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阶段检测 人教实验版_第1页
2012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阶段检测 人教实验版_第2页
2012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阶段检测 人教实验版_第3页
2012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阶段检测 人教实验版_第4页
2012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阶段检测 人教实验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用心 爱心 专心 1 20122012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阶段检测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阶段检测 3 3 近代中国反侵略 求民主的潮流 近代中国反侵略 求民主的潮流 人教实验版 人教实验版 测试时间 90 分钟 满分 100 分 一 选择题 本大题共 20 小题 每小题 2 5 分 共 50 分 1 2011 湖南师大附中模拟 据统计 19 世纪 40 年代下半期 广州对外贸易的绝对值出现下降的 趋势 对英国的贸易总额由 3100 万元下降到 1600 万元 来广州的美国商船由 93 艘下降到 70 艘 上述 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南京条约 开放五口通商 B 广东人民抵制洋货 C 鸦片战争后中外贸易缩减 D 清政府限制广州对外贸易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鸦片战争及 南京条约 影响的准确分析 从时间可判断出上述现象发生在 鸦片战争以后 中国国门被打开 广州失去作为唯一对外贸易港口城市的优势 因此导致这一城市对外 贸易绝对值下降 答案 A 2 2011 海淀模拟 地名的变迁往往记载着历史的变化 近代历史上 北京的东交民巷曾被改名 Legation Street 使馆大街 兵部街改名为 Rue Lineviteh 李尼微支路 台基厂街改名为 Rue Marco Polo 马可 波罗路 东长安街被改名为意大利街 崇文门内大街改名为克林德街等 这一现象出现 于 A 鸦片战争时期 B 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 C 甲午中日战争时期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期 解析 本题借助新的材料情景考查学生对 辛丑条约 内容的识记理解能力 题目中的关键信息是 东交民巷曾被改名 Legation Street 使馆大街 答案 D 3 2010 安阳检测 1894 年日本陆军参谋本部次长川上操六曾说 为给帝国出兵朝鲜制造借口 要设法怂恿清国政府出兵朝鲜 镇压东学党之乱 巧妙地把清朝政府拖入日本预设的战争陷阱之中 对 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A 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蓄意挑起的 B 抗日战争是日本蓄意挑起的 C 甲午中日战争具有偶然性 D 抗日战争具有偶然性 解析 首先根据时间 1894 年可判断材料所指战争是甲午中日战争 排除 B D 两项 读材料可知 材料主要反映的是日本怎样蓄意将中国拖入战争 因此选 A C 项错误 答案 A 4 2011 山东日照模拟 还我江山还我权 刀山火海爷敢钻 哪怕皇上服了外 不杀洋人誓不 用心 爱心 专心 2 完 这首民谣应出自 A 鸦片战争时期 B 太平天国运动时期 C 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 解析 不杀洋人誓不完 揭示了当时的主要矛盾是中华民族和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 结合 哪怕 皇上服了外 综合分析 判断是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 答案 D 5 2011 启东模拟 太平世界 男女同权应科举 天国春秋 军民协力斩顽妖 这是洪秀全为 天京文阁殿新考时撰写的门联 下列对其所含历史信息的理解不准确的是 A 描绘了太平天国定都后的斗争片段 B 体现出太平天国倡导男女平等的政策 C 反映了太平天国时期的文化改革措施 D 表达了要彻底击退外国侵略军的意志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阅读能力 题目中的 男女同权 应科举 天京 等信息都 证实了 A B C 三项符合史实 但 D 项在材料中缺少信息依托 答案 D 6 1853 年 英国报纸曾登文 叛乱运动的最后成功将是敌视在中国的外国人的信号 我们的损失 将是很大的 我们的所得将是零 关于此句陈述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叛乱 是指太平天国运动 表明中外民族矛盾趋于缓和 暗示叛乱运动面临双重敌人的镇压 说明侵略者极为仇视中国革命 A B C D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材料的能力 由材料中的 1853 年 的限定 可初步判定此次 叛乱 为太平天国运动 再由材料中信息可知英国认为叛乱威胁到他的利益 将要干涉 不符合史实 均符合题意 答案 C 7 1912 年 2 月 13 日 孙中山认为 帝制从此不存留于中国之内 民国的目的亦已达到 遂向参 议院请辞临时大总统 并推荐说 清帝退位 南北统一 袁君之力实多 这表明此时的孙中山 A 为袁世凯的巨大转变感到开心 B 为三民主义的彻底实现感到放心 C 为卸任临时大总统而感到舒心 D 为封建帝制被彻底推翻感到安心 解析 材料中的第一句信息说明孙中山认为清帝已经退位 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 建立民主政治 的目的已经达到 用心 爱心 专心 3 答案 D 8 清明节 明明去扫墓 他看到曾祖父墓碑上写着 卒于民国五年 其曾祖父应死于公元 A 1915 年 B 1916 年 C 1917 年 D 1918 年 解析 本题设计比较巧妙 考查了学生运用历史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可能遇到的问题的能力 是一 个简单的计算题 民国元年是 1912 年 然后依次推算 正确答案应是 B 但粗心的学生很可能会误选 C 项 答案 B 9 2011 福州模拟 此一省欲起事 彼一省欲起事 不相联络 各自号召 终必成秦末二十余国 之争 与改变这种现象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 兴中会等革命团体的建立 B 革命派与保皇派论战 C 以孙中山为首的南京临时政府诞生 D 中国同盟会成立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辛亥革命相关重大事件的认知能力 20 世纪初 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纷纷建立 但各自行动 给革命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因此在孙中山的推动下 中国同盟会成立 从此民主革命有了 统一的领导 答案 D 10 以下是西方历史学家对辛亥革命的评论 其中与我们的观点相一致的是 A 尽管革命以新军中士兵的爆发而开端 革命本身毫无疑问仍然是一个上流阶层的革命 B 旧制度崩溃了 但共和派革命党人之混杂集团并未对此做出真正的贡献 仅仅充当了无足轻重 的支持力量 C 辛亥革命并不像大家声称的那么样是一种资产阶级革命 而仅仅是中国政权解体的一个简单插 曲 D 就像 1911 年所表明的那样 清朝最终是由于内部的积弱而崩溃 并非被革命力量所推翻 解析 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派所领导的革命 相对于当时的社会 无疑是上流阶层 辛亥革命 推翻了清朝的统治 混杂集团也为促成清政府的瓦解做出了贡献 答案 A 11 2011 济宁模拟 周恩来曾指出 孙中山先生的民主革命的思想 不仅在中国前一个革命阶 段中发生了巨大影响 而且对亚洲许多实行民族独立 民主革命的国家也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其中 巨 大影响 指的是 A 有力地配合了亚洲其他国家的斗争 B 创建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 C 开启了思想解放的闸门 D 推动日本进行了明治维新改革 用心 爱心 专心 4 解析 辛亥革命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最大的贡献就是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政体 建立了亚洲第一 个民主共和国 答案 B 12 历史学名著 全球通史 中说 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 有过三次大革命 他们从根本上 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 第一次发生在公元前 221 年 第二次发生在 1911 年 第三次发生在 1949 年 这三次 革命 是指 A 小农经济的出现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社会主义经济确立 B 秦朝建立 中华民国成立 新中国成立 C 封建制度确立 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确立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D 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君主专制制度被推翻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分析材料的能力 公元前 221 年秦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 1911 年 辛亥革命爆发 推翻 2000 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1949 年新中国成立 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答案 D 13 人民英雄纪念碑上这幅浮雕所示的运动初步胜利的决定因素是 A 青年学生发挥了先锋作用 B 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发 挥主力军作用 C 先进知识分子的指导 推动并领导 D 广大人民的彻底觉醒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图片反映的是五四运动 而此运动之所以能取得初步胜利 关键在于工人阶级的主力军作用及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 答案 B 14 2011 天津模拟 从 18 世纪以来 讲科学理性 讲自由 讲人权 讲法治 讲个人尊严 这 些价值通过五四成为当代中国知识分子文化结构中间 就是文化传统所不可或缺的一些基本价值 美国 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学院院长杜维明这句话表明 A 五四运动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 B 五四运动彰显了中国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C 五四运动弘扬了民主科学精神 D 五四运动促成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和辨析问题的能力 解题时应抓住 科学理性 自由 等关键信 息 它表明五四运动弘扬了民主科学精神 A B D 三项结论虽然符合史实 但与题干材料不符 答案 C 用心 爱心 专心 5 15 文革时期 林彪曾篡改 朱毛会师 的历史为 毛林会师 可以批驳这一谬论的第一手史料是 A 朱毛会师 的传说 B 朱毛会师 的故事 C 朱毛会师 的照片 D 朱毛会师 的记载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理解的能力 实物证据是我们研究历史的第一手证据 最为可信 朱毛会师 的照片属于实物证据 其他三项都属于第二手证据 答案 C 16 2011 江苏学业水平测试 在黄河两岸 游击兵团 野战兵团 星罗棋布 散布在敌人后面 在万山丛中 在青纱帐里 展开了英勇血战 这是 黄河大合唱 中的一段朗诵词 它描述的主要是 A 国民革命时期的北伐战争 B 井冈山斗争时期红军的武装斗争 C 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的敌后抗日斗争 D 解放战争时期的淮海战役 解析 通过 黄河两岸 青纱帐里 等关键词可知战斗的范围应该是在北方地区 首先排除主要发 生在南方的 A B 两项 淮海战役也不是集中在黄河两岸 排除 D 项 答案 C 17 2011 浙江宁波 中日邦交正常化联合声明第七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宣布 为了中日两 国人民的友好关系 放弃对日本国的战争赔偿要求 这场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的战争长达 A 2 年 B 3 年 C 8 年 D 14 年 解析 这场战争从 1931 年九一八事变开始 到 1946 年 9 月日本签订投降书结束 前后历时 14 年 答案 D 18 2011 广东汕头模拟 摄影技术的出现为记录历史提供了新的手段 下列照片记录的是同一事 件 它是 A 中华民国成立 B 北伐胜利进军 C 抗战胜利 D 新中国成立 解析 第一幅图中人们游行抬着的画像一个是蒋介石 另一个可以看出是美国总统罗斯福 第二幅 图中的标语有 庆祝抗战胜利 感谢英勇国军 等字 综合上述信息可以得出结论 答案 C 19 2011 江苏模拟 2011 年 4 月 21 日 是渡江战役打响 62 周年 为了让历史铭记 让英雄永生 坐落在合肥滨湖新区的渡江战役纪念馆有望于今年年底开馆 下列关于 百万雄师过大江 的说法不正 用心 爱心 专心 6 确的是 A 渡江战役最终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 B 渡江战役是向全国进军作战的伟大起点 C 毛泽东诗句 宜将剩勇追穷寇 意在将革命进行到底 D 修建该渡江战役纪念馆有利于推动革命传统教育 解析 渡江战役的意义在于解放了长江以南的中国领土 推翻了国民政府的统治 消灭国民党军队 的主力是三大战役的功绩 答案 A 20 2011 嘉兴模拟 共和国成立首日 一则更正启事被 人民日报 郑重置于头版 本报二十九 日所刊 义勇军进行曲 词 最大的吼声 应为 最后的吼声 特此更正 人民日报 刊发 义勇军 进行曲 的时代背景是 A 国共两党由对峙走向合作 B 中日民族矛盾日益激化 C 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 D 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伟大胜利 解析 1949 年共和国成立 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胜利 但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是在 1956 年 因而 C 项与史实不符 答案 D 二 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 3 小题 第 21 题 14 分 第 22 题 20 分 第 23 题 16 分 共 50 分 2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近代中国历史的主题及其解决的道路 取决于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 近代中国没有按照正 常的规律从封建社会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 而是走上了属于资本主义体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道路 这是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的结果 压迫和阻止近代中国社会向前发展的主要东西是资本帝国主义 国家的资产阶级和中国的地主阶级 因此 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历史主题 是 苑书义 论近代中国的进步潮流 材料二 中国缺少的东西固然很多 但是主要的就是少了两件东西 一件是独立 一件是民主 这 两件东西少了一件 中国的事情就办不好 一面少了两件 另一面却多了两件 多了两件是什么东西呢 一件是帝国主义的压迫 一件是封建主义的压迫 因此 我们要破坏帝国主义 要破坏封建主义 毛泽东 新民主主义的宪政 请回答 1 根据材料一 二 指出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主题是什么 提出这一主题的依据是什么 4 分 2 下面表格反映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大事 请你根据所给的信息 完成下表 6 分 大事件主要领导人革命的性质主要历史意义 太平天国洪秀全沉重地打击了清 用心 爱心 专心 7 运动朝的封建统治 辛亥革命孙中山 南昌起义 周恩来 贺龙 新民主主义 革命 3 你从上述材料和民主革命的大事件中得到的启示是什么 4 分 答案 1 主题 外争独立 内争民主 或独立与民主 依据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或压迫和阻止近代中国社会向前发展的主要东西是帝国主义 国家的资产阶级和中国的地主阶级 或西方列强的侵略和中国封建专制的统治 等等 2 太平天国运动 革命性质 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 辛亥革命 革命性质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历史意义 推翻了清王朝 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 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南昌起义 历史意义 是中共独立领导武装斗争 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3 中国人民为了争取民主和独立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抗争 避免了中国完全沦为殖民地社会 不同阶 级的革命斗争是推动中国近代民主革命不断深入的动力 农民阶级 资产阶级由于其阶级的局限性 不 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只有无产阶级才能完成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 只要答出两项即可给满分 22 2010 江苏南京一模 南京与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它既见证了近代中国饱 受劫难 又体现了近代中国奋进求索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这场战争 自西方人 1514 年到中国起 是他们积 325 年窥探之后的一逞 炮声震动了中国 也震撼了亚洲 对于中国人来说 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 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 近代的最初的一步 英国兵轮鼓浪而来 由沿海入长江 撞倒了堡垒一壁 结果是 华夷抗礼 静海寺 俨然白犬丹鸡盟 随后 夷人中流鼓掌去 三月长江断行旅 鸦片战争不仅是英国对中国的 胜利 而且是先进的西方对古老的东方的胜利 陈旭麓 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 也有另一种见解 把现代化作为自科学革命以来人类急剧变动的过程的总称 它不仅包括 经济领域 也包括人类在政治发展 社会动员 心理适应和知识增长方面的急剧变化 它更重视社会制 度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这派理论还特别提出 现代性 和 传统 两个概念 来对现代化过程进行对比 分析 传统代表前工业社会的特征 现代性代表现代社会的特征 现代社会的特征包括如下方面 1 民 主化 2 法制化 3 工业化 4 均富化 张海鹏 现代化的研究视角与 近代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请完成 用心 爱心 专心 8 1 分别指出图 1 图 2 图 3 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在民主革命进程中的地位 6 分 2 材料二中 界碑 先进的西方对古老的东方的胜利 的含义分别是什么 4 分 3 根据材料三中关于现代社会特征的分析 结合所学知识 扼要指出辛亥革命在四个方面的具体表 现 6 分 4 概括指出辛亥革命没有解决的根本问题是什么 图 3 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的意义是什么 4 分 解析 本题考查了中国近代历史上发生在南京的几件大事 通过考查 理解这些事件的历史意义在 于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解题关键要注意结合材料中的信息去归纳 答案 1 图 1 中国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图 2 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图 3 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胜利 2 界碑 含义 南京条约 的签订 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胜利 含义 是 资本主义对封建主义的胜利 或工业文明对农业文明的胜利 3 在民主化方面 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等 在法制化方面 颁布了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等 在工业化方面 颁布了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 在均富化方面 提出平均地权等 4 问题 没有完成民主革命任务 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意义 推翻了南京国民 政府的统治 为解放战争的全面胜利奠定了基础 23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是全国都布满了干柴 很快就会燃成烈火 我所说的中国革命高潮快要到来 决不 是如有些人所谓 有到来之可能 那样完全没有行动意义的 可望而不可即的一种空的东西 它是站在 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 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簿欲出的 一轮朝日 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毛泽东 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 材料二 延安毛泽东勋鉴 来电诵悉 期待正殿 查此次受降办法 系由盟军总部所规定 分行 各战区 均予依照办理 中国战区亦然 自未便以朱总司令之一电 破坏我对盟军共同之信守 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