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 简答题 1 什么是纳税筹划 纳税筹划的特点有哪些 纳税筹划指的是纳税人为实现自身价值最大化和使合法权利得到充分的享受和行使 在税收法律允许的范纳税筹划指的是纳税人为实现自身价值最大化和使合法权利得到充分的享受和行使 在税收法律允许的范 围内 通过对经营 投资 理财活动的事先筹划和安排 尽可能地取得节约税收成本的税收收益的一种理围内 通过对经营 投资 理财活动的事先筹划和安排 尽可能地取得节约税收成本的税收收益的一种理 财活动 财活动 一 纳税筹划的主体是纳税人 而不是政府部门 一 纳税筹划的主体是纳税人 而不是政府部门 二 纳税筹划的目的是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和使纳税人的合法权利得到充分的享受和行使 二 纳税筹划的目的是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和使纳税人的合法权利得到充分的享受和行使 三 纳税筹划是在既定的纳税环境下进行的 三 纳税筹划是在既定的纳税环境下进行的 四 纳税筹划的实质是纳税人的一种理财活动 而不是一种纳税现象 四 纳税筹划的实质是纳税人的一种理财活动 而不是一种纳税现象 五 财务策划手段是纳税筹划的途径 五 财务策划手段是纳税筹划的途径 2 你认为纳税筹划应包括哪些方式 它与逃避缴纳税款 避税与节税的关系如何 一是采用合法的手段进行的节税筹划 一是采用合法的手段进行的节税筹划 二是采用非违法的手段进行的避税筹划 二是采用非违法的手段进行的避税筹划 三是采用经济手段 特别是价格手段进行的税收转嫁筹划 三是采用经济手段 特别是价格手段进行的税收转嫁筹划 四是归整纳税账目 实现涉税零风险 四是归整纳税账目 实现涉税零风险 此外 合理安排企业的现金收支 保持适当的对外偿付能力 避免税收滞纳金和罚款等 也是纳税筹此外 合理安排企业的现金收支 保持适当的对外偿付能力 避免税收滞纳金和罚款等 也是纳税筹 划的重要内容 划的重要内容 偷税 指的是以非法手段逃避税收负担 即纳税人缴纳的税少于他按规定应纳的税收 偷税 指的是以非法手段逃避税收负担 即纳税人缴纳的税少于他按规定应纳的税收 避税 纳税人利用税法上的漏洞和不成熟之处 打避税 纳税人利用税法上的漏洞和不成熟之处 打 擦边球擦边球 钻税法的空子 通过对其经济行为进行巧 钻税法的空子 通过对其经济行为进行巧 妙安排 来谋取不正当的税收利益 尽管在形式上是合法的 但其内容却有悖于税法的立法意图 纳税筹妙安排 来谋取不正当的税收利益 尽管在形式上是合法的 但其内容却有悖于税法的立法意图 纳税筹 划从形式到内容完全合法 反映了国家税收政策的意图 是税收法律予以保护和鼓励的 划从形式到内容完全合法 反映了国家税收政策的意图 是税收法律予以保护和鼓励的 节税 指纳税人在不违背税法立法精神的前提下 充分利用税法中固有的起征点 减免税等一系列优惠政节税 指纳税人在不违背税法立法精神的前提下 充分利用税法中固有的起征点 减免税等一系列优惠政 策 通过纳税人对筹资活动 投资活动以及经营活动的巧妙安排 达到不缴或少缴的目的 策 通过纳税人对筹资活动 投资活动以及经营活动的巧妙安排 达到不缴或少缴的目的 区别 区别 1 1 经济行为上 偷税是对一项实际已发生的应税经济行为全部或部分的否定 而纳税筹划则只是对某项 经济行为上 偷税是对一项实际已发生的应税经济行为全部或部分的否定 而纳税筹划则只是对某项 应税经济行为的实现形式或过程在事前进行某种安排 其经济行为符合减轻纳税的法律规定 应税经济行为的实现形式或过程在事前进行某种安排 其经济行为符合减轻纳税的法律规定 2 2 行为性质上 偷税是公然违反税法与税法对抗的一种行为 其主要手段表现为纳税人通过有意识地谎 行为性质上 偷税是公然违反税法与税法对抗的一种行为 其主要手段表现为纳税人通过有意识地谎 报和隐匿有关纳税情况和事实 达到少缴或不缴税款的目的 其行为具有明显的欺诈性质 但有时也会出报和隐匿有关纳税情况和事实 达到少缴或不缴税款的目的 其行为具有明显的欺诈性质 但有时也会出 现纳税人因疏忽和过失即非故意而造成纳税减少的情况 这种行为曾称为漏税 现纳税人因疏忽和过失即非故意而造成纳税减少的情况 这种行为曾称为漏税 纳税筹划是尊重税法 是在遵守税法的前提下 利用法律规定 结合纳税人的具体经营来选择最有利纳税筹划是尊重税法 是在遵守税法的前提下 利用法律规定 结合纳税人的具体经营来选择最有利 3 3 法律后果上 偷税行为是属于法律上明确禁止的行为 因而一经税务机关查明属实 纳税人就要为此 法律后果上 偷税行为是属于法律上明确禁止的行为 因而一经税务机关查明属实 纳税人就要为此 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而纳税筹划是对过某种合法的形式来承担尽可能少的税收负担 其经济行为对于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而纳税筹划是对过某种合法的形式来承担尽可能少的税收负担 其经济行为对于法 律规定的要求 无论在形式上还是事实上都是吻合的 律规定的要求 无论在形式上还是事实上都是吻合的 3 进行纳税筹划应具备哪些条件 一 纳税人身份存在选择的余地 一 纳税人身份存在选择的余地 二 计税依据存在可调整的弹性余地 二 计税依据存在可调整的弹性余地 三 税率存在高低差异 三 税率存在高低差异 四 税收优惠的大量存在诱发避税 四 税收优惠的大量存在诱发避税 4 纳税筹划原理的内容 国际上对纳税筹划的定义一般都只是提及减少缴纳税收 而不涉及它是否合法 但是以遵循税法和其中的国际上对纳税筹划的定义一般都只是提及减少缴纳税收 而不涉及它是否合法 但是以遵循税法和其中的 反避税条款来进行纳税筹划 已经在实践中和理论上发展了多年 并为大多数国家政府所接受和认可 所反避税条款来进行纳税筹划 已经在实践中和理论上发展了多年 并为大多数国家政府所接受和认可 所 以纳税筹划在理论研究和实践上几乎等同于节税 以纳税筹划在理论研究和实践上几乎等同于节税 一 合法性 一 合法性 二 政策导向性 二 政策导向性 如果纳税人通过纳税筹划最大限度利用税法中固有的优惠政策来享受其利益 其结果正是税法中优惠政策如果纳税人通过纳税筹划最大限度利用税法中固有的优惠政策来享受其利益 其结果正是税法中优惠政策 所要引导的 因此 节税本身正是税收优惠政策借以实现宏观调控目的的载体 所要引导的 因此 节税本身正是税收优惠政策借以实现宏观调控目的的载体 三 策划性 三 策划性 纳税筹划需要纳税人充分了解现行税法知识财务知识 结合企业全方位的筹资 投资和经营业务 进行合纳税筹划需要纳税人充分了解现行税法知识财务知识 结合企业全方位的筹资 投资和经营业务 进行合 理合法的策划 没有策划就没有节税 纳税筹划不完全同等于节税 节税仅是其中一部分 理合法的策划 没有策划就没有节税 纳税筹划不完全同等于节税 节税仅是其中一部分 5 企业进行纳税筹划并不违反国家税收法律 但是否会损害国家利益 6 减轻企业税收负担可以通过哪些途径实现 减轻企业税收负担 一是通过合理的纳税筹划 使部分应交纳的税收不需交纳 从而减少应纳税款 二是减轻企业税收负担 一是通过合理的纳税筹划 使部分应交纳的税收不需交纳 从而减少应纳税款 二是 利用现行财务会计制度 通过合理筹划推迟纳税时间 获得资金的时间价值 利用现行财务会计制度 通过合理筹划推迟纳税时间 获得资金的时间价值 7 纳税筹划有哪些基本技术 一 税基减税技术 一 税基减税技术 税基减税技术税基减税技术 指通过各种税收政策合理合法地运用 使税基由宽变窄 从而减少应纳税款的技术 纳税指通过各种税收政策合理合法地运用 使税基由宽变窄 从而减少应纳税款的技术 纳税 人应合理安排有关活动 创造符合税法关于增加费用列支的条件 以尽量减少应纳税所得额 人应合理安排有关活动 创造符合税法关于增加费用列支的条件 以尽量减少应纳税所得额 二 税率减税技术 二 税率减税技术 税率减税技术 指通过各种税收政策合理合法地运用 使纳税人的使用税率由高变低 从而减少应纳税额税率减税技术 指通过各种税收政策合理合法地运用 使纳税人的使用税率由高变低 从而减少应纳税额 的技术 通过条件的改变 或创造符合税法要求的条件 使收入性质发生变化 从而适用较低税率 的技术 通过条件的改变 或创造符合税法要求的条件 使收入性质发生变化 从而适用较低税率 三 应纳税额减税技术 三 应纳税额减税技术 应纳税额减税技术 指利用各种税收优惠使应纳税额由大变小的技术 利用税款抵免政策主要是创造满足应纳税额减税技术 指利用各种税收优惠使应纳税额由大变小的技术 利用税款抵免政策主要是创造满足 税款抵免政策所要求的条件来享受这一政策 税款抵免政策所要求的条件来享受这一政策 四 推迟纳税义务发生时间减税技术 四 推迟纳税义务发生时间减税技术 推迟纳税义务发生时间减税技术 指通过财务核算方式或销售结算方式 经济活动的事先安排使纳税义务推迟纳税义务发生时间减税技术 指通过财务核算方式或销售结算方式 经济活动的事先安排使纳税义务 发生时间向后推迟 以达到延迟纳税的目的 推迟纳税义务发生时间减税技术可以通过推迟税法上收入实发生时间向后推迟 以达到延迟纳税的目的 推迟纳税义务发生时间减税技术可以通过推迟税法上收入实 现时间减税技术和费用提前扣除减税技术来实现 现时间减税技术和费用提前扣除减税技术来实现 8 纳税筹划基本方法有哪些 1 1 充分利用现行税收优惠政策 充分利用现行税收优惠政策 2 2 选择最优纳税方案 选择最优纳税方案 3 3 充分利用税法及税收文件中的一些条款 充分利用税法及税收文件中的一些条款 4 4 充分利用财务会计规定 充分利用财务会计规定 5 5 税负转嫁 税负转嫁 9 一般纳税人与小规模纳税人选择筹划的依据是什么 当两者税负相等时 其增值率则为无差别平衡点增值率 即 销售额当两者税负相等时 其增值率则为无差别平衡点增值率 即 销售额 增值税税率增值税税率 增值率增值率 销售额销售额 征征 收率 所以 增值率收率 所以 增值率 征收率征收率 增值税税率 在销售价格相同的情况下 税负的高低取决于增值率的大小 增值税税率 在销售价格相同的情况下 税负的高低取决于增值率的大小 一般来说 增值率高的企业适于选择作为小规模纳税人 反之 适于选择作为一般纳税人 一般来说 增值率高的企业适于选择作为小规模纳税人 反之 适于选择作为一般纳税人 10 设立子公司与分公司会给企业带来哪些不同的影响 按照按照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 规定 规定 子公司是独立法人 如果盈利或亏损 均不能并入母公司利润 应当作为独立的居民企业单独缴纳企业所子公司是独立法人 如果盈利或亏损 均不能并入母公司利润 应当作为独立的居民企业单独缴纳企业所 得税 当子公司微利的情况下 子公司可以按得税 当子公司微利的情况下 子公司可以按 20 20 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 使集团公司整体税负降低 在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 使集团公司整体税负降低 在 给母公司分配现金股利或利润时 应补税差 则设立子公司对于整个集团公司来说 其税负为子公司缴纳给母公司分配现金股利或利润时 应补税差 则设立子公司对于整个集团公司来说 其税负为子公司缴纳 的所得税和母公司就现金股利或利润补交的所得税差额 的所得税和母公司就现金股利或利润补交的所得税差额 分公司不是独立法人 不形成所得税的居民企业 其实现的利润或亏损应当并入总公司 由总公司汇总纳分公司不是独立法人 不形成所得税的居民企业 其实现的利润或亏损应当并入总公司 由总公司汇总纳 税 如果是微利 总公司就其实现的利润在缴纳所得税时 不能减少公司的整体税负 如果是亏损 可抵税 如果是微利 总公司就其实现的利润在缴纳所得税时 不能减少公司的整体税负 如果是亏损 可抵 减总公司的应纳税所得额 当巨额亏损的情况下 从而达到降低总公司的整体税负 减总公司的应纳税所得额 当巨额亏损的情况下 从而达到降低总公司的整体税负 11 关于固定资产折旧的筹划方法有哪些 企业的固定资产由于技术进步等原因 确需加速折旧的 可以缩短折旧年限或者采取加速折旧的方法 可企业的固定资产由于技术进步等原因 确需加速折旧的 可以缩短折旧年限或者采取加速折旧的方法 可 采用以上折旧方法的固定资产是指 采用以上折旧方法的固定资产是指 1 1 由于技术进步 产品更新换代较快的固定资产 由于技术进步 产品更新换代较快的固定资产 2 2 常年处于强震动 高腐蚀状态的固定资产 常年处于强震动 高腐蚀状态的固定资产 采取缩短折旧年限方法的 最低折旧年限不得低于规定折旧年限的采取缩短折旧年限方法的 最低折旧年限不得低于规定折旧年限的 60 60 采取加速折旧方法的 可以采取 采取加速折旧方法的 可以采取 双倍余额递减法或者年数总和法 双倍余额递减法或者年数总和法 12 个人与雇佣单位或非雇佣单位签订用工合同时 应采取哪些节约个人所得税的措施 答案不准 个人所得税实行分类税率 即对不同的所得项目 分别采用超额累进税率和比例税率两种形式 个人所得税实行分类税率 即对不同的所得项目 分别采用超额累进税率和比例税率两种形式 二 计算题 1 某投资者依据现有的资源欲投资于商品零售 若新设成立一家商业企业 预测每年可实现的销售 商品价款为 300 万元 购进商品价款为 210 万元 符合认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条件 适用的增值税税 率为 17 若分别新设成立甲 乙两家商业企业 预测甲企业每年度可实现的销售商品价款为 160 万元 购进商品价款为 112 万元 乙企业每年度可实现的销售商品价款为 140 万元 购进商品价款为 98 万元 甲 乙企业只能认定为小规模纳税人 缴纳率为 3 请采用增值率筹划法为该投资者进行纳税人类别的选择 该企业不含税增值率 该企业不含税增值率 R R 300 210300 210 300 30 300 30 当企业的实际增值率 当企业的实际增值率 30 30 大于平衡点的增值率 大于平衡点的增值率 23 53 23 53 时 一般纳税人的税负重于小规模纳 时 一般纳税人的税负重于小规模纳 税人的税负 企业应当选择小规模纳税人 以降低税负 税人的税负 企业应当选择小规模纳税人 以降低税负 作为一般纳税人的应纳增值税额作为一般纳税人的应纳增值税额 300 17 210 17 15 30 300 17 210 17 15 30 万元 万元 作为小规模纳税人的应纳增值税额作为小规模纳税人的应纳增值税额 160 140160 140 4 12 00 4 12 00 万元 万元 因此 成立一家商业企业应纳增值税额因此 成立一家商业企业应纳增值税额 15 3015 30 万元 分别成立甲 乙两家商业企业共计应纳增值税万元 分别成立甲 乙两家商业企业共计应纳增值税 额额 1212 万元 可降低税负万元 可降低税负 3 303 30 万元 万元 2 某生产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 适用增值税税率 17 主要耗用甲材料加工产品 现有 A B 两 家企业提供甲材料 其中 A 为生产甲材料的一般纳税人 能够出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适用税率 17 B 为 生产甲材料的小规模纳税人 能够委托主管税局代开增值税缴纳率为 3 的专用发票 A B 企业所提供 的材料质量相同 但是含税价格却不同 分别为 1330 元 1030 元 请计算确定企业应当与 A B 两家企业中的选择哪一家签订购销合同适合 采用甲材料采用甲材料 不含税价格不含税价格 1330 1330 1 17 1 17 1136 75 1136 75 元元 可以抵扣增值税可以抵扣增值税 193 25193 25 元元 采购采购 乙材料乙材料 不含税价格不含税价格 1030 1030 1 3 1 3 1000 1000 元元 可以抵扣增值税可以抵扣增值税 3030 元 元 如果不考虑其他税费 从不含税价格来讲 应该采购乙材料如果不考虑其他税费 从不含税价格来讲 应该采购乙材料 如果考虑其他税费如果考虑其他税费 假设销售价假设销售价 20002000 元 不含税 元 不含税 利润利润 1 1 2000 1136 75 2000 1136 75 2000 17 193 252000 17 193 25 3 7 3 7 848 58 848 58 利润利润 2 2 2000 1000 2000 1000 2000 17 302000 17 30 3 7 3 7 969 969 可见 应采购乙材料可见 应采购乙材料 3 张先生 1 8 月每月工资收入 8000 元 在 8 月分得前八个月资金 30000 元 同时当将自有房屋出租 每月取得出租居民住房租金收入 6000 元 按市场价出租 当期未发生修缮费用 根据以上业务 请计 算张先生 8 月份应纳税的个人所得税 因为奖金不是年终一次性奖金 所以不能按照年终奖的方法计算因为奖金不是年终一次性奖金 所以不能按照年终奖的方法计算 工资加奖金纳税工资加奖金纳税 8000 30000 3500 25 1005 7620 元元 租房收入纳税 租房收入纳税 6000 6000 3 1 10 6000 4 10 556 2 4 某生产企业某年度实现销售净收入 20000 万元 企业当年发生业务招待费 160 万元 发生广告费和业 务宣传费 3500 万元 根据税收政策规定计算其扣除限额 招待费扣除限额招待费扣除限额 20000 0 5 10020000 0 5 100 万元万元 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扣除限额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扣除限额 20000 15 300020000 15 3000 万元万元 5 某企业 2008 年 12 月 31 日应收账款借方余额为 5000 万元 经税务机关批准同意按 5 计提坏账准备 2008 年 10 月 10 日发生坏账损失 10 万元 经税务机 关批准同意核销 下表是两种核算方法下费用列支与纳税情况比较 企业所得税税率为 25 6 某商店某年 12 月甲商品的收入发出情况如下表所示 该企业 12 月份共销售甲商品 5000 件 销售收入 500 万元 该企业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 25 企业存货的收 发 存情况如下表所示 请根据不同计价方法计算本月发出存货的成本及不同计价方式下企业应纳税额 先进先出法先进先出法 第一次销货成本第一次销货成本 2000 400 2000 400 第二次销货成本第二次销货成本 1000 400 2000 500 1000 400 2000 500 全部销货成本为全部销货成本为 应缴纳所得税 应缴纳所得税 500 220500 220 25 70 25 70 万元万元 加权平均法加权平均法 第一次销货成本第一次销货成本 2000 400 2000 400 第二次销货成本第二次销货成本 3000 3000 1000 400 4000 5001000 400 4000 500 1000 40001000 4000 全部销货成本为全部销货成本为 应缴纳所得税 应缴纳所得税 500 224500 224 25 69 25 69 万元万元 7 某作家是自由撰稿人 经常向某报纸投稿 平均一个月稿酬收入 9000 元 每篇稿酬 900 元 一个月发 表 10 篇 现在该报社计划聘请该作家作为本报社的正式记者 那么他的工资加奖金收入刚好也是每个 核算方法核算方法费用列支额费用列支额减少纳税额减少纳税额 直接冲销法直接冲销法102 5 备抵法备抵法25 5000 5 6 25 收入 发出 结存 摘要 数量 件 单价 金额 数量 件 数量 件 单价 金额 月初结存 1000 400 400000 购入 2000 400 800000 销售 2000 购入 4000 500 2000000 销售 3000 购入 1000 600 600000 本月合计 7000 3400000 5000 3000 月 9000 元 那么该作家是否该接受这份聘请呢 如果受聘 作为工资薪金所得 如果受聘 作为工资薪金所得 9000 35009000 3500 20 555 545 20 555 545 元元 作为稿酬每月纳税作为稿酬每月纳税 9000 9000 1 20 1 20 20 20 1 30 1 30 1008 1008 元元 如果该作家平时向该报社自由投稿 其当月应纳个人所得税额是 如果该作家平时向该报社自由投稿 其当月应纳个人所得税额是 900900 800800 20 20 1 1 30 30 10 10 140 140 元 元 所以该作家不应该接受这份聘请 而应该作为自由撰稿人所以该作家不应该接受这份聘请 而应该作为自由撰稿人 8 甲 乙 丙为集团公司内部三个独立核算的企业 彼此存在着购销关系 甲企业生产的产品可以作为 乙企业的原材料 而乙企业制造的产品的 80 提供给丙企业 有关资料见下表 甲 乙 丙三个企业的存在状况表 企业名称增值税税率 生产数量 件 正常市价 元 转移价格 元 所得税率 甲17100050040025 乙17100060050025 丙17100070070025 注 以上价格均为含税价格 假设甲企业进项税额为 40 000 元 市场年利率为 24 如果三个企业均按正常市价结算货款 请计算该 企业的应纳增值税额 按照正常市价计算按照正常市价计算 甲甲 500 1000 1 17 17 40000 32649 57 乙 乙 600 500 1000 1 17 17 14529 91 丙 丙 700 600 1000 80 1 17 17 11623 93 合计增值税为合计增值税为 58806 41 元元 三 筹划案例 1 某年 6 月 A 股份有限公司为进行技术改造 需增加一条自动化流水线 而该市的经人民银行批准经 营融资租赁业务的租赁公司可以提供企业所需的生产线 该租赁公司按 A 公司的要求设计了 2 套方案 详 细资料如下 方案一 与 A 公司签订融资租赁合同 明确融资租赁价款为 1200 万元 租赁期为 8 年 A 公司每年 年初支付租金 150 万元 合同期满付清租金后 该生产线自动转让给 A 公司 转让价款为 10 万元 残值 方案二 与 A 公司签订经营租赁合同 租期 8 年 租金总额 1020 万元 A 公司每年年初支付租金 127 5 万元 租赁期满 租赁公司收回设备 假定收回设备的可变现净值为 200 万元 租赁公司可以从境外购入生产线 价值 800 万元 并支付境内外运输费和保险费 安装调试费及税金 共计 200 万元 与该生产线有关的境外借款利息为 20 万元 也可以从国内购买到类似生产线 价格为 819 万元 含增值税 境内运输费和安装调试费 20 万元 国内借款利息 15 万元 请分析租赁公司在两种方案下的各项税负和总收益 并确定该公司从何处购买生产线 1 1 选择从境外购买 选择从境外购买 应纳营业税 应纳营业税 12001200 1010 800800 200200 2020 5 5 9 59 5 万元 万元 应纳城市维护建设费及教育费附加 应纳城市维护建设费及教育费附加 9 5 9 5 7 7 3 3 0 950 95 万元 万元 按照现行税法规定 对银行及其它金融组织的融资租赁业务签订的融资租赁合同 应按借款合同征收按照现行税法规定 对银行及其它金融组织的融资租赁业务签订的融资租赁合同 应按借款合同征收 印花税 对其它企业的融资租赁业务不征印花税 印花税 对其它企业的融资租赁业务不征印花税 应纳印花税 应纳印花税 1200 0 5 100001200 0 5 10000 0 060 06 万元 万元 所以 租赁公司获利是 所以 租赁公司获利是 12001200 1010 10201020 9 59 5 0 950 95 0 060 06 179 49179 49 万元 万元 2 2 选择从境内购买 选择从境内购买 应纳营业税 应纳营业税 12001200 1010 819819 2020 1515 5 5 17 817 8 万元 万元 应纳城市维护建设费及教育费附加 应纳城市维护建设费及教育费附加 17 8 17 8 7 7 3 3 1 781 78 万元 万元 应纳印花税 应纳印花税 1200 0 5 100001200 0 5 10000 0 060 06 万元 万元 所以 租赁公司获利是 所以 租赁公司获利是 12001200 1010 854854 17 817 8 1 781 78 0 060 06 336 36336 36 万元 万元 因此 虽然境外购买设备的实际成本报扣的营业额更多 银行可以少缴一部分营业税费 但选择从国因此 虽然境外购买设备的实际成本报扣的营业额更多 银行可以少缴一部分营业税费 但选择从国 内购买设备的综合收益更高 权衡之下银行应选择从国内购买设备 内购买设备的综合收益更高 权衡之下银行应选择从国内购买设备 根据方案二 经营租赁应按其营业额缴纳营业税 不得抵扣成本费用支出 根据方案二 经营租赁应按其营业额缴纳营业税 不得抵扣成本费用支出 应纳营业税 应纳营业税 1020 51020 5 5151 万元 万元 应纳城市维护建设费及教育费附加 应纳城市维护建设费及教育费附加 51 51 7 7 3 3 5 15 1 万元 万元 由于租赁合同的印花税率为千分之一 所以 由于租赁合同的印花税率为千分之一 所以 应纳印花税 应纳印花税 1020 1 10001020 1 1000 1 021 02 万元 万元 租赁公司获利 租赁公司获利 10201020 200200 854854 5151 5 15 1 1 021 02 308 88308 88 万元 万元 因此 采用融资租赁方式税负更轻 综合收益更高 因此 采用融资租赁方式税负更轻 综合收益更高 2 韩国 LPDK 公司是一家专门生产显示器回扫线圈的电子企业 2004 年 该公司与北京某国有电子集团 合资成立了中韩合资北京 LPDJ 电子部品有限公司 由于韩国 LPDK 公司的技术在世界属于领先地位 技术 成分较高 因而在北京公司投产经营之初 双方约定每季度由韩国 LPDK 公司派专门技术人员来华对北京 公司的技术骨干进行技术指导 解决生产中发现的问题 并组织一场全体技术人员的培训 对于韩国技术 人员来华的技术指导与培训 北京 LPDJ 公司每次向 LPDK 公司支付技术指导费 5 78 万美元 折合人民币 约 41 35 万元 截止 2007 年年底 北京公司累计向韩国 LPDK 公司支付技术指导费 661 6 万元人民币 对于这笔技术指导费支出 北京 LPDJ 公司在每次向韩国公司支付时 依据营业税税目中的 服务业 按 照 5 的税率代扣了营业税 即每次代扣韩国 LPDK 公司在华技术指导服务的营业税 41 35 5 2 07 万元 四年累计代扣税款 33 08 万元 对于该公司的这笔涉税业务操作 你认为 应通过怎样的合理筹划 达到减少税款支出的目的 对于这笔技术指导费支出 北京对于这笔技术指导费支出 北京 LPDJLPDJ 公司在每次向韩国公司支付时 依据营业税税目中的公司在每次向韩国公司支付时 依据营业税税目中的 服务业服务业 按按 照照 5 5 的税率代扣了营业税 即每次代扣韩国 的税率代扣了营业税 即每次代扣韩国 LPDKLPDK 公司在华技术指导服务的营业税公司在华技术指导服务的营业税 41 35 541 35 5 2 072 07 万元 四年累计代扣税款 万元 四年累计代扣税款 33 0833 08 万元 万元 企业财务可通过重新签订技术服务合同 约定韩国技术人员每次来华进行现场技术指导和主讲一次培训会企业财务可通过重新签订技术服务合同 约定韩国技术人员每次来华进行现场技术指导和主讲一次培训会 议 中方就这两项服务分别支付劳务费议 中方就这两项服务分别支付劳务费 0 580 58 万美元和万美元和 5 25 2 万美元 折合人民币万美元 折合人民币 4 174 17 万元和万元和 37 1837 18 万元 万元 这样 中方每次代扣韩方技术劳务的营业税 这样 中方每次代扣韩方技术劳务的营业税 4 17 54 17 5 37 18 337 18 3 1 331 33 万元 比筹划前少缴税 万元 比筹划前少缴税 款款 0 740 74 万元 按照此方法操作 以北京公司之前支付给韩国万元 按照此方法操作 以北京公司之前支付给韩国 LPDKLPDK 公司的公司的 661 6661 6 万元技术指导费为例 只万元技术指导费为例 只 需缴税需缴税 21 1721 17 万元 万元 合计节税 合计节税 33 0833 08 21 1721 17 11 9111 91 万元 万元 3 2008 年汶川大地震发生后 某企业集团决定通过本县民政部门向汶川地震灾区捐款 200 万元人民币 该集团下属企业中 只有两家公司具备捐赠该项赈灾款项的经济实力 甲 乙两公司预计 2008 年实现税 前会计利润 1 000 万元和 800 万元 如何进行捐赠 既能够实现捐赠 200 万元的目标 又能够把集团费用 降到最低 有以下方案摆在了集团决策者的面前 请你计算一下各方案的纳税状况 并提出合理的建议 方案 1 由甲公司单独捐赠 方案 2 由乙公司单独捐赠 方案 3 由甲 乙公司共同捐赠 甲企业可以税前扣除捐赠支出限额甲企业可以税前扣除捐赠支出限额 1000 12 120 万元万元 乙企业可以税前扣除捐赠支出限额乙企业可以税前扣除捐赠支出限额 800 12 96 万元万元 96 120 万元 万元 200 万元万元 120 96 万元万元 所以应该选用方案所以应该选用方案 3 4 某锅炉生产厂 有职工 240 人 每年产品销售收入为 2704 万元 其中安装 调试收入为 520 万元 该厂除生产车间外 还设有锅炉设计室 每年设计费收入为 1976 万元 另外 该厂下设 6 个全资子公司 4 个联营公司 其中有建安公司 运输公司等 实行汇总缴纳企业所得税 该厂被其主管税务机关认定为 增值税一般纳税人 每年应缴增值税 2704 1976 17 321 78 473 82 万元 增值税负担率为 473 82 4680 100 10 12 你能否帮助该设计一个更加合理的纳税方案 以降低公司的税收负担 将该厂设计室划归将该厂设计室划归 A 建安公司 随之设计业务划归立新建安公司 由建安公司实行独立核算 并由建安建安公司 随之设计业务划归立新建安公司 由建安公司实行独立核算 并由建安 公司负责缴纳税款 公司负责缴纳税款 将该厂设备安装 调试人员划归将该厂设备安装 调试人员划归 A 建安公司 将安装调试收入从产品销售的收入中分离出来 归建建安公司 将安装调试收入从产品销售的收入中分离出来 归建 安公司统一核算缴纳税款 安公司统一核算缴纳税款 该锅炉厂产品销售收入为 该锅炉厂产品销售收入为 2704 520 2184 万元 万元 应缴增值税应缴增值税 2184 17 321 78 49 5 万元 万元 A 建安公司应就立新锅炉设计费 安装调试收入一并征收营业税 应缴纳税金为 建安公司应就立新锅炉设计费 安装调试收入一并征收营业税 应缴纳税金为 520 1976 5 124 8 万元 万元 此时 税收负担率为 此时 税收负担率为 49 5 124 8 4680 100 3 72 比筹划前的税收负担率降低了 比筹划前的税收负担率降低了 6 40 个百分点 个百分点 5 企业 C 投资设立了两家子公司 分别为 A 公司和 B 公司 C 公司的主要职能包括市场开发 技术革 新 人员培训 外界协调 投资和财务规划等等 在实行集中管理的过程中 C 产生了大量的管理费用 由于 C 公司不经营具体业务 所以没有收入可以弥补其发生的大量的管理费用 一直处于亏损状态 两 家子公司由于不承担上述费用 利润很高 税负很重 假设 C 公司的所得税率为 25 它发生的管理费 用为 600 万 其中 直接费用 30 万 间接费用 570 万 子公司 A 的收入总额为 1000 万 费用为 500 万 应缴纳企业所得税为 125 万 子公司 B 的收入总额为 1000 万元 费用为 400 万 应缴纳企业所得税 150 万元 无纳税调整项 如何使企业的整体税负下降 方案一 C 公司分别与 A B 公司签订服务费用分摊合同或协议 以其实际发生的实际费用并附加一定比 例利润作为向子公司收取的总服务费 在 A B 公司之间合理分摊 并按税务机关要求提供相关资料 假设按照成本与预期收益相配比的原则 子公司假设按照成本与预期收益相配比的原则 子公司 A B 应分别承担应分别承担 270 万元 万元 300 万元的管理费用万元的管理费用 为了体现独立企业的公平交易原则 在提供专业技术服务的成本上 为了体现独立企业的公平交易原则 在提供专业技术服务的成本上 C 公司附加公司附加 10 的利润率 由此得的利润率 由此得 出分摊金额 出分摊金额 签订服务分摊协议后签订服务分摊协议后 C 公司提供专业服务收入应纳的营业税为 公司提供专业服务收入应纳的营业税为 627 5 31 35 万元万元 A 公司应纳企业所得税为 公司应纳企业所得税为 1000 500 297 25 50 75 万元万元 B 公司应纳企业所得税为 公司应纳企业所得税为 1000 400 330 25 67 5 万元万元 方案二 方案二 C 公司可以与子公司签订符合独立交易原则的服务合同或协议 明确规定提供服务的内容 公司可以与子公司签订符合独立交易原则的服务合同或协议 明确规定提供服务的内容 收费标准及金额 收费标准及金额 采取这种筹划方案 采取这种筹划方案 C 公司应在收取子公司的服务费时 向子公司开具服务发票 作为子公司税前可扣除公司应在收取子公司的服务费时 向子公司开具服务发票 作为子公司税前可扣除 费用的凭证 费用的凭证 C 公司应就该服务收入缴纳公司应就该服务收入缴纳 5 的营业税 的营业税 6 请为以下两个人的工资薪金进行纳税筹划 1 公民小黄月薪是 5800 元 全年年终奖 10000 元 他的年终奖采用何种发放方式更省税 公民小王月工 资 9000 元 年终奖 24000 元 他的年终奖采用何种发放方式更省税 2 公民李莉是一企业的部门经理 年薪为 18 万元 她的这份年薪在工资和奖金间如何分配才能实现少缴 税 1 小黄按月发放计算 小黄按月发放计算 5800 10000 12 3500 10 105 208 元元 年终一次发放 年终一次发放 5800 3500 10 105 125 元元 10000 3 300 元元 合计合计 125 12 300 1800 元元 208 12 2496 元元 应采用年终一次发放应采用年终一次发放 小王小王 按月发放 按月发放 9000 24000 12 3500 20 555 945 元元 年终一次发放 年终一次发放 9000 3500 20 555 545 元元 24000 10 105 2295 元元 合计合计 545 12 2295 8835 元元 945 12 11340 元元 所以应采用年终一次发放所以应采用年终一次发放 2 按每月 按每月 3500 开支其余以年终奖的形式发放开支其余以年终奖的形式发放 25 1005 33495 按月平均支付按月平均支付 12 3500 25 1005 1870 元元 全年纳税全年纳税 1870 12 22440 元元 按每月按每月 5000 元支付 其余在年终支付元支付 其余在年终支付 5000 3500 3 45 元元 25 1005 28995 元元 全年纳税全年纳税 45 12 28995 29535 元元 所以应该按照每月平均支付开支所以应该按照每月平均支付开支 7 远大购物中心新年期间为了吸引顾客 争夺市场决定搞让利促销活动 其基本情况是 商品销售利润 率为 40 销售 1000 元商品 其成本为 600 元 商场是增值税一般纳税人 购货均能取得增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GB/T 46075.5-2025电子束焊机验收检验第5部分:跳动精度的测量
- 2024-2025学年度中医助理医师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全优】
- 应急安全培训及演练总结课件
- 2025水利设施管养人员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历年真题)
- 2024平凉市公务员行测及参考答案详解(满分必刷)
- 新生儿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诊疗与预防
- 迁移路灯合同(标准版)
- 2024年冶金工业技能鉴定过关检测试卷带答案详解(A卷)
- 2024-2025学年测绘职业技能鉴定考试综合练习带答案详解(夺分金卷)
- 2025年工业互联网平台入侵检测系统在智慧城市中的应用与优化报告
- 贵金属废料提炼合同协议
- 中国传统木工工艺课件
- 有限空间作业培训内容
- 淋巴瘤PET-CT及PET-MR显像临床应用指南(2025版)解读课件
- 模具部的组建和管理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大纲
- 康复专转本试题及答案
- 2025基于人工智能的智慧公路应用技术研究报告
- 【艾青诗选】22《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思维导图+批注
- 精神科护理学见习
- 版高空作业培训内容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