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州文博中学七年级数学下学期复习专题-知识点归纳 人教新课标版_第1页
福建省福州文博中学七年级数学下学期复习专题-知识点归纳 人教新课标版_第2页
福建省福州文博中学七年级数学下学期复习专题-知识点归纳 人教新课标版_第3页
福建省福州文博中学七年级数学下学期复习专题-知识点归纳 人教新课标版_第4页
福建省福州文博中学七年级数学下学期复习专题-知识点归纳 人教新课标版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用心 爱心 专心1 福建省福州文博中学七年级数学下学期复习专题福建省福州文博中学七年级数学下学期复习专题 知识点归纳知识点归纳 人人 教新课标版教新课标版 必考 重点 了解 复习重点 七至十单元测试卷 相交线与平行线 知识点 1 平面上互相重合的两条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为 或 2 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 相邻的两个角叫做邻补角 特点是两个角共用一条边 另一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 性质是邻补角互补 相对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 特点是它 们的两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 性质是对顶角相等 P3 例 P8 2 题 P9 7 题 P35 2 2 P35 3 题 3 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 如果有一个角为 90 度 则称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其 中一条直线叫做另外一条直线的垂线 他们的交点称为垂足 4 垂直三要素 垂直关系 垂直记号 垂足 5 做直角三角形的高 两条直角边即是钝角三角形的高 只要做出斜边上的高即可 6 做钝角三角形的高 最长的边上的高只要向最长边引垂线即可 另外两条边上的高过 边所对的顶点向该边的延长线做垂线 7 垂直公理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8 垂线段最短 9 点到直线的距离 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 10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 同位角 F 在两条直线的同一旁 第三条直线的同一侧 内 错角 Z 在两条直线内部 位于第三条直线两侧 同旁内角 U 在两条直线内部 位 于第三条直线同侧 P7 例 练习 1 11 平行公理 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12 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 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如果 b a c a 那 么 b c P17 4 题 13 平行线的判定 P15 例 结论 在同一平面内 如果两条直线都垂直于同一条直线 那 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P15 练习 P17 7 题 P36 8 题 14 平行线的性质 P21 练习 1 2 P23 6 题 15 命题 如果 题设 那么 结论 P22 练习 1 16 真 假命题 P24 11 题 P37 12 题 17 平移的性质 P28 归纳 三角形和多边形 1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重点题目 P76 3 例 三角形三个内角之比为 2 3 4 则他们的度数分别为 2 构成三角形满足的条件 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判断方法 在 ABC 中 a b 为两短边 c 为长边 如果 a b c 则能构成三角形 否则 A ACBC C B 用心 爱心 专心2 a b c 不能构成三角形 即三角形最短的两边之和大于最长的边 重点题目 P64 例 P69 2 6 P70 7 3 三角形边的取值范围 三角形的任一边 小于两边之和 大于两边之差 的绝对值 重点题目 三角形的两边分别为 3 和 7 则三角形的第三边的取值范围为 4 等面积法 三角形面积 1 2 底 高 三角形有三条高 也就对应有三条底边 任取其 中一组底和高 三角形同一个面积公式就有三个表示方法 任取其中两个写成连等 可两边同时 2 消去 1 2 底 高 底 高 知道其中三条线段就可求出第四条 例如 如图 1 在直角 ABC 中 ACB 0 90 CD 是斜边 AB 上的高 则有ACBCCDAB 重点题目 P70 8 题 例 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 3 4 5 则斜边上的高为 5 等高法 高相等 底之间具有一定关系 如成比例或相等 例 AD 是 ABC 的中线 AE 是 ABD 的中线 2 4 ABC Scm 则 ABE S 6 三角形的特性 三角形具有 重点题目 P69 5 题 7 外角 基础知识 什么是外角 外角定理及其推论 重点题目 P75 例 2 P76 5 6 8 题 8 n 边形的 内角和 外角和 对角线条数为 基础知识 正多边形 各边相等 各角相等 正 n 边形每个内角的度数为 重点题目 P83 P84 练习 1 2 3 P84 3 4 5 6 P90 4 5 题 9 镶嵌 围绕一个拼接点 各图形组成一个周角 不重叠 无空隙 单一正多边形的镶嵌 镶嵌图形的每个内角能被 0 360整除 只有 6 个等边三角形 0 60 4 个正方形 0 90 3 个正六边形 0 120 三种 两种正多边形的 混合镶嵌 混合镶嵌公式 0 360nm 表示n个内角度数为 的正多边形与m个内角度数为 的正多边形围绕一个拼接点组成一个周角 即混合镶嵌 例 用正三角形与正方形铺满地面 设在一个顶点周围有 m 个正三角形 n 个正方 形 则 m n 的值分别为多少 平面直角坐标系 基本要求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 1 给出一点 能够写出该点坐标 2 给出坐标 能够找到该点 建系原则 原点 正方向 横纵轴名称 即 x y 语言描述 以 哪一点 为原点 以 哪一条直线 为 x 轴 以 哪一条直线 用心 爱心 专心3 为 y 轴建立直角坐标系 基本概念 有顺序的两个数组成的数对称为 有序数对 三大规律 1 平移规律 点的平移规律 P51 归纳 例 将 2 3 P 向左平移 3 个单位 向上平移 5 个单位得到点 Q 则 Q 点的坐标为 图形的平移规律 P52 归纳 重点题目 P53 练习 P54 3 4 题 P55 7 题 2 对称规律 关于 x 轴对称 纵坐标取相反数 关于 y 轴对称 横坐标取相反数 关于原点对称 横 纵坐标同时取相反数 例 P 点的坐标为 5 7 则 P 点 1 关于 x 轴对称的点为 2 关于 y 轴的对称点为 3 关于原点的对称点为 3 位置规律 重点题目 P44 2 题填表 P45 4 题求 A B C D E 各点坐标 P59 1 题 P46 10 题 P46 8 题归纳为 了解 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统计调查 1 统计调查的步骤以及每个步骤所采取的方式 数据处理的一般过程 P177 一 本 章知识结构图 2 会用表格整理数据 3 常见的统计图有哪几种 理解各自的适用范围及画法 P160 7 题 P179 5 题 P180 9 题 例 某校学生来自甲 乙 丙三个地区 其人数比为 2 7 3 如果来自甲地区的人数为 180 人 求这个学校的学生总数 1 平行于横轴 x 轴 的直线上的点纵坐标相同 2 平行于纵轴 y 轴 的直线上的点横坐标相同 假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上有一点 P a b 1 如果 P 点在第一象限 有 a 0 b 0 横 纵坐标都大于 0 2 如果 P 点在第二象限 有 a0 横坐标小于 0 纵坐标大于 0 3 如果 P 点在第三象限 有 a 0 b0 b 0 横坐标大于 0 纵坐标小于 0 5 如果 P 点在 x 轴上 有 b 0 横轴上点的纵坐标为 0 6 如果 P 点在 y 轴上 有 a 0 纵轴上点的横坐标为 0 7 如果点 P 位于原点 有 a b 0 原点上点的横 纵坐标都为 0 O y 第二象限 第一象限 X 第三象限 第四象限 用心 爱心 专心4 若用扇形图描述数据 求出扇形各圆心角的度数 4 全面调查与抽样调查的优缺点 P158 归纳 P159 3 题 5 简单随机抽样的特点 6 分层抽样 先将总体分成几个层 然后再在各个层中进行简单随机抽样 分层抽样 获得的样本与样本的结构基本相同 与简单随机抽样相比 这种抽样能更好的反映总 体 P158 练习 1 P160 8 7 抽样调查的几个概念及其应用 总体 个体 样本 样本容量 重点题目 P159 4 题 直方图 用直方图描述数据的步骤 即做直方图的步骤 1 计算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 2 决定组距与组数 原则 当数据在 100 个以内时 按照数据的多少 分成 5 12 组 组距 把所有的数据分成若干组 每个小组的两个端点之间的距离 组内数据的取值 范围 3 列频数分布表 频数 各小组内数据的个数称为频数 4 画频数分布直方图 5 小长方形的面积表示频数 纵轴为频数 组距 等距分组时 通常直接用小长方形的高表示 频数 即纵轴为 频数 6 频数分布折线图 根据频数分布图画出频数分布折线图 取每个小长方形的上边的中 点 以及 x 轴上与最左 最右直方相距半个组距的点 连线 重点题目 P169 3 4 题 二元一次方程组和不等式 不等式组 1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基本的思想是 2 二元一次方程 组 含两个未知数 并且含有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 1 像这样的方 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 把具有相同未知数的两个二元一次方程组合起来 就组成了二元一 次方程组 具体题目见本单元测试卷填空部分 3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常用的方法有 和 P96 P100 归纳 4 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实际问题 关键 找等量关系 常见的类型有 分配问题 P118 5 题 P108 4 5 题 P102 练习 3 P104 8 题 P1034 题 追及问题 P103 7 题 P118 6 题 顺流逆流 P102 练习 2 P108 2 题 药物配制 P108 7 题 行程问题 P 99 练习 4 P108 3 6 题 顺流逆流公式 vvv 顺静水 vvv 逆静水 5 不等式的性质 重点是性质三 P128 5 7 题 6 利用不等式的性质解不等式 并把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课本上的练例 习题 P134 2 步骤 去分母 去括号 移项 合并同类项 系数化为一 其中去分母与系数化为一要 特别小心 因为要在不等式两端同时乘或除以某一个数 要考虑不等号的方向是否发生 改变的问题 7 用不等式表示 P128 2 题 P127 练习 2 P123 练习 2 8 利用数轴或口诀解不等式组 课本上的例 习题 用心 爱心 专心5 数轴 P140 归纳 口诀 简单不等式 同大取大 同小取小 大 于 小小 于 大取中间 大 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