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报社实习日记_第1页
日报社实习日记_第2页
日报社实习日记_第3页
日报社实习日记_第4页
日报社实习日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24日报社实习日记很快就实习了一周,在上一周的实习中感觉有很大的收获,在和老师一起采访的时候,学到了很多带人接物的社会知识,这些都是在学校不能学到的。同时也增加了很多新的朋友,在下班时间可以一起聚餐,一起娱乐。经过一周的熟悉,同事们的关系也越来越融洽。今天一早就来到办公室和几个同事一起打扫卫生,我们这时政部的实习生都比较勤快,基本有什么事大家都争着做,有个竞争的气氛,让人工作更有激情。下午我们一个小组的同时就一起策划了关于大学生暑假生活的点子,我们分工明确,而我就负责采访假期义务服务的大学生,大概整理了下思路就出发了,先是找了几个高中的同学了解下情况,他们也是很积极的配合,感觉自己挺专业的样子。这一天比较闲,没什么任务,整整的在办公室“静坐”了一天,唯一的收获就是再也不用担心学校上课会坐不住了,感觉学校一节课太短了。2 / 24因为比较无聊,所以最近几天的报纸基本的看了一下,看到上面有 4 篇稿子是我的,瞬间有了很大的成就感。虽然这些稿子我的贡献不是很大,但重在参与。早上和同事一起吃了碗小面,然后匆匆忙忙的进入了办公室,感觉生活有些千篇一律了,没有的头几天的激情,似乎生活本就该这样平淡,每个工作的人都遵循着一张时间表,没人例外,我终于明白这是工作而不是 Game。下午老师给了我一张表,上面是一些数据,有大概几十个字,但老师告诉我要把它写成 500 字报告,我瞬间石化了。虽然觉得很难,但还是硬着头皮接了下来。那表我仔细读了大概 30 遍,好像有了点思路,于是下笔开写。200 字后感觉是“举字维艰” ,每个字都来之不易。这才明白原来自己有这么多的不足,才发现了看书的重要性。今天上午有一个重要的演讲,所以我早早起床一切就绪,直奔演讲现场一栋古香古色的四合院,我们一行人随意找了个座位。此次过来一是为了提高我们的综合素质,二是为了能为报社老师加油。X 老师排在 15 号,谁让比较靠后但观众们的3 / 24激情仍然被点起,X 老师讲了一对相濡以沐的夫妻,一对患难夫妻,妻子患病丈夫不离不弃的感人故事。故事刚讲了一半一些评委和观众就忍不住抹起了眼泪,最后这队夫妻出现在现场使气氛达到了高潮。然而其它选手也表现的相当出色,有的慷慨激昂,有的诙谐幽默,有的感人肺腑。让我们一行人感受到了世间真情。今天早上主任来到办公室带领我们去开了一个短会,讲了实习记者的一些注意事项和后期工作的安排,同时告诉我们作为一个党报记者的这人。XX 日报是江津区的党政机关报,在没有来到报社之前,我对于党报的性质、办报原则、党报的编辑过程以及发行都不是特别的了解,但是经过一个月的实习,我深深的感觉到了它的强烈的党性;也知道了这份报纸是不对外销售的,它主要是发送至各个政府职能部门、各个单位党政机关的报纸;更懂得了它的办报原则和指导方针都是全心全意为人民为社会服务的。日期:2016 年 7 月 3 日4 / 24今天是进入 XX 日报实习的第一天,天气阴沉但心情却挺好,第一次接触报社这行业感觉挺新鲜有趣,同时也有一些压力。毕竟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去作一件陌生的事,不过人总是要学会适应的。早上在主任的带领下开了一个简短的会谈,感觉在报社这环境下应该会有较大的收获,也很庆幸来到了这个集体,和一群志同道合的同学们一起学习进步。也许是本就学理工的我不怎么了解报社,现在还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事情,也不知道该做什么。不过从今天起我也成了报社的一员,从认知上告诉自己随时注意自己的言行,尽量不为集体抹黑。希望在这段时间里能不断提升自己,和同事们和谐相处。日期:2016 年 7 月 4 日实习的第二天,早上到办公室得到老师的通知整理了一个文件,上午完成了文件的整理工作,感觉有点进入状态的感觉。不过下午又进入了看报纸的状态,唯一的事情就是5 / 24看报纸看新闻。在这几天看报纸似乎成了一种习惯,每天发报纸后都会仔细阅读一下,看看新闻是怎么写的和平常的作文有什么差别。办公室的关系还是很融洽,每天有说有笑的,办公环境很轻松没有想象中压抑,老师也很耐烦的讲解一些我不知道的事情,时间过得很快,一天眨眼就过了。日期 2016 年 7 月 8 日今天和往常一样,没什么做的很少能见到老师,唯一能干的就是改下稿子,读读报纸,没什么能干的感觉。坐在电脑前就是一天,感觉和前几天一样平淡无奇,还好办公室的环境很凉快。这几天下来还是找到了自己和他人的一些差距,文采方面的确欠缺很多,一直读理工的我对于文字一向不敏感。一篇稿子给我改,感到无从下手,不知道怎么改才好。写一篇稿子总觉得像是挤牙膏一样字字句句都来之不易。今天突然觉得好累!不是因为说这里的工作累。其实真的很清闲。这样的实习和我原本想像中的是很不一样的!可是现在却有一个问题。我有点高估了自己的交流能力。其实很6 / 24想和这些人都打成一片。一个多星期了,来了这里,怎么的也学了点东西。刚刚这里的一个老师这样和我说,来这里学什么对你以后也没什么用处。来这里学的只是接人待物,先接触下社会罢了。现在我还只是一个观察者,看其他同事是怎么在一起相互了解,相互进步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也会变成一个实践者。上午我们一个小组的同学到了福利院,去采访了福利院的志愿者大学生,他们在福利院义务劳动,帮助老人,为老人疏导,和老人一起搞活动,为老人免费服务。这种精神很值得人们学习。当我们去采访时福利院也比较热情,尽量让我们了解福利院的各个方面。完成采访后回到报社已经 12 点了,简单的吃了饭后下午又去采访了几家工厂,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认真的做着笔记。整个采访还是特别辛苦的,每个人都是满头大汗,头顶着炎炎烈日。在各个厂家间穿行,完成一家采访后马上就去另一家。下午 6 点多才完成了采访,一个个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报社,整理文件准备写稿子。忙碌而有意义的一天就这么过去了,从中也学到了很多东西,一些待人接物的必备知识,而这些正是学校不能学到的。实习报告7 / 24从 2016 年的 9 月 9 号到 10 月 9 号我在各界导报报社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实习。时间虽短,但让我学习到了很多在校园里学不到的知识,增加了不少阅历。所以说留心处处皆学问,用心去感受就会发现很多学问。发觉书本所讲的理论与实践多少是有距离的,我们学生要在实践中把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起来并不是容易的事。只有真正经历过亲身感受过才知道其中所蕴含的道理。实习过程中,有顺利的时候也有挫折的事情,但我都坚持了下来,认真完成了大学期间重要的一次课外作业,以下是我的实习报告总结:选择各界导报作为实习单位缘于吕刚老师的推荐,各界导报是有陕西省政协主办的一份政府性报纸。后来的经历证明我选择各界导报实习是正确的选择,单位的老师对我和我们一起实习的同学都很关心,及时给我们答疑解惑,让我们在短时间内有了很大的进步。我们每一个实习生都不同的实习老师带,这足以说明导报周到的考虑,尽量是我们在短时间内不至于浪费宝贵的时间,每天都有事可做。商报的记者不多,所以每个人的任务就比较大,每天都很辛苦,带我又李荣老师、李坤老师,我能感觉到了他们都是那么的敬业,那么的热爱这份工作,对于我这个实习生也是当做朋友一般,经常跟我沟通交流,指导我的稿件,教我采访的技巧,我从内心感谢他们。8 / 24在报社待的一段时间,让我有了很多收获。刚去报社的几天,老师并没有给我安排任务,而是让我看报纸,除了本报社的报纸外,还要求我多看几家比较有名的如华商报新华日报 人民日报等他们的报纸,我在学校就是比较喜欢看报纸的,但是在学习之余把看报纸当作一种放松的方式,而现在让我整天坐在哪里看报纸,当时真的是很无聊,老师也看出了我的心思,就告诉我说让我看报纸不光是让我看新闻的内容,关键是让我了解记者采写新闻的角度,报到的方式和对新闻事件的把握,这是当记者的第一关。我实习中我认识到好的新闻稿要遵循新闻的事实性,客观性,针对不同的读者群进行换位思考。实习的第三天刘老师把我和王珩叫到他面前,在网上随手找了一篇报道让我俩看,我们睁大眼睛看,是关于学校的一篇研究报道,看完了新闻我俩面面相觑却不懂有什么看头。李老师就说你们要尽力利用周围身边的所有资源获取新闻,做自己熟悉的领域。就像现在从你们的学校出发,从自己的最方便的出发。看这新闻你们觉得有什么可以做?我们依然沉默。 “你们首先必须遵循新闻的事实和客观性,然后想想我们这份报纸是什么人群看得多,你们自己还想从这消息事件知道什么,也站在他9 / 24们的立场去想想他们还想知道什么,进行这样一个换位思考。 ”在李老师的引导下,我们从这消息找出还可以报道的东西,然后联系新闻当事人,开始着手实习的第一篇新闻。还有就是要做自己熟悉的领域,不断提高自我交际能力,扩大交际圈,有一次我们要采访一位高校的教授,可是联系不上,我们的采访一时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詹老师意味深长地对我们说:“现在科技这么发达,电脑,电话,身边的所有人都可以发生作用。再说你们是学生,本来就具有得天独厚的便捷,发散人力去干吧,没有问题是解决不了的。 ”后来经过同学的同学真的就联系上了教授。其实当记者真的需要很大的交际圈,有丰富的信息资源才可以尽快尽量准确的办好事情。就像一篇报道,你可以找到相关的新闻对象,根据“六人认识论”人传人,以一传十,十传百,你很快就可以找到最需要的对象。而一个至关重要的人甚至可以使你的采访得心应手。我们就尝试过,因为是记者的身份而遭受采访拒绝,而老记者通过某个有点“权力”的朋友帮忙,我们最终还是可以进行采访获得了需要的新闻信息。当然人际在任何一个领域都是很重要的,而对于记者来说更加是重中之重。记得有一次我单独去采10 / 24访,我报了老师的名字,没有留下自己的联系方式,老师后来批评了我,他要求我建立自己的交际圈,可见对记者而言,交际范围很重要。 报社李老师一直要求我要学会扩展思维,目光要独特。他经常让我关注财经类的新闻信息,他说,现在很多报社都主打社会新闻,所以社会新闻很多,我们多关注社会新闻以外的东西,没准就能另辟蹊径,写出优秀的稿子来。事实也是这样,不光目光要独特,还要会发散思维,由点及面,同一篇新闻不同的人阅读就能出现不同的结果,有一次刘老师拿起我身边的报纸,没看多久就叫我到他跟前,说发现有新的材料可以写。他说上面的报道还有很不全面的地方,我们可以补充这些消息作为新闻,还是会有很多读者关注。这是关于房价的一篇新闻,我看完了就把报纸扔到一边了,而记者却看到了可以写的新闻,这就是新闻敏感,就是经验,对于自己目光狭隘我真的无话可说,问了老师很笨的问题:“怎么发现新闻?”老师说, “留心处处皆学问,我们就要做别人所没有的,学会扩展思维,从点延伸,新闻就在身边。 ”好一个处处留心,做别人所没有,因为老师的仔细观察,我是写了两篇跟踪报道,如果不是主任“慧眼识珠”恐怕这消息就会随着报纸一起沉默,成了没有的东西。其实我们自己也可以做到,这不只11 / 24是经久“沙场”的老记者才可以做到的。问题在于自己有没有去动脑,有没有用实际行动去证明。看这新闻就要懂得从新闻找新闻, “查缺补漏”都可以派上用场。实习期间我感到了自己知识储备的严重不足,才发现记者就像一部百科全书,什么都得懂,因为你不知道你下一步会遇到什么情况,而且要敢于提出问题,并去解决问题。有一次去回访有个人将自己父亲关进地下室的新闻,老师带着我去咸阳进行采访,采访的过程中我们偷偷摸摸的,尽可能不让别人知道我们记者的身份,现在的人对记者这个身份很警惕,老师采访医生了解情况,我躲在旁边不说话,后来老师问我们为什么不说话,我说我说不好话,老师狠狠批评了我们,作为记者,要学会保护自己,但是保护不能不说话,要在保护的过程中采集到有用的信息,让不知道事实的大众了解信息这是你的工作。那次真的给我上了一课。以后采访要在不同环境学会采访了,才能提出一些水平比较高的问题来。在报社期间深刻体会了作为记者的艰辛,有的记者一天不停的在跑新闻,晚上工作到很晚加班加点为了第二天报纸能发出最有价值的消息。报社是一个很和睦的大家庭,大家互相之12 / 24间没有隔阂,这里没有年龄的差距,部分职位的高低,有什么问题大家一起讨论,有时候争得面红耳赤,但这都是为了出精品稿件。我们这些实习生也是耳濡目染,平时有什么想法都及时跟记者提出来,好的点子都会得到老师的支持和鼓励让我们放开手独立去做。在这一个月中,我深深感受到了导报的文化氛围,从中也领悟到了许多东西。我发现报社里很多人不是新闻专业出身,很多理工科的毕业生做新闻、做记者比文科生甚至都要优秀。这说明了做新闻不一定非得新闻专业或者文科专业的人才能做好,因为新闻记者和编辑只是报纸运做的小部分人员,报纸运做很大一部分还是在广告策划与市场营销上,同时,报社一个市场运营单位,在某种理念上也可以称为一个公司,这就需要使部门划分明确,人员职责到位,要有管理部门、服务部门与生产部门。记者与编辑只是生产部门中的成员,需要比较专业的知识,但是社会知识与经验显得尤为重要。由于部门庞杂,要想在报社做好工作就必须知识结构全面,所以对人才的要求也是综合型人才,即既要懂新闻的专业知识,又要会管理策划与营销,只有这样,才能无论做什么工作都得心应手。13 / 24实习虽然很辛苦,但让我体会到了工作的艰辛,为将来踏入职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实习期间遇到很多问题和困难,在老师的帮助下和自己的坚持努力下都一一解决,由于学校离报社较远,每天就得 8 点起床,往报社那边赶,晚上有时候稿子较多就得加班,回到学校已经是深夜,好几次都遇到没有公交车回不到学校的事情,自己也曾想放弃,但老师和同学的鼓励让我坚持了下来,而且老师也很照顾我们,知道我们路途远,所以尽量让我们每天都早点走,真的是无微不至。实习时间不长,但将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经历,在以后的道路上我将更加努力。我的暑期报社实习日记校报学生通讯社 李爱平7 月 12 日今天是报社实习的第一天,起了个大早赶到报社,却被告知带我的老师不在。在外面消磨了一个上午的时间,下午再次来到报社,见到了我的记者老师,比我想象中的年轻多了,见到老师的第一感觉就是他并不怎么理睬我,于是我与 n 多实习生们坐在报社的热线室里,靠读报纸消耗了14 / 24大半个下午,下午 5 点多钟,别的实习生一个个离开了,我以时间犹豫要不要回去,结果王老师让我改一篇新闻通稿,这是我第一次要写一篇可以上报的新闻报道哦,心里忐忑不安的,改完以后让老师修改,他批改的还不错,就是有点慢。听到这些,我还是很开心的,期望自己能得到更多的机会,努力!7 月 14 日这是我做实习生的第三天了,终于迎来了我的第一次采访,不过这次采访带我的是另外一位记者。一开始我跟他来到医院采访一名因公受伤的协警,采访完毕后,她说还有事情要做,带是还要采访这位协警的父母和领导。于是接下来的采访任务就交给了我一个人。其实采访不是很困难的,因为感觉他们都很友善的,对我这个实习生也很尊重,所以这次采访很顺利的就完成了。而且因为今天跑去协警同志的单位又去了他的家里,很有幸的坐了一次警车,很兴奋呀!7 月 16 日今天是实习的第五天,我跟学校的另一名实习生一起去采15 / 24访泰国政府官员的闭学式,由于各大媒体的记者都有到场,所以给我了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他们提问的时候我会跟在旁边记录,慢慢了解应该提怎样的问题,恩,今天的收获的确让我很受用。7 月 17 日今天去采访了一位工作超级出色的公交车司机,免费坐了一次厦门公交车。今天又是一次独立采访哦,不过通过前几次的小小经验再加上这位公交司机和蔼可亲,所以采访过程也是非常顺利的。由于有很多群众联名写表扬信来表扬他,我今天还做了很多个电话采访,着实是一个内容丰富的一天。看到公交车司机陈师傅获得的各种荣誉,真是感慨,只要是努力奋斗,一定能得到认可。7 月 18 日实习一周了,才是第一次跟带我的老师去采访,悲剧啊!采访的是一个外地打工者,他家有一只能把酒变醋的陶罐。由于我是学理科的,里面的生化原理,我一看便明了,但16 / 24是老师还是要求我以不知然的把它写出来。这让我有点小小的罪恶感和无奈。7 月 19 日今天的采访可谓历经奔波却无收获,意外相遇却获头条呢。本来去采访几家公司的纠纷问题,但由于社会的阴暗元素,以及中国这个注重人际关系的基本国情,此问题以一个“高层”之间的通话而被埋没了,折腾了一整天,跑了三个单位的采访迫于压力而不得报道了,社会黑暗啊!不过今天值得欣慰的是中午休息时在途中收获了一条要闻。顶着烈日去采访一个女子携子跳塔的事件,当时消防队正在救援,拉了警戒线,我穿越警戒线而后面围观的群众被拦住了,他们问:“她怎么能进。 ”警察说:“人家是记者”这句话倒是让我很激动开心的。7 月 22 日这天天气酷热啊,也是在中午最热的光景,我跟着王老师去杏林采访一个民房被污水淹没的事件,通过多次的锻炼,老师看起来对我很是放心了,到达地点竟找了一个就是的另外一家媒体的记者坐在树荫下闲聊起来,让我一个人去17 / 24采访房主。对于这种小事件也许我已经熟悉了,所以也就自己跑去问东问西了,得空小聊几句,好歹忘却一丝骄阳。7 月 26 日很多天精神不振了,今天又被带去采访了,在途中,听着其他记者聊实习生的话题,当别人问我带我去的倪记者我是不是他的实习生时,倪记者说道:“这是王记者的,我的实习生都不会写,据说她写的还不错,就借来了。 ”虽然感觉这样说我就像一件物品,不过我还是很开心的,至少我是一间物有所值的佳品。7 月 28 日今天去海上参观空海联合救助演习了,在海上整整漂了一下午,吹着海风,顶着一个半明媚的太阳,虽然湿湿黏黏的,但是很舒服呀,今天第一次登上救助船,发现船上也很舒适的,第一次近距离观看了直升机救人,好奇心得到极大满足,感觉这是一个很不错的经历。18 / 24实习带给我无数的新鲜感,满足感,感觉相当有意义!第一天今天是我实习的第一天,还是怀着很大的热情与期待的。早晨早早起床,一切准备停当,带上本子和笔,兴高采烈地出发了。之前我已联系好报社那边的李主任,他要我在报社附近等他。站在路口,我开始忐忑不安,想着我这小女生将要孤孤单单一人“闯”入报社,真的有点不知所措。不一会儿,手机响了,我一看,是李主任,他告诉我,他就在马路对面。我转身,果然看见有个人在向我招手啊!他一定就是李主任。在李主任的带领下,我怀着激动和惴惴不安的心情走进报社,我向李主任交代了我的专业和实习情况,他给我简单介绍了一下报社并带我到处参观了参观,然后给我布置了今天的任务读报,仔细地读报。于是,我乖乖地坐下来,研读那如厚如小山般的一大摞报纸?19 / 24第一天的实习很快就过去了。第二天第二天我又早早地来到报社,这次没有李主任的引导,我走进办公室开始读报。我边读报边想着在新闻学概论课堂中老师所讲到的有关新闻的定义、要素等的问题,把学过的知识点仔细与报纸上的新闻稿一一进行对应。八点半,李主任来了,他见我早已开始读报学习,很高兴。他说新闻人就应该有主动性和热情,要做记者、捕捉新闻更是如此。我微笑着点点头,然后拿出实习手册,与李主任讨论我的实习内容和计划。下午,天气晴好,我来到大办公室,看着那些记者啪啪啪地把各种采访和材料输入电脑,变成一篇篇新闻稿,心中颇有感慨。六点半的截稿时间,那些下午才采访好的新闻必须尽快完成,他们都无暇聊天,有的稿子只来得及稍作修改。第三天20 / 24今天来到报社,就看见李主任就站在门口,他说今天要带我“下基层” ,要等人一起去。我想,那应该是记者吧?可是,十五分钟后,李主任说:“人等到了,我们走吧。 ”我定睛一看,只有一个人啊,李主任给我介绍说这是卢主任。李主任负责开车,他告诉我我们要去新荣区去送样报。我很疑惑,但也没再问什么。一路上,我和两位主任闲聊得很开心,窗外的风景也很美。一路奔波,终于到了目的地。在这个办公楼的某个办公室内,李主任和那位领导样子的人似乎特别熟悉。也难怪,李主任负责农村部,经常下基层和人们打交道。主任把报纸递给那个人,指着一篇文章说这是写好的样稿,如果还需什么改动再联系我们。原来是这样啊,我恍然大悟,这不仅可以交到更多朋友,还能使新闻报道更加准确。第四天今天上午我来到来报社,似乎人很少,李主任给我一些之前的新闻材料,要我试着根据它们写一篇新闻稿。如果不会写,可以先看看报纸,借鉴借鉴其他记者写的稿子。21 / 24我看完那些材料,感觉毫无头绪,不知道从何下手。索性拿起手边的报纸,仔细研究标题、正文,不放过每个细节。看了几份报纸,我决定硬起头皮尝试着写写看,这可是我的第一篇新闻稿啊,虽然只是个练习。好不容易把材料上的内容整合好完成了稿件,我惴惴不安地拿去给李主任看。李主任没多说什么,拿起笔,刷刷刷,几分钟之后,我的新闻稿已经被改的“惨不忍睹” 。李主任说,你现在没有经验,所以不是很懂如何写新闻稿,我来给你说说你这稿子的问题吧。我不敢多说什么,赶紧附耳恭听,连连点头称是,倒是学到了不少东西。 第五天今天,大任务来啦。之前认识的卢主任联系我说可以给我一个机会,跟随着记者瑞芬去实地调查、采访。内容是调查一下最近人们所说的酿制酱油会不会致癌。卢主任是大同晚报社健康周刊的主任,所以他负责的新闻都是有关健康的。我和瑞芬开始去走访大同市的各个超市进行实地调查。我们发现,在市面上的酱油几乎都标明的是“酿造酱油” ,竟然看不到“配22 / 24制酱油”的踪影,随后我们又找到相关业内专家进行采访,询问相关问题,我在一旁快速地做着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