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火归原(病机用药全解)_第1页
引火归原(病机用药全解)_第2页
引火归原(病机用药全解)_第3页
引火归原(病机用药全解)_第4页
引火归原(病机用药全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引火归原 病机用药全解 引火归源 又名引火归元 顾名思义 就是引虚浮之火 亦称离源之火 归于本源 是针 对虚火上浮 火不归源而设的一种治疗方法 是中医特有的一种治法 本法首见于 伤寒 论 其通脉四逆汤 四逆汤被后世认为是此法的具体应用 唐 王冰注释 内经 至真要大 论 微者逆之 甚者从之 的方大义时说 夫病之微小者 犹人火也 遇草而娲 得木而 燔 可以湿伏 可以水灭 故逆其性以折之攻之 病之大者 犹龙火也 得湿而焰 遇水 而燔 不知其性 以水湿折之 适足以光 啖诣天 物穷方止矣 识其性者 反常之理 以火遂之 则燔灼自消 焰火扑灭 应是本法之先河 至明代张景岳方首先明确提出 引 火归源 并娴熟运用 病机 引火归源 临床上就必然有离源之火的见证 这个火 是指临床上的浮阳 浮火 虚火 阴火 也叫龙火 源 亦作元 主要指肾 因肾为阳气之根 阴火之宅 故本法又称 导 龙入海 而这种火为什么会离源呢 源 又是指的哪里呢 综合历代医家古籍所载 本 人认为 这种 源 当指命门 祖国医学认为 命门为元气之根 真火之宅 五脏之阳气 非此不能发 命门火是推动人体脏腑功能活动的源动力 朱丹溪在 格致余论 中曾说 天非此火 不能生物 人非此火 不能有生 由此可见这种命门之火对于人体的重要 性 而命门之火又赖真阴制约藏而不露 以行温洵之职 若真阴不足以制阳 则此火离源 而起 升腾上炎 而成龙雷之火 所谓虚火者 因虚而致也 龙火者 水亏无所潜藏也 浮游之火 无根之火者下无真阴为引坠之根也 此诸火皆为肾水涸竭 真阴亏损所致 真阴亏损 阴不敛阳 正常情况下 命门动气而使水升火降 相交既济 火藏水中 龙火不升 正如唐容川说 肾水充足 使 龙雷不升 否则 将会导致 火不归源 此时 已经是肾水亏于下 心火 炎于上 多见口干唇裂 频欲饮水的症状 医者细细擦之 则会发现患者还有脉舌均无阳 证征象 若是独用滋阴降火之法 往往见效不明显 此种情况 善治者在原来治方中少佐 附子 当是效如桴鼓 附子 本是大辛大热之品 肾水亏而用之 实属疑惑 命门居于两 肾之中 而兼水火 阴中藏阳 此阴阳互根 且真阴乃是真阳之基 阳无此基则不敛 今 真阴亏绝 阳气也是失其所依 不能内守 浮越于外 由此 少佐附子 以 引 浮越之 火 下 归 其 源 此法又称为 反佐 在真阴亏损 阴不敛阳的时候可以充分体现 引 字的妙意 犹如老马识途 近代医学大家章次公先生 善用此法 特别在其对 失眠 治验 中常有记载 如 姚 男 头昏 夜难安寐 口干唇碎 服西药七 八月无效 每夜必饮 水数次 否则口干不可名状 影响睡眠 察其舌色淡白无华 按其脉沉细无力 不能以为 热证而投凉 附子 生白术 熟地 五味子 党参 怀牛膝 麦冬 方中以熟地 牛膝 补肾阴 五味子 麦冬养心阴 肾水足则济于心 心阴充则虚火敛 再纳附子以引火归原 故服药后其效大彰 正如程国彭言 肾气虚寒 逼其无根失守之火 浮游于上 当用辛 热杂于壮水药中导热下行 所谓引火归源 导龙入海 阴盛阳衰 阳为阴格 阴盛阳衰 阳受阴格 就是 阴盛格阳 的意思 阴盛格阳 是指寒邪内盛 逼阳 于外或格阳于上 此类证候是在基础证 即 伤寒论 中的 少阴之为病 脉微细 但欲 寐也 上兼见肾阳不潜证 并且都以所载的 四逆汤 为基础方进行加味治疗 也如王冰 云 病之火甚者 尤龙火也 得湿而焰 遇火而燔 不知其性 以水湿折之 适足以火 焰诣天 物穷方止矣 识其性者 反常之理 以火逐之 则燔灼自消 焰火扑灭 在临 床上 却有很多人都把格阳于外与格阳于上混为一谈 或是临床处方模糊不清 对此 从 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格阳于外 肉桂当之 格阳于外 它是更加典型的 真寒假热 证 伤寒论 317 条 少阴病 下利清谷 里寒外热 手足厥逆 脉微欲绝 身反不恶寒 其人面色赤 通脉四逆汤主之 它 所要描述 突出正是在 真寒 下利清谷 手足厥逆 脉微欲绝 中见身不恶寒反热 赤 足露身 烦躁的 假热 证 以通脉四逆汤速破阴寒 除格回阳 杏林之中 独有吴佩衡一 人慧眼识英雄 经常在大剂通脉四逆汤加入肉桂 称为 回阳饮 用来治疗阴盛阳衰 格 阳于外的危急重证 吴佩衡医案 中的验案均可以说明 因篇幅问题恕不录载 所以 肉桂并非张锡纯所言 非救危扶颠之大药 事实上反因其 性能下达 补肾助阳而达到 引火归源的作用 实是先锋之功 格阳于上 龟葱介下 一点真阳寄寓二阴之中 此正是 后天坎卦定位 火神派祖师郑氏在 医理真传 中言 须知此际之龙 乃初生之龙 不能飞腾而兴云布雨 惟潜于渊中 以水为家 以水为性 遂安其在下之位 而俯首于下也 若如 经云 阴盛者 阳必衰 就会使 虚火上冲等症 究其理 正是 水盛 水盛一分 龙亦盛一分 水高一尺 龙亦高一尺 是龙之因水盛而 游 多表现为上 假热 下 真寒 的临床症状 这种情况下 若是 更滋其阴 是不啻雪地 加霜 故其治者 必以桂附干姜力补坎中之阳 也在方中加入龟葱介以潜其阳 医理真传 载有 潜阳丹 就是治疗少阳之真气为群阴逼迫 不能归原出现的 面目 忽浮肿 色青白 身重欲寐 一闭目觉神飘扬无依者 方中龟板如郑言 有通阴助阳之 力 用以引导游龙归位 郑氏也载白通汤一方 此方本是仲景用于治疗 格阳于上 的经 验方 唐步祺在 阐释 方中葱白时言 葱白辛温 合姜 附能通周身上下之阳气 为 治阳隔于上之要药 可见葱白具有引火归源的作用 这也是易为医者所忽略的 这里应 当提到 祝附子 祝味菊先生 附子每与生龙骨 生牡蛎 磁石同用 称为 温潜之法 此 法用于咯血 失眠 心悸 男子遗精 女子梦交等属于虚阳上越者 甚验 介齿质重之品 用于引火归源 乃是祝老个人心得 推其理 尽在交通阴阳 防止大热之药难以入阴 由于阳虚而阴不化 不化之阴称为死阴 死阴不除则真阳难补 火就难以归宅 八味肾 气丸中有茯苓 泽泻 丹皮三味泻药 以泻肾中死阴 也可以防止单用桂 附补火以致引 起上焦火旺更甚 反而适得其反 这是仲景配药至妙所在 真元涣散 虚阳浮越 此即是亡阳 指真阳虚衰 虚阳不能固守而浮越涣散 其临床上多表现出 大汗淋漓 汗出如珠 畏寒蜷卧 四肢厥冷 精神萎靡 面色苍白 呼吸微弱 舌淡苔白 脉微细欲 绝 或浮数而空的等危重证候 其中也可以兼见心烦躁动 面色浮红的症状 一旦出现 就表示危在旦夕 急当救治 必须重用温热之品以回阳固脱 方如参附汤 医宗金鉴 云 二药相须 用之得当 则能瞬息化气于乌有之乡 顷刻生阳于命门之内 方之最神 捷者也 此处则可将参附喻为霹雳之火 追复散失之元阳 收立竿见影之效 在临床实践 医者应该以辩证论治为基础 灵活应用 引火归源 之法 以救人于危急之 中 代表药物 肉桂 肉桂 辛甘大热 入肺 脾 心 肾 胃诸经 有温中补阳 散寒止痛之效 还有温通 经脉 鼓舞气血生长之功 其浑厚凝降 守而不走 偏暖下焦 能助肾中阳气 并能纳气 归肾 引火归源 它是许多温中散寒大辛大热之药中善动的一味 其 引火归源 之说常见 于明 清的医籍中 吴仪洛 本草从新 中称肉桂能 引无根之火 降而归源 就是说命 门为元气之根 水火之宅 若命门火衰 则阳气无根 而虚火上升 称为 浮火 或 虚阳 临床表现为上热下寒等证候 可用肉桂补下元真火 使浮火得以下降 是治疗肾的虚火上 升的方法 即引火归源 正是由于肉桂具有 热而善动 的特点 才使它成为历代医家作为 引火归源的常用药 但是 这里必须注意的是 它只能作为反佐药使用 就是在大队滋阴 壮水药中少佐肉桂几分 以现在的剂量不宜超过 5 克 用多了则失去引火归源之本义 引 火归源是中医学治疗方法中的一种常用治法 而当此大任者只是一种用量极小的反佐药 综上所述 肉桂之引火归源功能 是取其同气相求 甚者从之 引导离源之火下归于命 门 而非取其温补之力 在用法上 引火归源是在滋阴药中用几分即可 而温补是于温补 药中大剂迭进 前者为反佐 后者为君药 同一肉桂 用法迥异 附子 张景岳 附子 大能引火归源 制伏虚热 善助参 芪成功 尤赞术 地建效 无 论表证里证 但脉细无神 气虚无热者所当急用 本草正 倪朱谟 附子 回阳气 散阴寒 逐冷痰 通关节之猛药也 诸病真阳不足 虚火上 升 咽喉不利 饮食不入 服寒药愈甚者 附子乃命门主药 能入其窟穴而招之 引火 归源 则浮游之火自熄矣 本萆汇言 临床应用 1 上热下寒证症见面色浮红 头晕耳鸣 口舌糜烂 牙齿松痛 腰酸腿软 两足发凉 舌质嫩红 脉虚等 可用肉桂 附子 熟地 五味子等药 肉桂 附子引浮火下行于肾 熟地 五味子补肾阴而收敛 使真火安于本宅而诸症自消 2 肾不纳气证症见喘促日久 呼多吸少 动则喘息更甚 面红足冷 咽干口燥 气不 得续 汗出 舌红 脉细 此乃阴不敛阳 气失摄纳 治宜滋阴纳气 引火归源 可用七 味都气丸合生脉散治之 其中肉桂即有引火归源之意 3 戴阳证症见颧红如妆 呼吸急促 脉浮大虚或微细欲绝等危象 此为真寒格阳于外 阳气上越欲脱之危症也 治宜补元阳 敛浮阳 可在人参 附子 干姜之类益气回阳救急 药物中加用肉桂 以降无根之火归于本源 4 格阳证症见身虽热 却反喜衣被 口虽渴而不欲饮 手足虽躁动 但神态安静 脉 虽洪大 但按无力等 此为阴盛格阳证 即内寒而外热 治宜于附子 干姜中加用肉桂以 破其内之阴寒 引降浮热 通达内外 5 心肾不交症见心悸不寐 五心烦热 口干津少 腰酸梦遗 舌红脉细数等 此为心 肾不交 治宜交通心肾 寒温并用 使阴从阳化 水火交济 如交泰丸用少量肉桂与黄连 配伍治之 6 急骤喉痹证症见咽喉部肿痛多痰 此为虚寒阴火者 可于利咽化痰药物中加用肉桂 以降浮火 7 复发性口疮症见口腔靡烂 时发时愈 舌淡红 苔白腻 脉沉缓等 治宜滋阴补阳 引火归源 于大队滋阴养液药中少佐肉桂 附子以引火归源 8 血症如血症论所述 血家虚火 又宜地黄汤 加肉桂牛膝五味子龙骨 以引导之 此肉桂即引虚火归于本位之意也 本法所针对的病机乃阴虚不能涵阳 或阴盛迫阳上越 或阳虚不能固守本位 导致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