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品物理特性检测技术.pdf_第1页
纺织品物理特性检测技术.pdf_第2页
纺织品物理特性检测技术.pdf_第3页
纺织品物理特性检测技术.pdf_第4页
纺织品物理特性检测技术.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百度文库帮手网 w w w 365x u e y u a n c o m 免费帮下载 文库积分资料 1 本文由i f l y i n a i r 贡献 p p t 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 建议您优先选择TXT 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 查看 纺织品的物理特性测试技术 国家纺织服装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浙江 楼才英 物理特性指标 力学性能 拉伸断裂强力 撕破强力 顶 胀 破强力 按缝强力 缝口脱口程 度 等 色牢度 耐洗 耐水 耐汗渍 耐摩擦 耐唾液 耐过 氧化漂白色牢度 耐 干洗 耐熨烫 耐光色牢度 光汗 复合色牢度等 尺寸稳定性 水洗 干洗 汽蒸 等 耐用性能 耐磨性能 抗起毛起球性能等 织物风格 厚度 悬垂性 弹性等 物理特性指标拉伸断裂强力 原理 规定尺寸的试样被夹持在规定尺寸的夹钳中 以恒定的伸长 速率被拉伸 直到 断脱 记录的最大力 一般适合于机织物 注 断脱强力的区别 断开前瞬间的最 终力 采用标准 条样法 ISO ASTM D GB T 13934 1 5035 3923 1 抓样法 13934 2 5034 3923 2 抓样法试样夹持图 拉伸断裂强力 各方法之间的比较 测试方法 GB T3923 2 ISO13934 2 GB T3923 1 试样尺 寸 c m 75 15 10 20 10 30 5 夹持距离 m m 100 100 伸长 8 8 75 75 同上 75m m 拉伸速度 夹持宽度 m m m i n 300 50 50 1i n c h 25m m 1i n c h 5c m ASTM D5034 15 10 200 20 200 100 100 100 同上 33 ISO13934 1 30 5 5c m 25m m ASTM D5035 15 2 5 物理特性指标拉伸断裂强力 国家 行业 标准断裂强力要求 N 合纤丝织物 GB T17253 再生丝织物 GB T16605 桑蚕丝织物 p a g e 1 GB T15551 装饰用织物 GB T19817 色织棉布 FZ T13007 200 200 200 350 250 150 起绒 物理特性指标拉伸断裂强力 国家 行业 标准规定质量要求 N 色织涤棉布 GB T20039 190 非起绒 色织氨纶布 FZ T13019 176 涤粘印 染布 FZ T14005 220 棉氨弹力印染布 FZ T14016 240 200 物理特性指标拉伸断裂强力 国家 行业 标准规定强力要求 N GB T411 2008 棉印染布 强力根据克重分档 平方米克重 断裂强力要求 200 600 300 150以上 200 400 220 100以上 150 300 180 80 100 181 140 物理特性指标拉伸断裂强力 国家 行业 标准规定强力要求 N 精梳涤棉印染布 GB T5325 纱 245 200 线 294 245 普梳涤棉印染布 FZ T14010 260 200 涤粘印染布 FZ T14005 220 莱赛尔印染布 FZ T14014 300 200 物理特性指标拉伸断裂强力 国家 行业 标准规定强力要求 N 床上用品 GB T22797等 250 毛巾 GB T22864 180 牛仔服装 FZ T81006 339g m 2 以上 320 200 339g m 2 以下 300 150 245g m 2以下 150 注 1 牛仔服装的断裂强力检验方法为GB T3923 2 抓样法 2 强力均为一等 品标准要求 物理特性指标拉伸断裂强力 影响拉伸断裂强力检测结果的因素 1 测度条件 拉伸速度 预加张力 隔距 2 设备 仪器校正 3 环境 温湿度 4 样品本身的均匀性 样品条样宽度 物理特性指标拉伸断裂强力 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 1 要根据面料伸长来定拉伸速度和夹距 伸长 8 夹距200m m 速 度20m m m i n 伸长8 75 夹距200m m 度100m m m i n 伸长 75 夹距100m m 速度100m m m i n 毛边的宽度应保证在试验过程中纱线不从毛边处脱出 不易拆边纱的机织物 长度 方向应平行于织物的纵横向 当采用预加张力时 产生的伸长应 2 否则采用无张 力夹持 200g m 2 2N 200 500g m 2的 5N 500g m 2 10N 钳口断裂 小 于最小正常值 应舍弃 重新取样 所有试验都是钳口 断裂 应报告单值 钳口断裂 应在报告中注明 修约 10N 修至0 N 10 1000N的 修至1N 1000N的 修 至10N 2 3 4 5 6 物理特性指标撕破强力 定义 在规定条件下 使试样上初始切口扩展所需的力 适 合于梭织物测试 p a g e 2 分类 冲击摆锤法 裤形试样 单缝 梯形法 舌形试 样 双缝 翼形试样 单 缝 经纱被撕断的称为 经向撕破强力 纬纱被撕断的称 纬向撕破强力 常用标准 摆锤法 GB T3917 1 IDT ISO13937 1 裤形试样法 GB T3917 2 IDT ISO13937 2 梯形法 GB T3917 3 MOD ISO9073 4 舌形试样 GB T3917 4 IDT ISO13937 4 翼形试样 GB T3917 5 IDT ISO13937 3 裤形试样尺寸示意图 裤 形 撕 破 试 样 的 夹 持 示 意 图 舌表试样示意图 舌形撕破夹持法 梯形法撕破强力取样 撕 破 强 力 取 样 方 法 翼形试样 翼 形 试 样 夹 持 方 式 撕破强力各方法之间的比较 测试方法 GB T3917 1 ISO13937 1 GB T3917 2 ISO13937 2 GB T3917 3 ISO 90734MOD GB T3917 4 ISO13937 4 GB T3917 5 ISO13937 3 试样尺寸 m m 100 75 200 50 150 75 切口长度 m m 20 100 15 待撕长度 m m 43 0 5 75 60 钳 口间距 m m 3 0 5 100 25 钳面尺寸 m m 30 40 20 有效宽度宜用 75 有效宽 度为试样 的宽度 有效宽度200 有效宽度 75 220 150 200 100 100 100 75 75 100 100 撕破强力 裤形撕破应注意问题 取样要避开折皱 边缘 及织物的非代表性区域 每两 块试样 不能包含同一长度或宽度方向的纱线 两只夹具的中心点应在拉伸直线内 夹 具端线应与拉伸直线成 直角 夹具要夹紧不使其滑移 以不会损坏试样 试样的切割 线与夹具的中心线对齐 撕破时 若试样纱线从织物中滑移或被撕裂的方向不是施 力方 向 试验结果需剔除 三个及以上试样结果被剔除 可以认为 三个及以上试样 结果被剔除 三个及以上试样结果被剔除 此方法不适合该样品 此方法不适合该样 品 在这种情况下可使用宽幅裤形试样进行 测试 对松散织物 抗裂缝织物可使用宽 幅裤形试样进行测试 测试 对松散织物 抗裂缝织物可使用宽幅裤形试样进行测试 结果计算建议使用电子方式 并只对四个区域中的后三个区域 的所有峰值进行计 算 宽幅裤形试样 宽幅裤形撕破夹持法 每条裢腿从外面向 内折叠平行并指向 切口 每条裢腿的夹 切口 每条裢腿的夹 持宽度是切口宽度 的一半 撕破强力 冲击摆锤法应注意问题 观察撕裂是否沿力的方向进行及纱线是否从织物上滑移 而不是被撕裂 满足一 下条件的试验为有效试验 A 纱线未从织物中滑移 B 试样未从夹具中滑移 C 撕裂完全且撕裂一直在15m m 宽的凹槽内 D 不满足以上条件的试验结果应剔除 五块中有三块及 以上被剔除 则此方法不适合 若协议要求增加试样 则应加倍试 样数量 撕破强力 梯形法撕破应注意问题 p a g e 3 夹钳的宽度应足够夹持整个试样的宽度 如撕裂不是沿切口方向进行的 不作记 录 计算结果应在夹钳位移对应的首个强力峰值到夹钳位移 等于64m m 时两个限定的区 间内计算 撕破强力 国家 行业 标准撕破强力要求 N 梭织面料 合纤丝织物 裤形法 9 0 莱赛尔纤维印染布 冲击摆锤法 8 6 棉 印染布 冲击摆锤法 200g m 2 以上 20 17 150以上 200g m 2 15 13 10 0以上 150 g m 2 9 6 7 80以上 100g m 2 6 7 顶破强力 GB T19976 2005 纺织品 顶破强力的测定 钢球法 参考ISO3303 1990和EN1 2332 1 1998 原理 将试样夹持在固定基座的圆环试样内 圆球形顶杆以 恒定的移动速度垂直 地顶向试样 使试样变形直至破 裂 测得顶破强力 环形夹持器内径为45m m 钢球 直径为25m m 或 38m m 速度为300m m m i n 试样的反面朝向顶杆 至少5块试样平均 顶破 强力一般适合棉型针织产品 注意GB 8878 2002中 弹子直径20m m 速度 100m m m i n 顶破强力 采用标准 钢球直径 m m 夹具内径 m m ASTM D3787 25 4 GB T19976 2005 25 38 GB T8878 2002 20 44 45 45 25 速度 m m m i n 305 300 100 110 顶破强力 国家 行业 标准顶破强力要求 N 针织成品布 GB T22848 单面 150 双面 220 T恤 GB T22849 150 运动服 GB T2 2853 上衣 180 裤子240 棉针织内衣 GB T8878 单面 150 双面 220 美体内衣 FZ T73019 1 180 顶破强力 国家 行业 标准要求 N 针织休闲服装 FZ T73020 135 针织学生服 GB T22854 180 蚊帐 FZ T62014 133 胀破强力 GB T7742 1 2005 纺织品 织物胀破性能 第1部分 胀 破强力和胀破扩张度的 测定 液压法 原理 将试样夹持在可延伸的膜片上 在膜片下面施加液体压力 使 膜片和试样膨胀 以恒定速度增加液体体积 直到试 样破裂 测得胀破强力和胀破扩 张度 胀破强力 胀破压力 膜片压力 一般毛针织品测度胀破强力 胀破强力 国家 行业 标准要求 k Pa 或k g c m 2 毛针织品 FZ T73018 精梳323 3 3 粗梳225 2 3 半精纺毛针织品 FZ T7 3034 225 14Nm 为196 羊绒针织品 FZ T73009 196 2 0 精梳 48Nm 为225 2 3 起毛起球 GB T4802 1 2008 纺织品 织物起毛起球性能 的测定 第1部分 圆轨迹法 GB T4802 2 2008 纺织品 织物起毛起球性能 的测定 第2部分 改形马丁尔法 GB T4802 3 2008 纺织品 织物起毛起球性能 的测定 第3部分 起球箱法 GB T4802 4 2009 纺织品 织物起毛起球性能 的测定 第4部分 随机翻滚法 起毛起球圆轨迹法 原理 按规定方法和试验参数 利用尼龙刷和磨料或仅用 磨料 使织物摩擦起毛起球 然后在规定光照条件 下 对起毛起性能进行视觉描述评定 圆轨迹法起毛起球 术语和定义的内容 起毛 f u z z i n g 织物表面纤维凸出于或纤维端伸出形成毛绒所产生的明显表面变化 注 此种 变化可能发生在水洗 干洗 穿着或使用过程中 毛球 p i l l s 纤维缠结形成凸出 于织物表面 致密的且光线不能透过并可产生投 影的球 注 毛球的形成可能发生在 p a g e 4 水洗 干洗 穿着或使用过 程中 起球 p i l l i n g 织物表面形成毛球的过程 起毛起球圆轨迹法 试样制备 113 0 5m m 的试样5块和评级所需的对比样1块 在标准大 气 温度为 20 2 相对湿度65 5 下调湿 一般至少 调湿16h 根据适用织物类型选择参 数类别 在暗室的评级箱中 对照已测试样和未测试样 根据标准中的 视觉描述评 级 建议至少2人对试样评级 单个人员的评级结果为其对所有试 样评定等级的平均值 样品的试验结果为全部人员评级的平均 值 根据织物类型按下表中选取试验参数进行试验 适用织物类型示例 工作服面料 运动服面料 紧密厚重织物等 合成纤维长丝 外衣织物等 军需服 精梳混纺 面料等 化纤混纺 交织织物等 精梳毛织物 轻起绒织 物 短纤纬编针织物 内衣面 料等 粗梳毛织物 绒类织物 松结构织物等 压力 CN 590 590 490 490 780 起毛次数 150 50 30 10 0 起球次数 150 50 50 50 600 参 考类别 A B C D E 490 0 50 F 起毛起球的评定 起毛起球状态描述 将评级方式由比对样照评级改为按视 觉描述评级 级数 5 4 3 2 1 状态描述 无变化 表面轻微起毛和 或 轻微起球 表面中度起毛 和 或 中度起球 不同大小和密度的球覆盖试样的 部分表面 表面明显起毛和 或 起球 不同大小和密度的球覆盖试样的大部 分表面 表面严重起毛和 或 起球 不同大小和 密度的球覆盖试样的整个 表面 起毛起球的评定 用白色荧光照明 保证在试样的整个宽度上均匀照 明 并且应满足观察者不直 视光线 光源的位置与 试样的平面应保持5 15 观察方向与试样平 面应保持90 10 正常校正视力的眼睛与试 样的距离应在30c m 50c m 在有关方的同意下可采 用样照 以证明最初描述的 评定方法 起毛起球圆轨迹法 注意 注意 尼龙刷要保持清洁 标准磨料要及时更换 新的尼龙刷必须进 行一定次数预磨 用参 考织物校正 对磨料织物2201华达呢应定期校验 与新 磨料 相差半级以上时 就更换磨料 起毛起球马丁代尔法 GB T4802 2 2008 纺织品 织物起毛起球性能的测定 第2部分 改形马丁尔法 ISO12945 2 2000 MOD 原理 在规定压力下 圆形试样以李莎茹 Li s s a j o u s 图形的轨 迹与相同织物或羊 毛织物磨料织物进行摩擦 经规定的摩擦阶 段后 采用视觉描述方式评定式样的起毛 或起球等级 适用产品举例 床上用品的起毛起球 马丁代尔法新老标准的比较 增加了改型后马丁代尔耐磨仪的起球台 试样夹具 加载块和试样安装辅助装 置等装置的图示说明 对试样夹具中试样尺寸进行了相应调整 由直径 40m m 调整为直 径140 50m m 增加了评级箱的具体要求并以图示说明 试样夹具中的垫片由聚氨酯 泡沫塑料改为机织毛毡 删除了依据试样克重是 否使用垫片的相应章节 磨料由单 一的测试织物本身调整为测试织物本身和羊毛标准磨料2种磨料 并 2 规定了装饰织 物应采用羊毛标准磨料 试样数量由4组调整为至少3组试样 加载负荷由单一质量 负荷调整为依据测试织物用途不同而选择的2种质量负荷 删除了摩擦1000次后进行 评级的规定 规定了采用分阶段进行摩擦并评级的 测试程序 增加了试样起毛起球 状态描述 将评级方式由比对样照评级改为按视觉描述 评级 起球试验分类 类别 纺织品 种类 磨料 负荷质量 g 评定阶段 1 2 415 2 3 4 2000 5000 摩 p a g e 5 擦次 数 500 1000 1 装饰织 羊毛织 物 物磨料 起球试验分类 纺织品种 类别 类 磨料 负荷质量 g 评定阶段 1 2 2 机织物 机织物本 装 饰织 身或羊毛 物除外 织物磨料 3 415 2 4 5 6 摩擦次 数 125 500 1000 2000 5000 7000 起球试验分类 纺织品种 类别 类 磨料 负荷质量 评定阶段 g 1 2 3 针织物 针织物本 装 饰织 身或羊毛 物除外 织物磨料 3 155 1 4 5 6 摩擦次 数 125 500 1000 2000 5000 7000 李莎茹图形 Li s s a j o u s 起毛起球的评定 起毛起球状态描述 将评级方式由比对样照评级改为按视 觉描述评级 级数 5 4 3 2 1 状态描述 无变化 表面轻微起毛和 或 轻微起球 表面中度起毛 和 或 中度起球 不同大小和密度的球覆盖试样的 部分表面 表面明显起毛和 或 起球 不同大小和密度的球覆盖试样的大部 分表面 表面严重起毛和 或 起球 不同大小和 密度的球覆盖试样的整个 表面 起毛起球的摩擦次数 试验表明 通过7000次的连续摩擦后 试验和穿着之 间有较好的相关性 因为 2000次摩擦后还存在的毛 球 经过7000次摩擦后 毛球可能已经被摩掉了 对于 2 3类织物 起球摩擦次数不低于2000次 在协 议的评定阶段观察到的起球级数即使 为4 5级或以上 也可在7000次之前终止试验 达到规定摩擦次数后 无论起球好坏 均可终止试验 起毛起球起球箱法 GB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