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1 页 共 12 页 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 综合分析题部分 综合分析题部分 2012 9 152012 9 15 录入 录入 考试时 考试时 3 3 大题 大题 3030 分 分 1 1 某企业工人日产量资料如下 某企业工人日产量资料如下 日产量分组 件 工人数 50 60 60 70 70 一 80 80 90 90 100 100 110 110 120 120 130 6 12 12 14 15 18 22 8 合计107 1 上述数列属于 AD A 变量数列 B 品质数列 C 不等距数列 D 等距数列 2 上列数列中的变量是 A A 日产量 B 工人数 C 日产量的具体数值 D 工人数的具体数值 3 上述数列中工人数是 B A 变量 B 频数 C 变量值 D 分组标志 4 各组的频率分别为 C A 61 21 21 41 51 82 28 B 55 65 75 85 95 105 115 125 C 6 11 11 3 14 17 21 7 D 60 70 80 90 100 110 120 130 2 2 为了了解北京市为了了解北京市 20102010 年统计从业资格考试情况年统计从业资格考试情况 北京市统计局从所有参加考试的人员中随机抽取了北京市统计局从所有参加考试的人员中随机抽取了 200200 人进行调查 这人进行调查 这 200200 人的考试成绩统计资料如下 人的考试成绩统计资料如下 分数人数 60 分以下 60 70 分 70 80 分 80 90 分 90 分以上 18 52 73 44 13 利用以上所给资料 完成下列问题 1 题干中北京市统计局的行为属于 C A 统计资料 B 统计学 C 统计工作 D 以上都不是 2 题干中的数列属于 D A 单项式数列 B 品质数列 C 不等距数列 D 等距数列 3 题干中的人数是 B A 变量 B 频数 C 变量值 D 频率 4 题干中的变量是 A A 分数 B 人数 C 分数的具体数值 D 人数的具体数值 5 题干中各组的频率分别为 C A 18 52 73 44 13 B 0 18 0 52 0 73 0 44 0 13 C 0 09 0 26 0 365 0 22 0 065 D 9 26 36 5 22 6 5 6 抽中的 200 人中有人考试成绩为 80 分 则应归入 B A 第三组 B 第四组 C 第三组或第四组均可 D 第三组或第四组均不可以 7 题干中北京市统计局所采用的抽样方式属于 A A 简单随机抽样 B 系统随机抽样 C 分层随机抽样 D 整群随机抽样 8 题干中所进行的调查中 调查对象是 B A 北京市 2010 年所有统计从业资格考试试卷 B 北京市 2010 年所有参加统计从业资格考试的人员 C 北京市 2010 年每一份统计从业资格考试试卷 D 北京市 2010 年每一个参加统计从业资格考试的人员 9 题干中所抽取的 200 人构成一个 B A 总体 B 样本 C 总体单位 D 样本单位 第 2 页 共 12 页 10 题干中分组数列的全距是 C A 30 B 40 C 50 D 60 3 甲 乙两企业人数及月工资分组资料如下 甲 乙两企业人数及月工资分组资料如下 月工资 元 甲企业人数 人 乙企业人数 人 400 以下 400 600 600 800 800 1000 1000 以上 4 15 84 126 28 2 18 73 103 42 在根据上述资料计算平均工资的步骤中 请回答下述问题 1 各组组中值分别为 D A 400 500 700 900 1100 B 200 400 600 800 1200 C 400 600 800 1000 1200 D 300 500 700 900 1100 2 采用的平均数计算方法为 C A 简单算术平均 B 调和平均 C 加权算术平均 D 几何平均 3 甲 乙两企业工人月平均工资为 C A 甲 823 74 元 乙 832 74 元 B 甲 838 66 元 乙 823 74 元 C 甲 823 74 元 乙 838 66 元 D 甲 838 66 元 乙 832 74 元 4 有关甲 乙两企业工人月平均工资的代表性 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CE A 甲企业标准差 160 元 乙企业标准差 170 5 元 B 甲企业标准差大于乙企业标准差 甲企业平均工资代表性大 C 甲企业标准差 162 96 元 乙企业标准差 175 19 元 D 平均指标不相同的总体 可直接用标准差比较其标志变动度的大小 E 甲企业离散系数为 19 78 乙企业离散系数为 20 89 甲企业平均工资的代表性大 4 某车间工人日产量如下表 某车间工人日产量如下表 日产量分组 件 x工人数 人 f总产量 件 xf各组工人数所占比重 25 26 27 28 3 4 7 6 合计 请回答 1 若求工人的平均日产量 则采用的平均数计算方法为 A A 加权算术平均 B 简单算术平均 C 调和平均 D 几何平均 2 工人平均日产量是 A A 26 8 件 B 28 件 C 25 7 件 D 27 8 件 3 各组工人数所占比重为 ABE A 结构相对指标 B 15 20 35 30 C 比例相对指标 D 结构相对数之和大于等于 100 E 结构相对数之和等于 100 5 甲 乙企业工人月产量资料如下表 甲 乙企业工人月产量资料如下表 按月产量分组 件 工人数 人 按月产量分组 件 工人数 人 甲企业 40 50 50 60 60 70 70 80 80 90 90 100 50 100 120 80 60 30 乙企 业 40 50 50 60 60 70 70 80 80 90 90 100 10 18 54 50 60 8 合计 合计 请回答 1 若比较两企业工人月平均产量 则采用的平均数计算方法为 B A 简单算术平均 B 加权算术平均 C 加权调和平均 D 简单调和平均 第 3 页 共 12 页 2 两企业工人平均月产量为 D A 甲企业 72 件 乙企业 67 件 B 甲企业 67 件 乙企业 70 件 C 甲企业 75 件 乙企业 85 件 D 甲企业 67 件 乙企业 72 件 3 两企业工人平均月产量标准差分别为 D A 甲 14 07 件 乙 11 24 件 B 甲 12 24 件 乙 14 07 件 C 甲 11 24 件 乙 12 24 件 D 甲 14 07 件 乙 12 24 件 4 两企业工人平均月产量标准差系数分别为 B A V 甲 20 V 乙 17 B V 甲 21 V 乙 17 C V 甲 20 V 乙 21 D V 甲 21 V 乙 18 5 对比两企业工人平均月产量代表性 则正确的选项有 B A 甲大乙小 B 乙大甲小 C 无法判断 D 代表性相同 6 某厂生产某种产品 上年实际单位成本某厂生产某种产品 上年实际单位成本 1000 元 本年度计划规定单位成本降低元 本年度计划规定单位成本降低 5 而实际单位成本降低了 而实际单位成本降低了 8 同时 同时 计划规定该厂本年劳动生产率比上年提高计划规定该厂本年劳动生产率比上年提高 10 而实际提高了 而实际提高了 15 请回答 1 单位成本计划完成程度为 D A 160 超额 60 完成计划 B 96 84 没完成计划 C 96 84 超额 2 16 完成计划 D 96 84 超额 3 16 完成计划 2 劳动生产率计划完成程度为 A A 104 5 超额 4 5 完成计划 B 150 超额 50 完成计划 C 94 没完成计划 D 94 超额 6 完成计划 7 7 为了了解北京市为了了解北京市 20102010 年统计从业资格考试情况年统计从业资格考试情况 北京市统计局从所有参加考试的人员中随机抽取了北京市统计局从所有参加考试的人员中随机抽取了 200200 人进行调查 这人进行调查 这 200200 人的考试成绩统计资料如下 人的考试成绩统计资料如下 分数人数 60 分以下 60 70 分 70 80 分 80 90 分 90 分以上 18 52 73 44 13 利用以上所给资料 完成下列问题 1 题干中 200 人的平均成绩是 B A 74 B 74 1 C 75 D 75 1 2 上述平均成绩的计算所采用的方法是 C A 简单算术平均法 B 调和平均法 C 加权算术平均法 D 几何平均法 3 题干中 200 人的成绩标准差是 A A 10 45 B 10 54 C 11 45 D 11 54 4 题干中分组数列的离散系数是 B A 0 16 B 0 14 C 0 15 D 0 13 5 离散系数的意义是 B A 离散系数越大 均值的代表性越强 B 离散系数越大 均值的代表性越弱 C 离散系数越大 标准差的代表性越强 D 离散系数越大 标准差的代表性越弱 6 将北京市 2010 年统计从业资格考试的平均成绩与上海市统计从业资格考试的平均成绩相比较 得到 C A 结构相对指标 B 比例相对指标 C 比较相对指标 D 强度相对指标 8 某市某市 2011 年城镇单位从业人员人数数列资料如下表 年城镇单位从业人员人数数列资料如下表 某市 2011 年城镇单位从业人员人数 时间 1 月 1 日 3 月 1 日7 月 1 日11 月 1 日12 月 31 日 从业人员 万人 140 2142 5144 1149 5148 8 请回答 1 关于此数列 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BD A 属于时期数列 B 属于时点数列 C 数列中的每个指标数值可以相加 D 数列中的每个指标数值不能 第 4 页 共 12 页 相加 2 2006 年该市的年平均城镇单位从业人员人数为 D 万人 A 145 02 B 145 07 C 145 12 D 145 15 3 为了更真实地反映该市城镇单位从业人员的变动情况 应尽可能地收集 A A 月度数据 B 季度数据 C 半年度数据 D 年度数据 9 某企业某企业 2001 2006 年期间工业增加值资料如下表 年期间工业增加值资料如下表 某企业 2001 2006 年期间工业增加值 年份2001 年2002 年2003 年2004 年2005 年2006 年 工业增加值 万元 200220231240252262 请回答 1 该企业 2001 2006 年期间工业增加值数列属于 A C A 总量指标时间数列 B 数量指标时间数列 C 时期数列 D 时点数列 2 该企业 2001 2006 年期间工业增加值的年平均增长量为 B 万元 A 10 33 B 12 40 C 42 00 D 62 00 3 该企业 2001 2006 年期间工业增加值的年平均增长速度为 C A B C D 4 该企业 2001 2006 年期间年平均工业增加值为 D 万元 A 239 33 B 239 14 C 237 43 D 234 17 10 200010 2000 年到年到 20082008 年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基本资料如下 年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基本资料如下 年份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8 GDP 万亿元 9 9210 9712 0313 5815 9918 3130 02 年末人口数 亿人12 6712 7612 8412 9213 0013 0813 56 三产比重27 527 728 629 330 631 432 0 人均工资 元 9371108701242214040160241836432817 利用以上所给资料 完成下列题目 1 题干中的几个数列 属于总量指标时间数列的是 AB A GDP 数列 B 人口数列 C 三产比重数列 D 人均工资数列 2 题干中的几个数列 属于相对指标时间数列的是 C A GDP 数列 B 人口数列 C 三产比重数列 D 人均工资数列 3 题干中的几个数列 属于平均指标时间数列的是 D A GDP 数列 B 人口数列 C 三产比重数列 D 人均工资数列 4 题干中的几个数列 属于时期数列的是 A A GDP 数列 B 人口数列 C 三产比重数列 D 人均工资数列 5 题干中的几个数列 属于时点数列的是 B A GDP 数列 B 人口数列 C 三产比重数列 D 人均工资数列 6 十五期间 我国年均 GDP 为 A A 14 18 万亿元 B 13 47 万亿元 C 15 83 万亿元 D 13 14 万亿元 7 2001 年到 2008 年我国人口平均数为 B A 13 40 亿人 B 13 04 亿人 C 14 03 亿人 D 14 30 亿人 8 2000 年到 2008 年我国 GDP 的累计增长量为 D A 19 10 万亿元 B 20 01 万亿元 C 8 39 万亿元 D 20 10 万亿元 9 2000 年到 2008 年我国 GDP 的年平均增长量为 D A 3 35 万亿元 B 2 23 万亿元 C 2 51 万亿元 D 2 87 万亿元 10 计算时间数列的水平指标时 常需要计算逐期增长量和累计增长量这两个指标 二者的关系是 A 12231 121 121 140 2 142 5142 5 144 1144 1 149 5149 5 148 8 2442 2222222 145 12 2442 nnaaaaaa fffn a fffn 万人 262200 12 40 16 1 逐期增长量之和累计增长量 平均增长量 逐期增长量个数时间数列项数 5262 1 200 6262 1 200 6262 1 200 5262 1 200 第 5 页 共 12 页 A 逐期增长量之和等于累计增长量 B 逐期增长量之积等于累计增长量 C 累计增长量之和等于逐期增长量 D 累计增长量之积等于逐期增长量 11 2000 年到 2008 年我国人口数的定基发展速度为 B A 106 27 B 107 02 C 6 27 D 7 02 12 2000 年到 2008 年我国 GDP 的定基发展速度为 A A 302 62 B 3 02 C 2 62 D 202 62 13 2000 年到 2008 年我国 GDP 的年平均发展速度为 A A 114 85 B 104 85 C 113 09 D 103 095 14 计算上述平均发展速度时使用的方法是 A A 水平法 B 累计法 C 叠加法 D 换算法 15 计算时间数列的速度指标时 常需要计算环比发展速度和定基发展速度这两个指标 二者的关系是 B A 环比发展速度之和等于定基发展速度 B 环比发展速度之和等于定基发展速度 C 定基发展速度之和等于环比发展速度 D 定基发展速度之和等于环比发展速度 16 2000 年到 2008 年我国 GDP 的定基增长速度为 D A 302 62 B 4 85 C 13 09 D 202 625 17 2000 年到 2008 年我国 GDP 的年平均增长速度为 A A 14 85 B 4 85 C 13 09 D 3 09 11 11 某商场三种商品销售量和零售价格资料如下表某商场三种商品销售量和零售价格资料如下表 价格 元 件 销售量 件 产品名称 基期报告期基期 报告期 甲 20022040005000 乙 10012080006000 丙 16015030004000 若根据上述资料编制三种商品的销售量指数和零售价格指数 并分析销售量和价格变动对销售额的影响 请回答下述问题 1 销售量指数为 A A 107 69 B 116 35 C 92 86 D 90 56 2 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为 B A 105 67 B 108 04 C 90 28 D 94 62 3 销售量变动对销售额的影响程度和金额分别为 B A 由于销售量的变动 使销售额增长 16 35 增加 34 万元 B 由于销售量的变动 使销售额增长 7 69 增加 16 万元 C 由于销售量的变动 使销售额下降 7 14 减少 14 万元 D 由于销售量的变动 使销售额下降 9 44 减少 19 万元 销售量变动使销售额增加的数额 4 价格变动对销售额的影响程度和金额分别为 B A 由于价格的变动 使销售额增长 5 67 增加 13 万元 B 由于价格的变动 使销售额增长 8 04 增加 18 万元 C 由于价格的变动 使销售额下降 9 72 减少 22 万元 D 由于价格的变动 使销售额下降 5 38 减少 12 万元 价格变动使销售额增加的数额 10 00 5000 2006000 1004000 1602240000 100 107 69 4000 2008000 1003000 1602080000 q q p k q p 11 01 220 5000 120 6000 150 40002420000 100 108 04 200 5000 100 6000 160 40002240000 q p q k p q 100022400002080000160000q pq p 110024200002240000180000pqp q 第 6 页 共 12 页 12 12 某企业三种产品的单位成本和产量资料如下表某企业三种产品的单位成本和产量资料如下表 单位产品成本 元 吨 产量 吨 产品名称 基期报告期基期 报告期 甲3503205060 乙1801765050 丙3030160200 若根据上表资料编制三种产品的总成本指数 成本总指数 产量总指数 并分析由于单位产品成本和产量变动对产品总成本的 影响 请回答下述问题 1 总成本指数为 A A 108 62 B 118 04 C 92 05 D 98 45 总成本指数 108 62 115 02 94 44 108 62 2 产量总指数为 B A 114 86 B 115 02 C 86 94 D 87 06 3 成本总指数为 B A 96 57 B 94 44 C 105 88 D 106 65 4 单位产品成本变动对销售额的影响程度和金额分别为 C A 由于单位产品成本的变动 使总成本增长5 88 增加2117元 B 由于单位产品成本的变动 使总成本增长6 65 增加2400元 C 由于单位产品成本的变动 使总成本下降5 56 增加2000元 D 由于单位产品成本的变动 使总成本下降3 43 增加1235元 5 产量变动对总成本的影响程度和金额分别为 A A 由于产量的变动 使总成本增长 15 02 增加4700元 B 由于产量的变动 使总成本增长 14 86 增加4650元 C 由于产量的变动 使总成本下降 13 06 增加4087元 D 由于产量的变动 使总成本下降 12 94 增加4050元 13 13 某电器城某电器城 5 5 6 6 两个月所销售的三种电器资料如下 两个月所销售的三种电器资料如下 销售量 台 销售价格 元 产品 基期报告期基期报告期 冰箱50060020002200 彩电60040010001200 空调40050015001400 利用以上所给资料 完成下列题目 1 题干中彩电销售量变动的相对数是一个 D A 总指数 B 综合指数 C 平均指数 D 个体指数 2 利用题干中所给资料可以计算得到 ABCD A 数量指标综合指数 B 质量指标综合指数 C 个体指数 D 总指数 3 利用题干中所给资料计算得到的销售量指数属于 A A 数量指标综合指数 B 质量指标综合指数 C 个体指数 D 总指数 4 利用题干中所给资料计算得到的销售价格指数属于 B A 数量指标综合指数 B 质量指标综合指数 C 个体指数 D 总指数 5 利用题干中所给资料计算得到的销售额指数属于 D A 数量指标综合指数 B 质量指标综合指数 C 个体指数 D 总指数 6 利用题干中所给资料计算得到的销售量指数为 A A 106 82 B 106 38 C 113 64 D 105 83 7 利用题干中所给资料计算得到的销售价格指数为 B A 106 82 B 106 38 C 113 64 D 105 83 8 利用题干中所给资料计算得到的销售额指数为 C A 106 82 B 106 38 C 113 64 D 105 83 9 下列说法中 正确的是 A 10 00 60 35050 180200 3036000 115 02 50 35050 180 160 3031300 q q p k q p 11 01 320 60 176 5030 20034000 94 44 350 60 180 5030 20036000 q p q k p q 第 7 页 共 12 页 A 与 5 月相比 该电器城的销售额上升了 30 万元 其中 价格提升导致销售额上升 15 万元 销售量增加促使销售额增加 15 万元 B 与 5 月相比 该电器城的销售额上升了 30 万元 其中 价格提升导致销售额上升 12 万元 销售量增加促使销售额增加 18 万元 C 与 5 月相比 该电器城的销售额上升了 30 万元 其中 价格提升导致销售额上升 18 万元 销售量增加促使销售额增加 12 万元 D 以上说法都不对 10 下列说法中 正确的是 D A 与 5 月相比 该电器城的销售额上升了 13 64 其中 价格提升导致销售额上升 6 82 销售量增加促使销售额增加 6 82 B 与 5 月相比 该电器城的销售额上升了 13 64 其中 价格提升导致销售额上升 6 38 销售量增加促使销售额增加 6 38 C 与 5 月相比 该电器城的销售额上升了 13 64 其中 价格提升导致销售额上升 6 82 销售量增加促使销售额增加 6 38 与 5 月相比 该电器城的销售额上升了 13 64 其中 价格提升导致销售额上升 6 38 销售量增加促使销售额 D 增加 6 82 14 14 某统计工作者撰写了一篇题为某统计工作者撰写了一篇题为 北京碘盐为何脱销北京碘盐为何脱销 的统计报告 研究了的统计报告 研究了 20092009 年年 7 7 月的碘盐销售现状 但到月的碘盐销售现状 但到 20102010 年年 6 6 月才成稿 月才成稿 1 该统计报告的题目类型是 C A 主题式 B 观点式 C 提问式 D 中心式 2 本篇统计报告不能满足 A A 时效性 B 完整性 C 准确性 D 代表性 3 该篇统计报告属于 BCD A 宏观统计报告 B 微观统计报告 C 销售统计报告 D 专题统计报告 15 15 已知某地区某年有关经济发展的综合统计资料如下已知某地区某年有关经济发展的综合统计资料如下 1 农业总产出为 120 亿元 其中间投入为 40 亿元 2 工业总产出为 350 亿元 其中间投入为 250 亿元 3 建筑业总产出为 150 亿元 其中间投入为 90 亿元 4 运输邮电业总产出为 110 亿元 其中间投入为 70 亿元 5 贸易 餐饮业总产出为 100 亿元 其中间投入为 50 亿元 6 盈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为 90 亿元 其中间投入为 30 亿元 7 非盈利性服务业经常性费用支出为 35 亿元 固定资产价值为 100 亿元 虚拟折旧费按固定资产价值的 5 计算 8 全地区劳动者报酬为 320 亿元 固定资产消耗为 40 亿元 生产税收入为 100 亿元 生产补贴为 60 亿元 营业盈余为 30 亿元 请根据上述资料 回答下列问题 1 计算该地区生产总值 GDP 可采用的方法有 AB A 生产法 B 收入法 C 支出法 D 产品法 2 该地区生产总值 GDP 为 B A 425 亿元 B 430 亿元 C 525 亿元 D 310 亿元 解 120 40 350 250 150 90 110 70 100 50 90 30 35 5 430 亿元 3 该地区工业增加值率为 A A 28 6 B 40 C 41 7 D 71 4 解 350 250 350 100 28 6 4 收入法增加值有组成部分是 D A 固定资产折旧 劳动者报酬 营业盈余 B 固定资产折旧 劳动者报酬 生产补贴和营业盈余 C 固定资产折旧 劳动者报酬 生产税和营业盈余 D 固定资产折旧 劳动者报酬 生产税净额和营业盈余 16 16 某户农村居民家中有常住人口某户农村居民家中有常住人口 4 4 名 某年的家庭收支情况如下 名 某年的家庭收支情况如下 家庭总收入为 10 万元 家庭经营费用支出 2 2 万元 税费支出 3000 元 生产性固定资产折旧 2400 元 赠送农村内部 亲友支出 14000 元 第 8 页 共 12 页 请根据上述资料 回答下面的问题 1 农村居民家庭总收入包括 ABCD A 工资性收入 B 家庭经营收入 C 财产性收入 D 转移性收入 2 该调查户的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 A A 14650 元 B 25650 元 C 11720 元 D 10200 元 3 该被抽中的居民家庭提供农村居民生产 收入 消费 积累和社会活动方面的数据时 可采用的方式包括 BC A 农村居民家庭统计报表 B 农村居民家庭现金收支日记账 C 农村居民家庭实物收支台账 D 农村居民家庭现金收支月记账 4 抽取农村的调查住户时 采取的方法为 BCD A 重点抽样 B 多阶段抽样 C 对称等距 D 随机抽样 17 17 某企业的全部实收资本中 国有经济成分的出资人拥有某企业的全部实收资本中 国有经济成分的出资人拥有 40 40 的股权 集体经济成分的出资人拥有的股权 集体经济成分的出资人拥有 30 30 的股本 私人经济的股本 私人经济 成分的出资人拥有成分的出资人拥有 30 30 的股本 的股本 请根据上述资料 回答下列问题 1 该企业属于 A A 国有企业 B 集体探股 C 私人控股 D 其他 2 我国的企业控股情况可分为 C A 四类 B 五类 C 六类 D 七类 3 该材料中涉及到的常用统计标准是 D A 企业登记注册类型 B 大中小微型企业划分 C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 D 企业控股情况划分 4 该企业若实施改制 改制后国有经济成分的出资人拥有 50 的股本 私人经济万分的出资人拥有 50 的股本 未明确由 谁绝对控股 则此时该企业属于 A A 国有控股 B 私人控股 C 集体控股 D 其他 18 18 某企业某企业 20102010 年末资产负债资料如下 流动资产年末资产负债资料如下 流动资产 10001000 万元 固定资产原价万元 固定资产原价 16001600 万元 其中生产经营性固定资产万元 其中生产经营性固定资产 13001300 万元 累计折旧万元 累计折旧 500500 万元 其中本年折旧万元 其中本年折旧 8080 万元 资产总计万元 资产总计 22002200 万元 负债合计万元 负债合计 13001300 万元 其中长期负债万元 其中长期负债 700700 万元 该万元 该 企业没有长期投资和其他资产 也没有在建工程 企业没有长期投资和其他资产 也没有在建工程 根据上述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 该企业 2010 年末固定资产净值为 B 万元 A 1600 B 1100 C 1300 D 1520 2 该企业 2010 年末固定资产合计为 B 万元 A 1600 B 1100 C 1300 D 1520 3 该企业 2010 年末所有者权益为 D 万元 A 2200 B 1500 C 1300 D 900 4 下列对该企业流动负债的表述中 错误的有 BC A 流动负债等于负债合计减长期负债 B 流动负债等于负债合计减长期借款 C 流动负债中不包括应付工资 D 流动负债中包括应交税金 19 某公司某公司 20072007 年年 1212 月月 8 8 日成立 从业人员日成立 从业人员 2828 人 人 1212 月月 1212 日录用日录用 9 9 人 人 1212 月月 2828 日解聘日解聘 6 6 人 人 根据所给资料嘲答下列问题 1 该公司 2007 年年末人数为 A A 31 B 37 C 22 D 28 2 该公司 12 月份平均人数为 C A 31 B 29 C 27 D 26 3 该公司全年平均人数为 A 人 A 2 B 14 C 16 D 27 4 该公司使用的下列人员中 BD 不应该计入在岗职 T 总数 A 外籍职工 B 实习学生 C 兼职人员 D 内部退养人员 20092009 年试题 年试题 20 20 某市某市 20032003 20082008 年期间地区生产总值资料如下 年期间地区生产总值资料如下 某市 2003 2008 年期间地区生产总值 单位 亿元 年 份2003 年2004 年2005 年2006 年2007 年2008 年 地区生产总值568 15636 36731 78819 62926 161018 75 请回答 该市 2003 2008 年期间地区生产总值数列属于 B D A 质量指标时间数列 B 重量指标时间数列 C 时点数列 D 时期数列 该市 2003 2008 年期间地区生产总值的平均增长量为 D A 95 60 亿元 B 70 10 亿元 C 76 48 亿元 D 90 12 亿元 第 9 页 共 12 页 该市 2003 2008 年期间地区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增长速度为 A A 5 1018 78 568 15 1 B 6 1018 78 568 15 1 C 5 1018 78 568 15 1 D 6 1018 78 568 15 1 该市 2003 2008 年期间年平均地区生产总值为 C A 791 45 亿元 B 793 45 亿元 C 783 47 亿元 D 781 47 亿元 解题过程 某市 2003 2008 年期间地区生产总值 单位 亿元 年 份2003 年2004 年2005 年2006 年2007 年2008 年 地区生产总值568 15636 36731 78819 62926 161018 75 逐期增长量 68 2195 4287 84106 5495 59 累计增长量 68 21163 63251 47358 01450 60 定基发展速度 112 01128 80144 26163 01179 31 环比发展速度 112 01114 99112 00113 00110 00 定基增长速度 12 0128 8044 2663 0179 31 环比增长速度 12 0114 9912 0013 0010 00 平均增长量 累计增长量 时间数列项数 1 450 60 5 90 12 亿元 平均增长速度 平均发展速度 1 5 1018 78 568 15 1 112 39 100 12 39 平均发展水平 a n 568 15 636 36 731 78 819 62 926 16 1018 78 6 4700 82 6 783 47 亿元 21 21 某商场三种商品销售量和零售价格资料如下表 某商场三种商品销售量和零售价格资料如下表 某商场三种商品销售量和零售价格资料 价格 元 件 销售量 件 产品名称 基期报告期基期报告期 甲20022040005000 乙10012080006000 丙16015030004000 若根据上述资料编制三种商品的销售量指数和零售价格指数 并分析销售量和价格变动对销售额的影响 请回答下述 问题 销售量指数为 B A 116 35 B 107 69 C 92 86 D 90 56 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为 D A 105 67 B 94 62 C 90 28 D 108 04 销售量变动对销售额的影响程度和金额分别为 D A 由于销售量的变动 使销售额增长 16 35 增加 34 万元 B 由于销售量的变动 使销售额下降 9 44 减少 19 万元 C 由于销售量的变动 使销售额下降 7 14 减少 14 万元 D 由于销售量的变动 使销售额增长 7 69 增加 16 万元 价格变动对销售额的影响程度和金额分别为 A A 由于价格的变动 使销售额增长 8 04 增加 18 万元 B 由于价格的变动 使销售额增长 5 67 增加 13 万元 C 由于价格的变动 使销售额增长 9 72 增加 22 万元 D 由于价格的变动 使销售额增长 5 38 增加 12 万元 解题过程 某商场三种商品销售量和零售价格资料 价格 元 件 销售量 件 销售额 元 产品名 称基期报告期基期报告期基期报告期假定期 甲20022040005000 乙10012080006000 丙16015030004000 销售量变动对销售额的影响程度 假定期销售额 基期销售额 107 69 即增长 7 69 销售量变动对销售额的影响金额 假定期销售额 基期销售额 元 即增加 16 万元 销售价格变动对销售额的影响程度 报告期销售额 假定期销售额 108 04 即增长 8 04 销售价格变动对销售额的影响金额 报告期销售额 假定期销售额 元 即增加 18 万元 22 22 已知某地区某年有关经济发展的综合统计资料如下 已知某地区某年有关经济发展的综合统计资料如下 农 林 牧 渔业总产出为 120 亿元 其中间投入为 70 亿元 工业总产出为 350 亿元 其中间投入为 250 亿元 第 10 页 共 12 页 交通运输 仓储和邮政业总产出为 110 亿元 其中间投入为 70 亿元 住宿和餐饮业总产出为 100 亿元 其中间投入为 50 亿元 盈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为 90 亿元 其中间投入为 30 亿元 非盈利性服务业经常性费用支出为 35 亿元 固定资产价值为 100 亿元 虚拟折旧费按固定资产价值 5 计算 其他行业总产出为 150 亿元 其中间投入为 90 亿元 全地区劳动者报酬为 320 亿元 固定资产消耗为 40 亿元 生产税收入为 100 亿元 生产补贴为 60 亿元 营业盈余为 30 亿元 请根据上述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计算该地区生产总值 GDP 可采用的方法有 B D A 支出法 B 生产法 C 产品法 D 收入法 用生产法计算的该地区生产总值 GDP 为 B A 310 亿元 B 430 亿元 C 425 亿元 D 525 亿元 该地区工业增加值率为 D A 71 4 B 40 C 41 7 D 28 6 用收入法计算的该地区生产总值 GDP 为 C A 310 亿元 B 425 亿元 C 430 亿元 D 525 亿元 解题过程 生产法计算的 GDP 总产出 中间投入 120 40 350 250 110 70 100 50 90 30 35 100 5 150 90 80 100 40 50 60 40 60 430 亿元 收入法计算的 GDP 劳动者报酬 固定资产折旧 生产税净额 营业盈余 320 40 100 60 30 430 亿元 工业增加值率 工业增加值 工业总产出 350 250 350 28 57 即 28 60 23 200723 2007 年主营业务收入年主营业务收入 750750 万元 主营业务成本万元 主营业务成本 500500 万元 业务税金及附加万元 业务税金及附加 3030 万元 其他业务利润万元 其他业务利润 3030 万元 营业费用万元 营业费用 2020 万元 万元 管理费用 50 万元 财务费用 10 万元 补贴收入 3 万元 投资收益 2 万元 营业外收入 10 万元 营业外支出 5 万 元 上交所得税 30 亿元 根据上述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该企业 2007 年主营业务利润为 C A 720 万元 B 250 万元 C 220 万元 D 670 万元 该企业 2007 年营业利润为 D A 250 万元 B 700 万元 C 280 万元 D 170 万元 下列对该企业利润总额的表述中 正确的有 A C A 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实现的盈亏总额 B 是企业从事所有生产经营活动所取得的全部成 果 C 是企业营业利润 投资收益 补贴收入 营业外净收入的总和 D 反映企业最终的财务成果 该企业 2007 年净利润为 A A 150 万元 B 230 万元 C 260 万元 D 680 万元 解题过程 主营业务利润 主营业务收入 主营业务成本 业务税金及附加 750 500 30 220 万元 营业利润 主营业务利润 其他业务利润 营业费用 管理费用 财务费用 220 30 20 50 10 170 万元 利润总额 营业利润 投资收益 补贴收入 营业外收入 营业外支出 170 2 3 10 5 180 万元 净利润 利润总额 所得税 180 30 150 万元 20102010 年试题 年试题 24 24 某水果市场某水果市场 A A B B C C 三个摊位某时段销售同一品种苹果的情况如下表 三个摊位某时段销售同一品种苹果的情况如下表 摊位 苹果价格 元 千克 x 销售额 元 m A B C 5 6 8 300 135 90 合计 请回答 第 11 页 共 12 页 1 若计算苹果的平均价格 应采用的平均数计算方法为 D A 加权算术平均 B 简单调和平均 C 简单算术平均 D 加权调和平均 2 A B C 三个摊位的销售量依次为 D A 1500 千克 810 千克 720 千克 B 720 千克 810 千克 1500 千克 C 11 25 千克 22 5 千克 60 千克 D 60 千克 22 5 千克 11 25 千克 3 苹果的平均价格为 B A 6 3 元 千克 B 5 6 元 千克 C 5 元 千克 D 6 元 千克 4 苹果的销售量与销售额均为 BC A 总体单位总量 B 时期指标 C 总体标志总量 D 时点指标 2525 某厂三种产品的产量和价格情况如下 某厂三种产品的产量和价格情况如下 价格 元 产量 产品 计量 单位基期 p0报告期 p1基期 q0报告期 q1 A B C 件 个 千克 8 10 6 8 5 11 5 13500 11000 4000 15000 10200 4800 若根据上述资料编制三种产品的产量指数和价格指数 并分析产量和价格变动对总产出的影响 请回答下述问题 1 产量指数为 A A 103 64 B 103 11 C 105 68 D 105 14 2 价格指数为 D A 103 64 B 103 11 C 105 68 D 105 14 3 由于产量变动对总产出产生影响 下列选项正确的有 AD A 使总产出增长了 3 64 B 使总产出增长了 3 11 C 使总产出增加了 7950 元 D 使总产出增加了 8800 元 4 由于价格变动对总产出产生影响 下列选项正确的有 BC A 使总产出增长了 5 68 B 使总产出增长了 5 14 C 使总产出增加了 12900 元 D 使总产出增加了 13750 元 26 26 某地区工业企业报告期内劳动者报酬为某地区工业企业报告期内劳动者报酬为 220220 亿元 生产税为亿元 生产税为 7575 亿元 财政补贴为亿元 财政补贴为 1515 亿元 所得税为亿元 所得税为 1010 亿元 固定资亿元 固定资 产折旧为产折旧为 2020 亿元 营业盈余为亿元 营业盈余为 4545 亿元 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夏季亲子活动策划方案
- 建筑方案设计-技术创新
- 情感咨询账号搭建方案
- 小型建筑形体构建方案设计
- 延庆建筑景观拍摄方案设计
- 南开区全网营销报价方案
- 某县第十中学河北省人工智能创客教育实验校总结
- 市北混凝土道路施工方案
- 大学外出活动策划方案
- 工艺美术展览方案
- 人工智能智慧体育课件教学
- 海洋工程概论课件
- GA/T 2187-2024法庭科学整体分离痕迹检验规范
- 盗窃谅解赔偿协议书范本
- GB 45549-2025石墨和萤石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
- 2025年广东广州市高三二模高考政治试卷试题(含答案详解)
- 2024年晋能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真题
- 沟通技巧与护理人文关怀
- 留置针的使用规范
- 钢结构转换层技术交底
- 生物医学面试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