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年技术经济学6270试题及答案_第1页
历年技术经济学6270试题及答案_第2页
历年技术经济学6270试题及答案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档鉴赏 2007 年年 10 月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月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技术经济学技术经济学 试卷试卷 课程代码 课程代码 6270 一 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一 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 20 小题 每小题小题 每小题 1 分 共分 共 20 分 分 1 关于资源报酬变动规律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先递减后递增 B 一直递减 C 先递增后递减 D 先递减后不变 2 下列关于经济效益临界表达式正确的是 A 经济效益临界 所得 所费 1 B 经济效益临界 产出 投入 1 C 经济效益临界 产出 投入 0 D 经济效益临界 所得 所费 1 3 单项资源报酬递减形态的生产函数曲线是 A 上凸形态 B 下凹形态 C 直线 D 无法确定 4 根据同等可能性原则 选择研究对象的一部分单位和项目作为样本进行调查 然后据以推断全体的调查法 称为 A 全面调查 B 重点调查 C 抽样调查 D 典型调查 5 某改良水稻产值为 26000 元 种植面积为 40 公顷 消耗的总生产成本为 9000 元 其中生产费用为 5000 元 则单位面积 的净产值为 A 425 元 公顷 B 525 元 公顷 C 600 元 公顷 D 1000 元 公顷 6 某工厂生产一种新产品 其产品收入为 120 万元 消耗的总成本为 40 万元 占用的资金总额为 60 万元 则资金占用盈 利率为 A 133 B 150 C 200 D 300 7 对未实施方案的经济效果进行估算 并进行对比优选的一般分析方法是 A 比较分析法 B 试算分析法 C 连环替代法 D 综合评分法 8 喷灌和滴灌技术具有可比性 这是基于比较分析法的哪个可比性原则 A 劳动对象的可比性 B 资源的可比性 C 技术功能的可比性 D 特定因素的可比性 9 某生产函数为 当时 其平均产量为 2 94yxx 2x A 14 B 25 C 26 D 28 10 根据生产函数三阶段理论 总产量最大的条件是 A MPP 0 APP 0 B APP MPP 0 C APP 0 D MPP APP 11 已知生产可能性曲线函数为 若 则在该点产品替代的精确边际替代率为 2 12 1002yy 2 10y 2 y 1 y A 20 B 36 C 40 D 50 12 下列生产函数中 存在比例经济的表达式是 A B 0 70 10 2 123 YaXXX 0 30 1 12 YaXX C D 0 40 70 3 123 YaXXX 0 60 8 12 YaXX 13 农业技术市场的决定因素是 A 农业技术商品的买卖 B 农业技术市场的中介 C 农业技术贸易的手段和条件 D 农业技术商品的买者 14 某项新技术的综合评分为 140 分 该技术的参照技术评分为 100 分 价格为 20 万元 若该新技术的供方希望决定参与 市场竞争 则新农业技术的价格应 A 在 28 万元以上 B 应等于 28 万元 C 应在 28 万元以下 D 无法确定 15 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前提是 A 先进成熟的科技成果 B 市场需求条件 C 规模化生产 D 网络化营销 16 某一绿色蔬菜培育技术在有使用期内新增纯收益为 60 万元 该成果科研费用为 20 万元 科研成果的推广费用为 8 万元 使用该成果新增生产费用为 15 万元 成果研制单位在新增纯收益中所占的份额系数为 0 6 则该技术的科研费用新增 收益率为 A 195 B 180 C 150 D 139 17 对于具备较强科研开发能力 主要科技成果能直接进入市场并具有一定市场竞争力的科研单位可采用哪种 科技成果产业化模式 A 科研 开发经营型 B 科企联合型 C 科技企业型 D 进入企业集团 18 属于农业技术政策效果评价指标的是 A 科学决策率 B 农民得益率 C 优质产品率 D 科技成果转化率 19 一般而言 地多人少的区域适宜采用的技术进步路线为 A 资金节约型 B 中性技术进步型 C 劳动节约型 D 土地节约型 20 农业科技体系的主体和核心是 A 科研开发体系 B 技术推广体系 C 人才培训体系 D 政策法规体系 二 多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二 多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 5 小题 每小题小题 每小题 2 分 共分 共 10 分 至少有两个答案符合题目要求 错选 多选 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至少有两个答案符合题目要求 错选 多选 少选或未选均无 分 分 21 技术具有的属性有 A 自然属性 B 社会属性 C 多元属性 D 单元属性 E 中介属性 22 关于农业生产资源的性质描述正确的有 A 资源的可控性与不可控性 B 资源的再生性与绝对性 C 资源的储藏性与流失性 D 资源的互补性与互代性 E 资源的再生性与相对性 文档鉴赏 23 具有流失性特征的农业生产资源有 A 时间 B 饲料 C 劳动力 D 农机具 E 化肥 24 当生产弹性 EP 值大于 1 时 则有 A MPP APP B APP 上升 C MPP APP D 总产量上升 E 平均产量达到最大 25 农业技术商品寿命周期的阶段包括 A 生长阶段 B 孕育阶段 C 成长阶段 D 衰退阶段 E 成熟阶段 三 判断改错题 本大题共三 判断改错题 本大题共 9 小题 每小题小题 每小题 2 分 共分 共 18 分 分 26 在经济增长中 软技术的投入主要以劳动力的数量表示 27 一个经济总体的整体功能取决于总体中各部分要素的平均能力值 28 经济临界点是指在可行性区间内最符合经济目标的某一具体数值 29 在分组比较法中 若按数量标志进行分组 组距越小越准确 30 资源的精确边际替代率的几何含义为生产可能性曲线上的某一点切线的斜率 31 农业生产函数表明的投入产出关系是一种确定性关系 32 如果以技术商品的销售收入最大化为目标 提高价格对目标有负作用 则该技术商品的价格需求弹性大于 1 33 农业科技成果的评价范围是在农业领域中实现的一次性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效果 34 土地节约型技术通常是通过生物技术进步实现的 四 名词解释题 四 名词解释题 本大题共 本大题共 4 小题 每小题小题 每小题 3 分 共分 共 12 分 分 35 投资总收益率 36 等成本线 37 规模经济 38 科技成果相对经济效益 五 问答题 本大题共五 问答题 本大题共 2 小题 每小题小题 每小题 5 分 共分 共 10 分 分 39 简述柯布 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主要特点 40 制定农业技术政策应遵循的原则有哪些 六 计算题 本大题共六 计算题 本大题共 3 小题 每小题小题 每小题 10 分 共分 共 30 分 分 41 甲 乙两个地区 生产 A B 两种农产品 所耗费的劳动量见下表 单位 元 根据比较优势法 甲 乙两地应如何进行专业化分工 地区生产 A 产品消耗的劳动量生产 B 产品消耗的劳动量 甲 乙 40 26 50 39 42 根据某农产品与某肥料施用量之间的试验数据建立的生产函数为 计算 23 1 5 2 yxx 1 当化肥投入量为 2 单位时 求化肥投入的产出弹性 2 化肥投入多少 可取得最大产量 43 某地区过去 10 年的农业生产函数表达式为 0 20 30 50 6 123 25 t yexxx 式中 y 农业总收入 万元 t 表示时间 为 1 10 表示土地播种面积 千公顷 1 x 表示农业劳动力 万人 2 x 表示农业生产费用 万元 3 x 其中 农业总收入的年平均增长速度为 40 土地平均播种面积万公顷 平均农业劳动力万人 平均农业 1 4x 2 12x 生产费用万元 农业平均收入 y 1250 万元 3 26x 计算 该地区农业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以及综合要素生产率 2007 年年 10 月技术经济学部分试题参考答案月技术经济学部分试题参考答案 一 单项选择题 1 5 CBACB 6 10 ABCAA 11 15 CDDCB 16 20 BCDCB 二 多项选择题 21 ABCE 22 ACDE 23 AC 24 ABD 25 ACDE 三 判断改错题 文档鉴赏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六 计算题 42 1 化肥投入产生弹性 2 3 10 2 x y yxdyxxy exx x xydxyy x 当 X 2 时 2 23 32227 10 22 206 14 1 2204 164 5 22 2 x e 2 y 有最大产量 即 2 3 0100 2 yxx 得 舍去 1 20 3 x 2 0 x 2008 年 1 月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技术经济学 试卷 课程代码 06270 本试卷共本试卷共 8 页 满分页 满分 100 分 考试时间分 考试时间 150 分钟 分钟 一一 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 20 小题 每小题小题 每小题 1 分 共分 共 20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 求的 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 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求的 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 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农业技术经济学的三要素是指技术 经济和 A 农业 B 计量 C 科学 D 数据 2 中观农业技术经济学的研究范围是 A 国际和国家水平 B 企业 事业单位水平 C 部门 地区水平 D 农户水平 3 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 资源报酬变动的一般规律是 A 一直递增 B 先递减后递增 C 先递增后递减 D 一直递减 4 在下列资源中 属于流失性资源的是 A 饲料 B 劳动力 C 化肥 D 种子 5 某种资源投入增加 产品产量以不断增加的比例增加 这称为 A 资源报酬递减 B 资源报酬递增 C 资源报酬固定 D 资源报酬平衡 6 为提高经济效果 可采用的途径是 A 在劳动耗费不变的情况下 减少劳动成果量 B 在劳动耗费量增加的同时 劳动成果量减少 C 劳动耗费一定的情况下 减少劳动成果量 D 在劳动成果一定的情况下 减少劳动耗费量 7 某项生产中投入固定资金 10 万元 流动资金 5 万元 可获得产值 25 万元 则资金占用产值率为 A 200 B 166 7 C 55 D 1 66 8 选择课题项目时 评价项目必须具备三个特征 即成果可以计量 工作责任可以明确和 A 完成时间较长 B 完成时间较短 C 完成时间可以界定 D 完成时间无限制 9 具有预测性和严密科学性特点的一般分析法是 A 综合评分法 B 试算分析法 C 连环替代法 D 比较分析法 10 一定的资源生产产品 Y1和 Y2 当产品生产的组合方案由 Y1 18 Y2 24 变为 Y1 22 Y2 20 时 在这两点之间 产品 F2代替 F1的平均边际替代率为 A 1 B 2 C 3 D 4 5 11 当 MPP 4 APP 8 则 EP等于 A 2 B 1 5 C 0 5 D 0 25 12 当所有要素投入增加 1 产出增加小于 1 这种情况称为 A 固定比例报酬 B 规模经济 C 比例经济 D 比例不经济 13 已知生产函数为 y 9x1 2x12 8x2 x22 当 x1 1 x2 2 时 资源 x2替代资源 x1的精确边际替代率为 A 固定比例报酬 B 规模经济 C 比例经济 D 比例不经济 14 一般农业技术商品价格与农业技术商品价格转让次数呈 A 反比关系 B 正比关系 C 无相关关系 D 无法确定 15 关于专利和技术诀窍描述正确的是 A 专利是公开的 技术诀窍是秘密的 B 专利为非知识产权 技术诀窍是知识产权 C 专利和技术诀窍都有一定的保护期限 D 专利和技术诀窍都受法律保护 16 某技术员发现 每小时劳动投入的边际产量是 10 单元 劳动与资本之间的边际技术替代率为 5 则资本的边际产量为 A 2 B 5 C 10 D 50 17 某良种改良方案在有效使用期间可获得新増纯效益为 6600 万元 使用过程中投入科研费 50 万元 推广费 20 万元 新增 生产费用 3500 万元 则科技费用新增收益率为 A 185 B 156 C 150 D 89 18 以何种方式下达农业技术政策是农业政策管理发展的趋势 A 法律 B 计划 C 文件 D 措施 19 适宜采用土地节约型技术进步的国家是 A 美国 B 澳大利亚 C 加拿大 D 日本 20 已知某生产函数为 Y 0 9K0 6L0 8 其中 K L 分别为资本和劳动力 则函数式中 0 6 是表示 A 资本的产出弹性 B 资本和劳动的转换系数 文档鉴赏 C 年技术进步的平均变动率 D 资金对劳动力的边际替代率 二 多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多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 5 小题 每小题小题 每小题 2 分 共分 共 10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 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 多选或未选均无分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 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21 下列指标中用来表示技术转化的中间效果的指标有 A 肥料利用率 B 全价饲料转化效率 C 种子发芽率 D 单位化增产率 E 农机作业合格率 22 比较分析法一般应用于与农业生产相关的指标的对比与评价 包括 A 规模 B 水平 C 速度 D 结构 E 效益 23 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构成的要素包括 A 成果条件 B 产品结构条件 C 生产条件 D 市场条件 E 推广条件 24 关于农业技术政策的基本特征描述正确的有 A 多产业多层次的整体性特征 B 适用性特征 C 综合性特征 D 非公益性特征 E 地域性特征 25 关于中性技术进步描述正确的是 A 一般表现为节约资金 B 同比例减少了资本 劳动与土地的投入量 C 一般表现为节约劳动力 D 现实中 中性技术进步很少见 E 又称为偏向技术进步 三 判断改错题 本大题共判断改错题 本大题共 9 小题 每小题小题 每小题 2 分 共分 共 18 分 判断下列每小题的正误 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分 判断下列每小题的正误 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 错误的 错误的 打打 并改正划线部分 并改正划线部分 26 农业技术经济学属于经济科学 但其结构特征则表现为综合性强 27 在确定课题项目时 应选择有一定难度的项目 28 成本利润率指标反映了资金消耗新创造价值的经济效果 29 农产品产量属于农业技术经济效果目的指标 30 随机参数的取值通常为 0 和 1 31 农业技术商品在使用价值上具有共享性和可重复性 32 农业科技成果的价值损耗和使用价值的丧失主要取决于无形消耗 33 以文件形式下达农业技术政策是政策管理发展的一种趋势 34 劳动力节约型技术一般是由生物技术实现的 四 名词解释题 本大题共名词解释题 本大题共 4 小题 每小题小题 每小题 3 分 共分 共 12 分 分 35 经济临界点 36 投资年利润率 37 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 38 获得性技术进步 五五 简答题 本大题共简答题 本大题共 2 小题 每小题小题 每小题 5 分 共分 共 10 分 分 39 简述生产函数第二阶段的主要特征 40 农业技术进步路线选择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六 计算题 本大题共计算题 本大题共 3 小题 每小题小题 每小题 10 分 共分 共 30 分 分 41 下列是三个耕作制度方案的优选 其评介项目有产量 费用 用工和收入 它们的权重分别是 30 30 15 25 每个方案的评分结果如下 项目方案 1方案 2方案 3 产量 费用 用工 收入 4 3 5 4 5 2 2 2 2 4 4 1 文档鉴赏 请对以上 3 个方案进行评价和优选 42 已知某企业生产函数为 y x12 3x21 3 资源单价 Px1 2 元 Px2 1 元 要取得 800 单位的产量 求实现成本最小化的资源配 合方案及其相应的最小成本 43 某农场根据 N P K 肥不同的施肥水平与棉花产量的实验数据 建立生产函数如下 y 8N1 2P1 3K1 2 式中 N P K 表示 N P K 肥的投入量 y 表示棉花的产量 若 N P K 肥的平均施肥量分别为 18 8 36 公斤 试问 1 平均施肥量水平下棉花的理论产量 2 写出 N P K 肥投入的边际产量函数 3 根据边际产量函数 计算施用 N 肥的边际产量 2009 年年 1 月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月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技术经济学技术经济学 试卷 课程代码 试卷 课程代码 6270 一 一 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 20 小题 每小题小题 每小题 1 分 共分 共 20 分 分 1 农业技术经济学的三要素是指技术 计量和 A 农业 B 经济 C 科学 D 数据 2 宏观农业技术经济学的研究范围是 A 国际和国家水平 B 企业 事业单位水平 C 部门 地区水平 D 农户水平 3 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 资源报酬变动的一般规律是 A 一直递减 B 先递减后递增 C 先递增后递减 D 一直递增 4 在下列资源中 属于流失性资源的是 A 饲料 B 劳动力 C 化肥 D 种子 5 某种资源投入增加 产品产量是增加的 但每次增加的数量则不断下降 这称为 A 资源报酬递减 B 资源报酬递增 C 资源报酬固定 D 资源报酬平衡 6 为提高经济效果 可采用的途径是 A 在劳动耗费一定的情况下 增加劳动成果量 B 在劳动耗费量增加的同时 劳动成果量减少 C 在劳动耗费一定的情况下 减少劳动成果量 D 在劳动成果一定的情况下 增加劳动耗费量 7 某项生产中投入固定资金 10 万元 流动资金 5 万元 可获得产值 25 万元 则固 定资金占用产值率为 A 1 66 B 55 C 166 7 D 250 8 选择课题项目时 评价项目必须具备三个特征 即成果可以计量 工作责任可以 明确和 A 完成时间较长 B 完成时间较短 C 完成时间可以界定 D 完成时间无限制 9 具有预测性和严密科学性特点的一般分析法是 A 综合评分法 B 试算分析法 C 连环替代法 D 比较分析法 10 一定的资源生产成品和 当产品生产的组合方案由 20 22 变为 24 18 时 在这两点之间 产品 1 Y 2 Y 1 Y 2 Y 1 Y 2 Y 代替的平均边际替代率为 2 Y 1 Y A 1 B 2 C 3 D 4 5 11 当 MPP 5 APP 10 则值等于 p E A 2 B 1 5 C 0 5 D 0 25 12 当所有要素投入增加 1 产出增加小于 1 这种情况称为 A 固定比率报酬 B 规模经济 C 比例经济 D 比例不经济 13 已知生产函数为 当 1 时 资源替代资源的精确边际替代率为 22 1122 9282yxxxx 1 x 2 2x 2 x 1 x A 5 B 0 8 C 0 5 D 0 14 一般农业技术商品价格与农业技术商品转让次数呈 A 反比关系 B 正比关系 C 无相关关系 D 无法确定 15 下列关于专利和技术诀窍描述正确的是 A 专利是公开的 技术诀窍也是公开的 B 专利为知识产权 技术诀窍是非知识产权 C 专利和技术诀窍都有一定的保护期限 D 专利和技术诀窍都受法律保护 16 某技术员发现 每小时劳动投入的边际产量是 10 单位 劳动与资本之间的精确边际替代率为 2 则资本的边际产量为 A 2 B 5 C 10 D 50 17 某良种改良方案在有效使用期间可获得新增纯效益为 660 万元 使用过程中投入科研费 50 万元 推广费 20 万元 新增 生产费用 350 万元 则科技费用新增收益率为 A 20 B 52 8 C 132 D 157 18 农业政策管理发展的趋势是农业技术政策的下达方式采用 A 法律方式 B 计划方式 C 文件方式 D 措施方式 19 适宜采用土地节约型技术进步的国家是 A 美国 B 澳大利亚 C 加拿大 D 韩国 20 已知某生产函数为 其中 K L 分别为资本和劳动力 则函数式中 0 7 表示 0 40 7 0 9YKL 文档鉴赏 A 劳动力的产出弹性 B 资本和劳动力的转换系数 C 年技术进步的平均变动率 D 劳动力对资本的边际替代率 二 多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二 多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 5 小题 每小题小题 每小题 2 分 共分 共 10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错选 多选 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错选 多选 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1 下列指标中用来表示技术转化的中间效用的指标有 73 P A 肥料利用率 B 全价饲料转化效果 C 种子发芽率 D 单位化肥增产率 E 农业作业合格率 22 比较分析法一般应用于与农业生产相关的指标的对比与评价 包括 91 P A 规模 B 水平 C 速度 D 结构 E 效益 23 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构成的要素包括 187 P A 成果条件 B 产品结构条件 C 生产条件 D 市场条件 E 推广条件 24 关于农业技术政策的基本特征 下列描述正确的有 216 218 P A 多产业 多层次的整体性特征 B 适用性特征 C 综合性特征 D 非公益性特征 E 地域性特征 25 关于中性技术进步 下列描述正确的有 246 247 P A 一般表现为节约资金 B 同比例减少了资本 劳动与土地的投入量 C 一般表现为节约劳动力 D 现实中 中性技术进步很少见 E 又称为偏向技术进步 三 判断改错题 本大题共三 判断改错题 本大题共 9 小题 每小题小题 每小题 2 分 共分 共 18 分 判断下列每小题的正误 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分 判断下列每小题的正误 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 错误 错误 的打的打 并改正划线部分 并改正划线部分 26 农业技术经济学属于经济科学 但其结构特征则表现为综合性强 27 在确定课题项目时 应选择有一定难度的项目 28 成本净产出率指标能更确切地表示资金消耗的经济效果 29 人均农产品占有量属于农业技术经济效果目的指标 30 随机参数的取值通常为 0 和 1 31 农业技术商品在使用价值上具有共享性和可重复性 32 农业科技成果的价值损耗和使用价值的丧失主要取决于有形损耗 33 我国农业技术政策的下达方式普遍采用的是法律形式 34 土地节约型技术一般是通过机械技术的采用而实现的 四 名词解释题 本大题共四 名词解释题 本大题共 4 小题 每小题小题 每小题 3 分 共分 共 12 分 分 35 经济临界点 36 追加投资回收期 37 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 38 原发性技术进步 五 简答题 本大题共五 简答题 本大题共 2 小题 每小题小题 每小题 5 分 共分 共 10 分 分 39 简述生产函数第二阶段的主要特征 40 农业技术进步路线选择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六 计算题 本大题共六 计算题 本大题共 3 小题 每小题小题 每小题 10 分 共分 共 30 分 分 41 下列是三个耕作制度方案的优选 其评价项目有产量 费用 用工和收入 他们的权重分别是 30 30 15 25 每个方案的评分结果如下 项目方案 1方案 2方案 3 产量445 费用324 用工534 收入411 请对以上 3 个方案进行评价和优先 42 已知某企业生产函数为 资源单价元 元 要取得 800 单位的产量 求实现成本最小化的资源 2 31 3 12 Yxx 1 2 x P 2 1 x P 配合方案及其相应的最小成本 43 某农场根据 N P K 肥不同的施肥水平与棉花产量的试验根据 建立生产函数如下 式中 N P K 表 111 322 8yN P K 示氮 磷 钾肥的投入量 y 表示棉花的产量 若氮 磷 钾肥的平均施肥量分别为 9 公斤 8 公斤 36 公斤 试问 1 平均施肥量水平下棉花的理论产量 2 写出氮 磷 钾 N P K 肥投入的边际产量函数 3 根据边际产量函数 计算施用 N 肥的边际产量 2009 年年 1 月技术经济学部分试题答案月技术经济学部分试题答案 一 单项选择题单项选择题 1 5 BACBA 6 10 ADCBA 11 15 CD AB 16 20 BDADA 二 多项选择题 二 多项选择题 21 ACE 22 ABCDE 23 ACD 24 ABCE 25 ABCD 文档鉴赏 三 判断改错题 三 判断改错题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2010 年 1 月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技术经济学 试卷 课程代码 06270 一 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一 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 20 小题 每小题小题 每小题 1 分 共分 共 20 分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其代码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 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其代码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 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从研究内容看 狭义技术经济学可分为 A 理论农业技术经济学和应用农业技术经济学 B 宏观农业技术经济学和微观农业技术经济学 C 技术学的农业技术经济学和经济学的农业技术经济学 D 技术 经济 生态 社会 价值系统的农业技术经济学 2 某种资源以一定数量增值加时 总产品是不断增加的 但每次增加的数量则不断下降 这称为 A 资源报酬固定形态 B 资源报酬递增的形态 C 资源报酬递减形态 D 资源报酬平衡的形态 3 单项资源报酬递增形态的生产函数曲线是 A 上凸形态 B 下凸形态 C 直线 D 无法确定 4 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技术经济效果进行调查 通常要采用哪种调差法 A 农业调查 B 重点调查 C 典型调查 D 抽样调查 5 农业技术经济学研究的一般程序为 A 资料收集与整理 制定研究计划 方案优选和综合评价 B 制定研究计划 资料收集与整理 方案优选和综合评价 C 制定研究计划 资料收集与整理 综合评价和方案优选 D 资料收集与整理 制定研究计划 综合评价和方案优选 6 某改良水稻产值为 2600 元 种植面积为 40 公顷 消耗的总生产成本为 8000 元 其中生产费用为 6000 元 则单位土地 面积的纯收益为 A 450 元 公顷 B 500 元 公顷 C 560 元 公顷 D 654 元 公顷 7 资金生产率指标组包括哪两方面的内容 A 成本产品率指标和成本利润率指标 B 固定资金占有率指标和流动资金占有率指标 C 成本生产率指标和资金占用生产率指标 D 成本净产率指标和资金占有资产率指标 8 研究农业技术措施 方案和政策实施后经济效果在时间上的发展变化及其规律的方法 属于比较分析法中的 A 平行比较法 B 分组比较法 C 动态比较法 D 比较分析法 9 犁耕和机耕具有可比性 这是基于比较分析法的哪个原则 A 劳动对象的可比性 B 资源的可比性 C 技术功能的可比性 D 特定因素的可比性 10 生产弹性 Ep 取何值时称为生产的合理阶段 A Ep 0 B 0 Ep1 D 1 Ep1 且 C2 C1 所以方案 2 由于方案 1 E23C3 所以方案 3 由于方案 2 E13 1 且 C3 C1 所以方案 3 由于方案 1 所以 方案 3 无论在绝对经济效益上 还是相对经济效益上都是最佳方案 20112011 年年 1 1 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一 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一 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 2020 小题 每小题小题 每小题 1 1 分 共分 共 2020 分 分 1 1 1 人类创造技术的目的性 表现为技术的 A 社会属性 B 自然属性 C 多元属性 D 中介属性 2 资源报酬递减形态的生产函数曲线是 A 上凸状的 B 下凹状的 C 直线 D 无法确定 3 下列关于经济效益临界表达正确的有 A 经济效益临界 产出 投入 0 B 经济效益临界 产出 投入 1 C 经济效益临界 被选择方案的经济效益 机会成本 1 D 经济效益临界 产出 投入 1 4 农业技术经济资料收集的内容包括研究对象的 A 劳动消耗和劳动成果两反面的资料 B 技术效果和经济效果两方面的资料 C 经济效果和可行性两方面的资料 D 劳动消耗 劳动成果 技术效果和可行性四方面的资料 5 选择课题项目时 评价目标必须具备三个特征 即可以计量 工作责任可以明确和 A 完成时间较长 B 完成时间较短 C 完成时间可以界定 D 完成时间不定 6 某基本建设投资的总额为 300 万元 该投资的年平均利润增加额为 75 万元 则建设投资回收期为 A 7 年 B 4 年 C 3 5 年 D 2 年 7 新增加的固定资产在使用年限内年收益总额与投资总额之比 称为 A 投资年利润率 B 投资总收益率 C 成本利润率 D 资金占用净产出率 8 下列关于运用连环替代法正确的有 A 影响因素按对分析对象的重要性排列和顺次替代 B 先替换质量指标 再替换数量指标 C 计算结果可作为分析对象的最终判断 D 各影响因素排列顺序改变 各因素影响程度的绝对值保持不变 9 比较分析法药遵循的原则是 A 可量化原则 B 类似性原则 文档鉴赏 C 可比性原则 D 一致性原则 10 已知某声称函数为 y 9 4x 当资源投入 2 单位时 评价产量为 2 x A 14 B 20 C 28 D 34 11 在一定资源投入水平下 一种产品的产量增加 不仅不会引起另一种产品产量少 反而使其产量增加 则这两种产品 之间的关系称为 A 互竟关系 B 互补关系 C 互助关系 D 平衡关系 12 一定的资源投入水下生产产品和 当产品组合方案点有 20 15 变为 25 20 时 那么在这两点 1 Y 2 Y 1 Y 2 Y 1 Y 2 Y 之间产品代替产品的平均边际率为 2 Y 1 Y A B 2 3 3 2 C 1 D 2 13 为排除各试验点天气条件的干扰 建立如下生产函数 Y a bx 为常数 为随机变量 若 0 则 e 2 cx 表示的天气条件为 A 正常天气 B 好于正常天气 C 差于正常天气 D 无法判断 14 已知某生产函数为 Y 则资源的产出弹性值为 t8 0 e 1 x 5 0 1 x 7 0 2 x A 0 2 B 0 5 C 0 7 D 1 2 15 当所有投入要素增加 1 产出增加 0 4 这种情况称为 A 固定比例报酬 B 比例经济 C 规模经济 D 比例不经济 16 农业技术市场的决定因素是 A 农业技术商品的买方 B 农业技术商品的卖方 C 农业技术市场的终结者 D 农业技术交易的手段和条件 17 当农业技术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 2 时 则提高技术商品价格对销售收入最大化的影响为e A 起负作用 B 起积极作用 C 无影响 D 无法判断 18 已知某一科研成果在有效使用期内新增纯收益为 140 万元 科研费用为 40 万元 若科研单位应计经济收益份额为 0 35 则科研费用新增收益率为 A 113 7 B 122 5 C 128 4 D 145 5 19 属于农业技术政策效果评价指标的是 A 科学决策率 B 农民得益率 C 优质产品率 D 技术成果转化率 20 通过机械技术采用而实现的技术进步类型 一般称为 A 土地节约型技术进步 B 劳动节约型技术进步 C 资金节约型技术进步 D 中性技术进步 二 多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二 多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 5 5 小题 每小题小题 每小题 2 2 分 共分 共 1010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其选出并将请将其选出并将 答题卡答题卡 的相应代码涂黑 错涂 多涂 少涂或未涂的均无分 的相应代码涂黑 错涂 多涂 少涂或未涂的均无分 21 下列各项中 属于农业技术经济学主要特征的有 A 综合性 B 系统性 C 比较性 D 预测性 E 非预测性 22 关于农业生产资源的性质描述正确的有 A 资源的可控性与不可控性 B 资源的互补性与互代性 C 资源的贮藏性与流失性 D 资源的再生性与相对性 E 资源的再生性与绝对性 23 关于追加投资回收期指标描述正确的有 A 又称补充投资回收期 B 是一个绝对的投资效果衡量指标 C 是一个只能用以衡量相对投资效果的指标 D 不能指出投资方案优劣程度的绝对数 E 能用以衡量 投资方案的相对经济性 24 下列各式中 关于边际均衡量原理表述正确的有 A MPP B Y Px X Py y p x p C MPP D Py Px x y P P X Y E Py Px X Y 25 下列国家中 宜采取劳动节约型技术的有 A 日本 B 美国 C 中国 D 加拿大 E 澳大利亚 三 判断改错题 本大题共三 判断改错题 本大题共 9 9 小题 每小题小题 每小题 2 2 分 共分 共 1818 分 判断下列每小题的正误 正确的打分 判断下列每小题的正误 正确的打 错误的打 错误的打 并 并 改正划线部分 改正划线部分 26 人类经济活动的目的是使生产活动适应自然规律的要求 27 资源报酬递增形态是指某种资源以一定数量不断增加时 产出同比例地增加 文档鉴赏 28 总量指标是反映被研究对象的某一数量方面一般水平的综合指标 29 基建设投资效果系数通常大于零而小于 1 30 成本利润率反映了资金消耗创造价值的经济效果 31 试算分析法属方案实施后的总结性比较 32 产品平均边际替代率的几何意义为某一段生产可能性曲线切线的斜率 33 效益分成定价法是基于农业技术供方的立场 34 以文件形式下达农业技术政策是政策管理发展的一种趋势 四 名词解释题 本大题共四 名词解释题 本大题共 4 4 小题 每小题小题 每小题 3 3 分 共分 共 1212 分 分 35 边际产量 36 规模经济 37 科技费用新增收益率 38 农业技术政策 五 简答题 本大题共五 简答题 本大题共 2 2 小题 每小题小题 每小题 5 5 分 共分 共 1010 分 分 39 简述农业生产函数选择应遵循的原则 40 简述我国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存在的主要问题 六 计算题 本大题龚六 计算题 本大题龚 3 3 小题 每小题小题 每小题 1010 分 共分 共 3030 分 分 41 三个农业技术政策待选方案 其资源消耗和社会结果如下表 请用绝对经济效益指标和相对经济效益指标进行方案优 选 社会结果 R 万元 资源消耗 C 万元 42 某农户有磷肥 120 单位投入到地力不同的两块生产小麦 两块地生产函数分别为 120 4X A YAX 2 试问如何分配有限的 120 单位磷肥可获得最大利润 B BB XXY 2 2140 43 某地区在过去 10 年内 小麦的平均年产值增长速度为 8 资金 劳动力和土地的年均增长速度分别为 5 4 和 2 三要素的产出弹性分别为 0 6 0 2 和 0 12 试计算 1 该地区小麦的年技术进步速度 2 技术进步在该地区小麦产值增长中得贡献份额 20112011 年年 1 1 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技术经济学试题答案技术经济学试题答案 课程代码 课程代码 0627006270 一 单项选择题一 单项选择题 1 5 AABDC 6 10 BBACC 11 15 CCCCB 16 20 DABDB 二 多项选择题二 多项选择题 21 ACD 22 ABCD 23 ACDE 24 AD 25 BDE 三 判断改错题三 判断改错题 26 技术经济活动 27 资源报酬不变 28 平均值指标 29 30 成本产品率 31 比较分析法 32 33 成本导向定价法 34 法律 四 名词解释题四 名词解释题 35 边际产量又称为边际产品 是指增加一单位资源投入所增加的产量 36 规模经济是指农业生产规模扩大导致单位产品成本的下降 37 科技费用新增收益率是指在有效使用期间 累计有效推广范围内 新科研成果耗费每元科技费用能为社会新增加多少 纯收益 38 农业技术政策是指在国家一定历史时期的总目标下 为促进农业技术的发展 确定农业技术活动的方向 以经济建设 为中心 以生产可行性为出发点 以经济效益和满足人们需要为目的 所制定的农业技术开发 推广和应用的策略原 则和行为准则 五 简答题五 简答题 39 答 函数形式要符合生产特性 根据研究的目的和内容来选择和应用生产函数模型 在不影响精确度的前提下 尽量减少自变量数目 简化模型 40 答 产业化项目的局限 技术可控性差 难以跟上国际科技产业化的步伐 市场对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拉 力相对较弱 六 计算题六 计算题 41 解法一 方案 1 的绝对经济效益 48 40 1 20 1 方案 2 的绝对经济效益 70 60 1 17 1 方案 3 的绝对经济效益 61 48 1 27 1 方案 1 与方案 2 的相对经济效益 1 20 1 17 1 03 1 文档鉴赏 方案 1 与方案 3 的相对经济效益 1 20 1 27 0 5 1 方案 2 与方案 3 的相对经济效益 1 17 1 27 0 92 1 可见 从绝对经济效益来看 方案 1 方案 2 方案 3 都能产生经济效益 从相对经济效益来看 方案 3 优于方案 1 和方案 2 解法二 方案 1 的绝对经济效益 48 40 8 0 方案 2 的绝对经济效益 70 60 10 0 方案 3 的绝对经济效益 61 48 13 0 方案 1 与方案 2 的相对经济效益 1 20 1 17 0 03 0 方案 1 与方案 3 的相对经济效益 1 20 1 27 0 07 0 方案 2 与方案 3 的相对经济效益 1 17 1 27 0 1 0 可见 从绝对经济效益来看 方案 1 方案 2 方案 3 都能产生经济效益 从相对经济效益来看 方案 3 优于方案 1 和方案 2 42 解 120 AB xx 根据生产函数 再根据可得到 42 AA MRx 1 4 BB MRx AB MRMR 243 AB xx 由 和 可解得 80 5 A x 39 5 B x 43 解 1 8 0 6 5 0 22 4 0 12 2 3 88 A A 2 假定规模报酬不变 则 1 0 60 220 12 8 0 48 A y 20122012 年年 1 1 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技术经济学技术经济学 试题试题 课程代码 课程代码 0627006270 重要提示 重要提示 1 1 本试卷共本试卷共 4 4 页 满分页 满分 100100 分 考试时间分 考试时间 150150 分钟 分钟 2 2 应考者必需在应考者必需在 答题卡答题卡 上按要求作答 答在试卷上无效 上按要求作答 答在试卷上无效 1 1 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 2020 小题 每小题小题 每小题 1 1 分 共分 共 2020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 将其选出并将将其选出并将 答题卡答题卡 的相应代码涂黑 错涂 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的相应代码涂黑 错涂 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 下列关于资源报酬变动规律描述正确的是 A 先递增后递减 B 一直递减 C 先递减后递增 D 先递减后不变 2 下列关于经济效益临界表达式正确的是 A 经济效益临界 所得 所费 1 B 经济效益临界 产出 投入 1 C 经济效益临界 产出 投入 0 D 经济效益临界 所得 所费 1 3 单项资源报酬递减形态的生产函数曲线是 A 上凸形态 B 下凹形态 C 直线 D 无法确定 4 根据同等可能性原则 选择研究对象的一部分单位和项目作为样本进行调查 然后据此推断全体的调查法 称为 A 全面调查 B 重点调查 C 抽样调查 D 典型调查 5 某改良水稻产值为 25 000 元 种植面积为 50 公顷 消耗的总生产成本为 8 000 元 其中生产费用为 5 000 元 则单位 面积的净产值为 A 500 元 公顷 B 400 元 公顷 C 340 元 公顷 D 240 元 公顷 6 某工厂生产一种新产品 其产品收入为 180 万元 消耗的总成本为 40 万元 占用的资金总额为 70 万元 则资金占用盈利 率为 A 164 B 200 C 257 D 450 7 对未实施方案的经济效果进行估算 并进行对比优选的一般分析方法是 A 比较分析法 B 试算分析法 C 连环替代法 D 综合评分法 8 喷灌和滴灌技术具有可比性 这是基于比较分析法的哪个可比性原则 A 技术功能的可比性 B 资源的可比性 C 劳动对象的可比性 D 空间的可比性 9 某生产函数为 y 3x2 2x 当 x 3 时 其平均产量为 A 5 B 7 C 16 D 21 10 根据生产函数三阶段理论 总产量最大的条件是 A APP 0 B APP MPP 0 C MPP 0 APP 0 D MPP APP 11 已知生产可能性曲线函数为 y1 50 3y22 若 y2 6 则在该点产品 y2代替 y1的精确边际替代率为 A 20 B 36 C 40 D 50 12 下列生产函数中 存在比例经济的表达式是 文档鉴赏 A B 2 0 3 3 0 2 7 0 1 XXaXY 2 0 2 3 0 1 XaXY C D 3 0 3 7 0 2 4 0 1 XXaXY 3 0 2 6 0 1 XaXY 13 农业技术市场的决定因素是 A 农业技术商品的买方 B 农业技术市场的中介 C 农业技术贸易的手段和条件 D 农业技术商品的卖者 14 某项新技术的综合评分为 140 分 该技术的参照技术评分为 100 分 价格为 20 万元 若该新技术的供方决定参与市场 竞争 则新农业技术的价格 A 应在商品 28 万元以上 B 应等于 28 万元 C 应在商品 28 万元以下 D 无法确定 15 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前提是 A 先进成熟的科技成果 B 市场需求条件 C 规模化生产 D 网络化营销 16 某一绿色蔬菜培育技术在有效使用期内新增纯收益为 60 万元 该成果科研费用为 20 万元 科研成果的推广费用为 8 万 元 使用该成果新增生产费用为 15 万元 成果研制单位在新增纯收益中所占的份额系数为 0 6 则该技术的科研费用 新增收益率为 A 139 B 150 C 180 D 195 17 对于具备较强科研开发能力 主要科研成果能直接进入市场并具有一定市场竞争力的科研单位可采用的科研成果产业化 模式是 A 科研 开发经营型 B 科企联合型 C 科技企业型 D 进入企业集团 18 下列属于农业技术政策效果评价指标是 A 科学决策率 B 农民得益率 C 优质产品率 D 科技成果转化率 19 一般而言 地少人多的区域适宜采用的技术进步路线为 A 资金节约型 B 中性技术进步型 C 土地节约型 D 劳动力节约型 20 农业科技体系的龙头是 A 科研开发体系 B 技术推广体系 C 人才培训体系 D 政策法规体系 二 多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二 多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 5 5 小题 每小题小题 每小题 2 2 分 共分 共 1010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其选出并将请将其选出并将 答题卡答题卡 的相应代码涂黑 错涂 多涂 少涂或未涂均无分 的相应代码涂黑 错涂 多涂 少涂或未涂均无分 21 技术具有的属性包括 A 自然属性 B 社会属性 C 多元属性 D 单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