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地质工作实习报告_0_第1页
野外地质工作实习报告_0_第2页
野外地质工作实习报告_0_第3页
野外地质工作实习报告_0_第4页
野外地质工作实习报告_0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14野外地质工作实习报告野外地质实习报告姓 名:班 级:学 号:指导老师:实习日期:目 录第一章 绪言 34第一节 实习目的及意义 32 / 14第二节 自然地理及交通位置 36第三节 地质研究简史 67第四节 实习概况 7第二章 地层及相关地质作用 710第一节 侏罗系第二节 三叠系第三节 二叠系第四节 志留系第五节 奥陶系第六节 寒武系第七节 相关地质作用3 / 141. 风化作用2. 岩溶作用3. 根劈作用第三章 构造第一节 褶皱第二节 断层第三节 节理第四章 岩石第一节 沉积岩第二节 变质岩1. 接触热变质岩4 / 142. 动力变质岩第三节 岩浆岩第五章 矿产第六章 结束语第一节 成果第二节 问题第三节 致谢78 89 9 910 10 10 10 10 10 10 1114 11 1115 1516 1720 1720 20 20 20 5 / 14 20 21 2122 2122 22 22附 录一 罗盘测角度的方法 23261.水平角测量操作 242.垂直角测量操作 24253.岩层产状的测量 2526二 岩层厚度的计算 26271. 剖面方向与岩层走向方向垂直测量时 262. 剖面方向与岩层走向斜交测量时 2627第一章 绪言6 / 14第一节 实习目的及意义构造地质学野外实习是构造地质学课程结束后,进行的野外实践教学环节。通过本次野外实习,能直观地反映课堂所讲的内容,使我们直接观察和了解一些野外地质现象,增加感性认识,扩大视野,培养提高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我们将认识、掌握到了在书本上学不到的许多东西。为我们以后在学习专业课方面奠定了基础:1).在老师指导下,通过实地的野外观察、认识、描述和分析,获得对构造地质学的进一步认知,加深对课堂知识和理论的理解,培养地质思维能力和时空观念。学会观察并认识常见的地质现象,分析其相关的地质作用和形成机制。2).掌握并应用一些野外地质工作的技能。熟练掌握地质罗盘、地图的使用和培养野外记录的习惯。练习野外观察和记录的方法,包括岩性点的观察和记录、构造点的观察和记录、路线地质观察和记录。进行常见沉积岩、沉积现象7 / 14的野外识别。3).培养吃苦耐劳、实事求是、勇于探索的生活作风和科学精神,锻炼意志,增强体质,努力适应野外地质工作环境。4).了解人与自然、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关系,增进人文和社会意识,增强地质环境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树立献身地球科学事业和建设强大祖国的人生观。第二节 自然地理及交通位臵1).实习区地理位臵:实习区域位于重庆市北碚区,以代家沟、文星场为主,附以合川市土主乡一线及华蓥山一带等地。地质填图仅在工区南段进行,面积约 10 KM2。实习区地理坐标约为东经 10628-10631,北纬2950-2955,见下图:1-沥鼻峡背斜 2-温塘峡背斜 3-华蓥山背斜4-观音峡背斜 5-龙王洞背斜 6-铜锣峡背斜8 / 147-明月峡背斜 8-卧龙河背斜2).自然地理概况:区内地形形态为山地类型的低山区,海拔 500米左右。最高峰为后峰山,海拔 773米。实习区北高南低,山脉延伸方向为北北东南南西,呈线状分布,地形高低及延伸方向与褶皱轴向一致,属正地形。实习区山峰林立,沟谷交错,明显易见有二槽地,故有前槽,后槽,主要还是通过区域地质调查在现场搜集而获得。地质野外实习涉及到众多基础地质理论,如生物学、地史学、矿物学、岩石学、构造地质学、水文地质学、地貌学、矿床学等学科,因此它实际上是对学生所学专业基础知识的一次大检阅,一次综合性的实习,同时也是一次地质调查工作方法的综合而有系统的的训练。目的是使学生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构造地质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分析并解决地质构造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得以加深理解和巩固课堂所学理论知识。通过综合分析地质图,锻炼学生运用构造地质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分析构造问题的能力。学习编绘、编写某些图件和读图报告的基本方法和技能,为野外地质实习和今后9 / 14实际地质工作打下较好基础。目录第一章 绪论.3实习目的.3实习任务.3第二章 实习区地理环境.5实习区位置及行政区划.5实习区自然及经济地理概况.5地质调查史.6第三章 实习前期准备.7实习区资料收集.710 / 14实习工具及其使用.11实习队的组成.12第四章 野外实习路线.13路线一.13路线二.19路线三.25路线四.29路线五.30第五章 节理玫瑰花图和实测地质剖面图.33麒麟山节理玫瑰花图的作法和分析.33狮子口实测地质剖面图的作法.4011 / 14第六章 结束语.43参考文献.44第一章 绪论实习目的1、通过地质野外填图实习,使我们初步具备一个地质工作者的素质,学会如何在一个地区进行野外地质工作的方法与要求。并同时充实普通地质学 、 构造地质学 、 岩石学简明教程 、 古生物地史学 、 结晶矿物学 、 水文地质学 、 测量学等基础地质学的理论教学内容,加深对课程相关内容的理解在自然界中研究发掘书本的有关知识,在实际中观看地层系统的接触关系,研究各个地层的特性等。观察地貌形态,研究地貌的实际情况。理论联系实际,真正的在实际中学习书本的知识,更好的把握书本知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技能,以及团结互助、吃苦耐劳的精神。12 / 142、地质野外实习是给我们的一个很好的锻炼机会。一方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丰富和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领域;另一方面,面对大自然的许多地学问题,都能促进我们去思考、探索,从而进一步激发兴趣。野外实习中我们要爬山、走路、去各种各样的工作场所,要进行一系列的调查活动,会遇见各种各样的困难。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学会增加对社会的了解,并得到多方面的锻炼。3、实习是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教育方针,培养社会需要德才兼备人才的重要环节,是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我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适应社会的能力,增强学生职业意识、劳动观点,扩大视野,巩固所学理论知识的重要途径。实习任务1、熟悉实习区地层层序、岩性、化石、含矿性、厚度和接触关系,并能应用所学知识对实习区岩相、古地理环境和古气候进行初步分析。2、肉眼较熟练的鉴别实习区各种沉积岩、侵入岩,并能掌握岩石手标本的描述。13 / 143、认识实习区沉积岩层中的原生构造,并能应用这些原生构造解决有关地质问题。4、掌握褶皱和断层等构造野外研究方法和识别标志,认识实习区的构造特征,并能根据实习区褶皱和断裂的组合特征进行初步的几何学、运动学及动力学分析,追溯构造演化史。5、初步了解实习区地貌、第四纪地质、水文地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