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基于知识的企业核心竞争力与企业知识链管理终稿-吴金希_第1页
论基于知识的企业核心竞争力与企业知识链管理终稿-吴金希_第2页
论基于知识的企业核心竞争力与企业知识链管理终稿-吴金希_第3页
论基于知识的企业核心竞争力与企业知识链管理终稿-吴金希_第4页
论基于知识的企业核心竞争力与企业知识链管理终稿-吴金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论基于知识的企业核心竞争力与企业知识链管理论基于知识的企业核心竞争力与企业知识链管理 吴金希 1 白玫2 刘冀生1 1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2 华中科技大学系统工程所 摘要摘要 本文在简要回顾战略管理理论资源学派以及知识管理的有关理论基础上 指出战略管理和知识管理 殊途同归 企业最重要的资源就是知识 企业的核心能力的关键就是知识管理能力 并提出了知识管理战 略的概念 在此基础上 认为企业知识管理的重点在于企业知识链管理 最后 给出了知识链的理论模型 关键词关键词 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 知识管理知识管理 知识管理战略知识管理战略 知识链知识链 知识链模型知识链模型 The Knowledge Based Core Competence of Enterprise and The Knowledge Chain Management Abstract This article claims that the core capability of a enterprise is almost equal to the ability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by reviewing the development of strategy management theories especially the resource based views of the firm and the views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Moreover we discuss the conception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strategy and emphasize that the critical thing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should be knowledge chain management Finally we give a model of knowledge chain Key words Core Competence Knowledge Management Knowledge Management Strategy Knowledge Chain The Model of Knowledge Chain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 在企业管理理论界 有两大理论学说最为引人瞩目 一是战略管理理论中的 资源学派 又称能力学派 二是随着知识经济到来而迅速发展的知识管理理论 十几年来 国内外有关这 两大管理理论的新学说 新观点层出不穷 并且它们都在各自的研究领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通过回顾两 种理论发展的历史渊源 我们发现 企业核心能力理论和知识管理理论在研究的本质上是一致的 它们殊 途同归 最终都将焦点集中于企业的 知识 及企业知识管理的能力上面 一 企业核心能力的 核心 在于对知识的管理能力 1 核心竞争能力理论的历史渊源 企业核心能力理论是随着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而发展的 战略管理自六十年代发源于美国以来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 走过了几个发展的历史阶段 大致可以分为三个 第一个阶段就是在二十世纪六十 七十年代 在这个理论发展的初期阶段 人们研究的重点是以企业适应环境和提高企业产品市场占有率为 目标的企业战略管理理论 代表人物是安索夫 安德鲁斯等 其代表性的理论分析工具是 SWOT 分析框 架和 波士顿矩阵 战略管理理论的第二个发展阶段是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 以哈佛大学教授迈克 波 特为代表的战略定位学派成为这个时期战略管理理论的主流 他们将产业经济学的理论应用于企业战略管 理 八十年代中期 波特出版了其专著 竞争战略 提出了战略分析的框架应该从产业的竞争结构出发 企业战略管理的重点是战略定位 并因此采取相应的战略配套措施 波特还提出了行业的五种竞争力量之 说 并概括出低成本 差异化 集中化等三种企业一般竞争战略 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 九十年代初 战略管理理论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以 Prahalad 和 本文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 项目批准号 作者简介 吴金希 1969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生 白玫 1963 华中科技大学系统工程博士生 刘冀生 1938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 2 Hamel 为代表的企业能力学派成为战略管理理论的新的主流学派 标志性的事件就是 1990 年 Prahalad 和 Hamel 在哈佛商业评论 HBR 上发表了 企业核心能力 一文 该学派指出企业战略管理理论分析 的重点应该在于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匹配 企业应该注重内部资源和能力的培育 该学派认为 企业竞争优 势的源泉在于企业具有基于企业内部资源的竞争对手难于模仿的能力 2 能力 背后是 知识 十几年以来 对能力理论的进一步深化研究 使得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 隐藏在企业能力背后并决定 企业竞争优势的关键是企业掌握的知识 其实 从企业核心能力的定义中 人们也不难看出 企业能力的 根源在于知识 Prahalad 和 Hamel 在 1990 的那篇著名文章中 就已经明确指出 核心竞争力是组织的 积累性的学识 特别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的生产技能和集成的多种技术流派的学识 很显然 该定义中 的 生产技能 技术流派 积累性学识 等关键性的字眼 无论从中文还是从英文原文理解 我们都 不难看出它们都是 知识 的一种 也就是说 Prahalad 和 Hamel 在一开始就定义了企业核心能力的知 识性 并且 在这个核心能力的定义中 不仅包含了知识的实体性和静态性 而且强调学习 突出了知识 的动态性的特征 亦即核心能力定义体现了知识的 波粒二相性 进一步 Verna Allee 指出 竞争力就是快速向市场提供新产品或增强竞争力而调整知识 强调 核 心竞争力是使公司能持续开发新产品和开拓市场的特性 她将核心竞争力 市场和知识结合起来 这无 疑是正确的 核心能力也好 竞争力也好 最后必须拿到市场上去检验 市场是企业有无核心竞争力的试 金石 这也正是能力学派没有拘泥于企业内部而忽视外部环境的精彩之处 在这里 学者们又一次明确企 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企业知识的竞争力和对知识管理的能力 更明确地 Allee 认为 一种围绕知识来组织企业的结构化方法就是制定核心能力战略 她指出 这不仅要从当前的知识效用的角度出发 还要从获取未来知识的角度出发 Gary Hamel 本人在 1994 年也提出 一种核心竞争力毫无疑问地包括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 企业的相对于竞争对手的难于模仿 的能力其实就是企业的隐性知识 Dorothy Leonard Barton 则认为 公司核心竞争力应定义为识别和提供 优势的知识体系 包括四个维度 员工的知识和技能 物理的技术系统 管理系统 价值和规范 Winter 则直接说 企业是 生产知识的仓库 3 基于 知识 的能力观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推知 发展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企业核心能力理论 从诞生的那天起 就带上了 深深的 知识 的烙印 事实上 无论是能力理论还是 基于资源的企业理论 resource based view of firm 都强调企业的能 力来源于企业的 独特资源 例如 最初的能力学派学者认为 企业的能力归于企业的独特的资源和对 这种独特资源的独特的最优配置和使用 在这里 资源的概念是十分宽泛的 除了知识之外 还包括物质 的 财务的 既有有形的 也有无形的 等等 但是 人们不难看出 在所有的企业的资源中 重要性是 不一样的 在知识经济时代 知识无疑是最具战略性的资源和资产 有形的物质资源是无法和它相比的 机器 原材料即使是非常稀缺的 但是相对于知识而言 企业的这些资源也是可以较为容易地通过市场交 易行为得到的 同时 那些非知识资源离开了拥有知识的人的有意识地有目的地寻找 经济租金 的活动 是不能产生任何生产力的 而知识则不同 它更具有稀缺性和难以模仿性 每个企业内部的显性知识和隐 性知识 尤其是隐性知识是难于交易和模仿的 因此 能力学派的所谓的 独特资源 不是别的 归根到 底是知识 正是由于企业内部知识的独特性 才使得企业在面对同样的市场环境 反应不同 表现出竞争 能力的优劣 因此说 企业能力本质上是知识专有的 具备知识的一切属性 知识是知识经济时代企业资源的核心 只有知识才能最终解释核心竞争能力 也唯有知识和知识管理才是企业核心能力 核心竞争力的最终的逻 辑归宿和唯一源泉 在知识那里 企业的那种看来不容易被理解和测度的核心能力找到了答案 另外 正确认识基于 知识 的能力观还需把握住这样一个概念 即企业的核心能力是一个动态的知 识系统 首先 这个系统是 知 和 识 的有机结合体 所谓的 知 是指实体的和存量的知识 所谓 的 识 是指知识的动态性 周期性和过程性 它是企业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能力的结合 这种认知能 3 力本质上就是一种学习能力 learning 识 比 知 更重要 企业的竞争能力主要体现在 识 方面 其次 这个系统应具有较强的新陈代谢功能 它是不断吐故纳新的动态系统 正是由于企业的知识体系的 不断新陈代谢才保证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先进性 有效性和持久性 二 企业知识管理的重点在于形成核心能力和竞争优势 虽然早在知识经济概念出现以前 知识 知识管理 组织学习的概念就已经散见于各种文献中 更确 切地讲 实际上知识的概念是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史的 工业革命以来 培根的 知识就是力量 的名 言更是渗透到工业文明的血液之中的 尽管如此 人们对知识概念的透彻理解 当然这不是终点 并真 正形成一种全球范围内研究的热点则是九十年代以后的事情了 有两大标志性的事件极大促进了知识管理 理论的发展 一是九十年代初 美国学者 Peter Singe 的 第五项修炼 的出版为标志 创建学习型组织 成为企业管理研究的重点 在今天看来 组织学习和组织记忆等概念都是组织知识管理的部分研究领域和 子概念 二是知识经济在全球范围内被认识和重视 知识管理真正成为名正言顺的企业管理研究的主流之 一 近十年来 人们对于知识的概念 知识的特性 知识与信息的区别 知识的分类 知识的转化等基本 概念都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和一致的看法 对于知识管理 人们一般认为 它是一个组织作为一个整体在 组织内外知识的海洋中 充分利用各种工具和手段 对知识的捕获 应用和创新的过程 目的是将最恰当 的知识在最恰当的时间传递给最恰当的人 以便使组织中的个人能够做出最恰当的决策 而作为组织则提 高了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 从不同的背景出发 国内外的学者对知识管理理论的研究呈现纷繁复杂的局面 研究的角度和重点不 同 形成的理论体系和看法就各异 目前就企业的知识管理 国内外就形成了至少以下几个学派 技术学 派 行为学派 传播学派 综合学派 技术学派认为 知识管理就是信息管理的高级阶段 该学派的学者有计算机和信息科学的知识背景 他们研究的重点集中于技术的层面 如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 人工智能 群件 知识库等软件的设计开发 等 目前微软 IBM SAP 等公司都已经推出了知识管理的应用软件 行为学派认为 知识管理就是对人的管理 他们研究的重点在于对个体的行为的评估 测量 激励等 的过程 这些学者都有哲学 政治学 心理学 社会学的知识背景 传播学派的学者以前大都是传播学和信息学领域的专业研究人员 他们对于知识及知识管理的研究没 有摆脱原有知识背景的桎梏 从知识的编码 发送 传播 接收 解码的过程对知识传播的机理进行研究 大体上 也可以将他们划分为技术学派或信息学派 综合学派则呈现大一统的趋势 他们试图将各种学派兼收并蓄 融会贯通 用系统的观点 全面的观 点研究知识管理 上述各种学派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背景 的确从不同的侧面对知识管理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 而这 些成果也都是知识管理这个理论大厦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 这些理论流派都没有抓住问题的本质和要害 我们认为 研究知识管理不能就 知识 论 知识 正如 Carl Frappuolo 所说 知识管理就是利用集 体的智慧提高组织的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 企业的知识管理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应该是提高企业的核心 竞争能力 知识管理必须与一般的职能管理 如信息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等区别开来 应该将其提升到战 略的层次 持这种观点的原因不仅仅是由于我们的战略管理理论背景使然 更重要的是 我们客观地认为知识管 理是战略管理理论历史发展的逻辑必然 正如前面所述 在知识经济条件下 企业的生存 成长 竞争内 涵 长期绩效等战略管理范畴的概念在离开 知识 和 知识管理 以后都无从谈起 知识管理战略不应 是部门层次的职能战略 在某种程度上 它与企业的竞争战略的内涵基本上是等同的 这时 企业就是一 个知识的集合体和学习的组织系统 企业的持续竞争优势和长期绩效根本上就是企业的知识管理的效果 企业的战略管理实质上变为企业知识获取 积累 整理 学习 应用 共享 创新的知识管理的过程 因此 我们一开始就认为知识管理的研究应该跳出技术和信息管理的范畴 从战略的角度研究知识管 理 并提出了知识管理战略的概念 所谓的知识管理战略就是在知识经济条件下 在企业外部环境急剧快 4 速的变化的情况下 尤其是企业面临知识的爆炸式增长和知识传播的手段出现革命性变化的情况下 为了 企业的长期生存 以企业内外的知识作为最重要的资源进行管理的一系列的战略谋划 策略 战术和管理 方法的集成 以此来提高组织的知识创新能力 形成并保持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最终使得企业赢得市场 竞争的胜利 从定义可知 知识管理战略研究的核心的在于通过企业知识管理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只有这样才能抓住知识管理的重点 总之 通过以上两部分对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和知识管理理论的研究成果的回顾 我们不难得出 这样的结论 在知识经济条件下 看来相去甚远的两种管理理论其本质上是在研究同一个问题 即企业如 何通过知识管理形成核心能力和竞争优势 因此说 两种理论殊途同归 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核心能力理 论在 知识 这里找到了其理论的源泉和根据 知识管理理论也必须仅仅围绕 竞争能力 来研究 更进一步的研究表明 企业所处的内外环境是一个知识的海洋 为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如何有 效地进行知识管理操作才是问题的关键 这也是目前企业管理实践最需要的 在这里 我们将企业的知识 管理简化和概括为对知识链的管理 三 知识链概念及其理论模型 目前为止 国内外学者提出知识链概念的并不多 从文献资料来看 学者研究的重点大都从供应链的 角度 提出知识供应链的概念 例如 Rechard Hall 和 Pierpaolo Andriani 提出了一种管理供应链隐性知识 的方法 国内学者对知识供应链也有一些类似研究 我们从系统的知识管理出发 认为企业的知识链不应该仅仅停留在 供应链 的层次上 它应该是一 个抽象化了的完整的知识管理系统模型 如果下一个定义的话 知识链是这样的一种知识链条 网络 在这个链条形的网络中 企业对内外知识进行选择 吸收 整理 转化 创新 形成一个无限循环的流动 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 企业与外部环境之间 企业内各组织之间 人与人之间 人与组织之间被一种无形 的知识链条所联系 企业对这条知识链的管理的质量将决定了企业的核心能力 这样 知识链概念的提出就抓住了知识管理的核心 克服了目前知识管理研究过于宽泛的不足 这个 概念的提出使得人们在实践中易于理解 操作和规范化管理 可以推知 知识链的管理过程 就是核心能 力的识别 培育 转换的过程 在这个意义上 美国学者 C W Holsapple 和 M Singh 在 1998 年提出了一个系统的知识链的概念 该 知识链是从组织内的知识和组织的核心竞争能力的关系出发构建的 C W Holsapple 和 M Singh 构建的知 识链如图 1 所示 知识链中的主要活动和辅助活动的功能如表 1 和表 2 所示 其中 知识链的产出包括两 个方面 一是 学习 learning 即所谓的 识 二是 知 的产出 projection 正是由于 知 和 识 的结合 才形成了企业的竞争能力 领 导 学学 合 作 控 制 习习 测 量 知识 知识 知识 知识 知识 出出 获取 选择 生成 内化 外化 产产 图 1 知识链模型 表 1 知识链模型中的主要活动功能 知识获得知识获得 从组织外部获取知识 并使之变得易为组织所用 知识选择知识选择 从组织内部选择知识资源 并使之易为组织所用 知识生成知识生成 从现有的知识中发现 分化出新的知识 知识内化知识内化 将已经 获得 选择 生成 的知识通过分发 储 竞竞 争争 能能 力力 5 藏等方式进行整理 从而改变组织的知识资源状态 知识外化知识外化 将知识融入组织的产出 projection 中 表 2 知识链模型的辅助活动的功能 领导领导 建立条件使得知识管理的引导工作更富有成效 合作合作 在知识管理活动中 加强合作管理 将合适的过程和资 源在合适的时间带到合适的地点 并充分加以运用 控制控制 使知识的质量和数量满足要求 并符合安全性的要求 测量测量 评估知识资源 知识生成 知识新陈代谢的价值 C W Holsapple 和 M Singh 构建的这个知识链模型有很多可取之处 但是它尚不能全面反映真正的知 识链概念 其缺陷主要有两点 第一 该知识链缺乏环境的适应性 从知识链的定义中 我们可以看出 企业的知识链实际上是一种 链状网络 在这个网络中 企业内部的知识链首先是外部知识网的一个节点 企业的知识链要能够与外界 的知识网进行动态匹配 这种匹配本身是企业知识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例如 随着产品技术结构的复杂 化 产品的生命周期不断缩短 用户要求越来越多样化 同时每一种产品的投入成本不断增大 一种产品 从原材料 零部件再到整机 从产品的设计开发 试制 生产 运输 营销等各个环节的知识含量越来越 多 结构越来越复杂 在各个知识点上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在整个产业的知识链中 一个企业很难做到十 全十美 十项全能 实际上 在产业的知识链中追求全能是危险和愚蠢的 一个企业只能抓住产业知识链 的一个或有限的几个节点 才有可能在这些节点上形成核心能力 因此 企业内部知识链必须与外部知识 链进行沟通和互动 以实现最佳知识节点定位 第二 该知识链缺乏动态性 它没有反馈 没有表现出知识的无限循环 实际上 正是知识链中知识 的无限循环 流动 才促进了企业核心能力的新陈代谢和螺旋上升 基于此 我们认为较为完善的知识链应该是这样的 如图 2 所示 领 导 学学 合 作 控 制 习习 测 量 知识 知识 知识 知识 知识 出出 获取 选择 生成 内化 外化 产产 图 2 改进后的知识链模型 改进后的知识链克服了图 1 的不足 体现了知识管理的动态性 联系性 系统性 较好地反映了企业 核心竞争力和知识的本质联系 在知识和竞争能力之间为人们架起了一座桥梁 当然 这个知识链并不是 也不应该是研究的终结 许多研究有待深化 例如 知识链内部知识获取 选择 生成 内化 外化等的 内部机制及相互之间的联系机制的研究等 需要进一步探讨 主要参考文献主要参考文献 1 维纳 艾丽 知识的进化 珠海出版社 1998 外外 部部 知知 识识 网网 竞竞 争争 能能 力力 6 2 王毅等 企业核心能力 理论溯源与逻辑结构剖析 管理科学学报 2000 年 9 月 3 余广胜 一种全新的企业理论 上 下 外国经济与管理 2000 年 2 月 3 月 4 项国鹏 汪良军 知识视角度的企业核心竞争力 外国经济与管理 2001 年 3 月 5 李志能 尹晨 从知识的角度回顾企业能力理论 新管理 2001 年 4 期 6 蔡翔等 论知识供应链 研究与发展管理 2000 年 12 月 7 陈志祥等 论知识链与知识管理 科研管理 2000 年 1 月 8 Prohalad C K and Gary Hamel 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 HBR 1990 5 6 79 91 9 Hamel Gary and C K Prahalad Competing for the future Boson HBSP 1994 10 Ikujiro Nonaka The Knowledge Creating Company HBR 1991 11 12 94 104 12 Teece D J Pisano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