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运输业节能减排评价与考核_第1页
道路运输业节能减排评价与考核_第2页
道路运输业节能减排评价与考核_第3页
道路运输业节能减排评价与考核_第4页
道路运输业节能减排评价与考核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 道路运输业节能减排评价与考核 1 1评价考核总体思路 1 考核对象和层级 省级交通运输行业管理部门对市级交通运输行业管理部门和节能减排示范单 位进行考核 市级交通运输行业管理部门对所辖区域内一 二级运输企业 客运 企业 货运企业 出租客运企业 一 二类驾校以及县级交通运输行业管理部 门进行考核 县级交通运输行业管理部门对辖区内三级以下道路运输企业 个体 运输户 三类驾驶员培训学校进行考核 2 考核内容 主要包括节能减排目标完成情况 目标考核 和节能减排过程管理情况 过 程考核 3 考核方法 采用量化办法 相应设置节能减排目标完成指标和节能减排过程管理指标 节能减排目标完成指标为定量考核指标 以各地区行业主管部门制定的年度节能 目标为基准 完成得 50 分 未完成则考核不合格 为否决性指标 节能减排过 程管理指标为定性考核指标 是对各地区道路运输管理部门 各道路运输企业落 实节能措施情况进行评分 满分为 50 分 两项指标总分满分为 100 分 本论文 重点论述节能减排过程管理指标的评价方法 4 考核结果 分为优秀 90 分以上 良好 75 89 分 合格 60 74 分 不合格 60 分以下 四个等级 1 2评价考核指标的构建及评价方法的选取 1 2 1评价考核指标的构建原则 1 科学性和针对性原则 从评价考核指标的构建 权重的确定 数据的选取与计算 直至得出结论 必须以数学 统计学 系统学的理论为依据 同时 应该具有针对性 能准确反 映道路运输行业的特点和需求 2 系统性和层次性原则 应将道路运输系统作为社会大系统中一个完整的子系统 评价指标体系既要 反映系统外部的影响因素 也要反映系统内部的影响因素 10 并且要反映系统结 构特点 在进行评价考核过程中 还要分出层次 以便于构建数学模型 3 可操作性原则 整个评价考核指标体系应该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 11 便于管理部门在进行考 核时直接运用或稍加改进后运用 4 与国家大的节能减排考核体系框架相一致原则 根据发改委发布的 单位 GDP 能耗考核体系实施方案 国务院对地方政府 进行节能减排考核评价时 实行量化考核 考核评价指标主要包含节能目标完成 指标和节能措施落实指标 国务院对地方政府考核的依据是 省级人民政府节能 目标责任评价考核计分表 国务院对千家重点耗能企业考核的依据是 千家重 点耗能企业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计分表 道路运输行业节能减排评价考核指 标也应依据此框架进行设计 以利于上下级考核的一致性 1 2 2评价考核指标的具体内容 1 道路运输管理部门节能减排评价考核指标的设计 图 4 1 图 4 1 道路运输管理部门节能减排评价考核指标 节能减排目标完成指标 该指标下只有一个核心指标 即单位产值能耗降低率 本指标为否决性指标 只要未达到年度计划确定的目标值即为考核不合格 节能减排过程管理指标 该指标主要是对各地方道路运输管理部门在节能减排相关工作的具体实施过 程进行考核 包含以下7个二级指标 工作组织和领导情况 各地道路运输管理部门应结合当地制定的节能减排 目标 建立并执行本地区的燃料消耗统计报表制度 同时成立专门的组织机构 领导实施当地道路运输行业的节能减排工作 明确组织机构和具体人员的工作任 务和目标 按季度或月度布置工作 定期检查工作进展情况 与相关部门积极协 调 遇重大问题要进行会商 集体决策 目标分解和落实情况 各地道路运输管理部门应当按照节能减排领导机构 确定的工作目标要求 将本地区的工作目标要求向下级管理部门和所辖道路运输 企业进行逐级分解 并对节能减排目标完成情况和节能减排的过程管理落实情况 进行定期检查和考核 如有必要 可定期公布管理部门和道路运输企业的能耗数 据和排放数据 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情况 各地道路运输管理部门应定期对所辖道路运输 企业的营运车辆的技术档案进行检查 及时淘汰技术落后 能耗高 排放标准低 的营运车辆 并更新为科技含量高 节能 排放标准高的高等级的营运车辆 优 化所辖区域运力结构 合理配置班车客运线路和运力 科学引导企业的整合和集 约化经营 提高大规模企业在业内所占的比例 发挥大规模企业的节能优势 投入和重点项目实施情况 道路运输管理部门应安排专项财政资金 对本 地区道路运输行业的节能减排项目进行投入 专项财政资金的数额应逐年加大 针对重点企业 有计划 有步骤地实施重点节能减排项目 技术开发 推广及先进经验交流情况 道路运输管理部门应重视和加大与 道路运输行业密切相关的节能减排新技术 新产品 新工艺 新做法的开发应用 和推广力度 增加研发资金 做好企业应用新技术 新产品 新工艺的试点和示 范工作 注意总结先进的节能减排工作经验 并经常性地组织企业进行广泛地交 流 法律法规执行情况 各地道路运输管理部门应坚决贯彻执行与节能减排有 关的法律法规 包括地方性法规与政府规章 结合节能减排重点项目实施和企业 的试点 示范工作 开展节能减排执法监督检查 管理部门要依法行政 企业要 依法生产 经营 坚决执行高耗能产品能耗限额标准 基础工作落实情况 各地道路运输管理部门应加强节能减排监察队伍能力 建设 执行当地能源消耗统计制度 加强能源消耗统计工作 增加配备能源消耗 和排放计量器具 定期开展发大范围的节能减排宣传 对道路运输从业人员进行 节能减排技术培训 对节能减排工作做得好的企业 进行奖励 节能减排工作推 进不力的企业 进行惩罚 并形成机制 根据以上考核指标的描述 道路运输管理部门节能减排评价指标细化情况见 4 1 表 4 1 道路运输管理部门节能减排评价指标细化表 考核指标考核指标序号序号考核内容考核内容考核要点考核要点 节能减 排目标完 成指标 1 单位产值 能耗降低率 本指标为否决性指标 只要未达到年度计划确定的 目标值即为不合格 1 工作组织 和领导情况 1 建立和执行燃料消耗统计报表制度情况 2 建立节能减排领导组织机构和工作协调机制 分工明确 定期检查 集体决策 2 目标分解 和落实情况 1 节能目标逐级分解 2 开展节能目标完成情况和过程管理检查和考核 3 定期公布能耗数据和排放数据 3 调整和优 化产业结构 情况 1 及时淘汰能耗 排放超标车辆 提高营运车辆 等级 2 优化所辖区域车辆运力结构 3 科学引导企业整合和集约化经营 4 投入和重 点工程实施 情况 1 建立节能减排专项资金并足额落实 2 节能减排专项资金投入数额逐年加大 3 组织实施重点节能减排工程 节能减 排措施落 实指标 5 技术开发 推广及先进 经验交流情 况 1 加大节能减排新技术 新产品 新工艺 新做 法的开发应用和推广力度 2 增加节能技术研发资金 3 做好企业应用新技术 新产品 新工艺的试点 和示范工作 4 经常性地组织企业进行节能减排经验交流 6 法律 法 规执行情况 1 开展节能执法监督检查等 2 执行高耗能产品能耗限额标准 7 基础工作 落实情况 1 加强节能监察队伍能力建设 2 加强能源消耗统计工作 3 按要求增加配备能源消耗和排放计量器具 4 定期开展节能减排宣传 对从业人员进行培训 5 对企业实施奖励 惩罚机制 2 道路运输企业节能减排评价考核指标的设计 图4 2 图 4 2 道路运输企业节能减排评价考核指标 节能减排目标完成指标 该指标下只有一个核心指标 即单位产值能耗降低率 本指标为否决性指标 只要未达到年度计划确定的目标值即为节能减排考核不合格 节能减排措施落实指标 该指标主要是对道路运输企业在节能减排相关工作的具体实施过程考核 包 含以下5个二级指标 工作组织和领导情况 该指标主要是对道路运输企业节能减排工作的管理 层面进行考核 企业应当成立专门的组织机构 领导实施本企业节能减排工作 明确组织机构和具体人员的工作任务和目标 按季度或月度布置工作 定期检查 工作进展情况 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 形成可靠的组织保障体系 企业的一把手 要亲自参与节能减排的领导工作 并负责协调相关部门共同支持节能减排 目标分解和落实情况 道路运输企业应按本企业节能减排工作目标要求 将本企业的节能减排目标向部门进行分解 开展节能减排目标完成情况检查和考 核 并将节能减排工作 与部门负责人及操作人员 驾驶员 教练员 维修人员 等 的绩效考核挂钩 技术进步和节能技改实施情况 道路运输企业应重视运用先进的节能减排 技术 鼓励企业内各部门及员工积极进行节能技术改进 法律法规执行情况 道路运输企业应自觉贯彻执行与节能减排有关的法律 法规 包括地方性法规与政府规章 结合节能减排评价工作 开展节能执法监督 检查等 并根据企业实际 及时对超标车辆进行维修和报废 坚决执行高耗能产 品能耗限额标准 基础工作落实情况 道路运输企业应加强节能减排宣传教育工作 执行当 地能源消耗统计制度 加强能源消耗统计工作 建立考核激励制度 车辆技术管 理制度和驾驶员节能减排培训制度 a 执行当地能源消耗统计制度 加强能源消耗统计工作 道路运输企业应该 对每台车辆建立节能减排数据库 详细记录每台营运车辆的行驶里程 周转量 耗油量 维修时间 维修费用 企业还应对记录的数据定期进行统计分析 对本 企业的节能减排工作进行自我评价 为下一步的节能减排工作安排和优化节能减 排方案提供参考 b 节能减排考核激励制度 企业应从技术和管理两个大的方面入手 制定节 能减排考核激励制度 设立节能减排基金 对完成目标较好的部门和个人以及为 节能减排做出特别贡献的人员给予物质奖励 对不能完成目标的部门和个人应进 行教育和通报批评 并进行奖金扣罚 c 车辆技术管理制度 车辆是道路运输企业的主要生产资料 也是道路运输 企业的主要能源消耗者 车辆技术管理对于节能减排意义重大 包括从车辆采购 运营 日常维护 一级维护 二级维护 修理直至报废的全部过程 每一个环节 都有节能减排的空间 选购新车时 应遵循 技术先进 价位合理 生产适用 质量可靠 维修方便 的基本原则 结合企业现有车型的结构和未来发展的需要 充分考虑拟购车辆的类型 等级 质量 价格 使用性能 售后服务 零配件供 应及价格等因素 多方了解 多家比较 按照规范的招标程序 进行集中采购 在日常维护上 保证做到出车前 行车中 收车后均要对车辆进行必要的检查 防患于未然 一级和二级维护要严格按照 汽车维护 检测 诊断技术规范 GB T 18344 2001 的规定进行 对达不到节能减排标准的车辆 应及时进行 修理 若修理后仍无法满足要求的 应及时进行报废 要保留好每一台车的车辆 技术档案并及时更新 12 d 操作人员节能减排培训和交流制度 企业要定期对一线的操作人员 驾驶 员 教练员 维修人员等 进行节能减排相关知识的业务培训 增加内外部经验 交流的机会 搞一些如节能驾驶大赛等活动 增强全体职工的节能减排意识 促 进节能减排操作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根据以上考核指标的描述 道路运输企业节能减排评价指标细化情况见4 2 表 4 2 道路运输企业节能减排评价指标细化表 考核指标考核指标序号序号考核内容考核内容考核要点考核要点 节能减 排目标完 成指标 1 单位产值 能耗降低率 本指标为否决性指标 只要未达到年度计划确定的 目标值即为不合格 1 工作组织 和领导情况 1 企业的节能减排任务 目标 制度 组织保障体 系建立情况 2 节能减排专门组织机构和人员设立情况 3 企业主要负责人参与情况和工作协调力度 2 目标分解 和落实情况 1 节能目标逐级分解 2 开展节能目标完成情况检查和考核 3 节能减排工作与部门负责人及主要操作人员绩效 考核挂钩情况 3 技术进步 和节能技改 实施情况 1 企业运用先进节能减排技术情况 2 企业内部节能技术改进情况 4 法律 法 规执行情况 1 开展节能执法监督检查等 2 对超标车辆的维修和报废情况 节能减 排过程管 理指标 5 基础工作 落实情况 1 执行当地能源消耗统计制度 加强能源消耗统 计工作 2 节能减排考核激励制度建立和落实情况 3 车辆技术管理制度建立和落实情况 4 操作人员节能减排培训和交流制度建立和落实 情况 1 2 3评价考核方法选取 国内外学者在对节能减排的指标评价研究过程中 主要采取主观赋权评价方 法 以下对几种主观赋权评价方法进行介绍 1 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 11 简称 AHP 法 是美国著名运筹学家 T L Saaty 于 20 世纪 70 年代提出的 该方法的基本思想 是把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层次 在最低层次通 过两两对比得出各因素的权重 通过由低到高的层层分析计算 最后计算出各方 案对总目标的权数 权数最大的方案即为最优方案 12 运用层次分析法解决问题 需要经过以下四个步骤 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其具体的实施需要 a 明确问题 搞清楚涉及的因素以及因素相互之间的关系 b 将决策问题层次化 划分为总目标层 分目标层和方案层 对各层元素两两比较 构造判断矩阵 判断矩阵是层次分析法的核心 是通过两两比较得出来的 假设表示反映 i W 第 个方案对于某个最低层目标的优越性或某层第 i 个目标对于上层某一目标的重i 要性的权重 以每两个方案 或子目标 的相对重要性为元素的矩阵 A 称为判断 矩阵 111 12 222 12 12 n n nnn n WWW WWW WWW WWWA WWW WWW 设 则判断矩阵的元素具有三条性质 ijij aW W ij a 1 1 1 2 3 ii ij ji ijikkj a a a aa a 满足这三条性质的判断矩阵 称为完全一致性判断矩阵 n 阶完全一致性判 断矩阵的最大特征根为 其余特征根为 0 max n 判断矩阵中元素 主要通过表 4 3 确定 13 ij a 表 4 3 判断矩阵中元素的确定 ij a aij两目标相比 1同样重要 3稍微重要 5明显重要 7重要得多 9极端重要 2 4 6 8介于以上相邻两种情况之间 以上各数的倒数两目标反过来比较 求解判断矩阵的特征向量 并对判断矩阵的一致性进行检验 为判断矩阵 A 的特征根 为特征根所对应的特征向量 12 T n WW WW 那么求解判断矩阵的特征向量也就是确定权重的具体步骤为 1 计算判断矩阵每一行元素的乘积 4 1 1 1 2 n iij j aai jn 2 计算的n次方根 i a 4 2 1 2 n ii Main 3 将向量归一化 12 T n MM MM 4 3 1 1 2 i in j j M Win M 所求得即为所求特征向量 12 T n WW WW 4 计算判断矩阵最大特征根 4 4 max 1 n i i i AW nW 其中表示向量的第 i 个元素 iAWAW 一致性检验通过后 确定各层排序加权值 若检验不能通过 需要重新调 整判断矩阵 通过计算一致性指标和检验系数进行检验 一致性指标 4 5 max 1 n CI n 检验系数 4 6 CI CR RI 其中 是平均一致性指标 通过查表获得 一般的 当 CR 0 1 时 可认RI 为判断矩阵具有满意的一致性 否则 需要重新调整判断矩阵 2 模糊层次分析法 模糊层次分析法 Fuzzy AHP 是模糊数学和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评价方法 14 采用模糊集合理论对系统进行评价 强调影响因素的模糊性 突破精确数学 的逻辑 但是采用精确数学语言表达不确定的因素 模糊综合评价就是要构造出一个运算公式 将指标值与权重融入其中 经过 运算得到评价值 其主要涉及要素 即因素集 决断集和单因素判断 其构建步 骤如下 第一步 确定评价因素集 评语集 若评价的指标因素为 n 个 分别为 若根据实际需要将评语划分为 m 个等级 分别记为 12 n Uu uu 21m vvvV 第二步 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集 A 用 AHP 分析问题主要有五步 分别 为 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根据具体背景对总目标细分成到层 并制作 树形图 构造判断矩阵 即运用标度对每一层的指标重要性排序 从而形成用数值表示的 判断矩阵 层次单排序 即根据判断矩阵计算与该因素有联系的下层因素的重要 性值 层次单排序归根结底就是一个计算判断矩阵的特征根和特征向量的问题 对于判断矩阵 B 计算满足的特征根与特征向量 其中为 BmaxB WW max 矩阵的最大特征根 W 是对应于特征根的正规化特征向量 的分量就max W i W 是相应因素 i 的单排序权值 检验矩阵的一致性 先计算一致性指标 然后将 CI 与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 RI 进行比较 max 1 CInn CR CI RI 从而检验判断矩阵是否具有满意的一致性 根据 比较判断矩阵 计 算出需要评价的指标对于准则的相对权重 i W 第三步 通过专家打分等方法获得模糊评价矩阵 R 第四步 进行复合运算可得到综合评价结果 这是模糊层次分析评BA R 价模型的核心 第五步 将评价结果进行归一化处理 上一步所得的结果是 n 行 m 列的向量 行各数之和不等 不能进行比较 进行归一化处理后 每一行的数字之和为 1 各应的数字则代表评值 选择模糊层次评价方法作为节能减排评价方法的原因是 1 节能减排评价指标体系中有很多定性指标 这些定性指标所描述的评 价范围具有模糊性 将定性的问题转为定量问题正是模糊层次评价方法的一个基 本职能 2 节能减排评价标准的多维性和动态性恰好是模糊性的一种表现 运用 模糊层次评价法具有针对性 3 节能减排评价的评价指标评价内容涉及面广 体系层次多 不能简单 地将定性指标进行定量然后综合 而是应该用系统性的 科学严谨的理论 程序 进行综合评价 模糊层次分析评价无疑是最佳选择 1 3道路运输业节能减排评价指标权重与考核计分的确定 1 3 1道路运输管理部门节能减排评价指标权重与考核计分的确定 1 第一级指标权重的计算 根据道路运输管理部门节能减排指标体系 第一级评估因素为 工作组织和 领导情况 A1 目标分解和落实情况 A2 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情况 A3 投入和 重点工程实施情况 A4 技术开发和推广情况 A5 法律 法规执行情况 A6 基 础工作落实情况 A7 建立评估因素集 A A1 A2 A3 A4 A5 A6 A7 根据专家的重要性比较打分 得到第一级指标判断矩阵 A1A2A3A4A5A6A7 A116 52 313 47 46 5 A26 512 35 63 43 26 5 A33 23 213 23 29 49 5 A417 62 313 43 26 5 A54 34 38 94 3128 5 A62 32 34 92 3214 5 A75 65 65 92 35 85 41 计算重要性排序 7 1 1 6 5 2 3 1 3 4 7 4 6 51 0336 A W 7 2 6 5 1 2 3 5 6 3 4 3 2 6 50 8420 A W 7 3 3 2 3 2 1 3 2 3 2 9 4 9 51 5396 A W 7 4 1 7 6 2 3 1 3 4 3 2 6 51 0933 A W 7 5 4 3 4 3 8 9 4 3 1 2 8 51 3134 A W 7 6 2 3 2 3 4 9 2 3 2 1 4 50 8005 A W 7 7 5 6 5 6 5 9 2 3 5 8 5 4 10 8779 A W 将以上的 W 值归一化之后得到 0 1378 0 1123 0 2053 0 1458 0 1751 0 1067 0 1170 A W 由于 16 52 313 47 46 5 0 1378 6 512 35 63 43 26 5 0 1123 3 23 213 23 29 49 5 0 2053 17 62 313 43 26 5 0 1458 4 34 38 94 3128 5 0 1751 2 32 34 92 3214 5 5 65 65 92 35 85 41 1 0137 0 9678 1 5125 0 9833 1 2861 0 1067 0 9057 0 1170 0 7795 可以得到 1 1 03360 84201 53961 09331 31340 80050 8779 7 516 7 0 13780 11230 20530 14580 17510 10670 1170 一致性检验 71 32 0 0860 06520 1 1 nRI nCI CICR nRI 因此 该判别矩阵具有满意一致性 因此 可以作为该指标的相应权重 A W 值 也就是得到第一级评估指标权重分别为 0 1378 0 1123 0 2053 0 1458 0 1751 0 1067 0 1170 A W 2 第二级指标权重的计算 运用与 1 同样的方法 根据专家的重要性比较打分 分别确定第二级指 标的权重 工作组织和领导情况 A1 下各指标的判断矩阵 B11B12W A1 B1115 31 291 B123 510 7746 目标分解和落实情况 A2 下各指标的判断矩阵 B21B22B23W A2 B2116 86 41 0400 B228 618 41 3867 B234 64 810 6934 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情况 A3 下各指标的判断矩阵 B31B32B33W A3 B3119 69 51 3925 B326 916 50 8221 B335 95 610 7736 投入和重点工程实施情况 A4 下各指标的判断矩阵 B41B42B43W A4 B4116 36 71 1968 B423 613 70 5984 B437 67 311 3963 技术开发和推广情况 A5 下各指标的判断矩阵 B51B52B53B54W A5 B5114 34 64 80 8165 B523 413 63 80 6124 B536 46 316 81 2247 B548 48 38 611 6330 法律 法规执行情况 A6 下各指标的判断矩阵 B61B62W A6 B6115 31 2910 B623 510 7746 基础工作落实情况 A7 下各指标的判断矩阵 B71B72B73B74B75W A7 B7114 34 24 74 61 0032 B723 413 23 73 60 7524 B732 42 312 72 60 5016 B747 47 37 217 61 7555 B756 46 36 26 711 5047 经过计算以上各判断矩阵都满足一致性 因此 可以得到第二级评估指标的 权重分别为 1 1 291 0 7746 2 1 0400 1 3867 0 6934 3 1 3925 0 8221 0 7736 4 1 1968 0 5984 1 3963 5 0 8165 0 6124 1 2247 1 6330 6 1 2910 0 7746 7 1 0032 0 7524 0 5016 1 7555 1 5 W A W A W A W A W A W A W A 047 表 4 4 给出了各评价指标相对于总目标的权重情况 表 4 4 各评价指标相对于总目标的权重 第一级指标第二级指标权重 建立和执行燃料消耗统计报表制度情况 B11 0 0861 工作组 织和领导情 况 A1 建立节能减排领导组织机构和工作协调机 制 分工明确 定期检查 集体决策 B12 0 0517 节能目标逐级分解 B21 0 0374 开展节能目标完成情况和过程管理检查和 考核 B22 0 0499 目标分 解和落实情 况 A2 定期公布能耗数据和排放数据 B23 0 0250 及时淘汰能耗 排放超标车辆 提高营运 车辆等级 B31 0 0957 优化所辖区域车辆运力结构 B32 0 0565 调整和 优化产业结 构情况 A3 科学引导企业整合和集约化经营 B33 0 0531 建立节能减排专项资金并足额落实 B41 0 0547 节能减排专项资金投入数额逐年加大 B42 0 0273 投入和 重点工程实 施情况 A4 组织实施重点节能减排工程 B43 0 0638 加大节能减排新技术 新产品 新工艺 新做法的开发应用和推广力度 B51 0 0334 增加节能技术研发资金 B52 0 0250 做好企业应用新技术 新产品 新工艺的 试点和示范工作 B53 0 0500 技术开 发 推广及 先进经验交 流情况 A5 经常性地组织企业进行节能减排经验交流 B54 0 0667 开展节能执法监督检查等 B61 0 0686 法律 法规执行情 况 A6 执行高耗能产品能耗限额标准 B62 0 0412 加强节能监察队伍能力建设 B71 0 0213 加强能源消耗统计工作 B72 0 0160 道路运输管理部门节能减排综合评价 基础工 作落实情况 A7 按要求增加配备能源消耗和排放计量器具 B73 0 0106 定期开展节能减排宣传 对从业人员进行 培训 B74 0 0372 对企业实施奖励 惩罚机制 B75 0 0319 3 考核计分的计算 根据各评价指标相对于总目标的权重 分别乘以 50 即可计算出考核计分 计算后的分值和评分标准如表 4 5 所示 表 4 5 道路运输管理部门节能减排评价考核计分表 考核考核 指标指标 考核内容考核内容分值分值评分标准评分标准 节能 减排目 标完成 指标 50 分 单位产值能耗 降低率 50 分 本指标为否决性指标 只要未达到年度计划确 定的目标值即为不合格 工作组织和领 导情况 7 分 0 1378 50 6 89 1 建立和执行燃料消耗统计报表制度情况 4 分 0 0861 50 4 305 2 建立节能减排领导组织机构和工作协调机 制 分工明确 定期检查 集体决策 3 分 0 0517 50 2 585 节能 减排措 施落实 指标 50 分 目标分解和落 实情况 6 分 0 1123 50 5 62 1 节能目标逐级分解 2 分 0 0374 50 1 87 2 开展节能目标完成情况和过程管理检查和 考核 3 分 0 0499 50 2 50 3 定期公布能耗数据和排放数据 1 分 0 0250 50 1 25 调整和优化产 业结构情况 10 分 0 2053 50 10 26 1 及时淘汰能耗 排放超标车辆 提高营运车 辆等级 5 分 0 0957 50 4 78 2 优化所辖区域车辆运力结构 3 分 0 0565 50 2 82 3 科学引导企业整合和集约化经营 2 分 0 0531 50 2 65 投入和重点工 程实施情况 7 分 0 1458 50 7 29 1 建立节能减排专项资金并足额落实 3 分 0 0547 50 2 74 2 节能减排专项资金投入数额逐年加大 1 分 0 0273 50 1 37 3 组织实施重点节能减排工程 3 分 0 0638 50 3 19 技术开发 推 广及先进经验交 流情况 9 分 0 1751 50 8 76 1 加大节能减排新技术 新产品 新工艺 新 做法的开发应用和推广力度 2 分 0 0334 50 1 67 2 增加节能技术研发资金 1 分 0 0250 50 1 25 3 做好企业应用新技术 新产品 新工艺的试 点和示范工作 3 分 0 0500 50 2 5 4 经常性地组织企业进行节能减排经验交流 3 分 0 0667 50 3 34 法律 法规执 行情况 5 分 0 1067 50 5 34 1 开展节能执法监督检查等 3 分 0 0686 50 3 43 2 执行高耗能产品能耗限额标准 2 分 0 0412 50 2 06 基础工作落实 情况 6 分 0 1170 50 5 85 1 加强节能监察队伍能力建设 1 分 0 0213 50 1 07 2 加强能源消耗统计工作 1 分 0 0160 50 0 8 3 按要求增加配备能源消耗和排放计量器具 1 分 0 0106 50 0 53 4 定期开展节能减排宣传 对从业人员进行培 训 2 分 0 0372 50 1 86 5 对企业实施节能奖励制度 1 分 0 0319 50 1 59 小计100 分 1 3 2道路运输企业节能减排评价指标权重与考核计分的确定 1 第一级指标权重的计算 根据道路企业节能减排指标体系 第一级评估因素为 工作组织和领导情况 C1 目标分解和落实情况 C2 技术进步和节能技改实施情况 C3 法律 法 规执行情况 C4 基础工作落实情况 C5 建立评估因素集 C C1 C2 C3 C4 C5 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 根据专家的重要性比较打分 可以 得到其判断矩阵为 C1C2C3C4C5W C C115 45 65 7 5 60 9088 C24 514 64 7 4 60 7271 C36 56 416 7 6 61 0139 C47 57 47 61 7 61 1121 C56 56 46 66 711 0906 2 第二级指标权重的计算 运用与 1 同样的方法 根据专家的重要性比较打分 分别确定第二级指 标的权重 工作组织和领导情况 C1 下各指标的判断矩阵 D11D12D13W C1 D1116 56 8 0 965 5 D125 615 8 0 804 6 D138 68 51 1 287 3 目标分解和落实情况 C2 下各指标的判断矩阵 D21D22D23W C2 D2114 64 8 0 693 4 D226 416 8 1 040 0 D238 48 61 1 386 7 技术进步和节能技改实施情况 C3 下各指标的判断矩阵 D31D32W C3 D3118 5 0 755 9 D325 81 1 322 9 法律 法规执行情况 C4 下各指标的判断矩阵 D41D42 W C 4 D4114 7 1 2 649 D427 41 0 7 906 基础工作落实情况 C5 下各指标的判断矩阵 D51D52D53D54W C5 D5114 74 54 60 7430 D527 417 57 61 3003 D535 45 715 60 9288 D546 46 76 511 1145 经过计算以上各判断矩阵都满足一致性 因此 可以得到二级评估指标的权 重分别为 0 9088 0 7271 1 0139 1 1121 1 0906 1 0 9655 0 8046 1 2873 2 0 6934 1 0400 1 3867 3 0 7559 1 3229 4 1 2649 0 7906 5 0 7430 1 3003 0 9288 1 1145 W C W C W C W C W C W C 表 4 6 给出了各评价指标相对于总目标的权重情况 表 4 6 各评价指标相对于总目标的权重 第一级指标第二级指标权重 企业的节能减排任务 目标 制度 组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