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无为而无不为”思想对教育管理的启示_第1页
老子“无为而无不为”思想对教育管理的启示_第2页
老子“无为而无不为”思想对教育管理的启示_第3页
老子“无为而无不为”思想对教育管理的启示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老子老子 无为而无不为无为而无不为 思想对教育管理的启示思想对教育管理的启示 作者 赖志坚 摘要 在老子思想中 管理 不是一种对人或物的制约或管束 而是一种 无为而无不为 使人或物能顺其本性得到合乎天道自然的发展方式 透过 扫除组织 制度中的人为造作 以及消融领导者的有心妄为 而促使所欲管理 的人 事 物均能达到自然和谐的运作模式 这一思想对教育管理提供了诸多 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 老子 无为 无不为 教育管理 上世纪 80 年代以来 在邓小平同志提出的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 面向世界 面向未来 的思想指导下 我国教育界进入了全面改革与开放的历史新阶段 现代西方各种教育管理理论 制度也随之通过各种媒体与途径传播到了社会主 义的中国 这对于我国原有的管理思想和体制是一个巨大的冲击 西方的管理 是西方文化的产物 其中的理性主义是西方文化的主体精神 现代 科学主义 的泛滥 工具理性的膨胀正是理性主义的延续和发展 然而 中国的管理是东方文化的产物 是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时期积淀 下来的特有价值观 道德和思维定势 其中重人伦 重和谐 重传统是管理思 想中最突出的特点 教育管理也受这一特点的深刻影响 这也是在把一个 异 质 的西方管理思想借鉴 内化到我国教育发展的框架中时所绝不能忽视的一 点 因而 在对教育管理这一教育现象进行研究时 注重考察传统文化对其的 影响应该是十分必要的 仅五千余言的 老子 1 一书蕴含的丰富管理的蕴义 尤其是其中备受推崇的 无为而无不为 思想 对教育管理研究带来了有益启 发 本文试图从教育管理哲学的角度来探讨这一思想的深刻意蕴 一 无为而无不为 的基本含义 在老子思想中 管理 作一种实践的原则 乃是透过消除掉不必要的干 预 以及任意的决策手段 而达到使组织能有效运作的实践原则 换言之 所 谓的无为 作为一种管理原则 乃是一种去掉人为造作的修养功夫与管理法则 由此而言 无为乃是弃除决策者的有为妄作 由此达到万物皆能自身自长的无 为境界 因而 无为而无不为 乃是老子管理思想中最核心的原则 他说 为无为 则无不治 第三章 又说 无为而无不为 取天下常以 无事 及其有事 不足以取天下 第四十八章 由老子思想可知 管 理或管理之所以产生问题 往往是因为过份的干预 以及决策者的任意妄为 因此 所谓无为 并非甚么都不要做 也不是一种袖手旁观式的放任管理 老 子绝对不是一种过份乐观的幻想家 天真的以为全然不介入事务的运作 就能 够不费吹灰之力的坐享其成 反之 为者败之 执者失之 第二十九章 在老子思想中 无为 并不是什么都不做 而是指对天地万物都要顺其 自然 让它们自然发展而不加以干涉 在 老子 一书中 老子明确地概括了 无为 的内涵 即是 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换言之 老子所谓的无为 正是如前文所一再反复强调的 是扫除人为造作而使万物无为自化的存在原则 这也正是透 无为 而达到 无不为 的实践功夫 无不为 代表的是一种 状态 即是没有受到干涉的万物自然生长的状态 无为 和 无不为 是老 子道论与实践功夫所呈现的一体二面之思想结果 运用这一思想于管理 方能 达至 辅万物之自然而不为 第六十四章 的理想境界 所以我们可以说 所谓 无为 并不真的就是要求管理者无所作为 放弃管理的责任 而是 为无为 行 无为之为 3 在老子思想中 管理 与 自然无为 并非截然对立的思想方式 也就 是说 我们探寻老子思想中的管理蕴义 并不是在一开始便陷入了自相矛盾的 困境之中 因为 管理 并不是先行的落入了单方面的强制与管束的概念意义 中 正是在这个意义下 老子思想中的管理蕴义 乃是一种扫除人为造作而成 的管理原则 管理 因此不再等同于 人为 管理反成为透过无为而实践 无不为的实践法则 由此可见 老子并不从根本上反对 管理 的可能 而是 主张 为而不恃 为而不争 最终实现 无不为 所以我们可以说 所谓 无为 并不真的就是要求管理者无所作为 放弃管理的责任 而是 为无为 行 无为之为 3 可见 老子倡导的 无为而无不为 乃是 依据道论而阐发的管理原则 二 无为而无不为 原则的教育管理意蕴 根据 老子 文献 无为而无不为 的管理原则又可以归结为 处无为 之事 行不言之教 因任民性 复归于朴 治人事天 莫若啬 治大国若烹小鲜 等重要的原则 以下分别探讨这些原则对教育管理的启示 一 处无为之事 行不言之教 无为 是管理的总纲 处无为之事 行不言之教 是老子无为原则的 具体诠释 关于 不言之教 黄登山先生认为 所谓不言 就是不妄言 教化人民 不在乎教条政令的有形督导 而是在于潜移默化的无形引导 4 由此可知 行不言之教 的意义是 管理者透过身体力行而非空言妄语作为 管理的首选之道 在老子思想中 理想的管理者不是身居高位 发号施令的叫 嚣者 而是透过身体力行并在潜移默化中使其它人自愿自发跟随的管理者 管 理者不是用复杂的规章制度来束缚被管理者的手脚 被管理者自然就不容易产 生逆反心理 而愿意遵循那些少许的法规 特别是顺应自然人性的规章制度 这种行不言之教的管理者 更有一份心境上的轻松自在的人格感召力 管理者 具备的良好资质 能使被管理者感到敬佩与折服 教育 管理过程就能成为 亲其师 信其道 并 敬而服教 这样就是积极有效的教育 现代教育管理主要受行政学 法学 科学管理 理论 科层管理理论 行为科学管理理论 系统理论管理学派等的影响 十分注重教育管理工作的制 度化 规范化 标准化 量化 效率化 使教育管理 尤其是学校管理从粗放 化走向集约化 这是一股无法抗拒的热潮 然而 教育的对象是人 教育管理 中变化着的不稳定因素往往会打破已经形成的秩序 平衡和稳定状态 统一的 标准难免会压抑教育工作的多变性和创造性 并使被管理者对本职工作产生厌 倦情绪 情绪低落 同时之间或上下级之间缺乏沟通和理解 目标僵化等负面 影响 老子的这一思想无疑可以大大弥补和改善这些负面影响 二 因任民性 复归于朴 老子 说 圣人无常心 以百姓心为心 圣人在天下 歇歇焉 为天下浑其心 百姓皆注其耳目 圣人皆孩之 第四十九章 这就是说 管理者应收敛自我的意欲 以成就被管理者乐观平和之心为领导者之心 这样 管理的结果 旨在使人心归于纯朴 而不至于背离自然无为之道 现实的情况是 教育领域内过分提倡竞争的 有为 之政 使被管理者陷 入被各种有形或无形的压力的胁迫与煎熬之中 教师中的过劳死 职业病高发 学生中的高自杀率 心理不健康 人际管理紧张等这些并不少见的极端事例就 是明证 将老子思想应用于教育管理中 一个关键之点是应强调整个教育环境 的和谐 要让被管理者感觉身处于一个和谐温暖的氛围当中 而不是处处都是 对比与竞争的压迫感 领导者以道德来凝聚人 非有为也 大家处于良好和谐 人际关系中 发展才能健康持久 教育管理者应遵循无为原则和人的自然之性 尽量少扰乱被管理者纯朴之心 让其将主要精力用在对知识的追求与人格的健 全之上 从而利器之滋昏就不复存在 三 治人事天 莫若啬 这既是一条道德修养的原则 也是无为管理的原则 两者合起来 即是道 德修养与管理共通的原则 啬者有而不用也 啬就是敛藏而不用的意思 事天 深根固抵也 精神乃生长的根本 敛藏不用 善加修持而保养 就会不 断生长 啬 就是修养精神 持久行之称之为 早服 即体其道积其德 事 天以啬为主 推之于管理 以啬为主亦通 这就是说 无论是个体道德修养 还是从事管理工作 都要 啬 敛藏其能而不用 啬其道 藏道而不用 常 守之 不断积累其德而至无穷 于人则可以长生 于组织则可以长久 所谓势 不可以使尽 亦即老子所要贯彻的让事物生生不息地生长的法自然而为的思想 啬其道 即守道 体其道积其德 使之生生不息 而不是反道 走向衰亡 以 啬来涵养道德 亦是无为的一种延伸 啬者 对于个体而言 修养精神 含而 不露 非有为也 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试图展现人的自然禀赋 赋予人社会生 存的能力 同时塑造和拓展一个人的精神世界 王坤庆先生说 人拥有一种独 立的精神生活能力 教育是挽救非精神存在者的一帖良药 克服其非精神的本 质的一条捷径 7 在精神生活受到挤压的背景下 这这一原则提升教育价值和 人生价值的重大意义不言而寓的 将这一原则运用到教育管理领域 就要求教育管理者除了注重自身的精神 修养外 还应重视和关注受教育者的精神存在状况 加强对其精神的教育 并 且 在实施精神教育时多采用 含而不露 的静的方法 拓宽受教育者的知识 视野 多教授没有被过分专业化 实用化的知识 引导受教育者以轻松 平和 虔诚的态度去多读能充盈和丰富精神生活的 能从其中领略到深刻而朴素道理 的书 给予受教育者必要的闲暇时间等 四 治大国若烹小鲜 老子认为 管理大国应采取谨慎的态度 对内要注意保持政策的稳定 治大国若烹小鲜 说的是管理国家 就像煮小鱼一样 只能将调味 火候 放的适中 文火烹煮不急不躁 不急于翻动 煮出的食物色鲜味美 若火候不 对 下锅后经常翻动 最后煮出来一塌糊涂 谈不上色香味美 透过这个例子 老子主张以谨慎小心无为应化的态度处理国家的各种事务 尊重事物的稳定性 复杂性和可变性 由此可知 老子思想中另一管理蕴义 正是反对主观急躁 盲目冒进 他还特别强调 对于那些带有根本性的指导法则 要遵而不违 持 而不放 有国之母 可以长久 第五十九章 天下有始 以为天 下母 既得其母 以知其子 既知其子 复守其母 没身不始 第五十二 章 并指出 善建者不拔 善抢者不脱 修之于身 其德乃真 修之 于天下 其德乃普 第五十四章 老子认为 保持清静和安定是治国的重 要方略 这也正是管理的指导原则 治大国若烹小鲜 以道莅天下 其鬼不神 非其鬼不神 其神不伤人 非其神不伤人 圣人亦不伤人 夫两不相伤 故德 交归焉 第六十章 这一表述是老子 无为 思想的进一步具体化 是 道法自然 无为而治 思想的展开 百年树人 教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