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 士 学 位 论 文 论文题目:我国政府危机管理存在的漏洞和解决办法姓名聂凯院系政法学院专业思想政治教育年级2004级学号041210295指导教师康秀娟2008年5月22日目 录摘要 1引言 .1一、我国政府危机管理存在的问题1(一)我国公共危机管理缺乏整体的战略体系,由于缺乏必要的危机意识,各级政府并没有建立起规范的危机管理体系2(二)我国在危机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不完善,这一方面亟需调整与完善2(三)我国政府危机管理的机制存在严重缺陷2(四)政府在危机管理的组织中存在缺陷 4(五)政府在对专业管理人员及公众的危机意识还不够4(六)在国家合作方面,缺乏有效的国际合作机制4(七)中国NGO在危机事件中作用的缺失5二、处理危机事件存在问题的方法5(一) 危机管理应该以法制之,这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不断加强与完善在危机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建设,为危机的管理与处理提供法律保障5(二)建立一个中心指挥枢纽的基础上,合理划分政府部门职权之间的关系,形成统一协调、系统管理、有权、有效、有力的应急管理体制6(三)在危机管理战略的规划下,完善政府的危机预警、预防和评估反馈机制。这是危机处理的关键部分,也是重要的措施7(四)建立起透明、公开、有效的信息公开与发布机制7(五)对全社会进行全面深入的宣传教育和培训,以增强全社会应对公共危机的能力8(六)增强NGO对公共危机的作用效益,构建社会公建模式9(七)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借鉴有效的外国经验 9结语 .9注释 11参考文献 11谢 辞12鲁东大学学士学位论文我国政府危机管理存在的漏洞和解决办法 聂凯(政法学院,思想政治教育,2004级,041210295)摘要:世界各国现代化发展的历史进程表明,当一个国家的人均GDP处于1000美元-3000美元时,往往时是危机频发的时期。我国的人均GDP已超过1000美元,同时也进入了一个危机频发的时期:从1998年的特大洪水到2004年的强热带风暴“云娜”,从SARS到禽流感,从劣质奶粉事件再到2008年的南方雪灾天气,再到2008年5月12号的汶川大地震,这些突发性、不确定性的事件使人们逐步意识到:政府的处理危机事件的能力也是现代政府的重要职能之一。关键词:政府;危机管理;解决办法Chinas government crisis management and loopholes in the existing solutions Nie Kai(Politics and Law Institute,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Grade 2004,041210295)Abstract:It is illustrated from the hisorical proceedips of modernized development in the contries around the world that the percapiter GDP of one country keeping from $1000 to $3000 always shows the country is in the age of crisis.Our percapiter GDP has acceeded $1000.As a result,our country is in the age of crisis,namely the serious floods in 1998,the strong tropical nurricane in 2004,SARS,the brid flue,low-quality milk power incident,snowstorm in the southern part of china in 2008 and the recently happened 5.12 earthquake in the western part of china.All this unexpectde and uncertain incidents are making people realize that the ability of the government to tackle with the crisis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duties of modern government,Keywords: Government;Crisis management;Measures 引言荀子.大略中有“事至后虑者谓之后,后则事不举;患至而后虑者谓之困,困则祸不可御”,左传.襄公中也有“居安思危,思之有备,有备无患”。2008年5月12号发生了令世界震惊的汶川大地震,其破坏性之大、波及范围之广也是极罕见的。在地震发生后的第一时间,我国积极采取各种有力措施,以求达到损失的最低点。尽管政府采取措施得力,其救援也为世界树立了较好的榜样,但有一点值得我们注意的是:这次地震造成将近5-6万人死亡。透过这点我在z们应去了解我国政府在危机管理方面还存在许多漏洞和缺陷。本文就现阶段我国政府在应对危机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详述一下,找出其中的不足,并提出了些许建议。一我国政府危机管理存在问题(一)我国公共危机管理缺乏整体的战略体系,由于缺乏必要的危机意识,各级政府并没有建立起规范的危机管理体系。在面对危机时,认为危机很快就会过去,没有必要去做,去预防。具体的讲,在各级政府的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规划中,并没有关于危机管理的相关内容和措施,也并没有将危机事件的管理纳入常规的管理当中去。在2000年2003年的各地地方政府的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规划中绝大部分都没有对危机的处理做出明确的目标与相适应的方法,这也是造成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例如,2008年“5.12”大地震中,我们能够看到:汶川、青川等地区没有普及过关于地震防震的知识,也没有进行过地震的演练。所以对2008年5月12号的8级大地震猝不及防,导致重大的人员伤亡,在历史上罕见。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我国公民的危机意识比较差,存在侥幸心理,认为小概率不会波及到自己,这也一定程度上透出我们国民素质还不高。这样就往往会导致一些并不大的危机逐步演化为重大危机。(二)我国在危机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不完善,在这一方面亟需调整与完善。 1.我国虽然经过20-30年的法制的改革与发展,公共危机的法制有一定的基础,例如中华人们共和国戒严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等等,但我们不难看出,这些只是一些比较零散的、单行的的法律法规,是一些专业性的、区域性比较明显的法规。但是公共危机本身则是一种跨地域、跨部门较强的事件,若仅仅依靠这些法律,根本满足不了危机处理所需的法律体系。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一部比较完整的关于危机的或紧急状态的管理法。例如,在2003年SARS疫情初期,由于我国没有完整规范的公共卫生应急体系法规,导致疫情的快速蔓延发展。2.即便在已有的现行法律法规基础上,政府相关部门对待危机时时常出现执法不严、有法不依、违法不究的“怪现象”。这样的现象不仅仅对危机的处理会产生不利的影响,而且还会直接影响公众对党和人民的反感,特别时对政府的权威会产生负面影响,并由此会导致其他一系列问题。例如,在2003年的4月20号在北京召开的关于SARS的新闻发布会前后差别极为悬殊,所以引起个方面的不满。其实,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人民对政府的信任度,这也是政府相关部门行为不规范的一个集中体现。 3.社会和人民群众对政府的执法行为缺乏严格的监督机制,这是由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政府在应对危机时的不利和错误方法,社会对它的监督力度不够,而作为关系到直接利益的人民群众而言,却对此也任由其事的这样做,进一步说明监督方面的严重漏洞。 在2008年的“5.12”地震中,不少中小学的校舍、教学楼坍塌,将众多正在上课的学生掩埋在废墟之下。而根据调查,截止2006年,我国农村中小学的校舍危房占到全国危房的81%,尤以中西部为甚。虽然政府要在其中承担多数责任,但我们能够看出公众对政府的各种行为缺失相应的监督。(三)我国政府危机管理的机制存在严重缺陷,以及制度上的漏洞是造成这种危机的主要原因;同时它也阻碍了我国危机管理的体系建立。 我国目前正处于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十七大明确提出:要转变政府职能,将政府由管理性向服务性职能转变。而政府的行政改革,不仅要对常态管理下进行改革,而且在非常态的管理中也需要进行改革,就危机管理的机制而言,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的不足: 1.政府各部门之间缺乏完整的协调合作机制。在前面我们已经说到,危机本身具有突发性和不确定性,而危机的管理往往涉及多个部门、多个区域的管理,并非一个政府部门就能完成。而对我国政府的各个部门而言,体制中的条块分割致使职能部门权责不明确,而这样也往往造成危机处理时管理效率水平低下。在2004年阜阳劣质奶粉事件中,涉及到工商、质检、药检、卫生、商务等十个部门,而正是由于我国体制的不完善造成各部门面对这一事件中相互推委、扯皮,由此耗费了大量的时间,酿成了这次灾害。2.我国现有体制中缺乏相应的信息通报与公开机制。通常情况下,一个突发性危机发生之后,往往会引起社会及公众的各种猜测和怀疑,各种小道消息也会充斥其中。由于我国曾经长期处于计划经济体制中,习惯于自上而下的、层层传递信息,也就容易形成行政上的信息专属。这样会更加让公众对政府的处理危机的能力产生怀疑和不信任。在2003年非典疫情爆发初期,政府相关部门对信息的统计不准确,发布不及时,从而造成了疫情迅速蔓延。时任卫生部常务副部长高强说:我国政府卫生部门工作确实存在一些缺陷和薄弱环节,也造成了各种谣言、小道消息满街飞的现象;与此同时,在危机出现以后一些出于各种原因,常常喜欢隐瞒事实,封锁消息的现象,从而增加了对危机的处理难度。2001年,广西南丹矿难事件,地方政府一直隐瞒事实和真相,从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对这一危机的处理难度。3.到目前为止,我国政府在处理危机时缺乏管理的监测与预警机制。就我国目前的形势来看,我国处理危机时在预警、预案和监测机制上还相对比较匮乏。 首先,从预警机制上看,虽然我国制定了一系列应对危机的法规和条例等,但部门色彩相对比较浓厚,针对性太强,在应对危机时难以作出详细的预警分析,不能及时做出有效预防。例如,2004年2月15号,北京市密云县密虹公园举办的密云县第2届迎春灯展的第6天,晚7时45分因一个观灯游人在公园桥上跌到,引起身后游人的拥挤,造成踩死踩伤游人特大恶性事件,37人死亡15人受伤。如果密云有关方面在举办灯展活动的同时做足防范工作,事先多了解一下展览现场的状况、多增加一些疏导人员、多安排一些临时通路、多准备一些急救设施,或许这场踩踏事故就不会发生。这说明我国政府在公共危机管理中存在的一个极大的软肋,即缺乏对危机预防和危机预警的不足。而没有预警的机制建设相应采取对策的预案也就无从制定。这样可能会导致一个危机事件出现后不能采取有效的措施去应对,往往会造成较严重的后果。监测预警阶段是政府危机管理的前提,其作用则是为了发现可能存在的危机,以及为防范这些危机而采取措施提供依据。其次,从监测的角度来讲,主要是对由自然因素以及社会因素可能引起的危机进行监测。而目前我国的监测网络体系出现了很大的漏洞。对于由自然因素引发的危机,政府的监测预警主要是通过现代化的技术准备和仪器等来进行各种活动,以使自己能够充分掌握各种数据,以备各种自然危机做好防范准备。目前由自然因素引发的灾害主要有:气象灾害如干旱、雨涝等;海洋灾害如风暴潮、海啸等。在我国看来,由自然灾害引发的危机的监测预警方面还存在问题。例如,1998年的中国特大洪水灾害,由于自然及人为的因素,98年入讯以来,长江出现全流域性大水,长江干堤经受8次洪峰的轮番冲击,大水前顶后涌,连续60多天超警戒水位;东北嫩江、松花江爆发百年不遇的超记录特大洪水,惊涛拍打着一些仅能抵御2050年一遇洪水的堤防。虽然自然因素是造成洪水泛滥的主要因素,可正是由于政府在这方面监督预警机制的不完善,直接导致江西省2081.9万人受灾,438.9万人被洪水围困,因灾死亡313人,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76.4亿元。例如,在地震的监测中,预报地震是地震局的重要职责,虽然那样很难,可为什么在发生8.0级大地震而地震局没有相应的预报和预警呢?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预报预警体系的不完善,从而造成将近5-6万人生命的逝去;还有因人为因素引发的危机,主要是通过政府的监测预警,对社会现象的分析归纳,再结合社会的发展规律、特性的基础上评估危机事件。在这一方面,如核事故、交通运输事故、社会骚乱等现象。在这一方面的监测预警,我国政府虽然有不错的预防体系,但仍然存在一定的漏洞。 (四)政府在危机管理的组织中存在缺陷。我国从历史上一直都是比较强调政治的国家,而对于政府的管理职能以及服务职能相比则淡化了许多,这也就出现了一个很具有中国特色的现象-危机处理事件的非职业化乃至外行领导内行的现象。中国地大人多,政府处理的事情也就繁多,谁还有闲工夫去盯看到危机事件上呢?再说,危机事件本身就是一种不确定性、偶然性的事件,这也就更加使政府疏忽了对危机事件的预防及管理。而危机事件恰恰喜欢在人们的不关心和无意识中出现,弄的人们无法侍从。例如,2003年的SARS事件中,让整个世界都为中国人民的生命捏了一把汗,而这种危机处理不当的话,不论是对国家、政府或人民都是后果不堪设想的。(五)政府在对专业管理人员及公众的危机意识方面还不够。培养危机意识是危机预警的起点,而从我国现阶段来讲:首先,从政府的专业管理人员的角度,缺乏对其的教育机制与培训。而由于各方面的因素,在这方面的资金得不到保障。其次,在公众危机意识的教育宣传的力度也不够。仅仅是几次的消防演戏,不能真正达到增强公众意识的目的。在这一方面通常与媒体的作用想连接。这方面我们在后面加予详述。(六)在国家合作方面,缺乏有效的国际合作机制,没有明确的国际沟通机制,以致在防治危机的过程中,不能有效的利用国际力量,寻求有效的国家资源。从现有的国际趋势来看,由于经济全球化及政治的多样化,危机的发生发展和管理都出现了多区域、多地区的态势。所以政府有责任也有义务同国际上其他国家和地区在危机管理方面扩展合作。例如,1997年至1998年的亚洲金融风暴的爆发,是从泰国开始并扩大发展的,并逐步涉及日本、韩国、新加坡以及我国大陆地区也受到一定的冲击;2003年非典的肆虐,给直接受害国乃至整个世界的安全带来了冲击和振荡。世界气候变化问题等各种危机都要求我们政府应加强国际方面的沟通,加强建立与国际合作沟通的有效机制。在2008年“5.12”地震后,日本、韩国、新加坡、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纷纷派来国际救援队,体现了国际人道主义精神,但是如果在灾难发生之前各国能够相互信息沟通和合作的话,灾难的损失也许会降低很多,这也说明了我们缺乏国际的合作与沟通。(七)中国NGO在危机事件中作用的缺失。NGO是“非政府组织“的英文缩写。NGO在危机处理中的发挥作用具有政府职能部门所不具备的独特职能,因为NGO比起市场化的其他组织,更具人性化及公共性福利,比起政府公共职能部门更具有灵活性和创新性。但是就我国的实际情况而言,由于“大体制小社会”的体制特点直接导致了社会缺乏自发的组织能力。虽然国家可以运用国家权威达到一些目标,但若遇事只靠政府的命令未免有些太僵硬,对危机的处理也会产生不利影响。例如,中国在应对非典疫情时,这场由全民抗战的斗争中从中央到地方充分体现我国行政体系的有效动员和调控能力。但是,还有一个问题值得我们反思:这套动员机制还有什么不足之处值得我们去补充呢?是NGO在其中的作用的缺失,公众社会的发育不健全和社会自身的组织能力差,有的学者把这种社会组织的缺失叫做“社群缺位”。据南方周末报道:“5.12”地震发生后,不少民间组织积极联系,希望介入救灾工作,因为红十字会等机构难以应付,但最后只能私下里组织小范围的捐款,影响力十分有限,更难有其他介入途径。在这一点相较于美国就显得比较差。9.11事件中从世贸中心受到攻击的第一时刻起美国社会的各种NGO不用动员,就立即自发的行动起来:各地教会号召教徒们为死难者的灵魂祈祷,各种慈善团体为死难者家属募捐,志愿者们纷纷奔向献血站等等。美国能够在灾难时刻社会自发启动是因为NGO在其中的巨大作用。所以我国在NGO方面应加大对它的扶持力度。 危机不可能被完全避免,但我们可以对其加以管理和控制,以最大限度的降低危机发生的几率和损失,我国政府必须在充分认识我国基本国情的基础上,做好各项预备工作,以解决我国现阶段危机的处理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二、处理危机事件存在问题的方法(一) 危机管理应该以法制之,这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不断加强与完善在危机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建设,为危机的管理与处理提供法律保障。1.制定一部全国统一的紧急状态法。许多国家在20世纪中期已经非常重视紧急状态法的立法工作,并付诸行动。而在危机频繁的今天,我国制定一部紧急状态法是大势所趋了。紧急状态法主要是对危机事件的处理共性,规定重大危机下应急管理的基本准则和管理方法。具体的讲,应从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危机事件的确认与紧急状态的宣布。对于危机事件的性质、后果以及影响做出科学的判断后,决定是否进入紧急状态,这对于维护宪法,保护公民的合法权利具有重要的作用。其次,设置处理危机事件的专门机构。这个专门机构是在危机发生之后统一指挥工作的领导机关。这样不仅可以使政府在常态管理中做到详细的预警工作,而且还能在危机时期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最后,紧急状态时政府的特别权力的确定。在常态管理中政府的权力,在危机管理时不一定适用。所以在紧急状态法中,应明确政府在危机管理中的特别权力,以求达到危机处理的高效快速。2.不断完善危机管理部门的专门性法律法规。前面我们谈到的紧急状态法是对危机事件共性而做出和制定的。但危机事件常常具有特殊性,有这样或那样的危机,如自然灾害、战争因素、恐怖因素等引发的突发事件。所以我们应不断完善公共部门法律法规。目前,我国的专门应对危机管理的法律有: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等等。而我们需要在实践的基础上对这些法律法规进行修改、完善。此外还有一些没有得到规范的突发性事件,要抓紧进行分析研究,以尽快制定相应法律法规。而这些专门性的法律法规与紧急状态法一起构成了我国危机管理的法律体系。3.建立公共部门危机管理的执法评价和监督体系。在全面提高各级政府部门的执法能力水平的同时,建立相应有效的执法评价体系,而这些评价结果应及时对社会公众公布。由审计、监察部门以及新闻舆论机构对其监督,以其达到有效的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同时,执法评价体系可以充分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完善现有应对危机管理的法律法规体系。对于评价很低的应责令整改,甚至追究相应的行政和法律责任。(二)建立一个中心指挥枢纽的基础上,合理划分政府部门职权之间的关系,形成统一协调、系统管理、有权、有效、有力的应急管理体制。1.要对各职能部门的危机决策的职权明确下来,落实到危机决策的每一个细节,以避免出现职能不清、权责不明相互推诿或扯皮的现象。具体的讲,就是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政府的职权范围以及同级政府内部职能部门之间的权责问题。2.因为危机事件具有跨地区跨部门的特点,这就特别要求各部门之间协调沟通能力的加强,以大局为重,以避免出现各部门分割、各自为战的现象。例如2004年阜阳的大头娃娃事件,由于奶粉中缺乏营养成分,致使上百名婴儿受害,数十名婴儿死亡的惨剧。究其原因,涉及到工商、质检、药检、卫生、商务等十个部门,而正是由于我国体制的不完善造成各部门面对这一事件中相互推委、扯皮,由此耗费了大量的时间,酿成了这次灾害。所以,政府各部门之间协作能力也是体现政府管理职能的重要体现,这在危机事件中也较为突出。3.建立危机决策的追责制度和负责标准。危机态势下的决策往往是关系到人的生命安全、财产安全等重要价值。所以,危机决策下的责任机制也应不同于平常的权责机制。在有关负责的标准方面尤为重要,制定合理、完善的标准,对于消除有关政府组织和危机决策者的顾虑,促使政府组织和危机决策者快速有效的进行危机决策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此外,也要强化政府官员的行政责任意识。俗话说:官员的疏忽就是失职,就是对人民的犯罪。所以,各级党政机关的主要负责人要 “亲自抓,负总责”,协调有关方面的问题。例如,2008年4月28号发生的“4.28“胶济铁路重特大交通事故,在国务院主要领导的直接关注下,道出这是一场人为的重大责任制度,并向济南铁路局的主要党政负责人追究。所以,强化相应的负责人的意识也是在预防危机处理时的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三)在危机管理战略的规划下,完善政府的危机预警、预防和评估反馈机制。这是危机处理的关键部分,也是重要的措施。1.我国在危机管理方面存在缺乏宏观的战略的缺陷,而危机管理的战略规划对于明确危机管理目标,指导危机管理的行动,统一调配危机管理的资源,增强政府危机管理的能力都有比较明显的作用。所以,我们应将危机管理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战略中去,从而避免一些因素可能引发的突发性危机事件,以确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顺利实现。2.公共危机预警预防系统的建立和完善。提前发现危机是有效控制危机的前提。所以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危机预警预防系统的重要性。而危机预警的监测,也是危机监控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能有效的遏制危机的部分。例如,1986年我国东辽河洪水灾害,因为没有重视河道的清理清障等防灾工作,结果致使排水不畅,洪水直逼盘锦市区和油田工业区,引发了30万军民拼搏了十几个昼夜的“盘锦保卫战“。经过奋力抢险,虽然保住了盘锦市和油田,但已经造成了47亿元的巨大损失。此后,当地政府吸取教训,投入了3000多万元的资金,进行河道的清理清障等防灾工作。1986年发生比1985年更大的洪水时,盘锦市和油田依然安然无恙。我们在对待危机的预警和预防时应该怎样做呢?首先,对危机监控的内容与方式进行明确。危机是有何产生以及由此造成的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还要对危机监控的方式进一步明确。例如,用现场勘察法、询问法或其他方法等去掌握危机爆发与否、波及范围和影响程度的大体情况,以加快政府对危机事件的识别与反应速度。其次,预警支持系统、预警服务系统应建立起相适应的技术平台,做到信息传递与反馈的高效便捷。但我们要特别注意一点,应急指挥信息系统要保证资源共享、运转正常、指挥有力。就拿这次汶川地震的事情来说,虽然中国的地震预报在世界上并不弱,然而,相比起最顶级的预报体系,依然有许多工作要做,这就需要有较高的技术平台作为基础,因为每准确一分钟,就可能拯救无数生命。所以这一点应作为重点去研究、掌握。再次,明确预警的级别和依据。按照突发公共事件的严重性和紧急程度,建议分一般(IV级)、较重(III级)、严重(II级)和特别严重(I级)的四级预警体系,在颜色的分类上建议依次分为蓝色、黄色、橙色、红色的预警信号。最后,做好对危机管理工作的评估和反馈。这需要在最后由相关部门在对危机事件做出处理后,形成评估报告。在评估报告中我们应看到以下几点:危机发生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危机管理小组是否真正很有效率的完成应作的事情?公共部门的管理体制是帮助还是阻碍了危机管理工作?是否提供了对危机损害的评估?这样,以将这些这次的经验与教训反馈带下一次的危机管理计划之中,以更好的指导下一次的危机管理工作。(四)建立起透明、公开、有效的信息公开与发布机制。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坚实的技术平台和通畅的信息渠道对于有效地危机管理是必不可少的,而全球信息化的发展,在未来危机中对政府的考验也日益增加,对于政府而言也是亟需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1.应该依靠科学技术,建立和不断政府信息公开机制,建立起多元化的信息系统,以保证多元化信息过程的常规运行。信息公开机制,对于维护政府的形象和在危机时刻稳定公众的心理情绪,具有积极的作用。政府可以通过电子政务等现代化的技术建立起信息披露制度,确保信息发布的及时、准确、真实、全面,以避免各种小道消息和谣言的出现。2.建立起新闻发言人制度。通过新闻发言人,可以在危机发生的第一时间内通过新闻媒体向公众说明危机发生的原因、破坏程度、防治措施和避免危机的有效的方法,以此来稳定社会和公众的情绪状态。此外,新闻发言人制度也促进政府工作的透明度,从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维护政府的形象与权威。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由两个目的:第一,从源头上杜绝大众媒体不负责任的言论和公众不负责任的行为,让公众及时准确的了解危机的有关情况,安抚民心,稳定社会环境。第二,促使政府的危机管理趋向制度化、正规化和常规化。所以,在现阶段建立与完善新闻发言人制度是非常必要的。例如,2008年3月14号发生的“3.14“事件后,国务院的新闻发言人及时通报工作和事情的进展情况,有效避免了社会以及世界对这一事件的猜测和谣言,澄清了事实,从而维护了我国的声誉和国家形象。3.正确处理政府与新闻媒体之间的关系。在现代社会中,媒体能够触及最广大的公众,它介于政府与公众之间,既制约和影响着政府,又受政府的制约。政府正确处理与新闻媒体的关系,对于信息的沟通、疏导情绪具有积极的作用。现今又很多实例,切实反应出新闻媒体的巨大作用。例如,2003年SARS事件发生,直接导致国家卫生部部长和北京市市长引咎辞职:2005年吉林石化厂大爆炸,直接导致国家环保总局局长辞职。细细看来,他们并非事件的直接责任人,而是应对媒体不当,引起社会及公众的恐慌,最终承担了由此带来的责任。在“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各大媒体均在第一时间对此事进行了报道,不论在死亡人数上还是在财产损失上,高度的透明度使全国人民有了与灾区人民同呼吸共命的感觉。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政治的进步,政府正确处理好了与媒体的关系。 在处理与媒体的关系时应特别注意处理与国内媒体跟国外媒体的关系问题。第一,在处理与国内媒体的关系时,既要加强对其管理,又要接受它的监督,为其提供必要的服务;第二,在处理与国外媒体时,既要开放对外媒体的采访,又要快速的抢占舆论的话语权,避免各种谣言及旨在诋毁我国国家形象的舆论,对于扭曲事实、故意损害我国国家形象的国外媒体,要依法对其做出正确有效的措施,以消除影响。例如,2008年的 “3.14”事件发生后,在国外各种谣言肆虐,严重损害了我国的形象。鉴于此,国务院相关部门组织国内与国外的多数媒体去西藏实地采访,让他们看清事实。这个举措有效的维护了我国的形象。(五)对全社会进行全面深入的宣传教育和培训,以增强全社会应对公共危机的能力。突发性的危机是与广大民众联结在一起的,直接参与者也是广大民众。所以,对于增强全社会的预防和自救能力,能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危机带来的损失。(1)要抓紧时间抓好高危行业、领域的生产人员的岗前岗中的教育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安全操作能力和第一时间处理突发事件的技能。(2)政府可以通过广播、电视、网络、新闻媒体等大众媒体大力宣传关于突发性危机的知识和有效的应对措施。增强大众的预防、避险、自救、互救的能力。(3)应做好政府相关部门专业人员的培训教育。这也是政府危机管理系统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4)组织开展演练,提高整体预防能力。通过演练,能够从整体上提高队伍的对抗能力,也能熟悉、修正、完善应急预案,探讨新的理论和对策。同时,这也是提高应急能力的有效途径,但在应急演练中要做到:突出重点,注重实效,及时发现和纠正暴露的问题。(六)增强NGO对公共危机的作用效益,构建社会公建模式。在我国应对SARS中,有一个薄弱环节凸显出来,那就是:社会自组织能力的不足,这个政府仍然限于所谓的政府独治模式,在这种情况下应对公共问题方面,政府成为唯一的主体,社会严重依赖政府,社会只是在某种强制性的动员下被动的参与共治治理。 我们把2003年抗击SARS作为一个实例来看一下。在我国全面抗击SARS时,中国政府显示了自己的号召力,全民动员,群防群治,各地都建立了防治网络,形成了严密的监测网络和上报制度,充分体现了我国现有行政动员机制的高效率,但我们从中不难看出,在这个过程中,各种社会组织都是被动的,他们只是在政府采取行动,发出号召后才行动起来来。经过SARS危机的洗礼,我们应着手建立社会共治模式,这样就得充分考虑非政府组织的发展问题,结合相应的政策支持,提高NGO在中国的发展以及应发挥的作用。(七)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基于机器学习算法的直肠癌术后低位前切除综合征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
- 凝灰岩微粉超高性能混凝土关键性能及微观机理研究
- 企业危机公关处理方案与实操要点
- 土壤肥力质量对川芎品质的影响
- 商用中央空调系统介绍与维护指南
- 施工现场消防设施维护标准流程
- 第四课 校园趣事-段落格式设置教学设计初中信息技术(信息科技)七年级上册长春版
- 湖北省黄冈市麻城市七年级英语下册 Unit 2 What time do you go to school Section B(1a-1e)说课稿 (新版)人教新目标版
- 医院就诊流程优化建议报告
- 学习项目二 音乐开启心灵之窗说课稿-2025-2026学年初中艺术·音乐人教版五线谱2024七年级上册-人教版五线谱2024
- 供货进度保证措施方案
- 私人财产转移协议书范本
- 规培中医基础理论
- DB3301∕T 0396-2023 大型商业综合体消防安全管理规范
- 食品生产许可培训课件
- 2025年长沙市中考道德与法治试卷真题(含答案解析)
- 2025 二年级上册《田家四季歌》教学课件
- 面部整骨培训课件
- 桡骨骨折课件
- (一)成品卫生间隔断施工工艺
- 科室药品耗材管理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