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的冬景》教案13_第1页
《江南的冬景》教案13_第2页
《江南的冬景》教案13_第3页
《江南的冬景》教案13_第4页
《江南的冬景》教案1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1 页 共 20 页 江南的冬景江南的冬景 教案教案 1313 1 学习文章捕捉对自然万物独特的审美感悟 并用美的形式把它们表达出来 2 学习散文对比的结构特征和虚实结合的描写 手法 3 体会优美散文的语言特色 体会文章浑然天成 的意蕴 1 本文体现了郁达夫散文 行文如行云流水 自然有致 笔随意转 舒卷自如 的特点 在学习时 主要采用文本研读的方式 通过问题讨论来理解 体 会 2 文章利用多处对比来突出江南冬景之美 学 习时要注意体会作者联想的思路以及这样写的好处 并在自己的写作中学习使用 3 使用一课时 一 明确单元学习重点 谛听天籁 表述自然之美 感悟自然 体会自然风物引起的人生感怀 湖山沉思 思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方式 二 导入新课 介绍作者 第 2 页 共 20 页 郁达夫 名文 字达夫 1896 年 12 月 7 日出生 于富阳满洲弄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 幼年贫困的生活 促使发愤读书 成绩斐然 他是著名的新文学团体 创造社 的发起人之一 他的第一也是我国现代文 学史上的第一本小说集 沉沦 被公认是震世骇俗 的作品 他的散文 旧体诗词 文艺评论和杂文政论 也都自成一家 不同凡响 郁达夫在文学创作的同时 积极参加各种反帝抗 日组织 先后在上海 武汉 福州等地从事抗日救国 宣传活动 1938 年底 郁达夫应邀赴新加坡办报并 从事宣传抗日救亡 星洲沦陷后流亡至苏门答腊 因 精通日语被迫做过日军翻译 其间利用职务之便暗暗 救助 保护了大量文化界流亡难友 爱国侨领和当地 居民 1945 年 8 月 29 日 被日本宪兵残酷杀害 终 年四十九岁 1952 年经中央人民政府批准 追认为 革命烈士 郁达夫散文的美学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行文如行云流水 自然有致 笔随意转 舒卷自如 胸怀磊落 诚挚坦白 抒情性强 江南的冬景 比 较明显地体现了郁达夫散文的美学特征 该文创作于 1935 年 是郁达夫南迁杭州之后写下的散文名篇 最初发表于 1936 年 1 月 1 日 文学 第 6 卷第 1 号 第 3 页 共 20 页 收于良友出版公司 1936 年版的散文集 闲书 三 自由朗读课文 读准字音 给黑板上加点的 字注音 煮茗蛰居曝背亘古 煊羊肉赭色绿林豪客正月 乌桕恣意谛听剥削 槎桠丰腴剥花生夹层 间或中间夹衣铭记在心 月晕晕头转向搁下搁不住莫名其妙 四 阅读课文 思考问题 理清思路 1 在 江南的冬景 中 我们感受到 作者心 目中的江南冬天很好 阅读之后 你能够用哪些更具 体的词语来替换这个 好 字 2 为了突出江南冬天的美好 作者作了哪些比 较 通过这些比较 作者写出了江南冬景的哪些主要 特征 3 分析文章结构 理清思路 学生讨论 明确 1 晴暖温和可爱明朗的情调优美闲适和煦温润 2 第一至四段 第六段 作者作了一系列的对 比 包括 北国与江南的冬天的比较 突出了江南冬 第 4 页 共 20 页 天的晴暖温和 渲染北国冬天所不能提供的屋外曝背 谈天的乐趣 江南冬天与秋天的比较 作者将江南的 冬景比作北方的夏夜 写那种 明朗的情调 闽粤 等地的冬天与作者所说的江南冬天的比较 作者将他 所感受到的 江南的冬景 作了更明确的区域界定 德国与江南的寒郊散步的比较 这和后文提到的散步 形成呼应 3 第 1 至 4 段 第 6 段 作者作了一系列的对 比 突出了其所钟爱的江南冬景的主要特征 第 5 段 作者写到了江南的植被 第 7 段 写了江南的微雨 第 8 段承接上文说到的雨 又写到了江南的雨雪 第 9 段写到了江南旱冬的晴和 将话题引到 散 步 上来 文章最后一段语言平实而又活泼 照应全文行云 流水般的描述 既是一个巧妙的收束 又是一次洒脱 无羁的荡开 江南的冬景 里 作者从各个角度描写江南的 冬天 写自己的切身感受 描绘出一幅江南暖冬的水 墨画 比较的着眼点各不相同 但都突出了作者所钟 爱的江南冬景的主要特征 第 5 页 共 20 页 第五段 写江南 不能不写到江南的河港湖泊 五 研读重点段落 深入思考 讨论 1 文章写景时采取了虚实结合的描写策略 读 完这部分 你觉得哪些地方写的是实景 哪些地方写 的是虚景 虚景传达出作者怎样的心境和情趣 2 文章多次引用诗文名句 找出这些诗文名句 并体会 能不能用自己的话替换这些名句 如果替换 以后 会不会影响文章的语言风格 3 这篇散文写景时做到了语言风格与景物特征的 和谐 试作简要分析 明确 1 第 5 段作者写到了江南的植被 江南丰腴润 泽的土地上 芦花 红叶 桕子 草汇合成江南冬景 的底色 在青天碧落之下泛出生气 作者将这种种富 有生气的色彩和雪莱 西风颂 中的名句相连接 别 有一番情趣 第 7 段 作者为微雨寒村的冬霖景象挥毫泼墨 借助想像的力量 在不经意的点染之间 一幅悠闲情 调的水墨画就呈现在读者面前 郁达夫熟稔绘画的用 色技巧 也能够较好把握情绪的节奏 因而写景时 他善于运用五颜六色状物写景 把江南冬景情意浓浓 第 6 页 共 20 页 的画面展现在读者眼前 其中既有素描的工笔 也有 浓淡适宜的写意 绘出的 总是一幅幅情景交融的优 美图画 第 8 段写到了江南的雪 作者对雪景没有作实景 的描绘 避实就虚地引了一些诗句 在品评诗句的时 候写出了雪趣 作者引用诗句 避实就虚的用意在于 巧借诗句意境 并通过自己的品评将这个意境推到一 个新的境界 虽则语句简省洗练 但所包容的意象十 分丰富 结合郁达夫的创作风格来谈 这种虚实结合的写 景方法是作者审美情趣和景物特征相融合的结果 是 表现与再现的统一 郁达夫主张表现自我 认为小说 是作者的 自叙传 这种直接抒写性情的创作风格 同样也体现在散文写作中 只是在散文里更注重表现 与再现的结合 因此 江南的冬景在郁达夫笔下 既 是一种意境 也是一种情境 2 不能 作者借助诗句写出了江南冬天傍晚 夜里 早晨的雪景 巧借诗歌意境 通过自己的品评 将江南雪景推向一个新的意境 增强了散文的意趣 也更能体现出作者的心境闲适 3 读这篇文章可以感受到作者的语言特色和行文 风格 体会到 江南冬景的悠闲和暖 作者心境的闲 第 7 页 共 20 页 适和行文时的舒缓自如在全文中水乳交融 和谐统一 全文语调舒缓 恰似江南冬天的悠闲 语言清新 纯朴 和江南冬景的清朗相得益彰 声调平和 叙述 节奏徐缓 有利于作者对描写对象进行多角度的反复 渲染 实现景物描写的绘画美 画家刘海粟对此深有 感触 青年画家不精读郁达夫的游记 画不了浙皖 的山水 不看钱塘 富阳 新安 也读不通达夫的妙 文 这是对郁达夫写景散文的高度评价 附 文中引用的部分古诗 1 李涉 井栏砂宿遇夜客 暮雨潇潇江上村 绿林豪客夜知闻 他时不用逃名姓 世上如今半是君 关于这首诗 唐诗纪事 上有一则饶有趣味的 记载 涉尝过九江 至皖口 遇盗 问 何人 从者曰 李博士也 其豪酋曰 若是李涉博 士 不用剽夺 久闻诗名 愿题一篇足矣 涉赠一 绝云 这件趣闻不但生动地反映出唐代诗人在社会 上的广泛影响和所受到的普遍尊重 而且可以看出唐 诗在社会生活中运用的广泛 甚至可以用来酬应 绿林豪客 不过 这首诗的流传 倒不单纯由于 本事 之奇 而是由于它在即兴式的诙谐幽默中寓 第 8 页 共 20 页 有颇为严肃的社会内容和现实感慨 前两句用轻松抒情的笔调叙事 江上村 即 诗人夜宿的皖口小村井栏砂 知闻 即 久闻诗 名 风高放火 月黑杀人 这似乎是 遇盗 的典 型环境 此处却不经意地点染出在潇潇暮雨笼罩下一 片静谧的江村 环境气氛既富诗意 人物面貌也不狰 狞可怖 这从称对方为 绿林豪客 自可看出 看来 诗人是带着安然的诗意感受来吟咏这场饶有兴味的奇 遇的 夜知闻 既流露出对自己诗名闻于绿林的 自喜 也蕴含着对爱好风雅 尊重诗人的 绿林豪客 的欣赏 环境气氛与 绿林豪客 的不协调 他们的 职业 与 爱好 的不统一 本身就构成一种耐人 寻味的幽默 它直接来自眼前的生活 所以信口道出 自含清新的诗味 三 四两句即事抒感 逃名姓 即 逃名 避声名而不居之意 诗人早年与弟李渤隐居庐山 后 来又曾失意归隐 诗中颇多 转知名宦是悠悠 一自无名身事闲 一从身世两相遗 往往关门 到午时 一类句子 其中不免寓有与世相违的牢骚 但这里所谓 不用逃名姓 云云 则是对上文 夜知 闻 的一种反拨 是诙谐幽默之词 意思是说 我本 打算将来隐居避世 逃名于天地间 看来也不必了 第 9 页 共 20 页 因为连你们这些绿林豪客都知道我的姓名 更何况 世上如今半是君 呢 表面上看 这里不过用诙谐的口吻对绿林豪客的 久闻其诗名这件事表露了由衷的欣喜与赞赏 但脱口 而出的 世上如今半是君 这句诗 却无意中表达了 他对现实的感受与认识 诗人生活的时代 农民起义 尚在酝酿之中 乱象并不显著 所谓 世上如今半是 君 显然别有所指 它所指的应该是那些不蒙 盗 贼 之名而所作所为却比 盗贼 更甚的人们 是诗 人刘叉在 雪车 中所痛斥的 相群相党 上下为蟊 贼 之辈 相比之下 这些眼前的 绿林豪客 如此 敬重诗人 富于人情 倒显得有些亲切可爱了 这首诗的写作 颇有些 无心插柳柳成阴 的味 道 诗人未必有意讽刺现实 表达严肃的主题 只是 在特定情景的触发下 向读者开放了思想感情库藏中 珍贵的一角 因此它寓庄于谐 别具一种天然的风趣 和耐人寻味的幽默 据说豪客们听了他的即兴吟成之 作 饷以牛酒 看来其中是有知音者在的 2 白居易 问刘十九 绿蚁新醅酒 红泥小 火炉 晚来天欲雪 能饮一杯无 新酿的米酒泛起绿色的泡沫 小火炉吐露着红色 的火焰 在天空彤云密布大雪即将来临的时侯 我希 第 10 页 共 20 页 望我的朋友能来和我共同把酒话古今 于是有了这首 脍炙人口 音韵和律的诗作 这是白居易被贬江州后 所作 他邀请的刘十九就是刘轲 当时隐居庐山 因 为和白居易性情相投而结为好友 白居易这首诗歌怡 然自适 情趣盎然 字里行间看到了诗人平和舒缓的 心情 确实有 宠辱不惊 闲看庭前花开花落 去留无 意 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的遂意和适意 面对充满无数坎坷与磨难的现实人生 怎样立身 处世 是每一个人都必须做出回答的问题 白居易做 为古代一个文人 他面对 兼济 与 独善 的矛盾 冲突 白居易的态度是 古人云 穷则独善其身 达 则兼济天下 仆虽不肖 常师此语 大丈夫所守者道 所待者时 时之来也 为云龙 为风鹏 勃然突然 陈力以出 时之不来也 为零豹 为冥鸿 寂兮廖兮 奉身而退 进退出处 何往而不自得哉 这里 白居 易表白了自己对穷达进退 立身处世的人生见解 现 在看来 他把儒学的 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的积极进 取精神和佛学看穿忧患超然物外的心灵境界有机的结 合在一起行成自己的形成自己的生存观念 并固守着 自己营造的心灵家园 以此来遮蔽人世间的狂风暴雨 3 刘长卿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日暮苍山远 第 11 页 共 20 页 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 风雪夜归人 刘长卿 中唐前期的重要诗人 工五言 描写个 人生活和自然风景的诗 具有高度的艺术技巧 诗的 风格以工整清丽出名 此诗为刘长卿山水诗的名篇 诗人用白描的手法 寥寥几笔勾画出暮雪中的山村图景 直叙旅途中雪夜 投宿的见闻 不加渲染 而意思曲折 深刻 开篇即 是一组静物 日薄西山 苍山隐隐 空旷的山野中惟 有一座茅屋立于风雪之中 诗人极尽旅途之苦 风雪 中得入柴门 顿时带来一股温暖的气息 苍山 风雪 白屋 柴门 归人 层次分明 有远有近 有声有色 形成一幅淡雅的雪夜客至图 4 齐己 早梅 万木冻欲折 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 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 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 先发望春台 万木经受不住严寒的侵袭 枝干将被摧折 梅树 的孤根却吸取地下的暖气 恢复了生气 在前村的深 雪里 昨夜有一枝梅花凌寒独开 它的幽香随风飘散 一只鸟儿惊异地看着这枝素艳的早梅 我想寄语梅花 如果明年按时开花 请先开到望春台来 齐已是乡下贫苦人家的孩子 从小一边放牛一边 读书 学习非常刻苦 几年后 能够吟诗作赋 被寺 第 12 页 共 20 页 院长老发现 收进寺里作和尚 一年冬天 刚刚下过 一场大雪 清晨齐已出去 被眼前的一片雪白吸引住 了 突然前方的几只报春的蜡梅花引来了报春鸟围着 梅花唱歌 齐已被这景色惊呆了 回寺后 马上写下 了 早梅 这首诗 这是一首咏物诗 全诗语言轻润平淡毫无浮艳之 气 以含蕴的笔触刻画了梅花傲寒的品性及素艳的风 韵 创作了一种高远的境界寄托了自己的理想 意蕴 深刻 一 基础知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 煮茗蛰居曝背亘古 B 煊羊肉赭色绿林豪客给与 C 乌桕恣意谛听正月 D 槎桠剥花生月晕间或 B 煊羊肉 2 列词语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莫明其妙暖坑萝卜相应成趣 B 得失具亡绿荫轮廓窗临远阜 C 乌蓬小船蛰居萌动恍然大悟 D 曝背谈天逍遥恣意直截了当 第 13 页 共 20 页 A 炕 B 俱亡 C 乌篷小船 D 3 下列各句中的标点符号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以后到了济南 才见到山 恍然大悟 山原 来是这个样子呀 B 像苏东坡说的 月出于东山之上 徘徊于 斗牛之间 完全是我无法想像的 C 他看到这样的风光 慨然说 你住在这样 好的地方 还到庐山去干吗呢 D 但我却不知道这一切面目全非 行将消失时 一只早年间日日以清脆嗓亮的鸣叫唤醒人们的大红公 鸡 一条老无窝中的黑狗 每个午后都照在门框上的 那一缕夕阳 是否也与一粒土一样归于沉寂 B 不完整引用 引用内容做句子的一部分 前面不 应用冒号 A 项中冒号表提示下文 C 项中感叹号表 强烈的反问 D 项 是否 沉寂 以及前面的主语 都是 不知道 的宾语 整句是陈述 A C D 三项 标点运用均正确 4 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 最恰当的 一项是 我生长在江南 儿时所受的江南冬日的印象 特 第 14 页 共 20 页 深 大约是德国南部地方 四季的 总也和我们的江 南差仿不多 若再要点些进去 则门前可以泊一只乌篷小船 A 感受交换景象 B 铭记变更风景 C 记忆变化景物 D 铭刻变迁景致 D 5 下列加点的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 我们个人做出的任何成绩和伟大的革命事业 相比 只不过是沧海一粟 B 尽管两人天各一方 但还是藕断丝连 不绝 如缕 C 洗劫后的圆明园 到处断壁残垣 令人叹为 观止 D 冬天里 我经常和朋友们聚在一起 或围炉 品茗 或吃煊羊肉饮白干 享受了浓浓的天伦之乐 A 不绝如缕 形容形势危急或声音细长 叹为观止 赞美所见的事物好到极点 天伦之乐 指父子 兄弟 之间 第 15 页 共 20 页 6 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 与上下文衔接最恰 当的一组是 海面上长列的巨浪猛烈地撞击着岸边的岩石 它 那愤怒的咆哮声 有时像大炮轰发 海风狂卷 海涛 怒立 冲击着灯塔下的石矶 有时又像远处人声嘈杂 继而又像人长叹的声音 或者也像一种呜咽 以至完全寂静 再后来又是一阵猛厉的大声 惊心动魄 像森林呼啸 A B C D 答案 13 D 二 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 完成 7 10 题 茶马古道 今天人们所说的 茶马古道 源自古代的 茶 马互市 即先有 互市 后有 古道 而 茶 马互市 是我国历史上汉藏民族间一种传统的贸易形 式 唐代文献中就已经有所记载 到宋代 内地茶叶生产飞跃发展 其中一部分茶 叶 用于博马 实行官营 在四川的名山等地设置 第 16 页 共 20 页 了专门管理茶马贸易的 茶马司 宋朝统治者为什 么如此重视 茶马互市 呢 当时契丹 西夏和女真 等少数民族的崛起对两宋政权造成严重威胁 迫使朝 廷同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保持友好关系 以便集中力量 与西北少数民族政权抗衡 在这种情况下 茶马互 市 除了为朝廷提供一笔巨额茶利收入补充军费之需 外 更重要的是 既满足了国家对战马的需要 又维 护了宋朝西南边境的安全 那么 藏族为什么也很重视 茶马互市 呢 因 为藏族非常喜欢饮茶 招待客人 首先端出来的就是 茶 外出旅行 必带的也是茶 累了 饮几口热茶能 立即消除疲劳 病了 饮一口浓茶能解毒去病 用煮 过的茶叶喂牲畜 马吃了长膘快 牛吃了增加奶量 尤其藏族平时食用肉 乳较多 喝茶可以解油腻 助 消化 对于长期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主的藏族来 说 他们并不需要外界供给很多东西 但茶叶却是绝 对不可缺少的 唐宋以后 汉藏人民之间通过 茶马互市 建立 起来的友谊 一直延续到元 明 清 元代为了加强 对藏区的管理 在 茶马古道 沿线推行 土官治土 民 的土司制度 把以 茶马互市 为主的交通线路 定为正式驿路 并设置驿站 从此 茶马古道 既是 第 17 页 共 20 页 经贸之道 文化之道 又是治藏安藏之道 到了清代 茶马互市 作为一种重要制度逐渐 从历史地平线上消失 取而代之的是 边茶贸易 制 度 藏族对茶叶的需求有增无减 对其他产品如丝绸 布料 铁器等的需求也开始增加 而内地对藏区马匹 的需求虽然减少 却对藏区皮革 黄金 以及虫草 贝母等珍贵药材的需求大幅增加 这样 汉藏之间的 贸易范围更加广泛 骡铃声声 马蹄阵阵 茶马古 道 沿线的民间贸易更加繁荣 茶马古道 作为连接内地与康藏地区的交通大 动脉 历经唐 宋 元 明 清 虽然最终消失 但 它对促进康藏地区经济发展 加强汉藏民族融合 维 护国家统一的历史作用不容低估 7 下列关于 茶马古道 的表述 错误的一项 是 A 所谓 茶马古道 是汉藏两族之间由于长期 以茶易马而形成的贸易通道 B 在宋代 茶马古道 上的巨额茶利收入是 当时全国军费的主要 C 茶马古道 到元代已成为一条经贸之道 文化之道和治藏安藏之道 D 茶马古道 为发展经济 团结人民和国家 第 18 页 共 20 页 统一发挥了很大的历史作用 答案 B 原句的表述是这样的 在这种情况下 茶马互市 除了为朝廷提供一笔巨额茶利收入补充 军费之需外 该句是说茶马互市是军费的 补 充 显然不是宋时全国军费的主要 8 关于宋朝统治者重视 茶马互市 的目的 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 与藏族等民族保持友好关系 以便同西北少 数民族政权抗衡 B 以茶易马 可以满足国家连年战争中对马匹 的迫切需要 C 汉藏之间的贸易往来 有利于维护宋朝西南 边境的安全 D 藏族非常喜欢饮茶 以马易茶可以满足他们 对茶叶的需求 答案 D 本题要求选出表述错误的一项 藏族喜 欢饮茶 以马易茶是对他们茶叶需求的满足 这一表 述在原文中找不到依据 从道理上看 宋代统治者怎 么会关心藏族人的生活呢 9 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为了官营茶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