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辽宁农村人力资源素质现状与提升对策辽宁农村人力资源素质现状与提升对策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任务 广大农民是新农村 建设的主体 要实现农业和农村的现代化 需要培养造就千千万万高素质的新型农民 有 文化 懂技术 会经营 的农民是新农村建设中新型农民的基本内涵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 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 涉及农业 资源 环境 人口 教育等多个学科 因此就人的 作用而言 必须全方位提升农村人力资源的整体素质 农村人力资源是指农村范围内人口总体所 具有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 包括现实的农村劳动力 农村就业人口和失业人口 和潜在的农 村劳动力 就学人口 家务劳动人口和军事人口 两部分 农村人力资源素质 是指农村人 力资源所具有的体质 智力 知识 技能水平 一般体现在农村劳动人口的体质水平和文 化水平上 包括身体素质 文化素质 科技素质 经营管理素质和现代意识等 本文所涉 及的素质主要是指文化素质和科技素质 在生产力发展的诸因素中 人是最基本的因素之一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力资源状态 对于充分有效地利用物质资源 实现经济增长 是极为重要的条件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 我 省农村耕地等自然资源相对不足 靠开发耕地等物质资源来拓展农业发展空间的余地 越来越少 而只能靠人力资本投资 挖掘潜在的人力资源 提高农村人力资源的素质 来 促进农村 经济社会的发展 如果不能从根本上提高广大农村人力资源的素质 势必影响城乡统 筹发展 影响现代农业建设 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 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以及 和谐社会的建设与发展 提高农村人力资源的素质 将为增加农民收入提供智力支持和人 才保障 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最本质 最核心的内容 也是最为迫切的现实要求 只 有提升农村人力资源的整体素质 才能把农村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 才能 完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任务 一 辽宁农村人力资源素质现状 一 辽宁农特人力资源基本状况 辽宁省现有77个涉农县区 986个乡镇 11868个行政村 随着农村城镇化程度的提高 辽宁农村人口数量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2 1年一2005年 辽宁农村人口数量分别为2229万 人 2211 7万人 21972万人 21763万人 2029 7万人 呈下降趋势 而且尤以2 X 5年 下降最为明显 2005年全国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显示辽宁省常住人口中 居住在城镇的 人口 2477万人 占总人口的58 70 居住在乡村的人口1743万人 占总人口的 41 30 辽宁已经成为全国城镇化程度最高的省区之一 在年龄构成方面 辽宁省农村劳动力中青壮年劳动力占较大比重 据2000年人口普查 数据显示 辽宁省1227万农村劳动适龄人口中 20一49岁的占79 除19岁以下和50岁以 上年龄组所占比重较小外 其他备年龄段分布相对比较均衡 全省农村劳动适龄人口的平 均年龄为3s岁 呈现青壮年态势 2004年末全省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350万人 占农村劳动力总量的23 3 比全国平 均水平低115个百分点 2054年底 辽宁全省农村劳动力剩余总量为546万人 与2000年相 比 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了348 二 农村人力资源文化素质有待提高 2003年辽宁省农村住户人口情况的抽样调查表明 2003年辽宁农村劳动力文化程度构 成为 不识字或识字很少占1 75 小学程度占2455 初中程度占6193 高中程度占 799 中专程度占22 4 大专以上占1 44 与全国相比 辽宁农村人口文化程度在 全国处于偏上水平 2003年辽宁农村劳动力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比重占264l 而2001年 辽宁农村劳动力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比重占28 57 2003年与2001年相比农村劳动力的 文化程度有一定的提高 城乡人口受教育年限的差异也非常明显 如大连市城市6岁以上人 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为105年 而农村只有7 8年 差距为28年 按照以往的增长速度 大连 市农村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要达到城市目前的水平需要20年左右的时闻 三 农村人力资源科技素质偏低 由于中小学教育中涉及农业技术知识的内容少 再加上农民受教育年限低 农业职业 教育普及率低 而且多数农民对农业技术的接受能力较弱 能够看懂农业科技书刊的人数 不多 因而导致农村劳动力科技素质较低 缺乏职业技术和技能 随着农村市场经济的发 展 许多农民积极开办工业和第三产业 但传统小农思想的挟隘性依然存在 农民经营管 理能力差 心理素质脆弱 对农业科技成果和先进适用的技术敬而远之 存在着 思想保 守不愿用 没有知识不会用 怕担风险不敢用 缺乏投入不能用 农业比较利益低不想用 的 五不用 现 象 20D4年辽宁农调队农村住户调查显示 大约有8l 的农民对农业新技术 新产品 表现出消极的观望态度 四 农村转移劳动力整体素质较低 近年来 辽宁省外出务工农民不断增加 2003年外出务工农民增加到177万人 占农村 劳动力的12 7 2054年农民 外出务工 数达到193万人 同比增长15 辽宁省外出务工收入占农民纯收入的比重 为7 3 而全国外出务工收入占农民纯收入比重为12 辽宁省外出从业劳动力受教育 程度普遍较低 其中初中文化程度的劳动力者构成了农民打工族的主体 比重高达726 高中及以上学历者约占14 小学文化程度务工人员占129 此外 还有少量务工者是文 盲或半文盲 而且绝大部分劳动力未接受过系统的技能培训 在辽宁省农村劳动力中 受 过专业培训的仅占9 由于缺少一技之长 外出务工者大都从事简单的体力劳动 而从事 技术工种的很少 又由于不具备相关的语言表达能力 职业技能 科技素质和法律常识等 必备素质 使得农村劳动力就业渠道狭窄 即使进了城市也不能充分就业 五 低素质劳动力沉积农村 随着备级政府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的加强 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从事二三产业 但是相对于农村人口的整体而 吉 转移出去的农村劳动力在文化程度 年龄结构 性别结构等方面都具有明显的优 势 导致越来越多的低素质的劳动力沉积在农村 这部分沉积劳动力的整体特征是 两高 两低 即年龄高 妇女比例高 文化程度低 实践技能低 这部分农村劳动力的素质提升 难度比较大 也将成为制约辽宁农村人力资源素质整体提高的 个重要阻碍 由以匕分析 可见 辽宁农村人力资源素质状况的特点是 农村人口多 剩余劳动力不断增加 农村劳 动力整体素质偏低 从地区看 主要分布在西部 从行业看 主要沉积在一产 从性别看 女性劳动力素质低于男性 从年龄看 青年劳动力素质稍高 而且辽宁农村人力资源素质 与城市相比差异较大 辽宁农村人力资源文化素质差 技术水平低 经营管理水平不高这 一基本现状 严重地制约了农村改革的深化和农村经济的进 步发展 造成这种现象的主 要原因是 农村教育体系不完善 农村培训机制不健全 农村劳动力接受教育和培训的机 会不均等 学校教育和培训与地方人才需求桕脱节 教育投入不足 政府的主导作用有待 加强 二 辽宁农村人力资源素质提升的对策建议 教育 从根本上是提升人力资源素质的主要手段 劳动生产率 收入水平都与劳动者 受教育的程度呈现出高度的正相 关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种相关研究报告认为 与文盲相比 小学毕业可提高生产 率4396 初中毕业可提高10896 大学毕业则可提高300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 对劳动 者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 人力资源成为一切资源中最重要的资源 而且人力资源中劳动者 的素质成为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 一 完善农村教育体系 农村人力资源的素质提升 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加强农村教育 农村教育一般包 括农村基础教育 职业技术教育 和成人教育 一直以来 农村教育相改革的发展提倡 三教统筹 并为农村的人才培 养 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 辽宁农村教育改革发 展的方向应当是增强办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满足农村群众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应突破原 有的农村教育观 突破 三教统筹 树立大农村教育观 拓展农村教育的内涵 实行 六 教统筹 即农村学前教育 农村基础教育 农村职业技术教育 农村成人教育 农村高中 教育 面向农村的高等教育特别是高等农业教育的统筹 建立健全以高等农业教育为龙头 以农村基础教育 农村高中教育为主体 以农村幼儿教育 学前教育为基础 以农村职业 技术教育 农村成 教育为两翼的农村教育体系 实行 六教统筹 必须依靠政府的主导力量 整合教育资源 按照教育市场化发展的 需要 改革教育体制 建立健全多元化的办学模式 多渠道筹集基金 改善办学条件 提 高教师待遇 要依据农村教育发展的多样化 多层次 鼓励社会力量办学 二 建全农村培训机制 为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素质 辽宁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农民培训 据不完全统计 2004年 辽宁开展的大规模的农民培训 包括 绿色证书培训 培训农民10万人 新型农民科技培训 培训农民22万人 阳光 工程示范专业培训 培训农民68万 人 农业实用技术培训 累计培训农民600多万人次 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 越来越多 的农民掌握和应用了农业新技术和新成果 这些成果祀技术为农民增产增收提供了有力支 撑 农茸毛对培训的认识也逐渐提高 越来越多的农民希望参 加各种类型的培训提高自身素质 但是 从全省整体情况看 目前农民培训还处于起 步阶段 参与培训的农村劳动力数量还比较少 不同地区农民参加培训的数量和质量还很 不均衡 如2005年初 九三学社对辽宁铁岭地区的调查显示 50 的农民表示近年来从未 接受过乡镇或村里组织的真正意义上的培训 有348 的农民接受过农技知识的培训 仅有 87 的农民接受过市场知识的培训 因此 辽宁农村人力资源素质提升在强调学校教育租 学历教育的基础上 当务之急是对现有的农村人力资源的技术和技能的培训 因此 要依 据劳动力走向以及社会的需求 建立健全备类就业培训制度和培训工程 并依据不同岗位 不同地区 不同阶段的需求 调整培训内容 改革培训方法 长期以来 农民培训工作要 以由政府主导 引入市场机制 鼓励和支持杜会备方面力量参与农民培训 并建立合理的 利益分配机制 建立起政府 企业和个人共同投入的多元化培训体制 三 充分挟持并利用各类教育资源 第一 城市教育应增加服务功能 扩大眼务对象 在为城市居民服务的基础上 全方 位为农村人力资源服务 一要加强对转移到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的农民的教育 有针对性 的开展职业教育 技术革新 第二 要注重城市务工农民子女的教育 以解决后顾之优 实现教育均等 三要面向 农村 全方位开展各类职业技术教育 增强农民就业的可能性和有序性 提高就业竞争力 四要高等院校尤其是高等农业院校应发挥优势 为农村培训农tC T4稻 师资 培养农村 发展所需要的高层次人才 第二 倡导智力回流 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实际上也是劳动力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钳工模具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钳工基础知识培训课件教案
- 2025年机电一体化工程师考试模拟试题-控制系统与维护保养
- 钣金课件教学
- 知识产权培训课件发展
- 2025年工业互联网平台网络安全态势感知技术在智慧教育中的应用研究报告
- 2025年民办教育行业合规运营模式创新与品牌建设策略实践研究报告
- 钣金喷漆基础知识培训
- 知识产权培训简讯课件
- 澳洲养花入门知识培训班课件
- 微创外科课件
- 静配中心应急预案处理流程
- GB/T 21977-2022骆驼绒
- 心理-认识过程课件
- 静脉治疗护理质量评价标准
- 水电清包工合同(3篇)
- 连铸坯质量控制与缺陷控制课件
- 《ACT就这么简单》课件
- 农机行政处罚流程图
- 沥青混合料低温弯曲试验2002363
- 盘阀结构和原理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