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家渠煤矿110301首采工作面风氧化带的确定及处理措施_第1页
金家渠煤矿110301首采工作面风氧化带的确定及处理措施_第2页
金家渠煤矿110301首采工作面风氧化带的确定及处理措施_第3页
金家渠煤矿110301首采工作面风氧化带的确定及处理措施_第4页
金家渠煤矿110301首采工作面风氧化带的确定及处理措施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金家渠煤矿首采工作面风氧化带的确定及处理措施 摘 要 针对矿井复杂的水文条件 为了进一步探 清巷道前方煤层变化及其水文地质情况 进行钻孔疏放水 主要探查煤层顶板不同标高的岩性及裂隙发育高度 水力 联系 充水强度 影响范围等 明确了充水水源 在确定 风氧化带的赋存范围后及其影响程度后 针对工作面加强 了该地段抽排水力度 采取集中放水措施 在风氧化带揭 露段提前加强支护 以短支短掘的方式穿过风氧化带赋存 区 保证了设计不变 避免了巷道的运输管理环节增多情 况 保证工作面的资源量不变 增加了资源回收率 同时 为矿区周围水文条件相同的矿井提供了参考依据 有效指 导了对矿井风氧化带的认识及处理等借鉴措施 关键词 矿井水文地质 风氧化带 确定及处理措施 1 工作面概况 金家渠煤矿工作面为 11 采区首采工作 该工作面南以 回风斜井保护煤柱为界 设计走向长 2005 2208m 西部 以勘探的 3 煤风氧化带下限为界 工作面长 223m 235 268m 煤层平均倾角为 18 33 5 工作面 资源储量为 224 万吨 掘进 3 煤直接顶为粉砂岩 厚度 0 5 4 3 米 平均厚度 3 2 米 老顶中砂岩 19 99 35 01 米 平均厚度 24 68 米 其 老顶中砂岩为影响金家渠井田开采的主要含水层 2 工作面探放水工程的实施 该工作面三条顺槽已开工掘进 回风顺槽掘进 1290m 时 煤层产状要素在没有任何变化的情况下 其左帮上隅 角锚杆支护时出现孔内涌水 单孔涌水量为 8m3 h 经对 水文资料分析对比 该巷道位置位于勘探报告提供的风氧 化带边界下限 65 米范围处 无断裂等构造赋存 为了确保 安全生产 杜绝煤矿防治水事故的发生 对该巷道疑似积 水范围进行了探放水设计和施工 为了分析巷道涌水水源 在距巷道迎头 17 5m 处设计 5 号钻孔施工 28 6m 终孔距三煤顶板垂深 6 8 米 该孔无 涌水 距迎头 10m 处设计的 6 号孔进行施工 在煤层中钻 进 11m 时出现带压力涌水 钻进层位在 3 煤煤层顶板与 3 煤交接处 涌水量为 25 m3 h 为了进一步确定巷道涌水水 源及导水因素 对该钻孔进行加长施工穿至煤层顶板中粒 砂岩中 在 14 3m 时出现水压增大顶钻情况 进行了停钻 放水 实测单孔涌水量为 56 m3 h 在观测涌水期间出现漏 砂封孔情况 一小时后出现二次涌水 涌水量增大且伴有 大量泥沙出现 该巷道总涌水量达到 80 m3 h 3 工作面水源分析及涌水通道分析 从目前 6 号钻孔涌水量来看 短时间 24 小时 内并 无减小情况 钻孔内水量补给充足 且水中混有以 3 煤层 顶板泥沙颜色为成分的特征明显 确定为 3 煤顶板含水层 水 从该钻孔涌水后迎头 10 米的锚杆钻孔涌水量明显变小 这一情况来看 证明 6 号孔与迎头涌水孔存在着一定水力 联系 表现为煤岩层裂隙导水情况较为明确 从钻进速度 变化及钻孔堵塞二次涌水情况分析 该裂隙宽度随涌水时 间逐步变宽且存在漏顶情况 有可能为断层裂隙破碎带 不排除断层水和风氧化带水两种可能 为了进一步探清巷道前方煤层变化及其水文地质情况 在距出水点 30 米处设计疏放水钻孔 3 个如表 1 主要探查 三煤顶板不同标高的岩性及裂隙发育高度 水力联系 充 水强度 影响范围 将迎头断面的涌水引流至后巷钻孔流 出 保迎头有良好的工作环境 取芯钻孔 1 个 主要目 的是取巷道迎头前方 156 米处的煤芯 确定是否为风氧化 带 判定其延展长度及影响范围 对取芯煤质进行分析 进一步制定巷道掘进支护措施 明确巷道掘进方位 根据探查如图 1 FYH9 1 钻孔终孔距离 180 米 27 米 穿过煤层顶板 50 70 米时钻孔不返水 该处煤层连续完整 证明煤层顶板裂隙发育 破碎面积较大 蓄水空间较大 整个钻孔涌水量为 1m3 h FYH9 2 终孔距离 60 米 9 米穿煤层顶板 30 60 米时 钻孔涌水量增大至 11 3m3 h FYH9 钻孔 25 5 米时穿煤层顶板 钻进 72 103 米时钻进 速度快 117 米时 观测到 FYH9 1 涌水量变大至 6 5m3 h 证明顶板岩石完整性差 且煤层顶板存在裂隙导水 该孔 终孔距离为 180 米 终孔结束钻孔涌水量为 7m3 h QX01 为设计的取芯孔 是根据以上三个钻孔确定风氧 化带设计的 根据设计要素 74 米穿至煤层顶板 煤层除局 部地段泥化变软 大都属于正常区域 推断前面煤层有变 下坡趋势 综上分析 根据煤层稳定性判断 巷道的涌水不是由 断裂引起 是由煤层顶板裂隙及煤层产生裂隙引起的 根 据煤层及涌水特点确定 该涌水水源为风氧化带含水 风 氧化带裂隙对煤层和顶板起到连通作用 是很好的导水通 道 风氧化带水在煤层稳定情况下易由煤层差生裂隙导出 煤层一般表现为裂隙发育 变软 泥化的特点 风氧化带 煤质与正常煤层煤质变化指标较大 有水分增大 灰分增 大 发热量降低的明显变化特征如表 2 风氧化带煤层变质 区域与煤质正常区域赋存明显的裂隙 并且裂隙具有较强 的蓄水和导水能力 很容易在掘进中发生突然涌水情况 该裂隙走向紧跟煤层的煤质变化而变化 其宽度约在 0 1 0 5m 在煤层中往往会形成顶板溃砂集聚 造成探放水钻 孔的多次封堵 4 风氧化带的处理措施 在确定风氧化带的赋存范围后 加强了该地段抽排水 力度 采取集中放水措施 明确风氧化带对施工影响不大 施工单位在风氧化带揭露段提前加强支护 以短支短掘的 方式穿过风氧化带赋存区 保证了设计不变 避免了巷道 的运输管理环节增多情况 保证工作面的资源量不变 增加了资源回收率 通过探放水工程 有效的疏放煤层风氧化带顶板水 13000 立方米 杜绝了水害对安全生产的威胁 通过钻探资 料 有效的掌握了风氧化带的富水规律及其特点 为以后 的防治水工作提供了可靠地地质资料 同时为周边矿井的 基本建设工作提供了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 陆学文 宁夏回族自治区宁东煤田金家渠井田煤炭勘 探报告 R 宁夏 宁夏煤炭勘察工程公司 2010 147 148 2 李世峰 金瞰昆 刘素娟 矿井地质与矿井水文地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