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1].平面几何综合复习(四)_第1页
51[1].平面几何综合复习(四)_第2页
51[1].平面几何综合复习(四)_第3页
51[1].平面几何综合复习(四)_第4页
51[1].平面几何综合复习(四)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平面几何综合复习平面几何综合复习 四四 例题精选例题精选 例 1 已知 如图圆内接 ABC 中 AB BC PA 是圆的切线 PB 与圆相交 于 D 点 连结 CD 求证 ACPBCD 2 分析 本题考查 圆中证相似 首先将要证的结论等 积式 化成等比式 即求证 化为在 横 找或 竖 找这四ACPBCD 2 AC BP CD AC 条线段是否可构造两个三角形 通过 横 找发现了 ADC 又因为已知 AC AB 所以通过代替比例式化为 接着 横 找到 ABP 只要证出 ADC PAB 即可 AC BP CD AB 证法一 连结 AD PA 是圆的切线 PAB ACB AB AC ACB ABC 又 ABC ADC PAB ADC 易知 PBA ACD PAB ADC 即 PB AC AB CD ACABPBCD ACBPCD 2 证法二 连结 AD AB AC ACB ABC 又 PA 是圆的切线 PAB ACB PAB ABC PA BC APB PBC 180 又 DAC PBC 180 APB DAC 易知 PBA ACD APB DAC 以下同证法一 证法三 连结 AD 同证法一证得 PAB ADC 同证法二证得 APB DAC 直至证得 PAB ADC 以下同证法一 例 2 已知 如图 AB 是 O 的直径 弦 CD AB 于 P 弦 AF 交 CD 于 E 求证 ADAEAF 2 分析 此题有直径与弦互相垂直 因此垂径定理的一垂直三平分要得到 充分的发挥 要证的结论 转化成比例式是 易发ADAEAF 2 AD AE AF AD 现该题利用共线 共角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即可 连结 DF 则成功 证明 连结 DF AB 是 O 的直径 且 AB CD ADC F 又 DAE FAD ADE AFD 即 AD AF AE AD ADAEAF 2 例例 3 已知 如图 O 中弦 AB CD B 是 的中点 OB 交 AD 于 G 点 过 B 点的切线与 CD 的延长线交于 E 点 求证 2AG AD BD CE 分析 分析 由题目 B 是的中点 及 OB 是 O 的 半径 易由垂径定理得到 同时利用有切线联想弦切角即ADAG 2 从而得到 BE AD 已知 AB CD 得到四边形 ADEB 是平 EBDAADB 行四边形 再由边等及切割线定理得结论 证明 B 为的中点 OB 为半径 ADB A AD 2AG AB BD EB 切 O 于 B BEEDCEEBDAADB 2 BE AD AB CD ADEB 是平行四边形 AD BE DE AB BD ADEDEC 2 2AGADBDCE 例例 4 已知 如图 DB 为 O 的直径 A 为 BD 延长线上的一点 AC 与 O 的相 切于点 E CB AB 若 AE EC 2 1 DE BE 4 2 2 求 ABC 的面积 分析 分析 题目考查圆中证相似 并且体 现了在解题过程中利用方程思想将线段 AE EC 2 1 设 ED x 则 AE 2x 由基 本图形得到 再由勾股定理可 再由 ADE AEBBCECx ABx 2 2 找出 DE 与 BE 的比值关系 与已知联立分别解出 DE BEDEBE 42 2 的值 从而得到 x 的值 并求出结论 解 设 AE EC 2 1 AE 2xCEx 又 DB 是直径 CD DB CB 是 O 的切线 CB CE x 在 Rt ABC 中 由勾股定理得ACBCAB 222 ABxxx 92 2 22 AEDABEAA ADE AEB AD AE AE AB DE EB AD x x x DE EB2 2 2 2 ADx 2 DE EB DEEB DEBE 2 2 42 2 2 24 在 Rt BED 中 由勾股定理得BD 2 6 ABADxx ABBC S ABC 22 62 3 4 62 3 1 2 4 62 312 2 例例 5 已知 如图 BC 是 O 的直径 PA 切 O 于 A 交 CB 的延长线于 P AD 是弦 且 PA PB 3 1 BC 20 BADP 求 BD 的长 分析 分析 此题是发散思维方法的题目 由已知联 想 由图形联想是题设和结论相结合探索解决问题 的体现 由切线和已知可得 PCA PAB 再由切割线定定理 BADP 联立比例式 通过已知构成 并由直径构成 Rt 利用勾股定理 AC AB PA PB 3 1 求出 AB 和 AC 再由切割定理求出 PB 和 PA 从而易得 BAD APC 求得 BD 长 解法一 连结 AC PA 是 O 切线 PAB C P P PCA PAB AC AB PC PA 由切割线定理得 PA PB PC PA 即 AC AB PA PB 3 1 ACABPAPB 33 BC 是直径 BAC90 ABACBC 222 即 ABAB 2 2 2 320 ABAC 2 106 10 PAPBPC 2 320 2 PBPBPB PBPA 5 2 15 2 在和中 APC BAD 又 即 PBADCD BADAPC AB PA BD AC BD ABAC AP 2 106 10 15 2 16 解法二 连 OA CD PA 切 O 于 A PAPBPC 2 PA PB 3 1设 PA 3K PB K 920 2 KK K 解得KK 12 5 2 0 舍去 PA 是切线 PAPB 15 2 5 2 PAO90 又 BC 是 O 的直径 BDC90 PBADC PAOCDB OA BD PO BCBD BD 10 10 5 2 20 16 例例 6 已知 如图 O1和 O2切于 P 点 经 过 P 点作直线 AB 和 CD AB 交 O1于 A 点 交 O2于 B 点 CD 交 O1于 C 点 交 O2于 D 点 求证 APPDPBPC 分析 分析 两圆相切 内 外 时 作两圆的公切 线往往是勾通两圆相关条件的桥梁 所以要证只要证 APPDPBPC 这样将转化证的问题 易看出只要作两圆的公切线 MN AP PB PC PD PCAPBD 即可 证明 作内公切线 MN 连结 AC BD 则 1 A 2 B 1 2 A B 3 4 CPA DPB AP BP CP DP 即 AP PD PB PC 例例 7 如图 已知 O1和 O2相交于点 A 和 B 且 O1在 O2上 过 A 点的直线 CD 分别与 O1和 O2相交于点 C D 过点 B 的直线 EF 分别与 O1和 O2交于点 E F O2的弦 O1D 交 AB 于 P 求证 1 CE DF 2 O AO PO D 1 2 11 分析 分析 要证 CE DF 须找出一对相关的角 利用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和 公共弦 AB 易证出 E F 180 故 CE DF 证明 1 ACEB 是 O1的内接四边形 DAB E ABFD 为 O2的内接四边形 DAB F 180 E F 180 CE DF 2 连结 O1B O1A O1B O1AB O1BA O1BA ADP O1AB ADP O1 O1 A O1P DO1A O A O D O P O P O AO PO D 1 1 1 1 1 2 11 即 本题充分体现了相交两圆的公共弦的作用 所以当两圆有相交关系时 连 结两圆的公共弦可作为创造解决总是的关键之一 例例 8 已知 O1和 O2相交于 B C AB 是 O1的直径 AB AC 的延 长线分别交 O2于 D E 过 B 点作 O1的切线交 AE 于 F 1 求证 BF DE 2 若 BAC 30 AC AD 1 2 求 SS ABFADE 分析 分析 1 两圆相交 桥梁是公共弦 连结 BC 由 AB 是 O1的直径知 ACB 90 再由 BCED 是 O2的内接四边形 则 D ACB 90 由 BF 是 O1的切线知 ABF 90 故 BF DE 2 由 BF DE 知 ABF ADE 要求面积比 须知相似比 由 AC AD 1 2 可设 AC K AD 2K 利用 BAC 30 可求出 BA 的长 则即为相似比 相似比的平方就是所求的面积比 AB AD 证明 1 连结 BC AB 是 O1的直径 ACB 90 四边形 BCED 是圆内接四边形 D ACB 90 BF 切 O1于 B ABF 90 ABF D BF DE 解 2 BF DE ABF ADE AD AD 1 2 设 AC K AD 2K 在 Rt ACB 中 ACB 90 BAC 30 AB ACKK cos303 2 2 3 S S AB AD K K ABF ADE 2 2 2 3 2 1 3 即 SS ABFADE 13 说明 说明 这是一道综合性较强的题 考题运用了圆周角的性质 圆内接四边 形性质 切线的性质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 平行线的判定及锐角三角函 数等知识 所以任何一个知识点的疏漏都会导致解题的失败 综合练习综合练习 一 选择题 1 在圆 O 中 40 的弧所对的圆周角的度数 A 20 B 40 C 80 D 160 2 如图 AB 是半圆 O 的直径 BAC 20 D 是 上的任意一点 则 D 等于 A 120 B 110 C 100 D 90 3 如图 在 O 中 CD 是直径 AB 是弦 AB CD 于 E AB 8 CD 10 则 CE 的长 A 8B 6 C 3D 2 4 正五边形的内角和为 A 540 B 720 C 900 D 1080 5 如果大圆的周长是小圆的周长的 2 倍 那么大圆的面积是小圆的面积的 A 2 倍B 4 倍C 8 倍D 8 6 已知正六边形的边长为 2 那么它的边心距为 A 2B 1C D 2 33 7 如图已知 PA 切 O 于 A PBC 是 O 的割 线 且 PB 2 PA 4 则 PC 的长 A 6B 2 C 4D 8 8 若圆柱底面直径是 6 母线长为 10 则圆柱的侧面积为 A 30B 60 C 90D 120 9 两圆半径分别为 5cm 和 3cm 如果两圆内切 那么这两个圆的圆心距是 A 8cmB 2cmC 11cmD 1cm 10 若两圆外切于 A BC 是两圆的一条外公切线 B C 是切点 则 BAC 是 A 锐角B 直角C 钝角D 平角 二 计算与证明 1 已知 如图 1 CDF 内接于 O AB 为 O 的直径 且 AB CD FC 的 延长线与过点 B 的 AB 的垂线相交于点 E 求证 1 BE 为 O 的切线 2 BFFDEF 2 2 已知 如图 2 AB 为 O 的直径 AC 与 O 相切于点 A CE AB 交 O 于 D E 求证 EBCDAB 2 3 已知 如图 3 O 中弦 AB CD B 是 的中点 OB 交 AD 于 D 过 B 点的切线与 CD 的延 长线交于 E 求证 2AGADBDCE 4 已知 如图 4 在 O 中 直径 AB 与弦 CD 相交于点 M 且 M 是 CD 的中点 点 P 在 DC 的延长 线上 PE 是 O 的切线 E 是切点 AE 与 CD 相交于 点 F 求证 PFPCPD 2 5 已知 如图 AB 是 O 的直径 C 为 O 上一 点 D 是的中点 CD 交 AB 于 E 求证 1 ADCDDE 2 2 若ACBC 63 求 BD 的长 答案答案 一 1 A2 B3 A4 A5 B 6 D7 D8 B9 B10 B 二 1 1 直接利用切线的判定定理即可 2 连结 BF BD 证明 DFE DFB 2 连结 AD DB 证 ACD BDA AD EB 代换后可证出 3 提示 先由切割线定理证出 再由 B 是中点证得BEDECE 2 AD 2AG 易证四边形 ADEB 是平行四边形 可得结论 ADBDCE 2 4 连结 BE 先证 PF PE 利用等量代换即可 PEPCPD 2 5 1 证明 D 是的中点 1 2 2 3 1 3 在 ADE 和 CDA 中 1 3 ADE ADC ADE CDA AD CD DE AD ADCDDE 即 2 2 解 连结 BD AB 是直径 ADB ACB 90 ABACBC 222 6393 AD BD ABD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2 22 BDAB BDAB 2 2 2 2 3 3 2 2 综合练习二综合练习二 1 已知 ABC 中 ACB 90 D 为 BC 上 一点 以 DC 为直径作半圆 交 AB 于 M N 两点 且 M N 把 AB 三等分 连结 MC NC ND 如果 BND 的面积是 14 21 求 MC NC 的长 2 如图已知 PA 为 O 的切线 A 为切点 PBC 是过点 O 的割线 PA 10 PB 5 BAC 的 平分线与 BC 和 O 分别相交于点 D 和 E 求 1 O 的半径 2 的值sin BAP 3 AD AE 的值 3 已知 在圆的内接四边形 ABCD 中 A 90 AB CD 的延长线相交于 P 且 AB 4 BC 1 求 D AD 2 3 4 已知 AB 是 O 的直径 BC 切 O 于 B OC AD AD 交 O 于 D 1 求证 DC 是 O 的切线 2 若 O 的半径为 5cm 且 BC AB 求 EA 的长 5 已知 AB 是 O 的弦 CD 是直径 且 CD AB E 是 CD 的延长线上的一点 BE 交 O 于 F AF 交 CD 于 G 求证 EG OG FG AG 6 已知 如图 D 为 O 上一点 弦 AB 与过 D 点的切线 DM 平行 过点 DA 过点 B 作 BC AD 交 O 于点 C 连结 AC 并延长 交 DM 于 P 点 求证 ABPCBC 2 7 已知 以矩形 ABCD 的 AB 为直径画半圆 且 使半圆与 CD 边相切于 M 连结 DB 交关圆于 P 若 AB 长为 10 厘米 求 P 点到 AB 的距离 PN 的长 8 已知 如图 O1与 O2内切于点 A ABC 内 接于 O AB AC 分别交于 O1于点 E 和 F BD 切 O1于点 D FD 是 O1的直径 延长 FE 交 BD 于点 H 1 求证 EF BC 2 若 DBC 60 DH HB 4 5 求 的值 AE AB 答案答案 1 解 设AMMNNBx AC 是 O 切线 ACAMAN 2 ACxACB 290 得BCABACBCx 222 7 由割线定理得 BD BC BN BM 由 BDxCDx S S DB BC SS SS ACBCxx DNB CNB CNBDNB ABCCNB 2 7 7 5 7 7 2 7 7 2 7 2 14 21 14 6 33 14 6 17 2 1 2 1 2 27 17 2 解得 舍去 xx 12 11 设 ACMMNCAA ACMANC NC CM AN AC DNBMCBBB BDNBMC DN MC BD BM CMyCNyDNy CD 2 7 7 2 7 7 5 7 7 在 Rt CND 中 CNDNCDyy 22222 2 1 7 25 7 即 解得 舍去 yy CMCN 12 15 3 15 3 15 3 30 3 2 解 1 由切割线定理得 PAPBPCBC 22 105 5 BC 15 O 半径为 15 2 可证 PBA PAC 得则 AB CA AP CP AP CP 10 515 1 2 设 在 Rt CBA 中 AB CA 1 2 ABxACx 2 由勾股定理得 BCx 5 sin ACB AB BC x x5 5 5 BAPACBBAPsin 5 5 3 连结 CE 可证 ACE ADB 即 AE AB AC AD ADAEABAC 由 2 可知 AB BC BC 5 5 15 ABACAB ADAE 5 5 153 526 15 3 56 590 3 解 设BPx ABC DP90 得 AP AD CP BC xx 即 4 2 3 1 1 2 化简得 118280 2 xx 解得 xx 2 14 11 舍去 由此 得BPAPABBP 26 tgD AP AD 6 2 3 3 D 60 4 1 证明 连结 OD 则 AO DO OAD ODA OC AD BOC COD BOCOAD CODODA 可证 BOC DOC BC 是 QO 的切线 ODC OBC 90 DC OD DC 是 O 的切线 2 解 设 EA xcm x 0 由已知可知 CD CB AB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