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第一章第一章 自动控制的一般概念自动控制的一般概念 1 如果被调量随着给定量的变化而变化 这种控制系统叫 A 恒值调节系统 B 随动系统 C 连续控制系统 D 数字控制系统 2 主要用于产生输入信号的元件称为 A 比较元件 B 给定元件 C 反馈元件 D 放大元件 3 与开环控制系统相比较 闭环控制系统通常对 进行直接或间接地测量 通过反馈 环节去影响控制信号 A 输出量 B 输入量 C 扰动量 D 设定量 4 直接对控制对象进行操作的元件称为 A 给定元件 B 放大元件 C 比较元件 D 执行元件 5 对于代表两个或两个以上输入信号进行 的元件又称比较器 A 微分 B 相乘 C 加减 D 相除 6 开环控制系统的的特征是没有 A 执行环节 B 给定环节 C 反馈环节 D 放大环节 7 主要用来产生偏差的元件称为 A 比较元件 B 给定元件 C 反馈元件 D 放大元件 8 某系统的传递函数是 则该可看成由 环节串联而成 s e s sG 12 1 A 比例 延时 B 惯性 导前 C 惯性 延时 D 惯性 比例 10 在信号流图中 在支路上标明的是 A 输入 B 引出点 C 比较点 D 传递函数 11 采用负反馈形式连接后 则 A 一定能使闭环系统稳定 B 系统动态性能一定会提高 C 一定能使干扰引起的误差逐渐减小 最后完全消除 D 需要调整系统的结构参数 才能改善系统性能 2 第二章第二章 自动控制的数学模型自动控制的数学模型 3 传递函数反映了系统的动态性能 它与下列哪项因素有关 A 输入信号 B 初始条件 C 系统的结构参数 D 输入信号和初始条件 4 对复杂的信号流图直接求出系统的传递函数可以采用 A 终值定理 B 初值定理 C 梅森公式 D 方框图变换 5 采用系统的输入 输出微分方程对系统进行数学描述是 A 系统各变量的动态描述 B 系统的外部描述 C 系统的内部描述 D 系统的内部和外部描述 6 拉氏变换将时间函数变换成 A 正弦函数 B 单位阶跃函数 C 单位脉冲函数 D 复变函数 7 线性定常系统的传递函数 是在零初始条件下 A 系统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之比 B 系统输入信号与输出信号之比 C 系统输入信号的拉氏变换与输出信号的拉氏变换之比 D 系统输出信号的拉氏变换与输入信号的拉氏变换之比 9 某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是 则该环节是 15 1 s sG A 比例环节 B 积分环节 C 惯性环节 D 微分环节 10 已知系统的微分方程为 则系统的传递函数是 txtxtxtx i 2263 000 A B 263 2 2 ss263 1 2 ss C D 362 2 2 ss362 1 2 ss 11 引出点前移越过一个方块图单元时 应在引出线支路上 A 并联越过的方块图单元 B 并联越过的方块图单元的倒数 C 串联越过的方块图单元 D 串联越过的方块图单元的倒数 12 某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是 则该环节是 Ts sG 1 A 比例环节 B 惯性环节 C 积分环节 D 微分环节 15 传递函数只取决于系统或元件的 而与系统输入量的形式和大小无关 也不 3 反映系统内部的任何信息 A 结构参数 B 控制方式 C 控制作用 D 反馈形式 16 适合应用传递函数描述的系统是 A 单输入 单输出的线性定常系统 B 单输入 单输出的线性时变系统 C 单输入 单输出的定常系统 D 非线性系统 21 已知系统的微分方程为 则系统的传递函数是 txtxtx i 226 00 A B C D 13 1 s13 2 s26 1 s23 2 s 22 某环节的传递函数是 则该环节可看成由 环节串联而组成 s ssG 2 35 A 比例 积分 滞后 B 比例 惯性 微分 C 比例 微分 滞后 D 比例 积分 微分 第三章第三章 时域分析法时域分析法 2 时域分析中最常用的典型输入信号是 A 脉冲函数 B 斜坡函数 C 阶跃函数 D 正弦函数 3 一阶系统 G s K TS 1 的放大系数 K 愈小 则系统的输出响应的稳态值 A 不变 B 不定 C 愈小 D 愈大 4 一阶系统 G s K TS 1 的时间常数 T 越大 则系统的输出响应达到稳态值的时间 A 越长 B 越短 C 不变 D 不定 5 二阶系统当 0 1 时 如果增加 则输出响应的最大超调量将 Mp A 增加 B 减小 C 不变 D 不定 6 当二阶系统特征方程的根为具有负实部的复数根时 系统的阻尼比为 A 0 B 0 C 0 1 D 1 8 设一阶系统的传递 其阶跃响应曲线在t 0 处的切线斜率为 2 7 s sG A 7 B 2 C D 2 7 2 1 9 设一阶系统的传递函数是 且容许误差为 5 则其调整时间为 1 2 s sG A 1 B 2 C 3 D 4 10 设一阶系统的传递函数是 且容许误差为 2 则其调整时间为 2 3 s sG A 1 B 1 5 C 2 D 3 4 11 过阻尼系统的动态性能指标是调整时间 ts 和 A 峰值时间 tp B 最大超调量 Mp C 上升时间 trD 衰减比 Mp Mp 12 已知二阶系统单位阶跃响应曲线呈现出等幅振荡 则其阻尼比可能为 A 0 6 B 0 707 C 0 D 1 17 关于线性系统稳态误差 正确的说法是 A 一型系统在跟踪斜坡输入信号时无误差 B 稳态误差计算的通用公式是 2 0 lim 1 ss s s R s e G s H s C 增大系统开环增益 K 可以减小稳态误差 D 增加积分环节可以消除稳态误差 而且不会影响系统稳定性 19 已知单位反馈控制系统在阶跃函数作用下 稳态误差为常数 则此系统为 ss e A 0 型系统 B I 型系统 C 型系统 D 型系统 20 一般讲 如果开环系统增加积分环节 则其闭环系统的相对稳定性将 A 变好 B 变坏 C 不变 D 不定 21 控制系统的稳态误差反映了系统的 ss e A 稳态控制精度 B 相对稳定性 C 快速性 D 平稳性 29 已知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当输入信号是 22 10 21 6100 s G s sss 时 系统的稳态误差是 2 22r ttt A 0 B C 10 D 20 32 当二阶系统的根分布在右半根平面时 系统的阻尼比 为 A 0 B 0 C 01 33 当二阶系统的根分布在根平面的虚轴上时 系统的阻尼比为 A 0 B 0C 0 z1 p1 0 则实轴上的根轨 迹为 A p2 z1 p1 B p2 C p1 D z1 p1 2 1 10 sss 21 1 psps zsK sHsG 5 5 实轴上根轨迹右端的开环实数零点 极点的个数之和为 A 零B 大于零 C 奇数 D 偶数 6 开环传递函数为 其根轨迹的起点为 A 0 3 B 1 2 C 0 6D 2 4 9 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则实轴上的根轨迹为 2 1 sss K A 2 1 和 0 B 2 和 1 0 C 0 1 和 2 D 0 和 1 2 11 开环传递函数为 其根轨迹渐近线与实轴的交点 为 A 5 3 B 3 5 C 3 5 D 5 3 第五章第五章 频率分析法频率分析法 5 在用实验法求取系统的幅频特性时 一般是通过改变输入信号的 来求得输出信 号的幅值 A 相位 B 频率 C 稳定裕量 D 时间常数 6 若某系统的传递函数为 G s K Ts 1 则其频率特性的实部 R 是 A B C D 8 一般为使系统有较好的稳定性 希望相位裕量 为 C A 0 15 B 15 30 C 30 60 D 60 90 9 2 型系统对数幅频特性的低频段渐近线斜率为 A 60dB dec B 40dB dec C 20dB dec D 0dB dec 10 1 型系统开环对数幅频渐近特性的低频段斜率为 A 40 dB dec B 20 dB dec C 0 dB dec D 20 dB dec 11 闭环系统的动态性能主要取决于开环对数幅频特性的 A 低频段 B 开环增益 C 高频段 D 中频段 3s5 0 25 0 15 0 s ssk sG 106 1 2 sss k sHsG 22 1T K 22 1T K T K 1T K 1 6 12 开环频域性能指标中的相角裕度对应时域性能指标 A 超调 B 稳态误差 C 调整时间 D 峰值时间 ss e s t p t 23 开环对数幅频特性的低频段决定了系统的 A 稳态精度 B 稳定裕度 C 抗干扰性能 D 快速性 1 若已知某串联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为 则它是一种 A 11 0 1 s s sGc A 相位超前校正 B 相位滞后校正 C 相位滞后 超前校正 D 反馈校正 2 若已知某串联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为 则它是一种 C 12 0 12 110 1 s s s s sGj A 相位滞后校正 B 相位超前校正 C 相位滞后 超前校正 D 反馈校正 3 进行串联超前校正前的穿越频率与校正后的穿越频率的关系 通常是 B c c A B C D 与无关 c c c c c c c c 4 若已知某串联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为 则它是一种 D s sGc 2 A 相位滞后校正 B 相位超前校正 C 微分调节器 D 积分调节器 5 相位超前校正装置的奈氏曲线为 B A 圆 B 上半圆 C 下半圆 D 45 弧线 6 在系统中串联 PD 调节器 以下那一种说法是错误的 A 是一种相位超前校正装置 B 能影响系统开环幅频特性的高频段 C 使系统的稳定性能得到改善 D 使系统的稳态精度得到改善 7 若已知某串联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为 则它是一种 ssGc2 A 相位滞后校正 B 相位超前校正 C 微分调节器 D 积分调节器 8 在系统校正时 为降低其稳态误差优先选用 校正 A 滞后 B 超前 C 滞后 超前 D 减小增益 9 关于 PI 控制器作用 下列观点正确的有 A 可使系统开环传函的型别提高 消除或减小稳态误差 B 积分部分主要是用来改善系统动态性能的 C 比例系数无论正负 大小如何变化 都不会影响系统稳定性 D 只要应用 P I 控制规律 系统的稳态误差就为零 10 下列串联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中 能在处提供最大相位超前角的是 1 c 7 A B C D 101 1 s s 101 0 11 s s 21 0 51 s s 0 11 101 s s 11 关于系统频域校正 下列观点错误的是 A 一个设计良好的系统 相角裕度应为 45 度左右 B 开环频率特性 在中频段对数幅频特性斜率应为 20 dB dec C 低频段 系统的开环增益主要由系统动态性能要求决定 D 利用超前网络进行串联校正 是利用超前网络的相角超前特性 12 下列哪种措施对改善系统的精度没有效果 A 增加积分环节 B 提高系统的开环增益 K C 增加微分环节 D 引入扰动补偿 13 若系统增加合适的开环零点 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可改善系统的快速性及平稳性 B 会增加系统的信噪比 C 会使系统的根轨迹向 s 平面的左方弯曲或移动 D 可增加系统的稳定裕度 14 下列哪种措施对提高系统的稳定性没有效果 A 增加开环极点 B 在积分环节外加单位负反馈 C 增加开环零点 D 引入串联超前校正装置 15 若某串联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为 则该校正装置属于 101 1001 s s A 超前校正 B 滞后校正 C 滞后 超前校正 D 不能判断 16 下列串联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中 能在处提供最大相位超前角的是 1 c A B C D 101 1 s s 101 0 11 s s 21 0 51 s s 0 11 101 s s 8 1 对于自动控制系统的性能要求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 即 和 其中最基本的要求是 2 对控制系统的首要要求是系统具有 5 能表达控制系统各变量之间关系的数学表达式或表示方法 叫系统的 6 反馈控制原理是 原理 7 闭环控制系统中 真正对输出信号起控制作用的是 8 对单位反馈系统来讲 偏差信号和误差信号 10 一阶系统传函标准形式是 二阶系统传函标准形式是 11 线性系统的传递函数取决于系统本身的 12 若某单位负反馈控制系统的前向传递函数为 则该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 为 G s 13 写出控制系统的三种典型输入信号 17 响应曲线达到过调量的 所需的时间 称为峰值时间 tp 18 二阶系统的传递函数 G s 4 s2 2s 4 其固有频率 n 20 二阶系统两个重要参数是 系统的输出响应特性完全由这两个参数 来描 34 输入相同时 系统型次越高 稳态误差越 小 35 如果增加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中积分环节的个数 则闭环系统的稳态精度将提高 相对 稳定性将 36 根轨迹在实轴上的分布规律是由根轨迹的 推导出来的 37 根轨迹起始于 终止于 38 若根轨迹位于实轴上两个相邻的开环极点之间 则这两个极点之间必定存在 点 55 最小相位系统的重要特征在于 其相频特性与对数幅频特性之间存在着 的关系 56 一般开环频率特性的低频段表征了闭环系统的 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企业公关危机处理预案编制手册
- 企业财务报销与审计标准流程
- 《几何图形变换与建模教案》
- 《中西艺术史比较:艺术鉴赏课程教案》
- 特种设备使用管理课件
- 团队绩效评估体系设计工具
- 农村社区农业示范园区管理协议
- 企业内部沟通机制优化与实施指南
- 餐饮业厨房操作安全与卫生管理模板
- 《函数的性质与图像》高中数学基础概念教案
- 2025年疫苗上岗证考试题及答案
- 2025中国载人eVTOL行业白皮书
- 2025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招聘4人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老年康复科老年康复护理技能评估试卷答案及解析
- 征地拆迁面试题目及答案
- 果树栽培工专业技能考核试卷及答案
- 2025广西壮族自治区药用植物园招聘高层次人才21人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2026学年人教版(2024)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 2025-2026粤教粤科版(2024)科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设计(附目录)
-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标准》(50497-2019)
- 数字经济学导论-全套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