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工程学院2011届毕业答辩实施方案_第1页
信息工程学院2011届毕业答辩实施方案_第2页
信息工程学院2011届毕业答辩实施方案_第3页
信息工程学院2011届毕业答辩实施方案_第4页
信息工程学院2011届毕业答辩实施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信息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2011 届毕业生毕业设计答辩实施方案届毕业生毕业设计答辩实施方案 2011 届信息工程学院共有本科毕业生 215 名 其中 2007 级计算机科 学与技术本科班 75 人 2009 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接本班 39 人 2007 级教育技术学本科班 37 人 2007 级电子信息工程本科班 64 人 参与指导 的教师共 37 名 为了树立良好的学风 保证毕业设计的质量和警示下届 毕业生 毕业设计答辩严格把关 对于那些不重视又想蒙混过关的学生采 取不及格处理或推迟答辩的办法 严抓几届 从各个环节把关 切实提高 信息工程学院的教学质量 一 成立信息工程学院 2011 届本科毕业论文答辩领导小组 为使毕业设计顺利完成 成立毕业设计答辩工作领导小组 负责毕业 设计的相关工作 并制定毕业设计答辩工作实施方案 组长 王志安 赵燕 副组长 王旭辉 房宝玲 董暾 成员 陈卓夷 李淑英 石磊娜 郭红俊 郑卫华 二 成立信息工程学院 2011 届本科毕业论文 设计 答辩委员会和 答辩小组 信息工程学院成立答辩委员会 根据需要下设 7 个答辩小组 答辩小 组至少由 4 人组成 设组长 1 人 秘书 1 人 答辩小组组长由各系主任或 副教授及以上职称教师担任 成员毕业论文 设计 指导教师担任 答辩委员会主要工作职能是审定学生答辩资格 公布答辩日程安排和 答辩学生名单 制定答辩工作程序和要求 组织全院答辩工作 审核评定 学生成绩等 对答辩小组提出的优秀和不及格的毕业设计 论文 组织 二级学院的二次答辩 最终确定成绩 答辩小组主要职责 提前拟出答辩时需要提出的问题 组织 主持答 辩工作 制定答辩要求 写出答辩小组意见 结合指导教师 评阅教师的 评语 评定答辩学生成绩 1 信息工程学院答辩委员会 主任 王志安 副主任 王旭辉 董暾 委员 陈卓夷 李燕 李国玉 李淑英 石磊娜 郭红俊 郑卫华 秘书 王苗苗 梁硕 2 信息工程学院毕业论文 设计 答辩小组 2 第一组 李淑英李淑英 组长 董暾 周燕双 张勇强 张岩甫 梁波 秘书 第二组 李燕李燕 组长 王杨 王苗苗 张志来 王双友 杨康 秘 书 第三组 郭红俊郭红俊 组长 陈肇基 李国玉 王洁丽 姜韶军 李宏 田俊芳 秘书 第四组 王旭辉王旭辉 组长 司玲玲 周明姬 李晨 梁硕 秘书 第五组 陈卓夷陈卓夷 组长 张红杰 徐贵军 李娜 秘书 第六组 石磊娜石磊娜 组长 王亚楠 李慧 贾利敏 秘书 第七组 郑卫华郑卫华 组长 王智慧 张延军 金岩华 丁万宁 秘书 3 信息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工作质量监督巡视小组 王志安 赵燕 房宝玲 三 答辩时间 2011 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毕业答辩时间 2011 年 6 月 4 日 上午 8 00 12 00 下午 2 30 6 30 七组同时进行 四 答辩地点 多媒体教室未定 由秘书王苗苗负责申请多媒体教室 第一答辩组 第二答辩组 第三答辩组 第四答辩组 第五答辩组 第六答辩组 第七答辩组 五 准备工作 1 各答辩场所要悬挂会标或在黑板上书写 2011 届本科毕业设计 答辩 由各毕业答辩小组长负责制作和悬挂 2 先由各指导教师审核学生答辩资格 各指导教师负责 不具备 答辩资格的学生不能参加答辩 答辩时由专家进一步确认后方可进行答辩 专家名单 王志安 陈卓夷 王旭辉 董暾 李淑英 郭红俊 李燕 李国玉 3 答辩委员会秘书提前印制答辩所用表格 王苗苗负责 3 4 有答辩资格的学生提前一天抽签决定答辩顺序 各指导教师带领 其学生到答辩场所安装软件和演示文稿 具体工作由各答辩小组组长和秘 书负责安排 5 每位学生在答辩前 各指导教师要进行预答辩 由各指导教师负 责 6 本次毕业论文 设计 答辩采用交叉答辩的方式 指导教师不在 有自己学生的答辩小组内 六 答辩资格 学生在答辩之前需完成如下材料 1 经过指导教师评阅审定的毕业论文 三份打印稿 每份拉杆装订 装订顺序为 封面 郑重声明 摘要 关键词 外文页 目 录 论文正文 注释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2 毕业论文其它相关资料各一份打印稿 拉杆装订 装订顺序为 毕业论文 设计 任务书 开题报告书 文献综述 外文文献原文及其译文 评语 包括指导记录表六份 指导教师评 阅意见书 专家评阅意见书 有指导教师批阅痕迹的论文初审稿 3 毕业论文 设计 系统中上传材料齐全 准备好上述资料的同学就取得了答辩资格 但各种需上交的材料必须 符合格式要求 否则取消答辩资格 七 答辩 1 答辩全部采用幻灯片形式来汇报 主要汇报的内容为 该毕业设 计的要求 方案论证 解决问题的思路 系统框架 各模块分述 结论 毕业设计中出现的问题是如何解决的等 学生汇报 10 分钟 系统展示 5 分钟 答辩小组老师自由提问 5 分钟 至少 3 个问题 共 20 分钟 对 答辩提的问题 各答辩小组要提前准备 2 每个学生答辩结束 答辩小组成员根据评分标准各自逐项打分 并合计出总分 写清学生名 交由秘书统一保存后再进行下一个答辩 答 辩成绩由秘书妥善保管 整个小组答辩结束后 立即对每个学生进行逐项 求平均成绩并算出最终成绩 采取四舍五入记作整数 所有成员签字 3 答辩学生要求着装整洁 大方 有礼 表达简练 准确 4 4 一名学生答辩 准备学生在答辩室内等候 其他学生按抽签顺序 在室外等候 5 每答辩二个小时 答辩小组休息 10 分钟 八 答辩流程 答辩学生进入答辩场所后把证明答辩资格的材料交给答辩小组秘书 秘书检查无误后把三份论文递交给答辩小组组长 由组长分发给其他成 员传阅 并发送可以开始答辩指令 答辩学生接到可以开始答辩的指令 后先向各位评委老师问好 介绍自己 姓名 班级 打开演示文稿 介绍毕业论文题目 进行汇报 10 分钟 由秘书掌握时间 演 示系统 5 分钟 由秘书掌握时间 答辩组成员提问 三个问题 5 分钟 秘书记录提问的问题和学生回答的内容 学生当场回答 秘 书发送时间到指令 组长发送答辩结束指令 学生致谢 退出答辩场 所 九 学生分组名单 答辩委员会秘书王苗苗负责张贴 第一组 王凉 曹萌 张帅 肖杰 周璇 杨凌云 张亮 刘兆军 付新旭 杨嵬 王树杰 刘畅 刘震 陈龙 王少慧 王阿龙 冯会芳 郭洋 路通 贾妙真 李嫚 李建超 白素梅 王海平 张利超 许培芝 赵艳红 张静 董轶彪 徐宝琦 马金英 樊晓双 刘艳杰 孟亚红 曹 文焕 张燕 焦爱民 37 人 第二组 李丽琴 罗欢 高兴业 栾会会 乔康 陈定安 张倩 张 文素 贾琼 李思 冯媛媛 王江风 王新宁 马小红 杨静风 张艳梅 宁小虎 侯利兵 孟杰 顾小东 李斌 邓磊 陈力坤 李美娇 杨磊 赵月宏 郝韶嵩 吕朝敬 王博 唐贺龙 刘帅 和涤非 32 人 第三组 祁亢 张金柱 李卫青 安倩龙 郝卫 张志广 李明星 赵静 王秀娟 何利 霍伟莲 徐春夏 姜丽莹 崔少帅 杨静 杨杰 张雪峰 王宪辉 姚鹏 李世龙 张培 齐菲菲 孙倩倩 庞金铎 李强 宋伟申 张倩倩 刘光明 刘晓诚 宋志宁 谷彦博 杨立川 32 人 第四组 位迎宾 曹海燕 张梓桐 陈欢欢 路晓丹 王伟 孙盼 李杰 李攀 王世茂 陈菲菲 廉云 杨华 王利超 孙伟亮 刘西洋 宋熙臣 李铭威 赵晓霞 张帅 张昆明 任旭建 陈进勇 郑永怡 魏 计业 杨春义 陈星海 贾晓伟 贺龙 29 人 5 第五组 潘举丹 张瑞齐 张秀智 郝媛媛 杨洁 王志波 吕方青 韩海晓 刘盼 范新 张晓华 宋文凯 孔国红 朱屹 郭云飞 李晓奇 李世刚 经亚纯 张超 孟庆玲 张旭辉 王晓龙 佟超 梁新姣 石美 玲 王洪贺 马星 27 人 第六组 王健 户建利 林旭青 李飞 牛葆华 陈海伟 李岩 常 鹏 朱明哲 张远 左海龙 谷牧 张心 刘云涛 刘亚男 常杰 张鹏 李霞 王婷 刘超 尹伟霞 刘文涛 张艳红 张娟 彭芬芬 李丽 豆 永亮 宫丙来 王丽娜 29 人 第七组 梁峥 费田军 刘丽霞 马赫 马蒙 于江燕 姚方杰 吴 红艳 王玉伟 孙兴跃 叶倩 郭茜 陈聪 张攀 李阳 刁广建 孟令 强 张晓玉 孙国伟 禄利云 张学磊 胡啸晨 宁志明 苏亚波 杨文 杰 冯佳璐 崔媛媛 贾盈 陈照辉 29 人 十 答辩纪律 1 各答辩小组老师工作时关闭手机 2 学生关闭手机 不喧哗 有秩序在规定的地点等候 十一 成绩评定 毕业设计总分为 100 分 共分三项 一是指导教师根据课题完成情况打分 满分为 40 分 5 月 28 日 6 月 2 日前完成 二是专家论文评审根据论文完成的质量打的分 满分 20 分 6 月 2 日 6 月日前完成 三是答辩小组依照答辩的情况打的平均分 满分 40 分 6 月 6 日完成 最终成绩分为优 良 中 极格和不及格五个等级 其中 90 分以上 为优 80 89 分为良 70 79 分为中 60 69 分为及格 60 分以下为不及 格 因各种原因推迟的答辩的暂作不及格处理 十二 成绩评定标准 毕业论文成绩分为优秀 良好 中等 及格 不及格五档 具体标准 如下 1 优秀 充分掌握和理解课题意义 目的及发展现状 论文条理清 晰 撰写规范 设计成品完全达到设计要求 可操作性强 具有较高的应 6 用价值 在论文答辩过程中能够很好地回答答辩委员提出的问题 语言简 洁 讲述清晰 2 良好 较好的掌握和理解课题的意义 目的 论文条理清晰 撰 写较规范 设计成品较好的满足设计要求 具有较好的应用性 在论文答 辩过程中能够较好的回答答辩委员提出的问题 语言简洁 讲述较清晰 3 中等 较好的掌握和理解课题的意义 目的 论文条理较清晰 撰写规范 设计成品能够达到设计要求 具有一定的应用性 在论文答辩 过程中能够较好的回答答辩委员提出的问题 讲述较清晰 4 及格 对课题意义 目的及发展现状有一定的认识 论文基本达 到本科论文的水平 设计成品基本完成设计任务 在论文答辩过程中能够 回答答辩委员提出的问题 讲述较清晰 5 不及格 其他情况为不及格 毕业设计成绩分布 优不高于 15 良不高于 30 其它不限 每 位指导教师给分不要超过这个比例 否则 所给成绩作废 退回 指导教 师重新打分 每个学生的总成绩由所在的答辩小组进行汇总 由指导教师提供设计 成绩 与该组所打的论文评审成绩及答辩成绩汇总后 合计出每个学生的 总成绩并填写毕业设计成绩登记表 十三 对各答辩小组推荐的优秀学生 不超过 15 和不及格学生 每个答辩小组至少 1 人 答辩委员会要进行二次答辩 二次答辩一个 星期后进行 二次答辩小组成员 组长 陈卓夷 成员 王旭辉 董暾 李燕 李淑英 石磊娜 郭红俊 郑卫华 李 国玉 王苗苗 秘书 二次答辩地点 信息工程学院小会议室 十四 论文评审没有复审通过或答辩没有通过或因其它原因没有参加 答辩的学生 指导教师加强对其的后续指导 一个星期后再次进行答辩 若再不通过 可申请随下一届毕业生补做一次 答辩通过率将直接影响指 导教师的工作量 十五 资料归档 7 答辩全部结束后 十六周一开始 各指导老师按学校要求把毕业设计 相关资料收齐后移交到教学秘书处存档 如审查不合格 退回重新整理 并履行归档手续 如指导教师没有按时上交所带学生毕业设计各项资 料 符合要求 扣除相关工作量 所带学生毕业设计成绩按零分计 信息工程学院答辩委员会信息工程学院答辩委员会 2010 5 252010 5 25 附件 附件 信息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论文答辩教师成绩记录表信息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论文答辩教师成绩记录表 序号序号毕业设计论文题目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学生姓名学生姓名 仪表仪表 5 5 分 分 汇报 汇报 2020 分 分 回答问题回答问题 1515 分 分 合计合计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10 1111 1212 8 1313 1414 1515 1616 1717 1818 19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