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与练】201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十单元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含解析) 新人教版_第1页
【导与练】201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十单元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含解析) 新人教版_第2页
【导与练】201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十单元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含解析) 新人教版_第3页
【导与练】201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十单元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含解析) 新人教版_第4页
【导与练】201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十单元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含解析) 新人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导与练导与练 2014 2014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配套检测题 人教版 第十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配套检测题 人教版 第十 单元单元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含解析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含解析 时间 60 分钟 满分 100 分 编者选题表 考点题号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1 2 罗斯福新政3 4 5 6 7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8 9 10 11 12 从 战时共产主义 到 斯大林模式 13 14 15 16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17 18 19 20 综合21 22 一 选择题 本大题共 20 小题 每小题 3 分 共 60 分 1 2012 湖北省重点中学联考 下图改编自保罗 肯尼迪 大国的兴衰 据此判断 下列 选项中解读不正确的是 A 德国国民经济的军事化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德国经济崩溃 B 经济危机后英国经济有所恢复 C 苏联成功渡过经济危机实现了工业化 D 美国在世界经济中仍占据着关键地位 解析 C 1929 1933 年经济大危机对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巨大影响 各国应对危机的方 式不同 而苏联此时建立了独立于资本主义体系之外的计划经济模式 使得苏联几乎未受危 机影响 C 项表述错误 2 2012 晋中四校联考 1931 年经济学家凯恩斯曾把在大街上购物的家庭主妇称为爱国者 他说 现在我们所需要的 不是勒紧裤带过日子 而是一种发展扩张 积极活跃的精神状态 要 多干一些实在事 多买一些东西 多制造一些东西 从经济学上看 凯恩斯的 消费爱国论 A 没有看到 过剩危机 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必然结果 B 表明消费是生产的动力 C 没有看到消费归根到底取决于生产的品种 D 提倡超前消费 反对勤俭节约 解析 B 面对经济危机而主张 消费爱国论 就是认为通过消费来消化过剩的产品 来刺 激生产渡过危机 故选 B 3 2012 石家庄一模 西汉宣帝五凤四年 耿寿昌请于边郡皆筑仓 谷贱时增价而籴 贵时 2 减价而粜 名曰 常平仓 下列史实与 常平仓 思想一致的是 A 汉武帝的盐铁官营政策 B 明清王朝的海禁政策 C 苏联农业集体化 D 美国罗斯福新政中的 农业调整法 解析 D 材料中西汉 常平仓 通过控制剩余粮食流通来控制价格 实现粮食市场 平价 的目的 与美国罗斯福新政通过控制农业的生产来实现粮食价格的稳定 即平价 的思想一致 4 2012 南通模拟 下列有关田纳西水利工程 第聂伯河水电站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的共 同点 正确的一项是 A 国家投资的工程建设 B 关注民生 刺激生产和消费 C 加强了经济实力和国防力量 D 改变了国家工业落后的面貌 解析 A B 符合美国的情况 C 都不符合 D 符合中国的情况 三者的共同点为都属于国家投 资的工程建设 正确答案为 A 5 2012 安徽联考 结合当时背景 对下列两幅图片的解读不准确的是 A 两位领导人都关注本国的民生问题 B 两国的举措都有利于经济恢复发展 C 两国都重视工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D 两国都面临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 解析 C 本题考查了苏俄新经济政策和美国罗斯福新政的比较 从图片分析 A 项正确 两国 领导人都十分关注本国的农业发展 农民状况 B 项正确 两国的措施都有利于经济恢复发 展 D 项正确 1921 年由于之前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了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 美国因为经济 大危机 国内也存在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 本题选 C 项 从图片中无法得出两国都重视工农 业的可持续发展 6 2012 南京 盐城一模 1939 年 6 月 美国一次盖洛普民意调查 请公众指出罗斯福新政以 来的 最大成就 以及 最差表现 28 的人认为新政的 最大成就 是救济项目和工作 改进组织 23 的人认为新政的 最差表现 也是救济项目和工作改进组织 下列对新政的 表述正确的是 救济项目和工作改进组织 主要指实施以工代赈 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新政在推行的 过程中存在争议 争议源于不同阶层自身的利益和认知水平 新政涉及多方面的内容 使美国彻底摆脱了危机 A B C D 解析 A 罗斯福新政是在经济危机的打击下 为扭转危机而出现的 调节的核心是生产与需 求的关系 政策的制定不可能照顾到所有的阶层 政策的受益者会表示支持和赞同 政策的受 害者会反对 因此出现了材料中 最大成就 与 最差表现 都是同一个措施的现象 故 3 都是正确的 中使美国彻底摆脱了经济危机的是二战 排除含有 的选项 7 2012 苏北四市质检 大型电视专题片 大国崛起 中说 近五百年来 真正意义上拥有 过世界霸权的只有三个国家 即荷兰 英国和美国 这三个国家对市场经济进行了接力棒式 的创新和发展 如果此说能够成立 美国对市场经济的创新发展主要表现在 A 大力推行重商主义经济政策 B 最早确立自由市场经济模式 C 确立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 D 开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模式 解析 D 本题考查学生阅读理解材料信息的能力 17 世纪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是荷兰 推行重商主义政策 最早确立自由市场经济模式的是英国 开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模式的是 美国 C 项不属于对市场经济的创新发展 排除 A B C 三项 8 2012 潍坊一模 如图 比较三个阶段工业发展状况 你能得到的正确信息是 科技是推动工业增长的根本原因 生产组织形式变革是工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国家 干预经济是工业增长的共同因素 国际格局的演变决定着工业增长幅度 A B C D 解析 A 本题考查自工业革命以来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原因 据所学知识可知 三阶段 资本主义工业增长得益于三次科技革命的直接推动 且与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下出现的新的生 产组织形式工厂 垄断组织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有密切关系 仅是最后一阶段发展的原因 的说法错误 应是国家经济实力的变化影响国际格局的演变 排除 9 2012 泰安期末 2004 年美国联邦政府的预算开支 19 9 军费 21 6 社会保障 19 5 用于 资助穷人 老人 残疾人的医疗保险项目 4 1 用于退休金和扶持残疾人的开支 9 用于失业补助 给穷人家庭的住房 食品 收入补助以及税收返还 1 科研 由此判断 这则材料的主题是 A 美国 世界第一流的政治经济军事强国 B 科研地位的下降 现代美国的发展隐患 C 福利社会 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 D 政府干预经济 美国联邦政府的重大变化 解析 C 本题考查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政策调整的表现 根据材料信息 社会保障 医 疗保险 失业补助 等 可知与福利制度有关 这也是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 故 选 C 项 10 2012 山西模拟 阅读 剑桥美国经济史 中统计的美国计算机公司数据处理业务的收 入 单位 百万美元 表 该表最能反映 公司1963 年1973 年1983 年1986 年1993 年 国际商用机器公司 IBM 1 2448 69531 50049 59162 716 数字设备公司 102654 0198 414 13 637 通用电气公司 GE 39174862900684 惠普公司 1652 1654 50015 600 4 NCR 公司 317263 1734 3789 860 A 信息技术推动美国经济发展 B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已成为美国经济主导 C 美国垄断了世界信息技术 D 美国经济在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一枝独秀 解析 A 表格中的公司均为高新科技公司 由其在 1963 1993 年收入不断攀升的表现分析 信息技术推动美国经济的发展 表中未涉及其他行业 其他国家的经济数据 B C D 三项 无法得出 选择 A 项 11 20 世纪 60 年代 美国制定了 旅游发展法 规定对开办旅馆者给予 20 的补助 以下 有关这一做法的表述 不正确的是 A 为国家剩余劳动力开辟就业渠道 B 促进了第三产业的发展 C 有力地推动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 D 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具体表现 解析 C 规定对开办旅馆者给予 20 的补助 体现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推动了国家垄断 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故 D 项正确 这一措施的实施 促使更多人开办旅馆 从而为国家剩余 劳动力开辟了就业渠道 也促进了第三产业的发展 故 A B 两项正确 C 项从材料中体现不 出来 符合题意 12 2012 江南十校联考 如表是 发达国家国内生产总值年增长率 简表 据此对发达国家 经济发展总体特点解读正确的是 发达国家国内生产总值年增长率 单位 时间英国法国联邦德国美国日本意大利加拿大 20 世纪 50 年代 2 84 57 93 39 15 63 9 20 世纪 60 年代 2 95 74 44 310 55 35 6 A 经济进入高速增长的 黄金时期 B 经济出现明显的 滞胀 现象 C 经济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 D 美国 欧盟 日本经济竞争加剧 解析 A 本题考查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状况 从数据可以看出 主要发达资本 主义国家国内经济均有不同幅度的增长 联系时间可以判断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进入 黄金时期 A 项正确 资本主义经济进入 滞胀 阶段是在 20 世纪 70 年代 B 项错误 资 本主义经济格局多极化趋势在这一时期逐渐形成 不能说加强 C 项错误 欧盟成立于 1993 年 D 项错误 13 2012 南京模拟 如图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苏俄某一特定时期实施的经济政策 下列有关 5 该政策的理解 正确的是 A 巩固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 B 恢复了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 C 奠定了工业化的基础 D 找到了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解析 A 由图片中 列宁参加义务劳动 可以得出 反映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该政策集 中了全国人力 物力和财力 保证了军事战争的胜利 巩固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 14 2012 安徽江南十校联考 俄罗斯高中 11 年级历史教科书 2008 年 对 20 世纪 30 年代中后期的苏维埃社会作出了新的解释 这乃是独特的 建筑在三个基本原则下的非资 本主义发展模式 工业化 国家管理经济 社会主义国家 改变了过去 这是 扭曲变形 的社会主义 封建的社会主义 独裁 专制体制 的表述 新解释回答了俄罗斯社会关 于 A 斯大林体制的评价标准问题 B 斯大林体制的历史渊源问题 C 斯大林体制的功过是非问题 D 斯大林体制的性质争论问题 解析 D 本题考查对斯大林体制性质的评价 根据材料中的 非资本主义发展模式 社 会主义国家 封建的社会主义 独裁 专制体制 等描述可知 材料是对苏联 20 世纪 30 年代形成的斯大林体制性质的不同界定 回答了关于斯大林体制性质的争论问题 D 项正 确 其他三项与材料不符 15 2012 肇庆二模 下表是 1913 1940 年五国工业增长比较表 苏联工业迅速增长的主要原 因是 苏联增长 66 德国增长 31 美国增长 20 英国增长 13 法国增长不到 7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 B 新经济政策的推行 C 斯大林经济体制的影响 D 赫鲁晓夫推行经济改革 解析 C 材料反映了苏联工业的迅速增长 这是斯大林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 16 2012 北京模拟 二战前 苏联的工业已经像事实上那样迅速向前发展 因为政府提取 了大约 40 的国民收入用于再投资 相比之下 美国只提取了大约 20 的国民收入 材料强 调的是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能有效集中全国物力 B 新经济政策提高了人民的积极性 C 二战前苏联的体制促进了工业化进程 D 国民收入水平较低是苏联解体的原因 解析 C 本题考查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材料表明苏联工业快速发展的原因是政府将 40 的 国民收入用于再投资 这个比例是美国的两倍 苏联能够以如此高的比例进行再投资 显然与 其计划经济体制分不开 故选 C 项 17 2012 惠州模拟 赫鲁晓夫阐述苏共二十二大的改革纲领 忽视物质利益原则 就意味 6 着毁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为了更好地完成计划 应该给予企业更多的可能性来控制 利润 更广泛地利用利润来奖励自己为集体良好的工作 来扩大生产 据此可知 A 赫鲁晓夫并未真正突破斯大林模式 B 赫鲁晓夫主张废除计划经济体制 C 赫鲁晓夫主张恢复列宁新经济政策 D 赫鲁晓夫反对废除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解析 A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能力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理解 更好地完成计划 以及 为 集体良好的工作 结合所学知识 可知赫鲁晓夫改革仍是在计划经济框架内的小修小补 并 未突破斯大林模式 18 勃列日涅夫时期 苏联经济增长率长期保持两位数 经济规模也保持世界第二 但是许 多百姓家里的电器陈旧不堪 电视机爆炸事件经常发生 有人开玩笑说 苏联生产的电视机应 当送给敌人 这从根本上说明 A 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尚有活力 B 斯大林体制存在着严重的弊端 C 苏联忽视了生活消费品的生产 D 苏联的科技和工业水平极端低下 解析 B 斯大林体制片面强调发展重工业 忽视轻工业和农业 造成农业和轻工业发展长期 滞后 生活消费品长期短缺 题干的材料就说明了这一点 A C 两项都是表面现象 D 项说法 错误 19 1982 年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逝世后 美国的 世界经济导报 曾这样评价 他确实 是一位真正懂得经济的领导人 他的经济改革使苏联国力逐渐赶上了美国 虽然他想称霸世 界而没有成功 这主要是针对其改革的哪一措施 A 实行排斥市场的指令性计划经济 B 取消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等措施 增加农民收入 C 注意运用价值规律 扩大企业的经营自主权 D 打破单一的公有制 允许个体经济存在 解析 C 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材料中 真正懂得经济 是指按经 济规律管理经济 制定和实施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政策 C 项符合题意 A 项为斯大林模式 B 项为赫鲁晓夫改革 D 项为戈尔巴乔夫改革 20 20 世纪 80 年代初 苏联的自留地占全国耕地的 4 但其产量却占苏联农产品总量的 25 这说明当时 A 农业集体化已不适应苏联农业发展 B 个体农业是苏联农业产量的支柱 C 苏联政府仍然在片面发展重工业 D 苏联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不断恶化 解析 A 自留地是农户个体经营的土地 材料反映了苏联的自留地少 但产量却很高 从反 面说明农业集体化已不适应苏联农业发展 二 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 2 小题 其中 21 题 26 分 22 题 14 分 共 40 分 21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家提供的各种 制度对相对价格的作用实际上产生两种效应 一种是拉动效应 而另一种则是滞后效应 拉动效应主要是指制度使相对价格变动有利于先进的生产方 式替代落后的生产方式所产生的影响 而滞后效应则与之相反 其主要指的是制度使相对价 格变化不利于先进的生产方式代替落后的生产方式的作用 见下图 7 李楠 小农经济结构变迁与资本主义萌芽 材料二 我们计划 说我们计划欠周地设想也许较确切 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 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 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 为了做好向共产主义过渡的准备 通过多年的工作来准备 需要经过国家资本主义和社会主 义这些过渡阶段 列宁 十月革命四周年 材料三 新时期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发展 我国经济从一度濒于崩溃的边缘发展到总量 跃至世界第四 进出口总额位居世界第三 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发展到总体小康 农村贫困 人口从两亿五千多万减少到两千多万 政治建设 文化建设 社会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 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 指出明清时期 鸦片战争以前 国家的制度和政策对经济结 构的演进主要表现为哪种效应 造成这一效应的主要制度和政策有哪些 6 分 2 根据材料二 指出苏俄原本计划以怎样的方式向共产主义过渡 后来发生了什么变化 简 要分析发生变化的原因 8 分 3 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 分别概括我国经济 濒于崩溃 及新时期 快速发展 的 主要原因 8 分 4 综合上述信息 你怎样认识国家的制度和政策对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 4 分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 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 1 问第一小问 准确理解材料一中的 制度 的 拉动效应 和 滞后效应 的含义 由此判断明清 鸦片 战争以前 制度 政策应主要起到滞后效应 第二小问据所学知识回答 第 2 问据材料二回 答前两小问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后一小问 第 3 问按要求首先判断我国经济 濒于崩溃 是在 文革 时期 快速发展 是在改革开放时期 据此分析原因 第 4 问综合材料及设 问 谈国家制度 政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答案 1 效应 滞后效应 制度和政策 封建专制制度 封建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 重农抑商 政策 闭关锁国政策等 6 分 2 方式 用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调整产品生产和分配 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 变化 放弃 直接过渡的设想和实践 采取经过国家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逐步过渡到共产主义的方式 原 因 实践证明直接过渡的方式不符合苏俄当时的国情 8 分 3 濒于崩溃 的主要原因 以 阶级斗争为纲 的错误决策 文革 动乱的破坏 快速发展 的主要原因 党和国家坚持以经济建设为工作重心 坚持改革开放 8 分 4 认识 国家的制度 政策是经济发展或衰退的关键 国家制定政策应该从实际出发 遵循 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促使生产关系与生产力发展相适应 4 分 22 2012 年江苏历史 23 西方国家的现代社会福利制度经历了发展 困境和改革的变化过 程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男人的刮胡子刀片磨了再用 孩子们捡汽水瓶到铺子里退钱 一个两分 上面包 店排队买隔宿的面包 妇女们 把自己的衣服改一改给女儿穿 虽然纽约本市已 经有 100 万人失业了 仍有无数人从邻近各州到纽约来找工作 8 美 威廉 曼彻斯特 光荣与梦想 材料二 英国税收与福利对家庭收入的影响 1983 1984 年度 单位 英镑 月收入 5080200 儿童津贴 13 013 013 0 其他津贴 50 130 10 纳税 0 7 9 43 8 国民保险 4 5 7 2 18 0 实际收入 108 6108 0151 2 资料来源 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