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复习方略)(安徽专用)2013版高考化学 课时提能演练(十三) 4.4氮及其重要化合物 新人教版_第1页
(全程复习方略)(安徽专用)2013版高考化学 课时提能演练(十三) 4.4氮及其重要化合物 新人教版_第2页
(全程复习方略)(安徽专用)2013版高考化学 课时提能演练(十三) 4.4氮及其重要化合物 新人教版_第3页
(全程复习方略)(安徽专用)2013版高考化学 课时提能演练(十三) 4.4氮及其重要化合物 新人教版_第4页
(全程复习方略)(安徽专用)2013版高考化学 课时提能演练(十三) 4.4氮及其重要化合物 新人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安徽安徽 2013 2013 版化学复习方略版化学复习方略 课时提能演练课时提能演练 十三十三 4 44 4 氮及其重要化合物氮及其重要化合物 人教版 人教版 4545 分钟分钟 100100 分 分 一 选择题一 选择题 本题包括本题包括 1010 小题 每小题小题 每小题 6 6 分 共分 共 6060 分分 1 2011 年中国汽车销量增长幅度很大 同时也带来了空气污染 汽车尾气装置里 气体在催化剂表面吸 附与解吸作用的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反应中 NO 为氧化剂 N2为氧化产物 B 汽车尾气的主要污染成分包括 CO NO 和 N2 C NO 和 O2必须在催化剂表面才能反应 D 催化转化总反应为 2NO O2 4CO 4CO2 N2 2 2012 宿州模拟 研究发现 空气中少量的 NO2能参与硫酸型酸雨的形成 反应过程如下 SO2 NO2 SO3 NO SO3 H2O H2SO4 NO O2 NO2 NO2在上述过程中的作用 与 H2SO4在下列变化中的作用相似的是 A 加入少量 H2SO4使淀粉水解 B 碳酸钠与硫酸反应 C 向铜和双氧水的混合物中加入硫酸 D 潮湿的氯气通过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 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2011 天津高考 滴加稀 NaOH 溶液 将湿润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 试纸不变蓝 原溶液中一定无 NH 4 催化剂 2 B 2011 四川高考 向装有 Fe NO3 2溶液的试管中加入稀 H2SO4 可在管口观察到红棕色气体 C 2011 安徽高考 过量的 Fe 粉中加入稀 HNO3 充分反应后 滴入 KSCN 溶液 溶液呈红色 D 2011 大纲版全国卷 46 g NO2和 N2O4混合气体中含有原子总数为 3NA 含有的分子总数为NA 4 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 N2 NO NO2都是大气污染气体 在空气中都能稳定存在 B 向 AlCl3溶液中滴加过量的氨水能看到先产生白色沉淀 后沉淀溶解 C 可用浓硫酸或者浓硝酸除去镀在铝表面的铜镀层 D 在稀硫酸中加入铜粉 铜粉不溶解 再加入 Cu NO3 2固体 铜粉就会溶解 5 下列有关说法或方程式正确的是 A 2011 北京高考 用催化法处理汽车尾气中的 CO 和 NO CO NOC NO2 催化剂 B 2011 江苏高考 NO2与水的反应 3NO2 H2O 2NO NO 2H 3 C 2011 新课标全国卷 NH4HCO3溶于过量的 NaOH 溶液中 HCO OH CO H2O 32 3 D 2011 江苏高考 在 1 0 mol L 1的 KNO3溶液中 H Fe2 Cl SO一定能大量共存 2 4 6 如图 同温同压下 两个等体积的干燥圆底烧瓶中分别充满 NH3 NO2 进行喷泉实验 经充分反应 后 瓶内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 B C D 不能确定 7 2012 滁州模拟 如图所示 试管中盛装的是红棕色气体 可能是混合物 当倒扣在盛有水的水槽中 时 试管内水面上升 但不能充满试管 当向试管内鼓入氧气后 可以观察到试管中水柱继续上升 经 过多次重复后 试管内完全被溶液充满 关于原来试管中盛装的气体不正确的猜测是 3 A 可能是 N2与 NO2的混合气体 B 可能是 O2与 NO2的混合气体 C 可能是 NO 与 NO2的混合气体 D 可能是 NO2一种气体 8 下列各组物质中 气体 X 和气体 Y 同时通入盛有溶液 Z 的洗气瓶中 如图 一定没有沉淀生成的是 XYZ ANO2SO2BaCl2 BNH3CO2Al2 SO4 3 CNH3CO2CaCl2 DCO2SO2CaCl2 9 绿色化学实验 已走进课堂 下列做法符合 绿色化学 的是 实验室收集氨气采用图 1 所示装置 实验室中做氯气与钠的反应实验时采用图 2 所示装置 实验室中用玻璃棒分别蘸取浓盐酸和浓氨水做氨气与酸生成铵盐的实验 实验室中采用图 3 所示装置进行铜与稀硝酸的反应 4 A B C D 10 易错题 在某 100 mL 的混合液中 硝酸和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分别是 0 4 mol L 0 1 mol L 向该混合液中加入 1 92 g 铜粉 加热 待充分反应后 所得溶液中铜离子物质 的量浓度是 A 0 15 mol L B 0 225 mol L C 0 30 mol L D 0 45 mol L 二 非选择题二 非选择题 本题包括本题包括 3 3 小题 共小题 共 4040 分分 11 12 分 2012 长沙模拟 某试剂厂用银 含杂质铜 和硝酸 含杂质 Fe3 反应制取硝酸银 步骤如下 依据上述步骤 完成下列填空 1 溶解银的硝酸应该用 硝酸 填 浓 或 稀 原因是 填字母 下同 a 减少过程中产生 NOx的量 b 减少原料银的消耗量 c 节省硝酸的物质的量 2 步骤 B 加热保温的作用是 a 有利于加快反应速率 b 有利于未反应的硝酸挥发 c 有利于硝酸充分反应 降低溶液中 c H 5 3 步骤 C 中是为了除去 Fe3 Cu2 等杂质 冲稀静置时发生的化学反应是 a 置换反应 b 水解反应 c 氧化还原反应 产生的沉淀物化学式 12 14 分 探究题 某化学课外活动小组在实验室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进行 氨的催化氧化 实 验 1 A 处是气体发生装置 A 中所用的试剂只能从下列物质中选取 硝酸铵 碳酸铵 碳酸氢铵 氯化铵 熟石灰 氢氧化钠 若 A 中制取气体时只用了一种药品 则该药品可以是 填选项序号 在只用一种药品制取氨气 时 图中空白处所需仪器应为 选填下列仪器编号 固定装置省略 2 该装置补充完整后 仍然存在一定的缺陷 试从安全与环保的角度来考虑 对该装置进行改进 6 3 按照改进后的装置进行实验 请完成以下问题 装置 B 的作用是 写出 C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若 A B 处试剂足量 则装置 D 中可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有 13 14 分 预测题 硝酸是极其重要的化工原料 工业上将产生的 NO2在密闭容器中用水多次反复循环吸 收制备硝酸 1 工业上用水吸收 NO2生产 HNO3 生成的气体经多次氧化 吸收的循环操作充分转化为硝酸 假定上述过 程无其他损失 试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 为了证明 NO 也可以与氧气和水共同反应生成 HNO3 某学生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 有关夹持装置已略去 检查装置气密性良好后 为观察到 NO 气体生成 打开 K1 关闭 K2 应从 U 形管的长管口注入稀硝酸至 后 迅速关闭 K1 观察到 U 形管内的现象是 装置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蘸 NaOH 溶液的棉花团的作用是 打开 K2 至装置 中长玻璃管中的气体呈无色后 打开 K3 反应一段时间后 长玻璃管中并未充满液 体 设计简单方法检验长玻璃管中的气体是否含 NO 7 答案解析答案解析 1 解析 选 D 反应过程中 NO O2为氧化剂 N2为还原产物 汽车尾气中的 N2不是污染物 NO 和 O2的 反应不需要催化剂 根据题中的图示 可将反应的过程分成如下两步写 2NO O2 2NO2 2NO2 4CO N2 4CO2 将两步反应式合并可得总反应式为 2NO O2 4CO4CO2 N2 催化剂 2 解析 选 A 观察题干信息可知 NO2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 A 选项中 H2SO4起了催化剂的作用 B C 选项中 H2SO4作为反应物 D 选项中浓硫酸起到了干燥剂的作用 A 选项符合题意 3 解析 选 B 由于氨气极易溶于水 若铵盐和强碱在稀溶液中反应且不加热时 产生的氨气不会挥发 出来 红色石蕊试纸就不会变蓝色 A 错 在酸性溶液中 NO具有氧化性 被 Fe2 还原成 NO 气体 NO 3 气体在管口遇空气氧化成 NO2 B 正确 Fe 粉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物是 Fe3 但过量的铁会继续和 Fe3 反 应 将其还原成 Fe2 所以滴入 KSCN 溶液不可能显红色 C 错 假设 46 g 气体全为 NO2 则其含有的原 子数为 3NA 含有的分子数为NA 实际存在反应 2NO2 g N2O4 g 导致分子数减少 原子数不变 D 错 4 解析 选 D A 项 N2不是污染物 NO 在空气中会发生反应 2NO O2 2NO2 不能稳定存在 A 错 B 项 Al OH 3沉淀不能溶于过量的氨水中 B 错误 浓硫酸和浓硝酸都能使铝钝化 但在常温下 浓硝 酸能与铜反应 浓硫酸不能与铜反应 故可用浓硝酸 不能用浓硫酸 C 错误 选项 D Cu 不能与稀硫 酸反应 但加入 Cu NO3 2后 溶液中存在 HNO3 Cu 溶解在 HNO3中 D 正确 5 解析 选 B NO2为污染性气体 是引起光化学烟雾的物质之一 用催化剂处理汽车尾气中的 CO 和 NO 不再生成污染性气体 发生的反应为 2NO 2CO2CO2 N2 A 错 C 项 NH也能与 催化剂 4 OH 发生反应 C 错 D 项 NO与 H 组合成 HNO3能将 Fe2 氧化 不能大量共存 D 错 3 6 解题指南 解答本题时注意以下三点 1 假设两烧瓶的容积都为 1 L 且气体都处在标准状况下 2 两烧瓶中溶质的成分及物质的量 3 两烧瓶中进入溶液的体积 解析 选 C 假设两个容器的状况均为标准状况 中物质的量浓度计算公式为 c V L 22 4 8 L mol 1 V L 1 22 4 mol L 1 中物质的量浓度计算公式为 c 2 3 V 22 4 mol 2 3V L 1 22 4 mol L 1 因此 C 选项正确 7 解题指南 解答本题要注意以下两点 1 明确氮气不溶于水 且常温下不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2 NO2可与水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 NO NO2和 NO 与氧气按适当的比例被水完全吸收 解析 选 A 选项分 析结论 A 因为 N2的存在最终试管内不会充满溶液不正确 B 若 V NO2 V O2 4 1 则会出现题中所述现象正确 C NO 与 NO2按任意比混合都会出现题述现象正确 D 只有 NO2时 溶液先充入试管的 2 3 通入适量氧气后试 管内可充满溶液 正确 8 解题指南 解答本题要注意以下两点 1 分析气体与气体 气体与水 气体与溶液间的反应 2 要考虑气体的相对用量不同而导致反应产物不同的情况 解析 选 D A 选项中 NO2与 H2O 反应生成 HNO3 HNO3将 SO2氧化为 H2SO4 H2SO4与 BaCl2溶液反应生 成 BaSO4沉淀 B 选项中 NH3与 Al2 SO4 3溶液反应生成 Al OH 3沉淀 C 选项中 NH3与 CO2 H2O 反应可 能生成 NH4 2CO3或 NH4HCO3 若生成 NH4 2CO3 则 NH4 2CO3与 CaCl2反应会生成 CaCO3沉淀 若生成 NH4HCO3 则无沉淀产生 D 选项中 CO2和 SO2均不与 CaCl2发生反应 一定无沉淀生成 9 解析 选 C 绿色化学 的思想是尽量使用无毒 无害的原料 采取合理安全的工艺合成产物 原 子利用率为 100 无污染 对环境友好 的做法可防止氨气对空气的污染 的做法对尾气进行吸收 处理 有效防止氯气对空气的污染 的做法中 铜丝可以活动 能有效地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用 气球收集反应产生的污染性气体 待反应后处理 也防止了对空气的污染 以上三种做法均符合 绿色 化学 的做法 而 的做法中氨气与氯化氢气体直接散发到空气中 对空气造成污染 不符合 绿色化 学 的做法 10 解析 选 B 溶液中同时存在 H 和 NO时就能够与 Cu 发生反应 该溶液中 H 实际为 0 06 3 mol 应该根据离子方程式进行计算 正确解题思路为 3Cu 8H 2NO 3Cu2 2NO 4H2O 3 3 8 2 3 9 0 03 mol 0 06 mol 0 04 mol x 根据各物质量的关系可知 H 不足 应根据 H 进行计算 x 3 0 06 mol 8 0 022 5 mol 因此 铜离子浓度为 0 225 mol L 误区警示 本题易错选 A 和 C 1 错选 A 的主要原因是直接根据题目中给出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为 0 04 mol 进行计算 从而得出参与反 应的铜的物质的量为 0 015 mol 解题时忽略溶液中仍然存在 H 在该条件下 生成的 Cu NO3 2 中的硝 酸根离子要继续和铜反应 2 错选 C 的原因是未进行过量计算 直接根据 Cu 的物质的量计算 从而得出错误答案 0 30 mol L 11 解析 1 根据反应方程式 Ag 2HNO3 浓 AgNO3 NO2 H2O 3Ag 4HNO3 稀 3AgNO3 NO 2H2O 可知 每生成 1 mol AgNO3 如用浓 HNO3 消耗 HNO3 2 mol 产生 1 mol NO2 如 用稀 HNO3 只需 HNO3 4 3 mol 放出 NO 1 3 mol 故用稀硝酸比用浓硝酸好 原因为减少氮氧化物的排 放量 从而节省硝酸的使用量 即理由为 a c 2 根据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加热保温是使反应加快 促使 HNO3与 Ag 反应 而不希望 HNO3损失 因 此其目的是 a c 3 由水解原理可知溶液浓度小 促进水解 使 Fe3 Cu2 生成难溶的 Fe OH 3 Cu OH 2而除去 答案 1 稀 a c 2 a c 3 b Fe OH 3 Cu OH 2 12 解题指南 解答本题要注意以下两点 1 题目对制取氨气的药品有限制条件 2 根据实验的药品特点选择仪器和分析装置的作用及实验现象 解析 1 实验目的是进行 氨的催化氧化 实验 故 A B 装置是用来制取 NH3和 O2的 根据制取 NH3 只用一种药品和制取 NH3的同时必须产生能与 Na2O2反应生成 O2的物质的要求 选用碳酸铵或碳酸氢铵 选用给固体物质加热所需要的仪器 e f g h 2 从安全和环保的角度来考虑 应该在 C D 之间增加一个防倒吸装置 在 D 后增加一个尾气吸收装置 因为从 C 中导出的气体主要是 NO2 NO2与水反应生成稀硝酸和 NO 易倒吸 且尾气对环境有污染 答案 1 或 e f g h 2 在装置 C 与 D 之间增加一个防倒吸装置 在 D 后增加一个尾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