 垂直 100 米 C 纵向 500 米 侧向 500 米 垂直 50 米 D 纵向 500 米 侧向 200 米 垂直 50 米 D 由于空中交通管制主要责任造成的下列哪些情况不属于空中交通管制事故 A 等级飞行事故 B 由于调配间隔不当 造成两架航空器危险接近 C 造成航空器迫降 D 造成航空器无人指挥 B C D 由于空中交通管制主要责任造成的下列哪些情况不属于空中交通管制工作事故征候 A 误将航空器指挥进入正在射击的炮射区 B 未将飞行动态通知军方飞行管制单位 造成对方把航空器误为不明航空器处置 并 造成航空器被拦截等严重后果 C 误将航空器指挥进入禁区 D 造成航空器取消 返航 D PLN 报的拍发是哪个岗位签派员的职责 A 计划位 B 放行位 C 动态位 D A 或 C 均可 A PLN 报一般于何时拍发 A 前一日 15 下午以后 B 前一日 13 下午以后 C 前一日 19 下午以后 D 前一日 15 下午以前 B C 飞行预先准备阶段需要拍发的电报有 A SITA 格式的 PLN 报 B AFTN 格式的 PLN 报 C AFTN 格式的 PLN 报 仅限非正班 D A 和 C D 对于国内航班 向空中交通服务报告室提交 FPL 报应在 ETD 之前 A 1 小时 B 1 5 小时 C 2 小时 D 3 小时 A 对于国际航班 向空中交通服务报告室提交 FPL 报应在 ETD 之前 A 1 小时 B 1 5 小时 C 2 小时 D 3 小时 C 向空中交通服务报告室提交飞行计划申请是以 的形式进行的 A SITA 格式的 PLN 报 B AFTN 格式的 PLN 报 C FPL 报 D PLN 报和 FPL 报 C 当有重要 VIP 乘机时需要特别通知的管制部门是 A 管调 B 公司领导 C 机场当局 D 区调 D 长期的加班包机计划应由 向 申请 A 签派室 总调 B 签派室 飞行报告室 C 生产办 总调 D 生产办 飞行报告室 C 临时的加班包机计划应由 向 申请 A 签派室 总调 B 签派室 飞行报告室 C 生产办 总调 D 生产办 飞行报告室 B SELCAL 系统是 A 由波音公司开发的 B 由 4 个字母或数字组成 C 供地上局呼叫飞机 D 供飞机呼叫地上局 C CHG 报是用于更正 A PLN 报 B FPL 报 C 任何 AFTN 电报 D A 和 C 都对 B COR 报是用于更正 A PLN 报 B FPL 报 C 任何 AFTN 电报 D A 和 C 都对 A ABS 报是用于取消 A PLN 报 B FPL 报 C 飞行任务 D A 和 C 都对 D CNL 报是用于取消 A PLN 报 B FPL 报 C 飞行任务 D A 和 C 都对 B AFTN 报中的最高等级报为 A SS 级 B DD 级 C FF 级 D GG 级 A FPL 报中巡航高度 A300 表示 A QNE 高度 30000FT B QNH 高度 30000FT C QNE 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安顺市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测试试卷
- 安徽省滁州市南谯区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高考二模化学考点及答案
- 2025教师教育实习总结
- 河南省新乡市红旗区2024-2025学年三年级上学期期末调研英语试卷
- 2024-2025学年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青岛版(五年制)五年级下册期中测试数学试卷(含答案)
- 吊机购买合同范本
- 饰品订单合同范本
- 家具木工劳务合同范本
- 租客个人转租合同范本
- 策划意向金合同范本
- T/GIEHA 013-2019商用厨房油烟管道系统清洗规范
- 团体标准解读及临床应用-成人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技术规范2025
- DB34T 5137-2025电化学储能液冷系统设计技术要求
- 旧房拆除重建协议书
- 2025质量工程师笔试题库及答案
- 期货保密协议书
- 2025-2030年中国电力电容器行业市场经营管理及未来前景展望报告
- 中国儿童维生素A、维生素D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4)解读课件
- 中医院医疗业务科室综合目标考核方案
- 船舶运输公司水上船舶运输安全应急预案
- 2025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专题知识培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