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第11课《劳山道士》同步练习沪教版五四制(无答案)_第1页
八年级语文下:第11课《劳山道士》同步练习沪教版五四制(无答案)_第2页
八年级语文下:第11课《劳山道士》同步练习沪教版五四制(无答案)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用心 爱心 专心 劳山道士劳山道士 同步练习同步练习 一 基础知识 1 劳山道士 的作者是 朝代 文学家 字 又字 别号 本文选自 2 课文情节较曲折 当王生 不堪其苦 阴有归志 时 发生了一件 的事情使 他打消了归念 3 给加点的字注音 王俱与稽首 分赉诸徒 肴 逡巡 自诩遇仙 蓦然而踣 4 解释加点词语 1 叩而与语 2 薄暮毕集 3 光鉴毫芒 4 分赉诸徒 5 未谙此苦 6 蓦然而踣 5 用现代汉语表述下列句子 1 一道士坐蒲团上 素发垂领而神观爽迈 王惭忿 骂老道士之无良而已 6 这篇文章有两条线索 请你用精练的语言写在下面 明线 暗线 7 王生的经历使你受到什么启发 二 同步解读 道士问 何术之求 王曰 每见师行处 墙壁所不能隔 但得此法足矣 道士笑而允之 乃传以诀 令自咒 毕 呼曰 入之 王面墙 不敢入 又曰 试入 之 王果从容入 及墙而阻 道士曰 俯首骤入 勿逡巡 王果去墙数步 奔而入 及墙 虚若无物 回视果在墙外矣 大喜 入谢 道士曰 归宜洁持 否则不验 遂助 资斧 遣之归 用心 爱心 专心 抵家 自诩遇仙 坚壁所不能阻 妻不信 王效其作为 去墙数尺 奔而入 头触硬 壁 蓦然而踣 妻扶视之 额上坟起 如巨卵焉 妻揶榆之 王惭忿 骂老道士之无良而 已 8 传以诀 的 诀 相当于学习 俯首骤人 勿逡巡 相当于学习 9 在老道士说了 俯首骤人 勿逡巡 后 王穿墙成功 这个情节给你什么启发 10 王生学会穿墙术后 道士是怎样告诫他的 他是怎么对待的 结果如何 11 文章结属 王惭念 骂老道士之无良而已 失败后 不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却怪 怨别人 你认为王生是个怎样的人 12 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 你认为怎样才能学会墙术 13 你认为王生是一个值得交朋友的人吗 为什么 三 美文赏读 画琵琶 有书生欲游吴地 道经江西 风阻泊船 书生因上山闲步 人林数十步 上有一坡 见僧房院开 门外小廊数间 傍有笔砚 书生攻画 遂把笔 于房门素壁上 画一琵琶 大小与真不异 画毕 风静船发 僧归 见画处 不知何人 乃告村人曰 恐是五台山 圣琵琶 当亦戏言 而遂为村人传说 礼施求福甚效 书生便到扬州 人吴经年 乃闻人 说江西路僧室 有圣琵琶 灵应非一 书生心疑之 因还江西时 令船人泊船此处 上访 之 僧亦不在 所画琵琶依旧 前幡花香炉 书生取水洗之尽 僧亦未归 书生夜宿于船 中 至明日又上 僧夜已归 觉失琵琶 以告 邻人大集 相与悲叹 书生故问 具言前 验 今应有人背着 琵琶所以潜隐 书生大笑 为说画之因 及拭却之由 僧及村人信 之 灵圣亦绝耳 14 下面是用文言文缩写的这个故事 请根据原文为其断句 只断句 不加标点 某书生路经江西偶至一僧室于素壁上画一琵琶而去僧归见之戏云恐是五台山圣琵琶遂 为村人传说礼施求福甚效书生闻其事于还江西时将画拭却僧归觉失琵琶以告村人皆悲叹书 生为言其故众信之灵圣遂绝 15 请把原文与缩写仔细加以比较 然后填空 A 原文 风阻泊船 笔砚 这段话被概括成 一句话 B 原文 画毕 风静船发 被概括成一个字 C 原文 书生便到扬州 书生心疑之 这段话被概括成 一句 D 原文 书生大笑 为说画之因 及拭却之由 被合并成一个短句 用心 爱心 专心 E 原文 门外小廊数间 傍有笔砚 所画琵琶依旧 前幡花香炉 等句之所以被省略 是因为 16 根据上下文推断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书生因上山闲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