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二级图书馆建设管理要求 (2)_第1页
一级二级图书馆建设管理要求 (2)_第2页
一级二级图书馆建设管理要求 (2)_第3页
一级二级图书馆建设管理要求 (2)_第4页
一级二级图书馆建设管理要求 (2)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级 二级图书馆建设管理要求 一 基本建设 一 组织领导 1 有一名校长分管图书馆工作 能经常了解并解决图书馆存在的问题 2 馆长由校长聘任 并享受学校教研组长或中层管理人员待遇 重点中学 示范学校 必须由熟悉业务的专职人员担任馆长 馆长由教导主任或其他人员兼任的 应增聘一名熟悉 业务的人员任副馆长 3 图书馆建设应纳入学校整体发展规划 学校应做到对图书馆工作期初有计划 期中 有检查 期末有总结 并定期研究图书馆工作 4 学校应有计划地安排图书管理人员的业务进修 关心和解决管理人员政治 工作 和生活上的困难 二 队伍建设 1 一级馆专职人员不少于 5 人 二级馆不能少于 3 人 2 文化程度及专业要求 馆长应达到大学本科 其他人员 80 大专以上 所有工作 人员应经过市级以上图书馆专业培训 持证上岗 3 年龄要求 男 50 岁 女 45 岁以下人员占 50 退休前三年进馆人员不超过 1 4 能操作微机的人员应占 1 3 以上 一级馆人员应全部能操作微机 4 应保持人员相对稳定 五年内馆长更换不超过 2 人 管理员更换不超过50 三 馆舍条件 1 一级馆馆舍面积高中应不低于 1800m2 初中不低于 1300m2 高中 36 个班 初 中 24 个班以内按每生 1m2计算 二级馆高中不低于 1300m2 初中不低于 700m2 高中 36 个班 初中 24 个班以内的每生按 0 8m2计算 高中超过 36 个班 初中超过 24 个班 的学生 按每人 0 2m2计入总面积 2 馆内借书 阅览 参考咨询 教学研究 学术报告 影视欣赏 文化娱乐等功能 齐全 3 教师阅览按教师人数 1 3设座位 4 学生阅览按学生人数 1 12设座位 注 师生阅览座位可合并相加计算 5 电子阅览室高中不低于 60 座 初中不低于 40 座 每座 1 机 连接互联网 6 馆内各部门应配齐管理专用计算机 一级馆不少于 5 台 实行网络化管理 建有 图书馆网页 二级馆管理用计算机不少于 4 台 7 多功能读书报告厅 借书厅 采编室 卫生间或洗涮间 储藏室等辅助用房齐备 8 馆内外环境高雅和谐 宽敞整洁 安静优美 采光充足 书架 阅览桌椅 高矮适中 布 局合理 方便使用 四 设备与设施 1 计算机管理软件必须能接受 输出文献编目标准数据 能够实现联合编目 资源 共享 2 书架 橱能满足本校应配备的全部藏书放置需要 使用 中图法 体系组织排列 3 报 刊架以能满足本校订阅的报刊使用为标准 不挤不压 宽松放置 4 书库 阅览室应配有消毒设备 通风换气设备 防霉驱虫剂 消防器材 窗帘 干湿度计等 对可能影响书刊安全的门窗可选配防盗设备 一级馆阅览室应配备空调 书 库应配抽湿机 5 应有文件资料柜 装订机 一级馆还应配备复印机 扫描仪 打印机 塑封机等 设备 五 文献信息资源 1 生均藏书 36 个班以内的一级馆高中50 册 完中 45 册 24 个班以内的初中40 册 36 个班以内的二级馆高中40 册 完中 35 册 24 个班以内的初中30 册 高中超过 36 个班 初中超过24 个班 按每生20 册计入总册数 含电子图书 但电子图书数量不 超过总藏书量的40 一级馆的学校必须有数字资源库 本地区已建数字图书中心或城 域网中有数字图书资源库 则可省略 2 订阅报刊资料一级馆 250 种 二级馆 200 种以上 3 配齐各学科必备工具书 教学参考书 应能满足教学需要 4 藏书结构应符合教育部 中小学图书馆 室 规程 要求 知识内容全面 国家 一级出版物占 50 以上 应有与学校培养教育目标相适应的核心资源和体现学校办学特色 的书刊及校本教材 品种丰富 复本适量 5 图书数量达标后 一级馆还应保证每年每生增加不少于 15 元新书 并视需要补充 更新数字资源库 二级馆每生每年增加不少于 10 元新书 二 科学管理 一 常规管理 1 有文献资料的采编 加工 借还 保管 赔偿 清点 剔旧等内容的管理制度和 工作人员职责 采用计算机管理的 应有计算机操作使用制度 电子阅览室规则 电子阅 览室使用记录 2 有明确的工作人员分工细则 并认真执行 3 图书馆应有每学期工作计划和总结 有完整的新书宣传介绍 读书活动 专题讲 座等业务工作资料档案 4 图书馆应有采购 验收 登记 分类 编目 典藏 流通 阅览等业务工作细则 有符合本校培养教育目标的图书采购原则及采购计划 二 文献管理 1 合理使用图书经费 遵循采购原则和本校采购重点 采购图书 及时补充适应新 课程标准的教育教学及学生阅读的图书 保证重点 兼顾一般 严格办理验收手续 2 图书和装订后的过刊应分别设立总括 个别 注销登记账册 现刊应设个别登记 账 实行计算机管理的应使用计算机打印各种帐册 3 新书登录记账时应规范用字 做到清楚 正确 字迹工整 项目齐全 账账相符 账物相符 4 所有图书 电子读物按 中图法 分类并适当掌握分类级次 G6 类下的教学参考 书应分到五级类目 分到学科 文学作品应分足级 到五级以上 期刊按 中图法期刊分 类表 根据各校实际情况分类 5 以国家标准 文献著录总则 为依据 对书刊及音像资料进行标准著录编目 实 行计算机管理的应采用标准编目语言格式进行著录 能从题名 作者 分类 主题四个方 面检索书目 6 图书上应加盖馆藏图章 号码齐全 图书标签颜色 形状一致 粘贴位置整体划 一 索书号书写工整 清楚 7 购进新书应及时分编加工 投入流通 新刊到馆要当天盖章 签到整理 上架阅 览 8 书 刊架排列科学合理 整体美观 方便读者使用 书刊 书架应整洁无尘 依 中图法 分类体系组织藏书 按知识内容实行书刊一体 藏借阅一体的方式或特色管理 方式组织馆藏 分类号顺序不乱 书架上大小架标齐全 标识清楚 明确 核心期刊应按 年度装订 入账 排架借阅 9 每 2 3 年清点一次所有藏书并作好清点记录 及时剔除清理破烂不堪 内容不健 康 复本过多 套册不全的图书和教材更换二次后的教学参考书 习题集的复本 丢失及 剔除的图书应严格办审批手续 及时处理账 卡 做到账 书 卡一致 实行计算机管理 的及时清理丢失图书的数据 并按年度打印注销清单 10 切实做到防盗 防火 防晒 防潮 通风换气 防虫蛀 防鼠咬 消毒 照明等 工作 使用计算机管理的 还要做好数据安全保护工作 及时修补破旧书刊 延长书刊使 用寿命 三 读者服务 一 常规服务 1 教师全天开放 学生借书阅览每周开放不少于 5 天 每天不少于 2 小时 一级图 书馆每天不少于 3 小时 寒暑假每周至少开放一天 有住校生的一级馆应实行晚间开放 并实行 无休息日制度 2 对师生要实行全开架借阅 3 新生进校应发放 读者手册 或 读者须知 开办讲座 使学生了解图书馆基本 情况和图书馆常识 学生发放借书证应为 100 4 每学期生均借书一级馆不少于 10 册 二级馆不少于 8 册 实行阅约合一的 应达 到 60 一级馆电子阅览室对学生开放的时间每周不少于 10 小时 以计算机网络教室兼 用的 必须有专人管理和专门的管理规则 学生用机需有光驱 有可供阅读的电子资料 课余时间开放每周 10 小时以上 5 解答读者有关书刊方面的咨询 并做好咨询记录 代读者查找所需资料 或提供 检索途径指导读者查询 开展书刊预约或为书找人服务 二 信息服务 1 多种途径收集教育 教学 科研资料 并编辑加工 规范管理 及时传递 充分 利用网络广泛搜集国内外最新教育动态和教科研前沿信息 搜集适应本校教育培养目标的 教育资源为教育教学服务 2 能与外校进行文献信息资料交流 如示范课 教学论文汇编 从网上进行信息交 流 如通过 Z39 50 通信协议和标准的 MARC 进行网上联机编目 通过城域网或 Inter 网 实行馆际互借 资源共享 能开展网上教育教学的参考咨询服务 3 能通过藏书分布 信息点分布 管理和服务的灵活方式 方便读者 为课程改革 和学生研究性学习开展广泛性与个性化服务 4 应开展科学研究 参与校本课程开发 三 二次文献及育人服务 1 编制新书简介 每学期至少二次 为学校的教学 教科研和重大活动编制馆藏推荐 书目 每学年至少一次 为重点学科教学编制书刊题录索引 每学期 500 条以上 举办新 书展览 每学年至少一次 按学生学龄段制定或指导学生制订利于学生成长和学科教育的 必读书目 2 开设阅读辅导 包括电子阅读 文献检索 包括网络资源检索 图书馆活动课 并纳入教学计划 对学生进行阅读和利用图书馆知识的教育 3 发挥图书育人功能 每学年拟定专题开展一次以上的读书笔记展 剪报和文摘展 书评 征文 演讲等活动 三级图书馆基本要求 三级图书馆即合格的图书馆 室 是一所合格学校最基本的装备要求 必须具备相 应的使用面积 至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