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审查的工程地质勘察报告_第1页
通过审查的工程地质勘察报告_第2页
通过审查的工程地质勘察报告_第3页
通过审查的工程地质勘察报告_第4页
通过审查的工程地质勘察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HYxxx 建设工程 勘察阶段 详细勘察 第 1 页 共 10 页 一 拟建工程概况一 拟建工程概况 受 xx 之委托 我公司承担了其拟建工业园区的岩土工程详细勘察工 作 拟建工业园区位于 xxxxx 该项目规划总建筑面积 33357 4m2 拟建建 筑物共 7 栋 其中宿舍楼 1 栋 车间 4 栋 3 车间带地下车库 面积为 3670 9 m2 展厅 2 栋 详见拟建建筑物一览表 拟 建 建 筑 物 一 览 表 表一 建筑物 名 称 尺寸 m 结构 类型 基础形式 层数备注 宿舍楼 50 0 14 1 框架结构独立基础 6 1 车间 48 0 75 0 钢结构独立基础 1 2 车间 48 0 75 0 钢结构独立基础 1 3 车间 48 0 75 0 钢结构独立基础 1 含 1 层地下车库 4 车间 68 0 36 0 钢结构独立基础 1 1 展厅形状不规则框架结构独立基础 3 5 2 展厅形状不规则框架结构独立基础 3 5 二 勘察目的 任务要求及依据的技术标准二 勘察目的 任务要求及依据的技术标准 一 勘察目的 任务要求 本次勘察的目的是查明 分析 评价拟建场区的岩土工程条件 为建 筑物施工图设计提供所需的岩土工程参数 其任务如下 1 查明建筑物范围内岩土层的类型 成因 分布 工程特性 分析和 评价地基的稳定性 均匀性和承载力 2 查明不良地质作用的类型 成因 分布范围 发展趋势和危害程度 提出整治方案的建议 3 查明埋藏河道 沟浜 墓穴 防空洞 孤石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 4 查明地下水埋藏条件 提供地下水位及其变化幅度 评价地下水的 HYxxx 建设工程 勘察阶段 详细勘察 第 2 页 共 10 页 作用及相应的水文地质参数 判定水和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 5 评价场地地震效应 场地类别 划分抗震地段 提供场地特征周期 及抗震设计基本参数 提供场地土的标准冻结深度 6 分析评价基坑开挖 工程降水对邻近建筑物的影响 提出基坑开挖 支护 工程降水建议 提供设计所需的有关参数 7 根据拟建建筑物特征和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选择适当的地基持力层 提出安全 合理的地基基础方案的建议 二 勘察依据的技术标准 本次岩土工程勘察和报告编写依据下列技术标准 1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GB50021 2001 2009 版 2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 2011 3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 2010 4 土工试验方法标准 GB T 50123 1999 5 建筑工程地质勘探与取样技术规程 JGJ T87 2012 6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JGJ 120 2012 7 岩土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标准 DBK14 S3 2002 8 乳山图曼电力安装有限公司工业园建设工程勘察委托书 三 勘察工作概述三 勘察工作概述 一 勘察等级 通过现场踏勘 根据拟建建筑物功能特征与场地情况 依据 岩土工 程勘察规范 GB50021 2001 2009 版 3 1 4 之规定 确定本工程重要性 等级为二级 场地复杂程度等级为三级 地基复杂程度等级为三级 综合 确定本次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 二 勘察工作布置 依据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GB50021 2001 2009 版 结合拟建建筑 物的结构 及场地岩土工程条件 本次勘察沿建筑物周边 中心点及角点 HYxxx 建设工程 勘察阶段 详细勘察 第 3 页 共 10 页 并结合网格状共布设钻孔 47 个 详见建筑物与勘探点平面位置图 三 勘察方法 根据拟建建筑物的性质和场地地层情况 本次勘察工作采用钻探 取 样 原位测试 工程测量与室内试验等多种手段相结合的综合勘察方法 1 钻探 采用泥浆护壁回转钻进工艺 查明地层结构 分布情况 并在孔内进行原位测试 2 标准贯入试验 采用导向杆变径自动脱钩 自由落锤法 评价 粘性土均匀性 密实度 力学性质 确定土的承载力 判别基岩的风化程 度 3 工程测量 勘探点的布设是按甲方提供的实地位置进行的 标 高采用 1985 年国家高程基准 钻孔根据甲方提供点 h 29 35m X 719 Y 672 为基准点引测 4 样品采集 用薄壁敞口取土器快速连续静压法采取原状土样 5 室内试验 土的常规物理力学性质试验由我公司土工试验室完 成 四 勘察工作量完成情况 本次勘察启用了 DXY 150 型钻机二台 于 2014 年 3 月 23 日 27 日完 成野外施工工作 于 2015 年 4 月 3 日 4 月 8 日进行了资料整理及勘察报 告编写工作 勘察完成工作量情况详见表二 勘察工作量完成表 表二 工作项目单位工作量 工程测量测定勘探点点 47 钻探m 孔 391 40 47 标贯孔m 孔 163 5 19 取土孔m 孔 85 50 10 工 程 钻 探 取土 标贯孔个 6 HYxxx 建设工程 勘察阶段 详细勘察 第 4 页 共 10 页 取样原状样件 25 原位测试标准贯入试验段次 134 四 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四 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一 地形 地貌及地质构造 拟建场地位于 xxxx 在东北角已建 6 层办公楼一栋 其他场地近期进 行过整平 地形较为简单 总体地势南高北低 最高点位于场区东南侧 地面标高最大值 34 31m 最小值 30 44m 地表相对高差 3 87m 依据钻孔 统计 地势较平坦 周边环境开阔 交通便利 场地所处地貌类型为剥 蚀低丘 据区域地质资料 勘察场地及附近无全新活动断裂通过 无其它不良 地质作用 岩石层埋藏较深 稳定性较好 二 场地岩土结构及工程特性 据本次钻探资料 在勘探深度范围内的地层主要由第四系松散堆积 层和中生代燕山早期玲珑超单元二长花岗岩组成 自上而下分为 4 层 现 分述如下 1 层素填土 Q4ml 色杂 松散 稍湿 主要成分为风化岩碎屑 含 少量的粘性土 局部夹碎块石 为平整场地堆填形成 回填时间 3 年以内 厚度 0 30 5 60m 平均 1 53m 层底标高 27 02 33 80m 平均 31 67m 层底 埋深 0 30 5 60m 平均 1 53m 本层场区均有分布 厚度变化较大 西部 堆填较深 未经压实 欠固结 2 层残积土 黄褐色 为砾质粘性土 可塑 粘性一般 韧性中等 干强度中等 切面稍光滑 无摇震反应 略可见结构构造 矿物成分不易 辨识 除石英外均风化为土状 遇水易软化 按标贯击数划分为残积土 厚度 0 60 5 60m 平均 2 00m 层底标高 22 15 32 70m 平均 29 16m 层底 埋深 1 20 8 30m 平均 3 86m 本层场区大部分布 厚度变化较大 本层取原状样 25 件 进行标准贯入试验 34 次 其物理力学性质指标 HYxxx 建设工程 勘察阶段 详细勘察 第 5 页 共 10 页 见表三 层残积土物理力学指标统计表 表三 项 目统计 个数 最大值 Xmax 最小值 Xmin 平均 值 Xm 标准 差 变异系 数 标准 值 Xk 含水率 24 27 615 619 82 890 15 重度 kN m3 2419 517 918 70 400 21 孔隙比 e24 0 7640 6170 6940 040 06 液限 l 2436 325 230 03 470 12 塑限 p 24 19 612 715 31 680 11 塑性指数 Ip24 19 710 514 73 560 21 液性指数 IL24 0 540 130 290 100 34 压缩系数 1 2 MPa 1 24 0 410 180 240 050 21 压缩模量 Es MPa 24 9 614 307 221 330 18 粘聚力 c kPa 24 36 122 527 853 330 1226 66 内摩擦角 度 24 21 610 417 432 720 1616 47 标准贯入试验 击 34211114 82 70 1814 0 根据室内土工试验 该层土属中 低压缩性土 结合原位测试及地区 经验 建议本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fak取 160kPa 压缩模量 Es 取 6 74MPa 全风化花岗岩 褐黄色 岩石结构已基本破坏 构造模糊 岩体具 微弱残余强度 手捏即散 略具塑性 干钻易进 除石英外其他矿物成分 风化为土状 该层场区普遍分布 厚度 1 60 3 10m 平均 2 26m 层底标高 19 55 31 45m 平均 27 87m 层底埋深 2 60 10 90m 平均 5 32m 该层进行标准贯入试验 26 次 工程特性指标见表四 HYxxx 建设工程 勘察阶段 详细勘察 第 6 页 共 10 页 第 层全风化花岗岩工程特性指标统计表 表四 全风化花岗岩 名称 项 目 统计个数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标准值 标贯试验 击 48413135 53 50 1034 6 结合地区经验 建议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fak取 280kPa 变形模量 E0 取 25Mpa 经验值 强风化花岗岩 灰黄色 褐黄色 岩体风化强烈 风化裂隙发育 岩体破碎 芯样为砂砾状 碎块状 锤击易碎 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 长 石 云母等 钻孔均进入该层 未穿透 最大揭露厚度 5 00m 该层进行标准贯入试验 33 次 工程特性指标见表五 层强风化花岗岩工程特性指标统计表 表五 强风化花岗岩名 称 项 目统计个数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标准值 标贯试验 击 52675157 54 60 0856 5 据野外特征 岩石坚硬程度可划分为极软岩 软岩 岩体完整程度定 性鉴别为极破碎 破碎 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 级 结合地区经验 建议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fak取 500kPa 变形模量 E0 取 45Mpa 经验值 在勘探过程中 各岩土层未发现有洞穴 临空面及软弱夹层 也无埋 藏的河道 沟浜 墓穴 防空洞 孤石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 三 场区地下水 拟建场区地处丘陵地貌单元 地下水相对贫乏 根据钻探及岩芯观察 场区内地下水类型为基岩裂隙水 主要赋存于基岩风化带节理裂隙中 赋 水性低 透水性差 受节理裂隙发育程度和连通程度的影响 具有典型的 不均匀性 勘察期间未发现地下水 场区周边地表水不发育 未见污染源 HYxxx 建设工程 勘察阶段 详细勘察 第 7 页 共 10 页 依据场地土性状 结合周边工程经验 对土的腐蚀性评价如下 受环境类型 影响 土对混凝土结构具微腐蚀性 受地层渗透性影响 土对混凝土结构具微腐蚀性 土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微腐蚀性 土对钢结构具有微腐蚀性 四 场地地震效应 1 地震影响基本参数 根据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 2010 附录 A 0 13 划分 勘察 区抗震设防烈度为 6 度 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 0 05g 属设计地震第 二组 2 场地类别 依据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 2010 4 1 3 之规定 结合勘察 场地岩土名称和性状 利用本地经验在表 4 1 3 的剪切波速范围内估算各 土层的剪切波速 以 1 号孔和 38 号孔为例 等效剪切波速为 213 44m s 覆盖层厚度按 3 50m 考虑 综合判定拟建场区场地土类别为中软土 建筑场地类别为 类 为建筑抗震有利地段 设计特征周期为 0 40s 1 号 32 号孔等效剪切波速估算表 表六 孔号 地层名称层厚 m 估计剪切波速值 m s 等效剪切波速值 m s 场地类别 1层素填土 3 1110 2层残积土 5 2180 3层全风化花岗岩 2 60350 1 4层强风化花岗岩 4 0420 201 29 类 1层素填土 2 50110 2层残积土 2 5180 383层全风化花岗岩 2 6350 225 58 类 HYxxx 建设工程 勘察阶段 详细勘察 第 8 页 共 10 页 4层强风化花岗岩 5 1420 场区等效剪切波速值 m s 213 44 场地类别综合评价 类 五 场地岩土工程评价五 场地岩土工程评价 一 岩土层工程分析与评价 第 层素填土 结构松散 未经压实 欠固结 不考虑作本工程拟 建建筑物的基础持力层 第 层残积土 具中 低压缩性 工程性能一般 随深度增大风化程 度降低 强度增高 但具有遇水易软化 强度降低的特点 且横向分布不 均 综合分析不宜作为本工程拟建建筑物基础的持力层 第 层全风化花岗岩 承载力较高 分布稳定 为良好的基础持力层 第 层强风化花岗岩 承载力较高 分布稳定 为良好的基础持力层 和下卧层 二 场地稳定性及建筑适宜性评价 拟建场地属剥蚀丘陵地貌 场地内及周围无不良地质作用及洞穴 临 空面及软弱夹层 也无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 根据区域地质资料 场区地 貌类型单一 地质构造简单 场地及其附近全新世以来未见构造活动迹象 无断层及破碎带通过 场地的稳定性良好 适宜建筑物的兴建 三 地基土的均匀性评价 依据勘探资料 第 层全风化花岗岩和第 层强风化花岗岩 二者 呈渐变过渡关系 经现场测试表明 上述地层具有承载力高 压缩性低 土质均匀 分布连续 工程特性差异不明显等特点 且随着深度增加 工 程特性越来越好 属低压缩性地基 其下卧层层面整体较平缓 可视为均 匀地基 四 地基及基础方案建议 根据建筑物特点和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本工程建议优先采用天然地 HYxxx 建设工程 勘察阶段 详细勘察 第 9 页 共 10 页 基 以第 层全风化花岗岩或第 层强风化花岗岩为基础持力层 基础形式可选择独立基础或条形基础 持力层坡度较大处可采取放 坡放台等措施 六 基坑相关问题 1 地下车库的抗浮问题 本场地地层以风化花岗岩为主 风化带中含有一定量的基岩裂隙水 受裂隙发育程度和连通程度的影响 地下水分布极不均匀 勘察时未发现 地下水 考虑到岩体开挖后 地下水赋存状态将发生改变 坑内将汇集一 定量的地下水 建议基坑施工过程中采取集水明排等措施 本工程 3 车间拟设一层地下车库 建议采取相应的抗浮措施 由于勘 察时各建筑物的设计地坪标高还未最终确定 故建议抗浮水位按高出地下 车库底板 1 5m 考虑 或进行专门的水文地质调查 2 基坑开挖及边坡防护措施 拟建地下车库因未提供设计标高 据现场勘察情况 预计场区西部开 挖深度较大 最大可超过 6 0m 基坑安全等级为二级 场地周围具备放坡 条件 可直接放坡开挖 开挖坡度上部土层可按 1 1 25 下部基岩可按 1 1 0 支护参数见表八 为避免边坡受到降水 渗透 冲刷 导致边坡土体强度降低 造成边 坡局部滑塌或产生不利于边坡稳定的影响 应采取适当的构造措施 对边 坡坡面加以防护 如采用喷射混凝土等方法 当基坑在雨季施工时建议采用临时强排水等措施 基坑支护参数建议值表 表八 地层 重度 kN m3 粘聚力 c kPa 内摩擦角 备注 1 层素填土 17 50 015 0 经验值 2 层残积土 18 626 6616 47 HYxx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