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山琴况》美学思想浅论_第1页
《溪山琴况》美学思想浅论_第2页
《溪山琴况》美学思想浅论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溪山琴况溪山琴况 美学思想浅论美学思想浅论 明代中后期 戏曲发展史上出现了创作的繁荣 与此同时 音乐演奏也有 很大发展 流派众多 各具特色 其中吴派最为著名 明代末年 吴派的代表 人物徐上瀛总结自己的丰富经验 在过去比较简单的琴论基础上 仿照司空图 的 诗品 写了 溪山琴况 二十四论 对古琴的演奏和欣赏理论作了深入细 致的论述 对声乐美学思想 作了一定的总结 具有较高的美学价值 溪山琴况 的美学特征大体有如下几点 尝试论之 一 和 的强调 继承了中国美学的传统 中国美学高度强调 和 的思想 由这一思想统摄 古代美学家强调美与 善 情与理 认知与直觉 人与自然 审美与人生的高度统一 基于这样的思 想 中国古代美学极为重视乐的 和人心 的作用 重视美学创造过程与主体 人生的统一关系 正是在这种思想指导下 徐上瀛结合琴乐特点 提出以下几 个基本观点 1 稽古至圣 心通造化 德协神人 理一身之性情 以理天下人之性情 于是制之为琴 他认为圣人制琴的目的是通造化 协神人 和性情 化天下 正是基于此 他指出 其所首重者 和也 可见 青山先生特别强调审美主 体与审美对象 审美空间场的谐和 绝对理念与美学意象的谐和 虽然他也强 调了审美活动的功利目的 2 在琴乐演奏中 强调器 技与主体精神的完美契合 即 和 的根本和 最高境界 他提出 弦与指合 指与音合 音与意合 这些观点 在现代美 学中 也有不少理论家引为同调 3 为了做到 和 就要 顺弦性 演奏切合音乐的理 度 气 侯 真 切表现思想情趣 正是这种 并不完全静穆 美学主张 才使 溪山琴况 的 音乐理论既具生机与活力 又重视在美学规律的层次的谐和 4 正因为 和 以意为宗 他指出 音从意转 意先乎音 音先乎意 将众妙归焉 强调意 主观精神的自由与释放 要做到这一点 就需要 先 练其音 5 基于演奏上对 和 理论的认识与强调 徐青山进一步强调 在审美创 造和鉴赏过程中 有两个重要的问题 一是艺术修养 艺术品性 二是艺术想 象 二 基于对 和 的认识 徐青山强调主体精神 认为 美 是主体精神 的表现 他推崇 丽 亮 古 雅 的艺术 强调艺术表现主体精神 在中国古代音乐理论中 对音乐与主体精神的认识早就有见诸典籍的记载 先秦以至后来的儒家美学反复强调 美 与 德 乐 与 德 的关系 如 左传 文公七年记载晋 却对赵宣子的话 强调 九功之德皆可歌 左传 襄公二十九年吴公子札对周乐的长篇评论也充分强调 德之至 这两个材料 一个从乐的表现角度来说 表现 德 一个从美的鉴赏角度强调感受乐中的 至德 而孟子则进一步将个体实现善的自觉努力与美联系起来 提出 浩然 之气 的人格美 是美与主体人格结合的早期论述 乐记 提出 乐由中出 致乐以治心 比孟子的说法更具体化了 只是强调音乐的治世作用 角度不 同 魏晋对人格美的研究与论述 使这个人的自觉时代 将 乐 美 与主 体精神内蕴紧密地结合起来 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历史进步 溪山琴况 正是结合琴乐 对主体人格 精神内涵提出了更为具体的要 求 使原本很少的琴论更为具体 这一点 可谓颇有开创之功 徐青山提出 涵养之士 的概念 并将涵养之士的概念界定为 淡泊宁静 清雅恬逸 认为这是音乐美的重要来源 也是一个例证 三 强调艺术风格 溪山琴况 强调 和 为古琴表演艺术的首要原则 因此 他认为琴乐 的风格中 应该推崇的便是 静 清 远 澹 恬 逸 雅 丽 亮 采 洁 润 等 认为 丽 来源于 静 才能感人至深 逸 来源于 深厚的艺术修养 淡 恬 密不可分 应充分发挥艺术想象 这样才能达到 远 的境界 这些论述都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对美学风格论有重大贡献 四 对艺术辩证法的研究与探讨 溪山琴况 探讨了轻与重 迟与速 宏与细 写意与细描 正音与奇音 虚与实 清与浊等音乐形式的对比和谐关系以及抒情写意与 神 的辩证关系 徐青山认为 宏大而遗细小 则其情未至 细小而失宏大 则其意不舒 那种以简驭繁 简中有繁的艺术才足以表现神的本质 才有 无限滋味 玩 之不竭 作为一派大师 徐上瀛对后世的影响是巨大的 清初庄臻风 琴声十六法 多师法于他 文陵派大师徐淇父子也在 五知斋琴谱 中多加引用 而且在此 基础上有所发挥 达到了古琴艺术的高峰 古琴作为一种很专门的艺术 很难对其他艺术门类发生直接的重大影响 但徐青山创造性地运用美学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