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专用)2014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精练 第五章专题五 第一单元 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_第1页
(江苏专用)2014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精练 第五章专题五 第一单元 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_第2页
(江苏专用)2014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精练 第五章专题五 第一单元 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_第3页
(江苏专用)2014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精练 第五章专题五 第一单元 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_第4页
(江苏专用)2014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精练 第五章专题五 第一单元 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五专题五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 时间 45 分钟 满分 100 分 考 点题 号 能量转化及应用1 3 4 6 化学反应焓变的计算及比较2 5 7 反应热的测定 9 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8 10 11 一 选择题 本题包括 4 个小题 共 24 分 每小题只有 1 个选项符合题意 1 下列反应中符合图示能量变化的是 A 电解 Al2O3得到 Al 和 O2 B HCl 分解为 H2和 Cl2 C Na 与 H2O 反应 D Ba OH 2 8H2O 和 NH4Cl 晶体混合反应 解析 由图示可知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故 C 项正 确 答案 C 2 2012 海门质检 下列依据热化学方程式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 已知 NaOH aq HCl aq NaCl aq H2O l H 57 3 kJ mol 1 则含 40 0 g NaOH 的稀溶液与稀醋酸完全中和 放出小于 57 3 kJ 的热量 B 已知 2H2 g O2 g 2H2O g H 483 6 kJ mol 1 则氢气的燃烧热为 241 8 kJ mol 1 C 已知 2C s 2O2 g 2CO2 g H a 2C s O2 g 2CO g H b 则a b D 已知 P 白磷 s P 红磷 s H 0 则白磷比红磷稳定 解析 本题根据热化学方程式考查反应热的大小判断与计算 醋酸电离要吸热 因此 A 项正确 B 项错在水不是液体 C 项前一个反应放出的热量多 a应比b小 D 项红磷的 能量比白磷小 因此红磷较稳定 答案 A 3 2013 盐城摸底 臭氧层中臭氧分解历程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催化反应 均为放热反应 B 催化剂不能改变该反应的焓变 C ClO 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D 在该反应过程中没有化学键的断裂与生成 解析 由题可知反应 为吸热反应 反应 为放热反应 A 错误 催化剂改变了反应的活 化能 没有改变反应的焓变 B 正确 ClO 是中间产物 Cl 是催化剂 C 错误 任何化学 反应中都既有化学键的断裂又有化学键的形成 D 错误 答案 B 4 2013 顺义模拟 下列图像分别表示有关反应的反应过程与能量变化的关系 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石墨转变为金刚石是吸热反应 B 白磷比红磷稳定 C S g S s H 0 D H2 g I2 g 2HI g H 0 解析 红磷的能量低 更稳定 B 错误 气态硫能量高 S g S s 放出热量 H 0 C 错误 D 中反应为放热反应 H 0 答案 A 二 选择题 本题包括 3 个小题 共 18 分 每小题有 1 2 个选项符合题意 5 2010 广东高考 9 在 298 K 100 kPa 时 已知 2H2O g O2 g 2H2 g H1 Cl2 g H2 g 2HCl g H2 2Cl2 g 2H2O g 4HCl g O2 g H3 则 H3与 H1和 H2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A H3 H1 2 H2 B H3 H1 H2 C H3 H1 2 H2 D H3 H1 H2 解析 依次给三个热化学方程式编号为 则 2 故 H3 H1 2 H2 答案 A 6 2012 东城二模 10 氢化热是指一定条件下 1 mol 不饱和化合物加氢时放出的热量 表中是环己烯 环己二烯 和苯的氢化热数据 化合物 H2 2H2 3H2 氢化热 H kJ mol 1 119 7 232 7 208 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环己二烯与 H2的反应最剧烈 B 环己烯 环己二烯和苯有相同的官能团 C 三种化合物中环己二烯的活泼性最强 D 上述条件下 1 mol 转变为时放热 113 kJ 解析 A 项 剧烈与否 与放出热量多少无关 错误 B 项中 苯分子中无碳碳双键 错 误 C 项 环己二烯最活泼 正确 答案 CD 7 2013 河北高三模拟 白磷与氧可发生如下反应 P4 5O2 P4O10 已知断裂下列化学键需要吸收 的能量分别为 P P a kJ mol 1 P O b kJ mol 1 P O c kJ mol 1 O O d kJ mol 1 根据图示的分子结构和有关数据估算该反应的 H 其中正确的是 A 6a 5d 4c 12b kJ mol 1 B 4c 12b 6a 5d kJ mol 1 C 4c 12b 4c 5d kJ mol 1 D 4a 5d 4c 12b kJ mol 1 解析 1 mol P4中有 6 mol 的 P P 5 mol O2中含有 5 mol O O 1 mol P4O10中含有 4 mol P O 12 mol P O 所以 H 6a 5d 4c 12b kJ mol 1 答案 A 三 非选择题 本题共 4 个小题 共 58 分 8 12 分 1 丙烷热值较高 污染较小 是一种优良的燃料 试回答下列问题 如图是一定量丙烷完全燃烧生成 CO2和 1 mol H2O l 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图 请在图中 的括号内填入 或 写出表示丙烷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 二甲醚 CH3OCH3 是一种新型燃料 应用前景广阔 1 mol 二甲醚完全燃烧生成 CO2和液 态水放出 1 455 kJ 热量 若 1 mol 丙烷和二甲醚的混合气体完全燃烧生成 CO2和液态水 共放出 1 645 kJ 热量 则混合气体中 丙烷和二甲醚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2 盖斯定律认为 不管化学过程是一步完成或分几步完成 整个过程的总热效应相同 试运用盖斯定律回答下列问题 已知 H2O g H2O l H1 Q1 kJ mol 1 C2H5OH g C2H5OH l H2 Q2 kJ mol 1 C2H5OH g 3O2 g 2CO2 g 3H2O g H3 Q3 kJ mol 1 若使 46 g 液态无水酒精完全燃烧 并恢复到室温 则整个过程中放出的热量为 kJ 碳在氧气供应不充足时 生成 CO 同时还部分生成 CO2 因此无法通过实验直接测得反 应 C s O2 g CO g 的 H 但可设计实验 利用盖斯定律计算出该反应的 H 1 2 计算时需要测得的实验数据有 解析 1 丙烷完全燃烧生成 CO2和 1 mol H2O l 的过程放热 H为 燃烧热是 101 kPa 时 1 mol 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时放出的热量 所以表示丙 烷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C3H8 g 5O2 g 3CO2 g 4H2O l H 2 215 0 kJ mol 1 n 二甲醚 1 455 kJ mol 1 1 mol n 二甲醚 2 215 0 kJ mol 1 1 645 kJ 解得n 二甲醚 0 75 mol n 丙烷 0 25 mol 2 由 3 可得 C2H5OH l 3O2 g 2CO2 g 3H2O l H4 3Q1 Q2 Q3 kJ mol 1 所以使 46 g 液态无水酒精完全燃烧 并恢复到室温 整个过程中放出的热量为 3Q1 Q2 Q3 kJ 利用盖斯定律计算反应 C s O2 g CO g 的 H 需要测得的实验数据有碳和 CO 1 2 的燃烧热 答案 1 C3H8 g 5O2 g 3CO2 g 4H2O l H 2 215 0 kJ mol 1 1 3 2 3Q1 Q2 Q3 碳和 CO 的燃烧热 9 12 分 测定稀硫酸和稀氢氧化钠中和热的实验装置 如右图所示 1 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中和热为 57 3 kJ mol 1 2 取 50 mL NaOH 溶液和 30 mL 硫酸溶液进行实验 实验数据如下表 请填写下表中的空白 起始温度T1 温度 实验次数 H2SO4溶液NaOH 溶液平均值 终止温 度T2 温度差平均值 T2 T1 126 226 026 130 1 227 027 427 233 3 325 925 925 929 8 426 426 226 330 4 近似认为 0 50 mol L 1NaOH 溶液和 0 50 mol L 1硫酸溶液的密度都是 1 g cm 3 中和后生成溶液的比热容c 4 18 J g 1 1 则中和热 H 取小数点后一位 上述实验数值结果与 57 3 kJ mol 1有偏差 产生偏差的原因可能是 填字母 a 实验装置保温 隔热效果差 b 量取 NaOH 溶液的体积时仰视读数 c 分多次把 NaOH 溶液倒入盛有硫酸的小烧杯中 d 用温度计测定 NaOH 溶液起始温度后直接测定 H2SO4溶液的温度 解析 1 写热化学方程式时除注意化学方程式配平外 还要注意物质的聚集状态 H 的符号和单位 2 实验 2 的误差太大要舍去 H m1 m2 c T n 50 g 30 g 4 18 J g 1 1 4 0 025 mol 53 504 J mol 1 53 5 kJ mol 1 a c 项易使部分热量损失 导致结果偏低 b 项仰视读数 V NaOH 偏大 会导致结果 偏高 d 项会使温差变小 导致结果偏低 答案 1 H2SO4 aq NaOH aq Na2SO4 aq H2O l H 57 3 kJ mol 1 1 2 1 2 2 4 0 53 5 kJ mol 1 acd 10 18 分 2013 海门调研 能源危机是当前全球问题 开源节流是应对能源危机的重要举 措 1 下列做法有助于能源 开源节流 的是 填字母 a 大力发展农村沼气 将废弃的秸秆转化为清洁高效的能源 b 大力开采煤 石油和天然气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 c 开发太阳能 水能 风能 地热等新能源 减少使用煤 石油等化石燃料 d 减少资源消耗 增加资源的重复使用 资源的循环再生 2 金刚石和石墨均为碳的同素异形体 它们在氧气不足时燃烧生成一氧化碳 充分燃烧 时生成二氧化碳 反应中放出的热量如下图所示 在通常状况下 金刚石和石墨中 填 金刚石 或 石墨 更稳定 石墨的 燃烧热为 12 g 石墨在一定量空气中燃烧 生成气体 36 g 该过程放出的热量 3 已知 N2 O2分子中化学键的键能分别是 946 kJ mol 1 497 kJ mol 1 N2 g O2 g 2NO g H 180 0 kJ mol 1 NO 分子中化学键的键能为 kJ mol 1 4 综合上述有关信息 请写出 CO 与 NO 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解析 2 由图知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的小 所以石墨比金刚石稳定 石墨的燃烧热 H H3 H2 110 5 kJ mol 1 283 0 kJ mol 1 393 5 kJ mol 1 n CO 28 g mol 1 n CO2 44 g mol 1 36 g n CO n CO2 1 mol 所以n CO n CO2 0 5 mol 放出的热量为 110 5 kJ mol 1 0 5 mol 393 5 kJ mol 1 0 5 mol 252 0 kJ 3 设 NO 分子中化学键的键能为x 则 946 kJ mol 1 497 kJ mol 1 2x 180 0 kJ mol 1 x 631 5 kJ mol 1 4 由 图知 2CO g O2 g 2CO2 g H 566 0 kJ mol 1 将该式减去 N2 g O2 g 2NO g H 180 0 kJ mol 1得 2NO g 2CO g N2 g 2CO2 g H 746 0 kJ mol 1 答案 1 acd 2 石墨 393 5 kJ mol 1 252 0 kJ 3 631 5 4 2NO g 2CO g N2 g 2CO2 g H 746 0 kJ mol 1 11 16 分 已知某种新型燃料的主要成分是高浓度乙炔和液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 A 液氨在汽化过程中 H 0 B 乙炔 CHCH 和液氨在密封体系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释放能量 C 乙炔和液氨在纯氧中完全燃烧时不产生有毒物质 D 这种新型燃料燃烧过程中只是将化学能转化为动能 2 已知充分燃烧a g 乙炔气体时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和液态水 并放出热量b kJ 则下列 热化学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填序号 A 2C2H2 g 5O2 g 4CO2 g 2H2O l H kJ mol 1 26b a B C2H2 O2 2CO2 H2O H kJ mol 1 5 2 26b a C 2C2H2 g 5O2 g 4CO2 g 2H2O l H kJ mol 1 52b a D 2C2H2 g 5O2 g 4CO2 g 2H2O l H 2b kJ mol 1 3 已知下列数据 化学键 H NH ON NO O 断键所需能量 kJ mol 1 386463942498 请写出 NH3 g 完全燃烧生成 N2和水蒸气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 4 已知 H2O l H2O g H 44 0 kJ mol 1 液氢也是一种常用燃料 将煤与水 蒸气在高温下反应是获取 H2的重要方法 C s CO g 和 H2 g 完全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 分别为 C s O2 g CO2 g H 393 5 kJ mol 1 CO g O2 g CO2 g H 283 0 kJ mol 1 1 2 H2 g O2 g H2O l H 285 8 kJ mol 1 1 2 根据以上信息 则 12 kg C s 与水蒸气反应 填 吸收 或 放出 kJ 热量 解析 1 选项 A 液氨汽化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 故 H 0 选项 B 乙炔和液氨在封 闭体系中不发生反应 错误 选项 C 在纯氧中 C2H2完全燃烧的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