岗位基本工资薪点计算法_第1页
岗位基本工资薪点计算法_第2页
岗位基本工资薪点计算法_第3页
岗位基本工资薪点计算法_第4页
岗位基本工资薪点计算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附录附录 1 利用要素计点法进行员工基本工资设计利用要素计点法进行员工基本工资设计 1 选择并确定影响岗位 选择并确定影响岗位价值价值的因素的因素 子因素及其权重分配 子因素及其权重分配 选择岗位的影响因素是实施计点法的第一步 因为这些因素是该方法的基础 因此 这些因素必须具有大多数 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公认的共同特征 并能对工作之间的重要程度进行区分 一般而言 选择的因素大体可归纳 为五大类 即劳动责任劳动责任 劳动技能劳动技能 劳动强度劳动强度 劳动环境劳动环境和和劳动心理劳动心理 对任何一个岗位来说都包含并且都包含在 对任何一个岗位来说都包含并且都包含在 了这了这 5 5 大类里面 大类里面 在确立五大因素后 要根据实际需要 再进行因素细分 子因素 因素数量的多少应根据 需要决定 但如果因素过多 评价过程则太费时间 也更加困难 因此 大多数方案使用的因素在 4 12 个之间 各种工作因素的百分比也视企业类型而不同 一般来说 美国较为广泛的分配比例是 责任占 20 左右 技 能占 50 左右 劳动体能和工作环境占 15 心理因素占 15 但近年来随着自动化和技能化的发展 比例有 所变动 需要企业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 确定 其核心在于选择恰当的分配要素 并给予恰当的分数 因素权 重没有科学或现成的方法 它主要依靠主观判断 2 某企业的报酬因素和报酬子因素 权重和配点 岗位的总薪点为某企业的报酬因素和报酬子因素 权重和配点 岗位的总薪点为 1000 评价要素评价要素要素定义要素定义权重权重 配点配点评价因素的子因素评价因素的子因素 工作智能工作智能完成岗位职责所应该具备的学历 经验 专完成岗位职责所应该具备的学历 经验 专 业技能以及个性素质业技能以及个性素质 353501 学历 学历 80 2 经验 经验 80 3 专业技能 专业技能 90 4 主动性和创造性 主动性和创造性 100 工作责任完成岗位职责应该承担的责任 包括对经营 效益 管理下属以及本部门或跨部门各项具 体工作任务所承担的责任 404005 经营效率责任 6 对他人管理的责任 7 开拓发展的责任 工作强度完成本岗位所承担的任务所需要付出的脑力 体力和心理压力 20200略 3 企业的报酬因素的子因素划分等级的描述企业的报酬因素的子因素划分等级的描述 以 以 学历学历 举例 举例 工作环境承担本岗位工作的员工工作区域的环境状况550略 分级分级定义薪点分配 1高中以下学历20 2大专学历40 3本科学历60 4硕士以上学历80 4 某某 企企 业业 报报 酬酬 因因 素素 及及 其配点表 假定岗位的总薪点为其配点表 假定岗位的总薪点为 1000 评价要素评价要素权重权重 配点配点评价因素的子因素评价因素的子因素123456 工作智能工作智能353501 学历 学历 2 经验 经验 3 专业技能 专业技能 4 主动性和创造性 主动性和创造性 20 15 15 20 40 30 30 40 60 45 45 60 80 60 60 80 80 75 100 90 工作责任工作责任404005 经营效率责任 经营效率责任 6 对他人负责的责任 对他人负责的责任 7 开拓发展的责任 开拓发展的责任 8 质量管理责任 质量管理责任 9 企业文化建设责任 企业文化建设责任 20 15 20 10 8 40 30 40 20 16 60 45 60 30 24 90 60 80 40 32 120 75 100 50 40 90 5 2 确定每个岗位的薪点 确定每个岗位的薪点 工作强度工作强度2020010 脑力强度 脑力强度 11 工作负荷 工作负荷 12 心理压力 心理压力 20 10 10 40 20 20 60 30 30 80 40 40 100 50 50 工作环境工作环境55013 危险性 危险性 14 工作场所舒适度 工作场所舒适度 15 5 25 10 35 15 合计合计1001000 6 按照每个岗位说明书的要求核对所对应的薪点等级 以及相应的薪点 把各项的薪点相加就是总薪点 就较为 准确的确定了各岗位的相对价值 注意 因为实务中不可能对所有的岗位都进行评级 所以 在对评价的关键岗注意 因为实务中不可能对所有的岗位都进行评级 所以 在对评价的关键岗 位确定薪点后 需要对未被评价的非关键岗位和已经评价的关键岗位进行比较 利用插值法确定非关键岗位的薪位确定薪点后 需要对未被评价的非关键岗位和已经评价的关键岗位进行比较 利用插值法确定非关键岗位的薪 点 点 例例 1 根据某个岗位的工作说明书的描述 它的情况如下 学历要求在 根据某个岗位的工作说明书的描述 它的情况如下 学历要求在 3 级 本科学历 级 本科学历 工作经验在 工作经验在 3 级 工级 工 作作 3 年以上 年以上 专业技能在 专业技能在 5 级 工程师 级 工程师 那么它的薪点数是 那么它的薪点数是 60 45 75 例例 2 根据某个岗位的工作说明书的描述 它的情况如下 学历要求在 根据某个岗位的工作说明书的描述 它的情况如下 学历要求在 2 级 大专学历 级 大专学历 工作经验在 工作经验在 3 级 工级 工 作作 3 年以上 年以上 专业技能介于 专业技能介于 1 级和级和 2 级之间 工程师助理 这个是非标准岗位 级之间 工程师助理 这个是非标准岗位 那么它的薪点数是 那么它的薪点数是 45 45 25 3 在已确定薪点的情况下划分职等 职级 在已确定薪点的情况下划分职等 职级 薪酬等级实际上是将岗位价值比较接近的岗位归入同一个等级 采用同样的薪酬水平 薪酬等级的数量不要太 多也不要太少 太多的话 意味着差别不大的岗位拿到不同水平的工资 容易导致人力成本增加 太少的话 不 能把工作职责和环境差异大的岗位区分开 失去激励作用 至于多少合适 要综合考虑企业职位数量的多少 薪 酬支付成本的承受能力 企业文化等多种因素 没有统一的标准 7 顺序顺序职位职位点数点数职等 以职等 以 100 点为级差 点为级差 1出纳140 2离退休办主办180 1 100 200 点 150 点 3行政事务主办210 4总经理秘书260 2 200 300 点 250 点 5行政事务主管335 6报销会计345 7招聘主管355 3 300 400 点 350 点 8会计主管425 9项目经理470 4 400 500 点 450 点 对工作要素的分类 分级 评定点数的最终目的是评定该项工作完成以后可以获得多少报酬和工资收入 有两种薪酬收入的分配方式 一种是确定工作等级和点数之后 根据整个企业的工资预算总额决定相应的每点有两种薪酬收入的分配方式 一种是确定工作等级和点数之后 根据整个企业的工资预算总额决定相应的每点 的的工资率工资率 按级别决定每个岗位 按级别决定每个岗位工资工资 8 例如 假如整个企业只有上表的这些例如 假如整个企业只有上表的这些 9 个岗位 公司预算的每月工资总额是个岗位 公司预算的每月工资总额是 10 万 那么每个薪点的价值是 万 那么每个薪点的价值是 150 2 250 2 350 3 450 2 36 元元 薪点薪点 那么出纳和离退休主办是一个级别 薪酬那么出纳和离退休主办是一个级别 薪酬 150 36 5400 元 其他以此类推 元 其他以此类推 但是这种方法没有考虑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 只是考虑了内部公平 但是这种方法没有考虑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 只是考虑了内部公平 还有一种方法是经过还有一种方法是经过市场调查市场调查以后 获得市场工资 然后换算成每点的市场工资率决定每个岗位的货币工资额 以后 获得市场工资 然后换算成每点的市场工资率决定每个岗位的货币工资额 后一种方法比较先进 也比较合理 因为考虑到了外部公平性 后一种方法比较先进 也比较合理 因为考虑到了外部公平性 但实施起来难度和成本较大 但实施起来难度和成本较大 4 职位市场薪酬水平与评价点值结合分析 确定工资标准和浮动区间 职位市场薪酬水平与评价点值结合分析 确定工资标准和浮动区间 顺序职位点数 X 市场薪酬水平 元 Y 1出纳1401600 2总经理秘书2602720 3行政事务主管3353150 4招聘主管3553560 5会计主管4253780 6项目经理4704030 9 为了确定非关键岗位的工资状况 运用最小二乘法对点数和市场薪酬水平之间的关系进行拟合 可以用 EXCEL 来做 得到一个不同职位等级的薪酬趋势线为 Y 701 5 7 73X 根据回归直线计算各等级的薪酬区间的中值 因为关键岗位周围有许多非关键岗位 不可能一一拟合 就选择每 个职等的中间值作为 X 并对拟合数进行修正 这个表中的 这个表中的 Y 值是表示和市场水平持平的工资 如果要高于市值是表示和市场水平持平的工资 如果要高于市 场价格 就可以把区间中值设得高一些 场价格 就可以把区间中值设得高一些 顺顺 序序 职位职位点数点数点数区间中点数区间中 值 值 X 点 点 薪酬区间中薪酬区间中 值 值 Y 元 元 各点数的市场薪各点数的市场薪 酬水平 酬水平 Z 比较比率比较比率 Z Y 1出纳140150186116000 85 2总经理秘书2602502634 2897 高 高 10 27201 03 3行政事务主管33531500 92 4招聘主管355 3503407 35601 04 10 5会计主管425425398737800 95 6项目经理470470434540300 92 5 确定薪酬区间 带宽 确定薪酬区间 带宽 确定薪酬区间的目的 是为了使企业的基本工资结构能适当的反映除职位价值之外的因素如员工能力 努力程 度和对组织的贡献的影响 即薪酬区间反映了同一基本工资等级的在职员工因对组织的贡献不同而在基本工资上 的差异 薪酬区间的上下限分别表示某等级员工可能获得的最高基本工资和最低基本工资 薪酬区间的上下限计算公式 可以自己推导出来 薪酬区间变动率薪酬区间变动率 上限 上限 下限 下限 下限下限 下限值下限值 中位数中位数 1 50 变动率 变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