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高三历史 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复习练习用题 大象版_第1页
2011届高三历史 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复习练习用题 大象版_第2页
2011届高三历史 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复习练习用题 大象版_第3页
2011届高三历史 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复习练习用题 大象版_第4页
2011届高三历史 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复习练习用题 大象版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必修三第一单元必修三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 1 1 课时课时 从百家争从百家争 鸣到独尊儒术鸣到独尊儒术 一 选择题 1 美国华裔学者杜维明在 超越启蒙心态 一文中说 他们 儒家 有这样一种认识 即每个人命中注定是嵌于某一特定条件下的独一无二的人 但是 每一个人同时具 有自我教育 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的内在可能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儒学的核心是 仁 和 礼 B 儒学强调个人与集体的协调 C 儒学注重个人的身份地位 D 儒学对秩序维护和个人发展同等重视 解析 仁 和 礼 是儒学的核心观点 也强调个人与集体的协调 但在本材料 中没有体现 每个人命中注定是嵌于某一特定条件下的独一无二的人 一语 强 调了个人的身份地位 体现了对秩序的重视和维护 但同时又强调个人发展的内在 可能 C 项不能全面体现材料的观点 故选 D 项 答案 D 2 2010 北京海淀模拟 孔子看到鲁国季氏用了天子的乐舞 便愤然谴责道 是可 忍 孰不可忍 这则材料反映出孔子的思想之一是 A 仁者爱人 B 忠恕之道 C 克己复礼 D 中庸之道 解析 根据季氏属于鲁国的大夫 却僭用周天子专用的乐舞 孔子批判这一现象反 映出孔子极力维护西周奴隶社会等级秩序 即维护周礼 故 C 项正确 A B D 三项 属于孔子思想 但与题意无直接关系 答案 C 3 右图是戴帝王冠的孔子像 这说明 A 孔子的地位无比尊崇 B 经考证孔子曾经做过鲁国国君 C 孔子曾想谋反称王 D 孔子拥有帝王的权力 解析 儒家思想为历代所沿袭 成为官方统治思想 戴帝王冠 说明了孔子无比尊 贵的历史地位 答案 A 4 右图为 2008 年北京残奥会会徽 该会徽充分体现了天 地 人 和 谐统一的思想 早在 2300 多年前 中国某思想家就提出 天时 不如地利 地利不 人和 的名言 这位思想家是 A 老子 B 孔子 C 孟子 D 荀子 解析 天时不如地利 地利不如人和 强调了一种 重民 思想 2 300 多年前的 战国时期 孟子认为实行 仁政 必须 重民 要求统治者以仁爱之心对待人民 以德服人 争取民心 答案 C 5 2010 江苏无锡调研 2 孔子主张社会和谐 墨子主张 兼爱 非攻 孟子主张 政在得民 这些主张产生的共同社会背景是 A 社会长期动荡不安 B 百家争鸣趋于合流 C 奴隶制度全面崩溃 D 封建制度逐步建立 解析 孔子 墨子 孟子生活在春秋战国时期 社会长期动荡不安 A 项社会动荡不 安反映了春秋时期共同的社会背景 B 项百家争鸣趋于合流发生在西汉 C 项奴隶制 度全面崩溃发生于春秋时期 D 项封建制度逐步确立发生在战国时期 答案 A 6 2010 试题研究 贤者举而上之 富而贵之 以为官长 不肖者抑而废之 贫而 贱之 以为徒役 这句话主要反映了战国时期的 A 墨家思想 B 儒家思想 C 道家思想 D 法家思想 解析 举而上之 富而贵之 即推选他并重用他 使他变得富贵 可以看出是 选贤能 尚贤 体现了墨家思想 答案 A 7 韩非在批评某家学说时说 举先王 言仁义者盈廷 而政不免予乱 他批评的是 A 法家学说 B 道家学说 C 儒家学说 D 墨家学说 解析 题目的着眼点是题干中的材料提到的韩非批评的 言仁义者盈廷 因为儒家 思想的核心是仁 由此可以判断答案为 C 答案 C 8 2010 江苏连云港月考 22 在有关惩治腐败问题上 甲说 不用管腐败问题 生产力水平提高了 腐败现象就自然没有了 乙说 一定要依法严惩严管腐败问 题 抓一个腐败分子就杀一个 丙说 对腐败分子 要用 德 和 礼 来教育 感化 丁说 要从平民百姓中挑选有能力的人去治理腐败 上述四位同学的说 法与儒家思想相吻合的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解析 儒家思想强调 为政以德 主张 仁 和 礼 与丙的说法相符 答案 C 9 2010 江苏兴化模拟 5 玉 具有温润 坚硬的特点 我国古代形成了独特的玉 文化 孔子提倡君子佩玉 主要是因为 A 玉石的特点与我国古代的道德规范相吻合 B 玉非常贵重 是财富的标志 C 玉石具有祛除疾病的功用 D 玉饰工艺精湛 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解析 本题主要从孔子的具体主张入手 而且题干强调的是玉文化 因此在做题时 要注意找玉文化和中国古代道德规范的结合点 而四个选项中只有 A 项能够体现这 一点 古人即有 谦谦君子 温润如玉 之说 答案 A 10 2009 江西南昌 4 江都 今扬州 王刘非是汉武帝的同父异母兄 骄横好胜 汉 武帝为教育 引导刘非 任命董仲舒为江都相 根据所学知识 你认为董仲舒用以 引导刘非的学说主要是 A 我无为 而民自化 我好静 而民自正 我无事 而民自富 我无欲 而民自 朴 B 明主之国 无书简之文 以法为教 无先王之语 以吏为师 C 天子受命于天 天下受命于天子 D 天理存则人欲亡 人欲胜则天理灭 解析 A 项属于道家思想 B 项属于法家思想 C 项体现了董仲舒 天人感应 君 权神授 的思想 D 项是理学的观点 而理学出现于明代 答案 C 11 董仲舒说 今师异道 人异论 百家殊方 指意不同 是以上亡以持一统 对 此 他向汉武帝提出 A 天人感应 学说 B 君权神授 学说 C 独尊儒术建议 D 崇尚法治主张 解析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史料信息的提取能力和对历史知识的理解 运用能力 解题时应先读懂史料含义 即 思想不统一难以实现政治统一 进而理解 独尊 儒术 的必要性 答案 C 12 有一说法是 董仲舒新儒学的基础是 天人感应 学说 董仲舒下列言论中 哪一说法比较完整地表达了这一观点 A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B 屈民而伸君 屈君而伸天 C 薄赋敛 省徭役 以宽民力 D 君为臣纲 父为子纲 夫为妻纲 解析 天人感应 在于强调自然和社会的一切变化 国家的兴衰存亡 都是上天 的意志 天子受命于天 天下受命于天子 人们服从皇帝就是服从上天 反对皇 帝就是反对上天 由此可判断出正确答案为 B 答案 B 二 非选择题 13 2010 模拟精选 公元前 8 世纪至公元前 3 世纪 中国开始了人类精神的觉醒 提 出人与自然和人与人关系的重大问题 并进行研究和回答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以下一组材料是我国古代思想家关于 君 臣 关系的言论汇编 民为邦本 本固邦宁 伪 古文尚书 五子之歌 民为君之本 谷梁传 桓公十四年 以百姓心为心 老子 第四十九章 君之爱民 当如心之爱身也 清唐甄 潜书 明鉴 自古及今 未有穷其下而能无危者也 荀子 哀公 民乏财用 不亡何待 国语 楚语上 左右皆曰贤 未可也 诸大夫皆曰贤 未可也 国人皆曰贤 然后察之 见贤焉 然后用之 孟子 梁惠王下 执政者须 言必信 行必果 荀子 自古皆有死 民无信不立 论语 颜渊 材料二 北京时间 2008 年 8 月 8 日 第 29 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北京国家体育场鸟 巢隆重开幕 孔子的三千弟子手持竹简高声吟诵 论语 中的经典名句响彻耳畔 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 朝闻道 夕死可矣 四海之内 皆兄弟也 礼 之用 和为贵 奥运官方网站 请回答 1 材料一反映了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历史传统中的哪一理念 从材料一中概括出 该理念的具体内容 不得摘抄原文 3 奥运会开幕式上 孔子三千弟子吟诵 论语 中的经典名句 体现了怎样的人 文奥运理念 4 你从两则材料中可得出什么启示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分析 概括问题的能力 第 1 问 解题关键是分析 概括材料 材料一中五则材料都强调人民的重要性 这跟中国传 统文化的理念相联系 可知是民本思想 材料第一段 民为君之本 民众是君 主治国的根本 体现 重民 的思想 第二段 君之爱民 当如心之爱身也 君主要像关心自身一样地关心民众 体现了 爱民 的思想 第三段 民乏财用 不亡何待 民众缺乏生存物资 国家肯定会灭亡 所以君主不过分地掠夺百姓 才能长久地统治下去 第四段 国人皆曰贤 然后用之 充分听取民众的意 见 体现出 从民 的思想 第六段执政者须 言必信 民无信不立 统治 者要取信于民 第 2 问抓住材料二中的四句 论语 经典名句概括 第 3 问注意 两则材料的不同角度 答案 1 理念 民本思想 或以民为本 内容 民众是立国之本的 重民 思想 关心民众劳苦的 爱民 思想 不过度掠 夺人民的 养民 思想 根据民意任用贤人的 从民 思想 取信于民的 信民 思想 2 理念 团结友爱 崇尚道德 和睦相处 和平发展 3 启示 统治者要以民为本 要诚信为本 人民安定了社会才会安定 自由 平 等 科学 理性的人文精神是人类精神的共同家园 14 2009 山东烟台模拟 21 阅读下列材料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问题 材料一 以下是有关春秋战国时期历史的三则材料 1953 年在湖南长沙子弹库出土了春秋时期的铁锄 管仲对 齐桓公 曰 美金 铜 以铸剑戟 试诸狗马 恶金 铁 以铸锄 试诸壤土 则甲兵大定 国语 齐语 在我国 铁器的出现可以追溯到三千三百年前的商代中期 但当时的铁是自然陨 铁 而不是人工冶铁 我国最早的人工冶铁制品 出现在两千五百年前后 也就是 春秋战国之际 铁器已经有了斧 锛 凿各种刀具 中国社会历史进入到铁器时代 中国社会科学院白云翔 材料二 郭沫若把春秋战国时代比拟为 第一次五四运动 深刻地指出 是 社 会的转变 促成春秋战国时代的百家争鸣 群花怒放 由秦到现在两千多年了 我们依然感觉着春秋战国在学术思想史上是中国的黄金时代 1 根据材料一 以上三则材料是围绕什么主题选取的 能证明这一主题最有价值 的材料是哪一个 你的理由是什么 2 郭沫若为什么认为 春秋战国在学术思想史上是中国的黄金时代 根据材料 并结合所学知识 分析春秋战国时期出现学术思想史上黄金时代的原因 3 对于春秋战国时期 有的人认为是 战乱与灾难 有的人认为是 进步与发展 你是如何看待的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春秋战国时期我国政治 经济 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变化及 其对春秋战国时期的总体评价 第 1 问 中心主题根据材料即可概括 可以归纳 为春秋战国时期铁的使用 最有价值的材料应该是实物 第 2 问 根据材料及所 学知识可知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对我国学术文化产生重要影响 接着考查百 家争鸣的原因 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回答 第 3 问 考查对春秋战国时期的总体评 价 进步与发展 要答出该时期政治 经济 思想文化等方面的进步革新内容 战乱和灾难 要体现诸侯争霸 社会动荡及其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灾难 答案 1 主题 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 正确表达铁器使用的状况即可 最 有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