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现状与对策_第1页
浅析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现状与对策_第2页
浅析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现状与对策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收稿日期 2004 12 11 作者简介 李碧君 1971 女 湖北天门人 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硕士研究生 第 17 卷第 2 期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 年 4 月 25 日 Vol 17NO 2JournalofHubei College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Apr 25 2005 浅析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现状与对策 李 碧 君 华中科技大学 经济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74 摘要 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急剧扩大的趋势 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完善税 制 努力增加低收入者的收入是缩小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居民 收入 差距 中图分类号 F0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170X 2005 02 0013 03 一 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现状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 中共中央关于建 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中明确 提出 个人收入分配要体现效率优先 兼顾公平的 原则 20多年来的改革和发展证明 效率优先的分 配格局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提高了人民的 生活水平 但也出现了收入差距急剧扩大的问题 衡量居民收入差距有多个指标 基尼系数是国 际公认的判断收入平等程度的最基本指标 其取值 范围为0 1 数值越小 收入分配越趋于平均 普遍 认为基尼系数0 4是收入分配差距的警戒线 超过这 条警戒线 就容易产生社会的动荡 我国改革以来 基尼系数的上升趋势非常明显 1988年为0 382 1995年已达0 445 超过警戒线 2000年更是达到 0 458 且仍呈缓慢攀升的态势 从国际比较来看 我 国目前的基尼系数超过高收入国家上世纪90年代 的平均水平 约为0 338 具体表现在城乡之间 地 区之间 行业之间等 1 城乡差距 中国的城乡差距在世界上是最高的 按国际劳 工组织发表的1995年36个国家的资料 绝大多数国 家的城乡人均收入比都小于1 6 只有三个国家超过 了2 0 中国是其中之一 而由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 所经过数年跟踪所做出的一份全国性调查报告显 示 中国城乡之间收入比率由1995年的2 5进一步提 高到2002年的3 1 如果把医疗 教育 失业保障等非 货币因素考虑进去 这一数字还高的多 中国已成 为世界上城乡差距最高的国家 按国际一般的情况 当经济发展水平在人均为 800 1000美元阶段 其他国家城镇居民收入大体上 是农村居民收入的1 7倍 而中国目前这一比率高达 3 1 并且还在继续上升 这必然会加剧城乡间的对 立 强化农村对于城市的 仇视 心理 并导致社会犯 罪率上升等一系列社会问题 破坏社会的和谐发展 2 地区差距 统计数据显示1997年 2000年 上海 北京 山 西 河南四地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幅 度相对较快 平均每年增加1 57 而山西和河南为 0 25 1997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收入最高的是上 海 为8438 9元 是最低山西4989 9元的1 69倍 2000年这一差距扩大到2 48倍 在农村 2000年收入最高的华东地区与收入最 低的西北地区其收入差距比率为2 15 1 比1978年 高 47 收入最高的上海郊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 5596 37 元 是收入最少的贵州农民人均纯收入 1374 16元的4 07倍 尽管国家近年来作出了 西部大开发 的战略 决策 对中 西部加大了投入和扶持力度 但由于历 史 自然条件等方面的原因 地区之间的居民收入 差距拉大的趋势在短时间内难以逆转 3 行业差距 统计资料表明 1985年我国最高收入行业职工 工资与最低收入行业职工工资之比为1 81 1990年 为1 76 到2002年扩大为2 60 具体来看 与1990年 相比 2000年房地产业 金融业 技术服务业收入增 13 李碧君 浅析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现状与对策 幅最高 分别为470 542 和466 8 农林牧渔业 和采掘业增幅最低 仅为236 4 和206 89 其他行 业增幅在250 400 之间 1990年收入最高的三个 行业是采掘业 水电煤生产供应业和地质勘探水利 业 2000年变为科研和技术服务业 金融保险业和 房地产业 收入最低的三个行业则变为农林牧渔业 餐饮服务业和采掘业 不合理的行业差距不仅不会调动积极性 反而 会引起人们的不满和攀比 加大各行业单位增加个 人收入的压力 导致个人收入份额扩大以及 吃利 润 吃资本 等结果 造成用于积累的公共收入下 降 使有利于国家长期发展的资本和公共物品减少 阻碍了国家经济持续 稳定 快速地发展 4 社会各阶层差距 改革以来 由于经济关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阶层的划分开始出现 以收入划分可分为高收入阶 层 中等收入阶层 低收入阶层 贫困户等 以目前 的情况来看 社会各收入阶层的收入差距也在不断 扩大 据统计 最高10 收入户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与 最低5 困难户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1991 2000年 分别为3 30 4 25 4 16 4 74 5 20 5 73 呈逐年上升 趋势 从收入的集中程度来看 最高10 收入户的 收入在全部收入中的比重从1989年的13 25 逐年 上升到1999年的18 93 而最新的统计数据表明 财富正以 1 83 的年平均增长速度向少数富人集 中 与此相对应的 最低5 收入户的收入在全部收 入中的比重却由1991年的3 11 下降到1999年的 2 41 最高收入者与最低收入者的收入差距正以 每年3 10 的增长速度扩大 从低收入群体的构成来看 除了数量庞大的农 民以外 一个新的现象值得我们重视 那就是城市 贫困人口的大幅度增加 越来越多的下岗职工 失 业人员等正在加入贫困大军 据民政部的资料显 示 至2000年6月实际处于城镇低保线以下的人口 是1382万 而由于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完善 这 一数字还在扩大 严重的收入集中强烈地阻碍了大多数民众对 发展的参与 妨碍了经济的健康发展 不公平的现 状和不平等的机会助长了国民无责任化倾向 破坏 了社会的公正价值 国家的凝聚力和认同感 冰冻三尺 非一日之寒 造成我国居民收入 分配差距扩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既有历史的原因 也有改革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无序因素的影响 而不 合理的收入差距使得民众滋长了不公平感 产生仇 富心理 诱发犯罪 影响社会稳定 并将最终影响到 整个社会的经济效率及改革的成果 二 缩小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对策 1 努力增加低收入群体的收入 1 增加农民收入 缩小城乡差距 农民占我国人口的绝大多数 也是目前我国低 收入群体的主要组成部分 要缩小城乡差距 解决 农民收入低下问题至关重要 发展农村经济 增加 农民收入可以采取如下措施 第一 积极扶持农村 非农产业的发展 促进农村工业化 城市化水平 加 快小城镇建设步伐 第二 提高农业质量 生产高 质量 低农药残留的绿色农产品 加强出口能力 同 时加快农业的产业化 集约化 规模化 提高农产品 附加值 第三 加大对农业水利基础设施和农村公 共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以及加大对农业生态环境建 设的投资力度 并且以此来解决部分农村的剩余劳 动力 第四 实施科教兴农 大力发展农村教育 加大教育对农业的实用性与针对性 如通过农业职 业教育和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 加大农业的 科研投入和技术推广 鼓励和引导农业专业性人才 进入农村就业和进入农村基层领导岗位服务农业 第五 取消户籍制度 给予国民同等待遇 同时规 范农村税费 切实减轻农民负担 2 促进就业 减少城市贫困人口 缩小城镇内 部收入差距 增加就业是提高低收入者收入的有效途径 提 高就业的措施有 第一 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和第三产业 第二 鼓励投资 增加就业岗位 并采 取措施积极开拓国际劳务市场 扩大劳务输出 政 府投资的公共设施建设中也可考虑增加就业机会 第三 以就业信息服务以及发展职业教育 继续教 育 提供转业或再就业培训消除失业与职位空缺共 存的现象 推动行业 职业 专业间的人力资源分布 和收入均等化 第四 限制和规范企业裁员 对于 给失业工人提供就业岗位的企业给予奖励与补偿 第五 开辟创新产业 鼓励自主创业 创新产业的 优点是对于未来的投入 有助于增强我国的科技实 力和综合国力 由于创新有着无限的发展空间 只 要政府进行足够的转移支付以保障投入 就可以容 纳足够的就业岗位 对于解决当前的大学生就业问 题很适用 3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保证低收入者的基本 生活 防止贫富加剧 14 李碧君 浅析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现状与对策 目前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应从这几方面入 手 第一 进一步扩大保障范围 将农村居民及在本 国居住的外国人都纳入社会保障的范围 第二 进 一步加大农村社保力度 当前应重点放在农村养老 保险 医疗保险 最低生活保障等方面 第三 考虑 到我国的住房供给状况 政府可以修建一定数量的 廉租房 让低收入者也能有基本的居住条件 第四 在社会福利中加大对义务教育的投入 保障低收入 者的基本受教育权利 第五 拓宽社会保障资金的 来源渠道 可以是财政收入 也可以特别开征社会 保障税 2 调节高收入 限制不合理收入 1 完善税制 调节高收入 税收是调节收入分配的重要手段 要强化税 收的调节收入差距的功能 第一 要严格税收征管 重点打击高收入者偷税 漏税 逃税 第二 可考虑 开设一些新税种 如开征遗产税 赠予税 社会保障 税 证券交易税 个人财产税和奢侈消费税等 其原 则是富者多交 贫者少交 防止财产过多地向个人 集聚 缩小由起点不同导致的贫富差距 第三 改 善个人所得税制 强化个人所得税的征管能力 现 行的分项税制改为分项与综合相结合的混合性所 得税制 以堵塞个人所得税方面的漏洞 将一些高 收入所得纳入个人所得税征税范围 借鉴西方国 家经验实行累进税制 对收入不同的人采用不同的 征税标准 并根据现阶段经济发展的情况适当提高 个人所得税起征点 第四 完善消费税和资源税 对一般只有高收入阶层才能消费的项目 要适时纳 入消费税征收范围 2 惩治腐败 打破垄断 限制不合理收入 缩 小行业差距 垄断 腐败 寻租等经济改革过程中出现的无 序因素是造成收入差距拉大的重要原因 也是社会 反映最强烈的 要缩小收入差距 必须采取措施限 制不合理的收入 第一 规范某些自然垄断行业及 某些行政事业单位的分配行为 对于垄断性的行业 征收特别的税收 同时政府要排除非自然垄断因素 消除市场准人歧视 考虑将企业的一些没有保密需 求的信息 包括盈利情况公开 便于最大限度地引 入竞争 努力缩小行业差距 第二 严格执行公务 员和企业经营者个人财产和收入申报 核查制度 严禁行政干部参与商务活动 防止卖官 买官和跑 官现象 加大对腐败的惩罚力度 依法严惩寻租 腐败 钱权交易的暴富者 加大惩罚资金外逃的力 度 与此同时可考虑设立勤政廉政金 第三 加强 公众监督 提高行政体制和制度的透明度 打破暗 箱操作 如尽量用公开市场竞争的方式完成各种 交易 比如用公开竞价 防止评估 审定中的走过 场 严密监视国有资产的运作 收益情况 防止各种 侵吞行为 对各种黑色收入进行严厉制裁并曝光等 参考文献 1 赵人伟 李实 卡尔 李思勤 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再研究 M 北京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1999 2 王春正 我国居民收入分配问题 M 北京 中国计划出版社 1995 3 夏成彬 完善收入分配制度 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 J 当代经济 2005 1 4 汝信 陆学艺 李培林 2002 年社会蓝皮书 M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2 On the Present Conditions and the Countermeasures for the Resident Income Distribution Gap of our Country LIBiyun The Economic College Huazho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iversity Wuhan Hubei 430074 China Abstract The rapid enlargement trend of resident income allotment in our country has brought deep in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