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版教程】2014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限时规范特训 第1章 第1、2节 新人教版必修3_第1页
【金版教程】2014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限时规范特训 第1章 第1、2节 新人教版必修3_第2页
【金版教程】2014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限时规范特训 第1章 第1、2节 新人教版必修3_第3页
【金版教程】2014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限时规范特训 第1章 第1、2节 新人教版必修3_第4页
【金版教程】2014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限时规范特训 第1章 第1、2节 新人教版必修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必修必修 3 3 第一章第一章 第第 1 1 2 2 节节 时间 45 分钟 分值 100 分 一 选择题 每小题 5 分 共 70 分 1 新题快递 下图所示为人体体液相关组成及各成分间的关系 请依次填出 相 关内容 A 细胞内液 血浆 组织液 淋巴 细胞外液 B 细胞外液 血浆 淋巴 组织液 细胞内液 C 细胞外液 组织液 血浆 淋巴 细胞内液 D 细胞内液 血浆 淋巴 组织液 细胞外液 答案 B 解析 根据题图所示 由 构成 属于细胞外液 与 可以相互渗透 只 能向 渗透 只能向 渗透 则可推知 为血浆 为淋巴 为组织液 组织液与细 胞内液可以相互渗透 为细胞内液 2 2013 山东济南市高三第三次质检 下图表示人体内的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 质交换的过程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分别代表血液 淋巴和组织液 它们共同构成人体内环境 B 中渗透压过高时 下丘脑某些细胞分泌增强 C 正常情况下 的成分保持不变 D 蛋白质长期供应不足时 等处的渗透压会上升 答案 B 解析 图中 为组织液 为血浆 为淋巴 三者共同构成了人体的内环境 渗透 压调节中枢在下丘脑 当血浆渗透压过高时 下丘脑分泌抗利尿激素 使尿液减少 B 项 正确 正常情况下 内环境的成分不断变化 但保持动态平衡 蛋白质长期供应不足 血 浆渗透压下降 导致组织水肿 2 3 原创题 右图表示人体中部分体液的关系图 则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过程 2 6 受阻时 会引起组织水肿 B 乙表示组织液 丁表示细胞内液 C T 细胞 B 细胞可以存在于甲和丙中 D 丁中 O2浓度不可能比甲中的高 答案 D 解析 据图分析 乙表示组织液 甲表示血浆 丙表示淋巴 丁表示细胞内液 当 2 6 受阻时 会引起组织水肿 当丁表示红细胞时 O2浓度比甲中的高 4 2013 北京东城区 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当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时 必将引起细胞代谢紊乱 B 在正常情况下 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是保持不变的 C 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实现需要消化 循环 呼吸等系统的共同参与 D 神经 体液 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答案 B 解析 内环境稳态是新陈代谢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 内环境稳态受到破坏时 细胞代 谢会发生紊乱 正常情况下 内环境的成分及理化性质会保持动态平衡 人体内环境稳态 的实现需要消化系统 循环系统 呼吸系统 泌尿系统 神经系统 内分泌系统等共同参 与 目前普遍认为 神经 体液 免疫调节是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5 改编题 在下列物质或过程中 一般不会在人体内环境中出现的是 血红蛋白 葡萄糖 解旋酶 二氧化碳 唾液淀粉酶 甲状腺激素 乙酰胆碱 尿素 胰岛素 A B C D 答案 B 解析 正常情况下 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 解旋酶存在于各种细胞内 而唾液淀 粉酶存在于唾液中 唾液不属于体液 6 历年经典保留题 右图为动物的某组织 其中 1 为毛 细血管壁 2 为红细胞 3 为血浆 4 为细胞内液 5 为组织 液 据图判断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过敏反应的抗体主要分布在 3 和 5 中 3 和 5 的成分 有区别 B 葡萄糖由 3 经 1 和 5 到达 4 的过程 依靠自由扩散来完成 C 图中二氧化碳浓度最高的部位是 5 3 D 2 中的氧气到达 4 需要经过 4 层膜 2 处的氧气浓度高于 4 处 答案 D 7 2013 山东济南市高三第三次质检 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内环境成分 理化性质都 处于动态平衡中 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 水宜生 保健杯可使饮用水呈弱碱性 长期使用可降低体液的酸度 改善体质 B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C 免疫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清除病原体 其作用对象是抗原 与内环境稳态的关系不大 D 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的成分可以交换 它们共同构成内环境 答案 B 解析 正常人体液中有调节酸碱平衡的物质 维持体液正常的酸碱平衡 饮用弱碱性 水不能降低体液的酸度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免疫系统不但 清除病原体 还调节着内环境稳态的平衡 内环境即细胞外液 包括血浆 组织液和淋巴 8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CO2产生后直接释放到细胞内液中 B 组织液中的小分子物质可以直接来源于血浆 C 血浆渗透压主要通过血浆蛋白 Na Cl 维持 D 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的过程发生在内环境中 答案 D 解析 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的过程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中共有的过程 在细胞质基 质中进行 9 2013 正定中学期末考试 下图是一张生物概念图 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 A B 是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 C D 可以是体温和渗透压 B 内环境的稳态只 要有三种调节方式即可 不需要其他器官或系统参与 C 酸碱度的相对稳定主要依靠血液中的缓冲物质 与其他器官或系统也有关 D 内环境的稳态和生态系统的平衡一样 其维持自身稳定的能力是有限的 答案 B 解析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包括酸碱度 体温与渗透压等 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是在神经 体液 免疫系统的调节下 通过各器官与系统的协调作用共同完成的 10 2013 长沙一中月考 如图为人体细胞及其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示意图 4 分别表示人体内不同部位的液体 据图判断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人体的内环境是由 组成的 B 体液 中含有激素 血红蛋白 尿素 CO2等物质 C 浆细胞分泌的抗体首先通过 进入 内 再经循环运输到发炎部位 D 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进入 中 中 NaHCO3与之发生作用使 pH 基本稳定 答案 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内环境的稳态 当乳酸进入 血浆中时 因血浆中含有许多对对 酸碱度起缓冲作用的物质 缓冲对 其中乳酸就与 NaHCO3发生作用 生成乳酸钠和碳酸 从而达到了调节 pH 平衡的目的 11 2013 大连期末 与肌肉注射相比 静脉点滴因能将大剂量药物迅速送到全身细 胞而疗效显著 图中所示的内环境 a b c d 的名称分别是 血浆 组织液 淋巴 A B C D 答案 B 解析 肌肉注射药物首先进入组织液 接着进入血浆和淋巴 在随体液循环到达组织 细胞之前 药物要再次进入组织液中 B 正确 12 表格题 下表为人体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的物质组成和含量的测定数据 下列相 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成分 mmol L 1 Na K Ca2 Mg2 Cl 有机酸蛋白质 1425 02 51 5103 36 016 0 1 0 1474 01 251 0114 07 5 101402 510 3525 47 A 属于细胞内液 因为其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K 等 B 属于血浆 属于组织液 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导致 增多 C 肝细胞中的 CO2从产生场所扩散到 至少需穿过 6 层磷脂分子层 5 D 与 的成分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答案 C 解析 根据表格 Na 和 K 的含量可以确定 为细胞外液 为细胞内液 再依 据蛋白质含量高低可以确定 为血浆 为组织液 肝细胞中的 CO2从产生场所扩散到 至少需要穿过 10 层磷脂分子层 13 如图表示某人从初进高原到完全适应 其体内血液中乳酸 浓度的变化曲线 下列对 AB 段和 BC 段变化原因的分析 正确的是 A AB 段上升是因为人初进高原 呼吸频率加快造成的 B BC 段下降的原因 一是被血液中的缓冲物质转化为其他物 质 二是造血功能逐渐增强 红细胞数量增多 C AB 段上升是因为此段时间内 人体只进行无氧呼吸 产生大量的乳酸进入血液 D AB 段产生的乳酸 在 BC 段与 Na2CO3反应 答案 B 解析 人初进高原 由于空气稀薄 人体会产生一些高原反应 最先会产生呼吸频率 加快 心跳加速等生理反应 人体细胞因得不到足够的 O2供应而出现部分的无氧呼吸 以 保证机体对能量的需求 同时产生了大量的乳酸进入血液 出现各种不适症状 在高原呆 一段时间后 机体逐渐适应 造血功能加强 红细胞数量增多 乳酸进入血液后 血液中 的 NaHCO3与之发生作用 生成乳酸钠和碳酸 碳酸分解成H2O 和 CO2 CO2排出体外 最后 乳酸的浓度下降 身体的各种不适症状得到缓解 由题意 选项 A 中原因是机体无氧呼吸 增加造成的 选项 C 中人体无论在 O2充足还是在高原缺 O2的条件下 细胞都是以有氧呼吸 为主 选项 D 中进入血液的乳酸 被缓冲物质 NaHCO3 转化为其他物质 CO2 14 新题快递 下图是细胞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示意图 处的箭头表示血液 流动的方向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若 为组织细胞 物质交换过程是 B 若 为脑细胞 处的氧气浓度高于 处 而 CO2的浓度相反 C 若 为胰岛 B 细胞 饭后半小时 处的胰岛素浓度高于 处 D 若 为肝细胞 饭后 4 h 处的血糖浓度高于 处 6 答案 B 解析 组织细胞内的物质不能直接进入淋巴 A 项错误 若 为脑细胞 处未经脑 细胞利用 氧气浓度高于 处 而 CO2的浓度相反 B 项正确 若 为胰岛 B 细胞 饭后半 小时 处的胰岛素浓度高于 处 C 项错误 若 为肝细胞 饭后 4 h 由于经过了肝细胞 肝糖原的分解 处的血糖浓度高于 处 D 项错误 二 非选择题 共 30 分 15 教材改编题 8 分 如图是人体局部组织的模式图 请据图回答问题 1 图中能直接相互交换物质的体液是 填标号 毛细淋巴管壁细胞所处的内 环境是 填标号 2 如果该图为肝脏的局部结构模式图 当患肝炎时 则 B 端与 A 端的液体相比 明显 增加的物质有 等 3 如果该图为鼻黏膜的局部结构模式图 当过敏原再次进入机体时 与吸附在 填标号 表面的相应抗体结合 最终会使 填标号 的通透性增强 引起 鼻黏膜水肿 4 尝试构建人体肝脏内体液间 O2 CO2扩散的模型 如下图所示 说明 在图形框间 用实线箭头表示 O2扩散方向 用虚线箭头表示 CO2扩散方向 不考虑 CO2进入成熟红细胞 内液 答案 1 与 与 2 CO2 尿素 谷丙转氨酶 3 4 如下 图所示 解析 1 图中 为细胞内液 为血浆 为组织液 为淋巴 为毛细血管壁 组织细胞与组织液 组织液与血浆之间可以直接进行物质交换 毛细淋巴管壁细胞所处的 内环境是组织液和淋巴 2 图中箭头表示血流方向 由于组织细胞代谢 B 端流出的血浆 中含有较多的 CO2 尿素 同时由于患肝炎 肝细胞通透性增大 因此谷丙转氨酶可以释 放到内环境中 3 初次进入机体的过敏原刺激机体发生体液免疫 产生的抗体吸附在组织 7 细胞的表面 当相同过敏原再次进入机体时 与吸附在细胞表面的相应抗体结合 最终会 使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强 引起鼻黏膜水肿 4 注意该概念图是根据内环境与组织细胞 之间的物质交换来构建的 成熟红细胞将携带的氧气释放并扩散到其细胞外液即血浆中 血浆中的物质可以与组织液之间进行物质交换 而组织细胞又可直接与组织液之间进行物 质交换 注意实线箭头表示 O2 虚线箭头表示 CO2 血浆成熟红细胞内液 组织液肝细胞内液 16 探究创新题 12 分 血液中的红细胞源源不断地为人体组织细胞输送氧气 血浆 中无机盐含量的相对稳定对于维持红细胞正常的形态与功能至关重要 为患者输液治疗时 为什么要用质量分数为 0 9 的 NaCl 溶液 请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1 实验材料 略 2 方法步骤 取 5 支洁净试管 编号为 1 5 号 分别加入 2 mL 质量分数为 0 5 0 7 0 9 1 1 1 3 的 并各加入 2 滴抗凝剂 或柠檬酸钠 将左手无名指消毒 用消毒的采血针刺破皮肤 用小滴管吸血 向 1 5 号试管中分别滴入 1 滴血 摇匀 放置 5 min 分别取 5 支试管中的混合液各一滴 置于 5 张洁净的已编号的载玻片上制成临时装 片 在显微镜下镜检 观察 3 请完善下列预期结果及分析 试管NaCl 溶液 红细胞形态 10 5 体积变大 或涨破 20 7 30 9 41 1 体积缩小 51 3 体积缩小 皱缩 相应的结论 4 讨论 某学生配制生理盐水时 由于操作不规范致使溶液浓度偏低 他的探究结果会 为了使实验结果更精确 可采取什么样的实验措施 生理盐水与体液为等渗溶液 过多注射是否会影响细胞的正常功能 为什么 答案 2 NaCl 溶液 红细胞形态有何变化 3 体积变大 维持正常形态 相应的结论 0 9 的 NaCl 溶液能够维持红细胞的 8 正常形态 4 偏高 分组更精细 会影响 生理盐水的过多注入会打破无机盐离子的稳态 进而影响细胞的正常功能 解析 人的细胞内液中无机盐离子的浓度与 0 9 的生理盐水浓度相当 为等渗溶液 低于该浓度 组织细胞会因吸水而涨破 反之则会失水皱缩 生理盐水与细胞内液为等渗 溶液 但是成分差别非常大 氯化物水平明显高于血浆 缺少正常血浆中的几种物质 如钾 钙 镁 和葡萄糖 缺少血浆中维持正常 pH 所需的缓冲物质 17 10 分 如图是内环境稳态与各系统的功能联系示意图 请回答相关问题 1 a 表示 系统 b 表示 系统 c 表示 系统 参与内环境维 持的还有图中的 系统 2 CO2不从组织液进入组织细胞的原因是 3 病人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